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水率及击实实验综述
含水率实验报告

含水率实验报告含水率实验报告摘要:含水率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指标,用于评估材料的湿度和水分含量。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样品的质量和干燥后的质量,计算出含水率,并探讨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含水率对材料的强度、稳定性和导热性等方面有显著影响。
引言:含水率是指材料中所含水分的百分比。
它是评估材料湿度和水分含量的重要指标。
在许多领域,如建筑、农业、食品和环境科学中,含水率的准确测量对于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将通过测量样品的质量和干燥后的质量,计算出含水率,并探讨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实验方法:1. 准备样品:选择不同材料的样品,如土壤、纸张、食物等,并记录样品的初始质量。
2. 干燥样品:将样品放入烘箱中,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干燥,直到样品的质量保持不变。
3. 测量干燥后的质量:取出样品,用天平测量其质量,并记录下来。
4. 计算含水率: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含水率:含水率(%)= [(初始质量 - 干燥后质量) / 干燥后质量] × 100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量和计算,我们得到了不同材料的含水率。
结果显示,土壤样品的含水率最高,达到70%;纸张样品的含水率约为10%;食物样品的含水率在30%左右。
这些结果表明,不同材料的含水率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含水率对材料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含水率会影响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
高含水率会导致材料变得柔软和易变形,降低其强度和稳定性。
例如,在土壤工程中,高含水率的土壤容易发生沉降和塌方。
其次,含水率还会影响材料的导热性能。
水分是热传导的良好介质,高含水率会导致材料的导热性能下降。
这在建筑材料的选择和设计中需要考虑。
此外,含水率还会影响材料的质量和保存期限。
食品中过高的含水率可能导致腐败和变质,而纸张中过高的含水率可能导致变形和脆弱。
结论:本实验通过测量样品的质量和干燥后的质量,计算出了不同材料的含水率,并探讨了含水率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土的含水率实验报告

土的含水率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方法测定土壤的含水率,从而了解土壤的水分含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为土壤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
土壤的含水率是指单位质量的土壤中所含水分的质量占土壤干重的百分比。
含水率的计算公式为:含水率(%)=(土壤湿重-土壤干重)/土壤干重×100%。
三、实验步骤。
1. 取一定质量的土壤样品,并记录其湿重;2. 将土壤样品放入干燥器中,干燥至质量不再变化,记录土壤的干重;3. 根据实验原理计算土壤的含水率。
四、实验数据。
1. 土壤样品质量,100g。
2. 土壤湿重,150g。
3. 土壤干重,120g。
五、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土壤的含水率为:(150g-120g)/120g×100% = 25%。
六、实验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土壤的含水率为25%。
这表明土壤中含有较多的水分,水分对土壤的性质有一定的影响。
土壤的含水率会影响土壤的孔隙度、渗透性、保水性等性质,进而影响土壤的透气性、保肥性和保水性。
因此,合理控制土壤的含水率,是土壤管理和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七、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测定土壤含水率的实验方法,并对土壤的含水率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今后的土壤管理和农业生产中,我们应该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控制土壤的含水率,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从而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八、参考文献。
1. 《土壤学实验指导》,XXX,XXX出版社,200X年。
2. 《土壤学导论》,XXX,XXX出版社,200X年。
以上就是本次土的含水率实验报告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的击实试验+含水率总结

六、注意事项 1、试验用土:一般采用风干土做试验,也有采用烘干土做试验的。
2、加水及湿润:加水方法有两种,即体积控制法和称重控制法,其中以称 重法效果为好。洒水时应均匀,浸润时间应符合有关规定。
思考题: 1、击实试验结果整理时,所用含水率是什么含 水率?做出的最佳含水率有什么用? 2、将土以不同含水率制成试样,用标准的夯击 能使土样击实,测定其含水率及密度如下表所示。 试绘出击实曲线,求出最佳含水率及最大干密度。
操作步骤
1、取一定量的代表性风干土样,对于轻型击实试验为20kg,对于重型击 实试验为50kg。 2、将风干土样碾碎后过5mm的筛(轻型击实试验)或过20mm的筛(重 型击实试验),将筛下的土样搅匀,并测定土样的风干含水率。 3、根据土的塑限预估最优含水率,加水湿润制备不少于5个含水率的试样 ,含水率一次相差为2%,且其中有两个含水率大于塑限,两个含水率 小于塑限,一个含水率接近塑限。按下式计算制备试样所需的加水量 : mo mw w wo 1 w0 式中,mw为所需的加水量(g); mo为风干土样质量(g);wo为风干土样含 水率,按小数计;w为要求达到的含水率,按小数计。
际填筑中,通常要不断洒 水使其在较高的含水量下 压实
0
ω 无粘性土的击实曲线 说明:土的级配对土的压实性影响很大。级配良好的土,易于 压实,级配不良的土,不易压实,因为级配良好的土有足够的 细粒去充填较粗粒形成的孔隙,因而能获得较高的干密度
仪器设备 (1)击实仪:主要由击实筒和击锤组成。
(2)天平:称量为200g,感量为0.01g;称量为2kg,感量 为1g;
0
2.当含水率较低时击数的影 响较显著。当含水量较高时, 含水率与干密度关系曲线趋 ω 近于饱和线,这时提高击实 功能是无效的
最佳含水量击实试验法

最佳含水量击实试验法最佳含水量击实试验法,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不过说实话,它其实就是一种测定土壤最适合水分含量的实验方法。
这种试验最常用的地方就是在工程建设里,尤其是做基础工程时,了解土壤的含水量是多么关键。
简单来说,我们要搞清楚:土壤含多少水分,才能让它的密实度达到最佳状态,保证建筑物的基础稳稳当当,别给人家“塌一片”捣乱。
怎么来搞清楚这个“最佳含水量”呢?就是通过击实试验法来测量啦。
你可以想象一下,土壤就像一块海绵。
假如海绵太干,压下去可能没什么感觉,回弹也快;但如果海绵太湿,压下去它就软绵绵的,甚至感觉都不稳了。
最佳含水量,就是找到那种“刚刚好”的状态。
你看,水分太少,土壤也紧不住;水分太多,又容易被压得过软,啥也干不成。
就得用这种“击实”法,找出一个土壤能稳稳“抱住”水分,又不至于太松的水分比例。
好啦,别急,这里有个小窍门——击实试验其实并不难。
你只要准备一台击实仪,里面有个标准的模具和一个重锤。
把土壤装进模具里,然后用一定的重量砸下去。
砸多少下呢?有讲究的!按规定的次数砸下去,通常是25次,不多不少。
每次砸完后,你就会发现土壤渐渐变紧了。
这时,你要计算一下这块土壤的密度,测一测它的含水量。
重复这个过程,最终就能得出最合适的含水量——那时,土壤密度最高,水分也最合适,工程才不会因为基础不稳出问题。
不过,说起来也不简单。
想要准确测得“最佳含水量”,你得进行一系列实验,一次不行,来几次。
每次做完,都要仔细分析土壤的含水量和密度,看看哪个水分含量下的密实度最大。
这个实验,基本上就是不断加水、再压实,再测密度的循环过程,直到找到最理想的水分比例。
打个比方,这就像你给自己做菜,试着加盐加水,反复尝试,直到你调出最适合自己口味的那一刻。
你可能会问,既然是这么重要的一个试验,为什么大家不直接用水分高的土壤呢?这就是土壤的奇妙之处。
土壤中水分太少,压实后就不容易“黏合”在一起,容易松动。
水分太多,土壤就像泡水过头的纸,软得不成样子。
土的击实试验+含水率教程文件

六、注意事项 1、试验用土:一般采用风干土做试验,也有采用烘干土做试验的。 2、加水及湿润:加水方法有两种,即体积控制法和称重控制法,其中以称
式中,mw为mw 所需1的 m加w o0水量w (g);wom o为风干土样质量(g);wo为风干土样含
水率,按小数计;w为要求达到的含水率,按小数计。
4、将试样2.5kg(轻型)或5.0kg(重型)平铺于不吸水的平板上,按预定 含水率用喷雾器喷洒所需的加水量,充分搅和并分别装入塑料袋中静 置24h。
二、基本原理
击实仪法是用锤击,使土密度增大,目的是在室内利 用击实仪,测定土样在一定击实功能作用下达到最大密度 时的含水率(最佳含水率)和此时的干密度(最大干密 度),借以了解土的压实特性。
❖ 1、影响压实的因素
影响土压实性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含水率、击实功能、
土的种类和级配等
1.含水率的影响
ρd
ρdmax
2、试样击实
将击实筒放在坚硬的地面上,取制备好的土样按所选 击实方法分3或5次倒入筒内。
每层按规定的击实次数进行击实,要求击完后余土,小试桶高 度不超过试筒顶面5mm;大试桶高度不超过试筒顶面6mm 。 测击实试样的含水率和湿密度。依次重复上述过程,将所备不同预定含
水量的土样击完。
操作步骤
1、取一定量的代表性风干土样,对于轻型击实试验为20kg,对于重型击 实试验为50kg。
2.当含水率较低时击数的影 响较显著。当含水量较高时, 含水率与干密度关系曲线趋 ω 近于饱和线,这时提高击实 功能是无效的
3.土类和级配的影响
击实试验表明,在相同击实功能下,粘性土粘粒含量愈高或塑
性指数愈大,压实愈困难,最大干密度愈小,最优含水率愈大
击实实验报告小结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击实试验,测定试样在一定击实次数下或某种压实功能下的干密度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
这对于土方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二、实验原理土在一定的压实效应下,若含水率不同,则密度也会不同。
当压实功能和压实方法不变时,土的密度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含水率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土的密度反而减小。
这是因为细粒土在含水率较低时,颗粒表面形成薄膜水,摩擦力大,不易压实;当含水率继续增加时,颗粒表面结合水膜渐渐加厚,其润滑作用也增大。
在外力作用下,容易移动,易于压实;而继续增加水量,只会增加土的孔隙体积,从而使干密度降低。
能使土体达到最大干密度的含水率称为最优含水率。
三、实验过程1. 准备实验材料:选取一定量的土样,称量并记录其质量。
2. 准备实验仪器:击实仪、天平、盛样筒、盛样盘、吸水纸等。
3. 实验步骤:(1)将土样放入盛样筒中,用吸水纸将多余水分吸出。
(2)将盛样筒放入击实仪,调整击实次数。
(3)用天平称量盛样筒及土样的质量,记录数据。
(4)将土样放入盛样盘,调整含水率,再次进行击实。
(5)重复步骤(3)和(4),直至土样达到最大干密度。
4. 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计算干密度和含水率之间的关系。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得到了不同含水率下土样的干密度。
2. 结果分析:(1)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土样的干密度先增大后减小,存在一个最大值。
(2)最大干密度对应的最优含水率约为18%。
(3)在最优含水率下,土样的干密度达到最大值,有利于土方工程的施工。
五、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成功测定了土样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
2. 在土方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最优含水率进行土样的含水率调整,以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3. 实验结果为土方工程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六、实验体会与反思1. 体会:本次实验使我深刻认识到土力学在土方工程中的重要性,掌握了土样击实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土的击实试验+含水率

5、填写试验报告。
六、注意事项 1、试验用土:一般采用风干土做试验,也有采用烘干土做试验的。
2、加水及湿润:加水方法有两种,即体积控制法和称重控制法,其中以称 重法效果为好。洒水时应均匀,浸润时间应符合有关规定。
土的含水率度试验
1、含水率试验原理:土的含水量是在105~110℃下烘至恒量时所失去的 水分质量和达恒量后干土质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本法是测定 含水量的标准方法。 2、适用范围:粘质土、粉质土、砂类土和有机质土类。 3、试验仪器: 烘箱:电热烘箱温度能保持105~110℃
ρdmax
当含水率较低时,击实后 的干密度随含水率的增加 而增大。而当干密度增大 到某一值后,含水率的继 续增加反招致干密度的减 小。干密度的这一最大值 称为该击数下的最大干密 度,与它对应的含水率称 为最佳含水率 ω
0
ωop
2.击实功能的影响
ρd 击数 40 30 20
0பைடு நூலகம்
1.土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 含水率不是常数。最大干密 度随击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最佳含水率逐渐减小。然 而,这种变化速率是递减的。 同时,光凭增加击实功能来 提高土的最大干密度是有限 的 2.当含水率较低时击数的影 响较显著。当含水量较高时, 含水率与干密度关系曲线趋 ω 近于饱和线,这时提高击实 功能是无效的
土的级配对土的压实性影响很大。级配良好的土,易于压实, 级配不良的土,不易压实,因为级配良好的土有足够的细粒去 充填较粗粒形成的孔隙,因而能获得较高的干密度
仪器设备 (1)击实仪:主要由击实筒和击锤组成;
(2)烘箱及干燥器;
(3)天平:称量为200g,感量为0.01g;称量为2kg,感量为 1g; (4)台秤:称量为l0kg,感量为5g; (5)圆孔筛:孔径为40mm、20mm、5mm各一个 ;
粘性土的界限含水率综述

Ws
Wp
粘性土的稠度与可塑性是土粒与水相互作用后所表现 出来的物理性质。
一、粘性土的稠度状态
• 粘性土因含水多少而表现出的稀稠软硬程度,称为稠度。 • 因含水多少而呈现出的不同的物理状态称为粘性土的稠 度状态。 • 固态:含水量相对较少,粒间主要为强结合水连结,连 结牢固,土质坚硬,力学强度高,不能揉塑变形,形状 大小固定。 • 塑态:含水量较固态为大,粒间主要为弱结合水连结, 在外力作用下容易产生变形,可揉塑成任意形状不破裂、 无裂纹,去掉外力后不能恢复原状。 • 流态:含水量继续增加、粒间主要为液态水占据,连结 极微弱,几乎丧失抵抗外力的能力,强度极低,不能维 持一定的形状,土体呈泥浆状,受重力作用即可流动。
第四节
粘性土的界限含水率
• 一、粘性土的状态与界限含水率 Increasing Water content
Solid 固态 V
semiSolid 半固态
Plastic 塑态
Liquid 液态
Shrinkage limit 收缩限
Plastic limit 塑限
Liquid limit 液限 WL W
•
影响土的压实性的因素
• 击实功能的影响
1. 实验室中的击实功能是用击数来反映的,对 同一种土,压实功能小,则能达到的最大干 密度也小,最优含水率大;压实功能大,则 能达到的最大干密度也大,最优含水率小 2. 用同一种土料在不同含水率下分别用不同的 击数进行击实试验,就能得到一组随击数而 异的含水率与干密度关系曲线。
2、砂类土 砂类土是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50%,粒径大
于0.075mm的颗粒含量超过50%的土。
土的名称 砾砂 粗砂 砂 类 土 中砂 细砂 颗粒级配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 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50% 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50% 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8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将击实筒放在坚硬的地面上,取制 备好的土样分3~5次倒入筒内。小试筒按三 层法时,每次约800~900g(其量应使击实后 的试样等于或略高于筒高的1/3);整平表 面,并稍加压紧,然后按规定的击数进行第 一层土的击实,击实时击锤自由垂直落下, 锤迹必须均匀分布于土样面,第一层击实完 后,将试样层面拉毛,然后再装入套筒,重 复上述方法进行其余各层土的击实。
路基土的击实试验
土作为筑路材料时,需要在模拟现场施 工条件下,获得路基土压实的最大干密度和 相应的最佳含水量,用以评价土的压实程度 和指导施工。 击实试验就是为了这种目的利用标准化 的击实仪具,测定土的密度和相应的含水量 的关系。
一、适用范围
本试验分轻型击实和重型击实。小试筒 适用于粒径不大于25mm的土,大试筒适用 于粒径不大于38mm的土。 二、仪器设备 (1)标准击实仪 (2)烘箱及干燥器。 (3)天平:感量0.01g。
土的含水量是指土在105~110℃下烘 至恒量时所失去的水质量和干土质量的比 值,用百分数表示。工程上将含水量定义 为土中自由水的质量与土粒质量之比的百 分数,其定义式为:
mw w 100 ms
试验方法:烘干法
烘干法
(一)仪器设备
1.烘箱:采用电热烘箱或温度能保持 105~110℃的其他能源烘箱,也可用红外 线烘箱。 2.天平:感量0.01g。 3.其他:干燥器、称量盒等。
试验视频观看
土-击实试验
谢谢!
(3)用修土刀沿套筒内壁削刮,使试样 与套筒脱离后,搬动并取下套筒,齐筒顶 细心削平试样,拆除底板,擦净筒外壁, 称量,准确至1g。 (4)用推土器推出筒内试样,从试样中 心处取样测其两个试样含水量的精度应符 合含水量试验规定。
四.结果整理 (1)计算各含水量下的干密度。
d
1 0.01w
式中:——干密度,g/cm3; ——湿密度,g/cm3; ——含水量,%。
(2)求最大干密度和 最佳含水量: 图解法:以干密度为 纵坐标,含水量为横坐 标,绘制干密度与含水 量的关系曲线曲线上峰 值点的纵、横坐标分别 为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 水量。如曲线不能给出 明显的峰值点,应进行 补点或重做。
(4)台秤:称量10kg,感量5g。 (5)圆孔筛:孔径38mm、25mm、19mm和 5mm各1个。 (6)拌和工具:40mm×600mm、深70mm的 金属盘、土铲。 (7)其他:喷水设备、碾土器、盛土盘、 量筒、推土器、铝盒、修土刀、平直尺等。
三、试验步骤
: (1)根据工程要求,选择轻型或重型试 验方法。根据土的性质选用干土法(土重复 或不重复使用)或湿土法;
(三)结果整理
m ms w 100 ms
按公式计算含水量: 式中:——含水量,%; ——湿土质量,g; ——干土质量,g。
精密度和允许差
含水量 (%) 5以下 40以下 允许平行差值 (%) 0.3 ≤1 含水量 (%) 40以上 允许平行差值 (%) ≤2
试验视频观看 土-含水量试验(烘干法土15~30g, 砂类土、有机土为50g,放入称量盒内,立 即盖好盒盖,称质量。称量时,可在天平 一端放上与该称量盒等质量的砝码,移动 天平游码,平衡后称量结果即为湿土质量。
2.揭开盒盖,将试样和盒放入烘箱内, 在温度105~110℃恒温下烘干。烘干时间 对细粒土不得少于8h,对砂类土不得少于 6h。对含有机质超过5%的土,应将温度控 制在65~70℃的恒温下烘干。 3.将烘干后的试样和盒取出,放入干燥 器内冷却(一般只需0.5~1h即可)。冷却 后盖好盒盖,称质量,准确至0.01g。
第三讲
含水率及击实试验
主讲:章韵
含水率试验
土的工程性质之所以复杂,其主要原 因是含水量在土的三相物质中形成一不确 定的因索,含水量的变化将使土的一系列 物理力学性质随之而异。 土中含水量的不同,可使土成为坚硬 的、可塑的或流动的土,反映在土的力学 性质方面,能使土的结构强度、孔隙压力、 有效应力及稳定性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