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解吸实训操作

合集下载

吸收解吸的实验报告

吸收解吸的实验报告

1. 了解吸收和解吸的原理。

2. 熟悉吸收解吸反应的实验操作。

3. 通过实验观察吸收解吸实验现象特征。

4. 探讨不同物质的吸收和解吸特性。

二、实验原理吸收和解吸是化学工程中常见的传质过程。

吸收是指气体中的溶质被液体吸收剂吸收的过程,而解吸则是将吸收剂中的溶质释放出来的过程。

本实验采用物理吸收法,即利用液态吸收剂对气体混合物中的特定组分进行吸收和解吸。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CO2气体、NaOH溶液、盐酸、苯、四氯化碳等。

2. 实验仪器:气体发生器、气体流量计、吸收塔、解吸塔、冷凝器、温度计、压力计、秒表等。

四、实验步骤1. 吸收实验:(1)将CO2气体通入装有NaOH溶液的吸收塔中,调节气体流量和温度。

(2)观察气体在吸收塔中的流动状态,记录吸收前后的气体流量和温度。

(3)将吸收后的气体通入装有盐酸的解吸塔中,调节气体流量和温度。

(4)观察气体在解吸塔中的流动状态,记录解吸前后的气体流量和温度。

2. 解吸实验:(1)将苯通入装有四氯化碳的吸收塔中,调节气体流量和温度。

(2)观察气体在吸收塔中的流动状态,记录吸收前后的气体流量和温度。

(3)将吸收后的气体通入装有苯的解吸塔中,调节气体流量和温度。

(4)观察气体在解吸塔中的流动状态,记录解吸前后的气体流量和温度。

1. 吸收实验:(1)CO2气体在吸收塔中流速逐渐减慢,气体颜色变浅。

(2)解吸后的气体在解吸塔中流速逐渐加快,气体颜色变深。

2. 解吸实验:(1)苯气体在吸收塔中流速逐渐减慢,气体颜色变浅。

(2)解吸后的气体在解吸塔中流速逐渐加快,气体颜色变深。

六、实验数据与分析1. 吸收实验:(1)吸收前后的气体流量:Q1 = 0.2 L/min,Q2 = 0.1 L/min。

(2)吸收前后的气体温度:T1 = 25℃,T2 = 20℃。

(3)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吸收系数K1和吸收速率V1。

2. 解吸实验:(1)吸收前后的气体流量:Q3 = 0.2 L/min,Q4 = 0.3 L/min。

吸收与解吸实验实验报告

吸收与解吸实验实验报告

吸收与解吸实验实验报告吸收与解吸实验实验报告引言:吸收与解吸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操作和现象。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物质在溶液中的吸收和解吸的过程,以及相关的实验技巧和方法。

本实验报告将详细介绍吸收与解吸实验的步骤、结果和分析。

实验目的:1. 了解物质在溶液中的吸收和解吸过程;2. 掌握吸收和解吸实验的基本操作技巧;3. 分析吸收和解吸实验的结果,探讨影响吸收和解吸的因素。

实验材料和仪器:1. 玻璃试管;2. 氢氧化钠溶液;3. 氯化铵溶液;4. 氢氧化钠固体;5. 氯化铵固体;6. 酚酞指示剂;7. 打火石;8. 酒精灯;9. 钳子;10. 温度计。

实验步骤:1. 准备两个玻璃试管,分别标记为A和B。

2. 在试管A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试管B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铵溶液。

3. 向试管A中加入少量的酚酞指示剂,使溶液呈现红色。

4. 将试管A和B放置在一个装有水的容器中,保持试管A的底部接触水面,试管B则悬空于水中。

5. 用打火石点燃酒精灯,将试管B加热至沸腾状态。

6. 观察试管A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以下现象:1. 在试管A中,溶液的颜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

2. 在试管B中,溶液开始加热后,溶液的颜色保持不变。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酚酞指示剂在加热的过程中逐渐褪色,说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被吸收了。

2. 氯化铵溶液中的酚酞指示剂在加热的过程中保持不变,说明溶液中的氯化铵没有被吸收。

进一步分析:吸收和解吸实验的结果可以归因于溶液中物质的化学性质和溶解度。

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可以与酚酞指示剂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溶液颜色的变化。

而氯化铵是一种盐类,其溶解度较高,不容易被吸收。

因此,在加热的过程中,氢氧化钠被吸收,而氯化铵保持不变。

结论:通过吸收与解吸实验,我们了解到物质在溶液中的吸收和解吸过程。

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可以吸收酚酞指示剂,导致溶液颜色的变化。

吸收与解吸实验报告

吸收与解吸实验报告

吸收与解吸实验报告吸收与解吸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进行吸收与解吸实验,探究不同条件下物质的吸收与解吸过程,以及相关因素对吸收与解吸的影响。

实验原理:吸收与解吸是物质在溶液中的相互转移过程。

在吸收过程中,物质从溶液中被吸附到吸附剂表面;而在解吸过程中,物质从吸附剂表面解吸出来,重新溶解到溶液中。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酒精、活性炭、玻璃棒、烧杯、分液漏斗、滤纸、天平、计时器等。

方法:1. 准备活性炭吸附剂:将一定量的活性炭粉末加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2. 准备酒精溶液:取一定量的酒精加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3. 实验组设置:将活性炭吸附剂放入分液漏斗中,并将酒精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4. 开始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让酒精溶液缓慢通过活性炭吸附剂,记录下吸收过程所需的时间;5. 解吸实验:将吸附了酒精的活性炭取出,放入另一个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记录下解吸过程所需的时间;6. 重复实验:重复以上步骤,改变吸附剂的用量、溶液浓度等条件,进行多次实验,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统计,我们可以发现吸收与解吸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吸收过程所需的时间与吸附剂的用量有关。

当吸附剂的用量增加时,吸收过程所需的时间相应增加,这是因为吸附剂表面积增大,吸附物质与吸附剂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从而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吸收过程。

其次,吸收过程所需的时间与溶液浓度有关。

当溶液浓度增加时,吸附剂表面上的物质浓度也增加,吸附速度加快,吸收过程所需的时间相应减少。

这是因为溶液浓度的增加提高了物质向吸附剂表面扩散的速度,加快了吸附过程。

解吸过程所需的时间与解吸剂的性质有关。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水作为解吸剂,发现解吸过程所需的时间较长。

这是因为水与酒精之间的亲和力较小,解吸剂的选择对解吸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若使用亲和力较大的溶剂作为解吸剂,解吸过程所需的时间会相应减少。

此外,实验还发现温度对吸收与解吸过程有一定影响。

吸收-解吸实训装置操作规程

吸收-解吸实训装置操作规程

吸收-解吸实训装置操作规程1.工业背景气体的吸收与解吸装置为化工的常见装置,在气体净化中常使用溶剂来吸收有害气体,保证合格的原料气供给,在合成氨、石油化工中原料气的净化过程中均有广泛应用。

在合成氨脱硫、脱碳工段均采用溶剂吸收法脱除有害气体,吸收效率高,装置运行费用低廉。

本装置考虑学校实际需求状况,采用水-二氧化碳体系为吸收-解吸体系,进行实训装置设计。

2.流程简介(附工艺流程示意图)钢瓶内二氧化碳经减压后和风机出口空气混合后进入吸收塔下部,混合气体在塔内和吸收液体逆向接触,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被水吸收由塔顶排出。

出吸收塔富液排入吸收液缓冲罐后,经富液泵进入二氧化碳解吸塔上部,和解吸塔风机来空气在塔内逆向接触,溶液中二氧化碳被解吸出来,随大量空气由塔顶排出,溶液由下部进入解吸液缓冲罐,解吸液经解吸液泵打入吸收塔上部循环使用,继续进行二氧化碳气体吸收操作。

吸收-解吸工艺流程示意图3.装置功能3.1能进行机泵、容器、塔器等设备操作。

3.2能进行二氧化碳-水体系吸收、解吸实训,吸收、解吸装置操作考核。

3.3能进行吸收塔、解吸塔效率测定。

3.4系统可实现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实时显示过程数据,有工控柜,可接入DCS系统。

3.5装置为工程化布局、带操作平台、斜梯,反映工业吸收-解吸布局特点。

3.6能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及化学分析实训。

4.基本原理气体吸收是典型的传质过程之一。

由于CO 2气体无味、无毒、廉价,所以气体吸收实验常选择CO 2作为溶质组分。

本实验采用水吸收空气中的CO 2组分。

一般CO 2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即使预先将一定量的CO 2气体通入空气中混合以提高空气中的CO 2浓度,水中的CO 2含量仍然很低,所以吸收的计算方法可按低浓度来处理,并且此体系CO 2气体的吸收过程属于液膜控制。

因此,本实验主要测定Kxa 和H OL 。

4.1计算公式填料层高度Z 为OL OL x x xa Z N H x x dx K L dZ z ⋅=-==⎰⎰*120式中: L 液体通过塔截面的摩尔流量,kmol / (m 2·s);K xa 以△X 为推动力的液相总体积传质系数,kmol / (m 3·s);H OL 液相总传质单元高度,m ; N OL 液相总传质单元数,无因次。

5吸收-解吸操作实训---装置流程及设备仪表作用的学习

5吸收-解吸操作实训---装置流程及设备仪表作用的学习

T201
P101
图6-1 CO2吸收-解吸实训装置工艺流程图
四、操作中注意事项
• (1)使用CO2钢瓶时必须连接解压阀或高 压调节阀,不经这些部件让系统直接与钢 瓶连接是十分危险; • (2)当钢瓶使用到瓶内压力为0.5MPa时, 应停止使用。压力过低会给充气带来不安 全因素,当钢瓶内压力与外界压力相同时, 会造成空气的进入。
五、操作时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异常现象 拦液和液泛 原因分析 操作负荷大幅波动 或溶液起泡 (1)入口混合气体 中二氧化碳含量的 增加 (2)混合气流量增 吸收塔出 口气体二 氧化碳含 量升高 大 (3)吸收剂流量减 少 (4)吸收贫液中二 氧化碳含量增加和 塔性能的变化 (填 料堵塞、气液分布 不均匀) 处理措施 操作中要严格控制参数,保持系统 的稳定,尽量减轻符合的波动 (1)检查 CO2 和的流量,如发生 变化,调回原值 (2)检查进入吸收塔的空气流量 FIC02,如发生变化,调回原值 ( 3) 检查进入吸收塔的吸收剂流量 FIC03,如发生变化,调回原值 ( 4) 打开阀门 V A115, 取样分析吸 收贫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如二氧化 碳含量升高,增加解吸塔空气流量 FIC01 ( 5) 如上述过程未发生异常, 在不 发生液泛的前提下,加大吸收剂流 量 FIC03,增加解吸塔空气流量 FIC01 ( 1 )检查进入解吸塔的空气流量 FIC01,如发生变化,调回原值 ( 2) 检查解吸塔塔底的液封, 如液 封被损坏要恢复 ( 3) 增加液封高度, 防止解吸空气 泄漏 ( 4) 如上述过程为发生异常, 在不 发生液泛的前提下,加大解吸空气 流量 FIC01,使吸收贫液中二氧化 碳含量回到原值
主讲:连锦花
回顾:
吸收设备类型
填料塔 湍球塔 分类 板式塔 喷淋塔 空塔吸收器

吸收解吸实验报告

吸收解吸实验报告

吸收解吸实验报告吸收解吸实验报告引言:吸收解吸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研究溶质在溶剂中的吸收和解吸现象。

通过该实验,我们可以了解溶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吸收速率、解吸速率以及吸收解吸平衡的特性。

本文将对吸收解吸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结果进行详细讨论。

一、实验原理吸收解吸实验是基于物质在溶液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变化来进行的。

在吸收过程中,溶质分子被溶剂分子吸引,从而进入溶液中。

而在解吸过程中,溶剂分子与溶质分子的相互作用力减弱,导致溶质分子从溶液中脱离。

吸收解吸速率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浓度、温度等因素有关。

二、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实验器材包括吸收解吸装置、试管、移液管等;试剂包括溶剂和溶质。

2. 设置实验条件:根据实验要求,确定溶剂的浓度、温度等条件。

3. 吸收实验:将一定量的溶剂倒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溶质,并充分搅拌,观察溶质的吸收情况。

4. 记录数据:记录吸收实验的时间、溶质的质量或浓度等数据。

5. 解吸实验:将已吸收的溶质置于适当的条件下,观察溶质的解吸情况。

6. 记录数据:记录解吸实验的时间、溶质的质量或浓度等数据。

三、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吸收解吸实验后,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的实验结果。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吸收速率与溶剂浓度成正比:当溶剂浓度增加时,吸收速率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溶剂浓度的增加会增加溶剂分子与溶质分子的相互作用力,从而促进溶质的吸收。

2. 吸收速率与溶质浓度成正比:当溶质浓度增加时,吸收速率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溶质浓度的增加会增加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的碰撞频率,从而增加吸收的可能性。

3. 吸收速率与温度成正比:当温度升高时,吸收速率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加溶剂分子的平均动能,从而增加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的碰撞能量,促进溶质的吸收。

4. 解吸速率与溶剂浓度成反比:当溶剂浓度增加时,解吸速率会减小。

这是因为溶剂浓度的增加会增加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的相互作用力,使得溶质分子更难从溶液中解吸出来。

吸收解吸操作实训指导书.

吸收解吸操作实训指导书.

工业有害废气净化分离实训指导书一、技能培训目标1、了解填料吸收塔的结构并练习操作。

2、了解干填料层和湿填料层的(△P/Z)─u 关系曲线3、掌握填料层压强降与操作气速的关系,确定填料塔在某液体喷淋量下的气速。

二、实训内容1.测量工业废气吸收塔的传质能力(传质单元数和回收率)和传质效率(传质单元高度和体积吸收总系数)。

2.工业废气吸收塔的开车准备技能训练;3.工业废气吸收塔的冷态开车、正常运行、参数调节技能训练;4.工业废气吸收塔的节能操作技能训练;5.工业废气吸收塔的故障诊断和处理技能训练。

三、吸收-解吸实训装置基本操作规程1、基本原理利用各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的差异使气体中不同组分分离的操作称为吸收。

所用液体称为吸收剂。

气体中能被溶解的组分称为溶质或吸收质,不被溶解的组分称为惰性气体或载体。

在化工生产中,有时需要将吸收得到的溶质气体从液体中取出来,这种使溶质从溶液中脱除的过程称为解吸。

吸收是化学工业中广泛应用的单元操作之一,主要可以达到以下目的:(1)原料气净化:例如合成氨中的水煤气的净化;(2)回收混合气体中的有用物质:例如焦化厂、荒煤气中苯的回收;(3)环境保护:例如三废处理;(4)制造成品:例如制造三酸。

气体的吸收与解吸装置为化工的常见装置,在气体净化中常使用溶剂来吸收有害气体,保证合格的原料气供给,在合成氨、石油化工中原料气的净化过程中均有广泛应用。

在合成氨脱硫、脱碳工段均采用溶剂吸收法脱除有害气体,吸收效率高,装置运行费用低廉。

吸收设备有多种形式,以塔设备最为常用。

塔设备可分为板式塔与填料塔两大类。

本装置利用填料塔,采用水-二氧化碳体系为吸收-解吸体系,进行实训装置设计。

本装置先用泵将水打入吸收塔,水吸收了二氧化碳形成富二氧化碳水后进入吸收液储罐,作为解吸操作的原料送入解吸塔顶再用空气进行解吸,解吸完的水进入解吸液储罐,再作为吸收操作的原料,如此形成循环操作。

图 1 吸收解吸流程图2、工艺流程(1)基本数据吸收塔径Φ=0.1m填料高度0.8m(6θ环)解吸塔径Φ=0.1m填料高度0.8m(规整填料)。

吸收-解吸过程安全事故处理仿真实训系统培训软件操作手册说明书

吸收-解吸过程安全事故处理仿真实训系统培训软件操作手册说明书

吸收-解吸过程安全事故处理仿真实训系统培训软件操作手册欧倍尔北京欧倍尔软件技术开发有限公司2020年5月目录一、培训内容 (1)二、基本操作 (1)三、详细使用说明 (2)四、工艺流程简介 (7)1、工作原理 (7)2、流程说明 (8)五、工艺卡片 (8)1、设备列表 (8)2、现场阀门 (9)3、仪表列表 (10)4、工艺参数 (11)(1)吸收塔T100 (11)(2)解吸塔T101 (12)六、复杂控制说明 (12)1、简单控制 (12)2、串级控制 (12)七、控制规程 (13)1、正常开车 (13)(1)开车前准备 (13)(2)吸收、解吸系统充液 (13)(3)解吸到吸收的回流换热、建立循环 (13)(4)进富气 (14)2、正常运行及调整 (14)(1)V302液位 (14)(2)T101塔压 (14)3、正常停车 (14)(1)停富气进料和C4产品出料 (14)(2)停吸收塔系统 (15)(3)吸收油贮罐V301排油 (15)(4)停解吸塔系统 (15)5、事故设置 (16)(1)冷却水中断 (16)(2)加热蒸汽中断 (16)八、安全演练 (17)1、吸收剂进吸收塔控制阀前法兰泄漏着火 (17)(1)作业状态 (17)(2)事故描述 (17)吸收剂进吸收塔控制阀前法兰泄漏着火 (17)(3)应急处理 (17)2、原料进吸收塔法兰泄漏着火 (19)(1)作业状态 (19)(2)事故描述 (19)(3)应急处理 (19)3、原料进吸收塔法兰泄漏有人中毒 (20)(1)作业状态 (20)(2)事故描述 (21)(3)应急处理 (21)九、PID图 (23)十、仿真画面 (24)一、培训内容吸收-解吸过程安全事故处理仿真实训系统培训软件操作手册二、基本操作1、进入场景:2、人物控制:W(前)S(后)A(左)D(右)、鼠标右键(视角旋转)。

3、奔跑:按下Ctrl键,可以切换至奔跑模式;再按下Ctrl键,可切换至走路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吸收风机停车: (1)在仪表控制操作台上,关闭“吸收风机 电源”开 关; 5、吸收液相泵停车: (1)在仪表操作台上,对“吸收液相流量手 自动控制仪” 上,把吸收液相流量设定值 设定为0,让吸收液相泵停止转动; (2)关闭“吸收水泵电源”开关。 6、仪表电源关闭: (1)关闭仪表电源开关。 7、控制柜总电源关闭: (1)关闭总电源空气开关,关闭整个设备电 源
9、解吸塔底液封的调节
调节好液相流量和气相流量后,调节阀 VA507的开度大小,调节塔底液封在塔底 液体出口管到气相进风口之间,并保持稳 定。注意:液封过高会使液相倒流到气相 管路里去,没有液封会导致液体直接从塔 底逃出解吸塔外,起不到解吸的作用。
10、实验方法
(1)当操作稳定后(一般稳定10分钟左右), 通过CO2传感器AI01,对吸收塔进气浓度 进行检测,并记录数据;通过CO2传感器 AI01,对吸收气相尾气浓度进行检测,并 记录数据;通过CO2传感器AI01,对解吸 后气体浓度进行检测,并记录数据。 (2)调整吸收、解吸液的流量到300L/h,稳 定10分钟,再记录一组数据;
正常开机 1、开启电源 (1)在仪表操作盘台上,开启总电源开关,此 时总电源指示灯亮; (2)开启仪表电源开关,此时仪表电源指示灯 亮,且仪表上电。 2、开启计算机启动监控软件 (1)打开计算机电源开关,启动计算机; (2)在桌面上点击“吸收解吸实训软件”,进 入 MCGS组态环境,如图2所示
(3) 点击菜单“文件\进入 运行环境”或按“F5” 进入运行环境,如图3 所示,输入班级、姓 名、学号后,按“确 认”,进入图4界面, 点击“填料吸收塔单 元操作实训”进入实 训软件界面,如图5所 示,监控软件就启动 起来了。
(1)用扳手打开钢瓶上的出口阀,在顺时针打 开CO2钢瓶减压阀上的阀门,调节出口压 力为0.2MPa左右; (2)检查管路各阀门位置:打开阀门VA101; 关闭阀门VA105;调整阀FI01流量计阀门 的开度,调节CO2流量为0.2 m3/h。
6.吸收塔底液封的调节
调节好液相流量和气相流量后,调节阀 VA502的开度大小,调节塔底液封在塔底 液体出口管到气相进风口之间,并保持稳 定。注意:液封过高会使液相倒流到气相 管路里去,没有液封会导致液体直接从塔 底逃出吸收塔外,起不到吸收的作用。
编号
吸收气体流 量
吸收液体流量
吸收气体入口 CO2浓度
吸收气体出口 CO2浓度
解吸气体流量
解吸液体流量
解吸气体出口CO2浓 度
1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4
5
4、开启吸收塔气相风机和管路
(1)检查管路各阀门位置:打开阀门VA201; 关闭阀门VA202;调整阀VA401的开度。 (2)打开吸收风机电源开关,风机运转,检查 风机运转方向是否正常(进风口吸风为正 确),配合调节阀VA401、VA201的大小, 调节吸收气相流量为2m3/h。
5、开启CO2钢瓶和管路
吸收解吸实训操作
谢家鑫
操作步骤
一、开机准备
1.检查公用工程水电是否处于正常供应状态(水 压、水位是否正常;电压、指示灯是否正常)。 2.打开CO2钢瓶阀门,检测CO2钢瓶减压阀压力 是否正常; 3.熟悉设备工艺流程图,各个设备组成部件所在 位置;熟悉各阀门的作用及用途。
4.熟悉温度、流量测量点、控制点的位置。 5.在向罐体加液前,检查罐体各阀门位置: 关闭阀门VA505、VA510、VA511;打开阀 VA504、VA509。 6.打开自来水阀门,往吸收剂储液罐V101里 加入自来水,液位到罐体的2/3的位置。 7.测量并记录当前轻相液储罐和重相液储罐 的液位。
(1)检查管路各阀门位置:打开阀门: VA601、 VA602、VA507、VA508;关闭阀门 VA509、VA510、VA511。 (2)检查解吸液相水泵前阀VA601是否打开, 打开吸收液相泵电源开关,泵运转,检查 泵运转方向是否正常。吸收液相流量调节: 手动时:调节阀门VA602,调节吸收液相 流量为200L/h;自动调节时:把阀门 VA602逆时针开到最大,在仪表操作盘台 上把“解吸液相流量手自动控制仪”设到 自动控制状态,设定仪表设定值为200,解
正常关机
1、CO2钢瓶停车: 1)实验取样结束后,先关闭CO2钢瓶的阀门,再逆时针 方向关闭减压阀阀门。 2、解吸液相泵停车: 1)在仪表操作台上,对“解吸液相流量手自动控制仪” 上, 把解吸液相流量设定值设定为0,让解吸液相泵停止转动; 2)关闭“解吸水泵电源”开关。 3、解吸风机停车: 1)在仪表控制操作台上,关闭“解吸风机电源”开关。
图5、6中,PV表示实际测量值、SV表示设定值、OP; “控制设置”将打开控制界面,如图6所示,可对控制的 PID参数进行设置,一般不设置。
3、开启吸收塔液相水泵和管路
(1)检查管路各阀门位置:打开阀门: VA509、 VA301、VA303、VA502、VA504;关闭 阀门VA505、VA501。 (2)检查吸收液相水泵前阀VA301是否打开, 打开吸收液相泵电源开关,泵运转,检查 泵运转方向是否正常。吸收液相流量调节: 手动时:调节阀门VA303,调节吸收液相 流量为200L/h;自动调节时:把阀门 VA303逆时针开到最大,在仪表控制箱上 把“吸收液相流量手自动控制仪”设到自 动控制状态,设定仪表设定值为200,吸收
7、开启解吸塔气相风机和管路
(1)检查管路各阀门位置:半开阀门: VA701、 VA403;关闭阀门VA702、VA703。 (2)打开气相风机电源开关,风机运转,检查 风机运转方向是否正常(进风口吸风为正 确),配合调节阀VA403的大小,调节解 吸气相流量为4m3/h。
8、开启解吸塔液相水泵和管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