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童话故事教学

合集下载

幼儿园童话故事教育手册

幼儿园童话故事教育手册

幼儿园童话故事教育手册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而童话故事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童话故事丰富多彩的情节、可爱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寓意,能够引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美好品格。

本手册以幼儿园童话故事教育为主题,旨在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一份全面、详细、深入的教学参考。

第一章童话故事的重要性1.1 培养想象力童话故事中的奇幻情节、神奇人物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帮助他们构建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1.2 培养审美情趣通过童话故事,孩子们能够接触到各种美丽的描写,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

1.3 培养美好品格童话故事中常常包含着正义与善良的价值观,通过让孩子们接触这些故事,可以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品德修养。

第二章童话故事的编写要点2.1 简单明了的情节童话故事的情节应该简单明了,易于理解,避免过于复杂的桥段和转折。

2.2 有趣的人物形象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应该具有可爱、有趣的特点,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2.3 清晰的教育寓意每个童话故事都应该具有一定的教育寓意,可以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经历来传达这一寓意。

2.4 朗朗上口的语言童话故事的语言应该简练、朗朗上口,容易让孩子们听得明白,能够引发他们的兴趣。

第三章幼儿园童话故事教学实践3.1 故事选择与解读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园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童话故事进行教学。

在讲解故事时,教师应该用简单的语言解读故事情节,帮助孩子们理解故事的寓意。

3.2 情景再现与角色扮演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情景再现和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故事情节中的角色,提高他们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3.3 创作与表演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根据故事情节进行创作,并组织表演活动,在表演中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才艺。

3.4 反思与总结通过故事教学活动的反思与总结,教师可以评估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并对今后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第四章童话故事教学评价与反馈4.1 学习成果的展示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展示他们在故事教学中的创作成果,包括绘画、手工制作、书写等。

幼儿园童话故事教育的设计方法

幼儿园童话故事教育的设计方法
此外,对于有一些涉及到心理教育、品德教育、交际能力的故事,幼儿园可以将讲故事和游戏活动与课堂教育结合起来,形成以故事为核心的综合教育体系。
四、童话故事教育活动的效果评估
在故事讲述和活动结束之后,可以进行效果评估,以了解幼儿对故事内涵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故事后续的活动成效。
效果评估可以采用讨论、互动问答、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幼儿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印象,以及从中获得的新认识和新见解。这样可以有针对性的引导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借鉴故事中的内涵,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故事讲述完之后,流程中可以设立一些问题或者互动环节,以加深幼儿对故事理解。
三、故事之后的游戏活动
在幼儿园童话教育活动实践中,故事讲述之后,可以进行相关游戏活动,以巩固幼儿对故事内容的记忆,同时进一步促进幼儿的认知、语言、社交和动手能力的发展。
比如,可以设计一些与故事情节相关的小活动,如角色扮演、物品找寻等等。这样既能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故事内涵,又能在游戏中体验故事中的情节,并从中获得新的见解。
对于年龄稍大的幼儿,应该选择一些有一定教育意义的故事,比如能够启发幼儿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和社交能力的故事等。同时,在选择故事的时候,要注意故事的性别意识。要尽量避免隐含性别歧视的故Leabharlann ,而应选择对男女平等教育有意义的故事。
二、故事的讲述方式
幼儿的注意力集中能力和记忆力还未完全发展,所以故事的讲述方式要清晰、有趣、生动,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印象。在讲述故事的同时,还要合理运用表情、肢体语言等手段,以及互动问答等方式,使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涵。
总之,幼儿园童话故事教育的设计方法需要考虑到故事的选择、讲述方式、游戏活动和效果评估等多种因素。只有合理设置流程,让故事和游戏能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发挥童话故事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童话教学设计教案5篇

童话教学设计教案5篇

童话教学设计教案5篇童话教学设计教案篇1活动目标:1、学会倾听,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情节变化。

2、能够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教育懂得尊重别人,能够知错就改,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重难点:重点:学会倾听,理解故事内容,能够根据提问回答问题。

难点:能够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1、小蜗牛、啄木鸟、小蚂蚁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

2、PPT课件。

活动过程:一、理解故事内容1、观看PPT1—2(小蜗牛嘲笑啄木鸟)(1)师提问:①小蜗牛遇见了谁?(啄木鸟)啄木鸟在干什么?(在给大树治病)②小蜗牛说了什么话?(都说你是森林医生,原来你是给大树治病的,这太容易了。

)③啄木鸟听了小蜗牛的话是怎么做的?(2)幼儿学习说一说小蜗牛与啄木鸟的对话。

(3)讨论:小蜗牛说的对吗?为什么?(师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2、观看PPT3—4(小蜗牛嘲笑小蚂蚁)(1)师提问:①小蜗牛又遇见了谁?(小蚂蚁)②小蜗牛见小蚂蚁没理他,是怎么说的?③小蚂蚁是在玩吗?它到底在干什么?(往高处搬家)④小蚂蚁是不是和啄木鸟一样没理他?(不是)小蚂蚁说了什么?(2)讨论:小蚂蚁说的对吗?(引导幼儿从他们各自本领谈谈自己的意见)(3)幼儿学一学小蜗牛与小蚂蚁的对话。

(4)继续提问:小蜗牛是怎么晕过去的?(被大雨冲下了大树)(5)讨论:小蚂蚁醒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3、观看PPT5—6(小蜗牛认错)(1)提问:①谁叫醒了小蜗牛?(小蚂蚁)②小蜗牛醒来后不好意思的说了什么?③小蚂蚁是怎么说的?(2)幼儿学一学小蚂蚁和小蜗牛的对话。

4、完整的看一遍PPT故事。

(1)告诉幼儿故事的名称《小蜗牛的本领》(2)组织幼儿认真完整欣赏一遍课件。

(3)提问:啄木鸟有什么本领?小蚂蚁有什么本领?小蜗牛有什么本领?(4)讨论:我们可以嘲笑别人吗?为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尊重别人才能学到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幼儿园讲童话故事的教案50篇

幼儿园讲童话故事的教案50篇

幼儿园讲童话故事的教案50篇《幼儿园讲童话故事的教案5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中班语言详案教案《大象救兔子》含反思教学分析:这是一则儿童喜欢的童话故事,它采用生动有趣的动物形象,向幼儿讲述兔子遇险、大象相救、老虎得到惩罚这一惊险动人的故事情节。

并让幼儿按故事角色表演,从中体会出同伴之间是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欺负弱小的人最终一定会受到惩罚的道理。

教学目标:1 、观察图片,讲述故事中角色对话。

2 、懂得同伴之间应该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道理。

教学准备:背景图一幅,小兔、大象、老虎(插入教具),头饰若干。

教学过程:一、进入主题。

(音乐响起),带小朋友到树林里去玩玩。

出示背景图。

二、演示教具,启发提问,引导幼儿讲述。

1 、问:谁在小树林里?干什么?讨论后总结:小白兔、小灰兔、小黑兔在树林里高高兴兴地玩着。

(学习词“高高兴兴”)。

2 、插入老虎。

哎呀!谁来了?它来干什么?"来;自.屈;老师;教.案;小兔子们怎么办?总结:突然,从树林里窜出一只大老虎,它张着大大的嘴,露着尖尖的牙,要来抓小兔子,小兔子吓得转身就逃。

(学习词“窜”)。

3 、它们逃到了河边,怎么办?谁会来救它们呢?(练习喊声“救命呀!救命呀!”)4 、出示大象。

大象怎样才能救它们?它会怎么说?怎么做?小结:大象听到兔子的叫声连忙跑过来说:“快!快从我身上跑过去。

”它伸长鼻子,翘起尾巴,就像一座桥,小兔子就从这座桥上跑了过去。

三只小兔得救了。

5 、扩散性谈话。

老虎追到河边,看见小兔们都过了河,它会怎么做?老虎专门欺负小动物,真是个坏东西,你想大象会怎么惩罚它呢?(结果可以有多个)三、教师演示教具,幼儿完整讲述一遍。

编故事题目。

四、教师示范讲述一遍。

五、总结:今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朋友之间、同伴之间应该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我们可不能学老虎,专门欺负别人,不然,总有一天会和老虎一样受到惩罚的。

幼儿园童话故事教学教案

幼儿园童话故事教学教案

幼儿园童话故事教学教案童话故事是幼儿园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够引导他们从中学习到人生的道理与智慧。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四个方面论述幼儿园童话故事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在幼儿园童话故事教学中,教师应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首先,培养幼儿对故事的兴趣和阅读习惯,使他们喜欢听故事和主动阅读;其次,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元素,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后,引导幼儿从故事中学习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态度和行为准则。

二、教学内容幼儿园阶段,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进行教学。

比如《三只小猪》、《小红帽》、《白雪公主》等。

这些故事情节简单易懂,人物形象鲜明。

通过教授这些故事,可以帮助幼儿了解不同的人物角色、区分善恶、理解不同的行为后果等。

三、教学方法在幼儿园童话故事的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故事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首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亲身感受到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

例如,教师可以化身成小红帽,让幼儿们扮演猎人、狼等角色,一起演绎故事情节。

其次,可以通过绘本阅读的方式,让幼儿观察绘本中的插画,并与教师一起讲述故事内容,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另外,还可以进行手偶剧、情景教学等方式,使幼儿在参与故事中,获得更多的感官体验和认知。

四、评价方法在幼儿园童话故事的评价中,应注重情感评价和过程评价的结合。

情感评价主要观察幼儿对故事的兴趣和接受程度,是否能够积极参与故事活动。

过程评价主要观察幼儿的表达、理解和应用能力,故事讲述是否能够包含故事的基本情节、主要人物及其特点等。

总结:幼儿园童话故事教学教案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四个方面都需要考虑到。

通过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童话故事,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及综合考虑情感评价和过程评价,可以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有趣味性,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和良好的价值观。

大班童话故事教案

大班童话故事教案

大班童话故事教案大班童话故事教案(9篇)大班童话故事教案1一、活动目标(一)认知目标通过让幼儿复述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四要素,帮助幼儿理解并掌握故事内容,发展幼儿的语言概括能力,培养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发散性和灵活性。

(二)情感与人格目标理解故事内容,并有感情地朗诵,激发幼儿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同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富有同情心的善良品德。

通过理解这一童话活动,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二、活动准备(一)知识经验准备欣赏《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物质准备vcd、电视机、录音机,故事主要内容汉字字条,故事人物图像每人一份,文字故事每人一份。

三、活动过程(一)提出要求,重温童话。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童话里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故事的四要素)2.向幼儿提出要求后,完整重温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引导幼儿讲出故事四要素,帮助幼儿理解童话内容并尝试复述童话。

1.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故事四要素,师出示汉字对幼儿所说的语言进行概括和规范。

2.鼓励幼儿大胆地操作材料,复述故事,教师用正确的书面语言概括故事内容,并在黑板上出示。

(三)跟随录音朗诵童话内容,激发幼儿根据情节自由表演(激发幼儿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同情)。

分三组进行,让幼儿自由选择。

1.表演小女孩。

2.运用人物图像跟读故事。

3.边指字,边跟读。

四、各领域渗透艺术:提供头饰,让幼儿自发地表演。

健康:组织幼儿参加扶贫助困的捐款活动,让幼儿养成乐于助人,同情他人的品质。

五、生活中渗透在餐前和午睡前让幼儿听优秀的童话故事。

六、环境中渗透让幼儿自制表演服饰和道具,并展览、评比。

七、家庭中渗透建议家长选择童话故事讲给幼儿欣赏。

八、活动评价大班童话故事教案2一、活动目标1.理解童话故事内容,感知一波三折有趣的故事情节。

2.积极参与讨论,知道水从哪里来。

二、活动准备1.根据故事内容制作的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幼儿园童话故事教学活动流程

幼儿园童话故事教学活动流程

幼儿园童话故事教学活动流程一、引入——小朋友们的好奇心之旅幼儿园童话故事教学活动始于引入环节。

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唤起小朋友们的好奇心,例如:“今天我们要听一个关于勇敢公主的故事,你们有听过勇敢公主的故事吗?”或者:“你们知道童话故事是怎么样的吗?”这样的引导问题可以激发小朋友们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情景再现——共同探索故事内容在情景再现环节,老师可以通过图片、玩具或手势等方式再现故事情节,让小朋友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故事的内容。

例如,老师可以用手势示意小猪佩奇故事中的跳泥坑场景,或者用图片展示《红鞋子》中的主人公与红鞋子的互动。

通过这样的情景再现,小朋友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并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讲述倾听——和小朋友一起分享故事在讲述倾听环节,老师通过口语表达,将故事讲述给小朋友们听。

在讲述过程中,要注意语调、节奏以及适当的肢体语言,以吸引小朋友们的注意力。

同时,要给予小朋友们充分的倾听空间,鼓励他们提问、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通过积极的互动,小朋友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四、角色扮演——活动中的主角亲身经历角色扮演是故事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角色扮演,小朋友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进而培养自己的情感和社交能力。

在角色扮演环节,老师可以分配角色并分组,让小朋友们通过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亲身体验故事情节和角色内心的体验。

例如,在《小红帽》故事中,可以邀请一位小朋友扮演小红帽,另一位扮演大灰狼,让他们互动和表演故事中的场景。

五、创意绘画——故事世界的艺术表达创意绘画是幼儿园童话故事教学活动中的另一个亮点。

通过绘画,小朋友们可以将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出来。

在这个环节,老师可以给小朋友们提供一些相关的绘画素材,引导他们通过画画来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情感。

例如,在《白雪公主》故事中,可以给小朋友们提供一些与故事中角色和场景相关的颜色和素材,让他们用自己的创意绘出属于他们的白雪公主世界。

幼儿园童话故事讲解技巧

幼儿园童话故事讲解技巧

幼儿园童话故事讲解技巧幼儿园童话故事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一环,通过讲解故事,可以让孩子在娱乐中学习,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

以下是一些故事讲解技巧,能帮助幼儿老师更好地讲解故事。

一、选择适合年龄段的故事在选择故事上,首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段和心理发展水平进行筛选。

比如,5岁以下的幼儿注重形象和动作,所以可以选择生动、色彩明快、节奏鲜明的故事,而6-7岁的幼儿则可以尝试有更多情节发展的故事。

同时,故事的情节、语言、结论等要符合幼儿智力和表达能力,避免过于抽象、复杂或过于理性,否则会影响幼儿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二、通过情绪互动引起孩子的注意在讲解故事时,故事的情节和角色情感形象要深入浅出地表达清楚,然后可以尝试通过情绪互动引起孩子的关注和兴趣,让孩子沉浸在故事的情节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比如,可以通过模拟喜怒哀乐的情绪表达,引导孩子感受故事中角色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主动发表观点,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增加互动感。

三、采用多种语言方式在讲解故事时,可以采用多种语言方式,如朗读、讲述、问答、配合肢体语言等。

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故事,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比如,可以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诙谐幽默、华丽优美的文字来表达故事,同时也可以通过图案、表情展示、手势、声音等肢体语言辅助故事讲解。

四、使用情境教育情境教育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方式,通过创造具有策略性的情境来促进孩子的认知发展和行为表述。

在讲解故事的过程中,可以用一些情境或者动画片来辅助说明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印象。

同时,情境教育能够让幼儿更加直接地体验到故事所传达的道德价值,从而更好地树立良好的品质和习惯。

五、注重个性化教学故事讲解要注重教学个性化,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兴趣等因素来设计故事的讲解方式,让孩子能够适应和享受故事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其认知发展。

比如,可以在讲解中添加一些幽默元素、趣味性的表述或者扮演角色,在孩子愉悦的氛围中让其学习故事知识,同时能够更好地培养其吸收新知识和表达自己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童话浸润童心——幼儿园童话故事教学镇江市京河路幼儿园梁彦摘要:童话以其极强的游戏精神攫住爱好幻想的幼儿的心灵,在他们幼小的生命中播下一粒粒真善美的种子,营造一方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土,带领他们走入超越时空的神奇境界。

童话故事就像一个朴实美丽的少女,全身五光十色,永远地散发着诱人的魅力,故事中错综复杂的情节,广泛的涉及范围,神奇的关系等,正好满足幼儿丰富、天真的想象与好奇,他们在故事中学习知识,认知道理。

童年与故事分不开,因此教师应当把握好时机,让童话故事成为幼儿成长过程中的精神养料,在潜移默化中颐养性情,培养个性,让童话成为孩子们认识世界的工具,走向生活的阶梯!关键词:童话故事童话故事在幼儿教育中具有显现的魅力,我园以童话教育为特色活动,申报《在童话中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童话教育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发展的实践研究》等课题研究,以下我将从五个方面论述我园通过童话故事教学促进幼儿多元能力的的发展!一、在童话故事中培养幼儿的词语理解能力,加深词汇记忆。

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的是幼儿对故事中词语的理解能力。

只有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语言,知道故事里形象生动语句表达的情境、意思,才能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欲望,集中注意力地倾听故事。

这就要求老师在生动讲诉故事的过程中用适合于幼儿的方式解释故事中关键词语所表达含义。

特别是对年龄小,词汇量少,理解能力差的幼儿,一方面可以结合本地方言进行解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手形手势或借助实物进行解释。

例如:词语“亮闪闪”,可以出示一面镜子,通过轻微晃动反射出的光,让幼儿感受亮闪闪的感觉,从而理解这一词语的意思,同时也加深幼儿对这一词语的印象,进一步强化幼儿对词语的记忆。

要让幼儿加深对故事中词语的记忆,还应当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经常复习,灵活运用。

教师和家长在平时的游戏生活中创设情境加以运用在实践中达到巩固、记忆同时体会该词语的实际含义。

二、在童话故事中培养幼儿的语言组织、概括及表达能力。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

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是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他们还不能像成人一样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所想,需要一个培养过程。

因此在幼儿园里我们通过童话故事教学,很好地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如给幼儿讲《一半的故事》,有只小猴,乐于助人,但是有做事只做一半的坏习惯。

这种坏习惯多数小朋友也会有,讲这个故事时就能引起幼儿们的共鸣,为孩子们找到了说话的情境,孩子们很容易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我们还可以适时提出问题“如何帮助小猴改掉只做一半的习惯呢?”“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像小猴做事只做一半呢?”帮助幼儿打开思路,让他们有话可说,鼓励他们大胆去说。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幼儿在倾听完三遍故事后,就能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记住故事中的重要人物。

这时可以让幼儿尝试着复述、表演。

起初,教师和家长可以用提问的形式,帮幼儿回忆故事的重要情节及发展过程,把握好故事的整体。

但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要尽量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概括性地复述故事内容。

当幼儿基本掌握故事内容后,就可以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复述故事了。

幼儿刚学习复述时只能讲出故事中的片段,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语言引导,让幼儿把这些片段连接起来。

通过多次的复述训练,幼儿慢慢地能从复述片段过渡到复述完整的故事。

在复述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语言组织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很好地发挥了故事的作用。

三、在童话故事中培养幼儿的模仿能力与表现力。

当幼儿学会复述故事后,就要求幼儿进一步学习生动形象地复述故事。

17世纪英国的教育家洛克说:“儿童的举止大半是模仿来的。

”教师和家长在讲故事时要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神态表情、手形手势等。

不同的语音语调,丰富的神态表情,夸张的动作等不仅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倾听故事中犹如身临其境般的感觉,同时也给了幼儿模仿的榜样。

在倾听故事中,幼儿知道老虎的声音是粗声粗气的;知道伤心的时候哇哇大哭,惊讶时睁大眼睛,张大嘴巴;知道老爷爷的形象是驼着背,捋着胡子……。

教师应当鼓励幼儿对这些声音、表情、动作等加以模仿,让幼儿知道怎样讲故事好听,怎样做动作形象,并把这些语调手势等运用到复述故事中,大胆投入地把故事讲出来。

在生动形象的复述训练中,幼儿提高了模仿能力与语言表现力,为将来绘声绘色地表达语言奠定了基础。

如中班的一节故事活动《迷路的小鸭》,孩子们对童话很感兴趣,当大家看完图片又讲述了一遍故事后,我请小朋友们开始表演故事,扮演童话里的小鸭,由老师来扮演帮助小鸭子的好心人,这个环节大家尤为喜欢,当然表演的也是相当精彩。

第一个表演的是笑笑小朋友,他带着高兴而又忐忑的表情走上来,我立刻引导孩子们讨论:“鸭子找不到妈妈,会是怎样的心情、表情、动作?”大家一起说“小鸭子要蹲下来走要一摇一摆,两手揉眼,要哭着说“我要找妈妈,我要回家”。

这一提示,笑笑立刻明白了,而且真的入戏了,蹲下呜呜的哭着:“我要回家,我要找妈妈,呜呜呜呜……”哎呀!孩子真的哭了!不过,我还是按照故事的情节来演“小鸭子,你迷路了啊!找不到妈妈了是吧?”“嗯!”满脸泪水的孩子,点点头说。

我感觉又好笑,又心疼,多好的孩子,触景生情了,真的入戏了,还不忘台词。

“别哭了,我帮你找妈妈,你告诉我你妈妈的名字、电话吧!”孩子一连串的问题都回答的这么好。

于是我也顺着孩子的回答,真的拿出了电话,演了半天,孩子听到满意的回答,高兴地结束了表演。

接下来的是徐家鑫小朋友,他同样也是含着泪花表演了整个故事。

后来我又请了好几个小朋友,又有几个都说出了自己的名字、妈妈的名字,但对于电话号码,好多孩子还是说不出来,有的只会说前三位数字。

通过这个故事的表演,我发现孩子们懂得了,当别人遇到困难要知道帮助别人;自己遇到困难时,不能只顾着哭,要知道自己爸爸、妈妈的名字以及联系方式。

四、在童话故事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童话世界是儿童心灵畅游的境地。

在这个世界中,儿童的感性认识开始向系统化和逻辑性方向发展。

6岁以下的孩子难以分清真实与幻想之间的区别。

如果单纯地告诉孩子:“妖怪是幻想出来的,事实上根本不存在,不用害怕!”并不能让孩子安心。

用讲故事的方式来驱赶孩子内心的恐惧,不失为好办法。

因为在听故事的时候,孩子很容易“进入状态”,同时深知自己是局外人,不会受到威胁,所以一般能比较轻松地对待他比较害怕的故事,而当他真正了解实情之后,恐惧的心理也就不复存在。

在听了《小兔乖乖》后,幼儿便能分析小白兔为什么没被大灰狼吃掉的原因:“因为小白兔细心谨慎,所以大灰狼都骗不了它了。

”随着童话情节的起、承、转、合,儿童初浅的再造想象,甚至创造想象能力也随之生成。

由此可见,形象和事件在儿童的头脑中是鲜活的,更是运动和发展着的。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幼儿内心充满想象,他们拥有自己丰富、天真的思想。

故事虚拟、夸张等特点,正好满足幼儿充满想象的心理特征。

当幼儿听到故事中的人物遇到困难时,他们迫切地想知道如何解决,结果怎样?这时,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提问,让幼儿展开想象,思考解决的办法,也可以通过语言引导,让幼儿说出正确的答案。

例如:故事《小羊和狼》就没有一个完整的结尾,它留给幼儿一个想象的空间让幼儿自由发挥。

许多幼儿在听完故事后,能展开想象,给故事编一个完整的结尾。

有的说:当狼要吃掉小羊时,猎人出现了,打死了大灰狼,救了小羊;有的说:小羊的朋友们来了,用石头打跑了大灰狼;还有的说:小羊从地上抓起沙子扬向大灰狼的眼睛,趁机逃跑了……。

故事给幼儿无限的想象空间,只要教师和家长把握好时机,让幼儿在故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在童话故事中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审美情趣。

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人人所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而这种精神境界是最难做到的。

而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是从小就有的,要从幼儿就开始培养起。

童话故事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它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

幼儿可以在故事中认知道理,反思自我,而教师与家长应教育幼儿明辨是非,区分好坏,让幼儿说说怎样做才对。

如在故事《懂礼貌的好孩子》中,幼儿在大人的引导下能正确区分小猫懂礼貌,小狗不懂礼貌,我们要向小猫学习,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故事不仅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且能陶冶幼儿的情操。

在故事中,幼儿富有爱心、同情心,为故事中的人物着急、担心、高兴、悲伤。

例如:在故事《迷路的小鸭》中,当幼儿听到小鸭迷路回不了家时,都为它担心着急,听到小鸭哭着找妈妈时,都皱起眉头,对它充满怜爱与同情,听到小朋友把小鸭送回家时,都松了口气,为小鸭高兴。

这个故事中的种种感受让幼儿在无形中陶冶了情操,体验着审美情趣,并教育幼儿爱护小动物的好品质。

又如在童话故事《太阳和小鱼》中,那条小灰鱼就具有舍生忘死的高尚品质,他能为大众的利益,为了能给全世界一个带来光明的太阳,他忘记了自己是一条多么弱小的小鱼,而去接近那个庞大的太阳,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品质。

故事的结局当然是尽了人意,弱小的小灰鱼把太阳呵得痒痒,哈哈地笑个不停,升到了空中去,而小灰鱼的身体颜色也变成了鲜红鲜红的,成了人们喜欢的小金鱼,人见人爱。

小金鱼的故事能让幼儿明白,只有为别人做事,为人们谋福利的价值观才是人生最有意义的价值观,就像小金鱼一样,只有不怕牺牲自己,才能成为一个人人都喜欢爱护的人,才能像小金鱼一样修成正果。

童话故事还能对幼儿进行感性教育、挫折教育,培养幼儿的注意力与语言的运用能力等,总之童话故事在幼儿教育中的魅力是无限的,教师和家长要把握好教育时机,让童话成为幼儿成长过程中的精神养料,让童话成为孩子们认识世界的工具,走向生活的阶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