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与绿色建材现代木建筑

合集下载

绿色建筑材料

绿色建筑材料

绿色建筑材料绿色建材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

它具有消磁、消声、调光、调温、隔热、防火、抗静电的性能,并具有调节人体机能的特种新型功能建筑材料。

在国外,绿色建材早已在建筑、装饰施工中广泛应用,在国内它只作为一个概念刚开始为大众所认识。

绿色建材是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建筑材料。

中国目前已开发的“绿色建材”有纤维强化石膏板、陶瓷、玻璃、管材、复合地板、地毯、涂料、壁纸等。

如"防霉壁纸",经过化学处理,排除了发霉、起泡滋生霉菌的现象。

"环保型内外墙乳胶漆"不仅无味、无污染,还能散发香味,并且可以洗涤、复刷等。

“环保地毯”既能防腐蚀、防虫蛀,又具有防止阴燃的作用。

“复合型地板”,是用天然木材,经进口漆表面处理而制成,具有防蛀、防霉、防腐、防燃、不变形特点。

总而言之,绿色建材是一种无污染、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装饰材料。

基本特征1、其生产所用原料尽可能少用天然资源、大量使用尾渣、垃圾、废液等废弃物。

2、采用低能耗制造工艺和无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

3、在产品配制或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甲醛、卤化物溶剂或芳香族碳氢化合物,产品中不得含有汞及其化合物的颜料和添加剂。

4、产品的设计是以改善生产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宗旨,即产品不仅不损害人体健康,而应有益于人体健康,产品具有多功能化,如抗菌、灭菌、防霉、除臭、隔热、阻燃、调温、调湿、消磁、防射线、抗静电等。

5、产品可循环或回收利用,无污染环境的废弃物。

目标中国建筑建材科学研究院在“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预选项目中,提出研究开发绿色建材的五大目标①建立我国绿色建材的研究和开发体系,编制绿色建材近期与长期发展计划,建立绿色建材数据库,开展评价技术的研究。

②开展绿色建材的探索性研究,为21世纪中国土壤改良提供种植型绿色建材和沙土固结材料及植物型混凝土的研究成果。

绿色建筑材料体系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分析

绿色建筑材料体系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分析

绿色建筑材料体系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分析发布时间:2022-05-07T12:24:19.889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第41卷第1月2期作者:汪满浩[导读] 随着国家的环保政策提出,多种环保建筑材料随之而出,并在现代建筑工程中逐步推及。

在提升人们的汪满浩中机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摘要:随着国家的环保政策提出,多种环保建筑材料随之而出,并在现代建筑工程中逐步推及。

在提升人们的生活环境品质,维护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过程中,环保的建筑材料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此篇对于在现代建筑中有哪些材料可以用环保材料来替换进行了多角度分析。

关键词:绿色建筑材料体系;现代建筑;应用分析引言:在国民经济显著提升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而建筑行业作为材料消耗的大产业,合理应用绿色建筑材料的环保效果更为明显。

绿色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有效应用,不但提高了经济效益,还达成了节能环保的目的,平衡了生态环境与建筑垃圾的矛盾,更是推进建筑行业迈上了新的阶梯。

1关于绿色建筑材料的初始概念众所周知,绿色材料是为了减少人们对自然的破坏与过度开采,经过环保工艺制造生产的。

故企业应秉承节能减排的宗旨,在选择原材料时,合理利用有效资源,科学使用再生材料,既减少能源损耗,也要充分保证材料质量无忧。

细化来说,首先,需要进行生产技术革新,来降低损耗。

其次,在生产过程中要最大限度的规避会影响环境的不利因素,减污增效。

最后,在运用耗损时,要实现绿色能源的效能最大化,对可以再生的能源要通过技术革新来完成科学有效的回收与重复利用。

基于以上,在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使用绿色建筑材料的现代建筑还需要不断调整建筑模式,控制成本开支,缩减建材运输的时间,去适应时代发展的脚步。

举例来说,合理使用轻钢龙骨,一方面在建筑过程中减少开支,降低成本;另一方面缩短了运输时间,防止资源浪费。

更是在减少生态污染的同时,在质量可靠的情况下减少了所需工期。

绿色建筑三要素

绿色建筑三要素

绿色建筑的三要素,即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资源和能源,创造一个健康安全、适用和经济的活动空间,从产业链到生态链创造一个天人合一的环境,已渐渐得到人们的共识。

绿色建筑的专业领域甚广,从规划、设计、施工到管理,从市政、园林、物业到经济,从建工建材、化工到轻工、从建筑、结构、机电到给排水,都与绿色建筑休戚相关。

这是一个偌大的系统工程,既要全民运动为其添砖加瓦,反过来,她又造福于全球民众。

特别是对结构工程师而言,在这场绿色建筑革命中能做出什么贡献呢?在我们的实践工作中,怎么显示"绿色”的特征呢?这都是值得探讨和思考的。

建筑结构体系建筑结构体系是建筑的骨架。

当建筑师们勾划出建筑物的形状、高度、色彩、造型、平面布置后,其骨架、基础、围护的设计均是由结构工程师来完成的,这涉及到选型的问题。

我国的结构体系是非常丰富的。

从较原始的土结构、石结构、木结构到以后的砖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膜结构、组合结构,无所不有。

它的取用决定于资源、价格成本、结构型式、气候条件、文化基础等多种因素。

建国以来,我国主要采用两种结构形式,即砌体结构(普通实心砖、空心砖、砌块)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框支、框剪、框筒、筒中筒)。

改革开放前,以多层的砌体结构为主,约占80%~90%左右。

改革开放后,土地供需紧,建筑需求量大幅上升,高层建筑在大中城市如雨后春笋地发展,特别是国家的墙改政策强制出台,为了避免毁田烧砖,在170个城市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预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比例要占到60%以上,即这种结构已成为我国新建工程中的主导结构。

国外研究表明,钢筋混凝土建筑的耗能量,为钢结构建筑的1.2倍,其耗能所产生的CO2排放量为钢结构建筑的1.4倍,可见钢筋混凝土建筑对地球环保有很大的杀伤力。

钢筋混凝土建筑构件的断面大,要消耗大量的砂石、水泥和水,导致国土流失。

最后当其寿终正寝,拆除解体时,其废弃的渣块屑又难以回收再利用,造成环境的大负荷,拆解中的扬尘再次冲击环保。

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

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

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绿色建筑由传统建筑发展而来,与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从设计规划阶段就以尊重生态发展规律,注重环境保护,做到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建筑。

通过创新技术减少建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28]。

居住健康舒适的环境,使建筑与周围生态环境融为一体。

(1)生态性绿色建筑的理念核心是生态,绿色建筑的生态性就是从设计之初到竣工验收,最终到投入使用的整个建筑全生命周期都需要尊重生态规律,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融入生态保护理念,施工过程中实现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各种废弃物排放和保护周围生态环境。

使用过程中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损耗,使建筑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存。

因此,生态建筑的目标是实现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2)安全性绿色建筑的安全性不只是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结构安全的要求,更应该包含环境安全的要求。

绿色建筑环境安全体现在一下两方面:一是周围生态环境安全,环境对建筑从设计规划到拆除重建的全生命周期都有着极大影响。

建筑场地应远离地质灾害频发的地段。

更远离电磁辐射污染源和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二是室内环境安全,室内是人们生活的地方,室内环境时刻影响着人的健康,从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是否达标,室内噪声、光污染等,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甲醛、三苯、氮、放射性氡等有害物质。

(3)先进性绿色建筑的先进性不仅仅包括技术先进,更包括理念的先进,思想的先进。

绿色建筑概念的提出是在思想上对环境的重视,对人类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即符合了人类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也为绿色建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绿色建筑的技术先进性是指将建筑的“创新”和“绿色”融为一体。

绿色建筑从设计到使用都需要先进的基础创新来保证绿色建筑的实现。

绿色建筑技术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技术体系,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

例如建筑节水技术、建筑物理环境控制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建筑人工智能运维技术以及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利用技术、绿色建筑设计技术、节能材料生产技术、绿色施工技术等等。

现代建筑室内设计的绿色理念及实现

现代建筑室内设计的绿色理念及实现

现代建筑室内设计的绿色理念及实现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强化,绿色建筑和绿色设计已经成为了现代建筑业的一个热门话题。

在建筑室内设计中,绿色理念的实现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现代建筑室内设计中的绿色理念及实现。

1.绿色建材绿色建材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建筑材料,应用它们可以减少室内空气污染和产生的垃圾。

比如,使用无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油漆、天然低放射性石材、循环再利用的地板和壁纸等。

另外,一些植物也可以用作绿色建材,如生态砖、竹子等。

选择绿色建材可以有效减少室内有害物质的含量,降低光耗和水耗。

不仅如此,它们还可以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提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2.室内空气质量现代社会,人们80%以上的时间都在室内度过,因此室内空气的质量对于人们的健康影响非常大。

绿色建筑室内设计需要考虑清洁空气的方式,如选择合适的室内装饰,配备有效的通风系统。

为了保障人们的健康,一些室内空气净化器和绿色植物可以帮助减少室内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的浓度。

安装过滤器和有效的通风系统可以有效清除室内空气污染,确保人们在健康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3.节能措施节能是绿色建筑室内设计中一个很重要的理念。

它不仅可以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同时也可以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要实现室内节能,可以通过选择高效能的电器、LED灯光和真空化玻璃窗等方法。

其他节能措施包括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和冷却器,科学管理建筑物的照明和空调,减少冷却和加热的峰值,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

4.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要的同时兼顾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式。

实现绿色建筑室内设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室内设施的材料、使用寿命和维修等因素。

例如,在选择设备上,需要考虑设备的能源效率和使用寿命。

在维护上,需要及时修复损坏的设备,避免废弃和浪费。

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同时也可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建筑物的可持续性。

总之,绿色建筑室内设计的理念和实现对于保障环境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基本要求(试行)

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基本要求(试行)

绿⾊建筑和绿⾊建材政府采购基本要求(试⾏)附件绿⾊建筑和绿⾊建材政府采购基本要求(试⾏)1 总则 (1)1.1 适⽤范围 (1)1.2 建造⽅式 (1)1.3 结构类型 (1)2 基本规定 (1)3 建设要求 (2)3.1 ⼀般要求 (2)3.2 建筑 (3)3.3 结构 (7)3.4 暖通 (8)3.5 给⽔排⽔ (11)3.6 电⽓ (11)3.7 部品与材料 (13)4 结构材料与构配件 (13)4.1 主体和基础材料 (13)4.1.1 钢结构构件 (13)4.1.2 混凝⼟结构构件 (14)4.1.3 预拌混凝⼟ (14)4.1.4 钢筋 (14)4.2 围护结构材料 (15)4.2.1 围护结构材料 (15)4.2.2 保温隔热 (16)4.2.3 防⽔卷材 (17)4.2.4 防⽔涂料 (18)4.2.5 硅酮密封胶 (18)4.2.6 其他密封胶 (19)4.2.7 遮阳产品 (20)5 建筑装饰装修材料 (20)5.1 隔断材料 (20)5.1.1 纸⾯⽯膏板隔断 (20)5.1.2 吊顶材料 (21)5.1.3 其他 (21)5.2 墙⾯材料 (22)5.2.1 墙⾯瓷砖 (22)5.2.2 涂料 (22)5.2.3 壁纸壁布 (23)5.2.4 ⽯材 (23)5.2.5 其他 (23)5.3 地⾯材料 (23)5.3.1 地⾯瓷砖 (23)5.3.2 ⽊地板 (24)5.3.3 ⽯材 (24)5.4 五⾦卫浴 (24)5.4.1 卫⽣洁具 (24)5.4.2 五⾦配件 (25)5.5 其他 (25)6 设备设施 (25)6.1 给⽔排⽔ (25)6.1.1 给排⽔系统 (25)6.1.2 ⾬⽔回收系统 (26)6.2 暖通空调 (26)6.2.1 冷热源设备 (26)6.2.2 通风系统设备 (28)6.3 建筑电⽓ (29)6.3.1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29)6.3.2 电⽓照明 (29)6.3.3 ⾼低压配电柜 (30)6.3.4 母线槽 (30)附录A (31)附录B (32)1 总则1.1适⽤范围医院、学校、办公楼、综合体、展览馆、会展中⼼、体育馆、保障性住房等新建⼯程项⽬。

绿色建筑材料

绿色建筑材料
绿色建筑材料
建筑学术语
目录
01 绿色建材
03 新型建筑材料
02 认证证书 04 绿色墙体材料
绿色建筑材料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不用或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农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 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达到使用周期后可回收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绿色建材 的定义围绕原料采用、产品制造、使用和废弃物处理4个环节,并实现对地球环境负荷最小和有利于人类健康两大 目标,达到 “健康、环保、安全及质量优良”4个目的。
绿色建材
(1)涵义
A、以相对最低的资源和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为代价生产的高性能传统建筑材料,如用现代先进工艺和技术生 产的高质量水泥。
B、能大幅度地减少建筑能耗(包括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能耗)的建材制品,如具有轻质、高强、防水、保温、 隔热、隔声等功能的新型墙体材料。
C、具有更高的使用效率和优异的材料性能,从而能降低材料的消耗,如高性能水泥混凝土、轻质高强混凝土。
新型建筑材料
是在传统建筑材料基础上产生的新一代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防水密封材料和 装饰装修材料。
绿色墙体材料
(1)墙体材料具有承重、分隔、遮阳、避雨、挡风、绝热、隔声、吸声和隔断光线等作用。 (2)新型墙体材料指的是用混凝土、水泥、砂等硅酸质材料,有的再掺加部分粉煤灰、煤矸石、炉渣等工业 废料或建筑垃圾经过压制或烧结、蒸压等制成的非粘土砖、建筑砌块及建筑板材,一般具有保温、隔热、轻质、 高强、节土、节能、利废、保护环境、改善建筑功能和增加房屋使用面积等一系列优点,其中相当一部分品种属 于绿色建材。 新型墙体材料的品种有近20种之多,按通常的分类方法,可分为板、块、砖 3大类。板可分为条板、薄板与 复合板,块可分为空心和实心,砖有实心砖和空心砖。 (3)新型墙体材料特点: A、节约或少量使用天然原材料,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水泥、石灰、石膏、黏土等; B、大量利用工业废渣 (煤矸石、粉煤灰、炉渣等)代替部分或全部天然资源生产墙体材料产品; C、尽量使用具有潜在水硬性的工业废渣代替部分水泥等胶凝材料; D、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地节约能源,如煤、电、天然气、油料等;

青岛市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应用试点项目全过程实施指南(试行版)

青岛市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应用试点项目全过程实施指南(试行版)

青岛市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应用试点项目全过程实施指南(试行版)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1年12月1总则1.1编制目的为落实《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推进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青政办字〔2021〕25号),有序推进青岛市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应用试点工作,规范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试点项目建设管理,制订本指南。

1.2适用范围及内容本指南适用于青岛市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试点项目(以下简称“试点项目”)中关于绿色建材方面的全过程管理,并明确项目管理办法中各阶段工作程序中的各方职责及工作要求。

1.3适用参与各方本指南适用于市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财政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政府主管部门”)、试点项目的建设单位(本指南提到的建设单位均指社会投资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或政府投资建筑工程项目的代建单位)及参建各方、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参与各方应按本指南中规定的要求执行。

1.4与其他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协调性试点项目的全过程建设及管理除应符合本指南的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地方及行业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政策的要求2基本规定2.1试点项目范围试点项目包含经政府主管部门确定的青岛市辖范围内新建医院、学校、办公楼、综合体、展览馆、会展中心、体育馆、保障性住房等建筑工程。

2.2试点项目完成期限试点项目应在2022年12月31日前完成试点项目验收,对于2万㎡以上的公共建筑和10万㎡以上的居住建筑项目可适当延长试点时间。

2.3试点项目结构类型展览馆、会展中心、体育馆类试点项目应采用钢结构,医院、学校、办公楼、综合体、保障性住房类试点项目应采用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

2.4试点项目建造方式试点项目应采用装配式智能化施工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建造方式,装配率应满足《关于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即装配率不应少于50%。

2.5绿色建筑要求试点项目应按照山东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 37/T 5043-2021)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至少达到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等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在发达国家普及的轻型木结构建筑,80年以上的比比皆是, 事实证明木结构房屋是长寿屋。正确建造和保养应可达到100 年的寿命。然而根据统计中国砖混和框架结构建筑房屋寿命只 有50年,一场天灾来临时失去生命的同时,传统建筑也就变成 了废墟,即使人有幸逃生,但房屋也成为了危房而不能再居住。
③ 防潮性
人们通常误以为水是木材的敌人,情况并不是这样,在多 雨或潮湿的地方木建筑可以有长期的性能表现。木结构房屋 是能做到不被腐蚀和不受潮的,关键在于在设计和建造。我 们可以对所有建筑用材进行烘干处理,通过烘干处理的木材 可以避免绝大多数的体积变化,这些木材已预先干燥至含水 率19%以下,它的防潮性能甚至能够达到砖混结构的10倍左右。 如果木材的含水率等于或小于19%,那么木材被认为是干燥的。 木材的含水率在28%左右时达到纤维饱和,纤维饱和是干缩和 腐烂的基准点。除非木材的含水率达到或超过纤维饱和点, 否则腐蚀菌一般不会生长。同时,我们对木材采用ACQ、BAC 等防腐剂进行浸渍的防腐处理,采用天然植物油做表面涂层, 来防止水侵蚀。事实上,与其他常用建筑材料相比木材更不容 易因为偶尔浸湿而受到永久损坏。在多雨或潮湿地方的木建 筑物可以有长期的毫无问题的性能表现。
我 国 典 型 木 结 构 建 筑
故宫太和殿
在现代中国,由于被动地打开国门, 接受了西 方工业文明, 灌入了以钢筋混凝土为主的新的结构 体系, 使中国发展了几千年的传统木结构体系逐渐 解体, 再加上前几十年森林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滥 砍滥伐,以致木材材源枯竭。政府对木材在建筑上 的应用制定了严格的限制措施,提倡以钢代木,以 塑代木。因此,在中国木结构技术目前被排除在主 流建筑之外,木结构建筑几乎成了中国建筑的盲点, 新的砖混、钢筋混凝土结构已经成为住宅、工业等 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
现代木结构建筑
1.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 2.我国现代木结构建筑发展状况 3.国外现代木结构建筑发展状况 4.木结构建筑特性 5.现代木结构建筑在我国发展的可行性
6.我国木结构建筑的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众所周知,西方建筑史是“石头的历史”,中国
建筑史是“木头的历史”。可见,传统的中国是一个 木建筑的国度。木结构技术在中国的千年文明中得到 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成为中国建筑史上最主要的建 筑方式,并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
一般先浇筑混凝土地基,在地基上安装基础衬 垫和经防水和防白蚁等特殊处理的底木,然后内外 墙体分别以38mm×89mm的木墙骨柱以及顶、底架板 与木质人造墙板一起形成木框架剪力墙作为主要受 力体系,屋面及楼面则分别以三角形桁架矩(梯)形 桁架及复合空间桁架龙骨构成横向支承体系。木质 人造板和结构构件间采用钉接连接。梁和承重墙体 间用轻质金属件连接。结构部分完成后,在外墙面 饰以人造板或其它装饰材料,而内墙面和顶面用石 膏板作装饰基层。因此,可以讲木结构房屋是用木 材做结构框架,从室外或室内不一定能看见木材, 外表上与传统的砌体结构一样的轻型结构房屋。
木材作为建筑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美观、
加工性好等特点,现代木结构建筑在世界上许多国家 应用已很普遍。尤其伴随着现代科技和计算机产业的 发展,木结构从取材、加工、设计、安装均融入科技 成分,现代木结构建筑已成为传统营造概念和现代科 技的完美结合物。
在北美,木结构住宅处于市场的主导地位,2006 年美国新建独户别墅约132.4万幢,其中90% 采用了 木结构,在41万幢多层住宅中,33.5万幢采用了木结 构,在加拿大,木材工业是国家支柱产业之一,其中 木结构住宅的工业化、标准化和配套安装技术非常成 熟。轻型木结构房屋在住宅应用领域占有的比例高达 95%。在亚洲的日本,大量的住宅是利用木材、胶合木 和水泥刨花板建造的。目前,日本新建的住宅房屋中, 有半数以上是木结构。在北欧的芬兰和瑞典,居住房 的90%为一层或二层的木结构建筑。除大量的住宅建 筑外,木结构还被广泛应用于建造工业建筑、学校、 商用建筑、政府大楼、娱乐设施、医疗设施、体育馆 等许多其它类型的公共建筑。Biblioteka 美国木屋加拿大木屋
日本木屋
木结构图书馆
木结构建筑的基本结构形式
从19世纪初开始采用木框架结构以来,木结构 建筑已发展了从独户式住宅到联合式住宅及多层公 寓建筑等各种形式,目前应用得最多、技术经验最 成熟的轻型木框架结构,即可在现场建造,也可在
工厂预制构件然后在工地装配 。
轻型木结构建筑做法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 家,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水平最 高、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 一,华北、西北、东南、西南 地区均为强地震分布带。然而, 我国许多古代建筑都成功地经 受过大地震的考验,如天津蓟 县独乐寺观音阁、山西应县木 塔等建筑,千百年来均经历过 多次地震仍然傲然屹立。
今年汶川地震中,位于重 灾区的崇州街子古镇明代的木 结构建筑就没有遭受大的破坏, 街子古镇距今已有一千多年。 另外是位于平武县的楠木结构 报恩寺也没有遭受大的破坏, 报恩寺距今已经562年。
木结构框架屋顶
① 抗震性
木结构建筑在地震中有很好的生命安全性能,木制建筑一 般采用榫接建造,主结构交错连接,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作为 一种结构材料,木材的抗震性能明显优于其它材料。木材轻质 高强,因而地面加速度在木建筑物上所产生的能量没有其它建 筑物大。木框架系统的另一个额外优势是其柔韧优于其它材料, 可以吸收并消散能量,在外力的作用下比较容易变形,但在一 定程度内又有恢复变形的能力。大多数的木结构框架由三个部 分组成:构成墙壁骨架的垂直墙骨;构成楼板的水平搁栅;以 及支撑屋顶的椽木或衍架。当墙由斜撑木板或轻质木基板材而 形成墙覆面板时,它具有了侧向抵抗力,并进而形成了一个剪 力墙系统——轻质、高强、且建造效率高。所有部件共同支撑 建筑物,使之可以抵抗重力、风及地震。实践证明,木结构在 各种极端的负荷条件下,均表现出其稳定性和结构的完整性, 即使强烈的地震使整个建筑脱离其基础,其结构也经常完整无 损。木结构韧性大,对于瞬间冲击荷载和周期性疲劳破坏有很 强的抵抗能力,在所有结构中具有最佳的抗震性,这一点在许 多大震区已得到充分证明。在日本1995年的神户大地震中,保 留下来的房屋大部分是木结构的房屋。
② 耐久性
木材是一种天然、健康的且极具亲和性的材料,木制集成屋 是环保健康的高档住宅,木材根据不同建筑造型经过了现代技 术生产加工成不同的墙体型材,再经过阻燃、防腐处理等工序, 更加坚固耐用。对抗下沉应力、抗干燥、抗老化,具有显著的 稳定性。如果使用得当,木材则是一种稳定、寿命长、耐久性 强的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