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内钢筋详解

合集下载

板内钢筋分类(受力筋(底筋、面筋)负筋、负筋分布筋、温度筋)

板内钢筋分类(受力筋(底筋、面筋)负筋、负筋分布筋、温度筋)

板内钢筋分类(受力筋(底筋、面筋)负筋、负筋分布筋、温度筋)1、首先要清楚板内钢筋分类:受力筋(底筋、面筋)、负筋(边支座负筋和中间支座负筋)、负筋分布筋、温度筋、以及马凳筋,洞口加筋等等。

2、要了解平法标注中板筋符号:1)、B——板底部钢筋(底筋);T——板顶部钢筋(面筋);B&T——双层钢筋2)、X——贯通横向钢筋;Y——贯通纵向钢筋;X&Y——双向钢筋3)、原位标注中负筋长度尺寸为伸至支座中心线3、受力筋计算:板底受力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勾*2*6.25*d04G101-4中规定,板受力筋伸入支座(梁、剪力墙、圈梁)的长度,为max(支座宽/2,5d)。

而如果支座为砌体墙,则伸入长度为max(板厚,120)板底受力筋根数=ceil((净跨-2*起步距离)/间距)+104G101-4中规定,起步距离为“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则第一根钢筋距梁边的长度就应该为“S/2-梁保护层厚底”。

工程板受力筋的间距一般为120mm、150mm 、180mm,平均按150mm计算,一半为75mm,保护层按25mm计取,故起步距离常规按50mm计算。

4、板负筋计算中间支座板负筋长度=水平长度+弯折长度*2弯折长度的计算方法:1)板厚-2*保护层;2)板厚-保护层(04101-4)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勾+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

锚入长度计算方法:通常算法为“梁宽-保护层+板厚-2*保板负筋的根数=ceil((净跨-2*起步距离)/间距)+1起步距离=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5、分布筋长度计算= 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参差长度*2分布筋和负筋搭接150mm端支座分布筋根数= 负筋板内净长/间距(取整)+1常规是向上取整,不加工1根,向下取整加1中间支座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间距(取整)+布筋范围2/间距(取整)+1一般会按(布筋范围1+2)/间距+1计算6、温度筋指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就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

《板内钢筋计算》PPT课件

《板内钢筋计算》PPT课件

板底钢筋的长度计算

04G101-4P25
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6.25d *2
板 板配筋传统标注
感谢下 载

板内钢筋类型
受力筋
板内钢筋
负筋
面筋 底筋 边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
负筋分布筋
板 板配筋平法标注ຫໍສະໝຸດ 板中间支座负筋的分布筋计算
长度=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2 根数左、右=(负筋标注长度-支座宽/2-50)÷分布筋间距
端支座负筋的分布筋根数计算

长度=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2 根数=(负筋标注长度-50)÷分布筋间距
负筋的分布筋示意

长度=净跨(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2
板负筋的根数计算

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 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一个保护层 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
根数=(板净跨-50*2)/间距+1
板底钢筋的支座-伸进长度

04G101-4P25
伸进长度=max(支座宽/2,5d) 伸进长度=max(支座宽/2,5d 伸进长度=max(支座宽/2,5d) 伸进长度=max(板厚,120)

板钢筋识图解析

板钢筋识图解析

关于板钢筋图解说明:
板的配筋,受力筋在板的长、宽两个方向都有,是双向;受力筋在板底、板面都有,是双层。

弯钩朝上、朝左为底板筋。

每段板的钢筋都必须标出来:
弯钩朝右、朝下为上部筋(顶部),图中标注为板支座负筋。

支座负筋外伸长长度不小于板短跨1/4。

这也可以是板的上部钢筋,而不是支座负筋:
注意:对于底板筋和顶部筋横向跟纵向那个放上边那个放下边:
解答:对于底板筋:短向钢筋在上,长向钢筋在下,通常是根据底部单位面积多的在下。

因为最底部收到拉力最大,所以长向钢筋单位面积多放在下边抵抗拉力。

154彻底搞懂板的配筋及范围

154彻底搞懂板的配筋及范围

154彻底搞懂板的配筋及范围我们来想象一下一块连续板,受力后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见图1图1从力学角度讲,板受力后的弯矩值是这样的,如图2所示。

图2没学过力学的,可能看不懂这个图,没有关系,你就记住阴影部分受到拉力就可以了,阴影部分在下,就不能下部受到拉力,阴影部分在上,就是板上部受到拉力。

图3给出更详细的解释。

图3从图3可以看出,支座位置上部受到拉力,板跨度部分下部受到拉力。

我们给受拉力的部分配置钢筋即可,上部受力给上部配置钢筋,下部受力给下部配置钢筋,如图4所示。

图4图4就是板的钢筋配筋原理图,我们把板的原理图与板的平面图,对比一下,大家就让认识板的配筋图了,如图5所示。

图5从图5的对比图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带弯钩的是板的下部钢筋(如果板的下部钢筋是螺纹钢筋可不带弯钩),带弯折的是板的上部钢筋(无论是圆钢和螺纹钢,只要在板上部,都必须加弯折)。

支座上部配置的钢筋,我们叫板带负筋,板跨度下部配置的钢筋,我们叫板带受力筋。

明白了原理,大家是不是对板的钢筋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了。

上述我们只讲了板的一个方向钢筋配置,实际上板在另一个方向配筋原理是相同的,平面图加上另一个方向的配筋,就变成这样了,如图6所示。

图6图6大家是不是很熟悉,是的,是因为经常看到,在图6的基础上,我们加上板的钢筋信息,级别、直径和间距,就是完整的板的钢筋了。

有了这些基础性知识,我们见的板的配筋图,自然就认识了。

如图7所示。

图7我们继续往下探索,如果某一块板,跨度太小,板的上部钢筋几乎连在一起,就把两个支座负筋连在一起,这就出现了跨板负筋,如图8所示。

图8加上另一个方向的配筋,变成如图9所示。

图9前面我们明白了板的配筋原理及图纸标注,下面我们讲一下板的钢筋排布。

先看一下板的底筋排布,如图10所示。

图10图10很好理解,就是板的底筋形成网片。

那板的上部负筋是怎样排布的呢?如图11所示。

图11问题来了,我们知道板的负筋在板的上部,在没有浇筑混凝土之前,如果不固定,全是散的,大家能想象出来吧。

板内钢筋有哪些类型?

板内钢筋有哪些类型?

板内钢筋有哪些类型?
板内钢筋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承受正弯矩的受力筋;承受负弯矩的受力筋;还有分布筋,分布筋只起起固定和架立作用。

我们明白了板筋类型我们还必须知道其位置,绑扎方法。

承受负弯矩的钢筋一般称为负铁,一般布置在板的嵌固端及中间支座板的顶部位置,端部为锚固长度,如图:
负筋的分布筋绑扎在钢筋负筋下部,以上部分称为上部铁。

承受正弯矩的板筋布置在板的下部,端部伸入支座超过中心位置。

一般板
底双向钢筋布置原则为”长上短下”。

所有板十字交叉点应该扎牢,采用”八”字绑扎法,不允许采用”顺扣”。

我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特殊板那就是悬挑板,如果没有梁的固定,一般采用1:2的悬挑办法。

也就是说挑1米必须压2米,防止倾覆。

另外借此机会我再告诉大家一个比较容易忽视的地方,重要话说三遍!
图中尺寸全部为支座边缘到钢筋端部尺寸!几乎所有的图纸都是这样标注方法
可能有的条友还不太明白,你可以查阅《16G101》系列图集,也可以留言、点击关注私下咨询!。

钢筋相关知识点(板筋)

钢筋相关知识点(板筋)

现浇板钢筋相关知识点1、受力筋和分布筋受力筋:板受力筋是指现浇板或预制板中承受拉力的钢筋,放置于板面承受负弯矩称为负钢筋,放在板底承受正弯矩称为正钢筋。

此外现浇板中还有面筋,主要起约束板底钢筋作用。

分布筋:处在受力筋上面的成90 度起固定受力钢筋位置的作用,并将板上的荷载分散到受力钢筋上,同时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等原因,在垂直于受力钢筋方向产生的裂缝。

2、单向板和双向板单向板:当板的长短边之比大于2时,板基本上沿短边方向受力,称为单向板。

双向板:四边支承的长方形的板,如长跨与短跨之比相差不大,其比值小于二时称之为双向板。

在荷载作用下,将在纵横两个方向产生弯矩,沿两个垂直方向配置受力钢筋。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第9.1.1条规定:混凝土板应按下列原则进行计算:1两对边支撑的板应按单向板计算;2四边支撑的板应按下列规定计算:1)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小于或等于2.0时,应按双向板计算;2)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2.0,但小于3.0时,宜按双向板设计。

3)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或等于3.0时,可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构造钢筋。

在单向板配筋中,短方向钢筋为受力筋,长方向为分布筋。

在双向板中,两个方向都可以作为受力筋,一般取短方向为受力筋。

板的上部的钢筋,放在最上面的就是受力筋,抵抗负弯矩的,之下的就是分布筋!正弯矩筋布置在下的钢筋为受力筋,在之上垂直分布的钢筋为分布筋,负弯矩筋(如悬挑板)相反,在下的钢筋为分布筋,在之上的钢筋为受力筋简单的说,分布筋是放在受力筋的内侧:如果是下部,受力筋的内侧就是上边;如果是上部,受力筋的内侧就是下边!3、。

关于板钢筋识图解析

关于板钢筋识图解析

关于板钢筋图解说明:
板的配筋,受力筋在板的长、宽两个方向都有,是双向;受力筋在板底、板面都有,是双层。

弯钩朝上、朝左为底板筋。

每段板的钢筋都必须标出来:
弯钩朝右、朝下为上部筋(顶部),图中标注为板支座负筋。

支座负筋外伸长长度不小于板短跨1/4。

这也可以是板的上部钢筋,而不是支座负筋:
注意:对于底板筋和顶部筋横向跟纵向那个放上边那个放下边:
解答:对于底板筋:短向钢筋在上,长向钢筋在下,通常是根据底部单位面积多的在下。

因为最底部收到拉力最大,所以长向钢筋单位面积多放在下边抵抗拉力。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板的钢筋标准[新版]

板的钢筋标准[新版]

板的钢筋板配筋规定:钢筋混凝土板是受弯构件,按其作用分为:底部受力筋、上部负筋、分布筋几种。

一、受力筋主要用来承受拉力。

悬臂板及地下室底板等构件的受力钢筋的配置是在板的上部。

当板为两端支承的简支板时,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跨度布置;当板为四周支承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大于2时,板为单向受力,叫单向板,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短边方向布置;当板为四周支承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小于或等于2时,板为双向受力,叫双向板,其底部纵横两个方向均为受力钢筋。

1、板中受力钢筋的常用直径:板厚h<100mm时为6~8mmm;h=100~150mm时为8~12mm;h>150mm时为12~16mm;采用现浇板时受力钢筋不应小于6mm,预制板时不应小于4mm。

2、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一般不小于70mm,当板厚h≤150mm时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h>150mm时不宜大于1.5h或250mm。

板中受力钢筋一般距墙边或梁边50mm开始配置。

3、单向板和双向板可采用分离式配筋或弯起式配筋。

分离式配筋因施工方便,已成为工程中主要采用的配筋方式。

当多跨单向板、多跨双向板采用分离式配筋时,跨中下部钢筋宜全部伸人支座;支座负筋向跨内的延伸长度a应覆盖负弯矩图并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

4、简支板或连续板跨中下部纵向钢筋伸至支座的中心线且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d为下部钢筋直径)。

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宜适当增加。

对与边梁整浇的板,支座负弯矩钢筋的锚固长度应为La,见图2-21右侧支座负筋5、在双向板的纵横两个方向上均需配置受力钢筋。

承受弯矩较大方向的受力钢筋,布置在受力较小钢筋的外层。

二、分布钢筋它主要用来使作用在板面荷载能均匀地传递给受力钢筋;抵抗四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在垂直于板跨方向所产生的拉应力;同时还与受力钢筋绑扎在一起组合成骨架,防止受力钢筋在混凝土浇捣时的位移。

1、单向板中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