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学:(推荐)《动物营养学》复习题
动物营养复习题1 1316 20

动物营养复习题(补充部分)考试题型:包括名词解释25分、单项选择题10分、多项选择题15分、判断改错题10、问答题和论述题40。
一、名词解释动物营养: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全过程称为动物营养,动物营养是动物生存与生产的物质基础。
动物营养学:是一门阐述营养物质摄入与生命活动之间的科学,是现代动物生产、饲料工业生产和人类健康必不可少的一门科学。
饲料:动物的食物亦称饲料,准确定义为:指在正常情况下,凡是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利用,都称作为饲料。
ADF:酸性洗涤纤维NDF:中性洗涤纤维CF:粗纤维概略养分分析:通过测定饲料中的概略养分(概略营养物质)的含量(给2分),是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一种基本方法(给1分),包括: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的分析(给2分)。
1862年,德国科学家Hennerberg 和Stohmann在Weende试验站创立了概略养分分析法,将饲料成分划分为水分、粗蛋白质(CP)、粗纤维(CF)、粗脂肪(EE)、粗灰分(CA)和无氮浸出物(NFE)。
其分析方法为:养分: 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给3分),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
饲料中养分可以是简单的化学元素,如Ca、P等(给1分),也可以是复杂的化合物,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给1分)。
粗蛋白CP:饲料中含氮物质的总和。
必须氨基酸:凡是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少,速度慢,不能满足动物需要,必须由饲料中提供的氨基酸,称为必须氨基酸。
(EAA)非必须氨基酸:可在动物体内合成,无需靠饲料直接提供即可满足需要的氨基酸,称为非必需氨基酸。
外源性氨基酸:饲料蛋白质经消化酶分解产生的经小肠吸收进入体内的氨基酸。
内源性氨基酸:体组织蛋白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和由糖等非蛋白物质在体内合成的氨基酸。
蛋白质的周转代谢:(回转代谢)体组织更新而降解的氨基酸,又重新合成组织蛋白质的过程为蛋白质的周转代谢。
动物营养学复习题

动物营养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利用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形成不同形式动物产品(包括维持其正常生命活动)过程的生理生化机制的科学。
饲料的营养价值: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进入动物机体后作用于正常代谢机制最终点的效益。
通常用生物学效价表示,它包括消化、代谢、吸收、同化、可利用性、转化等许多层次。
1、饲料:在正常情况下,凡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无毒无害、且能提供营养物质的所有物质均叫饲料。
2.营养物质: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叫营养物质,或养分、营养素。
3.CP:饲料中一切含N物质的总称,包括纯蛋白质和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4.EE:又叫醚浸出物,指饲料中所有能溶于乙醚或石油醚的一类物质,包括真脂肪及其他脂溶性物质。
5.CF: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
6.ASH:饲料完全燃烧后的残渣,主要是矿物元素及其盐类。
7.NFE:不含氮的一类浸出物,也称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包括淀粉、菊糖、双糖、单糖等8.绝干基础:即饲料去水或者100%干物质的状态。
9.可消化性:饲料被动物消化的特性。
10.消化力:动物消化饲料的能力。
11.消化率:指饲料中可消化养分占食入养分的百分率,可消化养分等于食入养分减去粪中养分。
12.表观消化率与真消化率:见下列公式食入饲料中某养分—粪中某养分某养分表观消化率(%)== ×100%食入饲料中某养分食入饲料中某养分-(粪中某养分-消化道来源物中某养分) 某养分的真消化率= ×100%食入饲料中某养分其中:消化道来源物指来自消化道分泌的消化液、肠道脱落细胞、肠道微生物等内源性产物。
13.抗营养物质:指饲料本身含有,或从外界进入饲料中的阻碍养分消化的微量成分,如抗胰蛋白酶、植酸、单宁、硫葡萄糖苷、棉酚、草酸、双香豆素等。
14. EAA(必需氨基酸):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15. LAA(限制性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是指一定饲料或饲粮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动物营养学复习参考

名解1.动物营养学:研究营养物质摄入利用与动物生命活动之间关系的学科。
2.养分:食物中能够被有机体用以维持生命或生产产品的一切化学物质。
3.消化:食物(饲料)在消化道内被分解的过程。
分为a,机械性消化b,化学性消化(最重要的环节)c,微生物消化(生物学消化).4.吸收:消化道内的营养成分透过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循环的过程。
(以胞吞,胞吐,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为机制).5.概略养分:饲料常规分析方案中饲料养分概略的六大成分。
6.NDF:中性洗涤纤维,饲料中不溶于中性洗涤剂的部分物质,即植物细胞壁组成成分。
7.ADF:酸性洗涤纤维.8.EAA:必需氨基酸,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需要的氨基酸。
9.NEAA:半必需氨基酸,对于猪和家禽Met, Phe、对于家禽Gly的部分需要量可分别由Cys、Lys、Ser代替,因此,Cys、Lys、Ser又被称为半必需氨基酸。
A:限制性氨基酸,饲料中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量相比不足的氨基酸,由于它的不足,限制了动物对其他氨基酸的利用。
11.第一限制性氨基酸:(饲料含量/动物需要量)的值最小的必需氨基酸。
12.RDP:瘤胃降解蛋白质,进入瘤胃后被微生物作用而降解为多肽和氨基酸的饲料蛋白质。
13.UDP:瘤胃非降解蛋白质,进入瘤胃后不发生变化而直接进入真胃和小肠进行消化吸收的饲料蛋白质。
14.瘤胃氮素循环:瘤胃中产生的氨除部分被用于合成微生物蛋白外,其余的经瘤胃壁吸收入血液,并随血液流入肝脏而被合成尿素。
合成的尿素一部分经唾液或直接通过瘤胃壁返回瘤胃而被微生物再利用。
这种氨和尿素的循环称为瘤胃氮素循环。
15.理想蛋白质:各种氨基酸的比例与动物所需比例完全吻合的蛋白质。
16.氨基酸平衡:饲料中各种氨基酸的数量与比例与动物维持生长、繁殖、泌乳等需要相符合。
17.氨基酸不平衡:由于添加第二限制性氨基酸而加重了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的缺乏程度的现象。
18.氨基酸互补:不同饲料原料在氨基酸含量和比例上存在很大差异,通过两种或多种饲料原料搭配,取长补短弥补个别原料在氨基酸组成上的缺陷,改善饲粮氨基酸平衡,提高整体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动物营养学复习资料及经典期末试题和答案(完美版)

绪论★ 1、名词解释:养分(营养物质):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具有类似化学性质的物质统称为营养物质(nutrients),亦称为养分或营养素。
营养:是动物摄取、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产品的全部过程。
营养学:研究生物体营养过程的科学。
通过这一过程的研究,可以阐明生命活动的本质,并通过营养调控措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饲料:正常情况下,凡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无毒无害、且能提供营养物质的所有物质均可称为饲料饲料的营养价值;饲料或养分完成一定营养或营养生理功能的能力大小。
★ 2、试述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答:总体目标:通过研究,揭示养分利用的定性定量规律,形成饲料资源的高效利用、动物产品的高效生产、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的长期维护的动物营养科学指南,使动物生产在土壤----植物----动物----人食物链中与其他要素协调发展,为维持食物链的高效运转发挥积极作用。
任务:(1)确定必需营养素、研究其理化特性和营养生理作用;(2)研究必需营养素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调节机制;(3)研究营养摄入与动物健康、动物体内外环境间的关系;(4)研究提高动物对饲料利用率的原理与方法;(5)制定动物的适宜养分需要量;(6)探索或改进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新方法或新手段(饲料营养价值评定、营养需要量)。
★3、简述动物营养学在动物生产中的地位。
答:(1)保障动物健康(2)提高生产水平与50年前比较,现代动物的生产水平提高了80-200%。
其中,营养的贡献率占50-70%。
(3)改善产品质量(4)降低生产成本动物生产的总成本中,饲料成本占50-80% (5)保护生态环境★4学习动物营养学的意义答:(1)研究养分的摄入与动物健康和高效生产的定性定量规律,可为动物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维持动物生产的高效进行。
(2)有助于揭示动物生命活动的本质、动物与人及环境的互作关系,并通过营养调控措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动物营养学》复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8分)1.基础代谢。
指健康正常的动物在适温环境条件下,处于空腹、绝对安静及放松状态时,维持自身生存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能量代谢。
2.必需氨基酸。
凡是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者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3.比较屠宰试验。
为进一步了解动物机体成分的变化和评定胴体品质、必须屠宰动物,以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故称为比较屠宰实验4.养分消化率。
饲料中可消化养分占食入饲料养分的百分率。
5.能量蛋白比。
D×M×(Kcal Kj ) / CPg / Kgf××d6.短期优饲法为配种前的母畜提供提供较高营养水平的饲料以促使排卵,。
7.必需脂肪酸。
凡是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饲粮供给,或者通过体内特定先体物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保护作用的脂肪酸称为8.限制性氨基酸(LAA)。
是指一定饲料或饲粮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由于这些氨基酸的不足,限制了动物对其他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利用。
比值最低的称第一限制性氨基酸9.营养需要。
是指动物在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正常、健康生长或达到理想生产成绩对各种营养物质种类和数量的最低要求。
简称“需要”。
营养需要量是一个群体平均值,不包括一切可能增加需要量而设定的保险系数11.饲养试验。
在生产条件下,按生物统计对试验设计的要求,选择一定数量符合要求的试验动物,控制非测定因素一致或相似后进行分组饲养。
通过测定比较各组获得的结果,借助特定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此结果作出技术判断的整个过程称为动物的科学饲养试验,简称饲养试验。
12.维持需要。
维持需要是指动物在维持状态下对能量和其他营养素的需要13.饲养标准是根据大量饲养实验结果和动物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对各种特定动物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定额作出的规定,这种系统的营养定额及有关资料统称为饲养标准。
14.养分消化率(公式) 即为表观消化率= (食入饲料中某营养素-——-粪中某营养素)/食入饲料中某营养素*100%15.孕期合成代谢;,在同等营养水平下,妊娠母猪比空怀母猪具有更强的沉积营养物质的能力,这种现象称为“孕期合成代谢”。
动物营养学复习资料及经典期末试题和答案

绪论★ 1、名词解释:养分(营养物质):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具有类似化学性质的物质统称为营养物质(nutrients),亦称为养分或营养素。
营养:是动物摄取、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产品的全部过程。
营养学:研究生物体营养过程的科学。
通过这一过程的研究,可以阐明生命活动的本质,并通过营养调控措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饲料:正常情况下,凡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无毒无害、且能提供营养物质的所有物质均可称为饲料饲料的营养价值;饲料或养分完成一定营养或营养生理功能的能力大小。
★ 2、试述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答:总体目标:通过研究,揭示养分利用的定性定量规律,形成饲料资源的高效利用、动物产品的高效生产、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的长期维护的动物营养科学指南,使动物生产在土壤----植物----动物----人食物链中与其他要素协调发展,为维持食物链的高效运转发挥积极作用。
任务:(1)确定必需营养素、研究其理化特性和营养生理作用;(2)研究必需营养素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调节机制;(3)研究营养摄入与动物健康、动物体内外环境间的关系;(4)研究提高动物对饲料利用率的原理与方法;(5)制定动物的适宜养分需要量;(6)探索或改进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新方法或新手段(饲料营养价值评定、营养需要量)。
★3、简述动物营养学在动物生产中的地位。
答:(1)保障动物健康(2)提高生产水平与50年前比较,现代动物的生产水平提高了80-200%。
其中,营养的贡献率占50-70%。
(3)改善产品质量(4)降低生产成本动物生产的总成本中,饲料成本占50-80% (5)保护生态环境★4学习动物营养学的意义答:(1)研究养分的摄入与动物健康和高效生产的定性定量规律,可为动物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维持动物生产的高效进行。
(2)有助于揭示动物生命活动的本质、动物与人及环境的互作关系,并通过营养调控措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动物营养学

动物营养学复习题(一)一、名词解释:1.饲养标准:根据大量饲养试验结果和动物实际生产的总结,对各种特定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定额作出规定。
2.RDP:英国的降解与非降解蛋白质体系中,瘤胃降解蛋白质,为微生物所降解的蛋白质,80%-100%可合成菌体蛋白。
3.妊娠合成代谢:妊娠母猪即使饲喂与空怀母猪相等的维持日粮,除能满足一窝仔猪和乳腺组织增长的需要外,母体本身仍可增重。
这种现象为“妊娠合成代谢”。
4.ME:代谢能指饲料消化能减去尿能及消化道可燃气体的能量后剩余的能量。
5.维持需要:是指动物在维持状态下对能量和其他营养素的需要。
营养物质满足维持需要的生产利用率为零。
这种需要仅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代谢过程,弥补营养素周转代谢的损失以及必要的活动需要。
二、填空:1.挥发性脂肪酸主要包括(乙酸、丙酸、丁酸)。
2.一般认为,猪需要(10)种必需氨基酸,而家禽需要(13)种。
3.动物体内的水来源于(游离水、饲料水、代谢水)4.幼龄动物缺钙的典型症状是(佝偻病)5.家禽缺乏硫胺素的典型症状是(多发性神经炎)6.饲料蛋白质进入反刍动物瘤胃后,可分为(过瘤胃蛋白、瘤胃降解蛋白)两部分。
7.确定养分的需要量常采用(析因法)和(综合法)8.限制性氨基酸是指一定(饲料)所含(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某饲料N5%,蛋白质含量为(31.25)9.与凝血功能有关的维生素是(维生素K)10.产蛋家禽的钙需要量很高,一般为非产蛋家禽的(4-5)倍。
三、判断:1.反刍动物的饲料越细越有利于提高饲料利用效率。
(x)2.一般动物性饲料中的钙含量高于植物性饲料中的钙含量。
(x)3.家禽的蛋白质代谢尾产物主要是以尿素的形式排出体外的。
(x)4.总能不能用来区别饲料能量价值的高低。
(对)5.产乳热是高产奶牛因缺铁引起内分泌功能异常而产生的营养缺乏症。
(x)6、动物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速度可受被毛色素的多少所调节,通常深色被毛的动物合成维生素D 的能力强。
(完整版)动物营养学复习真题

(完整版)动物营养学复习真题动物营养学复习题(仅供参考)名词解释部分1、概率养分分:国际上采用德国提出的将饲料养分分为六大类(水分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的常规饲料分析方案。
2、瘤胃降解蛋白:进入瘤胃的饲料蛋白质经微生物作用降解成肽和氨基酸。
3、非必需氨基酸:可不由饲粮提供,动物体内的合成完全可以满足需要的氨基酸。
并不是指动物在生长和维持生命的过程中不需要这些氨基酸。
4、必需氨基酸: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5、限制性氨基酸:是指一定饲料或饲粮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由于这些氨基酸的不足,限制了动物对其他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利用。
比值最低的称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6、氨基酸的互补:是指在饲粮配合中,利用各种饲料氨基酸含量和比例的不同,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饲料蛋白质配合,相互取长补短,弥补氨基酸的缺陷,使饲粮氨基酸比例达到较理想状态。
7、过瘤胃蛋白:未被瘤胃微生物降解的饲料蛋白质随其它营养物质一起通过瘤胃,进入真胃,再被真胃所分泌的胃蛋白酶降解成氨基酸而吸收的这部分蛋白质叫过瘤胃蛋白。
8、额外能量效应:饲粮添加一定水平的油脂替代等价值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能提高饲粮代谢能,使消化过程中能量消耗减少,热增耗降低,使饲粮的净能增加,当植物油和动物脂肪同时添加时效果更明显,这种效应称为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
9、总可消化养:TDN可消化蛋白可消化粗纤维可消化无氮浸出物与2.25倍可消化粗脂肪的总和。
10、饲养标准:是根据大量饲养实验结果和动物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对各种特定动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定额作出的规定,这种系统的营养定额及有关资料统称为饲养标准。
11、孕期合成代谢:在同等营养水平下,妊娠母猪比空怀母猪具有更强的沉积营养物质的能力,这种现象称为孕期合成代谢。
12、脂类的氢化:在催化剂或酶作用下不饱和脂肪酸的双建可以得到氢而变成饱和脂肪酸,使脂肪硬度增加,不易氧化酸败,有利于储存,但也损失必需脂肪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8分)1.基础代谢。
指健康正常的动物在适温环境条件下,处于空腹、绝对安静及放松状态时,维持自身生存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能量代谢。
2.必需氨基酸。
凡是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者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3.比较屠宰试验。
为进一步了解动物机体成分的变化和评定胴体品质、必须屠宰动物,以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故称为比较屠宰实验4.养分消化率。
饲料中可消化养分占食入饲料养分的百分率。
5.能量蛋白比。
D×M×(Kcal Kj ) / CPg / Kgf××d6.短期优饲法为配种前的母畜提供提供较高营养水平的饲料以促使排卵,。
7.必需脂肪酸。
凡是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饲粮供给,或者通过体内特定先体物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保护作用的脂肪酸称为8.限制性氨基酸(LAA)。
是指一定饲料或饲粮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由于这些氨基酸的不足,限制了动物对其他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利用。
比值最低的称第一限制性氨基酸9.营养需要。
是指动物在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正常、健康生长或达到理想生产成绩对各种营养物质种类和数量的最低要求。
简称“需要”。
营养需要量是一个群体平均值,不包括一切可能增加需要量而设定的保险系数11.饲养试验。
在生产条件下,按生物统计对试验设计的要求,选择一定数量符合要求的试验动物,控制非测定因素一致或相似后进行分组饲养。
通过测定比较各组获得的结果,借助特定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此结果作出技术判断的整个过程称为动物的科学饲养试验,简称饲养试验。
12.维持需要。
维持需要是指动物在维持状态下对能量和其他营养素的需要13.饲养标准是根据大量饲养实验结果和动物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对各种特定动物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定额作出的规定,这种系统的营养定额及有关资料统称为饲养标准。
14.养分消化率(公式) 即为表观消化率= (食入饲料中某营养素-——-粪中某营养素)/食入饲料中某营养素*100%15.孕期合成代谢;,在同等营养水平下,妊娠母猪比空怀母猪具有更强的沉积营养物质的能力,这种现象称为“孕期合成代谢”。
、16.氨基酸平衡。
食物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及其比例等于动物对必需氨基酸需要量的状况食物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及其比例等于动物对必需氨基酸需要量的状况第 1 页,共15 页fib×√(CF) 饲料经稀酸、稀碱处理,脱脂后的有机主要由易被动物利用的淀粉、菊糖、双糖、单糖等可溶料有机物中除去脂肪和粗纤维的无氮物质。
无氮浸出物%=100%-(水分+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各种无机和有机物质。
10个碳原子以下的脂肪酸属于挥发性脂在饲料中为满足特殊需要而加入的各种少量或微量物质。
被更新的组织蛋白降解为氨基酸,而又重新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蛋白质一致,此时蛋白质的利用率应是指绝食动物在采食饲料后短时间内,体内代谢产热248g脂肪(相当于2356KCalN×f和9.858MJ净能)。
即为必须由外界供给,当外界供给不足,不仅影响生长或生产,而且引起动物体内代谢异常、生化指标变化和缺乏症。
在缺乏某种矿物元素的饲粮中补充该元素,相应的缺乏症会饲料中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
某些氨基酸在过量的情况下,可能抑制其它氨基酸的吸收,增加机体对这些氨:非淀粉多糖,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抗性淀粉(阿拉伯聚糖、ß-葡聚糖、,饲料中不能被微生物分解,只有到瘤胃以后(真胃、小肠)才能分解的、额外能量效应:饲粮添加一定水平的油脂替代等价值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能提高饲粮代谢能,使消化过程中能量消耗减少,热增耗降低,使饲粮的净能增加,当植物油和动物脂肪同时分)2 页,共15 页三、判断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请将判断结果填入题后()内,对填入√,错填入×)1.修补体组织的损耗不属于维持需要范畴。
(×)2.反刍动物日粮中NF×含量多时,则CF的消化率高。
(×)3.一般地,真消化率要低于表观消化率。
(×)4.蛋白能量比是概略估算饲料能量转化效率的。
(√)5.以磷矿石作为动物P的来源时,为安全起见,必须事先脱F。
(√)6.目前规定:自然体重的0.75次方,即W0.75称为代谢体重。
(√)7.Cu、F×、Co三种元素称为造血元素。
(√)8.动物体内Vit.A的主要贮存部位是肌肉。
(×)9.尿素不属于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 ×)√10.我国奶牛饲养标准规定:1kg标准乳中含有3138KJ N×L,作为一个NND。
(√)11.头胎泌乳母牛的营养需要包括维持、生长、妊娠和产奶需要。
(√)12.反刍动物对食物的消化主要是微生物消化。
(×√)13.繁殖母畜在妊娠期间,因胎儿快速生长,其日粮中营养水平越高对生产越有利。
(×)14.对于体况较好的经产母畜,配种前可按照维持需要进行饲养。
√15.1kg淀粉在阉牛体内沉积248g体脂肪称为一个淀粉价。
(√)16.净能是指饲料中用于维持生命和生产产品的能量。
(√)17.现已确认:赖氨酸是反刍动物唯一的限制性氨基酸。
(××)18.瘤胃中存在适量的天然饲料蛋白质是促进菌体蛋白质合成的重要条件。
一般地,日粮粗蛋白质最适宜水平为10~14%。
(√)19.动物在生长期间主要沉积脂肪与Ca、P。
(×)20.动物体内Vit.A的主要贮存部位是肝脏。
(√)22.目前已证实:只有亚麻酸才是动物唯一的必需脂肪酸。
(√)26.用CP为8.0%的能量饲料及CP为40%的豆粕,配制一个CP为16%的配合饲料,则能量饲料与豆粕的用量分别为75%与25%。
(√)27.现已确认:赖氨酸是反刍动物最主要的限制性氨基酸。
(×)28.动物在育肥期间主要沉积脂肪与Ca、P。
(×)29.从化学角度考虑,动物生长可简单概括为蛋白质的沉积。
(×)第 6 页,共15 页30.动物体内Vit.A的主要贮存部位是肝脏。
(√)31. 我国在现已颁布的饲养标准中,通常牛用N×饲养体系,猪用D×(或M×)饲养体系,鸡用D×饲养体系。
(×)32. 妊娠期间,胎重的增长是前期快、后期慢、最后更慢。
胎重的2/3是在怀孕前期1/4时期内增长的。
(×)33. 家畜的绝对生长呈慢—快—慢的趋势,相对生长则呈快—慢—快的趋势。
(√)34. 饲养试验可反映日粮对畜禽的综合影响,又可用于验证其他方法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结果,依据其结果或结论指导生产实践,故它能完全准确地评定饲料的营养价值。
(×)35. 畜禽器官组织在其生长关键阶段,营养需求特别严格,如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挫伤,引起“生长停滞”,但恢复正常饲养之后即可以弥补。
(×)36.修补体组织的损耗属于维持需要范畴。
(√)38.一般地,真消化率要高于表观消化率。
(√)39.在100000(g、mg、 g、Ib等)饲料总量中,某种养分所占的比例为ppm。
(√)42.Cu、F×、Co三种元素称为造血元素。
(√)44.尿素不属于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 √)45.用CP为8.0%的能量饲料及CP为40%的豆粕,配制一个CP为16%的配合饲料,则能量饲料与豆粕的用量分别为74%与26%。
(×)46.动物体内的呼吸器管是调节水平衡的重要器管。
(×)47.现已确认:蛋氨酸是反刍动物最主要的限制性氨基酸。
(×)49.一般地,植物性脂肪中含SFA较多,而动物性脂肪含UFA较多。
(√)50.在建立一个大型畜牧场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交通。
(×)1、动物体获得水的来源有饮水和饲料水两条途径。
错,还有代谢水2、非必需氨基酸是动物不需要的氨基酸。
错3、动物体内脂肪沉淀积多,水分含量也高,体脂肪与水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错,负相关4、饲养标准只有一种表达方式,即以单位饲粮营养浓度表示。
错,还有其他的表达方式,如按体重或代谢体重表示、按生产力表示5、初生哺乳动物对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是胞饮吸收。
对四、选择题1.食物链是自然界中食物供求的关系链,它由(A )和()组成。
A)生产者、消费者B)生产者、分解者C)消费者、分解者D)无合适选项2.含有( A )乳脂率的乳称为标准乳。
240A)4.0% B)3.0% C)3.5% D)4.5%3.风干基础,其饲料干物质量常在( C )左右。
第7 页,共15 页A)80% B)90% C)85% D)95%4.无论从饲料转化效率,还是从经济效益上讲,下列哪些家畜单纯为产肉而采用舍饲方式饲养是不合算的。
( A D)A)牛、鸡 B)猪、牛 C)猪、鸡 D)牛、羊5.一般地,养猪以( B )较好。
A)干喂B)湿喂C)先干后湿D)先湿后干6.动物最重要、最经济的能量来源是( B D)。
A)粗脂肪B)粗蛋白质C)淀粉D)碳水化合物7.与种公畜配种能力关系最大的两种维生素是( A C)。
A)Vit.D与Vit.A B)Vit.D与Vit.×C)Vit.A与Vit.× D )Vit.K与Vit.A8.下列四种矿物元素中,只有( A )属于常量元素。
A)Mg B)F C)As D)Mo9.下列指标中,只有( A C)是概略估算饲料能量转化效率。
A)料肉比B)必需氨基酸指数C)蛋白能量比D)蛋白质效率比10.胎儿的增重是前期慢、后期快、最后更快,胎重的2/3是在怀孕期最后(C )时期内增长的。
A)1/2 B)1/3 C)1/4 D)1/511.下列哪种养分的有效能值最高。
( B )A)粗蛋白质B)脂肪C)糖D)淀粉12.下列各物质中,只有()不属于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 A )A)尿素B)酰胺类C)生物碱D)木质素13.国内外大量试验证明:高剂量的Cu()可促进生长猪生长与增重。
( C )A 100~150ppm B)150~250ppm C)250~300ppm D)300ppm以上14.对于体况较差的经产母畜,配种前可按照()的营养水平饲养。
( A )A)饲养标准B)基础代谢C)维持需要D)高于维持的50~100% 15.下列各种方法测定饲料蛋白质在瘤胃的降解率,以()应用较广。
( C )A)体内法B)人工瘤胃法C)瘤胃尼龙袋法D)酵解法16.下列各种用途中,只有()不属于维持需要范畴。
( D )第8 页,共15 页与分娩和开始泌乳有关,病因是调节血钙水平的内分泌系统失调。
主要症状为瘫痪、虚脱和逐渐昏迷。
血钙低是该病的典型特征,故又称低血钙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