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

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显得有些拘谨,不够积极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课堂互动。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论语》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将仁爱之道运用到生活中。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模拟《论语》中的场景,体验儒家思想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过程。
此外,对于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把握,我觉得这次课的处理还算得当。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具体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对《论语》中的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仍然对难点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这需要我在课后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巩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以下改进措施:
1.加强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儒家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举例解释:
-教学难点一:在讲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句话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断句,并解释“北辰”、“众星共之”等词汇在文中的含义,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整句话的意思。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7上-《论语》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选读三:《论语·八佾》
总结词
阐述礼乐文化与道德修养的关系
详细描述
该篇主要讲述了礼乐文化对于道德修养的影响,强调了遵循礼制、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03
《论语》的解读与思考
如何理解《论语》中的“仁”
总结词
深入探讨《论语》中“仁”的内涵,理 解其作为儒家核心思想的含义和价值。
VS
详细描述
在《论语》中,“仁”是一个核心概念, 涵盖了道德、人格和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 。它涉及到对他人的关爱、尊重和同情, 以及自我修养和内心的平和。通过深入解 读“仁”的内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儒 家思想的基本原则,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 活和人际关系中。
如何正确看待《论语》在现代社会的地位与影响
批判性继承
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 应以批判性思维看待《论 语》中的思想,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文化交流与融合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应促 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 合,以开放的心态面对《 论语》等传统文化。
创新发展
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应 对《论语》等文化经典进 行创新发展,以适应现代 社会的需求。
。
《论语》在现代社会的争议与挑战
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论语》所代表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价值观存在冲突,引发关 于传统文化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讨论。
文化保守主义与多元文化
《论语》作为文化保守主义的代表,面临来自多元文化的挑战,如 何在保持传统的同时实现文化创新成为重要议题。
曲解与误读
《论语》在传播过程中可能被曲解或误读,导致一些人对儒家思想 产生负面印象。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 级上• 《论语》选读 • 《论语》的解读与思考 • 《论语》的实践与应用 • 《论语》的争议与评价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3.11《论语》十二章(共19张PPT)

• 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如浮云。
• 【交流点拨】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 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 样。”
字词:
• 1.字音识记。
• 论语(lún)
愠(yùn)
曾子(zēng)
• 三省(xǐng)
传不习乎(chuán) 逾矩(yú)
• 罔(wǎng)
殆(dài)
箪(dān)
• 好之者(hào)
曲肱(gōng) 笃(dǔ)
• 2.通假字。
• 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字词
3.一词多义。
知人 温不 故知 而.而 知.不 新愠 (( 动动 词词 ,, 得了 到解 ))
介绍孔子:
公元前522年,孔子开始收徒讲学。主张“有教无类”:不分 贫富,不分贵贱,不分老少,不分国籍,四方弟子云集。庄子 的一则寓言里说,孔子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休息的时候, 就坐在杏坛之上。后来人们就把“杏坛”称作孔子讲学的地方, 也代指教育。关于“杏”有两个不同说法,一指杏红飘香;一 指银杏,“多果,象征着弟子满天下。树杆挺拔直立,绝不旁 逸斜出,象征弟子们正直的品格。果仁既可食用,又可入药治 病,象征弟子们学成后可以有利于社稷民生。”
《论语》十二章
得力其尔中学
介绍论语:
•
《论(lún)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容
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
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注释译文赏析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注释译文赏析《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作者《论语》的作者不是孔子。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
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注释(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2)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3)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说,通假字,同“悦”,愉快。
(4)愠:生气,发怒。
(5)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有才德的人。
(6)吾:人称代词,我。
12课 论语十二章 PPT课件【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逾越
所欲不逾矩。” 规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 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 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 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 时能听取不同的意见,;七十岁 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 矩。”
旧的知识 新的体会 可以 了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修身养性: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 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 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也、也是 吗
了解
亦 乐 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
有修养的人
亦君 子 乎 ? ”
生气,发怒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 后常去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 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 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却不发 怒,不也是君子吗?
说
我 每天 反省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
办事 忠诚
多次
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论语》:是记录孔 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 一部书,共20篇,是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 主要资料。
南宋朱熹把《论语》 《中庸》 《大学》 《孟子》合为“四书”, 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孔子和弟子们
孔府
孔府大成殿 大成殿孔子像
山东曲阜“三孔”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表顺承 凭借 老师
初中七年级语文《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PPT

第十二章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字句 翻译
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摸索当前 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 子夏(前507—?):即卜商,字子夏,年龄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 2. 笃志:志向坚定。笃,坚守。 3. 切问而近思:恳切的提问请教,多摸索当前的事情。切,恳切。 4. 仁:仁德。
本课学习完毕
5. 忠:尽心尽力。 6. 信:诚信。 7. 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第三章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字句 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 外物所困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 为所欲为,不会超过规矩。”
字句 翻译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知道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 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1. 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知道和体会。
第五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字句 翻译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摸索,就会感到困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问而 无所适从。”
4. 于:介词,对,对于。 5. 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第九章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字句 翻译
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挑选他的优点 向他学习,发觉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课件:12.《论语》十二章(共22张PPT)

孔子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适用的。 • 第四则主要谈对知识的巩固与创新。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循序 渐进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为人师表,简练的话语 中蕴含深刻的哲理。 • 第五则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必要性,阐明了 “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论儒家经典
• 第六则是讲孔子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 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 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 自得其乐。 第七则讲的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 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 第八则是要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 的吃穿住而奔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 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 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第九则讲的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已成为至理名言。
• •
•
论儒家经典
• • • 第十则讲要珍惜时间,孔子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 地向前流去。” 第十一则讲人要立志。“志”就是人的志向、志气。“匹夫不可夺志”,反 映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甚至将它与三军之帅相比。人要有自己的 独立人格,他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 第十二则讲教育方法问题。即: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 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论语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论语论语十则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译注》。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论语十则,欢迎大家阅读!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论语十则: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论语十则:成语不亦乐乎:指快乐得无法形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君子 ]
来表示。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5、《< 论语 > 十则》中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吾 ]
[日]
[三省( ) ]
[为( )]
6、《< 论语 > 十则》中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积一时之跬步 臻千里之遥程《 《《《《《《《《《《《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论语》
7 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 “孔子说过: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面对着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大连。 ”
8、《< 论语 > 十则》中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 9、《< 论语 > 十则》中谈知识的巩固与创新的句子是: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
2. 孔子:名 ___,字 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_______、________,
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
二、 理解性默写
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1、由我国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你能联想到《论语十则》中的哪一句
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 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
话?
17、“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什么?
2、《 < 论语 > 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句子是 :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①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②也。 ”
学习方法:
[诲(
)]
[是 ]
学习态度: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品德修养:
[贤]
[齐]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善者 ]
[从]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
一、 文学常识
10、《 < 论语 > 十则》中化为成语“择善而从”的一则是:
1、《论语》 :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书,共 ____篇, ____家经典著作之
11、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 “以人为镜, 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孔子的话 12、
一。 “四书”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五经”是 _______、 《< 论语 > 十则》中要求人们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是:
远乎?”
[士]士人,封建时代称读书人。这里指有 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
[弘( )毅 ]
[任]
[已]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岁寒 ]
[凋(
)]凋谢。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行]
[其]
[恕(
)]
四、 迁移拓展
1、从课文中总结出的成语有哪些?
2、通假字:
马明风整理
》》》》》》》》》积一时之跬步 臻千里之遥程《 《《《《《《《《《《《
马明风整理
三、 字词句翻译
用来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语句是: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3、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
子乎?”
中的话:
[时习 ]
[朋 ]
[知]
4、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愠( )]
[谋 ]
[忠]
[交]
[信]
[传]
马明风整理
》》》》》》》》》积一时之跬步 臻千里之遥程《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说 ]
[故]
[女 ]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是知也 ]
[罔(
)]
[殆( )]
3、请按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给十则语录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