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重点
产业经济学复习各章重点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1、何为产业?产业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什么?答: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和经营上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企业或单位集合。
产业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由狭义产业和广义组成的产业系统。
是研究产业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即研究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关系的形成与演变规律;产业的产生、成长和兴衰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产业在空间上的分布及转移规律;产业发展中资源有效配置的规律等。
2、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哪些?答:(一)产业发展理论;(二)产业组织理论;(三)产业结构理论;(四)产业关联理论;(五)产业布局理论;(六)产业政策理论。
4、研究和学习产业经济学有何意义?答:(一)丰富和完善了经济学学科体系;(二)有利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沟通;(三)推动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章:产业发展:分类与规律关键概念:1.产业发展定义:指产业的成长和演讲过程。
产业发展的过程既包括某个产业的成长、繁荣、转化和衰亡的过程,也包括产业总体的成长、壮大和不断现代化的过程,即产业总体结构不断由不合理走向合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由不协调走向协调、由低级走向高级的过程,具体说就是产业结构优化、主导产业分阶段转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组织合理化的过程。
2.产业生命周期:产业生命周期是每个产业都要经历的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演变过程,是指从产业出现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活动所经历的时间。
一般分为初创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四个阶段。
3.产业发展战略:就是研究产业发展中带全局性的规律性的东西,或者说,产业发展战略是指从产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分析构成产业发展全局的各个局部、因意之间的关系,找出影响并决定经济全局发展的局部或因素,而相应做出的筹划和决策。
1、请利用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你熟悉的一个产业的发展情况。
答:例如中国报纸产业——形成期: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2年)开元杂报,北宋末年出现的最早的印刷报纸,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外人在中国创办了约180种中外文报刊。
产业经济学重点

一、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是相同属性的企业集合产业的分类:农业工业服务业产业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二、产业组织理论1.研究对象:产业内的企业关系:竞争、合作2.为什么会有产业组织理论?来源:马歇尔冲突:竞争导致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与垄断势力的矛盾,出现了克拉克有效竞争理论;不完全竞争理论 P34-35社会福利=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社会福利净损失,资源再配置效应、收入再分配效应。
图3.企业为什么存在?企业理论P78-79 P91-92科斯提出了交易成本的概念,企业组织替代市场机制是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引起交易成本的原因:人的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交易存在不确定性(事前交易成本导致逆向选择,事后交易成本导致道德风险)、资产专用性(带来较多沉没成本,导致兼并收购和纵向一体化)4.产业组织理论:发展: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进退无障碍理论(又称可竞争理论)(鲍莫尔:研究的主要是退出壁垒)市场结构:市场集中度:CRn&HHI&Gi&熵指数产品差异化:需求交叉弹性、广告密度、研发强度进入壁垒:结构性进入壁垒、策略性进入壁垒退出壁垒:资产专用性和沉没成本、解雇费用、政策法律限制,代表人物鲍莫尔市场结构->市场行为:竞争行为、协调行为:卡特尔、串谋、产品共谋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市场绩效比市场结构更重要看市场做大以后有没有损失消费者的权益哈佛学派:结构主义,只看市场结构,过于教条三、产业结构理论1.三次产业变迁思考:中国未来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是什么?服务业、制造业均衡发展,两者融合发展服务型制造;仍需积极发展第二产业,大力发展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P392一是在开放中推进自主创新,在国家层面上大力推动自主创新战略。
二是大力发展服务出口,以服务外包作为扩大服务贸易出口的突破点。
三是提升技术资本密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要在打破垄断、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扩大引进外资、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等方面加快步伐。
产业经济学复习要点重点

产业经济学复习要点1、产业组织理论、定义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就是产业组织,专指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范畴。
这里的企业关系包括企业之间的交易关系、资源占有关系、利益关系和行为关系等。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所谓的“马歇尔冲突”的难题,即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
(产业经济学12、SCP分析框架内容、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分析框架(SCP框架。
市场结构是决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基础;市场行为取决于市场结构,而市场行为又决定了市场绩效;市场绩效受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共同制约,是反映产业资源配置优劣的最终评估标志;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又会反作用于市场结构,影响未来的市场结构。
(产业经济学13、衡量市场集中度的指标、行业集中度,洛仑兹曲线,基尼系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
(产业经济学34、马歇尔冲突、是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中所提出的关于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的二难选择命题。
认为规模经济是非常必要而且极为有用,但这又容易导致垄断,反过来就会使经济运行缺乏原动力,企业缺乏竞争活力。
5、衡量市场绩效的指标(1利润率(收益率指标:R=(π-T/E式中:R——税后资本收益率;π——税前利润;T——税收总额;E——自有资本。
(2勒纳指数(Lener index勒纳指数度量市场绩效是通过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偏离率的计算进行的。
其计算公式为:•L=(P-MC/P•式中:L为勒纳指数;P是价格;MC为边际成本。
•可以看出,勒纳指数越小,则竞争程度高,垄断程度低,市场绩效显著,资源配置效率就越高;勒纳指数越大,则市场竞争程度越低,垄断性越强,市场绩效越差,资源配置效率就越低。
•勒纳指数本身反映的是当市场存在支配能力时,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偏高程度,但是却难以反映企业为了谋取巩固垄断地位而采取的限制性定价和掠夺性定价行为所产生的结果。
•(3贝恩指数(Bain index贝恩把利润分为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两种,这样就克服了简单利润率计算所存在的弊端。
产业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导论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及产业政策等的新兴学科。
主导产业先导产业先导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并在国民经济规划中先行发展以引导其他产业往某一战略目标方向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
先导产业就是那些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很高,可以带动其它产业发展的产业。
它们对国民经济未来发展起方向性的引导作用,代表着技术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的方向。
先导产业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作用,自然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产业。
先行产业三次产业分类法,简述并评述第一阶段即初级阶段,人类的主要活动是农业和畜牧业;第二阶段开始于英国工业革命,以机器大工业的迅速发展为标志,纺织、钢铁及机器等制造业迅速崛起和发展;第三阶段开始于20世纪初,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流入非物质生产部门。
(1)在其理论基础方面,混淆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界限,社会再生产过程被描述得过分笼统与简单。
(2)在具体划分现实的经济活动上,尚存在不少难以自圆其说的矛盾,如采矿业是取自于自然的产业,理应划入第一次产业,但矿业同农、林、牧、渔、狩猎等业归在一起,似乎又很不协调,因为它有更多的属性,接近制造业。
再如供水、供电、煤气等类行业放在第二、第三次产业中均可说得通。
(3)第三次产业的内容非常庞杂,其定义是,除了属于第一、第二次产业以外的所有其余经济活动,均属第三次产业之列。
把性质上相距甚远的部门行业混杂在一起,难以分析第三次产业的变化实质,尤其是科技、教育知识领域。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知识进步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从而有人将其单列出来,称之为“第四产业”或“信息产业”。
简述生产要素分类法并评述简述国家标准分类法及其特点第二章产业经济学的基础理论资产的专用性资产专用性是为支持某项特殊交易而进行的耐久性投入。
如果初始交易没有达成,该项投入在另一最好用途上或由其他人使用时的机会成本要低得多。
这样一来,交易双方的具体身份显然很重要,也就是说,关系的持久性是有价值的。
产业经济学重点

产业经济学重点产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它对于理解经济运行、制定产业政策以及企业战略决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来探讨产业经济学的重点内容。
一、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主要关注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垄断关系,以及市场结构对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影响。
市场结构是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概念,包括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程度和进入退出壁垒等方面。
市场集中度反映了市场中企业规模的分布情况,高集中度往往意味着少数大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可能形成垄断势力。
产品差异化则影响着消费者的选择和企业的竞争策略。
进入退出壁垒决定了新企业进入和原有企业退出市场的难易程度。
企业行为包括价格策略、产量决策、广告投入、研发投入等。
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下,企业的行为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只能通过优化产量来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在垄断市场中,企业具有一定的定价权,可以通过控制产量和价格来获取高额利润。
市场绩效是衡量市场运行效果的指标,如资源配置效率、生产效率、技术进步等。
良好的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通常会带来较高的市场绩效。
二、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结构指的是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
产业结构的演变遵循一定的规律。
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会从第一产业(农业)逐渐向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转移。
同时,产业内部也会不断升级,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
影响产业结构演变的因素众多,包括需求结构的变化、技术进步、国际贸易、政府政策等。
例如,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服务业的需求会增加,推动产业结构向服务业倾斜。
技术进步会催生新的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从而改变产业结构。
三、产业关联理论产业关联分析研究不同产业之间在投入产出方面的相互依存关系。
投入产出表是产业关联分析的重要工具,它详细展示了各产业之间的中间投入和最终需求。
通过投入产出分析,可以计算出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了解一个产业的发展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和依赖程度。
产业经济学重点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1、产业波及效果:产业波及是指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当某一产业部门发生变化,这一变化会沿着不同的产业关联方式,引起与其直接相关的产业部门的变化,并且这些相关产业部门的变化又会导致与其直接相关的其他产业部门的变化,依次传递,影响力逐渐减弱的过程。
这种波及对国民经济产业体系的影响,就是产业波及效果。
2、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洛伦茨曲线最初用于收入分布研究,后移用于市场集中度分析,以反映产业内企业规模分布的不均匀程度,它表明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3、X非效率X非效率是指在垄断企业的大组织内部存在着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状态,即大企业由于脱离竞争压力而引起的费用增加和效率衰减。
免受竞争压力的保护不但会产生市场配置的低效率,而且还会产生另外一种类型的低效率。
免受竞争压力的厂商存在超额的单位生产成本。
因为这种类型的低效率的性质当时尚不明了,所以称“X的非效率”4、市场进入壁垒所谓进入壁垒,是指相对于企图进入的新企业,现存企业所具有的竞争优势。
它反映了新企业与现存企业之间竞争条件的差异,影响到该市场的垄断竞争状况,从而进入壁垒是影响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
5、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指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指数)是赫芬达尔和赫希曼共同提出的一种反映产业集中度的综合指标。
6、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结构政策是指政府依据本国的产业结构演化趋势,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制定的产业政策。
其实质在于从推动产业结构合理演进中,求得经济增长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
7、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指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由政府制定的干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调节产业内企业关系的公共政策8、中间投入率某一产业的中间投入率是指该产业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投入与总投入之比9、里昂惕夫逆矩阵系数:里昂惕夫逆矩阵系数可以反映当某一产业发生一个单位变化时,导致各产业部门由此引起的直接和间接使产出水平发生变化的总和。
产业经济学重点

产业经济学重点一、名词解释产业:产业是由提供相近服务产品和服务、或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在相同或相关价值链上活动的企业共同构成的集合。
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加,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而导致的经济。
产业组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
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掠夺性定价:是指原有企业将价格消减至对手平均成本之下,以便将对手驱逐出市场或遏制进入,即使遭受短期损失,一旦对手离开市场,原有企业就会提高价格以补偿掠夺期损失。
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特定产业中互有联系的公司或机构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一种现象。
管制:指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管制者(机构),依照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主要是企业)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
不对称管制:是行业主管部门为调整不对称竞争,扶持弱小经营者,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而采取的一种过渡性管制手段。
有效竞争:指将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两者有效地相协调,从而形成一种有利于长期均衡的竞争格局。
进入壁垒:使进入者难以成功地进入一个产业,而使在位者能够持续获得超额利润,并能使整个产业保持高度集中的因素。
推出壁垒:是指当一个产业的在位厂商不能赚取到正常利润而决定退出时所负担的成本,或者说是已经投资在退出时依然不能收回,即沉淀成本。
并购:是企业扩大经济规模的一种重要方式,泛指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为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
市场绩效:在特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成本、产量、利润、产品质量、品种及技术进步等方面达到的最终经济成果。
产业经济学重点

1.产业如何定义?不同的研究目的下,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本课程定义:产业是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在相同价值链上生产具有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构成的集合。
2.何谓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使这些企业的单品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加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发挥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3.简述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新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政策主张。
4.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
由鲍莫尔、帕恩查和韦利格等人在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该理论认为良好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效率等市场绩效,在传统哈佛学派的理想的市场结构以外仍然是可以实现的,而无需众多竞争企业的存在。
核心概念:完全可竞争市场——是指市场内的企业当其从该市场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从而企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结构。
完全可竞争市场条件下理想的竞争,可以作用于所有的市场结构形态。
沉没成本——是指企业进入市场所投入的资本,当企业退出该市场时不能收回的部分。
5、比较伯川德模型和古诺模型。
⏹伯川德模型假定两家厂商同时决策,决策变量为价格。
其均衡结果与完全竞争的最优均衡结果相同。
⏹古诺模型假定两家厂商同时决策,决策变量为产量。
均衡产量高于垄断市场,低于竞争市场,均衡价格低于垄断市场,高于竞争市场,随着厂商数目的增加,均衡结果趋向于竞争性市场。
⏹分别适用情形:伯川德模型:相对价格而言,产量是短期决策如:软件业、保险业和银行业等古诺模型:相对价格而言,生产能力和产量决策是长期决策如:小麦、水泥、钢铁、汽车等6、简述伯川德悖论及其解决方法。
模型的结论是生产同质产品的两家企业定价等于边际成本,利润为零。
现实市场中,企业数量越少利润越高。
——伯川德悖论⏹对伯川德模型假定的检验与修正:1.产品差异(product differentiation)2.动态竞争(dynamic competition)3.生产能力约束(capacity constraints)⏹保留两个企业同时制定价格、边际成本不变并且对称、产品同质的假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
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P17)
3.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P20)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马歇尔冲突(P33)
完全可竞争市场(P40)
二、思考题
5.简述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P35)
6.试述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观点。
(P37-39)8.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奥地利学派的主要观点有哪些?(P42)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范围经济(P77)
二、思考题
3.按照科斯的观点,简要论述什么是企业。
(P78-79)
4.描述交易性质的三个维度分别是什么?(P81)
5.古典企业具有哪些特征?(P83)
6.与西方企业比较,东方企业具有哪些特点?(P86-87)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掠夺性定价(P111)
限制性定价(P111)
卡特尔(P117)
规模经济(P123)
二、思考题
3.产品差异化的主要方式有哪些?(P103-104)
4.简述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的构成因素。
(P107-109)
6.简述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P113)
7.试述企业兼并的主要动机及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P115-116)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静态竞争(P134)
先动优势或先发制人(P142)
战略联盟(P151)
思考题:
2.静态竞争策略性行为包含哪些?(P135-141)
3.动态竞争策略性行为包含哪些?(P142-146)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配第—克拉克定律(P164)
二、思考题
3.产业结构演进有哪些规律性?(P162-164)
4.简述罗斯托的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经济成长阶段论。
、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
(P165-166)
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产业关联的含义(P172)
二、思考题
产业间联系方式的类型(P174)
第八章
一、名词解释
产业结构优化(P205)
产业结构高度化(P209)
产业结构合理化(P214)
地区产业结构(P219)
区位商(P222)
二、思考题
1.简述产业结构效应。
(P206-208)
5.主导产业的形成一般应具备怎样的条件?(P212)7.如何反映地区产业结构专业化水平?(P222-223)
第九章
二、思考题
1.概述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
(P227-232)
2. 影响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P234-237)5.简述地区性产业布局的主要模式。
(P244)
第十章
一、名词解释
产业政策(P255)
二、思考题
1.产业政策的作用有哪些?(P258)
2.产业政策有哪些特征?(P262-263)
3.产业政策的目标和手段有哪些?(P260-261)
5.产业政策评估的原则和一般标准有什么?(P266-267)
第十一章
一、名词解释
产业组织政策(P270)
产业结构政策(P276)
产业布局政策(P283)
产业技术政策(P289)
二、思考题
1.产业组织政策的核心内容有哪些?(P272-274)
2.衰退产业调整政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P279)
5.农业政策的一般目标是什么?(P296)
第十二章
一、名词解释
产业规制(P306)
自然垄断行业(P327)
二、思考题
1. 试述民间主导型产业规制的特征。
(P307)
2. 试述政府主导型产业规制的特征。
(P309)
3. 试述政府民间平衡型产业规制的特征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P311和P313)
4.法律规制的特征有哪些?(P315)
5. 行政规制的运用条件和原则分别有哪些?(P322)
第十三章
一、名词解释
行业管理(P339)
二、思考题
1.简述行业管理的三种模式。
(P341)
2.阻碍中国行业协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P349-351)
第十四章
一、名词解释
产业发展(P362)
二、思考题
1.三种比较典型的产业发展模式理论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P364-369)
2.产业发展的三大趋势是什么?(P376-380)
第十五章
二、思考题
1.高技术产业的特点有哪些?(P392-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