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通史版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通史篇)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通史篇)注意打“★”为中考说明要求掌握的重点。
第1课鸦片战争一、知识结构:1、时间:1840.6—1842.82、侵略者:3、根本原因:为了开辟中国,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
4、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5、结果:签订《》6、影响:见“重点内容提要2”二、重点内容提要:1、简述《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⑴时间:1842年⑵签订国:英国侵略者和中国★⑶内容:①割给英国。
②赔款万元。
③开放、厦门、宁波、福州、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从逐步沦为社会,是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知识结构:1、时间:1856.10—1860.102、侵略者:英法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3、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侵略权益4、主要罪行:⑴英法联军;⑵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5、结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二、重点内容提要:★1、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他们就砸碎,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首都的第一次陷落。
★2、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在第二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平方公里,详见第8页表格。
第3课左宗棠收复新疆1、背景:⑴年,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自立为汗。
两国支持阿古柏伪政权,妄图分裂新疆。
⑵年,清政府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2、经过:⑴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
⑵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争战”策略。
⑶先收复乌鲁木齐附近地区,然后进攻吐鲁番,挺进南疆。
3、结果:⑴1878年,收复了除以外的新疆地区。
⑵19世纪80年代,通过外交努力,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是损失了中国西部的一块土地和大量赔款。
⑶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4、历史意义:巩固了祖国的西北塞防,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主权。
中国古代史通史复习(教案)

第一部分古代中国与世界(二轮通史知识线索及阶段特征)
一、中国古代史通史结构
●注:政治包括社会形态、社会矛盾、制度建设、民族关系或中外关系、军事斗争和对外政策;经济包括经济形态、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动力、经济各个领域的表现、经济制度、政策;思想文化包括重大思想运动、教育、科技、文艺等,以下问题同上。
(一)中国古代历史大系
原始社会:约距今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070年前。
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476年。
包括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至公元1840年。
包括战国时期、秦、西汉和东汉;三国、西晋和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和南宋、元;明、清(前期)。
(二)知识线索和阶段特征
总特征:政治: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手工业、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古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
对外关系: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1.政治上: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套先进的管理模式,成为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罗马法则独树一帜,成为欧洲历史上最早的、较为完备的一套法律体系,是现代西方法制制度的法律基础。
2.经济上:工商业奴隶制经济发展
3.文化上:古代雅典的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早期人文思想家。
他们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主张用教育来塑造人的个性。
他们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先秦

• 吉祥物和吉祥图案可以说是吉祥观念的具体表现──为了表达对 幸福、欢乐喜庆的向往,人们便把事物固有的属性予以加工,或 加上艺术的象征意义,例如把某个事物附会神话传说或取其名称 的谐音,并视为吉兆,或把美好的故事和喜庆的征兆绘成图像。 • 吉祥物表现了人类与生俱来趋吉避凶的本性,撇除迷信的成分, 我们可尝试细味由追求吉祥而衍生的动人故事和艺术成就。就是 现今的许多体育盛会之中,亦常有 「吉祥物」的出现,其他诸 如建筑雕塑、木器文饰、陶瓷描绘、窗花剪纸、壁画挂历乃至商 标城徽或广告宣传等各方面,均反映了这种对生活的企盼。 • 吉祥两字的组合使用,据认为最早出于《庄子· 人间世》:“虚 室生白,吉祥止止。”唐人成玄英对此有个疏解:“吉者,福善 之事;祥者,嘉庆之征。”试以这条疏解来说明众多吉祥纹图的 生成,就是把美好的故事和喜庆的征兆绘成图像,用来表达求吉 驱凶观念;可以是自身祈愿的,也可以是相互祝颂的。反过来讲 ,就是许多吉祥纹图的题材和构图,都有“福善之事”和“嘉庆 之征”作为创作的素材。
新课标高中历史通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一单元 先秦
第一单元: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 教学目标:强化时序、牢记关联、把握特征、 厚积薄发,构建横向知识结构体系。 课程链接: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节《中国早期政 治制度的特点》、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 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节 《百家争鸣》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 文化》 先秦: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包括原 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时期三个阶段)
封建制不等于封建社会 • 西周的分封制又称封建制,即封邦建国,以 藩屏周,是由周天子以土地和义务为纽带, 对周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建立 诸侯国,形成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严格等级 关系,与马克思主义所指的社会发展阶段中 的封建社会是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封 建社会是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个社会历史阶 段。
通史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史阶段整合及特征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 220年) 封建社会的统一和初步发展的时期
经济:二牛一人耦犁和一牛挽犁。 井渠(坎儿井)和王景治理黄河推动了农业发展。 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的水排冶铁工具; 东汉晚期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秦汉统一了货币,但又严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丝绸之路”(丝绸远销欧洲,获“丝国”称号) 文化: 秦朝“焚书坑儒”;汉初“无为而治”; 汉武帝时形成以“大一统”、“天人感应”为核心的新儒 学, 并确立正统地位,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科技的巨大贡献。 表现出大一统时代的“汉赋”成为主要文学体裁。
1、政治: 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确立分封制、 宗法制 、礼乐制度; 奴隶社会强盛。 2、经济: 石器助耕,青铜器在农业很少使用; 简单协作;井田制。 以“青铜冶炼”为主的官营手工业产生; 商朝已有织机,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出现职业商人和货币; 3、文化: 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㈡、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 前221年)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宋元文化成就突出,达到我国封建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国继续 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五、宋元时期(960——1368年):
1、政治上: 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军事上,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 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 控。基本解决了地方割据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中央:设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分掌行政军政、财政, 以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地方: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 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全书-2023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新高考方案】高三总复习(老教材 新高考)

全书-2023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新高考方案】高三总复习(老教材新高考)1. 重要更新2023年高考历史科目将采用新的高考方案,与以往不同,历史考试的重要性将被提升。
在新的高考方案中,历史科目分值占比将提高至30%,并将出现单独的历史综合试卷。
针对这一变化,考生们应该加倍努力,充分备战历史科目。
本文档是新高考方案下历史科目的一轮复习建议,适用于全国各省。
2. 总体框架全书-2023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采用老教材,结合了新高考的特点,分为五部分进行复习。
复习顺序依次是:人类史、中国古代史、中国中世纪史、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当代史。
建议考生在每个部分中,先通过历年真题对重点知识点进行梳理,在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基础能力的同时,通过历年真题还可以熟悉题型,提高解题能力。
考生在复习的同时也要注重阅读,完整阅读教材或者相关资料,对于学习知识点的理解是非常有帮助的。
3. 建议的复习计划在本文档中,我们建议考生在高三上学期的前8个月中完成一轮的历史科目复习。
建议以下计划可供参考:第一阶段(1-2月)•通过历年真题及练习题,对人类史知识点进行回顾。
学生可以配合老教材中的章节进行复习;•阅读相关资料,对人类史的基础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
第二阶段(3-4月)•回顾古代中国历史,包括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等历史时期。
建议配合历年真题进行练习;•阅读相关资料,扩充对古代中国历史的认识。
第三阶段(5-6月)•回顾中国中世纪史,包括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
同样建议配合历年真题进行练习;•阅读相关资料,扩充对中国中世纪史的认识。
第四阶段(7月)•回顾中国近现代史,包括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两个时期。
同样建议配合历年真题进行练习;•阅读相关资料,扩充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认识。
第五阶段(8月)•结合历年真题进行强化练习;•完成对复习内容的全面梳理和总结,把握历史聚焦与纵横拓展。
4. 高效学习方法在历史学科中,考生除了需要掌握知识点外,还需要养成阅读和分析的能力。
【步步高】(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古代史时段大总结课件

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商业的发展。
3.思想上,儒家开始取得独尊地位。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从公元220年至公元581年) 重大史实 政治 九品中正制
经济
文化 选修
均田制、翻车、灌钢法、草市
王羲之、宗教画、佛教盛行 北魏孝文帝改革
时段特征
1.政治上,国家分裂动荡,门阀政治盛行,中央集权
和君主专制都相对削弱。
五、宋元时期(从公元907年至公元1368年) 重大史实
(1)宋:二府(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知州、通判、转运
政治 使;
(2)元:行省制、中书省、宣政院、枢密院
经济 文化
பைடு நூலகம்
市打破时空限制、交子、瓦肆;棉花的推广;经济重心的
南移
程朱理学;宋词、元曲、元杂剧;指南针用于航海、活字
印刷、火药改进、三大发明西传、青花瓷
(1)秦:修灵渠、驰道,统一度量衡。
经济 (2)汉:田庄、牛耕普及、耦犁、犁壁、丝绸之路、水排、
“市”、王景治黄。
文化 小篆、隶书、楷书;“焚书坑儒”;造纸术;董仲舒新儒 学;儒学成为正统;汉赋。
时段特征
1.政治上,中央集权体制确立,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斗
争开始。 2.经济上,小农经济繁荣,政府奉行重农抑商政策,
人民通史版
古代史
古代史时段大总结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知识导图
通史览要
第1招
第2招
学会解题
第3招
第4招
第5招
知识导图
通史览要
一、先秦时期(从远古时期到公元前221年) 重大史实 时期 时期 (3)原始文字、绘画。 夏商 西周 知识要点
远古 (1)禅让制、公天下。(2)耒耜、刀耕火种、制陶、养蚕。
通史复习:中国近代史(1840—1900)

(2015·山东)“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 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 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 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这 强调的是 ( ) 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 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两对矛盾
两大历史任务
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民族矛盾)
反侵略(反 帝)
——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民族革命)
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阶级矛盾)
反封建
——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民主革命)
两个时期:
1919五四运动
1840
约80年
1949 约30年
同: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异: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 发展前途(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重点深化一:四次侵华战争中国失败原因】
• 材料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 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 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 •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 请回答: • 材料中对三次战争失败原因的表述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表述:不完全正确。 理由:三次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与落后, 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中国近代史复习
(1840—1900)
适用于新教材通史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世界古代史第30讲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30讲中古时期的世界课时规范练一、选择题1.(2022辽宁大连一模)中古时期西欧的封臣效忠封君:“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
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维系他们之间关系的最关键因素是( ) A.农奴 B.武器C.封土D.爵位,西欧封建制中最关键的是封土,是封臣经济实力的关键,故选C项;农奴是封建制的剥削对象,不是封君封臣的纽带,排除A项;武器与封君封臣制度无关,排除B项;爵位代表着封臣的地位,与封土的多少直接相关,D项不是最关键因素。
2.(2022辽宁锦州一模)有学者认为,权力是跟着土地走的,一旦一块土地分封出去,无论它是大是小,权力就从封主那里转移出去,转到接受土地的人手里,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的最主要特点。
在这种制度下( )A.民族国家初步形成B.西欧陷于长期分裂C.基督教的权威丧失D.民主制度日益完善,实际指出了封君封臣制造成了西欧分裂割据的局面,B项正确。
封君封臣制不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A项错误。
封君封臣制不涉及基督教的利益,C项错误。
西欧的民主制度是近代建立的,D项错误。
3.(2022山东临沂高三期末)9—13世纪,西欧庄园盛极一时。
下面是西欧封建庄园示意图。
该图表明庄园( )A.属于自然经济的范畴B.实物地租成为主体C.成为王权的经济基础D.逐渐发展形成城市,基本可以满足生活需要,西欧封建庄园能够做到自给自足,属于自然经济,故选A项;庄园采取的是劳役地租的剥削方式,不是实物地租,排除B项;庄园经济是西欧中古时期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是王权的对立面,排除C项;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无法发展成城市,排除D项。
4.(2022山东泰安期末)在中古西欧,假如你问一个人的身份,他会首先告诉你他是基督徒,其次是某个地区的居民,比如布列塔尼人、勃艮第人或者伦敦人,最后才可能是英格兰人、法兰西人或者德意志人。
这反映了中古时期的欧洲( )A.天主教统治地位已丧失B.宗教信仰意识的淡薄C.人们的国家民族意识淡薄D.专制王权的不断加强,在中古时期西欧人的身份认知中,对国家或民族的身份认知排在最后一位,说明当时人们的国家民族意识淡薄,故选C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十三世纪的世界(中国:下隋唐宋元)
时代特征:中国:封建社会的繁盛时期西方:黑暗的中世纪
时间
分期
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十三世纪的世界(下)
隋唐(581-907)
(6世纪晚期至10世纪初期)
宋元(960-1368)
(10世纪中期至13世纪晚期)
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
经济
1、农业:原始农业发展,经历火耕、耜耕、青铜农具三个发展阶段。
2、手工业:养蚕缫丝世界最早,西周斜纹提花织物;商周青铜冶铸繁荣,司母戊鼎最为著名;商朝发明原始瓷器;西周晚期出现铁
3、商业:商朝人善于经商
1、农业: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战国推广;井田制瓦解;私田、土地私有制;水利;小农经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汉承秦制。西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对中央的威胁,使中央集权得到初步巩固;内朝外朝。
3、选官制的变化:世官制->皇帝任免->举孝廉
1、三省制萌芽;
2、九品中正制与士族形成;
3、公元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文化
1、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西汉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汉武帝使儒学成为正统的措施(太学等);佛教传入。
2、文艺:秦统一文字,篆、隶通行,兵马俑;东汉始创楷书;绘画门类丰富,帛画与战国传承明显;汉赋。
3、科学: 《氾胜之书》、造纸术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进、《九章算术》、浑天仪、地动仪、《伤寒杂病论》、《史记》。
1、思想:佛教盛行
2、文艺:书法进入自觉发展阶段,楷书完善、草书成熟,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士大夫画家活跃,顾恺之《女》《洛》等有力推动绘画发展。
宋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宰相权力的削弱;元代行省制和宰相权力的加强;元代对西藏的管理;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文化
1、思想:从“三教合归儒”到三教并行。
2、文艺:唐诗;楷书步入盛世,名家名作迭出,欧体、颜体、柳体争奇斗艳;草书张旭、怀素。绘画吴道子;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
3、科技:雕版印刷、火药使用于军事。
1、思想:宋代形成新儒学即理学,代表有二程、朱熹。
2、商业:“市”的形成与发展(两宋市坊界限被打破,店铺随处可设;早晚都可经营;四川地区出现世界最早纸币交子);主要商业城市(宋代:开封,临安及四大名镇;元代大都;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泉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马可·波罗行记》)
3、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政治
隋唐三省六部制、安史之乱、唐蕃合同为一家、科举制
2、文艺:宋词.元曲;书法:苏轼、赵孟頫;两宋宫廷画活跃.画学兴起;风俗画为最大亮点,代表作《清明上河图》
3、科技: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罗盘针用于航海;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元代火药传到欧洲;郭守敬《授时历》、简仪;王祯《农书》
第三部分: 14世纪-19世纪前期的世界
时代特征: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时期西方:人的觉醒与征服世界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第二部分: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十三世纪的世界(上):(中国:秦汉魏晋南北朝)
时代特征:
中国封建制度正式确立与初步发展
时间、分期
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十三世纪的世界(上)
秦汉(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
魏晋南北朝(3世纪至6世纪晚期)
中国历史
经济
1、农业:耦犁出现并传播到珠江流域;白渠。
2、手工业:青铜器轻巧华丽;东汉水排使冶铁长期领先世界、钢、青瓷;瓷器生产技术成熟;丝路开通,丝绸外销激增。
3、商业:“市”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商业城市
4、经济政策:汉休养生息到盐铁专卖。
1、手工业:发明灌钢法,钢产、质大为提高,白瓷。
2、江南得到开发
3、均田制、租调制
政治
1、秦始皇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第一部分:公元前三世纪以前的世界(下):世界
时代特征:
古希腊奴隶制民主制时代,文化繁荣
古罗马帝国的统治
世界历史
古代希腊(前9世纪-前4世纪后半期)
古代罗马法的起源(前6-前纪)
经济
雅典城邦工商业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为其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1、罗马法的起源。①前6世纪末共和国初期,只有习惯法;②前五世纪中期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③3世纪中期以后,出现“万民法”。
2、手工业:战国铁农具推广;丝织品种多、产量大、质量高;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商业:打破官府控制,涌现大商人;商业发展促进城市繁荣,各主要诸侯国都城成为繁华商业城市。
政治
1、西周的宗法制、分封制。
2、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特点
3、处于奴隶制时期
1、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春秋战国变法运动持续数百年,秦国商鞅变法最为深刻,封建制度得以确立。
2、罗马法的作用:维系和稳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政治
1、希腊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前9-8世纪出现雅典奴隶制城邦国家雏形)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2、伯利克里时代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梭伦改革奠基;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前5世纪中期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3、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文化
第一部分:公元前三世纪以前的世界(上):先秦时期的中国
时代特征:
中华文化起源与初步发展
前8世纪以前,由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转型和奴隶社会繁荣时期
前8-前3世纪,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奴隶制衰落、封建制度确立时期
时间、
分期
公元前三世纪以前的世界
夏、商、西周(前21世纪至前8世纪)
春秋战国(前8至前3世纪)
2、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
文化
文艺:原始歌舞为后世戏曲起源;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有帛画和壁画;商代甲骨文表明汉字已具有完整的体系。
科技:日食、哈雷彗星
1、思想:百家争鸣儒道法墨;孔、孟、荀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2、文艺:《诗经》;《离骚》;战国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
3、科技:天文(石氏星表)、医学(扁鹊)、司南
经济
1、农业:大运河、曲辕犁(犁评)
2、手工业: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3、商业:“市”的形成与发展(市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出现柜坊和飞钱);主要商业城市(唐代长安、洛阳、扬州、益州商业繁荣;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1、手工业:五大名窑;景德镇宋代著名,元代成为全国制瓷中心,烧制出青花瓷;黄道婆与棉纺织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