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区域地理中亚练习题

合集下载

高中世界地理练习中亚

高中世界地理练习中亚

第四节中亚(对应学生用书第183页)1.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中亚五国及首都名称,并在图中标注出来。

(2)注出中亚的地形区:帕米尔高原、天山山脉、哈萨克丘陵、图兰平原、里海沿岸平原、卡拉库姆沙漠。

(3)注出中亚的河流和湖泊:锡尔河、阿姆河、伊犁河、乌拉尔河、额尔齐斯河、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

答案:(1)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塔吉克斯坦,杜尚别;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

图略。

(2)(3)图略。

2.读“中亚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R1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

(3)大量引用R1、R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答案:(1)高山冰雪融水气温(温度)(2)风(风力)(3)(入湖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面积缩小、含盐量增加。

(对应学生用书第183~184页)3.有关中亚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高东低B.地处西风带,深受湿润的西风影响,气候温湿C.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D.境内多为内流河、内流湖解析:D 中亚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因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多为内流河、内流湖。

4.关于中亚地区交通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古代“丝绸之路”从中亚南部通过B.现代水陆交通十分发达C.是第一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D.西临地中海,南临印度洋解析:A 中亚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以陆路交通为主,通过该区的是第二亚欧大陆桥。

读“里海及周边地区图”,回答5~6题。

5.下列河流注入里海的是( )A.阿姆河B.伏尔加河C.底格里斯河D.约旦河6.里海东岸广大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A.处于大高加索山脉的雨影区B.全年受信风或者副高控制C.人口的快速增长D.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解析:5.B 6.D 第5题,阿姆河注入咸海,底格里斯河注入波斯湾,约旦河注入死海。

中亚练习题1

中亚练习题1

世界地理练习题—中亚局部知识储藏:中亚1、中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1) 沟通亚欧之间交通的必经之路:中亚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即成为各民族迁徙、征战和融合之地,也是沟通亚欧之间交通的必经之路。

(2)古代的“丝绸之路〞:东起我国长安〔今西安〕,经中亚,西抵欧洲黑海、地中海沿岸。

(3) “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经过的地区:现在中国新疆境内的铁路——北疆线在阿拉山口与哈萨克斯坦的铁路接通,在中国太平洋沿岸的连云港,经中亚,与欧洲大西洋沿岸的鹿特丹之间架起了“第二条亚欧大陆桥〞。

2、中亚的地形特征?(1)特征:中亚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

(2)分布:①东南部:是帕米尔高原,地势高峻.海拔5 000米左右,以高山气候为主,多山地冰川和高山湖泊、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②东部:天山山脉山体高大,绵延到我国新疆境内;④北部:为丘陵(哈萨克丘陵);3、中亚的气候特征?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1)特征:中亚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2)分布••大局部地区为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气候。

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西南部的卡拉库姆沙漠为世界著名的大沙漠之一。

4、中亚主要河流湖泊?(1)水系水文特征:中亚河流多为内流河,湖泊多为内流湖〔成水湖〕,大局部地区为内流区或无流区,地表径流少,河水流量小。

(2)著名的河流:有①额尔齐斯河〔外流河〕、②锡尔河、③阿姆河、④伊犁河等。

(3)著名的湖泊:主要的湖泊有①里海、②成海、③巴尔喀什湖。

其中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内流湖。

5、中亚的农业特征?有分布面积广阔的荒漠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①中部和南部的畜牧业以细毛羊和羔皮羊为主本区降水稀少,温带荒漠、草原面积广阔,中部和南部牧场辽阔。

牲畜以细毛羊和羔皮羊为主。

②北部和西部平原的耕作业以小麦为主耕地面积广阔,为开展种植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但由于气候干旱,农业主要分布在降水比较多的北哈萨克和灌溉条件比较好的中部和南部地区。

2020年高二区域地理训练 专题2.7 中亚

2020年高二区域地理训练 专题2.7 中亚

专题2.7 中亚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读中亚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1~2题。

1. 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A.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B. 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C.亚寒带针叶林气候、高山高原气候D.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2. 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A.纬度位置和地形B.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和地形D.海陆位置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答案】1. B 2. C【解析】1. 中亚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大部分地区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中亚东南部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形成了高山高原气候。

因此,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

2. 据上题分析可知,影响甲、乙两地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分别是海陆位置和地形。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读图,完成3~4题。

3. 以甲地优势农产品作为原料,适合发展A.麻纺工业B.棉纺工业C.制糖工业D.食品工业4. 甲地发展优势农产品种植的主要制约因素是A.土壤B.水源C.光照D.地形【答案】3. B 4. B【解析】3. 甲地位于阿姆河沿岸,是中亚主要棉花产区之一,以棉花为原料,适合发展棉纺工业。

4. 甲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灌溉水源是棉花种植的主要制约因素。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读图,完成5~6题。

5. 甲、乙、丙植被带的典型植被依次是A.森林、草原、荒漠B.草原、荒漠草原、荒漠C.森林、高山草甸、荒漠D.荒漠、荒漠草原、草原6. 丁地降水量及主要水汽来源是A.大于300 mm;大西洋B.大于300 mm;印度洋C.小于300 mm;印度洋D.小于300 mm;北冰洋【答案】5. B 6. A【解析】5. 森林分布区年降水量一般大于400毫米。

根据图的相关信息可知,图示区域为中亚地区,气候干旱是其基本特征,从图中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来看,甲植被带年降水量大于或接近300毫米,乙、丙植被带的年降水量都在300毫米以下,故甲、乙、丙植被带的典型植被依次是草原、草原荒漠、荒漠。

高考世界区域地理微专题复习训练——中亚

高考世界区域地理微专题复习训练——中亚

高考世界区域地理微专题复习训练——中亚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中亚五国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剧克斯坦。

地处亚欧大陆中邮(地理范围:35°N~55°N,50°E~85°E),经济相对落后,工业基础薄弱。

下图示意中亚五国1992~2015年水体、耕地、草地、城镇的覆盖面积变化。

读图,完成1~3题。

1. 图中代表城镇的是A① B.② C.③ D.①2. 据统计,图示时间内中亚五国的裸地减少了约4万平方千米面积下降态势。

随着环保意识增强,其主要转变为A.草地、耕地B.城镇、耕地C.水体、耕地D.林地、草地8.当地土地覆盖而积的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蒸腾量增加B.蒸腾量减少C. 沙生天气减少D.水资源增加位于中亚的咸海原为世界第四大湖,湖水主要来自两大内流河——锡尔河和阿姆河。

下图示意咸海不同时期的湖岸线。

据此完成4~6题。

4. 下列各地,湖岸坡度最大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5. 咸海的补给水源主要来自A.地下水和淡水湖泊水B.季节性积雪和地下水C.冰川融水和大气降水D.湖泊水和跨区域调水6. 随着咸海面积的变化,受影响最大的是A.水产捕捞业B.船舶制造业C.棉花种植业D.石油开采业咸海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水位每年降低20厘米,1987年分成了南咸海和北咸海两片水域,2007年水域面积已萎缩至原来的10%,对此,相关人员提出了多项拯救举措设想,其中“北水南调”是比较可行的方案。

下图为咸海“北水南调”输水线路图。

据此完成7~8题。

7. 若实施“北水南调”工程,面临的主要困难有①地形崎岖,施工困难②穿过板块边界,多地震③投资巨大,工期长④跨国工程,协调难度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 除补给咸海水量外,“北水南调”工程带来的影响还有A.咸海流域作物生长期明显变长B.西西伯利亚生物多样性增加C.沿线地区粮食产量明显提高D.中亚地区年降水量急剧减少阿姆河上游流域东南部为高海拔山区,海拔约800~6100m,平均约3600m。

高考区域地理复习同步训练:中亚

高考区域地理复习同步训练:中亚

2021高考区域地理复习同步训练:中亚一、选择题下图中的巴尔喀什湖,以湖水东部咸西部淡著称于世。

读图完成1~3题。

1. 不属于巴尔喀什湖对该地区起的作用是A. 提供较为丰富的鱼类产品B. 缩小周边地区的气温变化C. 阻碍沙漠扩展的重要屏障D. 东部农业发展的重要灌溉水源2. 甲河入湖口的三角洲比乙河入湖口更为明显,主要原因是A. 乙河下游地势平坦B. 甲河流量更大C. 乙河沿途植被覆盖良好D. 甲河入湖口较深3. 图中沙漠的成因是A.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B. 常受到来自北冰洋的干冷气流影响C. 地处内陆,海洋水汽难以进入D. 人类过度垦殖的恶果下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

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

读下图,完成4—5题。

4.图中平原地带种植业规模的扩大,对L湖产生的影响是A.过度引水灌溉导致湖泊面积缩小,湖岸线后退B.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湖水富营养化严重C.水土流失加剧,导致湖泊淤积严重,面积萎缩D.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萎缩5.“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包括①土壤表层积聚的盐分②湖泊萎缩露出的湖底中的盐分③盐矿生产中产生的盐尘④强风所带来的北冰洋中的盐分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群山环抱的费尔干纳盆地在天山西侧,为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三国所共有,国界线犬牙交错,是中亚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安格连设立了工业特区,2016年6月,中乌合作,连接费尔干纳盆地、中亚最长的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下图中S处的虚线段)贯通通车。

据此完成6—8题。

6.费尔干纳盆地人口众多的原因是A.水源充足,物产丰富B.降水丰沛,气候温暖C.矿产丰富,工业发达D.交通便利,经济发达7.导致费尔干纳盆地地区国界线复杂的因素是A.地形B.河流C.历史D.气候8.安格连一帕普铁路隧道通车后A.塔什干城市职能改变B.安格连城市等级提升C.吉扎克服务人口增多D.帕普城市服务范围缩小哈萨克斯坦大部分耕地种植春小麦,而锡尔河沿岸是重要的棉花基地。

高二区域地理中亚练习题

高二区域地理中亚练习题

中亚练习1(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选项中,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有关中亚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五国全为内陆国②古代东西方陆路骆队商人和“丝绸之路”均经过这里③第二条“亚欧大陆桥”(连云港~鹿特丹)从中亚腹地通过④中亚有4国同我国相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 下图中表示中亚某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是()2001年6月15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等六国聚集上海,在“上海五国”的基础上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

回答3~5题。

3、.中亚五国中,不与我国接壤但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是()A.塔吉克斯坦B.哈萨克斯坦C.土库曼斯坦D.乌兹别克斯坦4、“上海合作组织”的性质或宗旨是()A.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B.国际性军事组织C.政治一体化组织D.反对恐怖主义、打击犯罪和分裂主义5、符合哈萨克斯坦等国所在的中亚地区的是()A.地处西风带,气候湿润B.近年阿姆河与锡尔河水量增多,咸海面积增大C.主要的农产品有棉花、小麦和畜产品D.主要矿产有白金、金刚石等读“沿40°N亚洲地形剖面图”,回答6~8题。

6、有关E、F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E地自然景观以草原、荒漠为主B. E地所在国家是伊拉克C. F地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铁矿资源D. F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可以大力发展种植业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地湿地面积广大B.制约H地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是旱涝、盐碱和风沙C. G地为帕米尔高原D. I河上游的补给水源主要是雨水补给8、J半岛地势特点是()A.南高北低B.北高南低C.西高东低D.东高西低(二).综合题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水域与乙水域相比,有哪些主要特征?(2)B城市主要工业部门是什么?影响该城市工业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3)C国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受此气候影响,该国农业主要部门是什么?(4)甲水域及其周围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5)长期以来,甲所在地区成为世界大国争夺热点的原因是什么?。

-高二地理 区域地理 2-5东亚— 中亚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

-高二地理 区域地理 2-5东亚— 中亚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

第五讲东亚——中亚一、单项选择题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全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的岛屿或半岛是( )A.④B.③C.②D.①2.图中岛国的工业集中分布在濑户内海和太平洋沿岸,是因为( )A.沿海地区矿产资源丰富B.沿海地区石油资源丰富C.气候温暖湿润D.可以利用便利廉价的海洋运输答案 1.D 2.D解析北海道的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因为国内资源缺乏,市场狭小,但有廉价便利的海运,工业主要分布在濑户内海和太平洋沿岸。

依据下图中信息回答3~4题。

(图中圆圈大小表示贸易总额多少,白色部分表示出口,黑色部分表示进口)3.下列关于甲、乙、丙三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国的贸易进出口构成均为进口大于出口B.三国出口产品都以农副产品为主C.甲、丙间贸易额大于甲、乙间贸易额D.甲、乙、丙三国之间都有陆地部分相连4.甲、乙、丙三国,图中所示区域地理特征相似的是( )A.粮食作物都以水稻为主B.均有本国最大的工业基地C.均为雨热同期D.都有本国最大港口答案 3.C 4.C解析由图示经纬网及轮廓判断甲、乙、丙分别是中国、韩国、。

三国主要出口工业品,且出口大于进口,中日间贸易量要远大于中韩贸易量。

图示区域都是季风气候,均为雨热同期,甲地位于我国北方,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不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基地沪宁杭所在地。

(·长沙模拟)读某地一月等温线和不同月份台风移动路径图,回答5~7题。

5.关于图示半岛一月气温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海气温低,内陆气温高B.沿海气温高,内陆气温低C.北部温差大,南部温差小D.北部等温线向南凸,南部与纬线平行6.关于“梅雨”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梅雨也是一种灾害性天气B.东亚临海各国都受到梅雨影响C.我国东部广大地区深受梅雨影响D.长时间的低温阴雨天气即为梅雨天气7.下列对东亚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亚各国受台风影响的时间相同B.台风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属于反气旋C.4到7月台风移动路径变化方向与7到10月相同D.台风移动路径变化方向与气压带、风带有关答案 5.C 6.A 7.D解析第5题,由于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朝鲜半岛的一月气温分布是南高北低,中部地区向南凸出,北部温差大、南部温差小。

高二区域地理:中亚练习题

高二区域地理:中亚练习题
C.正午太阳高度、气温、气压 D.气温、气压、正午太阳高度
7.该经线可能是B
A.30°E B.120°E C.100°W D.60°W
8.关于图中①、②、③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C
A.曲线①在M处达最小值的原因是受沿岸寒流的影响
B.这一天,曲线②在全球的分布规律是纬度越高值越小
C.曲线③在N处达最大值的主要原因是温度低
12.下图为“1271~1295年马可·波罗东行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东行途中经过A、B、C三地,其所属的气候类型分别是A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其中A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5分)
(2)马可·波罗乘船返回途中,途经的D处为_____海峡,E处位于____板块和_____板块的交界处附近。(3分)
(5)(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湖岸线后退,)湖的面积缩小,含盐量增加。
(6)“白风暴”中的盐尘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开垦的耕地及其周围地区因次生盐碱化而在地表和土壤中积累的盐分;二是湖面缩减露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的盐分(L湖是咸水湖)。(或:一是土壤盐碱化在地表积聚的盐分;二是湖面减小后裸露的湖底上的盐分)
评析:本题中档。考查知识点:河流补给和区域气候特征。考查能力:区域定位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原理能力。解题关键:两区域能够准确定位,并分析区域的气候特征。
(2)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可从等温线的数值大小(变化趋势)、疏密程度(梯度不同)、极值分布等信息中去分析。从甲地等温线弯曲方向,可知甲地虚线沿线气温高于两侧气温。结合区域地理知识,附近有大兴安岭山脉分布,气温升高的原因是该地处于山地背风坡,空气下沉增温所致。
评析:此题较难。考查知识点:气温分布特征和气温的影响因素。考查能力:描述和归纳能力。解题关键:能够准确获取图中等温线分布特征,及时准确判断甲处虚线位于大兴安岭东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亚练习1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选项中,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有关中亚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五国全为内陆国
②古代东西方陆路骆队商人和“丝绸之路”均经过这里
③第二条“亚欧大陆桥”(连云港~鹿特丹)从中亚腹地通过
④中亚有4国同我国相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 下图中表示中亚某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是()
2001年6月15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等六国聚集上海,在“上海五国”的基础上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

回答3~5题。

3、.中亚五国中,不与我国接壤但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是()
A.塔吉克斯坦
B.哈萨克斯坦
C.土库曼斯坦
D.乌兹别克斯坦
4、“上海合作组织”的性质或宗旨是()
A.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B.国际性军事组织
C.政治一体化组织
D.反对恐怖主义、打击犯罪和分裂主义
5、符合哈萨克斯坦等国所在的中亚地区的是()
A.地处西风带,气候湿润
B.近年阿姆河与锡尔河水量增多,咸海面积增大
C.主要的农产品有棉花、小麦和畜产品
D.主要矿产有白金、金刚石等
读“沿40°N亚洲地形剖面图”,回答6~8题。

6、有关E、F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E地自然景观以草原、荒漠为主
B. E地所在国家是伊拉克
C. F地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铁矿资源
D. F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可以大力发展种植业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地湿地面积广大
B.制约H地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是旱涝、盐碱和风沙
C. G地为帕米尔高原
D. I河上游的补给水源主要是雨水补给
8、J半岛地势特点是()
A.南高北低
B.北高南低
C.西高东低
D.东高西低
(二).综合题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水域与乙水域相比,有哪些主要特征?
(2)B城市主要工业部门是什么?影响该城市工业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
(3)C国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受此气候影响,该国农业主要部门是什么?
(4)甲水域及其周围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
(5)长期以来,甲所在地区成为世界大国争夺热点的原因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