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阅读附答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 月是故乡明》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

类文阅读-3 月是故乡明我们跟着月亮走吧那年我12岁。
那是家里很不顺的一年,处处弥漫着哀伤的味道。
祖父去世、父亲受伤、哥哥因偷铁被抓要交罚款……这些事情几乎是一起涌过来的,母亲像一个太极高手,四两拨千斤,硬生生用她的柔弱之躯扛起了这一切。
母亲把亲成朋友甚至邻居家蹚了个遍,总算凑够了钱交了罚金。
毕竟偷盗数额较小,派出所一通教育之后,就把哥哥放了回来。
母亲并没有立即打骂,只是让他跪在院子里思过。
哥哥双膝跪着,心却直挺着,倔强地吸着嘴不肯服软:我去偷东西,不也是寻思着给弟弟妹妹们买点儿好吃的吗?“就是饿死,也不能白拿别人东西,何况是偷!”母亲终于爆发,气得脸色惨白如月,“人要清清白白,你就在这月亮地里好好反省反省吧。
”那晚的月光白油漆一样泼在哥哥身上,像母亲的目光,一遍遍地洗刷着哥哥身上的污浊之气。
几天后的一个夜晚,要去医院给父亲送吃的,很远的路,我和母亲走走停停。
歇脚的当口儿,我看见母亲对着夜空轻叹了一口气,仿佛是对上苍许着愿望,又仿佛是在向无边的黑夜倾诉着憋闷和委屈,眼角似乎有亮晶晶的东西在闪,可是她坚忍着不让泪水落下。
乌云一层一层压过来,有些让人室息。
忽然间,天上的乌云裂开一个缝隙,月亮像获得自由的鸟儿,嗖一下窜出来!一缕一缕的月光像一把把利剑,霎时间割开夜妖的黑色袍子。
母亲终于露出一丝笑容。
黑蘑菇总有散开的时候。
并催促我说,快,咱就一直跟着月亮走。
人生是由各种烦恼的碎片组合而成的,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不断拼接的过程。
人生中那些艰难之事,于我早已不再新鲜。
每每历经苦之风暴来袭,我都不会选择躲闪,而是勇敢地扎进去。
我记住了母亲的那句话,也相信乌云总有散开的时候,月亮出现,一切就都有了转机和希望。
跟着月亮走吧。
——《博爱》2016年第9期1.文章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在短文中画出一个比喻句,并简单写一写它的妙处。
3.短文塑造了一个的母亲的形象。
4.读了这篇文章以后,你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月是故乡明》练习及答案

《月是故乡明》练习及答案3《月是故乡明》练习第一课时一、读一读,给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在烟波浩渺(miǎo mǎo)的海边,我们点起篝(gòu gōu)火。
听着海浪声,看着火光闪动,一种激动在心底萌(méng míng)发。
抬头望去,那澄(dèng héng)澈(chècè)的月光是如此的温柔。
(2)那位耄(māo mào)耋(diédé)老人,一个人住在乡下。
夏天,他的小院儿充满绿色,各色花朵点缀(zuìzhuì)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
二、给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换一个词语,意思不变。
(1)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2)我曾想象,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
()(3)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啊!()三、把词语和相关的意思用直线连起来。
烟波浩渺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乐此不疲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相映成趣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巍峨雄奇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而雄伟。
【答案】一、(1)miǎo gōu méng chéng chè(2)mào diézhuì二、(1)陪衬(衬托)不可胜数(不可计数)(2)大概(可能)(3)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三、烟波浩渺: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乐此不疲: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相映成趣: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巍峨雄奇: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而雄伟。
第二课时一、在括号里加上表示数量的词语。
一()月亮一()柱子几()大苇坑一()明月一()知了几()土山二、把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换成恰当的四字词语,意思不变。
1.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亮的光辉充满四周,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
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题及答案《月是故乡明》

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题及答案《月是故乡明》读《月是故乡明》片段回答问题。
我只在故乡只待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
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待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
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蒙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
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
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
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1、作者离乡背井,漂泊天涯期间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
作者列举了哪里的月亮?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
()①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蒙湖上;②在喧嚣、繁华的大都市中;③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④在白雪皑皑的雪峰上;⑤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⑥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
2、作者喜欢那些月亮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3、从“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
……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
”你又感受到什么?参考答案:1、①③⑤⑥2、作者喜欢那些月亮。
从“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
”一句能看出来。
这是对比。
文章中明确提到了“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这样写更能突出作者对故乡月色的喜爱,更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感受到作者对故乡月色的喜爱,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月是故乡明季羡林阅读理解

月是故乡明季羡林阅读理解1、主题与情感:《月是故乡明》是一篇充满思乡之情的散文。
季羡林先生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文章中,他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寄托了自己对故乡的怀念和热爱,同时展示了他对故土的深厚感情和人文关怀。
2、结构与行文:文章以月亮为线索,通过描述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月亮,展现了一个游子对故乡的思念。
季羡林先从儿时对月亮的记忆写起,转而描述他乡的月亮,最后以回忆儿时听老祖母讲故事结束,首尾呼应,行文紧凑。
3、语言与修辞:季羡林先生的语言质朴而深情,他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他将月亮比作一个超级阔少,形象地描绘出了月亮的丰满和豪放;又如他将月亮拟人化,形容她“头戴金冠,身穿长袍”,赋予了月亮生动的人格特征。
4、意象与象征:在《月是故乡明》中,月亮作为一个重要的意象,象征着故乡和童年。
季羡林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怀念和热爱。
月亮的形象和他乡与故乡之间的对比,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5、背景与创作动机:季羡林先生在异国他乡漂泊多年,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深切而真挚。
这篇文章可能是他对故乡的一种精神寄托和情感宣泄。
通过对月亮的描绘,他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眷恋和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他的人文关怀和对故土的情感依恋。
6、文化与传承:《月是故乡明》不仅是一篇表达思乡之情的散文,也是对故土文化的传承和颂扬。
季羡林先生在文章中提到了一些童年时的习俗和文化,比如老祖母讲故事、中秋节吃月饼等,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代表着故乡的文化底蕴,也体现了他对故乡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7、回忆与现实:《月是故乡明》中既有对过去的回忆,也有对现实的描绘。
季羡林先生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回忆和现实的交织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情感深度,也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8、人文关怀与哲学思考:《月是故乡明》中体现了季羡林先生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五年级3月是故乡明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类文阅读-3 月是故乡明我们跟着月亮走吧那年我12岁。
那是家里很不顺的一年:处处弥漫着哀伤的味道。
祖父去世、父亲受伤、哥哥因偷铁被抓要交罚款……这些事情几乎是一起涌过来的:母亲像一个太极高手:四两拨千斤:硬生生用她的柔弱之躯扛起了这一切。
母亲把亲成朋友甚至邻居家蹚了个遍:总算凑够了钱交了罚金。
毕竟偷盗数额较小:派出所一通教育之后:就把哥哥放了回来。
母亲并没有立即打骂:只是让他跪在院子里思过。
哥哥双膝跪着:心却直挺着:倔强地吸着嘴不肯服软:我去偷东西:不也是寻思着给弟弟妹妹们买点儿好吃的吗?“就是饿死:也不能白拿别人东西:何况是偷!”母亲终于爆发:气得脸色惨白如月:“人要清清白白:你就在这月亮地里好好反省反省吧。
”那晚的月光白油漆一样泼在哥哥身上:像母亲的目光:一遍遍地洗刷着哥哥身上的污浊之气。
几天后的一个夜晚:要去医院给父亲送吃的:很远的路:我和母亲走走停停。
歇脚的当口儿:我看见母亲对着夜空轻叹了一口气:仿佛是对上苍许着愿望:又仿佛是在向无边的黑夜倾诉着憋闷和委屈:眼角似乎有亮晶晶的东西在闪:可是她坚忍着不让泪水落下。
乌云一层一层压过来:有些让人室息。
忽然间:天上的乌云裂开一个缝隙:月亮像获得自由的鸟儿:嗖一下窜出来!一缕一缕的月光像一把把利剑:霎时间割开夜妖的黑色袍子。
母亲终于露出一丝笑容。
黑蘑菇总有散开的时候。
并催促我说:快:咱就一直跟着月亮走。
人生是由各种烦恼的碎片组合而成的: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不断拼接的过程。
人生中那些艰难之事:于我早已不再新鲜。
每每历经苦之风暴来袭:我都不会选择躲闪:而是勇敢地扎进去。
我记住了母亲的那句话:也相信乌云总有散开的时候:月亮出现:一切就都有了转机和希望。
跟着月亮走吧。
——《博爱》年第9期1.文章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在短文中画出一个比喻句:并简单写一写它的妙处。
3.短文塑造了一个的母亲的形象。
4.读了这篇文章以后:你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月是故乡明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11分)月是故乡明季羡林①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
②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③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
小时候从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
④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
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
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
⑤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
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
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
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
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⑥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
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颇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
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
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⑦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
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
在风光旖旎①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
但是,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故乡那心爱的小月亮。
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
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⑧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②,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
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
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
最新《月是故乡明》阅读答案

最新《月是故乡明》阅读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最新《月是故乡明》阅读答案最新《月是故乡明》阅读答案在各领域中,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月是故乡明答案

【答案】
一、(1)miǎo ɡōu ménɡ chénɡ chè
(2)mào dié zhuì
二、1.清光四溢 2.离乡背井 3.碧波万顷
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答案不唯一。
)
四、这是对比。
文章中明确提到了“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这样写更能突出作者对故乡月色的喜爱,更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感受到作者对故乡月色的喜爱,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五、示例:在我的记忆里,家乡的空气是那么纯净,没有丝毫的污染,呼吸起来感觉很舒服。
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那离我远去的人和物无不让我思念。
记忆里家乡夏日的夜晚,我们孩子们三五成群的在野外游玩嬉戏,皎洁的月光照亮家乡的大地,月光下,一群群如同游动的星星般闪亮的萤火虫。
在萤火虫黄绿色的光芒照射下,一片片白日里原本是金黄色的稻田随风浮动着墨绿色。
那断断续续的光芒和月光一起照亮漫长夜晚,让人不得不沉浸在这一幅大自然纯天然美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11分)
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
①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
②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③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
小时候从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
④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
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
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
⑤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
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
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
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
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⑥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
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颇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
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
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⑦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
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
在风光旖旎①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
但是,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故乡那心爱的小月亮。
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
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⑧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②,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
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
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
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
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③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
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⑨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惘怅,有留恋。
流光如逝,时不再来。
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⑩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选自《主题学习丛书》有改动)
【注释】
①旖旎(yǐnǐ):柔和美丽。
②耄耋(màodié):泛指老年。
耄,指八九十岁年纪;耋,指七八十岁年纪。
③望:夏历每月十五日。
小题1:作者在第⑤、⑥段中追忆了哪些童年趣事?请按先后顺序写出来。
(3分)
小题2:从第⑥段中摘抄与第⑦段画线部分相照应的文字。
(2分)
小题3:“月“作为作者思乡之情的依托,贯穿全文。
请写出两句借月抒怀的诗句。
(文中出现的除外)(2分)
小题4: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要写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和朗润园的奇景?(从写法和目的两方面回答)(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梦月亮、摸鸭蛋(答出三件事即可,每件事1分,共3分)
小题1: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
(或者: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2分)
小题1:示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小题1:要点:(1)写法:对比,用世界各地的月亮和故乡的明月做对比。
(2)目的:突出故乡的月亮格外令人思念。
(每点2分,共4分)
小题1: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事件的内容。
小题1:学会在文章中找出照应的内容,又要学会概括内容的能力。
小题1:根据积累主题,积累合理,书写正确即可。
小题1:了解对比手法的特点,明确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