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的检验方法

合集下载

砂的表观密度检验细则

砂的表观密度检验细则

砂的表观密度检验细则
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二、仪器设备:1、天平称量1kg,感量1g;
2、容器瓶 500ml
3、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
4、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
5、烧杯 500ml
三、试样制备:参照《砂取样及试样准备方法》,将缩分后不少于650g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四、试验步骤:1、称取烘干的试样300g(m。

)装入盛有半瓶冷开水的容量瓶中;2、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置24h。

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重量(m1); 3、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
净,再向瓶内注入与第一次水温相差不超过2℃的冷开水至瓶颈刻度线。

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重量(m 2)。

五、试验结果计算:表现密度p 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 /m 3
)
ρ=( -a t )×1000 kg /m 3
式中:m 0――试样的烘干重量(g )
m 1――试样、水及容量瓶总重(g )
m 2――水及容器瓶总量(g )
a t ――考虑称量时的水温对水相对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

m 0 m 0+ m 2- m 1
大于20kg/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砂分检测方法

砂分检测方法

砂分检测方法
砂分检测的方法主要有筛分法。

筛分法是一种测定砂的粗细程度和颗粒级配的分析方法。

以下是筛分法的具体步骤:
1、使用一套孔径为10、5、2.5、1.25、0.63、0.315及0.16mm 的标准筛。

2、将500g重的干砂试样由粗到细依次过筛。

3、称出余留在各个筛上的砂子重量。

4、根据称得的重量计算筛余百分率和累计筛余百分率以及细度模数。

筛分法有干法与湿法两种。

测定粒度分布时,一般用干法筛分;而湿法筛分则可以避免很细的颗粒附着在筛孔上面堵塞筛孔。

如果试样含水较多,特别是颗粒较细的物料,若允许与水混合,颗粒凝聚性较强时,最好使用湿法。

此外,湿法不受物料温度和大气湿度的影响,还可以改善操作条件,精度比干法筛分高。

因此,湿法与干法均被列为国家标准方法,用于测定水泥及生料的细度等。

混凝土沙子检验标准

混凝土沙子检验标准

混凝土沙子检验标准
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一种建筑材料,而混凝土中的沙子作为其主要原料
之一,对混凝土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混凝土中的沙子进行严格的检验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沙子检验的标准和方法,以便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在施工中能够更好地控制混凝土质量,确保工程质量。

首先,混凝土沙子的检验标准主要包括外观质量、颗粒形状、粒径分布、含泥量、含水量等方面。

其中,外观质量是指沙子表面是否有杂质、裂缝、粘结物等,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颗粒形状是指沙子颗粒的形状是否均匀,是否存在过于尖锐或过于圆滑的颗粒,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粒径分布是指沙子中各种颗粒大小的分布情况,应当符合设计要求。

含泥量是指沙子中泥土颗粒的含量,含水量是指沙子中水分的含量,这两项指标对混凝土的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其次,混凝土沙子的检验方法包括目视法、筛分法、含泥量和含水量的测定等。

目视法是最简单的检验方法,通过肉眼观察沙子的外观质量,可以初步判断沙子是否符合要求。

筛分法是通过筛网将沙子进行筛分,然后根据筛网上的颗粒大小进行分类统计,得出沙子的粒径分布情况。

含泥量和含水量的测定可以通过实验室的化验方法进行,得出沙子中泥土颗粒和水分的含量。

总之,混凝土沙子的检验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环节,只有严格按照国家相
关标准进行检验,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检验方法,才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希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能够加强对混凝土沙子检验标准和方法的学习和实践,为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保驾护航。

砂检验作业指导书

砂检验作业指导书

砂检验作业指导书本作业指导书依据JGJ52—2006编制。

适合本公司对砂子的常检项目。

一、验收批本公司以汽车运输进厂,故以同产地、同规格和同一进场1000t为验收批,不足亦按一批论。

每批砂检验其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

对于禁止使用海砂。

二、取样1、在堆料上取样,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

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砂共8份,石16份组成各自一组样品。

2、除筛分析外,若其余检验项目存在不合格时,应重新取样。

对不合格项,进行加倍复验。

当复验任何一项不满足标准要求时,按不合格品处理。

3、每一试验项目所需砂的最少取样数量见下表须作几项试验时,如确能保证样品经一项试验后不致影响另一项试验的结果,也可用同一组样品进行多项不同的试验。

4、每组样品应妥善包装,以避免细集料散失及遭受污染,并应附有卡片标明样品名称、取样的时间、产地、规格、样品所代表的验收批的重量或体积数、要求检验的项目及取样方法等。

三、样品的缩分砂采用人工四分法缩分:将所取每组样品置于平板上,在潮湿状态下拌和均匀,并堆成厚度约为20mm的“圆饼”。

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圆饼”分至相等的四份,取对角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圆饼”。

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缩分后料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必需的量为止。

砂的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及含水率检验所用的试样可不经缩分,在拌匀后直接进行试验。

四、砂的筛分析试验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普通混凝土用砂的颗粒级配及细度模数。

1、仪器1.1、试验筛——公称直径分别为 10.0mm、5.0mm、2.50mm、1.25mm、630um、315 um、160 um的方孔筛,以及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筛框为300mm或200mm。

其产品质量要求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GB/T6003.1和《金属穿孔试验筛》GB/T6003.2的规定;1.2、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1.3、摇筛机;1.4、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1.5、浅盘和硬、软毛刷等。

砂子检验作业指导书

砂子检验作业指导书

砂子检验作业指导书1 . 目的规范化验室物理检验岗位的检验操作方法。

2 . 合用范围合用于化验室物理检验岗位。

3 . 职责按检验频次检验,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用于指导生产。

4 . 作业内容与方法按 JGJ52-2022 执行4.1.0 来样验收、登记、编号:为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具有代表性,每次试 验都需有一定数量的取样; 对每一单项试验, 应不小于下表所规定的取样数量; 须作几项试验时,如能保证试样一项试验后不致影响另一项试验的结果, 可用 同一组试样进行几项不同的试验。

4.1.1 每项试验所需至少取样数量:4.2.0 筛分析试验:4.2.1 试验目的: 测定砂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 为设砼配合比时选择砂率 作试验。

4.2.2 仪器设备:4.2.2.1 筛:包括孔径为 10mm 、5mm 、2.5mm 的园孔筛和孔径为 1.25mm 、0.6mm 、至少取样数量(g)4400 4400 1000 5000 2600 1000 4000 600 3200 20005~2.5 ,2.5~1.251.25~0.630 .63~0.315mm 各 100g试 验 项 目 筛分析 含泥量 泥块含量 堆积密度 表观密度 含水率 吸水率 云母含量 轻物质含量 有机物含量0.315mm 、0.16mm 的方孔筛,以及筛底、筛盖各一只; 4.2.2.2 托盘天平:称量 1kg ,感量 1g ; 4.2.2.3 摇筛机;4.2.2.4 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 105±5℃。

4.2.3 试样制备:先将来样筛去大于 10mm 的颗粒,计算筛余百分率,然后 在潮湿状态下拌匀,并缩分至每份不少于 550g 的试样两份,烘干至恒重后备 用。

4.2.4 试验步骤4.2.5 结果计算:4.2.5.1 分计筛余百分率: 各号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分量的百分率 (至 0.1%)。

4.2.5.2 累计筛余百分率: 该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号筛的各号 筛上的分计筛百分率之和(精确至 0.1%) 4.2.5.3 按下列计算细度模数:(B 2+B 3+B 4+B 5+B 6 ) -5B 1100-B 1式中: B 1、B 2、B 3、B 4、B 5、B 6 分别为 5、2.5、1.25、0.63、0.315、0.16 各号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砂石验收检验

砂石验收检验

建材厂砂石进厂验收检验方法1. 目的制定建材厂砂石进厂验收检验方法,以保证进厂原材料的质量2. 适用范围本文规定的检验流程和方法适用于建材厂砂石原材料的验收检验,建材厂砂石原材料必须通过本文规定的方法进行验收检验3. 操作方法3.1. 检验批次3.1.1. 按砂或石的同产地同规格分批验收。

3.1.2. 按进料批次作为检验批次,当某个批次的进料量较大时,以200t为一验收批。

当砂或石的质量比较稳定、进料量又较大时,可以500t为一验收批。

3.1.3. 每验收批砂石至少应进行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检验(同一厂家的原材料含泥量及泥块含量连续10批次检验合格,之后对该厂家含泥量、泥块含量可以免检),但平常应对原材料进行外观检查,对其指标的合格性有怀疑时,应予以检验。

3.1.4. 测定重量,可用汽车地量衡为依据。

3.1.5. 砂或石在运输、装卸和堆放过程中,应防颗粒离析和混入杂质,并应按产地、种类和规格分别堆放。

砂石的堆料高度不宜超过5m.3.2.取样与缩分3.2.1. 取样3.2.1.1. 每验收批取样方法应按下列规定执行:a)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

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

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砂共8份,石子为16份,组成各自一组样品;b)从汽车上取样时,应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相等的砂8份,石16份组成各自一组样品。

c)样品处理:将所取样品置于平板上,在潮湿状态下拌和均匀,并堆成厚度约为20mm的圆饼,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圆饼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中对角线的两分重新拌匀,再堆成圆饼.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把样品缩分到试验所需量为止.3.2.1.2. 检验项目存在不合格项时,应加倍进行复验。

当复验仍有一项不满足标准要求时,应按不合格品处理。

3.2.1.3. 如经观察,认为各节车皮间所载的砂、石质量相差甚为悬殊时,应对质量有怀疑的每车分别取样和验收。

3.3.砂及石粉3.3.1.颗粒级配:(颗粒级配最少取样数量4.4kg)3.3.1.1.仪器设备3.3.1.1.1.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C;3.3.1.1.2.台秤:称量10kg,感量1g;3.3.1.1.3.方孔筛:以下孔公称直径(或边长)的筛各一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筛框内径为300mm);3.3.1.1.4.振筛机;3.3.1.1.5.搪瓷盘,毛刷等。

砂的检验报告

砂的检验报告

砂的检验报告一、引言砂是一种常见的天然资源,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玻璃制造、水泥生产等领域。

由于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和环境保护,因此砂的检验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砂的检验方法和结果,旨在提高大家对砂质量检验的认识。

二、样品采集和准备在进行砂的检验之前,首先需要采集样品。

一般来说,样品应当在项目施工前从供应商处采集,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采集样品时需要注意避免混入其他杂质,最好使用洁净的容器进行储存和运输。

三、外观检查外观检查是砂的第一步检验,用于初步判断砂的质量和适用性。

在外观检查中,首先需要观察砂的颜色和质地。

正常的砂应呈现均匀的颜色,质地细腻。

如果出现大面积的色差或颗粒松散、粗糙等情况,则需要进一步检验。

四、颗粒分析颗粒分析是砂的关键检验项目,用于确定砂的粒径分布和颗粒形状。

常用的颗粒分析方法有筛分法和沉浸法。

筛分法是将砂样品通过一系列不同孔径的筛网进行筛分,从而得到不同粒径的砂。

沉浸法则是在液体中将砂样品进行浸泡,再根据颗粒下沉速度的不同来判断粒径大小。

通过颗粒分析,可以了解砂的粗细程度以及是否存在过度细化或过度粗化的情况。

五、化学成分分析化学成分分析是砂的重要检验项目之一,用于确定砂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主要分析的元素包括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钙、镁等。

化学成分分析主要采用火花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方法。

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可以评估砂的成分是否符合标准和技术要求。

六、石粉含量分析石粉含量是指砂中细小颗粒的含量,通常包括直径小于0.075mm的颗粒。

高石粉含量会降低砂的工作性能,影响工程质量。

石粉含量分析可以通过筛分法或沉浸法进行。

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会通过筛网进行筛分或在液体中沉淀。

通过石粉含量分析,可以评估砂的质量和适用性。

七、检验结果经过以上的检验项目,我们得到了砂样品的相关数据。

根据颗粒分析结果,我们可以了解到砂的粒径分布情况,判断砂的粗细程度。

同时,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可以告诉我们砂中的各种元素含量是否符合要求。

砂的检验方法

砂的检验方法

砂的检验方法砂的筛分析实验砂的筛分析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1 试验筛:公称直径分别为10.0mm、5.00mm、2.50mm、1.25mm、630um、315um、160um 的方孔筛各一只,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2 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3 摇筛机;4 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5 浅盘、硬、软毛刷等。

筛分析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 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特细砂可称250g),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大孔在上,小孔在下)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公称直径为5.00mm的方孔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内固定按紧,筛分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由大到小的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一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晒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只筛子,并和下一只筛子中的试样一起进行手筛。

按顺序依次进行,直至全部晒完为止。

注:当试样含泥量超过5%时,应先将试样水洗,然后烘干至恒重再进行筛分试验。

筛分析试验结果按下列步骤计算:1 计算分计筛余量(各筛上的晒于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2 计算累计筛余量(该筛的分计筛余量与筛孔大于该筛的各筛分计筛余量之和),精确至0.1%;3 根据各筛两次试验累计筛余的平均值,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分布情况,精确至1%;4 砂的细度模数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1%:uf={(β2+β3+β4+β5+β6)-5β1}÷(100-β1)式中:uf——砂的细度模数β1、β2、β3、β4、β5、β6——分别为公称直径5.00mm、2.50mm、1.25mm、630um、315um、160um方孔筛的累计筛余量;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数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0.1。

当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0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砂的表观密度试验砂的表观密度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1 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2 李氏瓶——容量250ml;3 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砂的表观密度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 向李氏瓶中注入冷开水至一定刻度处,擦干瓶颈内部附着水,计录水的体积(V1);2 称取烘干试样300g(Mo)徐徐加入盛水的李氏瓶中;3 试样全部倒入瓶中后,用瓶内的水将粘附在瓶颈和瓶壁的试样洗入水中,摇转李氏瓶以排除气泡,静置约24h后,记录瓶中水面升高后的体积(V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砂的检验方法
砂的筛分析实验
砂的筛分析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1 试验筛:公称直径分别为10.0mm、5.00mm、2.50mm、1.25mm、630um、315um、160um 的方孔筛各一只,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
2 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
3 摇筛机;
4 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
5 浅盘、硬、软毛刷等。

筛分析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特细砂可称250g),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大孔在上,小孔在下)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公称直径为5.00mm的方孔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内固定按紧,筛分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由大到小的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一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晒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只筛子,并和下一只筛子中的试样一起进行手筛。

按顺序依次进行,直至全部晒完为止。

注:当试样含泥量超过5%时,应先将试样水洗,然后烘干至恒重再进行筛分试验。

筛分析试验结果按下列步骤计算:
1 计算分计筛余量(各筛上的晒于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
2 计算累计筛余量(该筛的分计筛余量与筛孔大于该筛的各筛分计筛余量之和),精确至0.1%;
3 根据各筛两次试验累计筛余的平均值,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分布情况,精确至1%;
4 砂的细度模数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1%:
uf={(β2+β3+β4+β5+β6)-5β1}÷(100-β1)
式中:uf——砂的细度模数
β1、β2、β3、β4、β5、β6——分别为公称直径5.00mm、2.50mm、1.25mm、630um、315um、160um方孔筛的累计筛余量;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数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0.1。

当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0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砂的表观密度试验
砂的表观密度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1 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
2 李氏瓶——容量250ml;
3 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
砂的表观密度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向李氏瓶中注入冷开水至一定刻度处,擦干瓶颈内部附着水,计录水的体积(V1);
2 称取烘干试样300g(Mo)徐徐加入盛水的李氏瓶中;
3 试样全部倒入瓶中后,用瓶内的水将粘附在瓶颈和瓶壁的试样洗入水中,摇转李氏瓶以排除气泡,静置约24h后,记录瓶中水面升高后的体积(V2)。

表观密度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ρ={【Mo÷(V2-V1)】-at}×1000
式中р——表观密度(kg/m3);
Mo——试样的烘干质量(g);
V1——水的原有体积(ml);
V2——倒入试样后的水和试样的体积(ml);
at——水温对砂的表观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数平均值为测定值,两次结果之差大于20kg/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验。

砂的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试验
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1 称——称量5kg,感量5g;
2 容量筒——金属制,圆柱形,容积1L;
3 漏斗或铝制料勺;
4 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
5 直尺、浅盘等。

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铝制勺,将它徐徐装入容量筒直至试样装满并超出容量筒筒口。

然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质量M2。

2 紧密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两层装入容量筒。

装完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然后再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筒底所放钢筋应与第一层放置方向垂直);二层装完并颠实后,加料直至试样超出容量筒筒口,然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质量M2。

试验结果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堆积密度及紧密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ρL (ρc)=【(M2-M1)÷V】×1000
式中ρL(ρc)——堆积密度(紧密密度)(kg/m3);
M1——容量筒的质量(kg);
M2——容量筒和砂的总质量(kg);
V——容量筒容积(L)。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数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2 空隙率按下式计算,精确到1%:
空隙率=【1-(砂的堆积/紧密密度÷砂的表观密度)】×100%
砂的含水率试验
砂的含水率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1 电炉(或火炉);
2 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
3 炒盘(铁制或铝制);
4 油灰铲、毛刷等。

含水率试验步骤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由样品中取适量砂放入干净的炒盘中,称取试样与炒盘的总质量(M2);
2 置炒盘于电炉或火炉上,用小铲不断的翻拌试样,到试样表面全部干燥后,切断电源,再继续翻拌1min,稍予冷却后,称干样与炒盘的总质量(M3);
砂的含水率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Wwc=【(M2-M3)÷(M3-M1)】×100%
式中Wwc——砂的含水率(%);
M1——炒盘质量(g);
M2——未烘干的试样与炒盘的总质量(g);
M3——烘干后的试样与炒盘的总质量(g)。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数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砂中含泥量试验
含泥量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1 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
2 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
3 试验筛——筛孔公称直径为80um及1.25mm的方孔筛各一个;
4 洗砂用的容器及烘干用的浅盘等。

含泥量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取烘干的试样400g(Mo)一份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约150mm,充分搅匀后,浸泡2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沙粒分离,并使之悬浮或溶于水中。

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公称直径为1.25mm、80um的方孔套筛上,滤去小于80um的颗粒。

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润湿,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避免沙粒丢失。

2 再次加水于容器中,重复上述过程,直到筒内洗出的水清澈为止。

3 用水淋洗剩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80um筛放在水中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80um的颗粒。

然后将两只筛上剩留的颗粒和容器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取出来冷却至室温后,称试样的质量(M1)。

砂中含泥量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Wc=【(Mo-M1)÷Mo】×100%:
式中Wc——砂中含泥量(%);
Mo——试验前的烘干试样质量(g)
M1——实验后的烘干试样质量(g)
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5%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砂中泥块含量试验
砂中泥块含量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1 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称量5000g,感量5g;
2 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
3 试验筛——筛孔公称直径为630um及1.25mm的方孔筛各一只;
4 洗砂用的容器及烘干用的浅盘等。

泥块含量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称取试样200g(M1)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砂面150mm。

充分拌匀后,浸泡24h,然后用手在水中碾碎泥块,再把试样放在公称直径630um的方孔筛上,用水淘洗,直至水清澈为止。

2 保留下来的试样应小心地从筛里取出,装入水平浅盘后,置于温度为(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后称重(M2)。

砂中泥块含量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Wc,L=【(M1-M2)÷M1】×100%
式中Wc,L——泥块含量(%);
M1——试验前的干燥试样质量(g);
M2——实验后的干燥试样质量(g)。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