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温度传感器测温显示系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数字温度计的开题报告

数字温度计的开题报告

数字温度计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目的温度测量是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常见的任务之一。

传统的温度计通常基于物质的热胀冷缩特性来测量温度,如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

然而,这些传统的温度计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测量速度慢、易碎、不便携、毒性等。

因此,本项目将致力于设计和开发一种数字温度计,以解决传统温度计存在的问题。

本项目的目标是设计和开发一种数字温度计,具有以下特点:•高精度测量:通过使用最新的传感器技术,实现对温度的高精度测量,提供可信赖的温度数据。

•实时显示:数字温度计将通过一块液晶显示屏实时显示温度数据,用户可以方便地读取温度信息。

•快速响应:数字温度计的测量响应速度将明显快于传统温度计,以提高工作效率。

•方便携带:数字温度计将采用小巧轻便的设计,方便用户在不同场合使用并携带。

2. 研究内容和方法2.1 研究内容本项目主要涉及以下研究内容:1.传感器选择:调研和评估不同类型的温度传感器,选择最适合本项目的传感器。

2.硬件设计:设计数字温度计的硬件电路,包括传感器连接、数据转换和显示屏模块的设计。

3.软件开发:开发嵌入式软件以控制硬件,实现温度测量、数据处理和显示功能。

4.系统测试:对数字温度计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验证其设计目标的实现情况。

2.2 研究方法本项目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来实现研究内容:1.数据收集:通过调研和文献研究,收集不同类型的温度传感器的技术参数和性能。

2.传感器评估:根据数据收集的结果,评估各种传感器的优劣,选择最适合本项目的传感器。

3.硬件设计:根据选定的传感器和需求规格,设计数字温度计的硬件电路,使用电路设计软件进行仿真验证。

4.软件开发:根据硬件设计的需求,使用嵌入式开发工具进行软件开发,编写控制和显示温度数据的代码。

5.系统测试:对设计完成的系统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验证其温度测量的准确性、实时性和稳定性。

3. 预期结果和意义本项目的预期结果是设计和开发出一种功能完善、性能优良的数字温度计。

数字温度计开题报告

数字温度计开题报告

数字温度计开题报告数字温度计开题报告一、引言温度是物体热运动程度的度量,对于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温度计使用水银或酒精作为测量介质,但这些温度计存在一些问题,如易破损、有毒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决定开发一种数字温度计,以提供更方便、安全和准确的温度测量方法。

二、研究目标我们的研究目标是设计和制造一种数字温度计,具备以下特点:1. 准确性:能够提供精确的温度测量结果;2. 方便性:易于携带和使用,适用于各种场景;3. 安全性:无毒、无害,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4. 可靠性:稳定性好,能够长时间使用。

三、研究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计划采取以下研究方法:1. 传感器选择:选择适合的传感器作为温度测量的核心部件。

我们将研究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如热敏电阻、热电偶和红外线传感器,并评估它们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硬件设计:根据传感器的特性和要求,设计数字温度计的硬件电路。

我们将考虑功耗、精度和响应时间等因素,并选择合适的芯片和电子元件。

3. 软件开发:编写嵌入式软件程序,实现温度测量、数据处理和显示等功能。

我们将使用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并进行充分的测试和优化。

4. 原型制作:根据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的结果,制作数字温度计的原型。

我们将进行实物测试和调试,以确保其功能和性能符合要求。

5. 性能评估:对数字温度计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

我们将进行实验和对比分析,与传统温度计进行对比,验证数字温度计的优势和可行性。

四、预期成果通过以上研究方法,我们预期能够获得以下成果:1. 数字温度计的设计和制造:我们将成功设计和制造一种数字温度计原型,具备准确、方便、安全和可靠的特点。

2. 温度测量准确性的提高:相比传统温度计,数字温度计将提供更准确的温度测量结果,满足不同领域对温度测量精度的需求。

3. 温度测量的便捷性提升:数字温度计将具备小巧轻便的特点,易于携带和使用,适用于家庭、医疗、工业等各种场景。

【教育学习文章】数字温度传感器测温显示系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教育学习文章】数字温度传感器测温显示系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数字温度传感器测温显示系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设计题目学生姓名:徐敬先指导教师:王苏卫(报告内容包括课题的意义、国内外发展状况、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研究步骤以及参考文献资料等。

))课题的研究意义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传统工业改造的逐步实现,能够独立工作的温度检测和显示系统应用于诸多领域,使得温度控制在生产生活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温度是日常生活、工业、医学、环境保护、化工、石油等领域最常用到的一个物理量。

测量温度的基本方法是使用温度计直接读取温度。

最常见到的测量温度的工具是各种各样的温度计,例如:水银玻璃温度计,酒精温度计。

它们常常以刻度的形式表示温度的高低,人们必须通过读取刻度值的多少来测量温度。

利用单片机和温度传感器构成的电子式智能温度计就可以直接测量温度,得到温度的数字值,既简单方便,有直观准确。

本设计所介绍的数字温度计与传统的温度计相比,具有读数方便,测温范围广,测温准确,其输出温度采用数字显示,主要用于对测温比较准确的场所,或科研实验室使用,该设计控制器使用单片机AT89S51,测温传感器使用DS18B20,采用LcD1602液晶显示能准确达到以上要求。

2)国内外发展状况目前温度计的发展很快,从原始的玻璃温度计管温度计发展到了现在的热电阻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数字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等等。

主要温度仪表,如热电偶、热电阻及辐射温度计等在技术上已经成熟,但是它们只能在传统的场合应用,尚不能满足简单、快速、准确测温的要求,尤其是高科技领域。

因此,各国专家都在有针对性地竞相开发各种新型温度传感器及特殊与实用测温技术,如采用光纤、激光及遥感或存储等技术的新型温度计已经实用化。

XX年起中国数字温度计及恒温器市场发展迅速,产品产出持续扩张,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电子温度计及恒温器产业向高技术产品方向发展,国内企业新增投资项目投资逐渐增多。

投资者对电子温度计及恒温器行业的关注越来越密切,这使得电子温度计及恒温器行业的发展需求增大。

数字温度监测系统开题报告

数字温度监测系统开题报告

数字温度监测系统开题报告数字温度监测系统开题报告一、引言温度监测在许多领域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医疗、农业、工业等等。

传统的温度监测方法往往需要人工参与,效率低下且容易出现误差。

为了提高温度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我们计划开发一种数字温度监测系统。

二、背景目前市面上已经存在一些温度监测系统,但大多数都使用传统的温度计进行监测,这种方法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传统温度计需要人工读数,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数据的不准确性。

其次,传统温度计只能进行点对点的温度监测,无法实现对大范围区域的实时监测。

三、目标我们的目标是设计和开发一种数字温度监测系统,以解决传统温度监测方法存在的问题。

该系统应具备以下特点:1. 自动化:系统应能够自动采集温度数据,无需人工干预。

2. 实时性:系统应能够实时监测温度变化,并能够及时报警。

3. 精确性:系统应具备高精度的温度监测能力,减少误差。

4. 多点监测:系统应能够实现对大范围区域的多点温度监测。

四、设计方案我们计划采用以下技术和方法来实现数字温度监测系统:1. 传感器技术:选择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如热电偶或红外线温度传感器,以确保温度监测的准确性。

2. 数据采集与传输:使用无线传输技术,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数据传输到中央控制台,以实现实时监测。

3. 数据处理与分析:在中央控制台上,对采集到的温度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报警。

4. 用户界面:设计一个友好的用户界面,使用户能够方便地查看和管理温度监测数据。

五、预期成果通过实现以上设计方案,我们期望达到以下成果:1. 提高温度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人为误差。

2. 实现对大范围区域的多点温度监测,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持。

3. 实时监测温度变化,并及时报警,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4. 提供一个友好的用户界面,使用户能够方便地查看和管理温度监测数据。

六、项目计划我们计划按照以下步骤来完成数字温度监测系统的开发:1. 调研:对现有的温度监测系统进行调研,了解其优缺点,并确定我们的设计方案。

数字温度检测系统的设计开题报告

数字温度检测系统的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________2011年4月8日系统总设计图2.软件设计软件设计的总体设计图如下图所示,当程序开始运行时,先对温度传感器和液晶显示器进行初始化,然后启动温度转换,单片机将温度传感器读取的温度进行处理,之后在液晶显示器上显示出来。

当温度高于规定值时,启动风扇,直到温度降到规定范围之内后关闭风扇,当温度低于规定值时,启动电热丝,直到温度升到规定范围内关闭电热丝。

软件设计的子程序程序包括温度传感器驱动模块、显示器驱动模块、报警驱动模块以及温度恒定控制模块。

下图分别为温度温度采集流程图、显示数据流程图和温度传输流程图。

3.软硬调试系统做好后,进行系统的完整调试。

联机仿真必须借助仿真开发装置、示波器、万用表等工具。

这些工具是单片机开发的最基本工具。

信号线是联络89C51和外部器件的纽带,如果信号线连结错误或时序不对,那么都会造成对外围电路读写错误。

51系列单片机的信号线大体分为读、写信号线、片选信号线、时钟信号线、外部程序存贮器读选通信号(PSE)地址锁存信号(ALE)、复位信号等几大类。

这些信号大多属于脉冲信号,对于脉冲信号借助示波器(这里指通用示波器)用常规方法很难观测到,必须采取一定措施才能观测到。

应该利用软件编程的方法来实现。

(1)初始化后,开始运行。

(2)如果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按复位键后,重新开始。

四、检索与本课题有关参考文献资料的简要说明[1] 赵晓安.MCS-5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3 34-41[2] 夏继强.单片机实验与实践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 124-130[3] 余锡存.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陕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8 15-18[4] 李建忠.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陕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1 56-63[5] 肖来胜、冯建兰.单片机技术实用教程[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10 89-95[6] 蔡美琴、张为民.MSC-51系列单片机系统及其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北京,2005.7V35-43[7] 李华.MCS -51系列单片机实用接口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3 65-69[8] 周航慈.单片机应用程序设计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1 54-59[9] 曹巧媛.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7 77-82[10] 梁中明.基于DS18B2与虚拟l(2)C总线的数字温度测量装置设计[J].湖北电子报2006[11] 新型单片机AT89C2051及其应用举例[J] . 1996年04期[12] 蒋根深,张明亮,解旭辉,李圣怡.基于DS18B20的数字式温度控制系统[M]. 控制工程,2003. 98-104[13] 金杰.DS18B20实现高精度温度测量[J].郑州电子报,2005,(2005-02-27)[14] AT89C51 DATA SHEEP Philips Semiconductors 1999.dec[15] Yang. Y., Yi. J., Woo, Y.Y., and Kim. B.: ‘Optimum design for linearityand efficiency of microwave Doherty amplifier using a n ew loadmatching technique?, Microw. J., 2001,44, (12), pp. 20 36 -[16] Vizimuller, P.: ,RF design guide -systems, circuits, and equations? (ArtechHouse, Boston, MA, 1995)[6]R. Dye, “ Visual Objec-Orientated Programming, ” Dr. Dobbs MacintoshJournal, Sept. 1 1991).毕业论文(设计)进程安排1-3周阅读有关的文献和资料,课题调研,选题报告4-6周整理分析资料,设计与调试7-9周论文初稿完成10-12 周论文修改,交二稿,调试,中期总结13-15 周对论文排版和打印16-17 周论文答辩六、指导教师意见1 •对开题报告的评语2•对开题报告的意见及建议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所在院(系)审查意见:负责人签字(盖公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月日。

数字温度计(开题报告)

数字温度计(开题报告)

中国计量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学号:专业:班级:设计(论文)题目:指导教师:二级学院:年月日一、综述本课题国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已经潜移默化的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方便快捷的了解实时温度对人们日常生活、农业种植、工业生产、气象研究、物资仓储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研究温度的测量方法和装置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温度检测领域发展迅速,并且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温度的测控芯片也相应的登上历史的舞台,能够在工业、农业等各个领域中广泛使用。

温度的测量的关键之处是温度传感器,其往往决定着一个温度检测系统的性能。

至今温度传感器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传统的分立式温度传感器、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及目前的智能集成温度传感器。

智能温度传感器是在20世纪90 年代中期问世的,它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测试技术的结晶,特点是能输出温度数据及相关的温度控制量,适配各种微控制器。

社会的发展使人们对传感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的温度传感器正在基于单片机的基础上从模拟式向数字式,从集成化向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飞速发展,并朝着高精度、多功能、总线标准化、高可靠性及安全性、开发虚拟传感器和网络传感器、研制单片测温系统等高科技的方向迅速发展。

传统的温度检测以热敏电阻和AD590为温度敏感元件。

热敏电阻虽成本低,但需信号处理电路,电路复杂,可靠性较低,测温准确度及抗干扰能力也有一定的不足。

近年来,传感器正处于传统型向新型传感器转型的发展阶段。

新型的温度传感器的特点是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它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而且使系统结构更简洁,维护方便,缩小了空间。

单片机具有集成度高、功能强、体积小、价格低、抗干扰能力等优于一般CPU的优点,因此往往采用单片机作为数字控制器取代模拟控制器。

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

数字体温计设计开题报告

数字体温计设计开题报告
(2)DS18B20采集完成以后输入单片机AT89S52的I/O口,单片机对采集的信号进行处理,根据采集的信号与温度的数学关系,将电信号转化为温度值。
(3)用LCD1602液晶屏显示出温度值。如果温度值大于额定值则由蜂鸣器进行报警。
(4)所需的电源功率足够小,能够利用开关电源供电。数字体温计系统大多主要使用5V直流电源。
[5]徐爱钧.智能测量控制仪表原理与设计(第二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8
[6]谢子美.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第三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8
[7]常建生等.检测与转换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2
[8] ThomasL.LFloyd. Digital Fundamental,Ninth Edition. Publishing House of
第9周 设计系统电路图并进行系统和程序的总体整合和仿真
第10周—第12周 写论文并进行论文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全利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
[2]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6
[3]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
[4]清华电子学教研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
Electronis Industry.2008.3
学生提交报告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说明
学生在接到设计任务书后规定时间内,应在调研的基础上,填写该课题报告书并经指导教师审查通过后,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
论文提纲或设计总体方案
(1)根据温度范围和精度选择DS18B20温度传感器,电压范围为3.0-5.5v,测温范围:-55℃-+125℃,可编程的分辨率为9~12位,对应的可分辨温度分别为0.5℃、0.25℃、0.125℃和0.0625℃,DS18B20自带A /D,可将采集来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的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的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学号
班级
所属院系专业
指导教师1
职称
所在部门
指导教师2
职称
所在部门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的系统设计
题目类型
工程设计(项目)■
论文类□
作品设计类□
其他□
1、选题简介、意义
选题简介:在当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单片机技术在各个行业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新型的数字式温度传感器既可以测量电信号,又可以测量温度、湿度等非电信号,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等许多领域,经常要用到温度的检测及控制。因此,为了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温度传感器也就从模拟式走向了数字式。
按照系统设计功能的要求,确定本数字温度计由三个模块组成:主控制器、测温电路和显示电路。
数字温度计系统程序主要包括主程序、读出温度子程序、温度转换命令子程序、计算温度子程序等。
使用Proteus仿真软件进行数字温度计的调试与仿真。
指导教师意见:
签字:
年月日
分院审批意见:
签章:
年月日
(2)根据各个模块要求合理分配和建立模块,并编写代码,做出成型的系统。
(3)设计系统的整体界面及各个模块界面。
(4)完善论文,准备毕业答辩。
5、方法:在网上搜索资料,回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不懂得情况下主动请教指导老师。
3、设计(论文)体系、结构(大纲)
根据系统的各个功能划分设计模块,首先进行设计界面和系统结构,然后进行软件后台设计。全部完成后对系统进行测试修改,根据需求对该系统进行完善和维护。
二、课题综述(课题研究,主要研究的内容,要解决的问题,预期目标,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等)
1、主要研究的内容:基于单片机的使用,硬件电路与软件程序的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温度传感器测温显示系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数字温度传感器测温显示系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设计题目学生姓名:徐敬先指导教师:王苏卫1)课题的研究意义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传统工业改造的逐步实现,能够独立工作的温度检测和显示系统应用于诸多领域,使得温度控制在生产生活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温度是日常生活、工业、医学、环境保护、化工、石油等领域最常用到的一个物理量。

测量温度的基本方法是使用温度计直接读取温度。

最常见到的测量温度的工具是各种各样的温度计,例如:水银玻璃温度计,酒精温度计。

它们常常以刻度的形式表示温度的高低,人们必须通过读取刻度值的多少来测量温度。

利用单片机和温度传感器构成的电子式智能温度计就可以直接测量温度,得到温度的数字值,既简单方便,有直观准确。

本设计所介绍的数字温度计与传统的温度计相比,具有读数方便,测温范围广,测温准确,其输出温度采用数字显示,主要用于对测温比较准确的场所,或科研实验室使用,该设计控制器使用单片机AT89S51,测温传感器使用DS18B20,采用LcD1602液晶显示能准确达到以上要求。

2)国内外发展状况目前温度计的发展很快,从原始的玻璃温度计管温度计发展到了现在的热电阻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数字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等等。

主要温度仪表,如热电偶、热电阻及辐射温度计等在技术上已经成熟,但是它们只能在传统的场合应用,尚不能满足简单、快速、准确测温的要求,尤其是高科技领域。

因此,各国专家都在有针对性地竞相开发各种新型温度传感器及特殊与实用测温技术,如采用光纤、激光及遥感或存储等技术的新型温度计已经实用化。

XX年起中国数字温度计及恒温器市场发展迅速,产品产出持续扩张,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电子温度计及恒温器产业向高技术产品方向发展,国内企业新增投资项目投资逐渐增多。

投资者对电子温度计及恒温器行业的关注越来越密切,这使得电子温度计及恒温器行业的发展需求增大。

本文研究一种基于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以克服传统方法的不足。

3)研究内容和方法采用数字式温度传感器为检测器件,进行单点温度检测。

用LcD1602液晶直接显示温度值,单片机系统作为电子温度计的控制、显示系统。

本系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检测的温度范围:0℃~100℃,检测分辨率℃。

用LcD1602来显示温度值。

超过警戒值要报警提示。

主要采用DS18B20温度传感功能,检测当前的温度值,通过液晶将当前温度值显示出来,当检测的温度值超过所设定的温度范围时,报警提醒,达到精确检测的目的。

本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1)传感器数据采集部分即温度检测模块,如果采用热敏电阻,可满足40摄氏度至90摄氏度的测量范围,但是热敏电阻精度、重复性,可靠性差,对于检测1摄氏度的信号是不适用,可以采用智能集成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

DS18B20是DALLAS公司生产的一线式数字温度传感器,具有3引脚To-92小体积封装形式;温度测量范围为-55℃~+125℃,可编程为9位~12位A/D转换精度,测温分辨率可达℃,被测第 3 页共14 页温度用符号扩展的16位数字量方式串行输出;其工作电源既可在远端引入,也可采用寄生电源方式产生;多个DS18B20可以接在一根线上,cPU只需一根端口线就能与诸多DS18B20通信,占用微处理器的端口较少,可节省大量的引线和逻辑电路。

2)温度显示部分可选用LED数码管显示,也可选用LcD液晶显示。

此模块选用LcD1602。

3)上下限报警调整模块通过按键设置报警温度,采用蜂鸣器报警。

4)单片机主板部分智能模块主要指单片机部分,它主要完成传感器信号的接收以及处理工作,本模块的设计首先要做好单片机的选型,考虑到性能以及成本选用AT89S52。

整个系统是以AT89S52控制下工作的。

其工作过程是:首先温度按键设定上下极限温度范围,然后温度传感器DS18B20采集当前温度信号,单片机接收此信号,通过处理在液晶LcD1602显示当前温度值。

若测得温度超过所设定的范围时,蜂鸣器发出报警信号。

鉴于此,本毕业设计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是:设计电子温度计的信号检测部分设计电子温度计的信号处理部分设计电子温度计的主控制器部分设计电子温度计的显示部分及报警部分编写调试相关软件设计实验平台的搭建整机调试4)全球传感器未来发展趋势及4大重要领域(转)近年来,传感器技术新原理、新材料和新技术的研究更加深入、广泛,新品种、新结构、新应用不断涌现。

其中,“五化”成为其发展的重要趋势。

一是智能化,两种发展轨迹齐头并进。

一个方向是多种传感功能与数据处理、存储、双向通信等的集成,可全部或部分实现信号探测、变换处理、逻辑判断、功能计算、双向通讯,以及内部自检、自校、自补偿、自诊断等功能,具有低成本、高精度的信息采集、可数据存储和通信、编程自动化和功能多样化等特点。

如美国凌力尔特(LinearTechnology)公司的智能传感器安装了ARm架构的32位处理器。

另一个方向是软传感技术,即智能传感器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目前已出现各种基于模糊推理、人工神经络、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技术的高度智能传感器,并已经在智能家居等方面得到利用。

如NEc开发出了对大量的传感器监控实施简化的新方法“不变量分析技术”,并已于第 5 页共14 页今年面向基础设施系统投入使用。

二是可移动化,无线传感技术应用加快。

无线传感技术的关键是克服节点资源限制(能源供应、计算及通信能力、存储空间等),并满足传感器络扩展性、容错性等要求。

该技术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技术评论》杂志评为对人类未来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十大新兴技术之首。

目前研发重点主要在路由协议的设计、定位技术、时间同步技术、数据融合技术、嵌入式操作系统技术、络安全技术、能量采集技术等方面。

迄今,一些发达国家及城市在智能家居、精准农业、林业监测、军事、智能建筑、智能交通等领域对技术进行了应用。

如,从mIT独立出来的VoltreePowerLLc 公司受美国农业部的委托,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山林等处设置温度传感器,构建了传感器络,旨在检测森林火情,减少火灾损失。

三是微型化,mEmS传感器研发异军突起。

随着集成微电子机械加工技术的日趋成熟,mEmS传感器将半导体加工工艺(如氧化、光刻、扩散、沉积和蚀刻等)引入传感器的生产制造,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并为传感器微型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近年来,日本、美国、欧盟等在半导体器件、微系统及微观结构、速度测量、微系统加工方法/设备、麦克风/扬声器、水平/测距/陀螺仪、光刻制版工艺和材料性质的测定/分析等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目前,mEmS传感器技术研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向:(1)微型化的同时降低功耗;(2)提高精度;(3)实现mEmS传感器的集成化及智慧化;(4)开发与光学、生物学等技术领域交叉融合的新型传感器,如momES传感器(与微光学结合)、生物化学传感器(与生物技术、电化学结合)以及纳米传感器(与纳米技术结合)。

四是集成化,多功能一体化传感器受到广泛关注。

传感器集成化包括两类:一种是同类型多个传感器的集成,即同一功能的多个传感元件用集成工艺在同一平面上排列,组成线性传感器(如ccD图像传感器)。

另一种是多功能一体化,如几种不同的敏感元器件制作在同一硅片上,制成集成化多功能传感器,集成度高、体积小,容易实现补偿和校正,是当前传感器集成化发展的主要方向。

如意法半导体提出把组合了多个传感器的模块作为传感器中枢来提高产品功能;东芝公司已开发出晶圆级别的组合传感器,并于今年3月发布能够同时检测脉搏、心电、体温及身体活动等4种生命体征信息,并将数据无线发送至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的传感器模块“Silmee”。

五是多样化,新材料技术的突破加快了多种新型第7 页共14 页传感器的涌现。

新型敏感材料是传感器的技术基础,材料技术研发是提升性能、降低成本和技术升级的重要手段。

除了传统的半导体材料、光导纤维等,有机敏感材料、陶瓷材料、超导、纳米和生物材料等成为研发热点,生物传感器、光纤传感器、气敏传感器、数字传感器等新型传感器加快涌现。

如光纤传感器是利用光纤本身的敏感功能或利用光纤传输光波的传感器,有灵敏度高、抗电磁干扰能力强、耐腐蚀、绝缘性好、体积小、耗电少等特点,目前已应用的光纤传感器可测量的物理量达70多种,发展前景广阔;气敏传感器能将被测气体浓度转换为与其成一定关系的电量输出,具有稳定性好、重复性好、动态特性好、响应迅速、使用维护方便等特点,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另据BccResearch公司指出,生物传感器和化学传感器有望成为增长最快的传感器细分领域,预计XX至2019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可达%。

未来值得关注的四大领域随着材料科学、纳米技术、微电子等领域前沿技术的突破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四大领域可能成为传感器技术未来发展的重点。

一是可穿戴式应用。

据美国ABI调查公司预测,XX年可穿戴式传感器的数量将会达到亿。

以谷歌眼镜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是最受关注的硬件创新。

谷歌眼镜内置多达10余种的传感器,包括陀螺仪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磁力传感器、线性加速传感器等,实现了一些传统终端无法实现的功能,如使用者仅需眨一眨眼睛就可完成拍照。

当前,可穿戴设备的应用领域正从外置的手表、眼镜、鞋子等向更广阔的领域扩展,如电子肌肤等。

日前,东京大学已开发出一种可以贴在肌肤上的柔性可穿戴式传感器。

该传感器为薄膜状,单位面积重量只有3g/m2,是普通纸张的1/27左右,厚度也只有2微米。

二是无人驾驶。

美国IHS公司指出,推进无人驾驶发展的传感器技术应用正在加快突破。

在该领域,谷歌公司的无人驾驶车辆项目开发取得了重要成果,通过车内安装的照相机、雷达传感器和激光测距仪,以每秒20次的间隔,生成汽车周边区域的实时路况信息,并利用人工智能软件进行分析,预测相关路况未来动向,同时结合谷歌地图来进行道路导航。

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在内华达、佛罗里达和加利福尼亚州获得上路行使权。

奥迪、奔驰、宝马和福特等全球汽车巨头均已展开无人驾驶技术研发,有的车型已接近量产。

三是医护和健康监测。

国内外众多医疗研究机构,第9 页共14 页包括国际著名的医疗行业巨头在传感器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

如罗姆公司目前正在开发一种使用近红外光(NIR)的图像传感器,其原理是照射近红外光LED后,使用专用摄像元件拍摄反射光,通过改变近红外光的波长获取图像,然后通过图像处理使血管等更加鲜明地呈现出来。

一些研究机构在能够嵌入或吞入体内的材料制造传感器方面已取得进展。

如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正在开发具备压力传感器和无线通信电路等的体内嵌入式传感器,该器件由导电金属和绝缘薄膜构成,能够根据构成的共振电路的频率变化检测出压力的变化,发挥完作用之后就会溶解于体液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