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战役简介
渡江战役

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新馆:渡江战役总前委群雕
3月4日,在渡江战役中被誉为“渡江第一船”的“京电 号”拖轮,在气囊和挖土机的协助下,“驶”进即将竣 工的南京渡江战役胜利纪念馆新馆。据记载,在渡江战 役中,该轮总共运送了60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渡江。
新兴建的纪念广场及49根巨型钢构帆船雕塑,其 中最长的一根长度为49.423米,寓意1949年4月23 日渡江战役顺利解放南京的日子。
当我们这些幸福的孩子在和平的土地上茁壮 成长时,我们不会忘记是那些无畏的革命前 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 们要以实际行动来表达对他们的敬爱,不负 厚望。 我们的心震撼着,我们要感谢党,感谢带给 我们改革开放的烈士们。 这次的学习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要为的口中得知,当年选定渡江地点是指战 员们经行了周密的部署,以确保渡江的胜利。 大部分的船只其实都是老百姓捐赠的,很多的 战略补给工作也是老百姓自发承担下来的。我 们从这些老人的口中深刻的体会到什么是军民 鱼水情,军民一家人。
抢修铁路、公路、桥梁。皖北各地动员数以万计民工,组成抢修 大队,配合解放军工兵部队抢修津浦铁路蚌埠至宿县段和蚌埠淮 河铁桥。为了“修好铁路过长江,大军过江捉老蒋”,抢修大队 民工们积极性空前高涨,日夜奋战,在短短半个月时间内,就修 复了210公里的铁路线。淮河铁桥一时无法修复,民工们就用蚌 埠群众支援的600余艘木帆船和部分驳船,在淮河上架起7座浮桥。 寿县正阳关集中了2500只民船,在淮河上架起了10余座浮桥,3 个月时间内,在浮桥上通过的汽车就有3300多辆、炮车2000多 辆、马车2.4万余辆。淮南地区组成两个常备担架团,常备民工 1.5万人、干部813人,配合解放军行动,恢复地区内交通。江淮 四分区的民工修筑了蚌(埠)滁(县)和合(肥)浦(口)两条 简易公路,抢修好池河和古河两座大桥,保证渡江部队及时到达 作战地段。无为县(含当时的无南、湖东、临江3县)在三野第 二十四、二十五、二十七军渡江的集结地,修建了无为至巢县公 路,开辟了襄安至开城、襄安至庐江、襄安至无南的公路,所有 路段的路面都拓宽到4米,以保证重型卡车、炮车通过;霍邱县 在支前期间修路225公里,建汽车站10多个,修桥25座,架桥4 座,组织民船400多只。
渡江战役简介

渡江战役一九四九年四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在西起九江,东至江阴的一千多里的战场上,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渡长江,解放南京,推翻了统治中国二十二年的蒋家王朝。
在伟大的渡江战役中,安徽处于重要的地位。
以邓小平同志为书记的总前委驻在合肥附近的瑶岗。
最先于四月二十日夜突破长江天堑的我军中路大军,则是由巢湖进军,然后取道无为县泥汊一线渡江的。
著名的“渡江第一船”支前模范马毛姐,是安徽的一个劳动妇女。
中央军委部署了渡江战役的作战方案,指示原淮海战役的总前委(由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五同志组成),照旧行使领导军事及作战的职权,统一领导渡江大军(包括二野、三野和四野的一部)。
总前委在安徽萧县附近的蔡洼,召开会议作了具体研究,从思想上、组织上和政策上为渡江进行全面准备。
四九年三月中旬,我渡江总前委南进到合肥附近的瑶岗,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针对国民党守敌的江防设施,决定组成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其中以粟裕,张震同志率第三野战军的八个军三十五万人为东路兵团,从江苏的扬中至江阴渡江;以谭震林指挥三野的七个军三十万人为中路兵团,自安徽的裕溪口至枞阳门渡江;以刘伯承、邓小平等同志指挥二野的九个军二十八万人为西路兵团,自枞阳至江西的湖口渡江。
各路兵团经过两个月左右的整训,于四九年二、三月间,先后由徐淮地区和阜阳地区南进到江北一带,形成同敌军隔江对峙的局面。
我军抵达长江北岸后,作了大量的渡江作战准备工作。
各军内部分别建立了船舶管理委员会,积极协同地方政府,广泛地向船工和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打捞沉船,修补船只,很快筹集各种船只达二万余只。
与此同时,中路渡江大军在安徽的巢湖开展了水上练兵活动。
广大指战员学习划桨、掌舵、挣篱、抛锚和泅水本领。
接着,部队又进行实战演习,组织夜间航渡、水上射击、水上救护、水上架线、水上通讯联络,并以船为单位编成新的战斗集体,把所有的现只都分类编号,担任具体任务、为了把隐蔽在巢湖和内河的船只秘密地开进长江,部队和船工经过十多天的日夜挖掘,挖出引河,抢渡船陆续驶到了江边。
解放战争-渡江战役

渡 江 胜 利
位 于 南 京 市 下 关 热 河 路 广 场 中 心
1979 , 建
纪 念 碑
--------
The End
小组组长:刘坤元 小组组长 小组成员: 小组成员:陈睿峰 尹相涛 张申 冯跃
参加渡江作战的人民解放军各部队,于3月初~4月初先后进抵长江北 岸,开展战役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形势任务和新区城市政策纪律教育; 侦察国民党军的防御部署、工事和长江水情、两岸地形;在地方党和政府 的帮助下筹集、修理船只,到渡江前夕,共筹集各型木船9400余只,培训 了数千名部队选调的水手;开展以强渡江河和水网稻田地作战为主要内容 的战术、技术训练等。在中共中央华东局和中原局的统一部署下,地方各 级党政机关竭尽全力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支前工作,仅随军参战 的船工即达1万余名,临时民工达300万人,山东、苏北解放区还组建了16 个民工团随军服务。与此同时,各兵团还以一部兵力拔除了枞阳、土桥、 仪征、三江营等长江北岸国民党军据点10余处,从北岸控制了长江航道, 为主力渡江开辟了道路。
○
过程: 过程:
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以百万大军发起渡江战役,夺取国民党的政治经济中心。 1949年2~3月,中共中央军委依据向长江以南进军的既定方针,命令人民 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中原、华东军区部队共约100万人,统归由第二 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和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 毅、副司令员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指 挥,准备在5月汛期到来之前,由安庆、芜湖、南京、江阴之线发起渡江作 战,夺取国民党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以及江苏、安徽、浙江省 广大地区,并随时准备对付帝国主义可能的武装干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渡江战役故事100字

渡江战役故事100字1949年春天,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位于长江北岸的无为等地区。
老百姓为解放军筹集粮草船只、生活物资、铺路架桥。
从前期送物资,到民工随军作战,老百姓和战士们一起走过最艰苦的时期。
当时在无为的大小村落里,驻扎着20多万准备渡江的解放军。
无为民众挑米担柴、修路挖河,忙着支前工作。
年仅14岁的马毛姐也参与其中,跟着哥哥去听动员会,又报名参加了渡江突击队。
那一年的4月20日夜,渡江战役正式打响。
当天晚上,马毛姐和哥哥划着船与其他3条船组成渡江突击队,载着30名解放军战士从无为县白茆洲向长江南岸进发。
但由于马毛姐年龄小,她在出发时,被解放军战士拦了下来,不让她上船。
“我会水,不怕死。
我看到自家渔船改成的运输船上坐了二三十个战士,心情十分激动。
”马毛姐回忆,自己趁别人不注意,偷偷撑着篙,一下就跳上了渔船。
马毛姐的哥哥眼睛不好,就在船桅杆边扯帆;马毛姐则一手掌舵,一手划桨,驾船向南岸前进。
船行途中,炮弹时不时落在江面上。
马毛姐回忆,船快驶到江中心了,突然敌人的照明弹、炮弹、机枪弹一齐向小船打来,同行的4条船被击沉两条。
她心想:早一点到岸,把敌人碉堡消灭了,后头的船就平安了。
她咬紧牙关,一个劲往前划。
一颗子弹击中了马毛姐的右臂,她忍痛继续驾船前行。
约40分钟后,她驾驶的船只抵达长江南岸,成为第一批渡江成功的船只。
那一晚,马毛姐兄妹俩共横渡长江6次,运送了3批解放军到达南岸。
马毛姐的英雄事迹,是渡江战役中无为人民英勇献身的一个缩影。
渡江作战期间,无为地区共有3382名水手与人民解放军一起,冒着炮火抵达长江南岸。
这些水手中,有的负伤仍然英勇奋战,有的将生命献给了解放事业。
同时,在被炮火映红的江面上,还有千千万万支前船工,他们大多正青春。
正是人民无私支持、保障,渡江战役取得伟大胜利。
据统计,渡江战役中,1名解放军指战员身后就有10名老百姓的支援。
渡江战役胜利后,马毛姐被授予“一等渡江功臣”“支前模范”称号。
渡江战役

1.战前局势
1.2国民党现状
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总兵力为204万 人,其中能用于作战的部队为146万人。这些 部队,多是新建或被歼后重建的,且分布在 从新疆到台湾的广大地区,在战略上已无法 组织有效防御。
1.战前局势
1.2国民党现状
蒋介石为了赢得时 间,依托长江以南半壁 山河重整军力,等待时 机卷土重来,一方面于 1949年1月21日宣布隐 退,由副总统李宗仁任 “代总统”,并出面提 出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 平谈判;另一方面仍以 国民党总裁身份总揽军 政大权,积极扩军备战 。
解放战争的胜利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演讲:白雪杨 PPT :吴昊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渡江战役 1949年4月 毛泽东
三大战役打赢了! 百万雄师过大江。 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此役共歼国民党军 43 国民党要完蛋了! 虎踞龙盘今胜昔, 万多人,解放了南京、杭州、上海、武汉等大城 市和苏、浙、赣、皖、闽、鄂广大地区。这一胜 天翻地覆慨而慷。 该给他们最后一击了! 利,为进军华南、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 宜将剩勇追穷寇,
蒋 介 石
李 宗 仁
1.战前局势
1.2国民党现状
汤恩伯
白崇禧
蒋介石将京沪警备总 司令部扩大为京沪杭警备 总司令部,任命汤恩伯为 总司令,统一指挥江苏、 浙江、安徽三省和江西省 东部的军事,会同华中“ 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白 崇禧指挥的部队组织长江 防御。
1.战前局势
1.2国民党现状
到1949年4月,国民党军在宜昌至上海间1800余公里的长 江沿线上,共部署了115个师约70万人的兵力。 此外,美、英等国也各有军舰停泊于上海吴淞口外海面, 威胁或伺机阻挠人民解放军渡江。
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渡江战役,也称宁沪杭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的战役。
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之后,在和平谈判的烟幕掩护下,国民党军队积极布置长江防线。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
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先后发起渡江。
在炮兵、工兵的支持配合下,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江防,占领贵池、铜陵、芜湖和常州、无锡、镇江等城,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
1949年4月23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了南京。
接着,各路大军向南挺进,解放了杭州、南昌等城市。
5月27日,第三野战军主力攻占上海。
在此期间,第四野战军于5月14日南渡长江,16日解放汉口,17日解放武昌、汉阳。
1949年6月2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崇明岛,至此,渡江战役结束。
渡江战役的胜利,为人民解放军继续前进南进,解放南方各省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外,美、英等国也各有军舰停泊于上海吴淞口外海面,威胁或伺机阻挠人民解放军渡江。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指导粟裕晚年谈到渡江战役时说:渡江不紧张,国民党的江防算不了什么,那时我们的火力已经超过并压倒敌人了。
当然,我们在战术上和具体部署上是很重视很周密的。
粟裕对渡江作战的必胜信念,是建立在对敌我战略态势的科学分析和丰富实践经验基础之上的。
抗日战争期间,他曾经在南京至江阴段三次成功地率军渡江。
1940年,他率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主力部队渡江北上,执行开辟苏北、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
1944年,他率领苏中主力部队和地方干部近万人分两路渡江南下,执行向苏浙皖边发展的战略任务。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他率领苏浙军区部队和地方干部6万余人分批渡江北进,贯彻执行“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
那三次渡江,都是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采取出其不意、避实就虚的战法,选择敌人的薄弱部位偷渡。
百万雄师过大江

渡江战役
结果:23人,南京解放,国民党剩余军队势力退 往台湾。 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影响:造成台湾与大陆的分离。
渡江战役
意义: 渡江战役历时42天,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 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 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 并歼灭其重兵集团。此役,人民解放军伤亡 6万余人,歼灭国民党军11个军部、46个师 共43万余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 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 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份,为而 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 造了重要条件。
图片
前夕国统区 总前委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THANK YOU
领导人:毛泽东,朱德
渡江战役
过程: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最后拒绝在《国 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21日,毛 泽东和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 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京 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先后发起渡江。在炮兵、 工兵的支持配合下,在西起湖口、东至靖江的 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江 防,占领贵池、铜陵、芜湖和常州、无锡、镇 江等城,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 1949年4月23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了南京, 南京政府垮台。接着,各路大军向南挺进,5 月3日杭州、5月22日解放南昌。5月27日,第 三野战军主力攻占上海。在此期间,第四野战 军于5月14日南渡长江,16日解放汉口,17日 解放武昌、汉阳。1949年6月2日,第三野战军 一部解放崇明岛,至此,渡江战役结束。
渡江战役的意义

渡江战役的意义
渡江战役,是指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的解放南京战役中,于1949年4月20日至25日进行的一场重要战役。
这场战役不仅标志着解放战争进入了新的阶段,
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历史背景
在此之前,国共内战已经进行了多年,而解放军则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系列
解放战争,逐步收复失地。
南京作为当时国民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国共双方争夺的重要目标。
渡江战役的过程
渡江战役是解放军为了解放江苏省和上海市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役。
解放军
根据毛泽东主席亲自拟定的作战计划,采取渡江包围南京等多路进攻的战略,最终成功地攻克了强大的国民党军防线,完成了长江渡江作战。
渡江战役的意义
1. 改变了国内战局
南京是当时国民党政权的重要据点,解放南京标志着解放战争向全面胜利迈进。
这场战役打破了国民党防线,彻底改变了国内战局,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2. 彰显了解放军的战斗力
渡江战役的胜利彻底验证了解放军的战斗力和指挥水平,极大提振了解放军和
全国人民的士气。
3. 加速了国共和谈进程
渡江战役的胜利迫使国民党政权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败,加速了国共和谈的进程,为中国的和平解决提供了契机。
结语
渡江战役作为解放战争的重要篇章,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
它不仅是中国
革命的伟大胜利,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这场战役的胜利,反映了解放军战无不胜、无坚不摧的战斗精神,也为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前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渡江战役
一九四九年四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在西起九江,东至江阴的一千多里的战场上,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渡长江,解放南京,推翻了统治中国二十二年的蒋家王朝。
在伟大的渡江战役中,安徽处于重要的地位。
以邓小平同志为书记的总前委驻在合肥附近的瑶岗。
最先于四月二十日夜突破长江天堑的我军中路大军,则是由巢湖进军,然后取道无为县泥汊一线渡江的。
著名的“渡江第一船”支前模范马毛姐,是安徽的一个劳动妇女。
中央军委部署了渡江战役的作战方案,指示原淮海战役的总前委(由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五同志组成),照旧行使领导军事及作战的职权,统一领导渡江大军(包括二野、三野和四野的一部)。
总前委在安徽萧县附近的蔡洼,召开会议作了具体研究,从思想上、组织上和政策上为渡江进行全面准备。
四九年三月中旬,我渡江总前委南进到合肥附近的瑶岗,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针对国民党守敌的江防设施,决定组成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其中以粟裕,张震同志率第三野战军的八个军三十五万人为东路兵团,从江苏的扬中至江阴渡江;以谭震林指挥三野的七个军三十万人为中路兵团,自安徽的裕溪口至枞阳门渡江;以刘伯承、邓小平等同志指挥二野的九个军二十八万人为西路兵团,自枞阳至江西的湖口渡江。
各路兵团经过两个月左右的整训,于四九年二、三月间,先后由徐淮地区和阜阳地区南进到江北一带,形成同敌军隔江对峙的局面。
我军抵达长江北岸后,作了大量的渡江作战准备工作。
各军内部分别建立了船舶管理委员会,积极协同地方政府,广泛地向船工和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打捞沉船,修补船只,很快筹集各种船只达二万余只。
与此同时,中路渡江大军在安徽的巢湖开展了水上练兵活动。
广大指战员学习划桨、掌舵、挣篱、抛锚和泅水本领。
接着,部队又进行实战演习,组织夜间航渡、水上射击、水上救护、水上架线、水上通讯联络,并以船为单位编成新的战斗集体,把所有的现只都分类编号,担任具体任务、为了把隐蔽在巢湖和内河的船只秘密地开进长江,部队和船工经过十多天的日夜挖掘,挖出引河,抢渡船陆续驶到了江边。
在水上练兵的基础上,我军开展了全面的侦察活动,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研究,掌握沿江的敌情、水情和地形,并派出侦察分队先期偷渡过江,了施敌军布防情况。
我中路大军派出的第二十七军侦察营,分成几支侦察部队,由汤沟至泥汊一带,偷渡潜入江南。
其中有一个由七名战士组成的侦察小组,于四九年四月六日夜晚乘坐小舟登上江中的黑沙洲,摸清了湖上的敌情。
接着,由三百人组成的渡江先遣营,从北岸泥汊镇附近的夹江口乘木船向市偷渡,到荻港附近登岸后,直扑宣城阳山,转战泾县云岭,在江南游击队的配合下,将敌情用各种办法送到江北渡江指挥部,为确保渡江作战的胜利提供了条件。
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
严阵以待的百万渡江大军兵分三路,立即投入战斗,一场举世瞩目的渡江战役打响了。
为了有利于东、西两路兵团作战,并在渡江后统迅速会师,我军决定中路兵团提早在四月二十日午夜渡江。
白天,中路大军第七兵团和第九兵团,各以两个军组成一个梯队。
午夜时分,千万只战船出现在长达一百多公里的江面上。
一小时后,渡江突击队先后攻占了闻新洲、紫沙洲、黑沙洲、鲫鱼洲等江心洲。
紧接着,他们强渡夹江,建立了滩头阵地,直指获港板子矾。
与此同时,我军大炮轰掉了敌军主碉堡,强渡战士首先登岸。
到二十一日凌晨,渡江第一梯队突破敌军防线,敌军自芜湖西南的港至铜陵的江防地带全部土崩瓦解,敌军丢盔养甲,夺路南进。
中路大军突破天堑的当天晚上,东、西两路大军接连发起了渡江攻势。
西路兵团从下午五时开始全线进攻,在三十华里长的战线上,排列着三百多门大炮,经过一个小时的猛烈炮击,摧毁了敌军的前沿阵地。
接着,在贵池至马当的二百华里长的江面上,从各港口涌出的数千只战船,立即向南岸驶去,很快突破了敌军的西边江防。
二十二日我军又解放
了贵池、彭泽等地,猛扑浙赣线,向敌军纵深进攻。
在西路大军强行渡江的同时,我东路大军于二十一日下午七时也发起攻击,在申港、靖江地区南渡。
战船冒着密集的炮火向前猛冲,首批八个团的兵力,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内,就在圩塘镇至王坍镇、申港至夏港及长山两侧三个地段登上南岸,歼灭了据守敌军。
接着,最先登岸的突击营战士,即与驻守在江阴县的起义人员会合,机智地活捉了国民党要塞司令戴戎光,摧毁了江阴要塞,敌军纷纷向南溃退。
当我三路大军向国民党的千里江防展开猛攻的时候.集结在滁县以南地区的我三十五军,从四月二十日开始,也对南京正面的江浦、浦镇、浦口地区发起攻击。
他们先从右翼拿下江浦,从正面夺取浦镇,后再攻取浦口,直捣南京。
至二十二日,国民党第二十八军见我大军已接近浦口,使星夜缩回南京。
二十三日上午,我各师先后到达浦口,打开了解放南京的北大门。
我三十五军乘胜前进.飞渡南京。
当晚,人民解放军胜利占领南京,红旗插上了“总统府”,国民党反动政府宣告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