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断路器的接线方式

合集下载

低压施工配电系统三种接地形式:IT、TT、TN解析

低压施工配电系统三种接地形式:IT、TT、TN解析

低压施工配电系统三种接地形式:IT、TT、TN解析根据现行的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低压配电系统有三种接地形式,即IT系统、TT系统、TN系统。

(1)第一个字母表示电源端与地的关系T-电源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

I-电源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高阻抗接地。

(2)第二个字母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地的关系T-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此接地点在电气上独立于电源端的接地点。

N-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源端接地点有直接电气连接。

下面分别对IT系统、TT系统、TN系统进行全面剖析。

一、IT系统IT系统就是电源中性点不接地,用电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的系统。

IT系统可以有中性线,但IEC强烈建议不设置中性线。

因为如果设置中性线,在IT系统中N线任何一点发生接地故障,该系统将不再是IT系统。

IT系统接线图如图1所示。

低压施工配电系统三种接地形式:IT、TT、TN解析图1 IT系统接线图IT系统特点IT系统发生第一次接地故障时,接地故障电流仅为非故障相对地的电容电流,其值很小,外露导电部分对地电压不超过50V,不需要立即切断故障回路,保证供电的连续性;-发生接地故障时,对地电压升高1.73倍;-220V负载需配降压变压器,或由系统外电源专供;-安装绝缘监察器。

使用场所:供电连续性要求较高,如应急电源、医院手术室等。

IT 方式供电系统在供电距离不是很长时,供电的可靠性高、安全性好。

一般用于不允许停电的场所,或者是要求严格地连续供电的地方,例如电力炼钢、大医院的手术室、地下矿井等处。

地下矿井内供电条件比较差,电缆易受潮。

运用IT 方式供电系统,即使电源中性点不接地,一旦设备漏电,单相对地漏电流仍小,不会破坏电源电压的平衡,所以比电源中性点接地的系统还安全。

但是,如果用在供电距离很长时,供电线路对大地的分布电容就不能忽视了。

在负载发生短路故障或漏电使设备外壳带电时,漏电电流经大地形成架路,保护设备不一定动作,这是危险的。

低压断路器的接线方式

低压断路器的接线方式

低压断路器的接线方式
(2)插入式接线:在成套装置的安装板上,先安装一个断路器 的安装座,安装座上6个插头,断路器的连接板上有6个插座。 安装座的面上有连接板或安装座后有螺栓,安装座预先接上 电源线和负载线。使用时,将断路器直接插进安装座。如果 断路器坏了,只要拔出坏的,换上一只好的即可。它的更换 时间比板前,板后接线要短,且方便。由于插、拔需要一定 的人力。因此目前我国的插入式产品,其壳架电流限制在最 大为400A。从而节省了维修和更换时间。插入式断路器在安 装时应检查断路器的插头是否压紧,并应将断路器安全紧固, 以减少接触电阻,提高可靠性。
低压断路器的接线方式
(3)抽屉式接线:断路器的进出抽屉是由摇杆顺时针或逆时 针转动的,在主回路和二次回路中均采用了插入式结构,省 略了固定式所必须的隔离器,做到一机二用,提高了使用的 经济性,同时给操作与维护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增加了安全 性、可靠性。特别是抽屉座的主回路触刀座,可与NT型熔断 路器触刀座通用,这样在应急状态下可直接插入熔断器供电。 结束语由于分励脱扣器、欠电压脱扣器,电动操作机构和闭 锁电磁铁具有不同的电压等级和交流、直流不同的电源,用 户在订货时加以说明,同时用户在
低压断路器的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方式
时不可能用单一的附件,如需两台断路器电气联锁(当一台合 闸时,另一台必须分闸)则可选用辅助触头和分励脱扣器或电 动操作机构,在进行板前和板后接线时一定要把螺钉紧固, 以免烧坏断路器。
低压断路器的接线方式
低压断路器的接线方式
断路器的接线方式有板前、板后、插入式、抽屉式,用户如 无特殊要求,均按板前供货,板前接线是常见的接线方式。
(1)板后接线方式:板后接线最大特点是可以在更换或维修断 路器,不必重新接线,只须将前级电源断开。由于该结构特殊, 产品出厂时已按设计要求配置了专用安装板和安装螺钉及接线螺 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大容量断路器接触的可靠性将直接影 响断路器的正常使用,因此安装时必须引起重视,严格按制造厂 要求进行安装。

低压断路器的接线方式 倒进线的弊端

低压断路器的接线方式 倒进线的弊端
三、不同的结构有不同的上下进线方式
是不是所有的断路器都能同时满足上进线和下进线的方式呢?按GB14048.2-94国家《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低压断路器》标准规定:在断路器铭牌上或载明在制造厂提供的有关资料中,载明电源端和负载端(如有必要区别的话)。DW15-200、400、630万能式断路器在制造厂家的样本或使用说明书中都明确指出:断路器的接线方式为上进线,用户不能将电源端和负载端反接。在DZ20系列塑壳断路器行业标准JB589-1997则规定:“断路器有电源端和负载端标志,分别以1、3、5表示电源端,2、4、6表示负载端。”。有些厂家在DZ20系列产品盖的模具直接刻上了“1、3、5”和“2、4、6”阿拉伯数字。也有些塑壳断路器的塑料盖上直接压制有英文“Line”和“Load”,或者压制汉字“电源端”和:“负载端”,还有用不干胶标牌,标牌上有“Line(电源端)、Load(负载端)”字样,凡有此字样均说明该断路器只能上进线。万能式断路器大多数在样本或制造说明书中规定,若没有这种标识或说明,则意味着可以互为电源端和负载端。同样是DW15系列,壳架电流大于630A的断路器,如壳架电流为1600A、2500A、4000A的断路器,不仅能上进线,也能下进线,HSW1系列、DW45系列智能型万能式断路器中所用规格均能上进线和下进线,而且在型式试验过程中,极限断路器分短能力、运行断路器分断能力和短时耐受的实验时,均采用下进线方式考核,试验结果符合断路器所采用的标准。为什么有的断路器只能上进线,不能下进线,而有的断路器既能上进线又能下进线呢?这主要跟产品的结构有关,静触点至断路器接线端距离较短,动触点焊至动触杆连着软联结经脱扣器至连线端的距离较长,传统的断路器设计总是以连着静触头的接线端作为电源端,在动、静触点之间有灭弧系统间的隔离及电源端之间的相间隔弧措施均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当断路器的动、静触点及连接部分,因绝缘及隔离已有措施,只要灭弧系统正常熄弧,断路器也就能正常开断。但采用下进线的断路器在短路分断时,动、静触点断开后,各相动触点连接部位均为带电体,在一段较长区域内,如轴间脱扣区有空隙,极限分断时产生的电弧因电动力及灭弧室缘故,大部分在灭弧系统中熄灭,但总有小部分的带电游离气体与邻相带电体相遇,就可能产生相间短路,破坏了断路器正常断开。DW15系列中壳架电流1600A及以上的规格,由于相间间距比壳架电流630A的断路器大,并采用隔离和绝缘手段,因此,虽然同为DW15系列,却能同时满足上进线和下进线要求。HSW1和DW45系列结构上,将每相用塑壳结构隔离成独立小室,因此所用规格都能上进线和下进线。

低压配电系统有三种接地形式(IT、TT、TN)系统的区别详解(注安工程师考点)

低压配电系统有三种接地形式(IT、TT、TN)系统的区别详解(注安工程师考点)

低压配电系统有三种接地形式(IT、TT、TN)系统的区别详解(注册安全工程师考点)根据现行的国家相关标准,低压配电系统有三种接地形式,即IT系统、TT系统、TN系统。

(1)第一个字母表示电源端与地的关系T-电源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

I-电源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高阻抗接地。

(2)第二个字母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地的关系T-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此接地点在电气上独立于电源端的接地点。

N-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源端接地点有直接电气连接。

分别对IT系统、TT系统、TN系统进行全面剖析。

一、IT系统IT系统就是电源中性点不接地,用电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的系统。

IT系统可以有中性线,但IEC强烈建议不设置中性线。

因为如果设置中性线,在IT系统中N线任何一点发生接地故障,该系统将不再是IT系统。

IT系统接线图如图1所示。

图1 IT系统接线图IT系统特点IT系统发生第一次接地故障时,接地故障电流仅为非故障相对地的电容电流,其值很小,外露导电部分对地电压不超过50V,不需要立即切断故障回路,保证供电的连续性;-发生接地故障时,对地电压升高1.73倍;-220V 负载需配降压变压器,或由系统外电源专供;-安装绝缘监察器。

使用场所:供电连续性要求较高,如应急电源、医院手术室等。

IT 方式供电系统在供电距离不是很长时,供电的可靠性高、安全性好。

一般用于不允许停电的场所,或者是要求严格地连续供电的地方,例如电力炼钢、大医院的手术室、地下矿井等处。

地下矿井内供电条件比较差,电缆易受潮。

运用IT 方式供电系统,即使电源中性点不接地,一旦设备漏电,单相对地漏电流仍小,不会破坏电源电压的平衡,所以比电源中性点接地的系统还安全。

但是,如果用在供电距离很长时,供电线路对大地的分布电容就不能忽视了。

在负载发生短路故障或漏电使设备外壳带电时,漏电电流经大地形成架路,保护设备不一定动作,这是危险的。

只有在供电距离不太长时才比较安全。

低压断路器的安装方式

低压断路器的安装方式

低压断路器的安装方式低压断路器的安装方式分:固定式、插入式和抽屉式。

1)固定式:用安装螺钉将断路器固定在成套装置安装板上。

因更换断路器时必需先拆除连接导线,故断路器更换时间长,且麻烦。

2)插入式:主要适用于塑料外壳式断路器,分为板前接线和板后接线。

在成套装置的安装板上,先安装一个断路器的安装座(安装座上有6个插头,断路器的连接板上也有6个插座)。

使用时,先将断路器直接插进安装座、然后用安装螺钉将断路器固定在安装座上。

若需要更换断路器,先拆下安装螺钉然后拔出,更换上即可。

因更换时不需要拆除连接导线,故比固定式要快,且便利。

插入式在插入和拔出时需要肯定的外力。

一般用于壳架电流不超400 A的断路器。

3)抽屉式:主要适用于万能式断路器和壳架电流400 A以上的塑料外壳式断路器。

断路器轻轻地放置在安装台上,用一根摇杆插入安装台的孔内,作顺时针转动,在涡轮蜗杆啮合下,断路器慢慢的与安装台的接线座紧密接触;假如取出,就将摇杆逆时针转动。

抽屉式有接触、分开和隔离(断路器不带电)三位置,插入式只有接触、分开两位置,所以抽屉式更换断路器时比插入式更平安牢靠。

不管哪种安装方式都在产品型式试验和生产过程中进行了验证,符合GB 14048—2要求。

在满意规定的使用条件下,断路器都能正常工作。

依据操作阅历选择安装方式我们在设计上所选用的断路器是由开关厂家已把断路器装配在开关柜内或配电箱内的成套产品,对于断路器是垂直安装,还是侧卧式安装方式,设计上没有太大的意见,只需使用单位运行操作人员依据操作阅历,在产品订货时提出断路器的安装要求。

假如设计上选用抽屉式开关柜断路器一般是侧卧式安装,一边(左边)进线接到断路器母线上,而另一边(右边)出线接负载线路上。

需要考虑的问题是若抽屉式断路器所接的用电负荷容量大,就需要考虑散热,断路器热脱扣器的温度据厂家介绍一般在30 ℃条件下整定的,若环境温度超过此数值应考虑修系数,或隔一格另供一出线用,避开受温升相互影响。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线方案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线方案

摘要工厂变电所是供电系统的核心,在工厂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变电所的主要作用是:从电力系统接受电能,经过变压器降压,然后按要求把电能分配到各车间供给各类用电设备。

变电所一次,二次接线方案的确定.高低压电气设备,高压开关柜,低压配电屏的合理选择对于变电所很重要.其电气主接线是按照一定的工作顺序和规程要求。

电力系统称为三相对称系统,所以电气主接线图通常以单线图来表示,使其简单清晰。

通过设计可巩固各课程理论知识,了解工厂供电电能分配等各种实际问题,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同时对电力工业的有关政策、方针、技术规程有一定的了解,在计算图、编号、设计说明书等方面得到训练,为以后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电力系统;低压配电屏;主变压器目录一、确定低压配电系统的接线方案及负荷计算 (1)(一)接线方案 (1)(二)负荷计算 (1)1机加一车间 (1)2机加二车间 (2)3铸造车间 (3)4机修车间 (4)5装配车间 (5)6热处理车间 (6)7照明负荷计算 (7)(三)无功补偿容量 (7)二、变压器选择 (9)(一)选择变压器位数应考虑的原则 (9)(二)电容器柜的选择 (9)(三)工厂变电所的主变压器装设方案 (9)(四)主结线方案的选择 (10)三、高压一次方案的确定 (10)四、二次回路 (11)(一)控制信号回路 (11)(二)有功无功电能计算 (12)(三)电压电流测量回路 (12)(四)过电流保护 (13)五、变电所的结构 (13)(一)确定变电所结构原则 (13)(二)变电的总体布置要求 (14)(三)根据原则设计变电所图 (14)六、接地电阻的计算 (15)(一)接地装置设计要求 (15)(二)接地图 (16)七、结论 (16)八、参考文献 (17)九、附录 (18)十、致谢 (26)绪论配电系统应做到安全第一,既要符合国家标准和规格,也要符合国家技术规格的要求,能充分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

低压断路器的接线方式 倒进线的弊端

低压断路器的接线方式 倒进线的弊端

低压断路器的接线方式
一、概述
断路器垂直正向安装或横向安装时,以断路器面板上铭牌的字或标识做参数,将断路器上方的接线端作为电源的进线端,又名电源端,将断路器下方的接线端作为负载的连接端,又名负载端,这种接线方式,称为上进线;反之将断路器上进线中的电源端当作负载端,负载端作为电源端来使用的接线方式,称下进线。
四、小结
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HSW1、CM1、DZ20、和H、TO、TG各个系列塑壳断路器都只能上进线,而不能下进线,若一定要下进线,就要使产品的结构有异,下降幅度也应不同。因此,用户应当按下进线的极限分断能力试验报告,才可判断下降幅度。如果断路器垂直倒装,断路器原负载端在上面,并作为电源端,断路器远电源端在下面,作为负载端,其工作条件比垂直正装下进行时更严酷,因此在极限短路分断,除因与正装下进线安装形式而引起相间短路外,还因灭弧在下方分断时产生热气流方向是向上的,对电弧进入弧室也稍有不利。断路器横向安装上进线时,极限断路分
二、典型的母联形式
断路器连线通常为上进线方式,但往往也因安装场合的缘故,对断路器要求下进线方式接线。例如:电源处于配电柜的下方,电源进线至断路器负载端较方便;也有柜子里上、下装有二台或二排的断路器,电源进线从中间部位引入,对上、下二台或二排的断路器接,分别为下进线和上进线的接线方式。还有一种特殊场合,不管采用何种措施都避免了下进线的方式,在建筑电气中较为经典的母联形式,如图1。
盖上直接压制有英文“Line”和“Load”,或者压制汉字“电源端”和:“负载端”,还有用不干胶标牌,标牌上有“Line(电源端)、Load(负载端)”字样,凡有此字样均说明该断路器只能上进线。万能式断路器大多数在样本或制造说明书中规定,若没有这种标识或说明,则意味着可以互为电源端和负载端。同样是DW15系列,壳架电流大于630A的断路器,如壳架电流为1600A、2500A、4000A的断路器,不仅能上进线,也能下进线,HSW1系列、DW45系列智能型万能式断路器中所用规格均能上进线和下进线,而且在型式试验过程中,极限断路器分短能力、运行断路器分断能力和短时耐受的实验时,均采用下进线方式考核,试验结果符合断路器所采用的标准。为什么有的断路器只能上进线,不能下进线,而有的断路器既能上进线又能下进线呢?这主要跟产品的结构有关,静触点至断路器接线端距离较短,动触点焊至动触杆连着软联结经脱扣器至连线端的距离较长,传统的断路器设计总是以连着静触头的接线端作为电源端,在动、静触点之间有灭弧系统间的隔离及电源端之间的相间隔弧措施均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当断路器的动、静触点及连接部分,因绝缘及隔离已有措施,只要灭弧系统正常熄弧,断路器也就能正常开断。但采用下进线的断路器在短路分断时,动、静触点断开后,各相动触点连接部位均为带电体,在一段较长区域内,如轴间脱扣区有空隙,极限分断时产生的电弧因电动力及灭弧室缘故,大部分在灭弧系统中熄灭,但总有小部分的带电游离气体与邻相带电体相遇,就可能产生相间短路,破坏了断路器正常断开。DW15系列中壳架电流1600A及以上的规格,由于相间间距比壳架电流630A的断路器大,并采用隔离和绝缘手段,因此,虽然同为DW15系列,却能同时满足上进线和下进线要求。HSW1和DW45系列结构上,将每相用塑壳结构隔离成独立小室,因此所用规格都能上进线和下进线。

低压断路器工作原理

低压断路器工作原理

分电路,并且有在电路或设备发生过载、短路等事故时,自动切断故障的功能,而附件作为断路器功能的派生补充,为断路器增加了控制手段和扩大保护功能,使断路器的使用范围更广、保护功能更齐全、操作和安装方式更多。

目前断路器附件已成为断路器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

但附件并不是越齐全越好,这就要根据具体的控制线路和保护线路来合理地应用附件,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要分清电压等级,交流或直流,辅助触头的对数等,如应用不当,不但不起保护作用,而且还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下面对断路器的附件功能和应用进行分析,使用户在应用断路器附件时有所帮助。

二、内部附件1.辅助触头;与断路器主电路分、合机构机械上连动的触头,主要用于断路器分、合状态的显示,接在断路器的控制电路中通过断路器的分合,对其相关电器实施控制或联锁,例如向信号灯、继电器等输出信号。

万能式断路器有六对触头(三常开、三常闭),DW45有八对触头(四常开、四常闭)。

塑壳断路器壳架等级额定电流100A为单断点转换触头,225A及以上为桥式触头结构,约定发热电流为3A;壳架等级额定电流400A 及以上可装两常开、两常闭,约定发热电流为6A。

操作性能次数与断路器的操作性能总次数相同。

2.报警触头:用于断路器事故的报警触头,且此触头只有当断路器脱扣分断后才动作,主要用于断路器的负载出现过载短路或欠电压等故障时而自由脱扣,报警触头从原来的常开位置转换成闭合位置,接通辅助线路中的指示灯或电铃、蜂鸣器等,显示或提醒断路器的故障脱扣状态。

由于断路器发生因负载故障而自由脱扣的机率不太多,因而报警触头的寿命是断路器寿命的1/10。

报警触头的工作电流一般不会超过1A。

3.分励脱扣器:是一种用电压源激励的脱扣器,它的电压可与主电路电压无关。

分励脱扣器是一种远距离操纵分闸的附件。

当电源电压等于额定控制电源电压的70%-110%之间的任一电压时,就能可靠分断断路器。

分励脱扣器是短时工作制,线圈通电时间一般不能超过1S,否则线会被烧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压断路器的接线方式
02-3-31
1.概述
断路器垂直正向安装或横向安装时,以断路器面板上铭牌的字或标识做参数,将断路器上方的接线端作为电源的进线端,又名电源端,将断路器下方的接线端作为负载的连接端,又名负载端,这种接线方式,称为上进线;反之将断路器上进线中的电源端当作负载端,负载端作为电源端来使用的接线方式,称下进线。

2.典型的母联形式
断路器连线通常为上进线方式,但往往也因安装场合的缘故,对断路器要求下进线方式接线。

例如:电源处于配电柜的下方,电源进线至断路器负载端较方便;也有柜子里上、下装有二台或二排的断路器,电源进线从中间部位引入,对上、下二台或二排的断路器接,分别为下进线和上进线的接线方式。

还有一种特殊场合,不管采用何种措施都避免了下进线的方式,在建筑电气中较为经典的母联形式,如图1。

图1中的QF1、1F2、QF3三台断路器是互为连联的形式,只能有2台断路器同时处于合闸状态,并必须有一台处于断开状态。

在实际运行中,常用三锁二钥匙来保证其连锁的可靠性,如HSW1系列智能型万能式断路器就有此功能,三台断路器均具有相同的锁,能可靠地锁住机构的脱扣部位,三台断路器只能配有二把相同的钥匙,当钥匙插入并解锁,断路器的机构才能运作,使断路器正常合闸。

正常运行时QF3不配备钥匙,断路器QF3处于断开位置。

当二个电源中任一电源如QF2不能供电时将QF2的钥匙移至QF3上,则QF2断开,QF3能合闸,所有负载通过QF1和QF3由同一电源供电,此时QF3为上进线方式。

而当QF1不能供电时,所有负载通过QF2和QF3由同一电源供电,此时QF3为下进线方式。

因此,对于断路器QF3来讲,不管怎样的连线方式,分别对两个电源来言,总有一个是上进线方式,一个是下进线方式,因此讲这种场合是避免不了采用下进线的。

3.不同的结构有不同的上下进线方式
是不是所有的断路器都能同时满足上进线和下进线的方式呢?按GB14048.2-94国家《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低压断路器》标准规定:在断路器铭牌上或载明在制造厂提供的有关资料中,载明电源端和负载端(如有必要区别的话)。

DW15-200、400、630万能式断路器在制造厂家的样本或使用说明书中都明确指出:断路器的接线方式为上进线,用户不能将电源端和负载端反接。

在DZ20系列塑壳断路器行业标准JB589-1997则规定:“断路器有电源端和负载端标志,分别以1、3、5表示电源端,2、4、6表示负载端。

”。

有些厂家在DZ20系列产品盖的模具直接刻上了“1、3、5”和“2、4、6”阿拉伯数字。

也有些塑壳断路器的塑料盖上直接压制有英文“Line”和“Load”,或者压制汉字“电源端”和:“负载端”,还有用不干胶标牌,标牌上有“Line(电源端)、Load(负载端)”字样,凡有此字样均说明该断路器只能上进线。

万能式断路器大多数在样本或制造说明书中规定,若没有这种标识或说明,则意味着可以互为电源端和负载端。

同样是DW15系列,壳架电流大于630A的断路器,如壳架电流为1600A、2500A、4000A的断路器,不仅能上进线,也能下进线,HSW1系列、DW45系列智能型万能式断路器中所用规格均能上进线和下进线,而且在型式试验过程中,极限断路器分短能力、运行断路器分断能力和短时耐受的实验时,均采用下进线方式考核,试验结果符合断路器所采用的标准。

为什么有的断路器只能上进线,不能下进线,而有的断路器既能上进线又能下进线呢?这主要跟产品的结构有关,静触点至断路器接线端距离较短,动触点焊至动触杆连着软联结经脱扣器至连线端的距离较长,传统的断路器设计总是以连着静触头的接线
端作为电源端,在动、静触点之间有灭弧系统间的隔离及电源端之间的相间隔弧措施均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当断路器的动、静触点及连接部分,因绝缘及隔离已有措施,只要灭弧系统正常熄弧,断路器也就能正常开断。

但采用下进线的断路器在短路分断时,动、静触点断开后,各相动触点连接部位均为带电体,在一段较长区域内,如轴间脱扣区有空隙,极限分断时产生的电弧因电动力及灭弧室缘故,大部分在灭弧系统中熄灭,但总有小部分的带电游离气体与邻相带电体相遇,就可能产生相间短路,破坏了断路器正常断开。

DW15系列中壳架电流1600A及以上的规格,由于相间间距比壳架电流630A的断路器大,并采用隔离和绝缘手段,因此,虽然同为DW15系列,却能同时满足上进线和下进线要求。

HSW1和DW45系列结构上,将每相用塑壳结构隔离成独立小室,因此所用规格都能上进线和下进线。

4.小结
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HSW1、CM1、DZ20、和H、TO、TG各个系列塑壳断路器都只能上进线,而不能下进线,若一定要下进线,就要使产品的结构有异,下降幅度也应不同。

因此,用户应当按下进线的极限分断能力试验报告,才可判断下降幅度。

如果断路器垂直倒装,断路器原负载端在上面,并作为电源端,断路器远电源端在下面,作为负载端,其工作条件比垂直正装下进行时更严酷,因此在极限短路分断,除因与正装下进线安装形式而引起相间短路外,还因灭弧在下方分断时产生热气流方向是向上的,对电弧进入弧室也稍有不利。

断路器横向安装上进线时,极限断路分断时,电弧主要是由于电动力驱动进入灭弧栅片灭弧,即使是触点断开时产生的热气六向上时,其上方仍然是灭弧室的金属栅片,只不过是灭弧室也处于横放位置,短路器横向安装上进线时对起其性能影响不大,当然,断路器横向安装也是不能下进线的。

如果是漏电断路器更不能将上进线和下进线接反,因为电子式漏电断路器的脱扣线圈只有在得到动作信号的时候瞬时带电,当漏电断路器断开分断电路后即刻断电。

如界限相反,造成漏电断路器动作后,电压依然加在脱扣器线圈上,就会烧毁线圈整个漏电断路器丧失了漏电保护功能。

原作者: 佚名
来 源: 中国电力电气信息网
共有246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