汽车变速器设计毕业论文

合集下载

变速器毕业论文

变速器毕业论文

变速器毕业论文变速器毕业论文一、引言变速器是汽车传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车轮上,并根据不同的驾驶条件和需求,调整车辆的速度和扭矩输出。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变速器的设计和制造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本篇毕业论文将围绕变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发展历程以及未来趋势进行研究和探讨。

二、变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 手动变速器手动变速器是最早出现的一种变速器类型,它通过操作离合器和换挡杆来实现换挡。

手动变速器的结构相对简单,由齿轮、轴承、离合器等部件组成。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离合器将发动机动力传递到变速器的输入轴,再通过齿轮的组合和配合,将动力传递到输出轴,从而实现不同的速度和扭矩输出。

2. 自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变速器类型,它通过传感器和液压系统来实现换挡,驾驶员只需踩下油门即可完成换挡操作。

自动变速器的结构相对复杂,由液力变矩器、行星齿轮机构、离合器等部件组成。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液力变矩器将发动机动力传递到变速器的输入轴,再通过行星齿轮机构和离合器的组合和配合,将动力传递到输出轴,实现不同的速度和扭矩输出。

三、变速器的发展历程1. 机械变速器时代在汽车发展的早期,机械变速器是主要的变速器类型。

它采用齿轮传动的方式,通过手动操作实现换挡。

机械变速器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优点,但操作相对繁琐,需要驾驶员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经验。

2. 自动变速器的兴起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人们对驾驶舒适性的要求不断提高,自动变速器逐渐兴起。

自动变速器能够根据驾驶条件和需求,自动调整换挡时机和方式,使驾驶更加轻松和舒适。

自动变速器的发展使得驾驶员不再需要频繁操作离合器和换挡杆,大大提高了驾驶的便利性。

3. CVT变速器的应用连续可变传动(CVT)变速器是近年来的一项技术创新,它通过钢带或链条等传动装置,实现无级变速。

CVT变速器具有换挡平稳、传动效率高的优点,逐渐在高档车型中得到应用。

四档变速器设计

四档变速器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机电系(部)年级专业机电工程姓名设计(论文)题目:机械式四档变速器设计开始时间:07年3月12日设计结束时间:07年6月10日设计指导人:教研室主任:系主任:阳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书题目:机械式四档变速器系(部)年级专业姓名评阅意见:成绩:指导教师:职务:年月日阳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评定书年级专业班级:姓名:答辩过程成绩评定专业答辩组组长:年月日阳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目录摘要 (3)Abstract (3)变速器的简介 (4)1.变速器传动机构的方案分析 (6)2.变速器零、部件结构方案分析 (7)3.变速器操纵机构 (8)1.变速器的参数选择 (8)1.1 一档齿轮齿数的确定 (8)1.2 中心距A的选择 (9)1.3 确定齿轮参数 (10)1.3.1 齿宽选择 (10)1.3.2 压力角 (11)1.3.3 齿轮螺旋角 (11)1.3.4 校验齿轮的接触强度 (11)1.4 变速器轴向尺寸 (13)1.5 轴的直径 (13)1.6 各档齿轮齿数的分配 (14)1.6.1 确定常啮合传动齿轮副的齿数 (14)1.6.2 确定其他各档的齿数 (15)2.变速器传动 (16)2.1 传动简图 (16)2.2 同步器(简介) (16)2.2.1 惯性式同步机 (18)2.2.2 同步器工作原理 (18)2.2.3 齿轮材料 (19)2.2.4 齿轮材料、热处理 (20)2.2.5 齿轮精度等级 (20)3.故障诊断与检修 (21)3.1常见故障与检修 (21)3.1.1 变速器的异常声响 (21)3.1.2 变速器跳档 (22)3.1.3 挂档困难 (22)3.1.4 变速器乱档 (23)3.1.5 变速器发热 (23)3.1.6 变速器漏油 (24)3.2 变速器零件的检修 (24)3.2.1 齿轮与花键的检修 (24)3.2.2 轴的检修 (24)3.2.3 锁环式变速器的检修 (24)4.变速器的润滑 (25)4.1 润滑的基本知识 (25)4.2 变速器润滑油 (25)4.3 变速器润滑系统 (25)4.4 变速器零件的清洗 (26)5.变速器的装配 (26)5.1 变速器装配注意事项 (26)5.2 变速器总成的装配 (27)5.3 中间轴后轴承间隙调整方法 (28)英文说明 (29)参考文献 (30)致谢 (31)摘要变速器是汽车传动系中最主要的部件之一。

自动变速器毕业论文

自动变速器毕业论文

自动变速器毕业论文自动变速器毕业论文引言:自动变速器作为汽车传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动换挡、提高行驶舒适性等优点,已经成为现代汽车的主流配置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自动变速器的原理、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趋势,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自动变速器的原理自动变速器通过液力传动、齿轮传动等方式,实现汽车发动机输出转矩的调节,从而实现车辆的换挡和行驶模式的转换。

其核心原理是利用液力偶合器或离合器,实现发动机和车轮之间的传动。

二、自动变速器的发展历程1. 早期的自动变速器早期的自动变速器采用液力偶合器,由于其构造简单、操作方便,成为最早应用于汽车上的自动变速器。

然而,液力偶合器的效率较低,无法满足高速行驶和燃油经济性的要求。

2. 手自一体变速器的出现为了提高自动变速器的效率和经济性,手自一体变速器应运而生。

手自一体变速器结合了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的优点,使得驾驶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手动换挡或自动换挡。

这种变速器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驾驶的乐趣和驾驶员的参与感。

3. CVT变速器的发展连续可变传动(CVT)变速器是近年来自动变速器领域的重要突破。

CVT变速器通过无级变速的方式,实现发动机转速与车速之间的精确匹配,从而提高燃油经济性和驾驶舒适性。

CVT变速器的发展前景广阔,已经成为许多汽车制造商的主要发展方向。

三、自动变速器的未来趋势1. 混合动力技术的应用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燃油经济性的要求不断提高,混合动力技术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

自动变速器在混合动力系统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整体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2. 电动化的发展电动汽车的兴起将对自动变速器的设计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电动汽车通常采用单速变速器或无变速器的设计,这对传统的自动变速器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未来的自动变速器将需要更加注重电动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3. 智能化的进一步推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的汽车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自动变速器毕业论文(DOC)

自动变速器毕业论文(DOC)

自动变速器毕业论文(DOC)首钢工学院成教学院毕业设计设计题目:自动变速器年级:14级专业:机电一体化学生姓名:孙佳文指导教师:日期:2016年5月30日中文摘要中文摘要装用自动变速器的汽车如果发现自动变速器油变色或有焦味,或者在行驶中最高车速明显下降,发动机转速偏高,加速或爬坡无力,这些现象表明自动变速器可能损坏。

自动变速器损坏程度较低时不会使汽车立即丧失行驶能力,故障不易被察觉,不及时修理而使损坏程度加重,甚至导致重要零件严重损坏,失去修理价值,最后只能更换总成。

关键词:工作原理常见故障检修目录前言第一章汽车自动变速器发展历程第二章自动变速器类型2.1液力自动变速器(A T)2.2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2.3无级自动变速器(CVT)2.4双离合自动变速器(DCT)第三章自动变速器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3.1自动变速器基本组成3.2自动变速器功用3.3自动变速器工作原理第四章自动变速器的优缺点4.1自动变速器有点4.2自动变速器缺点第五章自动变速器的使用5.1自动变速器挡位的使用5.2档位控制开关正确使用5.3自动变速器使用误区第六章自动变速器维护及修理6.1检修注意事项6.2自动变速器油更换6.3制动带的调整6.4常见故障分析结论结束语致谢参考文献前言车用自动变速器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而且其形式也多种多样。

在现代轿车上,常见的是采用电控的液力自动变速器,主要是由自动离合器和自动变速器两大部分组成。

它能够根据油门的开度和车速的变化,自动地进行换档。

与无级变速器相比,液力自动变速器最大的不同是在结构上,它是由液压控制的齿轮变速系统构成。

因此,液力自动变速器并不是真正的无级变速,还是有档位的。

其所能实现的是在两挡之间的无级变速。

而无级变速器则是两组变速轮盘和一条传动带组成的,因此,其比传统自动变速器结构简单,体积更小。

另外,它可以自由改变传动比,从而实现全程无级变速,使汽车的车速变化平稳,没有传统变速器换档时那种“顿”的感觉。

汽车自动变速箱的运用与维护毕业论文[管理资料]

汽车自动变速箱的运用与维护毕业论文[管理资料]

哈尔滨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教务处制毕业论文项目表摘要变速器(transmission)是汽车传动系统的主要组成之一。

汽车的实际使用情况非常复杂,如起步、怠速停车、低速或高速行驶、加速、减速、爬坡和倒车等,这就要求汽车的驱动力和车速能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变化,而目前广泛采用的活塞式发动机的输出转矩和转速变化范围较小。

为了适应经常变化的行驶条件,同时使发动机在有利的工况下(功率较高、油耗较低)工作,在传动系统中设置了变速器.阐述汽车自动变速箱的组成、工作原理;制动器的组成与工作原理;自动变速器档位的使用更加顺畅;从而达到熟练掌握汽车的目的。

日常检测;使汽车寿命更加的延长;从而达到全面保护汽车地目的。

下面介绍自动变速的运用与日常维护和体会。

关键词:汽车;变速箱;原理;日常维护Abstract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is a major component of automotive transmission system. Actual use of motor vehicles is very complex, such as start, idle stop, slow or high speed,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climbing, and back and so on, which requires car drivers and speed can change within a large, but is widely piston engine used in the torque and speed range smaller. To meet the constantly changing driving conditions, while the engine in the favorable conditions (higher power, lower fuel consumption) work, set the transmission in drive. Automatic Transmission set up and working principle; brake components and working principle; the use of automatic transmission gear more smoothly;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proficiency in the car. Routine testing; make a more extended life of vehicles;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 of comprehensive protection for cars to. Here the use of automatic transmission and experience with routine maintenance.Keywords: Automotive; transmission; principle; routine maintenance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1)第1章绪论 (1)第2章自动变速器的组成与原理 (2)液力变扭器的组成 (2)齿轮变速机构 (2)行星齿轮机构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离合器、制动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希普森式行星齿轮变速机构的组成及各挡工作原理 (4)D-1挡工作原理 (4)L挡工作原理 (4)D-2挡工作原理 (5)控制系统 (6)液控系统原理 (6)电液控自动变速器基本原理 (7)第3章自动变速器档位的使用 (8)9第4章正确维护自动变速器 (11)11经常检查自动变速器油 (11)自动变速器油的更换 (11)检查手动选挡机构 (12)停车挡的制动性能检查 (12)12合理选用 (12)正确加注 (13)油质检查 (13)油温和通气管检查 (13)定期更换 (13)自动变速箱换油不简单 (14)结论 (16)致谢 (17)参考文献 (18)第1章绪论在现在二十一世界汽车已经逐步成为当代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标准。

6档手动变速器论文设计.

6档手动变速器论文设计.

1 引言1.1 本次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汽车被称为“改变世界的机器”。

1894年,一个法国工程师给一辆汽车装上世界上第一个变速器至今,汽车变速器已经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3]。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的发展,21世纪,汽车工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汽车企业对各系统部件的设计需求旺盛。

由此可见,对汽车的变速器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过这几年的刻苦学习,我掌握了多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在大学毕业之即,进行了对五档手动变速器的设计。

毕业设计是对每个大学生进行知识掌握与实际运用的一次大检阅,充分体现了一个设计者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创新思想。

通过本次设计,我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为以后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变速器的发展现状近10年来,我国汽车变速器行业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一批具有规模的变速器企业。

绝大多数国内的变速器企业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并不断坚持自主创新,打造我国自主品牌、开发核心技术,在手动变速器领域,尤其是在重型车用和微型车用手动变速器上,涌现了大量自主创新的产品。

在中国手动变速器仍然有很大的市场。

具体有两个原因:首先,目前国内企业已经基本掌握对手动变速器的开发,而且在生产方面也积累了长期经验,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手动变速器的价格优势;另外,绝大多数中国驾驶者在学车时就用的是手动车,他们更加享受手动车带来的驾驶乐趣。

因此在国内很多人都选择维修保养成本低,能够带来驾驶乐趣,传动效率比自动变速器高的手动变速器。

目前,世界最大的手动变速器制造商德国ZF公司预测说,到2012年,北美市场出售的汽车中将只有6%是手动挡。

而2002年,在美国和加拿大市场出售的汽车中,还有10%配备的是手动变速器。

同样地情况也发生在欧洲市场,原本是手动变速器的市场,不断被自动变速器占领。

欧洲汽车制造商将诶经销商协会目前统计的数据显示,在英国现在配备自动变速器的汽车占汽车总量的15%。

汽车双离合式自动变速箱结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汽车双离合式自动变速箱结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汽车双离合式自动变速箱结构设计毕业论文目录第1章绪论 (1)1.1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产生背景 (1)1.2 DCT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1.3国内外研究现状 (2)1.3.1 国外研究现状 (2)1.3.2 国内研究现状 (3)1.4选题的研究内容 (4)第2章DCT的总体方案 (5)2.1整车主要技术指标 (5)2.2 DCT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5)2.2.1 DCT的组成 (5)2.2.2 DCT工作原理 (5)2.2.3换档过程 (6)2.3 DCT常用结构形式 (7)2.4 双离合器的分析及选用 (10)2.5 DCT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 (11)2.6 本章小结 (12)第3章DCT变速箱结构设计计算 (13)3.1 DCT变速箱总体结构设计 (13)3.2 DCT齿轮箱结构基本参数设计计算 (14)3.2.1 DCT的挡位数和传动比设计 (14)3.2.2 中心距设计 (17)3.3 DCT齿轮结构参数设计计算 (18)3.3.1 齿轮形式和材料 (18)IV3.3.2 齿轮参数设计 (18)3.3.3 各挡位齿轮齿数的分配 (19)3.4 DCT轴的参数设计计算 (23)3.4.1 轴的结构分析 (23)3.4.2 轴的结构设计计算 (23)3.5轴承分析及选用 (26)3.6变速箱箱体结构设计和密封润滑 (27)3.6.1 箱体结构设计 (27)3.6.2 变速箱的密封和润滑 (28)3.7本章小结 (29)第4章齿轮轴系的校核 (30)4.1齿轮强度校核 (30)4.1.1斜齿轮弯曲强度计算 (30)4.1.2齿轮接触应力计算 (32)4.2轴强度校核 (33)4.2.1轴的刚度验算 (33)4.2.1轴的强度验算 (36)4.3轴承强度校核 (38)4.4本章小结 (39)结论 (40)参考文献 (41)攻读学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43)致谢 (44)第1章绪论1.1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产生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已成为日常中必备的交通工具,步入千家万户,人们对于汽车驾驶的追求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代步工具。

毕业设计(论文)-汽车变速器设计计算说明书[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论文)-汽车变速器设计计算说明书[管理资料]

目录第1章变速器主要参数的选择 ....................................................... - 1 -.档数................................................................................................................... - 1 -.传动比范围....................................................................................................... - 1 -第2章变速器各档传动比的确定 ................................................... - 2 -.主减速器传动比的确定................................................................................... - 2 -.最抵档传动比计算........................................................................................... - 2 -第3章变速器各档速比的配置 ....................................................... - 4 -.按等比级数分配其它各档传动比,............................................................... - 4 -第4章中心距的选择 ....................................................................... - 4 -.初选中心距可根据经验公式计算................................................................... - 4 -.变速器的外形尺寸........................................................................................... - 5 -第5章齿轮参数的选择 ................................................................... - 5 -.模数................................................................................................................... - 5 -.压力角............................................................................................................... - 6 -.螺旋角............................................................................................................... - 6 -.齿宽................................................................................................................... - 6 -.齿顶高系数....................................................................................................... - 7 -第6章各档齿轮齿数的分配及传动比的计算 ............................... - 7 -.一档齿数及传动比的确定............................................................................... - 7 -.二档齿数及传动比的确定............................................................................... - 9 -.计算三档齿轮齿数及传动比......................................................................... - 10 -.计算四档齿轮齿数及传动比......................................................................... - 12 -.计算五档齿轮齿数及传动比......................................................................... - 13 -.计算倒档齿轮齿数及传动比......................................................................... - 15 -第7章齿轮材料的选择原则 ......................................................... - 19 -.满足工作条件的要求..................................................................................... - 19 -.合理选择材料配对......................................................................................... - 19 -.考虑加工工艺及热处理工艺......................................................................... - 19 -第8章变速器齿轮弯曲强度校核 ................................................. - 19 -.一档齿轮校核................................................................................................. - 21 -. 主动齿轮:........................................................................................................... - 21 - . 从动齿轮:........................................................................................................... - 21 - .二档齿轮校核................................................................................................. - 21 -.主动齿轮:..................................................................................................... - 21 -. 从动齿轮............................................................................................................... - 22 - .三档齿轮校核................................................................................................. - 22 -. 主动齿轮:........................................................................................................... - 22 - . 从动齿轮............................................................................................................... - 22 - .四档齿轮校核................................................................................................. - 23 -. 主动齿轮............................................................................................................... - 23 - . 从动齿轮............................................................................................................... - 23 - .五档齿轮校核................................................................................................. - 23 -. 主动齿轮:........................................................................................................... - 23 - . 从动齿轮............................................................................................................... - 24 -第9章第10轮齿接触应力校核 ................................................... - 24 -. 一档齿轮接触应力校核....................................................................................... - 25 - . 倒档齿轮的校核................................................................................................... - 26 - .、齿面接触疲劳许用应力的计算....................................................................... - 26 - . .齿根弯曲疲劳许用应力计算.............................................................................. - 26 - . 接触疲劳强度校核............................................................................................... - 27 -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校核................................................................................. - 28 -第10章轴的结构和尺寸设计 ......................................................... - 28 -. 初选轴的直径....................................................................................................... - 29 - . 轴的强度验算与轴的刚度计算........................................................................... - 30 - . 轴的强度计算....................................................................................................... - 33 -第11章轴承选择与寿命计算 ......................................................... - 35 -. 输入轴轴承的选择与寿命计算........................................................................... - 36 - . 输出轴轴承的选择与寿命计算........................................................................... - 38 -第12章参考文献 ............................................................................. - 44 -第1章变速器主要参数的选择本次毕业设计是在给定主要整车参数的情况下进行设计,:乘用车整车主要技术参数1.1. 档数近年来,为了降低油耗,变速器的档数有增加的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变速器设计毕业论文目录前言 (1)1 低速载货汽车主要参数的确定 (4)1.1质量参数的确定 (4)1.2发动机的选型 (5)1.3车速的确定 (6)2 变速器方案的设计与主要参数的确定 (8)2.1设计方案的确定 (8)2.1.1 两轴式 (8)2.1.2 三轴式 (8)2.1.3 液力机械式 (9)2.1.4 确定方案 (9)2.2零部件的结构分析 (10)2.3基本参数的确定 (12)2.3.1 变速器的档位数和传动比 (12)2.3.2 中心距 (15)2.3.3 变速器的轴向尺寸 (16)2.3.4 齿轮参数 (17)2.3.5 各档齿轮齿数的分配 (21)3 齿轮的设计计算 (26)3.1几何尺寸计算 (26)3.2齿轮的材料及热处理 (27)3.3齿轮的弯曲强度 (27)3.4齿轮的接触强度 (29)4 轴的设计与轴承的选择 (35)4.1轴的设计与校核 (35)4.1.1 校核第二轴在各档位下的的强度与刚度 (38)4.1.2 校核中间轴在各档位下的强度与刚度 (43)4.1.3 校核倒档轴的强度与刚度 (47)4.2轴承的选择 (51)5 变速器的操纵机构 (61)5.1变速器的操纵机构 (61)6 结论 (62)参考文献 (63)致谢 (65)前言近几十年来,中国的汽车工业的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汽车的生产量不断提高,1971年、1988年、1992年和 2000年分别突破10万辆、50万辆、100万辆和 500万辆,目前我国已经成功跻身世界汽车前列。

伴随着汽车工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的提高,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的不断建设,汽车逐渐进入越来越多的家庭,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载货车市场的运行情况,既是反映国民经济走势的一面镜子,又是判断市场需求变迁的重要依据。

近年以来载货车在市场上表现出强劲的开拓力,尤其以重卡最为亮点,深层原因得益于中央扩大需的拉动。

中央政府为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采取了一系列财政、货币政策,并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为载货车创造了趁势而上的市场环境,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我国货车工业发展始于50年代。

1950年,汽车制造厂仿捷克“斯柯达”生产出第一辆“黄河”牌8 吨货车;1965年后,基于国防建设的需要,国家先后投资4 亿元在和建设了两个军用越野车生产基地。

各地在仿制黄河车的基础上,也生产了许多种不同型号的重卡产品。

低速载货汽车是一种特殊的货车,特殊在于它以前叫农用运输车,GB7258-2004[1]将“四轮农用运输车”更名为“低速货车”,明确“农用运输车”实质上是汽车的一类。

GB18320-2001[2]规定以柴油机为动力装置,中小吨位、中低速度,从事道路运输的机动车辆,常见的有三轮农用运输车和四轮农用运输车等,但是轮式拖拉机车组、手扶拖拉机车组以及手扶变型运输机不属于低速货车。

农用运输车最高设计车速不大于70km/h,最大设计总质量不大于4500kg,长小于6m、宽不大于2m和高不大于2.5m。

我国农用运输车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

我国农村运输的特点是运量小、运距短、货物分散、道路条件差。

由于同吨位的柴油车较汽油车运载能力强,燃油价格低,且柴油保管无须特殊设备,又为广大农民所熟悉,所以,农用运输车均选用柴油机为动力。

农用运输车的载质量一般不超过1.5t。

当前四轮农用运输车载质量分为4个等级,包括1.5t、1.0t、O.75t和0.5t级。

在传动系统中设置了变速器,以适应汽车在起步、加速、行驶以及克服各种道路障碍等不同行驶条件下对驱动车轮牵引力及车速的不同要求的需要。

本次设计的课题为低速载货汽车变速器的设计,该课题来源于结合生产实际。

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容是:a.参与汽车的总体设计;b.变速器结构型式分析和主要参数的确定;c.变速器结构设计。

本说明书以设计低速载货汽车变速器的传动机构为主线。

第2章着重介绍了在参与总体设计当中,如何确定低速载货汽车参数,进而明确变速器应满足的条件及其所受的限制。

第3章则重点介绍低速载货汽车变速器的传动机构的设计说明。

在参与总体设计当中,首先是对低速载货汽车的产品技术规和标准进行分析,然后确定低速载货汽车的总质量,以此来选择合适的发动机。

根据发动机的功率以及汽车的总质量确定该车的最高速度(满足低速载货汽车安全技术条件)。

关于变速器的设计,首先选择合适的变速器确定其档位数,接着对工况进行分析,拟订变速器的各档位的传动比和中心距,然后计算出齿轮参数以选择合适的齿轮并且对其进行校核,接着是初选变速器轴与轴承并且完成对轴和轴承的校核,最终完成了变速器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

本课题所设计出的变速器可以解决如下问题:a.正确选择变速器的档位数和传动比,使之与发动机参数匹配,以确保汽车动力性和经济性的良好;b.设置空档使得汽车在必要的时候能将发动机与传动系长时间分离;设置倒档使得汽车可以倒退行驶;c.操纵简单、方便、迅速、省力;d.传动效率高,工作平稳、无噪声;e.体小、质轻、承载能力强,工作可靠;F.便于制造、降低制造成本、维修方便、使用寿命长;g.贯彻零件标准化、部件通用化及总成系列化等设计要求,遵守有关标准规1 低速载货汽车主要参数的确定1.1 质量参数的确定汽车的整备质量利用系数0m η:00m m e m =η (1-1) 式中 e m ——汽车的载质量;0m ——整车整备质量。

表1-1 货车的质量系数o m η①装柴油机的货车为0.80~1.00。

汽车总质量a m :商用货车的总质量m a 由整备质量m 0、载质量m e 和驾驶员以及随行人员质量三部分组成,即kg n m m m e οa 651++= (1-2)式中,1n 为包括驾驶员及随行人员数在的人数,应等于座位数。

此低速载货汽车是柴油机,查表2-1得质量利用系数为0.80~1.10,其载质量是e m =1.5×103kg, 由公式(1-1)得: 0.18.0150000~m m m a ==η =1500~1875kg因为此车设计为单排室,所以1n =2,由公式(1-2)得:kg n m m m e a 6510++==(1500~1875)+1500+2×65=3130~3505kg本课题选用m a =3500kg 。

1.2 发动机的选型根据现在低速载货汽车选用发动机的情况,参照2815系列四轮农用运输车,针对本次设计任务选用达到欧Ⅱ排放标准的YD480柴油机。

表1-2 YD480柴油机技术参数1.3 车速的确定⎪⎭⎫ ⎝⎛+=3max max max 7614036001V A C V gf m P D a T e η (1-3)式中 m ax e P ——发动机最大功率,kW ;T η——传动系的传动效率,对单级主减速器驱动桥的4×2式汽车取T η≈0.9;a m ——汽车总质量,kg ;g ——重力加速度,m /s 2;f ——滚动阻力系数,对载货汽车取0.02,对矿用自卸汽车取0.03,对轿车等高速车辆需考虑车速影响并取f =0.0165+0.0001(V a -50);m ax V ——最高车速,km /h ;C D ——空气阻力系数,轿车取0.4~0.6,客车取0.6~0.7,货车取0.8~1.0A ——汽车正面投影面积,㎡,若无测量数据,可按前轮距B 1、汽车总高H 、汽车总宽B 等尺寸近似计算:对轿车 A ≈0.78BH ,对载货汽车 A ≈B 1 H 。

由公式(1-3)得:⎪⎭⎫ ⎝⎛+=3max max max 7614036001V A C V gf m P D a T e η ⎪⎭⎫ ⎝⎛⨯+⨯⨯=3max max 7614059.0360002.08.935009.0129V V 算出V max ≈62.3km/h, 因为低速载货汽车最高设计车速不大于70km/h ,所以该车满足要求。

2 变速器方案的设计与主要参数的确定2.1 设计方案的确定低速载货汽车变速器一般选用机械式变速器,它采用齿轮传动,具有若干个定值传动比。

有轴线固定式变速器(普通齿轮变速器)和轴线旋转式变速器(行星齿轮变速器)两种。

采用这种变速器的低速载货汽车通常有3~5个前进档和一个倒档。

最近几年液力机械变速器和机械式无级变速器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5],根据目前广泛使用变速器的种类,以及应用的围,初步拟定三种设计方案。

2.1.1 两轴式两轴式变速器结构简单、紧凑且除最高档外其他各档的传动效率高。

两轴式变速器的第二轴(即输出轴)与主减速器主动齿轮做成一体。

当发动机纵置时,主减速器可用螺旋锥齿轮或双曲面齿轮;当发动机横置时则可用圆柱齿轮。

除倒档常用滑动齿轮(直齿圆柱齿轮)外,其他档位均采用常啮合齿轮(斜齿圆柱齿轮)传动,但两轴式变速器没有直接档,因此在高档工作时,齿轮和轴承均承载,因而噪声较大,也增加了磨损。

这种结构适用于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或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的轿车和微、轻型货车上,其特点是输入轴和输出轴平行,无中间轴。

2.1.2 三轴式三轴式变速器的第一轴常啮合齿轮与第二轴的各档齿轮分别与中间轴的相应齿轮相啮合,且第一、二轴同心。

将第一、二轴直接连接起来传递转矩则称为直接档。

此时,齿轮、轴承及中间轴均不承载,而第一、二轴也仅传递转矩.因此,直接档的传动效率高,磨损及噪声也最小, 其他前进档需依次经过两对齿轮传递转矩。

因此,在齿轮中心距(影响变速器尺寸的重要参数)较小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获得大的一档传动比,但除了直接档外其他各档的传动效率有所降低,适用于传统的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的布置形式。

2.1.3 液力机械式由液力变矩器和齿轮式有级变速器组成,其特点是传动比可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几个间断围作无级变化,但结构复杂,造价高,传动效率低。

2.1.4 确定方案由于低速载货汽车一般是传统的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的布置形式,同时考虑到制造成本以及便于用户维护等因素,再结合变速器的特点和任务书的要求,现选用三轴式变速器(见图3-1)。

图3-1 三轴式变速器与前进档位比较,倒档使用率不高,而且都是在停车状态下实现换倒档,故多数方案均采用直齿滑动齿轮方式倒档。

变速器的一档或倒档因传动比大,工作时在齿轮上作用的力也增大,并导致变速器轴产生较大的挠度和转角,使工作齿轮啮合状态变坏,最终表现出齿轮磨损加快和工作噪声增加。

为此,一档与倒档,都应当布置在靠近轴的支承处,以便改善上述不良状况,本课题采用如下方案(见图3-2)。

图2-2 倒档布置2.2 零部件的结构分析a.齿轮型式考虑到本课题采用三轴式变速器,而且该型只有一对常啮合齿轮副,没有采用同步器换档,故选用直齿圆柱齿轮用来换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