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翻译、解析教学教材

合集下载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注释和赏析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注释和赏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①吾一日长乎尔②,毋吾以也③。

居④则曰:‘不吾知⑥也!’如或⑦知尔,则⑧何以⑨哉?”【注释】选自《论语•先进》。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

曾皙(xī),名点,字子皙,曾参(曾子)的父亲。

冉有,名求,字子有。

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他们四个都是孔子的学生。

侍:陪侍①以:由于。

(2)一日长乎尔:比你们年长一点。

乎,于,比。

尔,你们。

③毋(wú)吾以也:即“毋以吾也”,不要因为我这样就不肯说了。

毋:不要。

以,同“已”,“止”的意思。

④居:平时说。

居,平时。

⑤则,就。

⑥不吾知:即“不知吾”。

没人了解我。

⑦或:有人。

⑧则:那么。

⑨何以:怎么办,意为“(你们)打算怎么做”。

【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侍(孔子)坐着。

孔子说:“因为我的年纪比你们大一些,(可)不要因为我年长些就不敢讲话呀。

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率尔⑩而对曰:“千乘(11)之国,摄乎(12)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13),因之以饥馑(14),由也为(15)之,比及(16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17)也。

”夫子哂(18)之。

【注释】⑩率(shuài)尔:轻率地。

尔,形容词词尾。

(11千)乘(shèng)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12)摄乎:夹在。

乎,于。

(13)加之以师旅:即“以师旅加之”,把战争加到它头上,即“有军队来攻打它”。

师旅,军队。

(14)因之以饥馑(jǐn):即“以饥馑因之”,因,继,接着。

饥馑,荒年。

饥,缺粮。

馑,缺菜。

(15)由也为之:我去治理它。

也,句中停顿。

为,治理。

(16)比及:等到。

(17)方:规矩,指礼义。

(18)哂(shěn):微笑。

【译文】子路轻率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大国之间,(外有)军队侵犯,(内有)饥荒相随,让我仲由去治理它,等到过了三年,就可以使百姓英勇善战,而且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

高中语文文言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和译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和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和译文原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晳后。

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译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

(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求,你怎么样?”(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公西赤,你怎么样?”(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

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曾点,你怎么样?”(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及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及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及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标题为后人所加。

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

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及翻译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翻译: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

(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样?”(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子路 冉有公西华侍坐章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译文

子路 冉有公西华侍坐章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译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

(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样?‛(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公西赤,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

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相。

‛‚曾晳,你怎么样?‛(曾晳)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曾晳)说:‚暮春时节(天气暖和),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

(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皙的想法呀!‛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

曾晳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晳)说:‚你为什么笑子路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理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

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吗?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谁能来做大事呢?‛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译文大地是万物的客舍,时间是古往今来的过客,生命短促,世事不定,如同一番梦境,得到的欢乐,能有多少呢!古人夜间执着蜡烛游玩,实在是有道理啊!况且春天用艳丽景色召唤我,大地把绚丽的文采赐予我,相聚在桃花飘香的花园中,畅叙兄弟间快乐的往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翻译)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不要由于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

(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轻率匆忙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能够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子曰)"冉求,你怎么样?"(冉求)(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能够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至于礼乐教化,那就只有等待君子来推行了。

"(子曰)"公西赤,你怎么样?"(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

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子曰)"曾皙,你怎么样?"(曾皙)弹瑟的声音逐步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曾皙)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

(我和)几个成年人,几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

曾晳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晳说:"你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用礼治理国家,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教案(精选13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教案(精选13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教案(精选13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篇1刘星河教学目标1、领会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

2、体会孔子的思想。

3、掌握“如、方、作、撰、伤、与、让、乎、尔”在文中的含义。

重点难点1 、文言知识积累、学法探索。

2 、初步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课时安排:安排3课时一、导入新课: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头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

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

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二、了解《论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

《论语》共20篇,492章,12700字。

《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侍坐:陪从尊长而坐,课文中指陪从孔子坐着。

三. 重点字拼音——俟,音sì 莫,音mù 甫,音fǔ 哂,音shěn 相,音xiàng 铿,音kēng 沂,音yí 喟,音kuì 雩,音yú 冠,音guàn 摄:课文注释说“夹、迫近”,二者意义差别较大,不宜并选。

亦:副词,这里有“只是”、“不过是”的意思。

毋吾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毋以吾也,不要。

毋,不要。

以,认为。

这一句省略了成份,还原为“毋吾以于此而不言也。

”,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不知吾也”,不了解我们。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课时一一、时代背景1、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争战,杀伐不断,民不聊生...... 那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 那是一个文化启蒙,文明奠基的时代; 那是一个精神独立,思想自由的时代。

3、有一群人如炬火般照亮了那个动乱而黑暗的时代: 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的孔子;主张“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孟子; 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的老子; 主张“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庄子; 主张“治民无常,唯法为治”的韩非子 主张“兼爱、非攻、节用”的墨子二、走近作者1、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2、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

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

教学课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课型 新授学情分析 高一下学期的学生经过高一上学期的学习,在文言文阅读能力方面得到一定的提升。

为提高其文学素养、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孔子及《论语》,掌握文中有关的文言词句。

2.能力目标:学会从人物言行中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德育目标:以先贤为榜样,树立理想,追求目标,做一个有理想敢担当的有为青年。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有关孔子和《论语》的文化常识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及特殊的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难点: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各位弟子的治国理念,探讨其现实意义。

教学准备1、PPT2、教案、学案授课教师 凌绪婷授课时间 2023年2月16 日教 学 过 程 设 计3、关于《论语》:《论语》,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高一必修二原文译文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高一必修二原文译文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高一必修二原文译文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的一篇章节,讲述了孔子和他的四个弟子(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一起坐在一起吟诗作对的场景。

在这个过程中,孔子不仅展现了他的诗词才华,而且也教育了他的弟子们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原文如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皆欲听之。

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可使从事于礼,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可使东方之民,以服事其君,不知其仁也。


宰我问曰:“三子者之谁得于众人?”子曰:“亟追赶者皆丧之,而不豫知者是谓之追,必也坦坦荡荡,追得其本者则丧不得也。


译文如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坐在旁边,孔子说:“我的一天长得比你们多,不会比我更好。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都想听孔子说话。

孔子说:“由啊,千辆的国家可以使人民为之劳作,但不知道什么是仁。

求啊,可以做礼仪方面的工作,但不知道什么是仁。

赤啊,可以使东方的人民服从他们的国王,但不知道什么是仁。


宰我问道:“这三个人中谁能得到大众的支持?”孔子说:“那些
急急忙忙地追逐着别人的人会失去他们,而不预先了解的人则被称为追赶,只有坦然自若、追寻自己的根源的人才不会失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翻译、解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先秦:佚名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你们不要因我的年纪比你们长而不敢说话。

你们经常说:‘人家不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犯,加上内部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的功夫,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样?”
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得另请高明了。


“公西华,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什么,愿意学习罢了。

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戴好礼服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曾皙,你怎么样?”
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曾皙说:“暮春时节,穿着春衫。

和几个成年人、几个孩童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风,唱着歌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

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究礼让,可是他说话却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难道冉有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哪里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呢?公西华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做个小小的赞礼人,那谁能去做大的赞礼人呢?”
注释
侍:侍奉,本指侍立于尊者之旁。

侍坐:此处指执弟子之礼,侍奉老师而坐。

以吾一日长乎尔:以,因为;长,年长。

毋吾以也:吾,作“以”的宾语,在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以,动词,用。

居则曰:居,闲居,指平日在家的时候。

则,就。

如或:如果有人。

如:假如。

或:无定代词,有人。

则:连词,那么,就。

何以:用什么(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以,动词,用。

率尔:不假思索的样子。

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

乘:兵车。

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

摄乎大国之间:摄,夹。

乎:于,在。

加之以师旅: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

加,加在上面。

师旅,军队,此特指侵略的军队。

因之以饥馑: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

因,动词,接着。

饥馑,饥荒。

比及:等到。

且:连词,并且。

方:道,义方指是非准则。

哂:微笑,这里略带讥讽。

方:见方,纵横。

如:连词,表选择,或者;
足:使……富足。

如:连词,表提起另一话题,作“至于”讲。

其:那。

以:把。

后边省宾语“之”。

俟:等待。

能:动词,能做到。

焉:这里作指示代词兼语气词,指代下文“小相”这种工作。

如:连词,或者。

会:诸侯之间的盟会。

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端:古代的一种礼服。

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

这里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愿:愿意;
相:在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人。

焉:兼词,于是,在这些场合里。

鼓:弹。

瑟:古乐器。

希:同“稀”,稀疏,这里指鼓瑟的声音已接近尾声。

舍:放下。

作:立起来,站起身;
撰:才具,才能。

伤:妨害。

乎:语气词,呢。

莫春者,春服既成:莫春:指农历三月。

莫,通“暮”。

既:副词,已经。

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为成年,束发加冠;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几个成人,几个孩子。

五六,六七,都是虚数。

喟然:叹息的样子。

与:赞成。

后:动词,后出
夫子何哂由也:何,为什么。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要用礼来治理国家,可他说话却不知道谦虚。

以:介词。

靠,用。

让:礼让,谦逊。

唯求则非邦也与:唯,难道。

邦:国家,这是指国家大事。

与,同“欤”,疑问语气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