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 九年级 化学 第十单元 课题二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 九年级 化学 第十单元  课题二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导学案设计

第十单元酸和碱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导学案一.知识梳理1.常见的酸有:2.常见的碱有:3.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简记为:)4.【实验】----------酸和碱的(1)提出问题:(2)实验验证:(3)观察现象:(4)实验讨论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5.中和反应(1)定义:(2)判断依据:(3)举例:(4)反应实质:6.盐:7.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2)(3)(4)(5)8.溶液酸碱度的表示(1)酸性中性碱性石蕊酚酞(2)酸碱度:(3)酸碱度的表示方法----------------A.B.C.(4)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说明)二.随堂测试1.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A. CuOB. Cu(OH)2C. CuSO4D. HCl2.判断下列化合物属于盐的是()A.Na2OB.Mg(OH)2C.H2SO4D.NH4ClE.Na2CO33.用pH试纸测定白醋的酸碱度时,如果先将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把白醋滴到试纸上,则测得的结果与白醋实际的pH 比较()A.偏低B.偏高C.相等D.无法比较4.在做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有时需借助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完成。

向盛有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滴入稀盐酸。

此过程烧杯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A.由红色变为蓝色B.由蓝色变为红色C.由红色变为无色D.由无色变成红色5.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如下图,下列四种物质中酸碱性与众不同的是()A.肥皂水B.牙膏C.西瓜汁D.玉米粥6.由Na+、Ca2+、OH-、Cl-、SO42-五种离子里的两种构成的物质中属于盐的共有()A.二种B.三种C.四种D.五种7.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它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下列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A.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B.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C.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8.小明同学取下列生活中的物质,测得其pH如下表所示:物质肥皂水雨水糖水柠檬汁洗洁精pH10.2 5.27.0 2.512.2由此判断:(1)酸性最强的物质是________。

九年级化学下《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九年级化学下《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1)【自学目标】1.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初步理解盐,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在得出结论和分析原因的过程中体验从个别到一般、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实质。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分别在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中重新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钾溶液,可以存有怎样的颜色发生改变?2.一根带有红色铁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首先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一段时间后,铁钉上又有____________产生,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3.氢氧化钠为什么必须密封留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药品敞口放置质量增加且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浓硫酸b.固体烧碱c.大理石d.淡盐酸5.酸之所以显酸性,是因为酸在水中能够解离出______,碱之所以显碱性,是因为碱在水中能够解离出______。

如果将酸和碱混合在一起,那么h+和oh―就会结合,结果会怎样呢?未知:na++cl―→nacl,悖论:h++oh―→________。

二、合作探究演示实验【10-9】:向10ml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为_____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显____性,再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颜色逐渐变_____,最终呈_____色,说明此时溶液不再显_____性,此时溶液显______性。

为什么随着稀盐酸的持续重新加入,溶液碱性弱化,最终不再显出碱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测图10-13辨认出,随着稀盐酸的持续重新加入,溶液中并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白的____(填上离子符号)与稀盐酸中的____(同上)融合构成了____,_____(同上)持续增加直到消失,最终溶液变成无色。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酸和碱的性质及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2.掌握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理解酸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酸和碱的基本性质和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理解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九年级化学教材、草纸、酸称、碱称、PH试纸、酸和碱的示例物质(可选用柠檬汁、洗衣粉溶液等);2.学生准备:课本、草纸、笔、实验记录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于酸和碱的性质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学习内容。

2. 知识讲解与实验演示(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实验演示的方式,介绍酸和碱的性质以及他们的中和反应。

教师可以选取柠檬汁和洗衣粉溶液作为示例物质,并使用PH试纸进行检测。

教师首先将柠檬汁称入一个容器中,然后使用PH试纸进行检测,观察试纸的变化。

接下来,教师将洗衣粉溶液称入另一个容器中,同样使用PH试纸进行检测,并观察试纸的变化。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酸和碱的性质,并了解它们的中和反应。

3. 学生实验与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酸和一种碱的溶液,用PH试纸检测其酸碱性质。

然后,组内学生将酸和碱按一定比例混合,在观察过程中记录试纸的变化。

实验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总结混合酸碱溶液的酸碱性质变化,以及中和反应的特点。

4. 拓展实验(15分钟)教师可以进行一些拓展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探索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应用。

例如,可以让学生探究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是否会产生气体。

可以将白醋和小苏打溶液放入两个独立的容器中,然后将两个容器连在一起。

观察容器中是否有气泡产生,并通过PH试纸测试溶液的酸碱性质。

通过拓展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并发现酸碱中和反应的一些常见应用。

5. 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酸和碱的性质、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酸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10.2.1中和反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10.2.1中和反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3. 随堂测试:
(1)随堂测试的完成情况:学生能够按时完成随堂测试,测试卷面整洁。
(2)随堂测试的成绩:学生的平均成绩达到预期目标,表明对中和反应的知识点有较好的掌握。
4. 作业完成情况:
(1)作业的提交情况:学生能够按时提交作业,作业提交率达到100%。
(2)作业的质量:学生能够按照要求完成作业,作业内容准确、完整。
(2)观和生成物的性质,判断是否为酸碱反应,进而判断是否为中和反应。
3. 中和反应的特点:
(1)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
(2)反应过程中,酸的氢离子与碱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3)反应过程中,酸的阴离子与碱的阳离子结合生成盐。
4. 中和反应的实质:
(1)酸的氢离子与碱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的过程。
句: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判断方法是观察反应物是否为酸和碱,生成物是否为盐和水。
板书设计:
1. 中和反应:酸+碱→盐+水
2. 判断方法:
- 反应物:酸、碱
- 生成物:盐、水
3. 实质:
- 酸的氢离子与碱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 酸的阴离子与碱的阳离子结合生成盐
2. 中和反应的应用与实际意义:
为了改进这些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我将在讲解中和反应的概念时,通过更多的实例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酸和碱的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其次,我将加强对小组讨论的组织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我将通过更多的练习和案例,帮助学生巩固中和反应的判断方法。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一、教案背景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的第二个课题: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掌握酸和碱的概念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2.了解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3.能够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实验现象。

2.教学难点:把握酸和碱的反应条件和实验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酸和碱的概念,并询问学生对酸和碱的理解。

2. 理论讲解(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向学生介绍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原理。

强调酸和碱的反应产物是盐和水,并讲解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实验操作演示(15分钟)•讲师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演示,展示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4. 种类判断(10分钟)•分发给学生酸和碱的溶液样品,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操作指导书进行实验,判断所给样品是酸还是碱。

5. 实验记录与分析(1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6. 实验报告撰写(15分钟)•老师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要求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原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论等内容。

7. 总结与提高(1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从本节课的学习中总结归纳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特点,并指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不明白的地方。

五、教学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从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和实验报告的完成度进行评估。

六、拓展延伸•学生可自行上网或图书馆查询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七、课后作业1.完成实验报告,并按要求上交;2.阅读教科书相关章节,巩固对酸和碱中和反应的理解;3.思考和了解酸和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第十单元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第十单元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导学案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了解中和反应的定义和盐的定义,会写简单的中和反应方程式。

2、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是中和反应,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3、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共同建构】:活动一:实验10-8探究活动一:如何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反应?【讨论】1.在该反应中加入酚酞试液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反应中不断振荡试管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盐酸为什么逐滴滴入?__________探究活动二: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溶液酸碱性的变化【结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_____和______,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1、【补充实验】氢氧化钙(熟石灰)、氢氧化铜、氢氧化铁与酸反应。

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铜与硫酸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铁与盐酸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以上反应生成物(除水外)归纳:盐是指由______离子和______离子构成的________物。

活动二:中和反应FLASH动画从微观角度来展示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的反应:稀盐酸具有酸性是因为溶液中含有_____,而氢氧化钠溶液具有碱性是因为溶液中含有_____,当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H+和OH—结合成了_________。

第十单元 酸和碱导学案--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十单元  酸和碱导学案--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学习目标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2、了解盐的定义,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重点: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应用。

难点:中和反应的实质。

情境导入1、常见的酸有:,酸溶液中都含有;常见的碱有:,碱溶液中都含有。

2、酸和碱分别与指示剂反应酸溶液使__________变红;碱溶液使__________变红,使________变蓝。

学习研讨【自主学习】(一)中和反应[活动与探究]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

取2滴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讨论】玻璃片上物质是氢氧化钠吗?为什么?写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完成下列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 + HCl =NaOH + H2SO4 =以上三个反应中生成物除了水以外,另一种生成物都是由和组成,这样的化合物叫做盐。

请列举以前见过的盐(写化学式),看谁列举的多:【归纳】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不是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前面我们学过的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二)中和反应的应用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酸性土壤中含有H2SO3,应该用哪种物质来改良该酸性土壤?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2、处理工厂的废水写出用熟石灰处理含硫酸的工厂污水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用于医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中常含有Al(OH)3和NaHCO3等物质,请写出胃酸(HCl)与这两种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交流讨论】①皮蛋味涩,如何做可除去涩味,亲自动手试试看。

②被蚊虫叮咬处肿成大包,这是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涂一些碱性物质(如NH3·H2O)的药水可减轻痛痒,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③醋可以将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2)除去,原理是什么。

④早晨空腹时,为什么要少吃苹果(或酸性食物)?凉胃后医生建议吃的药丸主要药物应该是酸性还是碱性?治疗胃病的反应原理是什么?学情分析1、往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完全中和时为止,溶液的pH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2、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滴加2滴紫色的石蕊试液,振荡后溶液的颜色呈()A、红色B、蓝色C、紫色D、无色3、下表为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

九年级化学下《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_7

九年级化学下《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_7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

2.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通过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的实验探究,掌握中和实验的操作方法,强化实验及生活中安全意识。

2.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和动手操作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

2.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仪器:量筒、烧杯、滴管、玻璃棒、药品: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一、中和反应1.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1. 改变土壤的酸碱性2.处理工厂的废水Ca(OH)2 +H2SO4 == CaSO4 +2H2O3HCl+Al(OH)3====AlCl3+3H2O教学过程:一、复习(投影展示)简单复习酸和碱的定义和常见的化学性质。

二、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酸和碱两类不同的物质,酸和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如果把它们两者的溶液混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通过今天内容的学习我们会明白这些事实的原因了。

三、讲授新课实验探究 1:(叫两名学生演示实验)如课本图10-13所示,在烧杯中加入约10mL的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持续搅拌溶液,当烧杯中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时,停止加入盐酸。

[提问]在实验过程中,氢氧化钠溶液的碱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回答]随着盐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变成无色,说明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直至中性。

讨论:1. 酚酞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答:起指示作用。

因为NaOH与HCl反应无明显的现象发生,根据酚酞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来判断NaOH和HCl是否反应完全。

2. 为什么在操作中必须逐滴滴入稀盐酸?答:防止稀盐酸滴加过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学案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____ 请在课前填写以下3个小题的空格
1、酸和碱分别与指示剂反应
酚酞遇酸,遇碱变;
石蕊遇酸变,遇碱变。

2、HCl在水中会解离出和;
H2SO4在水中会解离出和;
NaOH在水中会解离出和;
Ca(OH)2在水中会解离出和。

酸→+酸根离子碱→金属离子+
3、如何知道CO2溶于水后生成了碳酸?
一、什么是中和反应
探究一酸和碱会发生反应吗?
提出假设:。

实验验证:
实验1 【学生实验】往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

观察实验现象:。

产生的疑问:无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呢?(反应了、没反应)
重新设计实验方案:根据实验台上所提供的试剂,自主设计选用合适的指示剂来证明NaOH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我们设计的方案是:
1、2、反思方案的优缺点:
实用文档
本节概念
1、盐:。

2、中和反应:。

【及时练习】以下的反应均生成盐和水,它们是不是中和反应呢?说说原因。

CO2+2NaOH=Na2CO3+H2O
Fe2O3+6HCl=2FeCl3+3H2O
二、中和反应的实质
仔细观察动画,用H+、Cl-、Na+、OH-、H2O 填空。

1、反应前稀盐酸中有微粒,氢氧化钠溶液中有微粒。

2、两种溶液混合后溶液中有微粒,溶液中减少的微粒是。

3、可以发现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微粒是,整个反应过程中只有和
结合成了H2O(水)
中和反应的实质可表示为:。

三、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带着下面的3个问题阅读书61页内容。

1、在农业上利用中和反应改良酸性土壤时,通常向土壤中加入适量的。

2、在工业上需处理酸性废水时,通常加入适量的将污水中和至中性。

3、在医药方面,如人的胃酸过多可服用含有(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物质的药物。

被有蚁酸的蚊虫叮咬后,涂一些含有物质的溶液,就可减轻痛痒。

四、课堂练习
1、某同学不小心被黄蜂蛰了(黄蜂毒液呈碱性),为了减轻疼痛,可以涂抹下列哪种物质
()。

A.浓硫酸
B.食醋
C.食盐水
D.苏打水或肥皂水(呈碱性)
2、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作中和反应,它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
实用文档
用途,下列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A.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量
B.使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五、课后练习题:
1.书P65 1题(3)小题
2.同步练习册P42 1、3、4、10题
实用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