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散文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季羡林散文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季羡林散文

散文专题训练----季羡林散文一、阅读下面这篇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幽径悲剧季羡林出家门,向右转,只有二三十步,就走进一条曲径。

这一条路在燕园中是极为幽静的地方。

小径一面傍湖,一面靠山,蜿蜒曲折,实有曲径通幽之趣。

山上苍松翠柏,杂树成林。

无论春夏秋冬,总有翠色在目。

不知名的小花,从春天开起,过一阵换一个颜色,一直开到秋末。

到了夏天,山上一团浓绿,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

林中小鸟,枝头鸣蝉,仿佛互相应答。

秋天,枫叶变红,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饱含浓烈。

几乎让人不辨四时了。

小径另一面是荷塘,引人注目主要是在夏天。

此时绿叶接天,红荷映日,仿佛从地下深处爆发出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向上,向上,向上,欲与天公试比高,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强,给人以无穷的感染力。

这是一条神奇的幽径..,而在所有的这些神奇的东西.....中,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最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

藤萝是一种受人喜爱的植物。

清代笔记中有不少关于北京藤萝的记述。

在古庙中,在名园中,往往都有几棵寿达数百年的藤萝,许多神话故事也往往涉及藤萝。

北大现在的燕园,是清代名园,有几棵古老的藤萝,自是意中事。

我们最初从城里搬来的时候,还能看到几棵据说是明代传下来的藤萝。

每年春天,紫色的花朵开得满棚满架,引得游人和蜜蜂猬集其间,成为春天一景。

但是,根据我个人的评价,在众多的藤萝中,最有特色....的还是幽径的这一棵。

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

因此,从下面看,除了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萝。

每到春天,我走在树下,眼前无藤萝,心中也无藤萝。

然而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头一看,在一团团的绿叶中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

直到此时,我才清晰地意识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顾而乐之了。

经过了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不但人遭劫,花木也不能幸免。

高中语文高三散文现代文阅读复习攻略

高中语文高三散文现代文阅读复习攻略

散文作品阅读攻略分类讲解题型透视:思路类考点3:文本结构、作者思路的梳理和分析。

【说明】文本的结构、思路主要指作者对材料主次、详略、前后等方面的有心安排;文本中段与段间的关系会呈现出一些特点,如并列、承接、因果、总分以及承上启下,首尾呼应等。

题干:“梳理作者的思路。

”【解题要点】①将文本内容划分出段落层次。

②根据题干要求,依序写出相关内容,必要时写明段间关系。

作者思路题示例【17海一】《吟唱》(6.3 第92页)22.纵观全文,说说作者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并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6分)22.(6分)参考答案:先是忧虑(“忧虑袭上了心头”),吟唱是那么美好,而老一代的骚坛诗人或年事已高,或已故去,作者为传承问题担忧。

再是感动(“我心里一热”),听到徐正端嘱咐把他师传的宝贝《韵学津梁》印给更多人,作者被他的责任感和胸怀打动了。

最后是高兴(“我的心特别爽快”),看到卢琼有热情和能力继承吟唱事业,作者感到吟唱也是人之天性,传承大有希望。

示例【18西城一模】《枪挑紫金冠》22.文章写了作者看过的三出戏《罗成带箭》《白蛇传》《单刀会》,请分别概括作者借这三次观看经历所表达的对戏剧艺术的认识。

作者这样构思体现了怎样的匠心?(7分)【答案要点】认识:①《罗成带箭》:戏剧艺术要遵守戒律。

②《白蛇传》:戏剧与人生一样漫长真实、内涵丰富。

(借小青与法海的戏表达了“戏如人生”的道理;借白素贞与许仙的戏说明优秀的表演能引人入胜,让观众觉得戏剧与生活似乎没有分别。

)③《单刀会》:戏剧应记录复杂真实的人性。

匠心:作者以这三出戏与新编戏剧的胆大妄为与匮乏形成对比,表达了戏剧要遵守戒律、内涵丰富的观点,从而表达了对那些胡编乱造的新编戏的批判。

【评分参考】“认识”4分,“匠心”3分。

意思对即可。

题型透视:解释类考点1、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解释。

(1)要求解释的是文中词。

题干中有“指出文中某词语的含意”“说说某词在文中的特定含义”等。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概括标题的丰富意蕴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概括标题的丰富意蕴

散文专题训练——概括散文标题的丰富意蕴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百年逐梦终不悔庚子年春节前夕,正当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地张灯结彩、张贴春联之时,我意外地收到了远在成都的老作家马识途老人捎来的一幅他软笔书写的大红“福”字,欣喜万分。

想想看,这可是一位106岁高龄的老人的祝福啊!2014年5月24日“马识途百岁书法展”开幕式上,马老在致辞时信心满满地说:“我还要来北京参加下一次的展览!”在场的我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果然四年后的2018年10月,马老的宏愿得以实现,他的第二届百岁书法展开展,人们纷纷上前同他握手、问候和致意。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致辞中动情地说:“从马识途先生的身上真正领会了‘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意义和丰富内涵。

”展厅里162幅大小尺幅不同、真草隶篆各异的书法令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

这些精美的作品可都是马老近年的新作呢!尤为难能可贵。

这次书法展同时也是新版《马识途文集》的首发式。

新版《马识途文集》是一部共计有7030万字的18卷厚重之作。

对比2005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12卷480多万字的那套《马识途文集》,显然所辑作品更为全面、更为丰厚!皇皇..700余万字的新版《马识途文集》收入了马老不同时期、不同体裁、不同题材,在读者中产生广泛影响的代表性作品,如《清江壮歌》《风雨人生》《夜谭十记》《巴蜀女杰》《京华夜谭》《马识途讽刺小说集》《马识途诗词抄》《沧桑十年》《百岁拾忆》等。

对于文学创作,他自谦地说,“作为写作者,我只是一个业余作家”。

而对于他专长的书法创作,他也从不以书法家自命。

他感慨地说:“若得十年天假.我,挥毫泼墨写兴隆。

” 作为后生晚辈,我真是十分敬佩不老的马老!不久前,我打开电视,忽然看到荧屏上马老正在接受央视《国家记忆》的访谈,话题是关于解放成都的历程。

只见马老精神依然,意气风发....,侃侃而谈,他正在讲述1949年解放成都时的历史情景。

他作为四川地下党的有关负责人,在隆隆炮火声中带领贺龙察看国民党军在成都的军事要塞和布防,好摸清哪里有什么军事机构、什么重要建筑、什么重要党政人物住宅……这是何等重要的使命啊!这之前马老还在央视受邀讲述过他在西南联大做地下工作时的亲身经历,那可是需要冒生命危险的啊!他的这些非凡经历原本计划写一本《我这八十年》,这方面的资料札记、日记也已积累了几大箱子呢!然而他感叹说恐怕没有时间写了。

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高中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题复习附解析

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高中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题复习附解析

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高中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题复习附解析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岸边朱以撒春潮带雨,暮色渐渐压了下来,这条从夹峙的两山间穿出的江流,越发显得急了起来。

我坐在高高的岸上,闲看流水浮动着泡沫,捱搡着枯木朽株向前。

没有航标的江流,它一以贯之的流动只是惯性的作用,或直前,或转弯,就看两岸的笔直或者弯曲。

我不太愿意乘船外出,缘于不愿投身于激流的颠簸之中,在岸边的时光静止着,以不变观万变。

自然之岸成形的巧妙非人工可比。

常常是两边高耸的巨石相接,断岸千尺,江流无法逾越,这使许多巨石成为规划江流走向的标志。

这些巨石是上苍安放停当的,没有什么可以改变它的面貌。

我们听说的变与不变,就是从某一种物来证实的。

岸正是不变之物。

如同易变的一样,我看到了岸边的树林,那是一片杂树林,种类繁多,长相迥异。

挺拔者接收了大量的阳光云霓,横撑者占据了大量的湿气,而更多的则是斜的、歪的,暮色中更暴露了随意和无人管束的野性。

现在我居住的城市已经不用这类杂树绿化了,树的品种明显得到了改良,种在两边街道,更不至东歪西倒。

每过一段,有园林工人持电动剪刀前来,修剪伸出的枝桠。

远远看去,是无数把一律朝天的乒乓球拍。

这和岸边野生的形态,是一种极不相称的悖反生长规律。

树的种植,原本就是为这个平庸无奇的城市增添天然之趣的,生机被不断地压抑着,如果观者在深夜被惊醒,一定心存惋惜——这些横生出来的原始生态,传递着自然气息的前锋,被刀斧手们扼杀了。

分辨两种事物或现象的差别,简易的办法,那就是把它们放在一起。

不动的岸与永动的江流,启迪了人最原始的认识——动与静、行与止、存在与流逝。

千百年间有过许多不动的东西,岸就是最突出的一种。

这种无从飘流的物质,嵌在一个位置上,几乎就是永生。

消耗极少,变化无多。

可靠,就是由这种不动而生发出信赖。

岸边坐定,坐享入眼的动荡之美而不须耗费自己的能量,即便多年之后,在许多江流由盛而竭,再也寻不到当年的簇拥之势,我们要寻找屹立不移之岸,还是轻而易举。

高中语文 高考复习 现代文阅读——散文 专题训练(1-100篇) 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 高考复习 现代文阅读——散文 专题训练(1-100篇) 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散文专题训练(1-100篇)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相思贾平凹①一个盒子,是原竹做成的,竹节的部分截下来,打磨,雕琢,玲珑剔透得万般可爱了,上边装一块活动的玻璃,这便是你的珍藏了。

下了班,或者吃着饭,或者要睡觉去,这盒子就放在你的手心,你屏住气凝视着,呼出的热气在玻璃上结成一层水珠。

盒子里边是一只蟋蟀样的昆虫,长长的腿,细细的触须,浑身金黄,像是一片跃动的金砾。

于是,你不自觉地就哼起评弹调来,在这漠漠的戈壁滩上,评弹调游丝一般的,铮铮飘远。

②唉,你是个粗糙的人,那额角,那鼻头,那方方的下巴颏子,使人想象着是用斧子砍出来的,除了两个眼镜片子,你身上还有闪亮的物件吗?头发总是乱的,胡子剪得七长八短,你应该是一个不修边幅的角色,竟偏偏玩这种玩意儿?!③你说,这是黄蛉,是你从老家带来的。

④这使人多么不理解!你的老家在苏州,苏州,是何等样一个美妙的地方啊,你生在那里,大学毕业后就到大西北来了。

大西北是寸草不生的玄武岩山,是有孤烟直长的大沙漠,你是学地质的,你已经在这里奔波了二十年。

二十年的帐篷,在沙山沙海里,犹如一叶小舟,冷月弯弯地照着,苏州城外的寒山寺的钟声,是能"夜半到客船"吗?妻子在望着你,相思的网撒满了脸面,她在打捞着远去的一颗爱的心。

你每年回去一次,每一次在门前植一丛慈竹,但是,你又走了,留给她的是一丛一丛竹叶的"个"字。

孩子已经六岁了,他的记忆里,你只是一个照片上的平面人,他在你植的竹园里喊着"爸爸",你不能回答,你的竹园里却生出了无穷无尽的黄蛉,它们在鸣叫着,窸窸窣窣的,那是你的神经,是你的精灵,是你的乡思乡音。

所以,她捉住一只,装在这精巧的盒子里,在你再一次回去的时候,送给了你吗?⑤你拥抱着你的妻儿,求他们宽恕你,但你还是又一次走了,你说:"祖国需要金子,大西北的沙漠里是有金子的,等十个金矿找到,我就回来了!"⑥一个竹子做成的盒子,一个盒子里装着的黄蛉,便和你从苏州出发,八千里路云和月,你们一起生活在了大西北。

[高中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王剑冰散文

[高中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王剑冰散文

散文专题训练-------王剑冰散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夜的黑王剑冰在乡村,夜总是比城里的黑,不信你来看看,你看不见什么的,天上有星星还好些,没有星星的时光,你就知道乡村的夜是什么样的了,其实我给你说也说不好,但你可以伸出手来试试,你是看不见你的手指的,你只是看到了自己的半截胳膊,那半截就伸到夜里去了。

你在村子里走,看到一个火头一闪一闪,你以为那是谁的烟头,你问了是谁,那火头不说话,一忽站着一忽蹲下的,好像与你玩着把戏。

等你近前了,那火头又远了,你不知道,那是一只萤火虫。

你一会感觉有个地方亮闪了一下,揉揉眼睛再看时,闪的地方又黑了。

你可不敢再往远处去,野地里不定有什么东西,尤其在这样的夜黑时光,你好不容易看到一处光亮,走去就知道,那是牲口屋。

几个没事的聚着一堆火喷闲空儿。

柴火不太干,潮潮的一会儿火大一会儿火小,白色的烟顺着芦草冒出来,熏得人睁不开眼睛,睁不开眼睛闭着也不行,眼泪也不听使唤。

关键是嗓子眼也痒痒,于是就不停地咳咳地咳嗽,你一声他一声的,让一个牲口屋像一列火车,搞得牲口闹不清人的意图和兴趣。

乡村的夜,你看村子和田地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因为黑成一块了。

房屋和树、田地和河流、人和动物,都黑成一块了。

你在村头坐着,你也是夜的一部分。

你走着或躺着,都一样,都不会影响夜的黑。

夜是有声音的。

夜的声音同白天的声音不一样。

白天太嘈杂。

夜就像一个大筛子,把那些嘈杂过滤了,留下来纯粹的东西。

你现在听到的,就是那种纯粹的声音。

平时可能不注意,或者你的心不静,那些声音就在你的耳边滑走了。

由此我理解那些被火车轧住的人,火车的轰鸣都闻而未闻的人,他的内心不知是怎样的世界,他一定沉浸到内心的烦乱之中了,所以我也明白,内心凌乱的人是听不到夜声的。

夜刚刚来临的时候。

夜声还不是太明显,一旦夜得深了,夜声才显现出来。

夜静得会让你睡不着,夜是给那些没有思想的人准备的。

有思想的人受不了这夜,越听到夜声越睡不着。

只有还回到烦乱的世界才能睡着。

高中语文高三散文阅读类复习解读吟唱

高中语文高三散文阅读类复习解读吟唱

高三散文阅读练习阅读:1.为何从蝉鸣引入?第二段的作用?它与骚坛、吟唱的关系?2.为何写年轻娃娃们的吟唱“有的像蝉”?为何写明月?3.诗、吟唱都要传承吗?答题:4.关于第⑦段的答案如何得出?5.赏析的角度?多种修辞手法如何取舍?6.哪些题需要答“情感”?4.作者心情、原因①忧虑,年事已高/故去;②感动,徐正端印《…》给更多人,传播/责任感;③高兴、欣慰,卢琼继承吟唱事业5.从整体赏析全面赏析:角度+内容+效果+情感角度:比喻/夸张/拟人/诗一般的语言/画面感/对比/呼应6.“虫鸣”特点,这样写的用意特点:声音/力度大、范围广、声势壮(两点即可)用意:①虫鸣与吟唱合理关联1分(比喻/类比/象征/暗示/衬托/对比);②表达作者情感2分(期盼、希望发展、壮大吟唱队伍;对吟唱队伍壮大,后继有人的信心)。

同类题型任选2题重做,纠错,总结答题思路赏析类:P89/6,P93/3,P94/5,P110/3,P105/5段的作用:P103/3,P110/4,P122/5作业:P95/四《麦浪,麦浪》,用活页纸,就阅读、答题提问。

吟唱①屈原庙脚下集合了一山坡的秋蝉,鬼柳树、杜种树和柑橘树上都是,仿佛全世界的蝉都团结起来,在屈原庙下嘶鸣,像骚坛诗人们的吟唱。

乐平里①整个被蝉鸣覆盖了,秋天也被蝉鸣包裹。

②我原以为秋天村子里会安安静静,却不料吵声一片。

大虫、小虫都吵,白天吵,夜里还吵。

打开窗子,虫鸣涌进来,让人耳鼓齐鸣;关上窗子,村庄似被这些声音抬了起来。

我枕着虫鸣睡觉,虫鸣像无数只手,抚摸着我;又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盖着我,让我热热乎乎。

我似睡非睡,觉得整个村子都梦幻起来。

虫在吟唱,骚坛的诗人们也在吟唱,恍惚中我分不清,这种吟唱究竟是痛苦呢还是快乐。

③实在说,虫鸣千篇一律....,只有那些诗人们的吟唱像呼唤,又类似欢庆秋天的丰收。

朦胧中一个个吟唱诗人开始在我的眼前浮现。

【甲】李国杰,顫顫抖抖,一身朴素,面容枯干,长长的白胡子像鸟儿的羽毛,如果来一阵风,他会像鸟儿一样飞上天。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技巧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技巧

高中散文阅读技巧题型一:概括内容要点1.认真阅读全文,确定答题区间。

2.对相关内容进行筛选、整合,提取关键信息。

3.分点作答,语言简洁、准确。

题型二:理解词句含义1.理解词语含义-考虑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词语在文中的特定含义。

2.理解句子含义-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理解其含义。

-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理解其深层意思。

-联系上下文,从句子所在段落、文章主旨等方面综合考虑。

题型三:分析表现手法1.明确常见的表现手法,如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借景抒情等。

2.指出文中使用的具体表现手法。

3.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该表现手法的作用和效果,如对塑造人物、表达情感、突出主题等方面的作用。

题型四:赏析语言特色1.从词语运用角度,分析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精妙之处。

2.从修辞手法角度,指出使用的修辞并说明其效果。

3.从句式角度,如长短句结合、整散句结合等,分析其节奏和表达效果。

4.从语言风格角度,判断是豪放、婉约、质朴、华丽、诙谐等,并结合文本说明。

题型五:探究主旨情感1.综合分析文章的内容、结构、表现手法等。

2.关注作者在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

3.结合作者的经历、时代背景,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题型六:作用类题目(如段落作用、标题作用等)1.内容方面-概括段落或标题所涉及的内容。

-思考其对表现人物、主题等的作用。

2.结构方面-开头段:引出下文、设置悬念、奠定基调等。

-中间段:承上启下、过渡、补充等。

-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开头、深化主题等。

3.表达效果方面-考虑对读者的吸引力、感染力等。

题型七:人物形象分析1.从文中直接描写人物的语句入手,如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等。

2.关注间接描写,如通过他人的反应、评价来侧面烘托人物形象。

3.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环境对人物性格和命运有一定的影响。

4.结合人物的行为和事迹,概括其性格特点和品质。

题型八:环境描写作用1.渲染气氛,营造特定的氛围,如欢快、悲伤、紧张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散文是作者与读者在艰辛的人生长途上小 憩时的悄声对话和共同思索。(余秋雨)
• 二、散文类型
• ①记叙性散文:以记写人物、事件、景物 为主的散文。(含状物散文)如:《鹤》 (广东卷)
• ②抒情性散文: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 如:《听雨》(大纲卷)
• ③议论性散文: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 (哲理性散文) 如:《乾坤草亭》(江苏 卷)
2、理清“思路”
要理清思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概括段意、划分层次入手来理清思路。 2.从捕捉“线索”入手来理清思路。通常所讲 的“线索”有这样几种: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②以感情为线索;③以具体事物为线索;④以 时空变化为线索。
3.从分析表达技巧的作用入手来理清思路。 “思路”体现在文章的结构及照应、穿插、虚 实结合、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运用中。
如何理解文章标题? 或:为什么要以此为题或以此为题有什么作用?
掌握标题的意义和作用: ①有的标题作为“文眼”有揭示文章中心或主题的作用; ②有的标题从结构上看有文章线索的作用; ③有的标题对文中的人物和主题有象征作用; ④有的标题有比喻作用; ⑤有的标题有虚实或双关两层含义。 理解或鉴赏标题的解题思路:一是要分析词语,二是要注意修辞,三是要 注意虚实,四是要联系全文内容和结构,五是要结合文章主旨和背景。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 →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 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第三类:议论性散文
哲理散文。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 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 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物(事) 与理相通处。
• 抓点睛句(议论句)。有的句子在语段中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深刻见解。 • 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 抓特殊句。阅读语段时,有时会碰到一些特殊句式,只有弄清句式特点,才能够准确
理解句意。
• 抓修辞句。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要运用一些修辞格。
• 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 意无穷,回味深长。
第一课时:散文概说
一、什么是散文? ▲ 散文是相对于诗歌、戏剧、小说的一种文 学样式。 ▲ "散文是一种最适于抒写作者主观情感、 心灵的文学样式。它是一种'自我'的文学,' 个性'的文学!" ▲ 散文就是追求生命意义的开拓。
如《荷塘月色》《我与地坛》等
• 散文是内心的独白,是对读者朋友的倾诉, 写散文就是要顽强地表现自己。(张守仁)
第一类:记叙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 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 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 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由实到 虚,反映世态,总结感悟 。
第二类:状物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 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的 突出特征上进行人生道理的隐喻。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
读懂散文、 归纳主旨
方法总结:
一:写什么 二:怎样写
三:为何写
关注“标题”
理清“思路” 找“关键句”
归纳“主旨”
1、关注“标题”
(1)能了解主要信息(写作对象、 主要内容)
(2)能提供阅读的线索。 (3)可以联系文章的主题。
例:2014年大纲卷《听雨》; 2014年北京卷《废墟之美》; 2014年安徽卷《独木舟之道》; 2014年天津卷《枣香醉人》; 2014年湖南卷《粮食》; 从这些标题中你读出了什么?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 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 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3、抓“关键句”
文中的关键句具有
极大的概括力,我们对 这些语句要给以足够的 重视。
中心句 抒情句 议论句 过渡句 修辞句
阅读现代文,理解文意,要抓好十种句子的分析
三、散文的显著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这是散文的重要特点。 “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 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散还指它的表现方法不拘 一格。组织材料,结构成篇也比较自由。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 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 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 表达主题服务。
• 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 抓警句。有的语段中的有些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 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