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

甚 至 不 关 闭 引 流袋 出 口使 尿 液 直 接 外 排 等 均 可 能 导 致 细 菌 沿
着 未 密 闭 的 引 流 系统 进 入 尿 道 , 导致 尿路 感 染 的发 生 。 针 对 以 上 的致 感 染 危 险 因素 , 出针 对 性 的 预 防 和控 制 提 措 施 , 高 预 防尿 路 感 染 的 能 力 。 提
感 染 的 预 防 和控 制 , 降低 医院 感 染 率 具 重要 意 义 。 对
【 键 词 】 导尿 管 尿 路 感 染 预 防 和 控 制 关 留 置 导尿 管是 目前 临 床 常 见 的 护 理 操 作 技 术 , 外 科 和 是 妇产 科 手 术 前 后 , 其 是 大 手 术 后 解 决 患 者 排 尿 异 常 和 观 察 尤 尿 量 的 基 本手 段 。但 是 由 于 留置 导 尿 管 后 , 弱 了 机 体 的 有 削 效 排 出 尿 路 细 菌粘 蛋 白 的 能 力 , 而 使 得 发 生 尿 路 感 染 的 几 从 率 增 加 。 导尿 管 相 关 性 尿 路 感 染 ( A c UTI是 临 床 中 长 期 留 ) 置 导 尿管 的重 要 并 发 症 , 是 医 院 获得 性 感 染 的主 要 原 因_ 。 也 1 ] 因 此 , 预 防 和 控 制 导 尿 管 相 关 尿 路 感 染 的 发 生 , 本 研 究 为 在 中 , 们 对 我 院 收 治 患 者 中 因 导 尿 和 留 置 导 尿 管 而 发 生 尿 路 我 感染 的 患 者 的 临床 资料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和 总 结 , 解 导 致 感 了
・
13 ・ 6
J u n lo qh rUniest fM e ii , 0 2, 13 No 1 o r a fQiia v riy o dcne 2 1 Vo. 3, .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

二、感染预防措施
置管中
置管后
置管前
01
03
02
感染预防措施----置管前
(一)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使用导尿管的适应征: 1.尿潴留或膀胱出口梗阻的患者; 2.尿失禁患者; 3.精确监测尿量; 4.需要长时间固定卧床或被迫体位的患者; 5.外科手术时的围手术期使用等。
诊断标准
(三)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
(二)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103cfu/ml。
(四)经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有尿路感染证据的。
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诊断标准
不同感染类型的清洁中段尿定量培养结果相应的解释
感染预防措施----置管后
PART 04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监测
感染监测
一
1.了解留置尿管患者的发病情况;2.发现危险因素,积极进行干预;预防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的发生;3.评价干预效果,有效降低医院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率。
二
留置导尿管的所有患者。
监测目的
监测对象
感染监测
临床护士(含感控护士)
1.加强导管和置管部位的护理,并每班做好护理相关观察评估记录,提醒医生拔除不必要的导尿管。2.按照医院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标准进行操作。3.做好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防控知识宣教和指导。4.当发生感染或怀疑感染时,按要求正确采集标本并及时送检等。
示例1:尿管固定于腹股沟下约5cm大腿前侧
示例2:尿袋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SOP一.插管前: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
成年男性宜选16F,女性宜选14F。
4、对留置导尿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二.插管时:1、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尿道粘膜损伤。
2、医务人员遵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插管前应洗手或快速手消剂消毒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
要使用合适的含碘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
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
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5、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
三.插管后:1、妥善固定尿管,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不应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并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3、如要留取尿标本,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要注意手卫生,但此法采集的标本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
4、疑似导尿管阻塞时,不得冲洗,应立即更换导尿管。
5、不应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6、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
7、导尿管不慎脱出或无菌、密闭留置导尿装置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8、患者疑似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当先更换导尿管,应做尿培养检查。
9、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把导管浸入水中。
10、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定期更换导尿管可以预防导尿管相关感染,不提倡频繁更换导尿管。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为进一步控制和预防泌尿道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因手术、导尿等介入性操作导致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我办根据国家卫生部2011年颁布的指导性文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现印发给你们,请各科室严格遵照执行。
一、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定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主要是指患者留臵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
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者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并且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者应当结合尿培养。
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符合以下条件之一:(一)清洁中段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臵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cfu/ml。
(二)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10cfu/ml。
(三)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
(四)经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有尿路感染证据的。
患者虽然没有症状,但在1周内有内镜检查或导尿管臵入,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cfu/ml,应当诊断为无症状性菌尿症。
二、导尿管臵入与维护方面的危险因素: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导尿管臵入与维护方面。
1.导尿管留臵时间2.导尿管臵入方法3.导尿管护理质量4.抗菌药物临床使用5.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力和其他健康状况等。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方式主要为逆行性感染。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要点(一)管理要求。
1.医疗机构应当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职责。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三篇)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CAUTI)是指导尿管插入患者尿道后引起的尿路感染。
为了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可以制定以下制度:1. 严格遵守洗手和手卫生规范:- 插入和护理导尿管前后必须洗手。
- 使用洗手液或含酒精的免水洗手液进行手卫生,确保双手彻底清洁。
- 避免插入导尿管时触摸不洁之处。
2. 禁止非必要的导尿管使用:- 尽量减少非必要的导尿管使用。
- 医疗机构中应建立导尿管使用必要性评估的流程,确保每位患者都经过必要性评估。
- 确保有充分的医疗依据支持导尿管使用的决策。
3. 适当选择导尿管材质和尺寸:- 根据患者的病情、需求和解剖特点选择适当的导尿管材质和尺寸。
- 尽量避免长期使用硅胶导尿管,可考虑使用抗菌涂层的导尿管。
4. 严格执行导尿管的插入和护理指南:- 确保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插入和护理导尿管。
- 根据标准操作程序插入导尿管,避免交叉感染。
- 每日检查导尿管固定是否松动,及时调整。
- 定期对导尿管进行清洁和更换。
5. 加强患者教育和自我护理:- 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知识,加强患者自我保健和正确使用导尿袋的意识。
- 督促患者定期清洁导尿袋、保持导尿通路的畅通,并定期更换导尿袋和导尿管。
6. 定期监测和报告感染率:- 严格执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监测和报告制度。
- 定期评估CAUTI的发生率和发生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以上是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一些基本制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疗机构的要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还需要与医务人员、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教育,共同努力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是在导尿管插入尿道期间或导尿管留置过程中发生的尿路感染。
为了预防控制CAUTI,制定以下制度是很重要的:1. 插入导尿管的指导方针:制定明确的指导方针,包括何时需要插入导尿管、适当的导尿管尺寸和材料选择等。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SOP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S O P Have an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November 2, 2021呼吸科院感知识培训记录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SOP一、导尿管置管前准备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2.根据年龄、性别及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成年男性宜选用16F,女性宜选14F;3.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得使用;4.留置导尿管患者,除持续膀胱冲洗外,均采用密闭式引流;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二、导尿管置管时措施1.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尿道口及周围皮肤黏膜的消毒方法:使用0.1%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周围皮肤黏膜,一只棉球只能使用一次;消毒程序为:1男性:自尿道口向外向后旋转擦拭尿道口、龟头及冠状沟;2女性:初步消毒顺序为擦洗消毒阴阜、大阴唇、小阴唇、尿道口;铺洞巾后再次消毒顺序为尿道口、小阴唇、尿道口;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重新更换尿管;三、导尿管置管后预防措施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3.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4.不应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5.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洗必太液消毒尿道口;6.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把导管浸入水中;7.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每周留取尿液检测,导尿管2-4周更换一次;普通尿袋每周更换2次、精密尿袋每周更换1次;若导尿管阻塞、不慎脱出或被污染时立即更换导尿管;8.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病原学检测;9.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10.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医院感染管理科 2012年12月修订。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应严格掌握留置导尿指征,每日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管。
二、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三、置管时间大于3d者,宜持续夹闭,定时开放。
四、应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的密闭性,不应常规进行膀胱冲洗。
五、应做好导尿管的日常维护,防止滑脱,保持尿道口及会阴部清洁。
六、应保持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防止返流。
七、长期留置导尿管宜定期更换,普通导尿管7d—10d更换,特殊类型导尿管按说明书更换。
八、更换导尿管时应将集尿袋同时更换。
九、采集尿标本做微生物检测时应在导尿管侧面以无菌操作方法针刺抽取尿液,其他目的采集尿标本时应从集尿袋开口采集。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1、导尿管置管前的感染预防措施:(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2、导尿管置管时的感染预防措施:(1)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
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
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
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
(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3、导尿管插管后的感染预防措施:(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4)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持通畅的尿液引流 为达到通畅的尿液引流,导尿管和引流管均应避
免扭结 集尿袋应定时排空在每个病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内
(引流管不能接触未灭菌的容器) 导尿管功能不良或阻塞时应予以冲洗或必要时重
新更换 集尿袋应放置在膀胱水平以下
10-20%病原菌来自于集尿系统和尿袋,此种感染多发生在 24-48小时内
生殖道和外科手术感染经血引起泌尿道感染 灭菌不严的膀胱镜、导尿盘、冲洗液、消毒液等 尿道口分泌物细菌的滋生 医护人员的手
精品课件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控制与管理
健全制度,落实控制与落实导尿管感染的工作规 范和操作规程
口或采样口,再用无菌针或注射器吸取尿液。 如果需要大量尿液作特殊分析应运用无菌操作从引流袋内
获取
精品课件
导尿术的技术要点
尿道口的护理
最近的研究表明,长时间留置尿管(超过10天以上者), 企图依靠每天2次用碘伏消毒或每天用肥皂和水清洁不能 降低与导尿管相关的尿路感染。只有短期留置尿管定时清 洁和消毒护理,有一定预防意义
中段尿或导尿留取尿样菌培养G+球菌菌落数 ≥104cfc/ml、 G-杆菌菌落数≥105cfc/ml
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样菌培养菌落数 ≥103cfc/ml
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 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
经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有尿路感染证 据的
患者没有症状,但在1周内有内镜检查或导尿管
反复置入尿管和长期留置尿管,均可引起难治性 泌尿系感染,以及可能导致的严重并发症
精品课件
导尿管置入术的适应症
各种病因(如产后、前列腺增生等)导致的 动力性或梗阻性尿潴留,且尿道无严重狭窄
神经元性膀胱功能失调的病人导尿 全麻、腰麻及长时间持续硬膜外麻醉的病人 危重病人需要准确记录尿量的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导尿术的技术要点
无菌冲洗器使用后应立即丢弃。冲洗时,操作者 应使用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
除非必要,应尽量避免使用大容量无菌注射器反 复冲洗
如果导尿管出现阻塞,可通过反复的冲洗保持通 畅,如果导尿管本身是造成阻塞的原因(如凝结 物的生成),那么只能更换尿管
精品课件
导尿术的技术要点
标本的采集 如果需要少量新鲜尿液作检查,先用消毒剂消毒导尿管出
导尿管置入术的禁忌症
病人能够自主排尿 仅为获得尿培养或某种诊断检查如尿电解质而采集
尿标本 对并无尿潴留,仅有失禁的病人为代替一般护理,
安置并长时间留置导尿管
精品课件
导尿术的技术要点
原则上不超过7-10天,否则应选用其他方式 操作术前必须按无菌要求洗手 护理导管部位或操作导尿管器械前后均应立即洗
置入,尿液培养G+球菌菌落数≥104cfc/ml、 G-
杆菌菌落数≥105cfc/ml,应当诊断为无症状性菌
尿症
精品课件
尿路感染的病原学
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菌
变形杆菌
肠球菌
假单胞菌
肠杆菌
沙雷菌
念珠菌
精品课件
危险因子
一般因素: 年龄 性别 基础疾病(如脑血管意外、严重的 感染性疾病、严重外伤) 免疫力和其他健康状态(有并发性 疾 病,如糖尿病、截瘫等)
无菌技术、导尿操作等相关技能培训 严格掌握适应症,包括导尿管类型的选择 导尿管留置时间的限制与感染危险评估 留置尿管的护理维护 精品课件
预防与控制泌尿道感染的建议
只有当病人病情需要时才放置导尿管,根据需要 决定置留时间。不能仅仅为护理病人的人员方便 而插管
定期对医院工作人员和护理导管的其他人员进行 在职培训,强调尿管插入术的适应症和正确技术
精品课件
特别危险因素
导尿管留置时间 导尿管置入方法 导尿管护理质量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
精品课件
泌尿道感染的发生率
与留置时间正相关
24小时内单次短暂导尿管插入 开放留置导尿管4天以上 密闭式导尿7天以内
1-5% 100% 20%
精品课件
感染源
内源性 多数为肠道正常菌群以无症状菌尿病人为主 外源性
精品课件
预防与控制泌尿道感染的建议
对于需要导尿的病人,为避免尿路感染,可选择其他的导 尿方法。
手 应用无菌技术和无菌器材插入导尿管。 插管时准备手套、手术孔巾、纱布,选用合适的
灭菌液清洁尿道周围,使用一次性包装的利多卡 因润滑凝胶和一次性无菌石蜡油
精品课件
导尿术的技术要点
根据患者年龄、尿道口大小等,在确保引流通畅 基础上,选择使用外径合适的尿管以减少置入尿 管导致尿道损伤
置入时操作应尽量轻柔,如出现导入困难不可反 复强置,应立即请泌尿专科医师会诊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
2015年10月
精品课件
培训签名
精品课件
泌尿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医院感染
泌尿道感染占医院感染总数的40%以上,每年约 有60万例
据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系统2000年资料显示:我国 泌尿道感染仅次于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之后 居医院感染第三位,约10.9%
其中66%—86%发生在泌尿道器械操作,主要是导 尿管的插入术后
精品课件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定义和诊断
定义
特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出导尿管48小时之内发生 的尿路感染
临床诊断标准:
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包括下腹触痛、肾区 叩痛,伴有或不伴有发热
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
精品课件
病原学诊断标准
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精品课件
导尿术的技术要点
冲洗
对于留置尿管在72小时以内者,应尽可能避免持 续膀胱冲洗
除非预测会发生阻塞(如前列腺或膀胱手术后可 能出现出血)采用密闭式持续冲洗预防阻塞,为 了解除由于凝块、粘液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阻塞, 可采用间断冲洗法(尽量使用三腔尿管)
尚未证明持续抗生素膀胱冲洗的有效性,故也不 应做为常规预防感染的措施来执行
置入导尿管后要适当加以固定保护,预防尿管滑 动不要随意牵拉导尿管
精品课件
导尿术的技术要点
必须采用密闭式无菌引流
持续维护密闭无菌引流系统,定时消毒
不要分离导尿管和引流管,除非必须冲洗导 尿管。
如果违反了无菌操作、或出现了分离或渗漏 应消毒导尿管和引流管连接处后,再用无菌 技术重新放置集尿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