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气工程运行管理常识参考文本
2024年沼气工程运行管理常识

2024年沼气工程运行管理常识一、引言沼气是一种可再生能源,通过生物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混合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
沼气工程是将各种有机废弃物通过生物发酵转化为沼气的工程,广泛应用于农村生活燃料、发电、热水供应等方面。
为了保证沼气工程的正常运行和管理,需要掌握相关的常识和技术。
二、沼气工程运行管理的基本要点1.原料选择和预处理沼气工程的原料主要来自于农村生活废弃物、畜禽粪便等。
在选择原料时,应首先考虑原料的含水率和有机物的含量。
通常情况下,原料的含水率应控制在70%左右,有机物的含量应在20%以上。
此外,原料还需要进行预处理,如破碎、搅拌等,以提高有机物的分解率和产气速度。
2.发酵过程管理发酵是沼气产生的核心过程,需要进行仔细的管理。
首先,要保持发酵池内的温度适宜,一般在35-40℃之间。
可以通过加热或保温措施来控制温度。
同时,还要注意保持适当的PH值,一般控制在6.8-7.2之间。
此外,还需要注意发酵过程中的搅拌和通气,以提高有机物的分解率和产气速度。
3.沼气收集和储存沼气产生后,需要进行收集和储存。
收集系统主要包括沼气井、管网和分集器等。
沼气井是沼气产生的地方,要保证井体的密封性和安全性。
管网和分集器用于将沼气从沼气井输送到使用地点。
同时,还需要建立适当的沼气储藏设施,如沼气塔或罐,以备储备和调用。
4.沼气利用和维护沼气的主要利用方式有燃烧和发电。
燃烧可以直接用于烹饪、供暖等用途,而发电可以将沼气经过能量转换装置转化为电能。
不论是燃烧还是发电,都需要注意沼气的气质和压力,以保证燃烧效果和发电效率。
此外,还需要定期对沼气设施进行维护和保养,以延长设施的使用寿命。
三、2024年沼气工程运行管理的创新点1.智能化管理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沼气工程运行管理也可以实现智能化。
通过传感器和自动控制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和调控沼气发酵过程的温度、PH值、搅拌和通气等参数。
同时,可以实现对沼气收集和利用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提高管理效率和运行安全性。
沼气工程系统安全操作管理规程范文(三篇)

沼气工程系统安全操作管理规程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沼气工程系统的安全操作管理,保障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提高工程运行效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沼气工程系统安全操作管理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沼气工程系统的所有工作环节,包括设计、建设、操作、维护等各个阶段,以及相关设备和人员。
第三条本规程的执行机构为沼气工程系统的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安全操作管理措施。
第二章安全操作管理第四条沼气工程系统的安全操作管理应遵循科学、系统、预防、综合的原则,确保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第五条安全操作管理应采取合理的工作程序和技术措施,确保每一个操作环节符合安全要求。
第六条在沼气工程系统中,涉及到的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且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和合格考核。
第七条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和操作标准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改变操作程序。
第八条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时刻保持警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第三章设备安全管理第九条沼气工程系统的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经过检验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条沼气工程系统的设备应定期进行巡检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第十一条沼气工程系统的设备应设置明显的标识,标明设备的名称、型号、安全注意事项等信息,方便操作人员识别和操作。
第十二条沼气工程系统的设备应设置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第四章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第十三条沼气工程系统应建立健全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处置流程。
第十四条沼气工程系统应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物资,以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第十五条沼气工程系统应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第五章监督检查与罚则第十六条沼气工程系统的管理部门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监督,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
第十七条对于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和事故责任者,将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并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沼气工程安全使用须知(二篇)

方案计划参考范本
沼气工程安全使用须知(二篇)
目录:
沼气工程安全使用须知一
沼气池安全使用须知二
- 1 -
沼气工程安全使用须知一
沼气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交付使用后,为了养殖场的沼气工程正常运转、安全使用。
特制定本须知,希各养殖场业主遵照执行。
一、日常管理
1、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日常管理由业主负责,应由具有沼气发酵、沼气工程专业知识的人员管理;也可聘请沼气管护组织代管。
2、沼气池上面禁止修建任何建筑物和构筑物,不得擅自增加沼气池负荷。
3、严禁封死活动盖和进出口盖板。
4、不得打开沼气池安全盖板,不得在沼气池上开孔。
5、不得在沼气池附近使用明火、燃放烟花爆竹。
6、软填料由管理专业队负责更换。
二、检查维修
1、养殖场沼气工程每一年检查一次气箱的气密性。
2、输气管(线)路应经常检查是否漏气和堵塞,发现问题应及时维修、更换。
三、安全管理
(一)安全警示。
在醒目位置安装永久性警示标志牌。
(二)安全发酵。
1、发酵、养殖场沼气工程第一次启动时,应加入占主发酵池容积5%-10%接种物。
2、养殖场沼气工程出残渣时、池内应保留主发酵容积10%--15%的料液作接种物。
3 / 3。
沼气安全管理

沼气安全管理沼气中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约占50-70%)、二氧化碳(约占30-40%)和少量的硫化氢、一氧化碳、氮等气体。
沼气中的甲烷、一氧化碳等是可以燃烧的气体。
如果管理使用不当,就会爆炸,使人中毒、造成伤亡事故等,所以沼气用户必须掌握沼气安全管理和使用常识,确保生命财产安全。
一、安全管理1.沼气池的进、出料口、蓄粪池等要加盖,以防人、畜掉进去造成伤亡。
2.在沼气池旁不能有明火,要设立严禁烟火、严禁入内等相关标志。
严禁在沼气池出料口或导气管口点火。
以免引起火灾或造成回火,致使池内气体猛烈膨胀、爆炸破裂。
3.进料出料要均衡,不能过多,坚持“先出后进”原则。
进出料时,严禁试火和用气。
二、安全用气(1)沼气灯、灶具和输气管道不能靠近柴草等易燃物品,以防失火。
一旦发生火灾,应立即关闭开关,或把输气管从导气管上拔掉,切断气源后,立即把火扑灭。
(2)经常检查输气管道、开关、接头是否漏气,如果漏气要立即更换或修理,以免发生火灾。
不用气时要关好开关。
如嗅到臭鸡蛋味,要开门、开窗并切断气源,人也要离去,等室内无味时,再检修漏气部位。
三、安全入池严禁用户私自打开天窗口入内。
需要大出料或者主池维修,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人员进入沼气池前,先把活动盖和进、出料口盖揭开敞1—2天,消除池内沼气,并向池内鼓风以排出残存的沼气。
用鸡、鸭等小动物试验放入20分钟以上进行观察,如没有异常现象发生,在池外监护人员的监护下方能入池,入池人员必须系安全带。
在入池后有头晕、发闷的感觉,应立即救出池外。
禁止单人入池操作,不得携带火柴、打火机、蜡烛等明火和点燃的香烟,以防点燃池中残余沼气,引起火灾。
四、入池人员若发生窒息、中毒时应如何抢救?发生这种情况,要组织力量进行抢救。
抢救时,要沉着冷静,动作迅速,切忌慌张,以免连续发生窒息、中毒事故。
在抢救的步骤上,首先要用风车等连续不断地向池内输入新鲜空气。
同时迅速搭好梯子,组织抢救人员入池。
抢救人员要拴上保险绳,入池前要深吸一口气(最好口内含一胶管通气,胶管的一端伸出池外),尽快把昏迷者搬出池外,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
沼气管理制度6篇(实用)

沼气管理制度沼气管理制度6篇(实用)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制度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多,制度是维护公平、公正的有效手段,是我们做事的底线要求。
那么制度的格式,你掌握了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沼气管理制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沼气管理制度11、严禁闲杂人员进入沼气室内,严禁烟火。
注意用电安全。
2、管理人员要经常观察沼气室内的变化情况,按要求定时冲厕,定时开,关太阳能循环泵。
3、经常打捞前处理池杂物,清理沉淀泥沙,清理观察池内杂物。
4、每天打扫温棚室内卫生一次,保证沼气系统内的卫生。
5、定时查看化粪池底温度和温棚室内温度,掌握沼气系统运行情况。
6、保证每天搅拌发酵原料三次,以确保发酵原料同沼气池内的微生物充分接触,加快沼气的`产生和阻止粪壳的形成。
7、经常检查沼气系统的开关、三通管、输气管道是否漏气,如发现接头松动、输气管断裂,应及时维修、更换。
沼气管理制度21、该工程实行专人负责制,工程的建设、安装、调试运行一直到维护、管理,专人负责,一跟到底。
2、严格按配料比选料入池,料液浓度控制在6%-8%,ph值控制在6.8-7.4,每隔10天向沼气池内补充总容积1%左右的纯净牛羊粪,原料温度低于8℃时严禁入池。
3、严禁农药、杀虫剂、抗菌素等对沼气微生物有毒有害的物质进入沼气发酵装置。
严禁加入过多的酸性物质,如醋糟、果渣或青草等,以防料液ph值下降过多,抑制沼气的产生。
严禁使用过多的.碱性物质,如石灰或石灰水等,以防料液ph值升高到8以上,而引起碱中毒。
4、每周清理一次前处理池中汇集的卫生巾、塑料等杂物,每月清理一次前处理池中的沉淀物,牛羊粪进池前先除杂草,每隔10天将贮肥池中的沼液施入学校菜地或果园。
5、沼液冲厕春夏秋秋三季每天四次,冬季每天二次,辅助人工清理,以保持便糟不围积粪便,地面干净整洁。
6、沼液回流搅拌系统每隔四小时搅拌1次,每次搅拌3-5分钟,每月通过回流搅拌污物泵出料一次,出料时,应根据料液浓度调节泵的水位深度。
沼气工程系统安全操作管理规程范文

沼气工程系统安全操作管理规程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沼气工程系统的安全运行,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沼气工程系统的操作管理,包括设备使用、维护及检修等方面。
第三条沼气工程系统是指以生物质废弃物为原料,通过生物发酵产生沼气的一种设施。
第四条沼气工程系统的管理目标是保证工程系统的正常运行、安全高效,防止事故的发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五条沼气工程系统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具备相关技能和知识,并持有相应的操作证书。
第六条沼气工程系统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本单位的规章制度以及本规程的各项要求。
第二章设备使用第七条沼气工程系统的各类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经过定期维护和检修。
第八条沼气发酵罐的使用要求:1. 发酵罐内严禁放置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及其他危险物品;2. 沼气发酵罐严禁乱堆乱放杂物,保持清洁;3. 发酵罐出口应装设安全设备,防止沼气泄漏;4. 发酵罐周围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第九条沼气输送管道的使用要求:1. 输送管道严禁挖掘或其他工程施工对其进行破坏,避免沼气泄漏;2. 输送管道应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复;3. 输送管道严禁放置火种,避免火灾事故发生;4. 输送管道严禁侵蚀性溶液和腐蚀性物质的接触。
第十条沼气发电机组的使用要求:1. 发电机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2. 发电机组必须安装在通风良好的室内,并必须保持清洁干燥;3. 发电机组的燃油、冷却液和润滑油等必须按照规定的数量和质量投入;4. 发电机组长时间停用时,必须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三章维护和检修第十一条沼气工程系统的维护和检修工作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严禁无资质的人员进行操作。
第十二条沼气发酵罐的维护和检修要求:1. 定期检查发酵罐压力和温度,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2. 发酵罐内的沼渣和沼液必须定期清理,保持其正常发酵功能;3. 发酵罐设备的零部件和密封件应定期检查,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2024年沼气工程安全使用须知

2024年沼气工程安全使用须知一、引言沼气工程是一种利用有机废弃物产生沼气的工程。
由于沼气具有较高的热值和环保特性,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开始进行沼气工程的建设和使用。
为了确保沼气工程的安全使用,本文提出了2024年沼气工程安全使用的须知。
二、沼气工程建设阶段的安全措施1.选址选择安全区域:沼气工程的选址应避开火源、易燃物贮存地以及建筑物。
同时还应考虑到地势的坡度和地下水位等因素,选择离居民点较远的区域。
2.建设安全设施:在沼气工程建设过程中,应确保施工场地的通风良好,防止气体积聚。
并且要建立安全警示标志,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三、沼气工程日常使用的安全措施1.定期检查设备:定期检查沼气工程设备的运行情况,包括沼气池、发酵堆肥设备、气体处理设备等。
如发现漏气、堵塞等问题及时进行修复。
2.保持通风:在沼气工程的使用过程中,应保持通风良好,防止气体积聚。
在进入沼气池等封闭空间进行检修时,应佩戴防毒面具和防护服。
3.注意储气安全:沼气要定期排气,防止气体压力过高引发意外。
并且储气罐应设置安全阀和排气管道,以便在需要时能及时排放气体。
4.禁止明火:在沼气工程使用过程中,应禁止使用明火,以免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同时还要注意避免与火源和易燃物接触,避免静电火花引发事故。
5.设立安全警示标志:在沼气工程周围设立安全警示标志,提醒人们注意安全。
并且要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
四、应急处理1.发生漏气事故时,应立即切断沼气供应,打开通风设备加强通风排气,尽量减少气体积聚。
同时通知相关人员撤离,报警并寻求专业人员的协助。
2.发生火灾事故时,应尽快使用灭火器或灭火器材进行扑灭。
如火势无法控制,请及时报警并撤离危险区域。
3.在发生爆炸事故时,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不要靠近爆炸源。
立即报警并进行安全疏散,远离事故现场。
等待消防部门的支援和处理。
五、结语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2024年沼气工程安全使用的须知。
沼气工程运行管理常识

沼气工程运行管理常识沼气工程是一种利用有机废弃物进行发酵产生沼气的工程。
它具有环保、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农村能源和环境治理领域。
为了保证沼气工程的持续稳定运行,需要进行科学的运行管理。
下面将介绍沼气工程运行管理的常识。
一、沼气工程设备和管道的维护保养沼气工程设备和管道的维护保养是保证沼气工程正常运行的基础。
首先,要定期检查沼气发酵池、沼气池、沼渣池等设备的外观、内部结构和密封性,及时发现并处理漏气、渗漏等问题。
其次,要定期清理沼气管道和阀门,确保通道畅通。
对于有防腐蚀要求的设备和管道,还需要进行防腐蚀处理。
此外,还要对沼气工程设备和管道进行定期的润滑和维修,延长其使用寿命。
二、沼气发酵管理沼气发酵是沼气工程的核心过程,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
首先,要保证发酵材料的质量和比例的合理性。
发酵材料应选择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的废弃物,如农畜废弃物、农作物秸秆等。
其次,要掌握合适的发酵温度和湿度。
发酵温度应控制在35-45摄氏度之间,湿度应保持在60-80%。
此外,还要控制发酵过程中的氧气供应,防止产生异物和杂质对发酵产生不利影响。
三、沼气回收利用沼气是沼气工程的重要产物,需要进行有效的回收利用。
首先,要合理配置沼气工程的用气设施,将沼气用于烹饪、供暖、发电等方面。
其次,要注意沼气的安全使用。
沼气是易燃易爆的气体,必须进行安全监测和防范,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另外,还可以将沼气经过精制处理,提高其燃烧效率和清洁度,扩大沼气的应用范围。
四、废弃物处理沼气工程是一种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方式,需要进行废弃物处理。
首先,要控制废弃物的投放量和质量,合理安排废弃物的收集和运输工作。
其次,要对废弃物进行预处理,将其切碎或打碎,提高发酵效率。
最后,还要对沼渣进行处理,将其作为有机肥料或土壤改良剂使用。
五、环境监测和污染防治沼气工程的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气味、噪音和沼渣等污染物。
因此,需要进行环境监测和污染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沼气工程运行管理常识参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沼气工程运行管理常识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Ⅰ基础知识1.1 沼气发酵的生物作用沼气发酵微生物是人工制取沼气的最重要因素,有了大量的沼气微生物,并使各种类群的微生物获得基本的生长条件,沼气发酵原料才能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沼气。
沼气发酵过程中主要有五大菌群(发酵性细菌、产氢产乙酸菌、耗氢产乙酸菌、产甲烷菌)参与活动。
五大菌群:①发酵性细菌:一些不溶性物质被发酵性细菌所分泌的胞外酶水解为可溶性糖、肽、氨基酸和脂酸,再将吸入细胞,发酵为乙酸、丙酸、丁酸等和醇类及一定量的H2及CO2②产氢产乙酸菌:除甲酸、乙酸和甲醇外的物质均不能被产甲烷菌所利用,所以必须由产氢产乙酸菌将其分解转化为乙酸、氢和二氧化碳③耗氢产乙酸菌:它们既能利用H2+ CO2 生成乙酸,也能代谢糖类生成乙酸。
④产甲烷菌(食氢、食乙酸):它们在厌氧条件下将前三群细菌代谢的终产物,在没有外源受氢体的情况下,把乙酸和H2、CO2转化成CH4 + CO2。
产甲烷菌广泛存在于水沉积物和动物消化道等极端厌氧的环境中。
不产甲烷菌(水解发酵细菌、产氢产乙酸细菌等)-为甲烷菌提供营养(将发酵原料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复杂有机物水解后形成可溶性的简单化合物,该类菌为产甲烷菌提供合成细胞的基质和能源。
--为产甲烷菌创造适宜的厌氧生态环境(该类菌群中的好氧和兼性厌氧菌的活动,使发酵液的氧化还原电位不断下降,逐步为产甲烷菌创造厌氧生态环境。
--为产甲烷菌清除有毒物质。
--与甲烷菌共同维持环境中适宜的酸碱度(氨化细菌进行氨化作用,产生的氨可以中和部分有机酸;产甲烷菌不断利用乙酸、氢和二氧化碳生成甲烷;通过这两类菌群的共同作用,使发酵液的pH值稳定在适宜范围。
产甲烷菌将不产甲烷菌产生的乙酸、氢气和二氧化碳等发酵基质转化为甲烷。
1.2 厌氧消化产沼气的条件沼气发酵就是培养和积累厌氧消化细菌,使细菌具有良好的生活条件;只有首先做到了这一点,才有可能得到较好的沼气生产率或污水净化效率。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要求多种条件,其中主要条件包括发酵原料、厌氧活性污泥、消化器负荷、发酵温度、pH值、碳氮比、有害物质的控制及均质等。
(1)发酵原料的C:N比值:是指原料中有机碳素与氮素含量的比例关系,因为微生物生长对碳和氮有一定要求,其利用速度也是20-30倍的关系,因此发酵原料的碳氮比20~30:1,或者BOD5:N:P= 200:5:1为宜。
(2)厌氧活性污泥厌氧活性污泥是由厌氧消化菌与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很强分解有机物能力的凝絮体,颗粒体或附着膜。
由于在厌氧消化过程中H2S的生成,使厌氧活性污泥呈现黑褐色(发育良好的污泥是呈油亮的褐色)。
在带有搅拌或悬浮固体较多的消化器里,厌氧污泥呈絮状的黑色或灰黑色。
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消化器中,发育良好的污泥呈颗粒状,直径在3mm左右。
(3) 适宜的发酵温度高度温发酵:50-65 ℃,最适温度为55±2°C ;中温发酵:20-45℃,最适温度为35±2°C ;偏低温发酵:10-20℃;常温发酵:随自然温度而变化的发酵。
(4)有机负荷厌氧消化消化器的负荷通常是指容积有机负荷(kgCOD/m3·d)。
容积有机负荷定义:指单位时间、单位装置容积消纳有机物的量。
容积负荷是消化器设计和运行的重要参数,主要由厌氧活性污泥的数量和活性决定,因此在运行中是根据容积负荷确定污泥负荷(kgCOD/kgVSS )在一定的容积负荷条件下,投料量取决于发酵原料的浓度,这就构成不同的水力负荷(m3/m3.d )。
在同样有机负荷的条件下,有机物浓度高则水力负荷低,有机物浓度低则水力负荷高。
当有机物浓度基本稳定时,水力负荷则成为工艺调控的主要参数之一。
1.3 主要调控指标(1)固体物总固体(TS)是悬浮固体(SS)和溶解固体(DS)的总和,以单位体积水样在103-105oC蒸发干后残留物的重量表示。
悬浮固体(悬浮物SS),指水样经离心或过滤后得到的悬浮物经蒸发后所剩余固体物质的量。
挥发性固体(VS) ,表示样品中悬浮物、胶体和溶解性物质中有机物的量。
它是总固体(TS)在600?C灼烧2小时后损失的量。
(2)挥发性有机酸(VFA)(3)pH值是氢离子活度的负对数,pH=-log[H+] (4)碱度表示水样中能与强酸中的氢离子结合的物质的含量。
包括:强碱、弱碱(如氨、苯胺、吡啶等)、弱酸阴离子(如CO32-、HCO3-、H2PO4-、HPO4-、SO3 2 -、HSO3-腐殖酸阴离子、HS-、S2-)等。
Ⅱ沼气工程运行管理2.1 启动调试沼气工程的启动调试是指从投入接种物和原料开始,经过驯化和培养,使沼气池中厌氧活性污泥的数量和活性逐步增加,直至沼气池的运行达到设计要求的全过程。
这个过程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启动期。
沼气池的自然启动一般需要较长时间,若能取得大量活性污泥作为接种物,在启动开始时投入发酵罐内,可以缩短启动期。
工程启动调试应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进行,同时还应做好下列的准备工作:(1)检查各处理构筑物和设施内的杂物是否清除干净;(2)所有要求气密性的装置(厌氧消化器、储气罐、脱硫设备、气水分离、水分及阻火器等)应进行试水和气密性检验,并合格。
(3)检查各类管道、阀门和设备是否清理、疏通,并已处于备用状态。
(4)对水泵、电机、加热装置、搅拌装置、气体收集系统以及其他附属设备等应进行了单机试车和联动试车。
(5)各种仪表已经完成了校正。
(6)沼气发酵原料的准备(量和质的检查)。
(7)制定出启动调试方案、运行操作规程、和相关管理规定,并对沼气工程的运行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及安全管理人员已完成了专业技术培训。
(8)监控室及设施、设备附近的明显部位,已张贴必要的工作图表、安全注意事项、操作规程和设备运转说明等。
接种厌氧污泥可取自正在运行的厌氧消化器内的剩余污泥(最好是相同发酵原料的)。
污泥缺乏的工程可用农村沼气池的污泥、人粪、牛粪、猪粪、酒糟或初沉污泥进行驯化接种,UASB宜采用颗粒污泥接种。
固态厌氧接种污泥在进入厌氧消化器前应加水溶化,并经滤网滤去大块杂质后方可投入厌氧消化器内。
最好一次投加足够量的接种污泥,污泥接种量最少为厌氧消化器有效容积的10%-20%,30%为宜,不要超过60%。
(或按5~10kgVSS/m3池容积算)。
启动调试(要点)(1)启动初始时,低负荷投料,对于高浓度或有毒废水要进行适当稀释,并在启动过程中使稀释倍数逐渐减少。
(2)每次进料要在预处理阶段升温到高出系统运行温度3~5℃;并使新料液pH调质到6.5~7范围内;每次进料量是沼气池内料液量的5%~10%,进料量的多少,由沼气池内料液pH高低来确定。
每间隔7~8天进料一次,此阶段为启动的第一阶段。
(3)此后,逐渐缩短每次进料间隔,逐渐增加每次进料量,直至通过实践得出每天的最大进料量,并能满足沼气池正常运行(达到设计负荷,满足产气指标、有机物去除率指标等)。
(4)经常检测pH值、挥发酸、总碱度、温度、气压、产气量和沼气成分等。
(5)启动过程中应用氮气或沼气将厌氧消化器、输气管路及贮气罐内的空气置换出去。
运行管理的基本要求(1)运行管理人员必须熟悉沼气工程工艺和设施、设备的运行要求与技术指标。
(2)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本岗位设施、设备的运行要求和技术指标,并了解沼气工程工艺流程。
(3)操作人员应按时准确地填写运行记录。
运行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原始记录。
(4)运行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应按工艺和管理规定巡视检查构筑物、设备、电器和仪表的运行情况。
管理要点(1)投料量和周期应按工艺设计参数进行,并在实践中摸索出最佳参数。
(2)维持相对稳定的厌氧消化温度。
(3)厌氧消化器的搅拌(循环)根据工艺要求进行(连续或间隙)。
采用沼气搅拌的,在启动期间或产气量不足时,应辅以机械或泵等其它方式搅拌。
(4)厌氧消化器的搅拌不得与排泥同时进行。
(5)宜每日监测:pH值、挥发酸、总碱度、温度、气压、产气量和沼气成分等指标。
掌握厌氧消化池运行工况,并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运行方案或采取相应措施。
厌氧消化池正常运行的控制指标:pH 6.5-7.8,挥发酸(乙酸计)2000mg/L。
维护保养维护检修制度:日常保养属于经常性工作,由操作人员负责。
定期维护属于阶段性工作,由维修人员负责。
大修理属于恢复设施、设备原有技术状态的检修工作,由专业检修人员负责。
维护保养重点:(1)定期检查贮气罐、沼气管道及闸阀是否漏气。
厌氧消化器体、各种管道及闸阀每年应进行一次检查和维修。
(2)厌氧消化器的各种加热设施应经常除垢、检修和维护。
(3)当采用热交换器加热时,管路和闸阀处的密封材料应定期更换。
Ⅲ安全生产与防护1 安全生产与安全用气沼气的成分CH4 50 ~70% CO2 30 ~40% O2 1% 、CO 1% 、N2 1%、H2 1%H2S 1~3%其它极少量的气体。
(1)定期检查沼气管路系统和设备是否漏气,如发现漏气,应迅速停气检修。
(2)厌氧消化器运转过程中,不得超过设计压力或形成负压。
(3)严禁随便进入具有有毒、有害的厌氧消化器、沟渠、管道、地下井室及贮气罐。
需进入时,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通风、动物安全试验、安全带、救护措施)。
(4)操作人员在维护、启闭电器时,应按电工操作规程进行。
(5)维护保养有机械部件的设备时,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6)产沼气后,站内严禁烟火,严禁铁器工具撞击和电气焊操作,操作人员不得穿带铁钉的鞋子。
沼气利用过程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1)在有可能散发沼气的建筑物内,严禁设立休息室。
(2)公共建筑和生产用气设备应有防爆设施。
(3)沼气储气罐的输出管道上应设置安全水封或阻火器,大型用气设备应设置沼气放散管,严禁在建筑物内放散沼气。
3.8 消防要求(1)厌氧消化气、储气罐以及安装有沼气净化、沼气加压、调压等设备的封闭式建(构)筑物的防火、防爆,应符合BGJ16-87规定, 且不低于“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