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期末复习练习(一) 姓名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训练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训练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训练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其中②处代表的相关历史事件是( )A.隋朝建立B.隋灭陈,完成统一C.隋炀帝登基D.开凿大运河2.“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

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俱。

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

兵戎不交害,各保性与躯。

”西北各部首领,献号“天可汗”给唐太宗的原因是()A.他主张对外开放B他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C.他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D他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3.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力求用传统的力量弘扬文化自信,以诗词的名义践行青春誓言。

下列哪一朝代的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A.汉朝B.唐朝C.宋朝D.清朝4.有一位同学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B.武周政治得发屐,无字之碑任后评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5.对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和1141年宋金之间的和议归纳比较后,你认为它们产生的相同影响是下列哪一项()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B.维持了相当一段时期的和平C.减轻了屮原人民的负担D.推动了屮外贸易的发展6.宋太祖强调“宰相须用读书人。

”宋哲宗时大臣刘挚说:“祖宗之法,不以武人为大帅,专制一道。

必以文臣为经略,以总制之。

”该现象的出现是由于()A.安史之乱的结果B.澶渊之盟的影响C.重文轻武的政策D.南宋偏安的屈辱7.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

”下列关于宋朝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稻在宋朝居于粮食产量的首位B.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C.广州、泉州是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D.大都是世界上第一大商业都市8.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史料记载,1279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受中央政府委派对国家领土进行测绘,黄岩岛就是其中的一个测绘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练习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练习题
礼乐的含义、目的和作用,礼 乐制度的等级性
西周的社会经济
井田制的实行与农业的发展
西周的历史地位
对后世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 影响
02 第二单元:春秋战国与社 会变革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及影响
诸侯争霸的背景
周王室衰微,诸侯国实力增强, 相互间展开争霸战争。
主要霸主及成就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等先后称霸,通过改革内政、发展 生产、训练军队等措施增强国力。
文化方面
汉朝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文化教育得到了 很大的发展。同时,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也取得了很 高的成就。
秦汉时期民族关系处理策略
对内政策
秦汉时期,对于内部的少数民族 ,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政策,如设 立郡县、实行屯田、推行汉化等 ,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地区发展。
对外政策
对于外部的少数民族或国家,秦 汉时期则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如 战争征服、和平交往、互通有无 等,以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军事方面
各国间战争频繁,人民渴望统一;秦 国经过商鞅变法后实力最强,具备了 统一六国的条件。
03 第三单元:秦汉大一统国 家建立与巩固
秦朝统一六国及措施分析
统一六国的背景
战国时期,七国纷争,秦国通过 商鞅变法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瓦解的 策略,同时加强军队建设,提高 战斗力,最终成功灭掉六国,建
经济
北宋经济繁荣,农业、手 工业、商业均得到发展;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南方 成为经济中心。
文化
北宋科技成就突出,如活 字印刷术等;南宋理学兴 起,注重内心修养和道德 实践。
元朝统一全国及行省制度实施
统一全国
01
元朝通过武力征服和联合各族力量,实现了对全国的统一,结
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初一历史下半年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初一历史下半年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初一历史下半年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 火药B. 电话C. 太阳能D. 电视答案:A. 火药2. 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是下列哪个?A. 汉字B. 英文字母C. 埃及象形文字D. 阿拉伯文字答案:C. 埃及象形文字3. 以下哪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A. 李白B. 威廉·莎士比亚C. 费尔南多·佩索阿D. 亚历山大·普希金答案:A. 李白4. 以下哪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A. 高斯B. 爱因斯坦C. 居里夫人D. 神农氏答案:D. 神农氏5. 以下哪个是我国的长江?A. 尼罗河B. 亚马逊河C. 小清河D. 长江答案:D. 长江二、填空题1.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是火药。

火药。

2. 中国的首都是北京。

北京。

3.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

4. 中国的第一位皇帝是秦始皇。

秦始皇。

5. 中国的国花是牡丹。

牡丹。

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答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指的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这些发明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 请简要介绍中国的长江。

答案:长江是中国境内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

它流经中国多个省市,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带和交通要道。

四、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写“对”,错误的写“错”。

1. 中国的首都是上海。

(错)2.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喜马拉雅山。

(对)3. 中国的国花是菊花。

(错)五、问答题请回答以下问题:1. 你认为历史对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意义?答案:历史可以让我们了解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在和未来。

它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指导我们的行为。

2. 你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哪个方面最感兴趣?答案:我对中国古代文学最感兴趣,尤其是古代诗词。

它们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情感和思想,给人以启发和感悟。

【七上历史期中期末复习】期末复习题型专练01 选择题(50题)(解析版)

【七上历史期中期末复习】期末复习题型专练01  选择题(50题)(解析版)

班级姓名学号题型专练01 选择题(50题)(范围:人教部编版第13--20课)1.(2022·安徽蚌埠·七年级阶段练习)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历史上称为()A.“光武中兴”B.“文景之治”C.尊崇儒术D.大一统【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A项正确;“文景之治”发生在西汉初年,排除B项;汉武帝尊崇儒术,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不是大一统,排除D项。

故选A项。

2.(2022·安徽蚌埠·七年级阶段练习)西汉和东汉时期均出现过盛世局面,这两个时期政局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这两个盛世局面出现原因的相同点是()A.都是为了勤俭治国而合并郡县 B.都主张“以德化民''而释放奴婢C.都减轻农民赋税 D.都允许少数民族内迁【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和东汉时期均出现过盛世局面,分别是“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这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减轻农民的负担,轻徭薄赋,减轻刑法,C 项正确;合并郡县没有出现在西汉“文景之治”时期,排除A项;主张“以德化民”没有出现在“光武中兴”时期,排除B项;允许少数民族内迁没有出现在西汉“文景之治”时期,排除D项。

故选C项。

3.(2022·陕西西安·七年级期末)如表反映的是东汉光武帝统治时期的户籍人口情况。

通过该表,可以得出光武帝统治时期()A.社会安定,经济发展C.政治腐败,时局动荡D.合并郡县,裁减官员【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图表,户籍人口得到了非常大的增加,光武帝在25年称帝,定都洛阳,为了巩固统治,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山西初一初中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山西初一初中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山西初一初中历史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租”的神话传说入物是A.黄帝B.尧C.舜D.禹2.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侧图片()A.原始居民的生活B.商周的青铜文明C.春秋战国的纷争D.秦汉时期大一统3.公元前340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年轻富商李有为,想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途径是①奋发读书,考取功名②弃商务农,努力耕织③上战场杀敌立军功④利用经商获利,大量购置田产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③④4.每到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我国南方许多地方都要举行划龙舟、吃粽子的活动,这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这位诗人是A.屈原B.李白C.杜甫D.白居易5.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又是大教育家。

他在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是:A.兴办私学B.创立儒学C.开办太学D.创设科举制度6.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一笑而“烽火戏诸候”,该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7.历史地图是中学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历史事件变迁在空间上的反映。

下图显示的是哪一朝的疆域:A.西周B.秦朝C.唐朝D.清朝8.战国时期,各国“车途异轨,……文字异形”,秦兼并六国,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后。

下列不存在的情况是A.“车同轨”,车辆通行无阻B.商人交易使用圆形方孔钱C.各地官员均用小篆体写告示D.农民缴税用的“斗”容量不同9.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地点是A.陈B.大泽乡C.巨鹿D.荥阳10.近来在我国一些地方发生了H7N9禽流感的感染。

在防治传染病方面,我们可以参考古代“医圣”的医学著作是5 A.《本草纲目》B.《千金方》C.《唐本草)D.《伤寒杂病论》11.“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为它的开辟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来A.鉴真B.张骞C.郑和D.玄奘12.秦朝一位盐商,要到外地去购进一批食盐。

初一历史上册期末复习

初一历史上册期末复习

35.下列人物,查找《史记》没有其内容的是( )。 A.陈胜 B.刘邦 C.汉武帝 D.诸葛亮 36.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客观影响是 ( )。 A.促进民族融合 B.形成南北对峙 C.民族矛盾激化 D.促进南北统一 37.《水经注》是一部 ( )。 A.佛教经书 B.农业科学著作 C.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 D.史书 38.为了纪念祖冲之,月球上有一座以他的的名字命 名的环形山“祖冲之山”,他最突出的成就是 ( )。 A.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B.制造地动仪 C. 写下我国第一部农业著作 D. 割圆术
24.我国有“六朝古都”之称的著名城市是( )。 A.西安 B.洛阳 C.北京 D.南京 25.诗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描绘了 少数民族地区的美好风光,由诗歌中描绘的少数民族建 立的政权是( )。 A.北魏 B.前秦 C.后赵 D.成汉 26.和右图中人物有关的事件是(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 C.迁都洛阳 D.淝水之战 27.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 A《缀术》 B《齐民要术》 C《神灭论》 D《论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6.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三国时期台湾称( ) A.夷洲 B.流求 C.琉球 D.小琉球 17.下列人物中,对促进民族融合做出重要贡献的有( ) ①王昭君 ②诸葛亮 ③袁绍 ④孝文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8.某剧组准备重新拍摄电视剧《三国演义》,你认为 在剧中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孙权遣使给刘备送去书法珍品《兰亭序》,以示修好 B.曹操派使臣给孙权送去纸质书信,劝其投降 C.袁绍军队粮草被曹军烧毁后,士兵只好挖甘薯充饥 D.孙吴水师配备指南针后,战斗力大大增强 19.下列与淝水之战无关的成语是( )。 A.投鞭断流 B.草木皆兵 C.破釜沉舟 D.风声鹤唳

初一历史期末考试复习题

初一历史期末考试复习题

初一历史期末考试复习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A. 实行郡县制B. 焚书坑儒C. 统一度量衡D. 修建长城答案:ABCD2. 下列哪一项不是唐朝时期的文化成就?A. 诗歌的兴盛B. 佛教的传播C. 科举制度的完善D. 京剧的诞生答案:D3. 明朝时期,哪一位皇帝迁都北京,并修建了紫禁城?A. 明太祖朱元璋B. 明成祖朱棣C. 明宣宗朱瞻基D. 明英宗朱祁镇答案:B4. 清朝的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对外关系中有哪些显著的成就?A. 收复台湾B. 平定三藩之乱C. 与俄罗斯签订《尼布楚条约》D. 以上都是答案:D5.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属于“四大发明”的发明者?A. 蔡伦B. 毕升C. 张衡D. 黄道婆答案:C6. 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开始于哪个朝代?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答案:B7.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A. 《诗经》B. 《楚辞》C. 《乐府诗集》D. 《全唐诗》答案:A8.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属于战国时期的“四君子”?A. 孟尝君B. 春申君C. 信陵君D. 诸葛亮答案:D9. 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主要贸易的是哪种商品?A. 茶叶B. 丝绸C. 瓷器D. 香料答案:B10.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抗日战争胜利D. 解放战争胜利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_________,它由_________建立。

答案:夏朝;大禹12.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_________。

答案:孔子13. 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是_________,它由_________主持修建。

答案:都江堰;李冰14. 唐朝时期,著名的女诗人是_________。

答案:薛涛15. 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是_________,他七次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初一历史期末试卷带答案

初一历史期末试卷带答案

初一历史期末试卷带答案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xxx 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谁的思想() A .孔子 B.墨子C .孟子D .庄子2.如图是中国象棋棋盘。

传说象棋是舜的弟弟象发明的,所以叫“象棋”。

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中国象棋最早应出现于A .原始社会B .西周C .夏朝D .商朝3.“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

”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

下列远古人类中,较早种植粟并居住于黄河流域的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4.下列各项中属于西周时诸侯对周王所尽的义务的是①交纳贡赋 ②交纳租赋 ③派兵作战 ④服从命令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5.某公司准备制定严格的规章约束职员行为,这应用了“百家争鸣”中哪一学派主张 ( )A .儒家B .法家C .道家D .墨家 6.观察《战国形势图)),图中B 处是A.秦国B.楚国C.燕国D.齐国7.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特别认识到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B.为政之要,唯在得人C.兼听则明,偏信则暗D.全其部落,顺其土俗8.从西周实行分封制到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A.疆域拓展的需要B.经济发展的需要C.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D.奖励功臣的需要9.作家余秋雨曾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的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着涓涓清流。

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A.大禹 B.商鞅 C.管仲 D.李冰10.以下不符合对“青铜文明”的表述的是()。

A.手工业中青铜铸造业工艺高超B.农业、畜牧业发展C.商业比较繁荣D.农民是青铜文明的创造者二、判断题11.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历史期末复习练习(一)姓名:
材料问答题(每小题6分)
1、仔细观察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6分)
材料一下图试卷于2013年5月在河南举办的某文化展中展出。

材料二自606年开始,中国建立了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留居中国的英国人英格尔斯说:“也许是他们(指中国)所创造出来的唯一值得保留的制度。

”另一位观察家默德赫斯特评论说:“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

”——摘编自《深圳特区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试卷与哪一制度有关?这一制度首创于哪一朝代?(2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理解“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含义。

(2分)(写出两点,得2分)
(3)英格尔斯说该制度是唯一值得保留的制度,然而这一制度却于1905年被废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被废除的原因。

(1分)
(4)据此,你认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人才的选拔应遵循怎样的原则?(1分)
2.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灿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材料二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材料四美国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

”恩格斯说:“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转入欧洲。


请回答:
(1)上图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3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1分)
(3)材料三反映的历史现象在元朝有何具体表现?(1分)
(4)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请列出除火药以外的其它重大发明。

(1分)
3.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观察下面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6分)
请回答:
(1)与图一人物有关的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是什么?这反映出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2)图二反映了明朝时我国对外交往的壮举,这个壮举指的是什么?(1分)
(3)依据图三漫画,指出清朝推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2分)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1分)
4.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至今令人神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宗谓侍臣日:“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
—《贞观政更》材料二: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

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为体现上述思想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发达。

唐朝对农业工具进行了哪些改进或发明?(2分)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唐朝“对外关系活跃”的两例史实。

(2分)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却变为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为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新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重要的推动力。

——马克思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的哪三大发明?(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三大发明有何重大影响?(2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认识。

(1分)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图一中的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历史贡献是什么?图二情景发生在1662年初我国某宝岛,与此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
(2)图三事件发生后,中俄双方签订了哪一条约以解决两国的东段边界问题?(1分)
(3)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材料一所涉及的史实体现了材料二的哪一观点?再用清朝的一例史实来证明材料二的另一个观点。

(2分)
(4)“学史使人明智”。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当今讨论“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的现实意义。

7、自秦朝开始,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二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这里即指科举制),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元朝疆域)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汉唐极盛之际不及言。

——《元史•地理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上”是指哪位历史人物?为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哪一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汉武帝为同样的目的,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政策?
(2)材料二中科举制的正式产生与历史上哪一位皇帝有关?唐玄宗采取何种措施来完善科举制的?
(3)从材料三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元朝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4)材料四表格中A、B处组织机构分别是什么?
(5)综上所述,自秦朝以来建立、发展的这一政治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进程有何积极作用?
8、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我国灿烂辉煌的文明由56个民族共同创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轻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

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材料三:
材料四: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与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请回答:
(1)材料一这句话体现了唐太宗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2)材料二中的吐蕃人是现在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公主”是指谁?
(3)写出材料三图一、图二中少数民族政权A、B的名称和建立者。

A 名称:;建立者:;
B名称:;建立者:;
(4)北宋与A政权之间的盟约名称是什么?南宋抵抗B政权最著名的将领是谁?
(5)从材料四可以看出两宋政府与少数民政权的关系特点是什么?
9、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一江南经济区。

材料二两幅历史图片
材料三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图一中,大运河从江都至余杭之间河段的名称是什么?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二中图二所示的农业生产工具是古代江南农民创造的。

它最先出现于哪一朝代?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