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11课《论语》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 家、教育家,他首创了私人 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首 创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 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 订六经,即《诗》《书》《礼》 《乐》《易》《春秋》。相传他 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 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 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 典《论语》。后南宋朱熹把《论 语》《中庸》《大学》《孟子》 合称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 要经典。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 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 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 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 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 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 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 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 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 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 祀”。
固定句式:“不亦......乎?”意为“不也......吗?” 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话讲的是交友的乐趣。 这些话是孔子对他的弟子说的。第三句话是为人的气度, 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姓曾名参,曾参,字子舆
我
对此多次进行检讨。 三,泛指多次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谋划,商量办法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的,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 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 的。
表转折,却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通“惘”,迷惑。迷 茫而无所适从
有害
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 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 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学习, 就会精神疲惫而无所得。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46张幻灯片)

生气,发怒
指道德上有修养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 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 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
• 这句话说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1句讲学习的方法。 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
第3句讲个人的修养。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 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 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本章讲个人修养: 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孔子“仁”的儒家思想表现在:博 志,切问而近思。
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 向,既要多提问题,又要多想与自己 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
1、你喜欢哪一则?
本章谈学习方法。 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正确的学习方法:复习旧知识,触类 通,举一反三。
常复旧课,学习了以后一定要花时间进 行巩固。领悟新知。
表转折,却
表转折,却
⑤ 子曰:“学而不思 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迷惑,即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便会迷惑 所得。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害。”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顶真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
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
本章说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知之 哪种人?为什么? “乐之者”是指以它为乐的人。
“好之者”“乐之者”分别指什么样的人?孔子更为欣
“知之者”是指懂得它的人,“好之者”指爱好它的
军队
普通人
⑪ 子曰:“三军 可夺帅也,匹夫 不可
志也。”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 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59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 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 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 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 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 吾知免夫,小子!”
•子日:“刚、毅、木、讷,近仁。 •刚:刚强。毅:果敢。木:质朴。讷:钝于言。
课文释义
•子日:“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 篑,进,吾往也。”(《子罕》)
为:堆积。
•子日:“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论语·子路》) •硁(kēng)硁然:浅薄固执的样子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中国儒生过于懒散,喜欢怀疑;而日本人教育出的学生则过于 勇武,恪守教条,无论是喜欢怀疑还是恪守教条,都不是教育应当造 就的品质。教育应当造就的是一种信念,他确信从一定意义上说来, 知识是可以获得的——尽管获取知识需要克服困难。
•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
铎”。更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修订了六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乐》等。后来《乐》
亡佚了,便成为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46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46张ppt)[优秀课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adc227176c66137ee0619a8.png)
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古:粗劣 饭疏食饮水
今:疏通、疏散 古:冷水 饭疏食饮水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普通人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古:多次 吾日三省吾身
今:数词,三
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
子曰:“三人 行,必有/我师焉(yān)。择其
几个人 走路 一定
选择
善者/而
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
好的方面 跟从、学习 不好的方面,缺点
优点
章解:孔子说:“几人同行,必然有可以作为我老 师的人。选择他们的长处学习,将他们的不足引以 为戒,作为借鉴而改正。”
请简析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
整数和零数之间
不译
指能有所成就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迷惑
上天的意旨
能听得进不
疑惑 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 同的意见
章十解/而:从孔心子所说欲:,我不十逾五(岁yú开)始矩立(志jǔ学)习。,”三十岁能 有所成顺就从,意四愿十岁遇事越就过不迷惑法,度五十岁懂得了什
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
《论语》主要讲了三方面的问题: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修身做人
子曰:“学/
而 时 习 之,不亦/说
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连词 按时 温习
同“悦”
这里指孔子。曰:说 表顺接
复习
愉快
(yu章è)解乎:?孔有子志朋说同/道:“自从学远习方了来知,识不然亦后/乐按乎一?定人的不
时间复习它合,的人难道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11.《《论语》十二章》课件(86张ppt)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
浮云。”
正当手段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 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 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 天上的浮云一样。”
• 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几个 走 一定
选择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跟从,学习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体会其与现代文的不同,掌握一些重 点词语和句式。 2.结合对孔子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 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 3.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开阔的胸怀,提高处世的能力。 4.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 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 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诵读课文,划分节奏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 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积累卡三:蕴含传统文化的几个核心概念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君子”与小人相对,有二义:一指身份,即出身贵
族的人;二指修养,即有德行学问的人。这里用第二义。 2、“忠”指尽心尽意,是与他人相处的道理,不仅臣对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课件

人不知而不愠 而 温故而知新
博学而笃志
转折 顺承 并列
仁在其中矣 其
其不善者而改之
它的 他人
特殊句式
• 省略句: •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 判断句: • 贤哉,回也!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出自本文的成语: 不亦乐乎、三省吾身、温故知新、乐在
课文探究
• 第1句讲 学习方法
• 第2句讲 学习的乐趣 • 第3句讲 个人修养
第二章
zēng
每天
检讨 wèi
谋划,商量办 法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忠心,尽心
我 泛指多次
自己 老师传授的知识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真诚,诚实
复习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讨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 心尽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 是不是复习过呢?”
•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会为一
第四章
复习 得到新的体会,悟出新的道理 做,成为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 以∕为师矣.”
旧的知识 表承接
可以
凭借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 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课文探究
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1、4、5、7、9、10、12章
关于思想品德修养:
2、3、6、8、11章
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12章
总结
通假字
• 不亦说乎 • 说:同悦,喜悦、愉快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拓展延伸
1.很多同学都知道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孙子、曾子等古代先哲, “子”是他们的名字吗?你知道“子”的含义吗?
明确 “子”不是他们的名字。子是传统文化中对学问、人品都令人钦佩的士
人的尊称,一般都是德高望重、声名卓著的中老年知识分子。
2.孔子是儒家学说的首创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至圣先师”。关于 孔子,你知道他的哪些故事呢?讲一讲,与同学分享。
朗读节奏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参考译文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复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 不也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第二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 习乎?”(《学而》)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儒家代表人物。被 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 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 想的主要根据。
•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01
预习检查
1 给加色字注音。
论( lún )语
不亦说( yuè )乎
传( chuán)不习乎 而不愠( yùn )
不思则罔( wǎnɡ ) 曲 肱( ɡōnɡ)
一箪( dān )食
好( hào )之者
三省( xǐnɡ )吾身 不逾( yú )矩 不学则殆( dài ) 笃( dǔ )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56张PPT)

为人谋而不忠乎
人不知而不愠 知
温故而知新
当、做 替 了解 懂得
一词多义
人不知而不愠 而 温故而知新
博学而笃志
转折 顺承 并列
仁在其中矣 其
其不善者而改之
它的 他人
特殊句式
❖ 省略句: ❖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 判断句: ❖ 贤哉,回也!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出自本文的成语:
不亦乐乎、三省吾身、温故知新、乐在其 中、三人行必有我师
2、“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孔子“仁”的儒家思想表现在: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学以致用
1、复习的好处可以用温故而知新 来表达
2、学习与思考应紧密结合,因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3、别人总有自己学习的地方,孔子说:
学习方法 交友之道 个人修养
zēng
每天
反省 wèi
谋划,商量办 法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我
忠心,尽心
泛指多次
自己
老师传授的知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真诚,诚实
复习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 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 是不是复习过呢?”
课文探究
❖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 几个阶段?
❖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人不知而不愠 知
温故而知新
当、做 替 了解 懂得
一词多义
人不知而不愠 而 温故而知新
博学而笃志
转折 顺承 并列
仁在其中矣 其
其不善者而改之
它的 他人
特殊句式
❖ 省略句: ❖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 判断句: ❖ 贤哉,回也!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出自本文的成语:
不亦乐乎、三省吾身、温故知新、乐在其 中、三人行必有我师
2、“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孔子“仁”的儒家思想表现在: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学以致用
1、复习的好处可以用温故而知新 来表达
2、学习与思考应紧密结合,因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3、别人总有自己学习的地方,孔子说:
学习方法 交友之道 个人修养
zēng
每天
反省 wèi
谋划,商量办 法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我
忠心,尽心
泛指多次
自己
老师传授的知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真诚,诚实
复习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 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 是不是复习过呢?”
课文探究
❖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 几个阶段?
❖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 复习,温习 之: V+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 而: 表承接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愠: 生气,恼怒 而: 表转折,但 人不知而不愠——人不知()而()不愠 省略:1.主语 2.宾语 3.介词于
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 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 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 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 吗?”
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
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内容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作 品
编者 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简
地位 儒家经典著作
介
体例 首个语录体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多音字词
论(lún)语 论
讨论(lùn)
省(shěng)份 省
Xǐng
Wèi
Hale Waihona Puke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
chuán
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曾子
曾参(shēn),字子舆,孔子弟子之一。 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 三:泛指多次(三番五次,虚指) 省:自我检查、反省 身:(身体、身份、己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为:替 谋:谋划,出谋划策 忠:V,竭尽自己的心力,形容词作动词
词类活用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信:诚信 传:传授 n.老师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 习:复习
翻译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 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却不尽心竭力 了吗?和朋友交往却不诚信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不复习了 吗?”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
仲尼,春秋末期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
作
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者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
介
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 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
绍
《乐》,序《周易》,作《春秋》。他正直、
第 一 章
,
副 标里
入 副这
输 入在
题 输请
题
标
ICIBA English for the majority of users to provide online translation, online dictionary, spoken English, English learning materials, Chinese dictionary, Kingsoft downloading services, is committed to provide you with quality authoritative online English service is 50 million English learners
孔子说:“我十五岁在学习上立志,三十岁就能有所成就, 四十岁心中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 就能听得进别人的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地说话做事,又 不会超出法度。”
于
子
不
与
身
曾
乎
而
来
不
子
学
曰
习
朋
:
子
?
不
,
亦
曰
,
:
乎
友
为
曰
”
愠
不
说
:
—— ——
三
“
?
交
人
:
,
亦
乎
“
十
吾
”
而
谋
“
不
乐
?
学
而
十
不
而
吾
《
亦
乎
有
而
立
有
信
不
日
学
君
?
朋
时
,
五
《
乎
忠
三
而
子
人
自
习
四
而
学
?
乎
省
》
不
远
之
十
志
而
传
?
吾
知
方
,
》
第 一 章
,
副 标里
入 副这
输 入在
题 输请
题
标
ICIBA English for the majority of users to provide online translation, online dictionary, spoken English, English learning materials, Chinese dictionary, Kingsoft downloading services, is committed to provide you with quality authoritative online English service is 50 million English learners
第 一 章
,
副 标里
入 副这
输 入在
题 输请
题
标
ICIBA English for the majority of users to provide online translation, online dictionary, spoken English, English learning materials, Chinese dictionary, Kingsoft downloading services, is committed to provide you with quality authoritative online English service is 50 million English learners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惑:迷惑,疑惑 天命:上天的意旨。命,命令。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耳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从心所欲:顺从意愿。所欲:想要的东西 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翻译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志于学:倒装句。调换语句 志(V.立志)于学→于学志 倒装句式:V+于+n→于+n+V
小试牛刀:将军战于沙场
yòu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yú
不逾矩。”
——《为政》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志:动词,立志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 知天命
自省(xǐng)
传(chuán)说 传
传(zhuàn)记
爱好(hào) 好
好(hǎo)处
前六则
yuè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lè
yùn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子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论语》的“子”专指孔子
学而时习之
学: 学习
时:时X间 时常,按时 √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愠: 生气,恼怒 而: 表转折,但 人不知而不愠——人不知()而()不愠 省略:1.主语 2.宾语 3.介词于
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 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 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 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 吗?”
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
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内容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作 品
编者 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简
地位 儒家经典著作
介
体例 首个语录体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多音字词
论(lún)语 论
讨论(lùn)
省(shěng)份 省
Xǐng
Wèi
Hale Waihona Puke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
chuán
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曾子
曾参(shēn),字子舆,孔子弟子之一。 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 三:泛指多次(三番五次,虚指) 省:自我检查、反省 身:(身体、身份、己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为:替 谋:谋划,出谋划策 忠:V,竭尽自己的心力,形容词作动词
词类活用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信:诚信 传:传授 n.老师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 习:复习
翻译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 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却不尽心竭力 了吗?和朋友交往却不诚信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不复习了 吗?”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
仲尼,春秋末期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
作
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者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
介
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 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
绍
《乐》,序《周易》,作《春秋》。他正直、
第 一 章
,
副 标里
入 副这
输 入在
题 输请
题
标
ICIBA English for the majority of users to provide online translation, online dictionary, spoken English, English learning materials, Chinese dictionary, Kingsoft downloading services, is committed to provide you with quality authoritative online English service is 50 million English learners
孔子说:“我十五岁在学习上立志,三十岁就能有所成就, 四十岁心中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 就能听得进别人的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地说话做事,又 不会超出法度。”
于
子
不
与
身
曾
乎
而
来
不
子
学
曰
习
朋
:
子
?
不
,
亦
曰
,
:
乎
友
为
曰
”
愠
不
说
:
—— ——
三
“
?
交
人
:
,
亦
乎
“
十
吾
”
而
谋
“
不
乐
?
学
而
十
不
而
吾
《
亦
乎
有
而
立
有
信
不
日
学
君
?
朋
时
,
五
《
乎
忠
三
而
子
人
自
习
四
而
学
?
乎
省
》
不
远
之
十
志
而
传
?
吾
知
方
,
》
第 一 章
,
副 标里
入 副这
输 入在
题 输请
题
标
ICIBA English for the majority of users to provide online translation, online dictionary, spoken English, English learning materials, Chinese dictionary, Kingsoft downloading services, is committed to provide you with quality authoritative online English service is 50 million English learners
第 一 章
,
副 标里
入 副这
输 入在
题 输请
题
标
ICIBA English for the majority of users to provide online translation, online dictionary, spoken English, English learning materials, Chinese dictionary, Kingsoft downloading services, is committed to provide you with quality authoritative online English service is 50 million English learners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惑:迷惑,疑惑 天命:上天的意旨。命,命令。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耳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从心所欲:顺从意愿。所欲:想要的东西 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翻译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志于学:倒装句。调换语句 志(V.立志)于学→于学志 倒装句式:V+于+n→于+n+V
小试牛刀:将军战于沙场
yòu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yú
不逾矩。”
——《为政》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志:动词,立志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 知天命
自省(xǐng)
传(chuán)说 传
传(zhuàn)记
爱好(hào) 好
好(hǎo)处
前六则
yuè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lè
yùn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子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论语》的“子”专指孔子
学而时习之
学: 学习
时:时X间 时常,按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