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疾病检查
疾病的检查与诊断方法

疾病的检查与诊断方法疾病的检查与诊断方法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通过科学的检查和准确的诊断,医生能够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在本文中,将介绍一些常见疾病的检查与诊断方法。
1.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医生通过观察、听取和触摸患者的身体来判断身体状况的一种方法。
通过检查患者的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医生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2.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是通过收集患者的血样进行化验,以检测血液中的各种指标。
例如,血常规可以检测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数等;生化检查可以评估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
血液检查可以提供重要的信息,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有炎症、感染、贫血等状况。
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X射线、CT(计算机断层扫描)、MRI(磁共振成像)和超声等。
这些检查方法可以提供关于内部器官和组织的详细图像,帮助医生发现异常和诊断疾病。
例如,X射线可以用于检查肺部疾病、骨折等;CT和MRI可以用于检测头部、胸腹部等部位的疾病。
4. 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是通过对组织和细胞进行活体或尸体解剖学的研究,以了解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过程。
包括细胞学检查、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化等。
例如,活体细胞学检查可以通过刮刮子、针穿等方法收集细胞样本,观察细胞形态和功能改变,以诊断病变。
组织学检查则是通过病理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组织学分析,以了解组织的病理变化。
5. 内窥镜检查:内窥镜检查是通过将柔软的光纤导入体腔或腔道,使用显微镜观察内脏器官的检查方法。
常见的内窥镜检查包括胃镜、结肠镜和支气管镜等。
这些检查方法能够直接观察病变的部位,如消化道溃疡、息肉、肿瘤等。
在内窥镜检查过程中,医生还可以进行活组织活检,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6. 声音检查:声音检查是通过检测患者呼吸、心脏和血管等器官发出的声音来进行诊断。
例如,心脏听诊可以通过听取心脏音来评估心脏功能和异常情况;肺部听诊可以通过听取呼吸音和杂音来评估肺部问题。
基层医疗机构十种常见多发病的诊疗指南

邛崃市基层医疗机构十种常见、多发病的诊疗手册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类别:呼吸内科第一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1. 轻症无热或低热。
有鼻塞流涕喷嚏咽疼轻咳等。
2. 重症全身症状较重,高热流涕鼻塞咽及扁桃体充血,有黄色或白色渗出物,咽壁及附近可见疱疹溃疡。
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多见于病毒感染。
治疗原则: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
轻症:针对病情选用抗病毒药物或中成药、非甾体消炎药建议用复方对乙氨基酚或者酚氨咖敏片重症:针对病情选用抗病毒药物或中成药、非甾体消炎药以下情况需要加用抗生素:( 1 )六个月以下婴儿发热较高者。
(2)发热较高持续不退,一般状况较重者。
(3)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4)已并发中耳炎。
(5)既往有风湿热肾炎病史者。
可根据情况酌情选用B -内酰胺类抗生素,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者喹诺酮类抗生素更严重者收入住院治疗。
二、急性支气管炎类别:呼吸内科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诊断:1 轻症: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咳嗽,咳嗽为干咳或咳出少量粘液痰。
2 重症:除上述表现外伴发热,咳嗽加剧,分泌物逐渐增多,痰呈粘液脓。
肺部出现出现粗、中湿罗音。
检查:周围血白细胞数正常或稍高,由细菌引起或合并细菌感染时可明显升高。
X 线检查肺部纹理增粗或肺门阴影增深。
治疗原则:1. 注意保暖,适当休息,多饮水2. 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
常用喷托维林、盐酸溴已新、氨溴索等。
伴发热、全身酸痛时可服对乙氨基酚片、吲哚美辛等。
3. 如有细菌感染可酌情选用B -内酰胺类抗生素,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者喹诺酮类抗生素对于气急、哮喘则用氨茶碱。
有气道反应性增高者建议使用富马酸酮替芬片三、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类别:呼吸内科第一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诊断:1. 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3 个月,连续2 年或以上者2. 每年发病不足3 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 线、呼吸功能测定等)者亦可诊断。
医学中的常见疾病诊断方法

医学中的常见疾病诊断方法在医学领域,准确而及时地诊断疾病是确保患者获得有效治疗的重要步骤。
为此,医生需要运用各种诊断方法来确定患者的疾病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
本文将介绍医学中常见的几种疾病诊断方法,包括临床表现观察、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技术和分子诊断等。
一、临床表现观察临床表现观察是医生通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初步推断可能的疾病。
医生会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如发热、咳嗽、腹痛等,并观察患者的身体表现,如皮肤颜色、呼吸频率等。
通过这些观察,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可能罹患的疾病范围,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的检查。
二、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通过检测患者的体液、组织或细胞样本来获取有关患者健康状况的信息。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组织活检和细胞学检查等。
血液检查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各种指标(如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来评估患者的血液系统功能和健康状况。
尿液检查可以检测患者的尿液成分,以评估肾脏功能和排泄系统是否正常。
组织活检和细胞学检查通过取得疑似病灶的组织或细胞样本,通过显微镜观察或进一步化学分析来确定疾病的性质和程度。
实验室检查的优势在于可以提供客观的数据依据,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患病类型和严重程度,但它仅仅是诊断的一部分,在精确诊断方面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三、影像学技术影像学技术在医学诊断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影像学技术有X射线、CT扫描、MRI和超声等。
X射线技术利用X射线的特性,通过穿透人体组织而形成阴影图像。
它在诊断骨骼疾病(如骨折、关节炎等)和某些内脏疾病(如肺炎、胸腹部肿瘤等)中具有重要意义。
CT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通过不同角度的X射线扫描,生成更详细的图像切片,特别适用于检测脑部和腹腔内的病变。
MRI(磁共振成像)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产生高分辨率的图像,可帮助医生检测肿瘤、器官病变和软组织损伤。
超声技术则利用高频声波,通过检测声波在体内反射的情况生成图像,广泛应用于妇产科、心脏和肝脏等领域。
临床医学中常见的疾病与诊断方法

临床医学中常见的疾病与诊断方法临床医学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研究并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们常常面对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这些疾病涵盖了广泛的范畴,从感染性疾病到慢性代谢性疾病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疾病及其诊断方法,帮助读者更加理解与认识临床医学中的相关知识。
一、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是一类由感染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包括肺炎、尿路感染、皮肤感染等。
对于这些常见疾病的诊断,临床医生通常采用以下方法之一:1. 临床症状和体征分析: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和生理指标变化等来判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2. 实验室检查:通过检验患者的血液、尿液、痰液等样本,检测并鉴定病原体的存在和类型。
比如,培养细菌或真菌,做病毒核酸检测等。
3. 影像学检查:使用X光、CT、MRI等影像学技术,观察和评估肺部、内脏等器官的病变情况,辅助疾病的诊断。
4. 快速诊断试剂盒:近年来,快速诊断试剂盒越来越常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其原理是通过检测血液或其他样本中特定的抗原或抗体,来判断是否感染了某种病原体。
二、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功能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房纤颤等。
在临床医学中,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医生通常采用如下方法:1. 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医生会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家族史、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并进行体格检查来确定是否存在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 心电图(ECG):心电图是最常用的心血管疾病诊断手段之一,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异常,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
3. 血液检查:通过检查血液中的生化指标,如血脂、血糖、肌酶等,评估患者的心血管健康状况,获取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4. 影像学检查: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包括心脏超声、心血管造影等,通过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评估心血管疾病的程度和类型。
三、代谢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是指与人体代谢功能紊乱有关的疾病,包括糖尿病、肥胖症、甲状腺疾病等。
传染科常见疾病应做辅助检查(单病种)

传染科常见疾病应做辅助检查(单病种)一、病毒性疾病(按规定进行传染病报告)1、急性肝炎为(一级护理)血常规+血型、尿常规、炎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甲肝抗体IgM测定、乙肝两对半、抗HBCIgM、抗HCV和HCV-RNA检测、丁肝抗原和抗体检测、戊肝抗体检测、庚肝抗体检测、腹部B超肝胆脾胰、心电图、胸部X线片。
2、慢性肝炎(二级护理)血常规+血型、尿常规、粪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甲肝抗体IgM测定、乙肝两对半、抗HBCIgM、抗HCV和HCV-RNA检测、丁肝抗原和抗体检测、戊肝抗体检测、庚肝抗体检测、血清蛋白电泳检查、甲胎蛋白测定、类风湿因子测定、肝纤维化指标测定、腹部B超肝胆脾胰、心电图、胸部X线片、肝穿刺活检(必要时)。
3、急性重型肝炎(一级护理)血常规+血型(2次)、尿常规、粪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检测、电解质、凝血功能检测、甲肝抗体IgM测定、乙肝两对半检查、乙肝抗体IgM测定、丙肝缸体和HCV-RNA检测、丁肝抗原和抗体检测、戊肝抗体检测、凝血醐原时间测定、胆碱酯前测定、血氨测定。
4、流行性乙型脑炎(一级护理或特护)血常规+血型、尿常规、粪常规、脑脊液常规+生化+致病菌培养、血气分析、电解质、血清乙脑抗体检测、肝肾功能、心电图、胸部X线征、腹部B 超肝胆脾胰、冰敷或乙醇擦浴(必要时)、气管插管或人工辅助呼吸(必要时)。
5、脊腕灰质炎(一级护理)血常规+血型、尿常规、粪常规+病毒分离、脑脊液常规+生化、血脊髓灰质炎抗体、咽拭病毒分离、血气分析、电解质、肝肾功能、心电图、胸部X线片、腹部B超肝胆脾胰、血沉、气管切开+人工呼吸机(必要时)、理疗科会诊。
6、流行性出血热(一级护理)血常规+外周血异淋细胞+血型、尿常规、粪常规、凝血功能测定、电解质、肾功能、出血热特异性抗体IgM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片、腹部B超肝胆脾胰。
7、狂犬病(一级护理)血常规+血型、尿常规、粪常规、血清狂犬病抗体测定、血气分析、电解质、血沉、气管切开(必要时)、心电图。
耳鼻喉科门诊常见20种疾病诊疗常规

耳鼻喉科门诊常见20种疾病诊疗常规1. 鼻窦炎:常规诊断方法包括问诊、鼻部检查和鼻窦X光检查。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鼻窦冲洗和鼻黏膜激素喷雾剂。
2. 中耳炎:常规诊断方法包括听力测试、耳朵检查和中耳压测量。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疼痛缓解药物和中耳穿刺排脓。
3. 咽喉炎:常规诊断方法包括喉部检查和咽拭子细菌培养。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止咳药物和漱口液漱口。
4. 鼾症(打鼾):常规诊断方法包括问诊和睡眠监测。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持正确睡眠姿势、减肥和使用口托或鼻腔扩张器。
5. 喉癌:常规诊断方法包括喉镜检查、组织活检和影像学检查。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
6. 鼻咽癌:常规诊断方法包括鼻咽镜检查、组织活检和影像学检查。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
7. 鼻窦肿瘤:常规诊断方法包括鼻窦X光检查、MRI和鼻窦镜检查。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
8. 中耳肿瘤:常规诊断方法包括听力测试、耳朵检查和MRI。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和放疗。
9. 外耳道感染:常规诊断方法包括外耳道检查和外耳道分泌物培养。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和外耳道冲洗。
10. 梅尼埃病:常规诊断方法包括眼震测试、听力测试和平衡功能测试。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激素治疗和平衡康复训练。
11. 鼻炎:常规诊断方法包括鼻部检查和鼻窦CT检查。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过敏药物、鼻腔清洗和鼻黏膜激素喷雾剂。
12. 喉咙疼痛:常规诊断方法包括喉部检查和咽拭子细菌培养。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止痛药物、抗生素治疗和漱口液漱口。
13. 鼻息肉:常规诊断方法包括鼻部检查和鼻窦CT检查。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和鼻窦冲洗。
14. 咽喉异物:常规诊断方法包括喉部检查和咽部X光检查。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取出异物和局部止痛药物。
15. 鼻出血:常规诊断方法包括鼻部检查和鼻内窥镜检查。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鼻腔填塞和局部止血药物。
16. 声带息肉:常规诊断方法包括喉部检查和声带镜检查。
临床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

临床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诊断中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变得越来越重要。
准确鉴别诊断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能避免误诊、延误治疗等不良后果。
本文将从临床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主要症状、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疾病一的鉴别诊断疾病一是一种常见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A、B、C等。
在临床鉴别诊断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病情的起因、发展过程、相关症状等,与其他疾病进行对比分析。
2. 体格检查:通过观察患者的A状况、B情况、C表现等,检查体征是否与疾病一相符。
3. 实验室检查:血液、尿液、影像学等检查可以提供疾病的相关数据,辅助鉴别诊断。
二、疾病二的鉴别诊断疾病二是另一种常见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X、Y、Z等。
为了准确鉴别这种疾病,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病情的发展过程、病情变化等,与其他类似疾病进行对比。
2. 体格检查:通过观察患者的X表现、Y情况、Z状况等,检查体征是否与疾病二相符。
3. 实验室检查:血液、尿液、组织活检等检查可以提供疾病二的相关数据,有助于鉴别诊断。
三、疾病三的鉴别诊断疾病三也是一种常见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P、Q、R等。
在临床鉴别诊断中,可以运用以下方法:1. 详细了解病史:通过了解病情的发展过程、病情变化等,与其他类似疾病进行对比。
2. 体格检查:通过观察患者的P状况、Q情况、R表现等,检查体征是否与疾病三相符。
3. 实验室检查:血液、尿液、影像学等检查可以提供疾病三的相关数据,有助于鉴别诊断。
结论临床常见疾病的准确鉴别诊断对医生和患者来说都至关重要。
通过详细了解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方法,可以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然而,鉴别诊断并非易事,医生需要综合分析各种因素,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
希望今后医学研究能进一步提高疾病的鉴别诊断水平,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正文内容为2200字,符合字数要求。
)。
常见疾病检查套餐

内科常见疾病检查套餐一、基本检查项目1、三大常规。
2、血糖、血脂常规、肝功能常规、肾功能常规、电解质常规、乙肝两对半、凝血常规。
3、心电图、DR正则位胸片、肝胆脾肾B超。
二、感染或发热性疾病1、血沉、风湿3项、免疫球蛋白5项、抗核抗体2项(ANA,抗dsDNA)。
2、降钙素原。
3、结核分枝杆菌抗体IgM、肺炎支原体抗体、肺炎衣原体抗体。
4、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Anti-HIV)、上呼吸道感染EB病毒抗体。
5、肥达氏反应、外斐氏反应、血液疟原虫检查。
6、血培养或其他分泌物培养。
7、脑脊液检查8、胸、腹部或头部CT检查。
三、胸或腹水1、胸或腹水常规、胸或腹水生化(葡萄糖、总蛋白、乳酸脱氢酶、腺苷酸脱氢酶)。
2、血沉、风湿3项、免疫球蛋白5项、抗核抗体2项(ANA,抗dsDNA)。
3、肿瘤标志物三项。
4、胸或腹水培养。
5、胃镜、肠镜、胸腹部彩超及CT。
四、呼吸道疾病1、胸部CT、肺功能。
2、支气管哮喘:支气管舒张试验。
3、血气分析、D-二聚体、B型钠尿肽(BNP)或NT-pro BNP、C-反应蛋白、嗜酸粒细胞计数。
4、降钙素原、PPT试验、结核分枝杆菌抗体IgM、肺炎支原体抗体、肺炎衣原体抗体、痰培养。
5、心脏彩超。
6、肺肿瘤标志物3项(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磷状细胞癌相关抗原)。
7、痰脱落细胞检查、喉镜、支气管镜、胸腔镜检查、经皮肺细针穿刺组织细胞学检查8、过敏原全套。
五、心脑血管疾病1、、载脂蛋白2项、心肌酶普、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B 型钠尿肽(BNP)。
2、高血压四项、同型半胱氨酸、甲状腺功能3项、皮质醇测定,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测定、尿香草苦杏仁酸。
3、血流变、D-二聚体。
4、尿4样(尿微量白蛋白,尿B2-微球蛋白,尿免疫球蛋白Ig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5、心脏彩超、血管彩超、肾上腺皮质部彩超、经颅多普勒检查、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
6、心、脑血管和深静脉血管造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常见疾病检查
有些疾病的判断不能单凭病人的外观和体格检查,需要通过B超、CT等辅助器械检查,那么,多久该检查一次才合适呢?医学专家将告诉你答案。
B超、CT、核磁共振等精密的医学检测仪器,让诊病变得简单不少。
但这些冷冰冰的医疗设备通常又会让人感到头皮发麻,甚至心生恐惧。
别怕!美国《真简单》杂志邀请多位医学专家,为大家列出了几种常见的检查指南。
有了它,我们就能轻松面对了。
骨盆检测
推荐检查条件:每年一次。
检查前:该项测试还包括子宫颈防癌刮片检查。
伊利诺依州妇产科医生唐纳德?阿德里建议,为了保证检查正常进行,要避开月经周期,前一天最好不要过性生活。
如果你有便秘症状,检查前几天服点泻药。
检查中:子宫颈防癌刮片检查和骨盆测试大约都需要30秒钟。
医生会把手指深入阴道检查子宫、宫颈和卵巢。
如果感到不适和疼痛,则应采用超声波探测器检查。
皮肤癌检测
推荐检查条件:每年一次。
检查前:不要做美甲,以便医生更容易通过指甲床检查黑素瘤。
检查中:穿上睡袍,医生会仔细地检查你全身的皮肤。
纽约市皮肤科医生路易斯?沃格尔说,一旦发现异常部位,医生可通过切除的办法做一次活组织切片检查,或者借助专业工具灼烧有问题的部位。
检查后:每天用水或稀释的过氧化氢溶液清洗伤口部位。
医生会及时通知你是否在切片中发现了癌细胞。
结肠镜检查
推荐检查条件:50岁开始,每10年一次。
检查前:检查前一周,不要服用中药、含铁药物和血液稀释剂,否则会干扰血液凝块的检查。
检查前两天,吃些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白面包、无皮鸡肉等。
检查前一天,喝些泻药。
新泽西州肠病科医生斯科特?基林建议,最好在4小时内慢慢喝完,否则肚子会发胀。
检查当天,就什么都不要吃了。
检查中:医生会通过静脉为你注射镇静剂。
你可以采取侧卧位的姿势,膝盖蜷起,接受检查。
检查后:一般情况下,会感到昏昏欲睡,下体出现紧皱或膨胀的感觉,这些都很正常。
放屁后,症状就会消失。
第二天,一切恢复正常。
心脏检查
推荐检查条件:如果经常感到胸部不适、呼吸急促。
检查前:检查前12小时内不要吸烟、喝咖啡。
马里兰州的心脏病专家杰克?费尔提醒,不要服用一些降低心率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药等。
高心率更便于医生了解动脉的阻塞程度。
另外,进行检查时,最好穿平底运动鞋。
检查中:医生会将正负电极放置在你的胸部,将血压测试仪器置于你的胳膊上。
在跑步机上走动的时候,医生会观察你的心电图,而且跑步机会逐渐加速。
得克萨斯州的专家史蒂芬?布朗说:“医生会根据你锻炼的持续时间、心电图的变化、是否出现不适症状来判断你的心脏是否健康。
”
检查后:由于测试时不需要服用镇静剂,你可以开车回家。
核磁共振成像
推荐检查条件:如有特殊的症状,如多发性硬化、持续的背痛或乳房疼痛,但X光照片不能断定结果。
检查前:善美医疗中心的扫描科主任维多米娅表示,有朋友的陪伴也许能给你信心。
因为机器是通过磁场探测身体的变异部位,所以不要佩戴金属首饰。
另外,文身、心脏起搏器、怀孕都会干扰结果,应提前向医生说明。
检查中:让医生详细地为你讲解一下检查程序,以缓解你紧绷的神经。
你会躺在一张床上,然后慢慢被送入密闭的机器内。
整个检查过程无痛,但是机器会发出捶打的声音,不要感到恐慌。
检查后:你会感到疲劳,但是立马投入工作也没问题。
CT扫描
推荐检查条件:不正常的腹部疼痛、胸部X光照片异常、骨盆检查异常。
检查前:CT扫描就是运用X光设备结合高超的计算机技术,通过一个圆环状的仪器,为身体的不同部位成像。
所以,任何具有金属属性的物品,如眼镜、首饰等都要提前摘下。
检查中:CT扫描不像核磁共振成像那么让人压抑,耗时大约15—30分钟。
一般,会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的方法获取造影剂。
检查时,你会感到一股暖流涌遍全身,同时听到机器的滴答声和呼呼声。
医生还会让你抬起胳膊,屏住呼吸。
如果扫描室太冷,可以盖张毯子。
乳房X光照相
推荐检查条件:40岁后,每年检查一次。
检查前:选择在月经后一周左右进行乳房X光照相,这段时间乳房最坚挺。
纽约市蒙特费奥雷医学中心的肿瘤专家克里斯汀?佩莱格里诺建议,检查前两周内别摄入咖啡因,它会使胸部产生良性肿块。
如果有压痛感,可事先服用退热剂缓解症状。
不要使用润肤露,它们会影响照片的效果。
检查中:X光会通过不同角度对乳房拍照,乳房会有压痛感。
检查关键是紧紧抓住把手,靠近机器,放松身心。
检查后:你会感到刺痛或发现轻微的淤伤,可服用布洛芬缓解一下。
眼部检查
推荐检查条件:每年一次。
检查前:无论你是进行每年的例行检查还是做一次青光眼扫描,切记不能喝酒,它会使血管膨胀。
检查前一天要休息好,不能熬夜。
杜克大学眼科中心的副教授桑杰?阿斯尼说:“最好在清晨进行检查,因为此时眼压最高,容易发现问题。
别忘了向医生讲明近来服用的药物和眼镜度数。
”
检查中:医生会让你通过辨别视力表的方法评估视力,并点些眼药水使你的眼球膨胀。
如果是青光眼检查,还需要测量眼睛的内压。
检查后:眼球膨胀需要数小时才能消退。
所以,最好让亲友陪你去做检查,因为青光眼检查后,你的眼睛会非常疲劳,短时间内对光非常敏感。
牙齿检查
推荐检查条件:每6个月一次。
检查前:纽约市知名牙科医生詹尼弗?萨尔泽说:“每次检查前要小心地刷牙,用牙线剔牙,这样牙龈就不会出太多血。
”如果医生取牙痕时让你感到恶心,那么在检查前几小时内不要进食。
如果一进牙科诊所就恐惧,可先和医生沟通,放松心情。
检查中:如果对乳胶过敏,应事先向医生讲明。
在检查间隙,可通过调整椅子的角度让自己更舒适,或者用水漱口,缓解下巴的紧张感,可能的话,听MP3也能帮你放松神经。
检查后:下巴肯定有些不适。
为了给牙龈消炎,可以服用阿司匹林或布洛芬,并用热盐水漱口。
如果感到疼痛异常,请及时咨询医生。
血液和血压检查
推荐检察条件:每年至少一次。
检查前:血液检查前12小时内不准进食,否则胆固醇和血糖无法精确测量,而含咖啡因的食物与解充血药会影响血压的测量。
菲尼
克斯市的急诊科医师凯斯林?汉顿称:“检查前要向医生说明正在服用的非处方药物,它们可能影响血检结果。
”针对不同的化验项目要问清医生,区别对待。
如血糖检查,餐后血糖,一定要吃饭后再做检查;餐前血糖,早上一定不能吃饭,才能检查;血脂检查之前,最好不要吃含油脂过高的食物,如排骨汤、粉蒸肉等。
抽血当天,不要穿袖口过小过紧的衣服,避免抽血时衣袖卷不上来或抽血后衣袖过紧,引起手臂血管肿胀。
检查中:检查血糖时,你会先被抽取一份血糖样本,然后喝点甜饮料,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内再次抽取样本;左撇子量血压时最好伸出左手,测量结果更精确;量血压前最好深吸几口气,可避免出现“白大褂高血压”的情况。
检查后:抽血后,抬高胳膊几分钟,让针孔愈合,不要用手紧压,以免出现淤青。
如果血压出奇的高,可以自己买一个血压计,在没有紧张感的家里自行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