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最佳选址实验报告
规划选址报告

规划选址报告
首先,我们需要对规划选址的背景进行分析。
在选择规划选址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到区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交通便利度、用地情况等因素。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可以为规划选址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
其次,我们需要对规划选址的目标进行明确。
在规划选址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规划选址的发展目标和定位,包括规划选址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发展规模等内容。
通过明确规划选址的目标,可以为后续的规划设计提供指导和依据。
接下来,我们需要对规划选址的原则进行确定。
在规划选址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划原则,包括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持续性等原则。
通过确定规划选址的原则,可以为规划选址提供规范和指导。
然后,我们需要对规划选址的方案进行设计。
在规划选址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规划选址的目标和原则,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规划选址方案。
通过对规划选址方案的设计,可以为规划选址的实施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南。
最后,我们需要对规划选址的实施进行评估。
在规划选址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对规划选址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对规划选址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估。
通过对规划选址的实施进行评估,可以为未来的规划选址提供经验总结和借鉴。
综上所述,规划选址报告的编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科学地进行规划和设计。
通过对规划选址报告的编制,可以为未来的规划选址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实现最佳的资源配置和发展利用。
希望通过本报告的编制,能够为规划选址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
城市规划认识实习报告(1)

城市规划认识实习报告(1)一、实习背景在我所就读的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的课程中,我参加了为期两个月的城市规划认识实习。
这次实习为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亲身体验和了解城市规划的实际操作和运作。
二、实习目标与计划在这次实习中,我的主要目标是了解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并且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学习如何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的城市问题。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制定了详细的实习计划,包括参观规划部门、参与城市规划项目、进行问卷调查等。
三、实习过程与经验在实习的第一周,我参观了本市的城市规划部门,并与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
他们向我介绍了他们的工作职责和日常工作内容,在他们的指导下,我了解了城市规划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
这次参观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城市规划部门的运作方式。
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我参与了一个正在进行的城市规划项目。
这个项目是为了解决市中心地区交通拥堵的问题。
我与团队的其他成员一起参与了现场调研和数据收集工作。
我们还进行了居民问卷调查,以了解人们对于交通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通过这个项目,我学会了如何收集和分析城市规划相关数据,并根据结果提出合理的规划方案。
并且,在实习的最后几周里,我还参观了一些规划相对成功的城市,如上海、新加坡等。
通过亲身体验这些城市的规划成果,我加深了对城市规划的理解和认识。
这些城市的例子让我明白了好的规划可以为城市带来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四、实习成果与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加深了对城市规划的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我了解了城市规划的流程和项目管理,并且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数据分析和调查技巧。
这些技能对我今后的学习和职业发展都将大有裨益。
此外,我还学会了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在参与城市规划项目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与不同背景和专业的成员进行合作,并且需要与市民进行有效的沟通。
通过这次实习,我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实习总结总体而言,这次城市规划认识实习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城市规划实验报告

城市用地功能组织和布局分析实验报告城市用地功能组织和布局分析实验报告陈佳芳陈佳芳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摘要:一个区域的土地利用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区域的经济发展和交通的便利性。
本实验借助autoCAD,选取交大周边,首先根据城市规划用地标准对其进行土地利用的划分,得出用地比例结果,然后分析其合理性,进而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土地利用;auto CAD;用地划分1 autoCAD实验操作1.1所选区域的描述实验区域范围为:魏公村将试验范围定在北京交通大学周边。
实验区域范围为:由于对北下关比较熟悉,将试验范围定在北京交通大学周边。
路口、白石新桥、西直门桥、明光桥范围内的所在区域,最北边是学院南路,最南边是西直所示: 门外大街,最西边是中关村南大街到魏公村为止,最东边是西直门北大街。
如图1所示:图1区域选取图1.2所给区域的城市用地分布图首先学习实验平台上的指导视频,然后去实地考察确定所选区域的用地种类。
我将这块区域用地划分为13种,分别是:办公用地、道路、教育科研用地、居住用地、绿地、商业用地、水域、体育用地、文化用地、医疗卫生用地等。
根据《北京城乡用地分类与绘图规范》(试行)(附件I )中的9大类的标准,通过CAD 绘图,对所给区域内土地进行着色,得到以下城市用地分布图,如图2所示。
所示。
图2 2 用地布局图用地布局图2 2 计算区域城市用地比例计算区域城市用地比例不同区域的用地性质不尽相同,我们借助autoCAD 得出实验区域城市用地比例。
得出实验区域城市用地比例。
2.1各用地面积及比例运用CAD 的查询工具,查出每个用地的面积,见表1;利用excel 计算出占地百分比见根据Auto CAD 中的面积计算工具计算出图中各个用地类型的面积,具体如下表所示:中的面积计算工具计算出图中各个用地类型的面积,具体如下表所示:表1 图3 由图可得各种用地类型的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如下表所示:由图可得各种用地类型的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如下表所示: 用地类型用地类型 面积所占百分比面积所占百分比居住用地居住用地 33% 办公用地办公用地 4% 商业用地商业用地 14% 文化用地文化用地 4% 体育用地体育用地 2% 医疗卫生用地医疗卫生用地2% 用地类型用地类型 面积(mm 2) 居住用地居住用地 294451.0496 办公用地办公用地 35615.5207 商业用地商业用地 124722.3277 文化用地文化用地 35847.1705 体育用地体育用地 22133.3372 医疗卫生用地医疗卫生用地 14541.2825 教育用地教育用地 129060.6392 仓储用地仓储用地 642.6612 道路用地道路用地 63122.2137 广场用地广场用地 5409.9230 绿地绿地 153704.1747 水域水域 12380.9471 建筑用地建筑用地 11736.6377 教育用地教育用地 14% 仓储用地仓储用地 忽略不计忽略不计 道路用地道路用地 7% 广场用地广场用地 1% 绿地绿地 17% 水域水域 1% 建筑用地建筑用地1% 专用道等用地,列为“其它道路用地”。
规划选址研究报告内容

规划选址研究报告内容
规划选址研究报告内容:
一、选址目的:明确选址的目的和意义,如商业开发、工业园区、住宅小区等。
二、选址指标:确定选址的主要指标,包括交通便利程度、人口密度、市场需求、资源利用情况等。
三、选址范围:确定选址的范围,包括城市、区域或街道等级。
四、选址分析:对选址范围内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包括人口数据、经济发展情况、市场需求预测等。
五、选址评价:根据选址指标对选址方案进行评价,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和优先级。
六、选址方案: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不同的选址方案,并对每个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风险评估。
七、选址决策:根据选址方案的可行性和风险评估,进行选址决策。
八、选址实施:确定选址后的实施步骤和时间表,包括土地购买、施工建设、市场推广等。
九、选址效果评估:在选址实施后对选址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测,
调整和改进选址策略。
十、选址经验总结:总结选址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对类似项目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以上是一个关于规划选址研究报告的基本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选址研究报告是一个重要的决策参考资料,对于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选址报告范文

选址报告范文一、选址背景。
本报告旨在对某地块进行选址分析,以确定其适宜用途及开发潜力。
该地块位于市中心商业区,周边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开发项目。
二、地理位置。
该地块位于市中心商业区的核心位置,交通便利,周边配套设施完善。
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非常适宜进行商业开发的地段。
三、周边环境。
1. 商业配套,周边商业设施齐全,有大型购物中心、餐饮娱乐场所等,能够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2. 教育资源,周边有多所优质学校,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
3. 生活便利,周边有多家医院和诊所,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
4. 自然环境,地块周边绿化率高,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四、交通状况。
1. 公交地铁,地块周边有多条公交线路和地铁线路,交通十分便利。
2. 道路网络,周边道路交通畅通,连接市区各个重要节点。
3. 交通枢纽,地块附近有多个交通枢纽,便于居民出行。
五、土地规划。
1. 土地用途,该地块规划用途为商业综合开发,适宜建设商业综合体、写字楼等。
2. 土地面积,地块总面积约为10000平方米,可满足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建设需求。
3. 土地性质,地块为国有土地,土地证齐全,无纠纷。
六、市场需求。
1. 消费群体,地块周边有大量居民和上班族,消费群体庞大。
2. 消费需求,消费者对于购物、餐饮、娱乐等方面有着较高需求。
3. 市场空白,周边商业综合体较少,市场需求旺盛。
七、发展潜力。
1. 市场前景,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该地块的商业开发前景广阔,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2. 投资回报,根据财务分析,该地块商业开发项目投资回报率较高,具有较好的盈利前景。
3. 发展空间,地块周边商业综合体较少,市场空白明显,商业开发空间大。
八、风险分析。
1. 政策风险,受国家政策调整影响,商业开发项目可能面临政策风险。
2. 市场风险,市场竞争激烈,商业综合体项目可能面临市场风险。
3. 技术风险,商业开发项目施工技术、设备设施可能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
精选城市规划设计实习报告四篇

精选城市规划设计实习报告四篇城市规划设计实习报告篇1实习题目:学习规划设计单位实际工作项目设计过程实习目的:运用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来了解城市规划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加深对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认识,将理论联系于实践,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成功走向社会做准备。
于是,本学期我们进入了实习阶段:1、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们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城市规划相关工作的意义,熟悉现行业单位方案设计方法和规划实务操作技能,使学生对城市规划相关工作实践有较全面的感性认识。
2、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们进一步消化和掌握已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检查我们对学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也检查了我们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和应变能力。
3、通过这次实习,培养了我们实践中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和计算机绘图技能,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为今后较为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4、通过此次实习,不仅提高我们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还培养了我们事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踏实、谨慎、认真的工作态度,给帮助我们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组织纪律观念。
实习时间:2月—7月实习地点:______有限公司实习的部门或岗位:规划设计部规划实习生实习的内容和过程:一、实习概述:对于学习了差不多四年城市规划的我们,可以说对城市规划设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所有有关城市规划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们基本也都有所涉猎。
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做些实际项目,那我们也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
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规划设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计算机绘图能力比较熟练,设计也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芦葫画瓢准没错,规划设计时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的案例,那么,当一名合格的城市规划设计人员应该没问题了。
现在才发现,城市规划设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与实际紧密结合性和可操作性。
城市规划实验报告

城市用地功能组织和布局分析实验报告书1.所给区域的基本情况描述试验范围定在北京交通大学周边。
实验区域范围为:魏公村路口、白石新桥、西直门桥、明光桥范围内的所在区域,最北边是学院南路,最南边是西直门外大街,最西边是中关村南大街到魏公村为止,最东边是西直门北大街。
北下关街道辖区总面积6.0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万人左右。
辖区东起京包铁路(城铁轻轨),与北太平庄街道相邻;南至长河,与西城区相邻;西起中关村南大街,与紫竹院街道相邻;北至北三环西路,与中关村街道相邻。
辖区内现有社区居委会35个,有蒙、满、回等22个少数民族,驻地区部队6个,法人单位近4000家(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
辖区教育院校集中,有北京交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广播电视大学等大学4所,第一零五中学、交大附中、人大附中分校等中学3所,交大附小、北下关小学、向东小学、农科附小等小学4所。
辖区内一类大街2条,二类大街2条,街巷27条。
北下关街道办事处历经数次变革发展,通车的城市主干道——清华南路纵贯南北;科研院所密集,以中国气象局、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钢铁研究总院、中国计算机软件技术服务公司、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等单位为代表;市场众多,商贸圈集中,辖区北部、南部形成双安商场、家乐福购物中心商贸圈;商业、服务业众多,有中苑宾馆、湖北大厦、新紫阳假日大酒店等星级宾馆及北京口腔医院等医疗服务机构,健身场所有首都体育馆、速滑馆;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北下关地区的东南部由地铁、城市轻轨铁路、京包铁路和30余条公交线共同构成了立体交通枢纽。
如图1所示:图1区域选取图2.所给区域的城市用地分布图首先学习实验平台上的指导视频,然后去实地考察确定所选区域的用地种类。
将这块区域用地划分为15种,分别是:办公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绿地、环境、邮电用地、教育科研用地、居住用地、其他公共设施用地、商业用地、水域、体育用地、文化设施用地、文物古迹用地、医疗卫生用地。
2023城市规划设计实习报告5篇

2023城市规划设计实习报告5篇城市规划设计实习报告篇1一、前言:为更好地把前四年所学的规划及建筑知识更好地与实际相结合,使自己能全面熟悉规划业务流程,特意有本学期的实习实践。
二、实习单位简介:①__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__)成立于1953年,是全国领先、__地区规模最大的规划勘测设计高新技术单位,致力于向政府、社会和公众提供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技术服务。
服务范围涵盖城市规划、测量与地理信息工程、建筑设计、市政规划与设计、岩土工程、工程咨询、工程监理、工程代建、工程总承包等领域,具有10项甲级资质。
本人实习所在部门为规划一所,主攻总体规划。
②__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是__省建设厅直属事业单位,具有城市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咨询、工程监理、招标代理五个甲级资质和市政工程设计乙级资质。
作为建设部批准的拥有城市规划甲级、工程设计甲级、工程咨询甲级、消防设计甲级和市政(风景园林、道路)乙级资质的设计研究机构,__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改革开放之初——1983年在__成立了分院,并成为最早进入特区的规划设计院之一。
本人实习所在部门为__分院一所,主攻旧改及控规。
③__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成立于1952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大型综合性工程勘察、设计、研发、咨询单位之一,具有国家颁发的城乡规划编制、工程勘察、建筑工程设计、市政公用工程设计、工程咨询、建筑装饰设计与施工、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工程建设监理(包括招标代理)、建筑(含市政)工程施工图审查等甲级资质以及地下铁道建筑设计资质。
规划设计研究所是一个业务和技术全面、综合型与研究型的规划设计部门,主要从事规划与设计工作,包括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村镇规划、旅游景观规划、环卫专项规划等。
本人实习所在部门即为规划分院(原规划所),主攻西部及粤西总规及控规。
三、实习基本情况简介:①市院包午饭,晚上加班包晚饭,车费自理,实习工资至今未能获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最佳选址实验报告目标:综合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进行城市区域发展的选址,也就是城区发展用地适宜性评价。
主要掌握缓冲分析、叠加分析、坡度提取、栅格数据重分类、矢量栅格数据转换等基本操作,了解多准则评价方法的研究思路。
数据:a)城市行政区边界(bound.shp),作为分析的空间范围(extent)。
b)水域(waterarea.shp),用于生态适宜性评价。
c)生态区(ecology.shp),用于生态适宜性评价。
d)等高线(contour.shp),用于生成地形、提取坡度,进而作生态适宜性评价。
e)农田保护区(farmland.shp),用于生态适宜性评价。
f)县乡镇(county_p.shp),用于城镇规模扩展适宜性评价。
g)现状城镇建成区(existingarea.shp),用于扩展评价范围。
h)重要基础设施(infrastr_p.shp),用于基础设施发展条件适宜性评价。
i)重要交通线路(infrastru_line.shp),用于基础设施发展条件适宜性评价。
评价方法说明:规划需要事先明确哪些土地适合于建设开发或限制开发、发展用地规模是否足够、哪些用地有优先发展经济与基础设施条件。
考虑地形地貌、生态、重大基础实施乃至政策,对城市土地开发建设条件、发展方向与重点的综合影响,结合已有城镇的空间分布形态,进行城市区域发展用地适宜性评价,将为规划决策分析提供定量化和直观的依据。
本实验做的是南方某城市的区域发展用地适宜性评价。
评价分两层进行。
首先分别从生态适宜性、城镇规模扩展适宜性、基础设施发展条件适宜性三个方面进行,再进行整体适宜性评价。
城市区域分布有河流、水库、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区(对应水域和生态区数据),另外现状城镇建成区也不能作为新开发的可用地,因此首先确定评价区域为行政区范围内除水域、生态区和现状城镇建成区以外的其他土地。
考虑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把农田保护和控制要求作为主要的生态因子。
农田保护区包括三类用地,基本农田(不适宜建设)、一般农田(基本适宜)和其它土地(适宜)。
另一重要生态因子是坡度条件,不同坡度条件的建设成本和宜居条件也不同。
将坡度划分为3个等级,对应适宜、基本适宜和不适宜的分类。
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有其历史原因和一定的发展延续性,不同等级城市的辐射影响能力也不一样。
这里把影响范围简化为以适当的直线距离为半径的圆形区域。
重大基础设施方面针对基础设施的级别和类型,选择高速公路出入口、铁路站场、国道、省道作为基础设施条件的评价因子。
对同一评价主题,如在生态适宜性评价中,各因子的重要性不同,采用不同的权重值。
具体的评价标准如下表:根据表1所示的评价标准,分别对各数据文件空间要素进行赋值,再将各空间图层叠加,并用如下公式计算多因素评价的综合分数:式中,S为某一空间单元的综合分数,Wi为第i个因素的权重,Ci为该空间单元相对于第i 个因素的单因素评分;n为参评因子数。
最后选择合适的分类方法,将综合评价的分数划分为三个等级,即适宜、基本适宜和不适宜,用分类渐变色彩的符号制作综合评价专题图。
一、利用等高线提取坡度值1.运行ArcMap,创建空地图,点击Tools菜单下的Extensions,勾选3D Analyst和Spatial Analyst前的复选框。
加载3D Analyst和Spatial Analyst模块。
2.添加存放在文件夹“F:\GIS\城市空间分析技术\Ex3适宜性”中的bound和contour 数据层。
3.在“Data Frame Properties”对话框中,把地图的距离单位和现实单位设置为Meters。
4.依次将bound和contour层重命名为“边界”和“等高线”,并保存当前的地图文档为ex03。
5.由于坡度信息要由栅格数据获得,因此参与最终评价的其他数据也都要转换为栅格形式,需要统一设置空间分析环境。
点击3D Analyst工具条的下拉箭头,打开Options 对话框,设置相关参数:1)打开Options对话框中的General选项卡,设置默认工作路径为:“F:\GIS\城市空间分析技术\Ex3适宜性”。
2)打开Options对话框中的Extent选项卡,在Analysis Extent下拉框中选择“Same as Layer 边界”。
3)打开Options对话框中的Cell Size选项卡,在Analyst Cell Size下拉框中选择“As specified below”,并在cell size文本框中输入100,即统一栅格大小为100米。
6.选择3D Analyst工具条的Create/Modify TIN——Create TIN From Features。
在Create TIN From Features对话框中,勾选“等高线”数据层,再按下图设定其参数:输出的TIN格式的文件自动加载到当前的数据组中,如下图:7.利用TIN提取坡度信息。
点击Spatial Analyst工具条下拉箭头,选择Surface Analysis——Slope…,打开Slope对话框,按下图设置参数:输出的结果如下:8.根据评价标准对坡度值进行等级划分。
点击Spatial Analyst工具条下拉箭头,选择Reclassify…,弹出Reclassify对话框,输入栅格设为slope数据层,分类字段选择<Value>,接下来点击Classify进行分类方法的设置。
将Classes指定为3,分类方法选择Manual,更改前两个中断点值,从上至下依次改为10、25,保留最后一个中断点值。
选择OK,返回Reclassify对话框,对分段值赋予新的值,坡度0—10的赋新值为10;10—25,赋5;>25,赋1。
最后指定分类后的坡度文件名为rc_slope。
分类后的结果如下图:二、重分类农田保护区土地,执行栅格叠加,生成生态适宜性评价图1.加载farmland数据层,更名为“农田”。
2.将矢量的农田保护区文件转换为栅格文件。
点击Spatial Analyst下拉箭头,选择Convert——Features to Raster…,出现Features to Raster对话框,按下图设置参数:3.转换后的栅格格式的农田保护区有三类,自动以分类符号显示。
右键选择Properties,在Symbology面板中将分类值字段设为“LAYER_”,并更改基本农田、一般农田、其他三类别的显示颜色。
结果如下图:4.根据评价标准对栅格格式的农田保护区进行分级。
点击Spatial Analyst工具条下拉箭头,选择Reclassify…,弹出Reclassify对话框,输入栅格设为farmland_ra数据层,分类字段选择“LAYER_”,因为土地类别自动为三类,不必再重新分。
但需要对分段值赋予新值,如一般农田赋新值5;其他,赋10;基本,赋1。
最后指定分类后的文件为rc_farmland。
如下图所示。
5.对分类后的坡度和农田保护区的栅格数据进行叠加,并根据权重进行评价结果的计算。
打开Raster Calculator对话框,用如下表达式:suit_eco=[rc_slope]*6+[rc_farmland]*4。
计算结果记录在“suit_eco”的新栅格数据层中,如下图。
6.创建作为评价范围的栅格文件,即需要从边界层中排除水域、生态区和现状城镇建成区。
A.先加载waterarea、ecology和existingarea三个数据层,并分别更名为水域、生态区和现状城镇建成区。
B.展开ArcToolbox中的Analysis Tools工具箱,选择Overlay子工具箱里的Erase工具,它用来从bound中去除不纳入评价范围的区域。
双击该工具,分别制定输入要素层位“边界”和“水域”,选择输入文件的路径并指定名字,为F:\GIS\城市空间分析技术\Ex3适宜性\bound_erase1.shp。
点OK,执行操作,结果如下图。
C.同上,依次去除生态区和现状城镇建成区。
双击Erase工具,将输入要素层指定为bound_erase1,去除要素层为生态区,指定输出文件名为bound_erase2;再使用Erase工具,选择bound_erase2为输入层,以现状建成区为去除要素层,输出文件为bound_erase3。
最后结果如下图。
D.将bound_erase3转换为栅格文件。
点击Spatial Analyst下拉箭头,选择Convert——Features to Raster…,在Features to Raster对话框中设置输入要素层为“bound_erase3”,输入字段为“Entity”,输出栅格大小为100米,指定输出路径和文件名为F:\GIS\城市空间分析技术\Ex3适宜性\bound_eval。
结果如下:7.生成评价范围内的生态适宜性评价图。
使用Spatial Analyst工具条的RasterCalculator。
在对话框中输入表达式:suit_ecology=[suit_eco]*[bound_eval]。
产生叠加计算后的新数据层suit_ecology,如下图。
三、使用缓冲区产生城镇影响范围,利用矢量叠加和属性计算,生成城镇规模扩展适宜性评价图1.在窗口加载county_p数据层,更名为“城镇”。
2.使用Selection菜单的“Select By Attributes”,先选择一级城镇。
然后,打开ArcToolbox 中的Analysis Tools工具箱,选择Proximity子工具箱里的Multiple Ring Buffer。
选择“城镇”层作为输入要素,指定文件名为town1_buff。
在距离列表中依次添加6000,10000米作为扩展的距离值。
3.执行“空间并”操作,选择town1_buff和边界层,输出文件名为town1_union,结果如下图:4.打开town1_union的属性表,新建字段Value1,类型为Short Integer,Precision为3.然后根据最前面的表赋值。
5.同上,对二级和三级城镇做同样的操作。
评价标准和赋值参照表1.6.对分类后的这三级城镇扩展结果进行矢量叠加。
打开Intersect对话框,选择town1_union、town2_union、town3_union和“边界”作为输入数据层,指定文件名为towns_overlay.shp。
执行结果如下图。
7.打开towns_overlay数据层的属性表,新建字段Value_Town,类型为Short Integer,Precision为3。
右击选择Field Calculator方法,建立表达式:[Value1]*0.5+[ Value2]*0.3+[ Value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