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产业经济学讲义六(1111)
研究生产业经济学讲义PPT课件

包括进入规制、价格规制、质量规制、 环保规制等,确保产业的健康有序发 展。
产业政策与产业规制的绩效评估
绩效评估的方法
01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产业政策与产业规制的实施
效果进行评估。
绩效评估的指标
02
包括产业结构优化指标、技术进步与创新指标、资源优化配置
指标、经济安全指标等。
绩效评估的实践案例
产业组织形态包括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等。
特征
不同产业组织形态具有不同的特征,如完全竞争市场具有众多的买者和卖者、产品同质性等;垄断竞争市场具有 产品差异性、进入障碍较低等;寡头垄断市场具有少数几家大企业控制市场、产品有一定差别等;完全垄断市场 则只有一家企业控制整个市场。
产业结构与产业组织的互动关系
研究生产业经济学讲 义ppt课件
目录
• 产业经济学概述 • 产业结构与产业组织 • 产业关联与产业布局 • 产业政策与产业规制 • 产业创新与产业升级 • 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研究
01
产业经济学概述
产业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产业经济学的定义
产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产业组织、产 业结构、产业政策以及产业与经济发 展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产业升级过程中,新的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和政 策环境等,为产业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3
产业创新与产业升级的互动关系
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产业的持续 发展和进步。
06
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研究
数字经济时代的产业变革与挑战
数字经济对产业组织的影响
数字经济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信息透明度等方式,对 传统产业组织产生深刻影响,推动产业组织向网络化、平 台化方向变革。
产业经济学讲解课件

2021/5/3
33
(七)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它是 20 世纪 50 年代产业经济学主要的研 究方法。当然,目前它仍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研究方法。
经济计量学(经济计量学)方法。它是 20 世纪 60 年 代以后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目前仍是主要的 实证研究方法。
博弈论(Game Theory)方法。它是 20 世纪 70 年代 以后的主要方法。注重于企业策略行为的研究。
9
政府规制政策
概括性地介绍了规制理论的发展历程; 对政府规制政策的分析:自然垄断产业 和竞争性产业;最后对反垄断政策进行 分析。
2021/5/3
10
产业结构:产业分类是产业结构研究的 基础,产业分类方法,产业结构演进模 式,产业结构政策:主导产业的选择, 幼小产业的扶持政策、支柱产业的振兴 政策。
景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经济理论。
经济学-思维方式 产业经济学-分析框架、分析方法
宏观经济学
2021/5/3
产业经济学 中观
微观经济学
23
(四)产业经济学的重要性
产业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它 以“产业”为研究对象,既研究产业的形成、发展、调整和产 业之间的关系结构,也研究和分析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 关系——企业组织结构问题;它既涉及了偏向宏观的经济问题 研究,如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等,也涉及微观经 济问题的分析,如企业的定价理论、企业的兼并、技术创新等。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加速和工业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我国经 济系统面临的结构调整和转换、主导产业的选择、企业间的有 序竞争等问题也越来越重要。国家需要掌握这类专业知识的人 才来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因此,产业经济学这一学科的重要性 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产业经济学研究生课程

产业经济学研究生课程1. 什么是产业经济学?(简介产业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产业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的分支领域,研究产业和市场的组织、竞争和行为,旨在发现和解释产业中的规律和现象,为制定政策和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经验支撑。
产业经济学既涉及微观经济学领域的市场结构和竞争行为,也涉及宏观经济学领域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演变。
2. 产业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概述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和热点)产业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包括: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效率、产业组织、产业政策等。
研究市场结构是了解市场竞争程度和市场力量分布的基础,常用的市场结构模型包括垄断、寡头垄断、竞争等。
研究市场行为是研究市场参与者如何制定价格、生产规模、产品品质等决策,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行为,这一领域的重要理论包括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等。
研究市场效率则是分析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消费者福利和生产者利润等方面的效果,评估市场机制的优缺点。
研究产业组织则是研究不同类型产业的特点与规律,如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战略性产业等。
研究产业政策则是关注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包括管制、税收、补贴、竞争政策等。
当前,产业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包括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产业组织与政策问题,以及产业发展中的生态问题和社会责任问题等。
3.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介绍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包括:产业结构理论、市场结构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产业链理论、社会成本理论等。
产业结构理论是研究产业结构演变和产业生命周期等问题的理论体系。
市场结构理论是研究市场形态和市场效率等问题的理论体系。
产业组织理论是研究不同市场结构下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等问题的理论体系。
产业链理论是研究产业价值链和企业间纵向关系等问题的理论体系。
社会成本理论是研究市场失效和外部性等问题的理论体系。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基于微观经济学和产业经验,不断受到新经验和观察数据的挑战和启示,发展出了许多新的理论模型和工具,如机理模型、多角度模型、统计模型等,以更好地解释和预测实践问题。
产业经济学(完整版)

△p/△y是需求曲线的斜率,用p=b-ay代入之,边 际(biānjì)收益MR就等于b-2ay。如果我们注意到需 求的价格弹性为ed= -(△y /△p)(p/y),
改写成边际(biānjì)收益为:
MR p(1 1 )
ed
精品文档
垄断程度(chéngdù)衡量
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倒数(dǎo shù)m=1/ed表示了垄断程度, 被称为“垄断度”。
精品文档
多寡头(guǎtóu)垄断
将古诺模型拓展到由n个企业形成的寡头 (guǎtóu)垄断市场。
每个企业的产量:
y n+1 b na
当企业数量n变大时趋向于完全竞争:
y n+1 b b na a
精品文档
伯川德模型(móxíng)
在伯川德模型中,假定各厂商在制定自己价格时,必须(bìxū)对市 场中其他厂商制定的价格做出预测,并认为对手将这个价格水平 保持不变。
精品文档
本章(běn zhānɡ)内容
第一节 不完全竞争(jìngzhēng)市场形态 第二节 垄断 第三节 寡头垄断 第四节 垄断竞争(jìngzhēng)
精品文档
第一节 不完全竞争市场(shìchǎng)形 态
“不完全竞争”(Imperfect competition) 的市场及需求(xūqiú)曲线
管理者与所有者之间在利益上可能存在冲突。尽管 企业董事会通常会拥有任命和解雇管理者、确定 (q不对称的存在,管理 者往往要比股东及其代表董事会成员更加了解企业 的运作,股东或者董事会成员很难对管理者的行为 进行有效的监督。尤其是在股份制企业中的小股东, 他对于企业管理者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精品文档
第一节 企业(qǐyè)的本质
《产业经济学》PPT课件

第九页,共11页。
9
到目前为止,产业组织学者不再简单地认为结构决定行为、行为 决定绩效,他们发现这三者之间地相互关系是非常复杂的。
从短期考察,可以把市场结构看成是既定的要素,作为企 业市场行为的外部环境,市场结构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企业 的市场行为,而产业内所有企业的市场行为又决定了市场绩 效。
从长期考察,市场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企业市场 行为长期作用的结果,有时市场绩效的变化也会直接导致市场结构发 生变化。所以(suǒyǐ)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 绩效之间是双向的因果关系。
第十一页,共11页。
第八页,共11页。
8
四、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
对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产业组 织理论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不同学派的学者在观点上 尽管有一定的差异,但都作出了各自的理论和实证贡献。
尽管SCP模式的形成标志着产业组织理论已趋于完善。但是,对
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探讨并没有(méi y章 市场 绩效 (shìchǎng)
一、市场绩效的定义
二、绩效指标 三、 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
四、市场结构(jiégòu)、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
第二页,共11页。
2
一、市场绩效的定义
市场绩效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中,由一定的市场行为(xíngwéi)所 形成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 果。
第四页,共11页。
4
以贝恩为代表:产业组织学者相继(xiāngjì)对不同产业的长 期利润率同市场结构的若干要素(如市场集中度)之间的相 关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集中度的提高产业 长期利润率也有所提高,但两个指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并不 是显著(相关性的系数=0.28),如何解释这个结果呢?
产业经济学课件6

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干导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上海财经大学
案例 瑞典利乐公司的捆绑销售策略
瑞典利乐公司(TetraPak)掌控着全球75%软包装市场份额,是全 球最大的软包装供应商,该公司至今已在中国销售出千余台罐装机,取得 中国罐装机市场95%的份额。在中国市场,利乐公司先是从上世纪70年代 末至90年代前期,以罐装机销售为其主要实现盈利模式。然后上世纪90年 代中期起,在中国建立了包装材料工厂,逐渐将实现盈利模式从罐装机转 化到包装材料领域。这使得客户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无权选择其他包装材 料公司,并迫使罐装机客长期以来使用该公司的包装材料,从而达到了排 斥其他竞争对手的目的。同时,该公司还在其罐装机与包装材料上分别建
上海财经大学
第五节 提高对手成本
提高对手成本的策略
(1)提高工资和其他投入品的价格; (2)配件生产; (3)提高转换成本; (4)利用政府管制等。
对跟随厂商利润的影响
(1)成本提高,利润降低;
(2)领导企业选择一个新产出价格,跟随厂商利润受到更深影响。
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干导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干导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上海财经大学
存在转换成本时的均衡模型
在实际情况中,许多厂商除了有从其用户处获得的收入以外, 还有其他利润来源。例如,互联网公司相当大的一部分利润来自广 告。因此,为获得广告收入,他们有必要提供比较大的折扣,即使 这种折扣使得价格等于或低于互联网公司的成本。
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干导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上海财经大学
提高转换成本策略的应有
案例6-1:艾美加的提高转换成本的策略
艾美加(Iomerga)在1995年推出了Zip驱动器,它与Zip磁盘
产业经济学讲义

导论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由狭义产业和广义产业组成的产业系统产业经济学与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是介乎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中观经济领域产业经济学与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总量分析产业经济学:产业分析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组织产业政策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静态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博弈分析法与结构分析法产业结构理论的两个层次三次产业间的关系工业部门内各产业间的关系产业结构学的理论渊源及其发展17世纪威廉·配弟《政治算术》30年代费歇尔克拉克50、60年代库兹涅茨《各国经济增长的数量方面》和《现代经济增长》配弟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移动。
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为第一次产业将减少,第二、三次产业将增加。
霍夫曼定理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霍夫曼系数不断下降(霍夫曼系数是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的比例)产业关联理论的渊源魁奈:经济表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瓦尔拉:一般均衡理论产业政策的概念(一)产业政策是政府有关产业的一切政策的总和(英国:阿格拉日本:下河边淳和管家茂)产业政策的概念(二)认为产业政策就是计划,是政府对未来产业结构变动方向的干预(美国学者)产业政策的概念(三)认为产业政策是旨在弥补市场机制所造成的缺陷,而由政府采取的一些补救政策(日本:小宫隆太郎)产业政策的概念(四)产业政策是后进国家在努力赶超发达国家时所采取的政策总称产业政策的概念(五)产业政策是为了加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政策产业政策的作用保护和促进幼小产业的发展降低资源优化配置的成本弥补市场失败的不足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本国经济的国际参与度产业政策的体系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布局政策产业结构三次产业分类(克拉克大分类法)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中国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一次产业:农业林业,蓄牧业,渔业第二次产业:工业,建筑业工业: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气、煤气的制造和供给业第三次产业:流通部门、服务部门流通业为生产和生产服务的行业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各行业部门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行业部门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生产资料消费资料农轻重分类法农:大农业轻:消费资料生产重:生产资料生产霍夫曼的产业分类法消费资料工业资本资料工业其他工业按生产要素集约程度的分类方法劳动集约型产业资本集约型产业技术集约型产业其它产业概念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瓶颈产业基础产业产业的发展阶段新兴产业支柱产业衰退产业重工业化过程工业化第一阶段:消费资料工业生产占统治地位(霍夫曼系数5)工业化第二阶段:资本资料工业开始获得快速发展(霍夫曼系数 2.5)工业化第三阶段:资本资料工业与消费资料工业规模相当(霍夫曼系数1)工业化第四阶段:资本资料工业超过消费资料工业(霍夫曼系数< 1)技术集约化过程劳动集约型资本集约型技术集约型国际分工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动态比较优势理论自由贸易政府对进出口贸易不加任何干涉与限制,主张让厂商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自由的竞争。
产业经济学 第六章(出版社)[40页]
![产业经济学 第六章(出版社)[40页]](https://img.taocdn.com/s3/m/d050d5bda98271fe900ef935.png)
aLj=Lj/Xj (j=1,2…,n)
各类系数的计算与确定
第六章 第二节
7.完全消耗系数
是直接消耗联系与间接消耗联系的全面反映。其经济
含义是指某产业部门单位产品的生产,对各产业部门产品
的直接消耗量和间接消耗量的总和。用公式表示:
n
bij=aij+
bik akj
(i,j=1,2…,n)
k 1
式中:bij—完全消耗系数,表示生产单位j产品所直接
二、 产业关联类型
(一)根据产业之间依托方式的分类
1.产品、劳务联系 2.生产技术联系
3.价格联系
4.劳动就业联系
5.投资联系
(二)根据产业间供给与需求之间联系的分类
1.前向关联;
2.后向关联
第六章 第一节
二、 产业关联类型
(三)根据产业技术工艺的方向和特点的分类 1. 单向联系 2.双向联系 3. 环向联系
第六章 第一节
单向联系
是指先行产业部门为后续产业部门提供产品,以供其 生产时直接消耗,但后续产业部门的产品不再返回先行 产业部门的生产过程。
例如:棉花→棉纱→棉布→服装
第六章 第一节
双向联系
是指两个产业部门之间相互为对方提供产品。
石油开 采业
双向
电力工 业
环向联系
第六章 第一节
是指先行产业部门为后续产业部门提供产品,作 为后续产业部门的生产性直接消耗,同时后续部门的 产品也返回相关的先行产业部门的生产过程。
和间接消耗i 产品数量之和 (i=1,2…,n);aij—直接消耗系
数; n bik akj
—间接消耗系数,其中k为中间产品部门,表
示通过k 1k种中间产品而形成的生产单位 j产品对 i产品的全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中,从专用平台向非专用平台的转换,对三大产业融合 发挥关键作用
四、产业融合的内涵
最初的产业融合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日本 的实业界提出。在当时的全球性企业合并、合作 浪潮中,日本NEC公司在1977年提出了“电脑与通 信(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简称C&C)” 的公司口号,预测产业融合的时代即将来临
学术界对产业融合的讨论,最早也是源于数字技 术的出现而导致的产业之间的交叉现象,对产业 融合内涵的界定也集中于形象化的现象描述上, 而且并非始于经济学家
四、产业融合的内涵
1978年,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尼古路庞特 (Negrouponte)用三个重叠的圆圈来描述计算、印刷和广 播三者的技术边界,认为三个圆圈的交叉处将成为成长最 快、创新最多的领域 法国的S.诺拉(Nora)和A.曼克(Manc)为了反映电气通信 (Telecommunication)和信息处理(Information)相互融 合的现实,将两个词合成为一个新词,即“Telematiqu”, 并把信息转换成数字后,将照片、音乐、文件、视像和对 话透过同一种终端机和网络传送及显示的现象称为“数字 融合”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哈佛大学的欧丁格(Oettinger)预 测到,电子通信、信息处理、广播、出版、教育、图书馆 等,所有与信息相关的行业都将进入到融合的时代
三、信息产业融合的背景
融合之前
技术各自独立,有其特定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并 按照特定的技术标准提供信息服务内容 分别提供不同产品与服务,并通过其特定流通渠 道形成各自的价值链 有各自分割的市场领地,竞争只发生在同一部门 内不同企业之间 有各自的行为规范与准则,面临不同的政府管制
三、信息产业融合的背景
四、产业融合的内涵
从单一角度的定义主要包括:
从产品角度,把新的媒体形式和服务视为融合 从技术层面,把融合视为不同媒体技术或部门在 不同的层面上的综合或结合 从市场变化的角度来定义融合。日本学者植草益 (2001)给产业融合下的定义是:产业融合就是 通过技术革新和放宽限制来降低行业间的壁垒, 加强行业中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
六、产业融合的原因
不断提升的人类需求是内在拉动力量,人类需求更加方便、 快捷、高满意度且低成本的满足需求的方式 技术进步是产业融合的内在动力
技术进步开发出了替代性或关联性的技术、工艺和产品, 技术进步改变了原有产业的生产成本函数,为产业融合提 供动力 技术进步改变了市场的需求特征,为产业融合提供了市场 的空间
1999年微软公司发布“维纳斯计划”,希望实现 上网和看电视两不误,但由于技术不支持的原因 以失败告终 1991年美国铱星公司的卫星通信网计划,虽然克 服了技术障碍,但因为技术融合与业务和市场的 脱节,也以失败告终 2000年,全球最大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美国 在线与全球娱乐及传媒巨头时代华纳进行换股合 并,代表着产业融合时代的真正来临
放松管制是产业融合的外在动力 企业追求范围经济和降低交易费用是产业融合的内在动力 源
七、产业融合的作用
促进新产品与新服务的开发 (1)产业融合产生的新产品是技术进步发生在不同产业边 界处的特定产物,与技术进步导致一般新产品产生的作用 途径不同
技术进步 技 术 进 步 原有产 业 新型产 业
五、产业融合的分类
产业融合的类型及其内容 类型
高科技产业间的交叉融合 传统三次产业间的延伸融合 生物芯片
中服务比例上升 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等 工业内各子产业的融合 工业内部上下游关联产业融合 金融、证券、保险的混业经营等 农业高科技化 信息和生物技术对传统工业的改造 机械仿生、光机电一体化、电子商务、网络型 金融机构等
八、产业融合的经济效应
赋予传统产业以竞争活力 强化竞争效应 企业策略性竞争行为趋于边缘化 促生网络型企业组织 修正传统的企业间关系变化的内涵 提升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水平
主要参考资料
1.张磊:《产业融合与互联网管制》,上海财经大 学出版社 2.周振华:《信息化与产业融合》,上海三联书店 3.王述英等:《产业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 4.欧洲委员会1997年的绿皮书
三、信息产业融合的背景
信息技术进步及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数字融合是产 业融合发生的背景
信息技术进步尤其是数字化,使信息传送平台与带宽要求 发生了两个重大转换
第一种转换发生在低带宽要求上,形成了从专用信息传送 平台到非专用信息传送平台的转变,如IP电话
第二种转换发生在非专用平台上,从低带宽要求转向高带 宽要求,如音像服务作为电子邮件的附件发送
二、历史上的产业融合以及当前产业融合 的根本特征
1.传统工业发展中的技术融合,指广义类似的生产过 程被其他众多产业所采用,如车床在汽车行业和 其他机械行业的使用 2.20世纪60年代材料技术革命,创造铝合金等新型 材料产业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将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融 为一体的新型产业融合 4.当前产业融合的根本特点是信息化,数字技术的 发展促进产业融合的实现
四、产业融合的内涵
从综合角度定义产业融合的代表性定义有
根据欧洲委员会“绿皮书”(Green Paper)的定义,融合 是指“产业联盟和合并、技术网络平台和市场等三个角度 的融合” 从融合的不同层面来看,还有学者认为到2015年将有四种 主要的融合:一是产品融合,即信息产品都采用相同的技 术手段来处理。二是过程融合,即通过虚拟过程完成过去 需要几个不同过程才能完成的事情。三是基础设施融合, 不同的通信基础设施融合在一起。四是市场空间的融合 还有一些人认为,融合涵盖了所有和通信、媒体、IT、信 息经济相关的商业活动,并假定了四个方面的融合,即设 备、传播平台(因特网、广播和卫星)、产品(新闻、娱 乐、教育等)、商业系统(传送、客户服务和点播)
原有产业 A
原有产业 B
产品更新
产品创造 融合的新产品 一般新产品
七、产业融合的作用(续)
产业融合改变传统产业及其服务的内容、 形式、质量等 (1)赋予传统服务新的内容 (2)改进服务质量 (3)改变传统服务方式 (4)促进收益递增效益的发挥
七、产业融合的作用(续)
产业融合赋予市场竞争以新的内涵 (1)产业融合有利于推动市场竞争规则的创 新,以促进更多的产业领先者出现 (2)产业融合对企业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 求 (3)产业融合使市场竞争更趋完全性 (4)产业融合使企业间关系更趋多样化,竞 合关系的重要性凸现
传统产业内部的重组融合
高科技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渗透融合
五、产业融合的分类
按照融合后企业间产品或服务的可替代程度可以 划分全面融合和部分融合 按照产品性质分为替代型融合和互补型融合
替代型融合:一个产业(A产业)由于技术革新,能够提供与其他 产业(B产业)具有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B产业逐渐衰退 互补型融合:一个产业(A产业)由于技术革新或放松管制,可以 提供其他产业(B产业)提供的部分产品或服务,反之亦然,结果 并非一方成长一方衰落,而是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比单 独分开使用时效果更好
第六讲
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产业融合
一、从产业分立走向产业融合
产业分立的根本表现是存在产业边界
产业边界 边界类型 技术边界 业务边界 运作边界 市场边界 定义 生产的技术手段与装备 及相适应的工艺流程 产业提供其产品与服务 的活动方式 产业活动的基础平台及 配套条件 同一或替代产品与服务 的竞争关系 定义角度 生产 产品 组织 交易 表征指标 专用性程度 差异性程度 专用性程度与 可容量 市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