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扇形统计图的认识(第2课时)(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的认识说课稿(精推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的认识说课稿(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的认识说课稿(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的认识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06—108页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本班学生喜欢运动项目的数据分析,让学生体会到统计图的不同作用。

初步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意义和作用。

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反映部分数量同总数的关系,能从图中读出必要的信息,为决策服务。

2、能力目标:通过扇形统计图中数据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一系列的练习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反过来指导生活,以及健康知识教育。

说教学重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和意义会读扇形统计图说教学难点: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多**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法、练习巩固法、观察分析法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引导分析1、谈话引入师:同学们,明天我校要开展什么活动?生:(运动会)师;对,那你们都参加了那些项目呢?谁来说说?(生回答)师:同学们都参加了这么多的运动项目,说明咱六(2)班的同学们都非常的喜欢体育运动。

2、出示**数据表(出示课件):六(2)班喜欢的项目统计表项目足球跳绳踢毽乒乓球其他人数1779632师:请看屏幕,这是课下老师给咱六(2)班同学所喜欢的运动项目作的一个统计表。

谁能给大家大声地说一下,你从这个表中知道了哪些信息?生:我从这个表中知道了六(2)班喜欢足球的有17人,喜欢跳绳的有7人,喜欢踢毽的有9人,喜欢乒乓球的有6人,喜欢其他项目的有32人。

师:从这个表中可以知道六(2)班一共有多少人?(生答:71人)2、观察条形统计图,揭示课题师:从这个表里,我们只能知道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

如果我们要一眼就非常直观地看清各项目的数据情况,我们还可以将这个统计表设计成什么图?生:统计图师:好,现在我们把它制作成一个条形统计图(出示课件):条形统计图师:你能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知道些什么?生可能回答:1)我知道了喜欢“其他”运动项目人数是最多的有32人。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扇形统计图的认识》优质课教学详案(附教学提示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扇形统计图的认识》优质课教学详案(附教学提示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扇形统计图的认识》优质课教学详案(附教学提示及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教科书P96~97例1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100~101“练习二十一”中第1~4题。

▶教学目标1.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必要的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在认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建立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点能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作简单的分析,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什么运动?学生自由表达,说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

1.课件出示教科书P96例1的情境图。

师:六(1)班的同学跟你们一样,也喜欢各种运动,说说他们正在干什么。

【教学提示】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现场统计,用班上学生的真实数据,效果会更好。

◎教学笔记【学情预设】他们正在跳绳、踢毽……2.出示统计表,进行统计。

师:下表是他们最喜欢运动项目的情况。

(出示课件)【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入统计表,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提供了现实背景。

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二、整理数据,引入新课1.运用旧知识处理数据。

师:通过这张统计表,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学情预设】学生会将数量的多少对比,如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最多,喜欢足球的人数比喜欢踢毽的多2人等;数量求和,如喜欢乒乓球的和喜欢足球的一共有20人等。

2.逐步引入扇形统计图。

师:如果要比较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多少,可以怎样比较?如何计算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呢?学生进行口算或笔算,完成统计表并核对。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得到数量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计算出百分比并补充表格,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比不仅可以表示出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的多少,还可以表示出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与全班总人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确百分比与绝对人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扇形统计图 统计(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扇形统计图 统计(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扇形统计图统计(第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读懂扇形统计图,按要求填写统计表格并进行简单分析。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能力,掌握统计图的读取和分析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扇形统计图的基本结构和含义。

2.能够用扇形统计图表达实际问题,并进行简单分析。

难点1.对于扇形统计图的分析和解读能力的培养。

三、教具准备1.教科书2.扇形统计图实例图3.统计表格4.计算器四、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出示一张扇形统计图实例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中的内容,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 学习1.讲解扇形统计图的基本结构和含义,如何读取扇形统计图上的信息。

2.指导学生根据统计表格填写扇形统计图,让学生动手实践填写统计表格并将数据用扇形统计图表示。

3. 操练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填写统计表格的方法和结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的理解。

4. 总结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扇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题。

2.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统计问题并用扇形统计图进行表示。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以扇形统计图为主题,从基本概念到实际操作都有所涉及,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扇形统计图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下节课需要加强相关练习来巩固知识。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朇能够对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扇形统计图》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通过扇形统计图来获取信息,以及如何制作扇形统计图。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数学工具,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是,对于扇形统计图这种较为复杂的图形,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2.学生能够通过扇形统计图来获取信息,并能够制作扇形统计图。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和作用,以及如何制作扇形统计图。

2.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扇形统计图来获取信息,并能够制作扇形统计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如何制作扇形统计图。

3.问题解决教学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扇形统计图来获取信息。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扇形统计图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和动画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数据和情境,用于讲解和练习。

3.练习题:准备一些关于扇形统计图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情境,比如学校的运动会,引入扇形统计图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一下运动会的统计图,引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扇形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是如何表示数据的,以及如何通过扇形统计图来获取信息。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数据情境,尝试制作扇形统计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反馈。

数学《扇形统计图》教学教案

数学《扇形统计图》教学教案

数学《扇形统计图》教学教案人教版数学《扇形统计图》教学教案(通用14篇)数学《扇形统计图》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能从扇形统计图读出必要的信息。

2、进一步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3、通过对相关素材的理解和分析,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1、认识扇形统计图,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在学习中,要体会到各种统计图不同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师提问:1、同学们,我们都学过哪几种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它们都有什么特点?(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2、出示扇形。

提问:什么叫圆心角?(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圆周角多少度?(360度)3、口答:(1)360度的50%是多少?(2)360度的30%是多少?(3)360度的12.5%是多少?(4)360度的20%是多少?4、画一个圆心角是45度的扇形。

(交流画法后再动手画图)5、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面积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圆心角越大,扇形的面积就越大)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课本第106页的主题图。

(1)观察主题图的内容。

提问:主题图上都画了哪些运动项目?如果要统计各种运动项目参加的人数,你想采用什么样的统计图?(条形统计图)(2)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师提问: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从条形统计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同学们参加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3)请同学们计算出喜欢各种体育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

(可用计算器计算)提问:刚才我们根据条形统计图给出的信息,计算出了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这样的信息你能从条形统计图直接看出来吗?师指出:如果要更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7《第2课时 扇形统计图(2)》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7《第2课时 扇形统计图(2)》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7《第2课时扇形统计图(2)》教学设计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以我的口吻来设计这堂课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2)》。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扇形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和绘制方法,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扇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扇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扇形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和绘制方法。

难点:如何通过扇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扇形图模板。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幅学校各部门人数的扇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各部门人数的分布情况。

2. 概念讲解:讲解扇形统计图的概念,解释扇形图中的各个要素,如总数、部分数量、百分比等。

3. 绘制方法讲解:讲解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包括如何确定各部分的角度、如何标注百分比等。

4. 实例分析:分析学校各部门人数的扇形统计图,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通过扇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并选出代表进行分享。

7.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运用扇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作业题,要求学生在作业中绘制扇形统计图并给出解题过程。

六、板书设计:板书应突出扇形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和绘制方法,以及实际应用。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学校举行了一次运动会,共有800名学生参加。

其中,参加跑步的有300人,参加跳高的有150人,参加跳远的有100人,参加铅球的有50人。

请绘制一幅扇形统计图,展示参加各项比赛的学生人数比例。

作业答案:(学生作业答案应包括绘制出的扇形统计图和相应的解题过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扇形统计图的认识(第2课时)(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扇形统计图的认识(第2课时)(人教版)

教学设计生1:我认为用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它能反映出2015年—2019年公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

生2:我认为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不但可以把每年的树木总量表示出来,也可以通过条形的起伏看出大致的变化趋势,这几年树木的种植情况是逐年增长的。

3.对比。

对比两种统计图,你有什么想说的?生:条形统计图能够把统计表中的信息完整地表示出来,但是在看变化趋势的时候,没有折线统计图那么直观。

折线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示出近几年树木总量的变化趋势。

通过对比,这里用折线统计图更合适一些。

小结:看来,在选择统计图时,我们要根据统计内容的特点进行选择。

(二)学习任务二树种杨树柳树松树槐树其他百分比/% 25 20 15 15 25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生1:表格中统计的是几种不同的树木数量占树木总量的百分比,表示的是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所以我觉得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这组数据更好。

生2:我认为扇形统计图则更具优势,能直观地表示出每种树木的数量与树木总量之间的关系。

小结:当需要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百分比关系时,选择扇形统计图更合适。

1分1分四、总结收获五、课后示数量的多少,又能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二)作图理解1.如果改成折线统计图来描述,在描述数据方面有什么不同?生1:通过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总常驻人口和城镇常住人口都在不断地增长,但是增长的幅度是不同的。

生2:但是在这个折线统计图中没有体现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常驻人口的百分比,它又会是什么变化情况呢?2.完成折线统计图。

生:我发现,从广东省城镇常住人口占总常驻人口的百分比这个折线统计图中,城镇常住人口所占比例也在不断增长。

而且,我发现要想展示几组百分比的变化情况,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表示。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生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要根据数据特点和所要统计的内容的需要,合理灵活地选择统计图。

生2:我知道要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选择扇形统计图;要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可以选择折线统计图;要想直观地比较数量的多少,可以选择条形统计图。

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读懂扇形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

2. 培养学生运用扇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 学会制作扇形统计图,并能正确解读扇形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

3. 运用扇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难点:制作扇形统计图,并能正确解读扇形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扇形统计图的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彩色笔、剪刀、胶水等制作扇形统计图的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各种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引出扇形统计图。

2. 认识扇形统计图:教师讲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生听讲并观察示例。

3. 制作扇形统计图: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制作扇形统计图。

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解读扇形统计图:教师给出一个扇形统计图,学生尝试解读。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读的方法。

5. 运用扇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学生运用扇形统计图进行解答。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7. 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和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认识和制作能力。

2. 观察学生在解读扇形统计图时的表现,评估其数据分析能力。

3. 收集学生合作、交流的反馈,评估其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扇形统计图,还有哪些其他的统计图可以用来展示数据?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和适用场景?2. 介绍一些先进的统计图软件或工具,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实际中应用这些工具制作和分析统计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12

探索
新知
年份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总量/棵100 120 150 220 300
1.阅读理解。

仔细观察,从统计表中,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

如果要用统计图表示这一组数据,你觉得用哪一种统计图更合适呢?
生1:我认为用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它能反映出2015年—2019年公园内
树木总量变化情况。

生2:我认为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不但可以把每年的树木总量表示
出来,也可以通过条形的起伏看出大致的变化趋势,这几年树木的种植情况
是逐年增长的。

3.对比。

对比两种统计图,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条形统计图能够把统计表中的信息完整地表示出来,但是在看变化趋势
的时候,没有折线统计图那么直观。

折线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示出近几年
树木总量的变化趋势。

通过对比,这里用折线统计图更合适一些。

小结:看来,在选择统计图时,我们要根据统计内容的特点进行选择。

树种杨树柳树松树槐树其他
百分比/% 25 20 15 15 25
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生1:表格中统计的是几种不同的树木数量占树木总量的百分比,表示的是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所以我觉得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这组数据更好。

生2:我认为扇形统计图则更具优势,能直观地表示出每种树木的数量与树木总量之间的关系。

小结:当需要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百分比关系时,选择扇形统计图更合适。

(三)学习任务三
树种杨树柳树松树槐树其他
总量/棵75 60 45 45 75
1.提出问题。

这个表格统计的是2019年绿茵公园园内各种树木的数量,想一想,它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呢?
生:因为表中统计的是各种树木的数量的多少,所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最合适,这样可以一眼看出每一种树木的数量的多少。

2.对比。

4分三、
拓展
提升
对比这些统计图,仔细想一想,为什么反映的都是绿荫公园园内的树木情况,使用的统计图却不一样呢?
生:不同的统计图,有不同的特点,反映了绿荫公园园内树木不同方面的情况。

(一)分析理解
1.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这幅图乍一看像是条形统计图,但是和我们以往看到的条形统计图又有不同。

以前我们学习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用两个并列的直条来表示两组不同的数据,但是这个统计图是在一个直条上表示出了两个内容。

3.想一想,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形式?有什么优点呢?
生:城镇常住人口是总常住人口的一部分,在同一个条形上表示出来,既可以明显的看出每年城镇常住人口和总常住人口的数量多少以及数量的变化,还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城镇常住人口和总常住人口的关系。

小结:这种新型的统计图,集合了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优势,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又能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二)作图理解
1.如果改成折线统计图来描述,在描述数据方面有什么不同?
四、生1:通过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总常驻人口和城镇常住人口都在不断地增长,但是增长的幅度是不同的。

生2:但是在这个折线统计图中没有体现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常驻人口的百分比,它又会是什么变化情况呢?
2.完成折线统计图。

生:我发现,从广东省城镇常住人口占总常驻人口的百分比这个折线统计图中,城镇常住人口所占比例也在不断增长。

而且,我发现要想展示几组百分比的变化情况,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表示。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生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要根据数据特点和所要统计的内容的需要,合理灵活地选择统计图。

生2:我知道要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选择扇形统计图;要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可以选择折线统计图;要想直观地比较数量的多少,可以选择条形统计图。

每一种统计图都有它自己的优势。

今天学习的具体内容是数学书的第98-99页的例2。

课后练习完成数学书第99页做一做和103页的第7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