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天气云图
高考地理解题技巧系列:气候统计图的十二大类型和判读方法

高考地理解题技巧系列:气候统计图的十二大类型和判读方法近年来,气候知识成为高考的主干。
气候资料统计资料分析气候特点出现多元化、多维度综合考查。
统计资料除了传统文字、表格和和经典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配合图外,出现各种变式和相关综合考查:考查气温顺降水特点、天气气候特点、气候分布成因及相关气候应用能力。
除了考查差不多气温顺降水特点以外,如考查气温降水变率、时刻变化(如季节)、分布概率、干湿度、雪线变化、自然带分布景观及规律、工农业城镇布局等等。
以下仅以气温顺降水统计变式图为例分析说明。
一、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配合图:气候气温顺降水特点此种图最常见,是气候考查的基础和重点。
1. 从气温曲线的弯曲方向可判定南北半球。
曲线下凹为南半球,上凸为北半球。
如图1,甲气候在南半球,乙气候在北半球。
2. 从气温曲线的坡度和相对高度,能判定气温随季节变化特点,运算气温年较差(气温曲线最低和最高处的气温差)。
仅从图2看,气温曲线相对高差(曲线坡度)最大的是极地气候(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其次是温带季风气候(⑧)和温带大陆性气候(⑨),然后是亚热带季风气候(⑤)、地中海气候(⑥)和温带海洋性气候(⑦),最小的是热带的气候(从大到小依次是:热带沙漠气候④、热带草原气候②、热带季风气候③、热带雨林气候①)。
3. 从降水量柱状图能够读出全年降水量。
如图2,年平均降水量最多的是热带的气候(除热带沙漠气候外),其次为亚热带的气候,再次为温带的气候,最少的为寒带的气候。
变化规律与气温年变化大小相反。
二、气温顺降水点状图:气温顺降水时刻变化及气候类型图3中12个点分别表示一地12个月的气温顺降水状况,从图中能够判读1月、7月(代表冬夏季)的气温顺降水特点及其组合情形,由此来判定气候类型。
但此图不能形象直观地反映气温顺降水变化趋势,分析气候特点有一定难度。
注意:纵横坐标不一定分别表示降水和气温,有时反过来表示。
该图1月气温(10~15℃)比7月低,降水比7月多,应属地中海气候。
看云识天气的详细指南

看云识天气的详细指南通过观察云的形态、颜色、变化和高度,人们可以预测即将发生的天气变化。
这种方法源于大自然的规律,并在历史上被广泛运用,尤其是在现代气象设备不方便使用的情况下。
以下是更加详细的“看云识天气”方法及分析。
一、云的基本分类及其天气预测云根据高度和形态大致分为三类:高云、中云和低云,每一类又包括多种云型,每种云型对应不同的天气信号。
1. 高云(5—13公里)高云通常位于大气层的上层,它们由冰晶组成,常见的高云包括卷云、卷层云和卷积云。
◆卷云(Cirrus)◆特征:呈现纤细的丝状或羽毛状,高悬天空,白色或淡灰色,形状像长丝带。
◆天气预测:卷云通常预示着天气晴朗,但如果卷云密集并逐渐变厚,通常预示着低压区或锋面系统的到来,未来24小时内可能有降雨或降雪,卷云多为阴雨或风暴的先兆。
◆卷层云(Cirrostratus)◆特征:呈现为一层薄薄的云幕,均匀分布,覆盖天空,常常带有“光环”现象,即太阳或月亮周围形成一个大圆圈。
◆天气预测:卷层云通常表明锋面系统正在接近,是雨雪的前兆。
它预示着未来12—24小时内,可能会有持续性的降水。
◆卷积云(Cirrocumulus)◆特征:呈现为大量小块状云团,排列紧密,像“鱼鳞”或“羊群”,透光性强。
◆天气预测:卷积云表明空气中湿度增高,气流较为不稳定。
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出现天气变化,常常伴随着寒流的到来或大风天气。
2. 中云(2—7公里)中云位于大气的中层,通常由冰晶和水滴混合组成。
常见的中云有高积云和高层云。
◆高积云(Altocumulus)◆特征:形状像白色或灰色的棉花状云团,排列成行,层次较为分明,间隙处可见蓝天,俗称“羊群云”或“鱼鳞云”。
◆天气预测:高积云的出现通常表明天气即将发生变化,尤其在早晨看到高积云,意味着下午或傍晚有可能发生雷雨。
如果高积云逐渐增厚,可能预示雷暴或冷锋即将来临。
◆高层云(Altostratus)◆特征:灰白色的云幕,呈现半透明状,太阳或月亮可隐约透过云层。
怎么看天气?

怎么看天气?
要了解天气情况,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气象预报网站和应用程序:访问当地或全球的气象预报网站,例如中国气象局的官方网站或其他知名的气象网站,或者使用气象应用程序,如WeatherChannel、AccuWeather等。
这些网站和应用程序通常提供实时天气信息、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气象图表等。
2.气象电视台和广播:许多地区都有专门的气象电视台或广播,提供即时的天气报告和预报。
可以通过观看这些电视台的天气节目或收听天气广播来了解最新的天气信息。
3.社交媒体和新闻网站:许多社交媒体平台和新闻网站也提供天气信息。
可以关注当地的气象部门、气象专家或相关的新闻机构的账号,他们通常会发布天气预报和相关的天气新闻。
4.气象观测站:在一些城市和地区,会有气象观测站或者气象测量仪器。
可以前往这些观测站,或者查询相关的数据,以获取实时的天气情况。
5.询问当地居民或旅游信息中心:如果身处一个新地方,可以向当地的居民或者旅游信息中心咨询天气情况。
他们通常会提供当地的天气预报和相关的天气提示。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记得要多方面获取信息,并综合考虑不同来源的天气预报,以提高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天气情况是动态变化的,所以及时更新天气信息也是很重要的。
立夏时节天气预测方法:云量、云状、阳光、风向的观察

立夏时节天气预测方法:云量、云状、阳光、风向
的观察
立夏时节,天空中的云量和天气状况对于判断未来天气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以下是一些根据天气状况判断未来天气的方法:
1.观察天空中的云量:如果天空中云量较多,那么很可能会下雨或者阴天;
如果天空中云量较少,那么很可能会是晴天。
2.观察天空中的云状:如果天空中的云呈现层状或者块状,而且比较厚实,
那么很可能会下雨或者阴天;如果天空中的云呈现丝状或者絮状,而且比较轻盈,那么很可能会是晴天。
3.观察天空中的阳光:如果阳光充足、明媚,那么很可能会是晴天;如果阳
光暗淡、柔和,那么很可能会是阴天或者下雨。
4.观察风向和风力:如果风向不定或者风力较大,那么很可能会是晴天或者
阴天;如果风向比较稳定而且风力较小,那么很可能会下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只是一种参考,不能完全准确地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
因此,要获取更准确的天气预报信息,最好还是通过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来进行判断。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天气形势图的判读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天气形势图的判读一、专题讲解天气形势图主要以等压线图和示意图的形式呈现。
主要根据天气形势图判断天气系统类型,分析天气变化特点及成因,天气变化的影响。
1.等压线图中判断天气(1)判断气压场(2)判断冷、暖锋冷暖锋一般形成于低压槽。
一般来说,向西延伸的低压槽形成冷锋,向东延伸的低压槽形成暖锋。
(3)分析天气特点(4)预测天气变化一般依据天气系统类型、移动方向及移动速度判断。
2.锋面示意图的判读判断冷、暖锋主要依据:冷气团的运动方向,锋面坡度,雨区范围及位置,锋面符号,气压、气温变化,天气变化。
二、同步训练2018年9月16日年度最强台风“山竹”登陆广东,对登陆地区造成了强烈破坏。
下图为2018年9月15日07时超强台风“山竹”的位置与浪高等值线图。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M、N两地相比,( )A.风力:M>N,浪高:M>NB.风力:M>N,浪高:M<NC.风力:M<N,浪高:M<ND.风力:M<N,浪高:M>N2.图中M地的风向为( )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3.图示台风系统( )A.正向西偏北方向移动B.四周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C.正向东偏北方向移动D.中心气压值最低、风力最强解析:1.B 2.C 3.A 第1题,台风的风力分布特点是中心附近(不包括台风眼)风力最大,向外围风力逐渐减小,M地距离中心较近,风力大于N地;从图中的等值线判断,M地的浪高为6~9 m,而N地的浪高为9~12 m,M地的浪高低于N地。
第2题,台风为低压系统,中心附近气压最低,向外围气压逐渐升高;M 地位于低压中心的北侧,盛行东北风。
第3题,图示台风中心位于广东东南,而9月16日台风“山竹”在我国广东登陆,则其移动方向为由东南向西北,即向西偏北方向移动。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某日国际标准时间12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据此完成4~6题。
快速掌握使用气象雷达分析天气图的技巧

快速掌握使用气象雷达分析天气图的技巧天气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了解天气的变化趋势和预测将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气象雷达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可以提供有关降水、风暴和其他天气现象的信息。
本文将介绍一些快速掌握使用气象雷达分析天气图的技巧。
首先,了解气象雷达的原理是使用它的关键。
气象雷达通过发射微波信号并接收回波来探测降水。
回波的强度和反射率可以显示不同降水类型的强度和位置。
因此,通过分析雷达图像上的回波可以获得有关降水的信息。
其次,学会解读雷达图上的颜色和图案。
在雷达图上,不同颜色和图案代表不同的降水类型和强度。
一般来说,绿色表示较轻的降水,黄色表示中等降水,红色表示较强降水,紫色或深红色表示极强降水。
此外,雷达图上的回波形状也可以提供有关降水类型的信息。
例如,圆形回波通常表示雨,线状回波表示阵雨或雷暴,而弯曲的回波则可能表示风暴。
第三,了解雷达图上的其他符号和标记。
雷达图上通常会标注雷达站的位置、雷达覆盖范围和其他重要信息。
此外,还可能出现一些特殊符号,如雷达回波的速度和方向箭头,以及降水的预测路径。
熟悉这些符号和标记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雷达图上的信息。
第四,学会观察雷达图的变化趋势。
天气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雷达图也会随着时间而变化。
通过观察雷达图的变化趋势,可以预测降水的发展和移动方向。
例如,如果雷达图上的回波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那么降水可能会变得更强。
如果回波呈现出移动的趋势,那么可以预测降水将向哪个方向移动。
最后,利用其他辅助工具来增强对雷达图的分析能力。
气象雷达虽然提供了有关降水的重要信息,但它并不能提供其他天气现象的完整图像。
因此,结合其他辅助工具如卫星云图、气象模型预报等,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天气的变化。
例如,卫星云图可以提供云层的分布和移动信息,气象模型预报可以预测未来几小时或几天的天气趋势。
综上所述,快速掌握使用气象雷达分析天气图的技巧需要了解雷达的原理,熟悉颜色和图案的解读,了解其他符号和标记的含义,观察雷达图的变化趋势,并结合其他辅助工具来增强分析能力。
看云识天气课件.修改2

课后作业
2、运用所学知识,抽个时间,练习看云 识天气,判断当天或者第二天的天气情 况,下一节课,发布给同学们,看谁预 报的准确。
3、收集有关天气方面的谚语,分类积累
自主学习:
1、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文章第一段中哪句话阐明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 系,(全文中心句?)
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 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为我们了阐明了云和天气的关系非常密切, 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这一句也是全文的中心句。
(2)、文中哪些段落具体地介绍根据云的形态和光彩 来预测天气情况?
薄云:卷云 卷积云 积云 高积云、 厚云:卷层云 高层云 雨层云 积雨云。
云的光彩现象 : 晕,华,虹,霞
填一填
卷云 卷积云 积云 高积云
薄云种类简表
轻高薄(晴)
填一填 低而厚云的种类简表
卷层云 高层云 雨层云 积雨云
低厚密(阴雨雪)
填一填
云的光彩与天气简表
晕 华 虹 霞
薄云种类简表
丝丝缕缕地漂浮着
的状况的。除此以外,我们还知道哪些自然现 象能预测天气情况?
看 云 识 天气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内容, 明确说明顺序 2、学会用表格的形式概括文章内容 3、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获得 识别阴晴雨雪天气的知识。
整体感知:
听课文朗读在书中画出文章的关键句 表明全文或段的中心的句子。 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概括某几段的总起句
天气关系(6)
气 三、(7):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局限性。
总
总说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分组学习,合作探究
(一)第1段说明的内容有哪些?采用了什么层 次结构。
1[1].6云的观测
![1[1].6云的观测](https://img.taocdn.com/s3/m/8a372cf7700abb68a982fb44.png)
天气
多云:云量较多(太阳时常可见)
阴天:云量很多(很难见到太阳)
把天空当做一个圆,看看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
晴天
多云
阴天
观察云
晴 天
观察云
多 云
观察云
阴 天
分类依据: 云的高度和形状。
云的 类别 层云
形状及特点
云的平均高度
积云
靠近地表面,扁平状云。通常 2500米 灰色。有时会覆盖大部分甚至 以下 整个天空,如果变厚,将会出 现毛毛雨、大雨或雪,所以也 称雨层云。 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 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但是 2500-5000米 也能发展成积雨云,并形成雷 阵雨。 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只 有在温度非常低的高空才能形 成,所以卷云是有微小的冰晶 组成的。 5000米以上
雨层云:布满天空,雨雪就开始下降。
积雨云:高大云山,马上就会下暴雨。
有关“云”的谚语
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 形状、来向、移速、厚薄、颜色等的变化,总 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并将这些 经验编成谚语。 云下山,地不干。 云绞云,雨淋淋。 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云知识气泡/网状图
云
1、什么是云 云是由悬浮在大气中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 冰晶组成的的可见聚合体。 2、云的观测有什么意义 云的生成,外形特征,量的多少,分布及 其演变,不仅反映了当时大气的运动、稳 定程度和水汽状况,而且也是预示未来天 气变化的重要征兆之一。
观察云
晴天:无云或云量少(太阳总能看见)
卷云
云的分类
种类
卷云 积云 雨层云
各种云的特点及与天气的关系
位置
最高
形状
像羽毛像绫纱 像棉花团 布满天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星云图的识别
卫星云图是绕地球运行的卫星在几百公里到几万公里的高空所
摄拍的云层顶部的图像,就跟照相机一样定时给我们地球自拍一下。
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云图是经过加工处理后的可见光卫星云图,此外还有红外线卫星云图等,再次我们就不赘述啦。
可见光卫星云图一般分为白、绿、蓝三种颜色(颜色多了大家就看不懂耶看不清楚了不是)。
那么各代表什么含义呢?
其中白色区,表示地球上空云层,白色越浓表示云层越厚,云顶越高,在云层覆盖和即将覆盖的地方,可能将会出现阴雨甚至冰雹、台风发生。
不过要注意:冬天的东北地区和内蒙古西部地区,经常呈灰色和浅白色,但如果看动态图则会发现图像是静止的,不要急不要慌,这些地方其实表示的是地上积雪,并非天空云彩。
绿色部分,当然表示我们伟大祖国的美好的万里河山啦,不过河山不一定全是绿色,所以还是被处理了一下的,蓝色则代表海洋。
云是天气的“脸谱”,反映大气的“喜怒哀乐”。
云量不仅能反映当时的大气状况,而且还能预示未来的天气变化。
云量是天气预报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们从每天播放的卫星云图照片上,经常看到有形状各异的云系,气象学家称之为云图系统,其实是各种天气系统在云图照片上的表现形式。
比如,到了夏秋季节,人们一目了然的夏季台风,是一片呈螺旋性旋转的巨大云团,中间有个黑点,这就是台风眼、即台风中心。
有人称之为大气“飞蝶”,它以每秒数十米的强风速呈逆时
针方向旋转的同时,又以每小时数十公里的运行速度向我国沿海袭来。
正因有了卫星云图,在其生成之初就被人们发现,因此现代台风预报水平己显著提高。
而在过去,洋面没有气象记录,沿海设置的气象雷达探测又鞭长莫及,台风靠近沿海时,其强弱、大小及移速移向等,就连气象专家也全然不知,何谈准确预报?所以从高空“监视”这些不安分的小云就是天气云图的一个很大作用。
当螺旋状云系呈“6”字形
分布时,台风将北上;呈“9”字形分布时,在高空主导气流操纵下,
台风将西行。
从呆头鹅给的气象云图上看,可以看出我国东南沿海已经出现了台风哦,据悉,这个台风的名字叫“泰利”(不是今年的第5
号台风),这一天14时它登陆了福建福建莆田平海镇,从它所携带的云层可以看出,这个台风的威力十分强大。
而且准备向西走了哦。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东北,在那里也蓄势待发着一个温带气旋,虽然没有热带气旋(台风)威力大,但是它的威力也不可小觑啊,大家都知道东北的北边是西伯利亚,西北边是贝加尔湖,再北就是北冰洋了。
那边到夏天也比我们这儿冷多了,跟我们不是一个天气系统的。
那里的冷空气全年都南下,冬天就是寒流,夏天就是冷涡。
冬天冷空气南下声势大,是气团;到夏天气团就收敛成了一个细长的冷空气柱。
这个细长的空气柱我们称之为冷涡。
这气柱被沿途的暖气团托举着、挤压着,冷气柱底端不时着地,就像个弹簧人似的一蹦一蹦地南下,同时它不断旋转然后不断有一股股冷空气甩出来,激发强对流,就像一个装满水的杯子,不停转不停洒出水来,大雨、暴雨、雷雨就这么下来了。
冷涡坍塌、解体后,因
为暖空气被搅乱了,所以阵雨、小雨还得下几天。
如果这个冷涡非常强,出了东北继续南下、东进,就会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在那里还得闹一阵。
以大家看看,这东北也要下雨啦。
由于我国陆地大部分处在中、高纬度地区,(大部分处于西风带)这一地带的高空气流的走向基本上自西向东运动的,所以,我们每天看卫星云图,特别是在冬春季节,云系一般自西向东移动,收看时我们可以根据本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云层的覆盖及运动情况,结合当地气象台站的天气预报,可初略地判断出近期的大致气候变化啦。
这也是气象台的叔叔阿姨们进行中长期预报的重要帮手!
这一天20时的高空观测数据图
夏季另一主要云图系统,就是西北太平洋上的大片黑灰色无云区,那就是夏季天气的主角一一西太平洋高压。
它经常是很不规则的扁圆形,横躺于台湾省以东洋面至我国中东部大陆。
黑色越深、范围越广,表明其强度越大、气温越高,稳定控制的时间也越长,人们形象地称
其为“黑洞”。
夏季长江中下游等地的高温热浪,多是它一手制造的“恶作剧”。
但是很可惜,没有在呆头鹅所给的图中显示出来。
不过我给的那副20时高空观测书记图中5
专业版
卫星图像分析的基本特征判据
1.型式(结构):是指图像上不同明暗程度的像素点的分布式样。
不同型式的云系或云团与不同的天气系统或物理过程相联系,例如台风、气旋、低涡等云系呈螺旋状结构,而锋面、急流和热带辐合带的云系成带状结构。
2.范围大小:从云的范围可以识别云的种类、天气系统的尺度大小和大气物理过程。
例如在图中大尺度锋面云带的前沿有几个亮温特别低的中尺度对流云团。
这几个中尺度云团中,从其伪彩色差异还可以识别出其中更小尺度的对流单体。
3.边界形状:云的边界有直线的、圆形的、扇形的、盾形的,有呈气旋性弯曲(云带边界向南凹)的、有呈反气旋弯曲的(云区边界向北凸)等。
有边界整齐光滑、有呈锯齿状和不整齐之分。
例如,带状云系中,边界呈气旋性弯曲的是冷锋,而呈反气旋性弯曲,边界又整齐是急流,而急流风速切变大小不等其边界又有光滑与锯齿之分,前者风切变相对小些。
4.色调:也称为亮度或灰度。
它是指物像的明暗程度。
可见光云图上色调与物像的反照率和太阳高度角有关,反照率大,太阳高度角大(高)物象色调呈浓白,反之反照率小,太阳高度角低,则物像色调
暗。
应该特别指出,相同条件下,水滴云的反照率比冰晶云大。
在红外云图上物象色调则表示其表面温度高低,物象表面温度越低色调越白。
在水汽图像上,物像的色调决定于对流层中、上部大气的水汽含量和气层的温度,水汽含量愈丰富或气层温度愈低,则色调愈白。
5.暗影:仅在可见光云图上出现,高耸目标物在低目标上的一种影子,暗影的位置决定于卫星的观测时间。
暗影的宽度决定于投影云顶高度和太阳高度角高低。
投影云高度差愈大,太阳高度角愈低,暗影愈宽愈明显。
分析暗影时应特别注意将云缝与暗影区分开。
最好的方法是结合红外云图进行判断,若是云缝区在红外上也相应有云缝,而红外云图上没有暗影,而且投影云顶高度高,色调应特别浓白。
6.纹理:它表示云表面粗糙程度。
云顶高度参差不齐,在可见光云图上造成许多暗影显出纹理,红外图上形成色调明暗相间也表现出多纹理。
纹理的形状为皱纹、斑点或纤维状。
相反,如果云顶没有明显起伏,则云图为光滑和均匀。
皱纹和纹理主要出现在层状云中有积状云,尤其是积云穿过层状云时最为明显。
而纤维状纹理,主要出现在卷云区中。
我提两点大家需要注意的地方:
不是有云的地方都有降水。
北方气候干燥,有的时候水汽不够充足上升运动不够强,虽然能形成云,但是形不成降水。
不是没有云的地方都是晴天。
我们能看到的比较好的云图一般都是红外云图,显示的是云顶温度。
云顶较低的云是显示不出来的。
所
以春夏时候南方的长期阴雨天气很有可能在云图上什么都没有,因为都是大片的低云。
北方的天气主要看温带气旋,也就是常见的长条形的弧形云带。
这一般是条冷锋。
过境时可能会下雨,雨后常见大风降温大好晴天。
春天的沙尘暴也是在冷锋过后的。
南方的天气看西南方向过来的云带,或是东南方向的台风。
由于处于青藏高原后面扰流比较厉害,相对来说更难预测一点。
还有一些局地的对流暴雨,在云图上就是无中生有突然冒出来的,无法在提前半天以上找出端倪。
星传回地面工作站,再合成精美的云图照片。
人们既可以接收可见光
外云图。
目前,电视节目中通常使用的云图,就是红外云图通过计算
中,我们看到有些地方呈白色,有些地方呈黑色,而另一些地方却呈灰色等等。
那么这些颜色都有些什么含义呢? 我们知道,如果地球表
卫星云图上表现为黑灰色。
黑色越深,表示地面辐射越强,天气越晴好。
当某地上空为云、雨覆盖,卫星观测到的则是从云顶发向太空的红外辐射,表现为白色或灰白色。
白色表示辐射很弱,气温很低,云
深灰、灰、浅灰色云系覆盖,表示有不同厚度的云而无明显降水。
在电视显示的卫星云图上,地表和海洋常用绿色和蓝色表示。
由气象卫星从太空摄得的可见光云图是利用云滴和冰晶等对阳
强,灰黑的地方表示反射较弱。
由于陆地的反射能力比海洋高,所以可见光云图上的陆地表现为灰色,海洋表现为黑色,而冰雪和深厚云系覆盖的地区一般呈白色。
使用红外云图的一个好处是它能不分昼夜地提供云盖和气团温度信息,而可见光云图只有白天的资料可用。
当然,要准确地解释卫星云图包含的信息最好是两种云图结合起来使
我国接收的云图主要有红外云图、可见光云图及水汽图等。
电视节目中通常使用的云图,就是红外云图通过计算机处理、编辑而成的假彩色动态图片,人们不仅能够纵览云飞,还可推知其发展变化,预知未来天气。
若地球表面为一片晴空区,卫星观测到的,是从地面发向太
天气越晴好。
当某地上空有云雨覆盖,卫星观测到的,则是从云顶发向太空的红外辐射,表现为白色或灰白色;颜色越白,表示辐射越弱,
间的过渡区,则为深灰、灰、浅灰色云系,表明有不同厚度的云而无明显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