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赞歌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浙教版五上品德与社会园丁赞歌精彩教案

2024年浙教版五上品德与社会园丁赞歌精彩教案

2024年浙教版五上品德与社会园丁赞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园丁的含义,理解园丁为社会做出的贡献。

2.培养学生尊敬园丁,热爱园丁的情感。

3.培养学生关爱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园丁为社会做出的贡献。

2.培养学生尊敬园丁,热爱园丁的情感。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关爱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园丁的图片,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对园丁的了解。

预设:园丁是种花、剪枝、除草、施肥等工作的人。

园丁的工作很辛苦,但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美化我们的环境,给我们带来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心情。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园丁的工作。

预设:园丁的工作很辛苦,但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美化我们的环境,给我们带来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心情。

2.教师引导学生来说一说自己身边的园丁。

预设:医生、教师、警察、消防员等都是我们的园丁,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保护我们的健康、安全、教育等。

3.教师引导学生来说一说园丁为社会做出的贡献。

4.教师引导学生来说一说如何尊敬园丁。

预设:我们要尊敬园丁,热爱园丁,感恩园丁为我们付出的一切。

我们可以通过行动来表达对园丁的尊敬和感激,比如对医生、教师、警察、消防员等园丁说一声“谢谢”,给他们一个微笑,关心他们的生活等。

三、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来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预设:我们了解到了园丁的含义,理解到了园丁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也知道了如何尊敬园丁。

我们要关爱社会,为社会做贡献。

四、课后作业(5分钟)教师出示课后作业:1.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本节课的内容,让家人也了解园丁的含义和贡献。

2.明天找一位园丁,对他们说一声“谢谢”,给他们一个微笑,表达我们对他们的尊敬和感激。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出示园丁的图片和课件,引导学生了解园丁的含义和贡献,让学生认识到尊敬园丁的重要性。

在课堂小结环节,我让学生来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加深他们对园丁的理解和尊敬。

园丁赞歌教案

园丁赞歌教案

园丁赞歌教案《园丁赞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园丁的工作内容和重要性,掌握赞美园丁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活动,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园丁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培养对劳动的尊重和对劳动者的感激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园丁的工作内容和重要性,掌握赞美园丁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对园丁的赞美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园丁的工作内容和重要性,介绍赞美园丁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园丁的工作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赞美园丁。

阅读法:让学生阅读有关园丁的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写作法:让学生写一篇赞美园丁的文章,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5 分钟)播放一段关于园丁工作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园丁工作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园丁的重要性。

讲授新课(20 分钟)讲解园丁的工作内容,包括种植、修剪、浇水、施肥等。

介绍园丁工作的重要性,如美化环境、提供氧气、净化空气等。

讲解赞美园丁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如辛勤、奉献、美丽、伟大等。

课堂讨论(15 分钟)组织学生讨论园丁的工作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赞美园丁,如写感谢信、制作卡片、送礼物等。

阅读欣赏(10 分钟)让学生阅读一篇赞美园丁的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提问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园丁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写作练习(20 分钟)让学生写一篇赞美园丁的文章,要求表达出对园丁的感激之情。

1. 2. 3. 1. 2. 1. 2. 3. 4. 1. ◦ ◦ 2. ◦ ◦ ◦ 3. ◦ ◦ 4. ◦ ◦ 5. ◦巡视学生写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作品展示(10 分钟)选择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其他学生欣赏和评价。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浙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园丁赞歌1(1)

浙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园丁赞歌1(1)

浙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园丁赞歌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主要围绕“园丁赞歌”这一主题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第一章“尊敬老师”,第一节“老师,您好!”;第二节“老师的爱”;第三节“园丁赞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老师的辛勤付出,培养尊敬老师的情感。

2. 使学生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懂得珍惜老师的教诲。

3. 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团结互助的品质,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到老师的辛勤付出,培养尊敬老师的情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老师的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品德与社会教材、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组老师辛勤工作的照片,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付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园丁赞歌”。

2. 新课导入(1)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感人老师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到老师的辛勤付出。

(2)讲解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老师的价值。

3. 例题讲解(1)出示例题:请你说一说,你的老师有哪些优点?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赞美老师的短文。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分享短文,评选出最佳短文。

5. 情景实践(1)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我为老师做件事”的活动,让学生用实际行动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

(2)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

六、板书设计1. 尊敬老师1.1 老师的工作1.2 老师的爱1.3 园丁赞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老师”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

答案示例:我的老师是一位非常敬业的人。

她每天早早地来到学校,晚上很晚才离开。

在她的课堂上,我们总是能感受到她的热情和关爱。

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老师特意买了水果来看我,让我非常感动。

老师的辛勤付出让我明白了教育的重要性,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回报老师的关爱。

浙教版五上品德与社会园丁赞歌教案

浙教版五上品德与社会园丁赞歌教案

浙教版五上品德与社会园丁赞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内容选自浙教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课程,主题为“园丁赞歌”。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位教育家的感人事迹,以及他们身上所展现出的奉献精神。

教材通过讲述他们的故事,让学生理解教师工作的艰辛,感受教师职业的伟大,进而激发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蔡元培和陶行知两位教育家的生平事迹,感受他们为教育事业付出的艰辛努力。

2. 培养学生尊敬教师、热爱祖国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懂得珍惜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两位教育家的生平事迹,感受他们为教育事业付出的艰辛努力。

难点:引导学生从两位教育家的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培养尊敬教师、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课件,展示蔡元培和陶行知两位教育家的生平事迹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他们的感人故事。

2. 故事讲解(10分钟)详细讲解蔡元培和陶行知两位教育家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感受他们为教育事业付出的艰辛努力。

3.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谈谈自己对两位教育家的感受,以及如何向他们学习,培养尊敬教师、热爱祖国的情感。

4. 分享感受(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同学一起交流感受。

六、板书设计1. 蔡元培:创办北大,倡导民主、科学、爱国2. 陶行知:创办晓庄学校,倡导乡村教育3. 尊敬教师,热爱祖国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蔡元培和陶行知两位教育家的认识,以及他们给自己带来的启示。

2. 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尊敬教师的感悟文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课外活动,如参观学校历史博物馆、邀请优秀教育家进行讲座等,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教师的辛勤付出,培养尊敬教师的良好品质。

园丁赞歌教案2024鲜版

园丁赞歌教案2024鲜版

园丁赞歌教案2024鲜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基于《园丁赞歌》教材第四章“植物生长与环境因素”。

详细内容包括植物生长的基本概念、影响植物生长的内外因素、园丁在促进植物生长中的作用以及现代园艺技术简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2. 增强学生对园丁职业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园艺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植物生长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以及园丁在促进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园艺工具模型。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尺子、植物生长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校园里的美丽植物景观,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2. 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整个过程。

(2)分析影响植物生长的内外因素,以实例进行说明。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关于植物生长的典型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园艺工具及其作用。

5. 园丁角色体验(15分钟)学生扮演园丁,模拟修剪植物、浇水、施肥等过程,感受园丁的辛勤付出。

6. 现代园艺技术介绍(10分钟)介绍现代园艺技术,如无土栽培、智能灌溉等,拓宽学生视野。

组织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引导他们关注环境保护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影响植物生长的内外因素内部因素:遗传、生理、生长发育阶段外部因素: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空气质量等2. 园丁的作用修剪、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促进植物生长,美化环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生长过程,记录影响其生长的环境因素。

答案示例:植物名称:绿萝生长环境:室内,靠近窗户,阳光充足影响因素:光照、水分、温度生长状况:叶片翠绿,生长旺盛2. 拓展作业:了解一种现代园艺技术,并与同学分享。

《园丁赞歌》教学设计

《园丁赞歌》教学设计

《园丁赞歌》教学设计第一篇:《园丁赞歌》教学设计2、园丁赞歌教学目标1.认识教师职业的意义,了解教师节。

2.学习古往今来的尊师故事,激发热爱和尊重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教师职业的伟大,从而产生对教师的崇敬之情。

2.通过学习尊师故事,知道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激发热爱和尊重老师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师: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是献给谁的?2.师:这是一首献给老师的歌。

在人生的道路上,老师,引领我们走进知识的大门;老师,开启我们混沌的心灵;老师,园丁般呵护我们茁壮成长。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老师,一起唱一首园丁赞歌吧!(板书课题)二、探究学习 1.了解孔子。

⑴ 学生简单交流对孔子的认识。

⑵ 师:孔子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关于他的介绍。

(教师出示课件:“孔子”。

)⑶ 师:2500多年过去了,直到今天,人们还在纪念着这位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南京夫子庙就是专门用来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庙宇,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瞻仰他、纪念他(教师出示课件:“夫子庙”。

)。

许多国家还向我国教育部申请成立孔子学院,据说到今天为止,中国已在世界15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75所孔子学院呢!孔子呕心沥血,言传身教,桃李满天下,为教育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被后人称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2.学习尊师故事。

师:在刚才的录音介绍中,讲到孔子有72名有成就的弟子,子贡便是其中之一。

子贡对老师毕恭毕敬,孔子死后,他悲痛万分,在孔子墓旁居住下来,一直守墓6年。

关于尊重老师,我国历史上还有许多佳话呢!⑴(教师播放录像:“程门立雪”的故事。

)交流:A.故事中的学生是怎样尊重老师的?B.他们为什么这么做?C.从故事中,你有何感受?⑵ 师:古时候,人们常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这说明那时候的人非常尊重自己的老师。

园丁赞歌教案

园丁赞歌教案

园丁赞歌教案《园丁赞歌教案》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园丁的工作内容和意义,掌握赞美园丁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目标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导学生感受园丁的辛勤付出,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园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了解园丁的工作内容和意义,掌握赞美园丁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丁的辛勤付出,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园丁的辛讲授法:讲解园丁的工作内容和意义,介绍赞美园丁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 讨论法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写作法:让学生写一篇赞美园丁的文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勤付出,引导学生感受园丁的工作价值。

3. 写作法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 展示一些园丁工作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园丁的工作内容。

- 提问学生对园丁的看法,引导学生思考园丁的工作意义。

2. 阅读文章(15 分钟) - 教师朗读一篇赞美园丁的文章,学生边听边看文章,理解文章内容。

- 教师提问学生文章中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式,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3. 学习词汇和表达方式(15 分钟) - 教师讲解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如“辛勤付出”“默默奉献”“美丽的花园”等。

- 教师让学生模仿文章中的表达方式,用所学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造句练习。

4. 讨论园丁的辛勤付出(15 分钟) -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园丁的辛勤付出,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 园丁每天的工作内容有哪些? - 园丁的工作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 我们应该如何尊重和感谢园丁的工作?-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5. 写作练习(15 分钟) - 教师让学生写一篇赞美园丁的文章,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表达方式,表达自己对园丁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最新整理高一语文教案园丁赞歌

最新整理高一语文教案园丁赞歌

最新整理高一语文教案园丁赞歌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园丁赞歌》。

本课主要内容是通过一首诗歌的形式,赞颂教师这个职业的辛勤付出和高尚品质,让学生理解和尊重教师,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 能够把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 能够通过阅读诗歌,培养对教师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把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难点:深入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培养对教师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教师的日常工作场景,引导学生思考教师的工作意义和价值。

2.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内容解析:分段讲解诗歌的内容,解释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4. 深入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5.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如何分析和解读诗歌。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园丁赞歌》2. 诗歌主题:赞颂教师的辛勤付出和高尚品质3. 修辞手法:比喻、象征等4. 语言特色:优美、感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教师的文章,表达自己对教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2. 作业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把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同时,学生也能通过阅读诗歌,培养对教师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创作诗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园丁赞歌》。

这是一首赞颂教师职业的诗歌,通过形象的描绘和深情的赞美,展现了教师辛勤耕耘、培育桃李的崇高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一、播放视频,情境导入师:这是在电视上常见的一段公益广告,画面上的这位石老师是民间非盈利机构——光爱学校的校长兼教师,在这所设施简陋、物资贫乏的学校里总共有103个孤儿,在遇到石老师前他们都曾风餐露宿、流浪街头,是这位石老师给了他们一个温暖的家。

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教师肩负的重任,也看到了教师的无私奉献。

他也是千千万万个教师的缩影。

尊师重教是社会文明的体现,也是我国的传统美德。

赞颂园丁也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表达交流: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

请同学们把教材翻至第60页。

板书: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二、推进新课,熟悉内容1.设置问题了解学情师:对于记叙文大家并不陌生,记叙文是通过对具体、真实的人和事的记叙来反映现实、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文体。

那么如何才能将记叙文写好呢?请学生回答。

(不会很理想)师:在这一点上,我们对记叙文又缺乏了解。

那么我们今天要做的就是走近这熟悉的陌生人,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2.探讨诗文引出主题投影园丁赞师:这首诗很短,但很美。

美在哪里?学生答师:对了,这首诗除了美在格式工整、情感真挚、意蕴丰富外,还美在它的第二人称上,我们刚学过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中也有多处运用了第二人称,第二人称的优点是什么?生:让读者倍感亲切,仿佛和作者在面对面交流,也便于作者情感的抒发。

师:这个人称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说的角度,也称为视角。

视角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记叙文的优劣,选择恰当的人称就好比游览时登上最佳观景点,能将可餐秀色尽收眼底。

想品水媚须俯首,要观山伟必仰头。

角度不同,表达效果也不同。

人称可分为三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我们来看看这三种人称各自的特点。

3.比较文例总结特点(1)我被一阵呜咽声惊醒了。

朦胧的灯光里,母亲正坐在我的床上,背对着我,她的手里紧紧地攥着那块橘皮。

当时,我不明白她为什么啜泣,我把自己的小脸紧紧地贴在她的脊背上。

她一下子惊起来,急忙擦干了双眼,转过身来,有力地搂住我。

我抬起头来,看见她微笑着,两只眼睛依然红肿着,这是种虚弱的、苍白的笑容,不知为什么,我再也忍不住自己的眼泪,号啕大哭起——一学生《母亲》(2)上星期一次体育课,我们全班都穿上刚买的新运动衣。

跳完山羊,我们围着小树逮着玩。

一不小心,我的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

我坐在树底下偷偷地抹眼泪,又心疼裤子,又怕回家挨说。

万芳也不玩了,坐在我旁边一个劲地叹气。

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上的大口子缝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

”当时,我觉得自己得救了,就把裤子和万芳换了。

后来,我听说为了这件事,她妈妈让她对着墙站了一个钟头。

“为什么你不说裤子是我的?”她嘿嘿地笑着:“我妈是婆婆嘴,她要是知道,早晚也会让你妈知道。

”我要把裤子换过来。

她却满不在乎地说:“算了吧,反正我已经站了一个钟头,要是再换过来,你还得站两个钟头……”直到现在,我身上还穿着她的运动裤。

每次上体育课,看见她裤子上的那条长长的伤疤,我就觉得对不住她。

——张之路《羚羊木雕》(3)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安安静静坐到办公桌前计划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向孩子嘴里塞着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悠闲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看我:“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

请你们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

朋友!你已经知道了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领袖,请再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吧,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4)我胡乱地吃了一些饭菜,伸手拿起一块西瓜,幸福地吃了起来。

我说:“妈,您也吃啊。

”您说:“我从小就不喜欢吃这个,吃了肚子受不了。

你快吃吧。

”我便心安理得地吃光了所有的西瓜。

我回房间整理回学校要带的东西,妈妈收拾了碗筷。

后来,忽然想到告诉妈妈要体检了,于是就去灶房找她。

可是,我分明看到,母亲正背对着我,啃我吃剩的西瓜皮……那一刻,我不晓得该和母亲说些什么!庆幸妈妈没有回头,我冲回房中,捂着被子哭了好久。

——一学生《妈妈,我爱您》(5)一天夜里,老头子从东边很远的地方回来。

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老头子载了两个女孩子回来。

孩子们在炮火里滚了一个多月,都发着疟子,昨天跑到这里来找队伍,想在苇塘里休息休息,打打针。

老头子很喜欢这两个孩子:大的叫大菱,小的叫二菱。

把她们接上船,老头子就叫她们睡一觉,他说: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到苇塘里,咱们还有大米和鱼吃。

孩子们在炮火里一直没安静过,神经紧张得很。

一点轻微的声音,闭上的眼就又睁开了。

现在又是到了这么一个新鲜的地方,有水有船,荡悠悠的,夜晚的风吹得长期发烧的脸也清爽多了,就更睡不着。

——孙犁《芦花荡》(6)每当穿行于闹市之中,他常常不会留意到姑娘们爱慕的目光。

越过一片熙熙攘攘的人群,他看见的仍然是那片绿色的草地,奔腾的马群和那张亲切可爱的粉红色笑脸;耳边也总是传来那支慑人魂魄的歌声……他有时候就旁若无人地满面泪水在街头行走,而不管有多少惊诧的目光在瞧他……最近一些日子,随着气候渐渐转暖,他的情绪却不知为什么越来越糟糕。

奇妙得很!季节往往能影响人的心境。

当他看见河岸上一缕缕如烟似雾的柳丝和山湾里那霞光般灿烂的桃花时,一种无限忧伤的感情就涌上了他的心头。

他想叹息,想唱歌,想流泪,尤其想和什么人谈一谈他曾有过的幸福和不幸,以及那早已流逝但永远不能忘却的往事……——路遥《平凡的世界》学生分组讨论,一组负责一种人称,小组代表发言。

明确:(多媒体展示)第一人称:用第一人称叙事的文章,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把故事情节通过叙述者“我”来传递给读者,它是一种单向视角。

其中的“我”可以是作者,也可以是文章中的人物。

优点——容易形成真实、亲切的格调,带有鲜明的主观抒情意味。

它既适合于内心独自式地呈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又适合于讲故事式地叙述事件,从而在组织篇章结构时显得自由洒脱,无所拘束。

缺点——这种记叙只限于“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不是“我”所亲身经历的人和事就无法直接记叙,在反映生活的广度和记叙人物的深度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第二人称:是以“你”(或“你们”)为对象的叙述。

因此,它自然具有一种双重交流的对话性质。

有人把它叫做“对向视角”。

优点——这种视角能紧紧抓住读者,使之有一种参与感。

第二人称的突出长处在于它的“透视性”。

它便于作者挖掘人物的意识,也便于读者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

运用它既可以让人物作心理呈示,又可以从人物之外作心理描写。

缺点——叙述中受到“我”和“你”关系的制约,只能向特定的接受者“你”表达,只能表达“你”“我”之间的事情及与“你”“我”有关的事情,不可随意诉说“你”“我”关系之外的事情。

第三人称:它是一种最“古老”的叙事视角。

它是指叙述者以局外人的口吻,旁述“他”或“他们”的事情。

如果叙述人>人物(叙述人比人物知道的多),那文章采用的是全知视点,叙述人对事件的始末和人物的行为和心理都了如指掌。

但是,也有一些文章虽用第三人称,但是却没有写人物心理(叙述人<人物)(《祝福》中间部分),或是借人物的视角来写(叙述人=人物)(《林黛玉进贾府》),这只能算作半知视角。

优点——第三人称,是最自由灵活的叙述角度。

它可以根据写作的需要,随意转换时间、空间。

因而,它是多角度、多方位的。

它可以对人物场景作外部观察,也可以进入人物内心直接展示众多人物的心理。

”缺点——缺乏第一人称的真实感和第二人称的亲切感。

请学生回忆曾学过的记叙文,并在回忆中加深对三种人称的认识。

三、当堂训练趁热打铁1.练习:将广告改成一段文字,要求三组同学分别用三种人称来写,300字左右。

力求彰显所用人称的优点。

2.完成后请小组代表朗诵,让学生再次感受三种人称的差异。

补充:这三种文体谈不上孰优孰劣,它们之间也并非独立不兼容,在文中三者可以自由转换。

但是在更换时要找到合适的过渡句,不可随意切断叙事线索。

如《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叙事角度就是在三者之间灵活转换。

《祝福》、《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也有叙述角度的转换。

选择角度时不必拘泥于哪一种,运用得当使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即是最佳选择。

四、拓展延伸深挖主题1.请某一组2—3名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

2.请同学们讨论同种人称下叙事侧重点的不同对作品的影响。

如:甲同学侧重叙述石老师说服妻子献出家里唯一像样的家具——衣橱的过程,在他的叙述中我们不仅看到了石老师的无私,也看到了石老师的机智、能言善辩。

乙同学侧重叙述了石老师将穿衣镜改造成舞蹈镜的过程,让我们看到了石老师的另一门精湛的技艺——木工活,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

明确:刚才我们说的人称其实只是角度的一部分,材料如何选择也属于角度范畴,选择的材料一定要为中心思想服务,所以一定要具有代表性。

3.方向指导师:我们在写人叙事时一定要注重真实性,不要一写教师就套用“万能公式”——老师带我去看病、老师深夜改作业、老师为我开小灶等等。

这样的文章容易流俗,学生笔下的教师就像生产线的产品——同一个模子印出来的。

其实现实中的老师并不全有像石老师那么细微却很感人的事迹,毕竟环境不一样。

老师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会有喜怒哀乐,而学生笔下的教师往往是“蒙娜丽莎”——对谁都微笑,我们千万不能把教师刻画成一样的产品。

可以选一些趣事或你和老师之间的“战争”。

切入点要做到“新”、“奇”、“巧“,新在独出机杼,奇在意料之外,巧在情理之中。

五、课堂总结弘扬传统教师的奉献精神是不可否认的,但每个教师的表达方式都不一样,在管理班级时,老师会和你们斗智斗勇。

在与你的相处中,老师有“三十六计”:当课堂上的你走神时,老师就会使一招“打草惊蛇”,在保全你自尊的情况下提醒你回归课堂;当生活中的你遇到困难时,老师使出一招“反客为主”,毫无怨言将你的事变成他的事;当学业上的你实现梦想时,老师使一招“走为上”计,悄然而退……无论是哪种方式,我们都看到了老师那颗火热的心。

不要让老师活在单调的世界里,用你的笔去刻画教师多彩的生活吧(播放背景音乐《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七、板书设计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第一人称优点:真实、亲切,抒情鲜明人称(视角)缺点:非“我”经历,无法记叙第二人称优点:有“透视性”,便于抒情缺点:对象特定,难以拓展角度第三人称优点:自由灵活,随意转换缺点:缺真实感,少亲切感新别出心裁材料选择奇意料之外巧情理之中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