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南通等七市三模作文讲评

合集下载

2020届江苏省七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有答案)(加精)

2020届江苏省七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有答案)(加精)

高三模拟考试试卷语文(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19.5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我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与文学艺术________,特别是在审美思想上有很多________之处。

历代画家不仅为我们留下了________的经典作品,还向我们展现了他们独特的审美取向和文化品格。

A. 休戚相关相通擢发难数B. 息息相关相通数不胜数C. 休戚相关相同数不胜数D. 息息相关相同擢发难数2.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 本中心竭诚为您提供生涯发展规划方面的服务,欢迎来电咨询!B. 您工作这么繁忙,还能拨冗参加我们的活动,我们深表谢意!C. 拙作完成得匆忙,加上水平有限,请您抽空拜读,多提宝贵意见!D. 替令郎找古琴名师指点的事情已经有了眉目,请您耐心等待!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什么叫做想象呢?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回想或凑合以往意象的心理活动叫做“想象”。

①这种从外物摄来的影子就是意象②想象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③眼睛看不见寒鸦时仍然可以想到寒鸦的样子④也可以凑合已有意象推知大概⑤甚至于从来没有见过寒鸦⑥比如看到寒鸦心中就印下一个寒鸦的影子A. ②③⑤④⑥①B. ②⑥①③⑤④C. ⑥③⑤④②①D. ⑥⑤④①③②4. 下列各项中,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我相信自己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不凋不败,妖冶如火承受心跳的负荷和呼吸的累赘乐此不疲(节选自泰戈尔《生如夏花》)A. 人的一生应当像盛开的花朵,向世人呈现自己的美好与活力。

B. 生命的意义在于快乐地享受过程,而不是悲观地承受负担。

C. 不能让某些事物损害我们对自己的信心,我们的人生可以很精彩。

D. 人生最大的苦恼不在于自己拥有的太少,而在于自己想要的太多。

特别关注‖三山讲评:南通等七市三模作文

特别关注‖三山讲评:南通等七市三模作文

特别关注‖三山讲评:南通等七市三模作文【2020届高三盐城期中考试】1、三山翻译:彰武军节度使侍中曹穆公行状2、盐城市期中考试作文“燃文化”导写3、盐城市期中作文“燃文化”时文素材4、盐城市期中作文“燃文化”考场作文5、盐城市2020届高三语文期中考试三山讲评【2020届高三一模】1、高三语文一模参考答案及补充细则2、盐城2020届高三一模作文评分细则3、作文素材‖感恩粮食,感谢光阴4、一模作文素材‖莫言:粮食5、三山讲评南京、盐城一模作文6、一模作文素材‖学群:粮食7、作文素材‖刘恒:狗日的粮食8、三山讲评盐城、南京高三一模试卷【寒假空中课堂】特别推荐‖全了!江苏13大市一模作文空中课堂‖寒假模拟试卷(八份)合集【2020届高三二模】江苏13大市二模(一模)讲评合集【2020届高三三模】1、盐城市2020届高三三模试卷及答案2、盐城市三模作文三山解读3、时文素材‖盐城市三模作文4、盐城市三模文言文三山翻译5、三山课件:盐城市三模作文讲评6、盐城市三模试卷讲评(上)7、盐城市三模试卷讲评(下)8、盐城市三模附加题讲评9、南通:“这个‘镜头’作文怎么写?”10、南通市5月阶段练习(含答案)11、南通市5月阶段练习讲评(上)12、南通市5月阶段练习讲评(下)13、南通市5月阶段练习附加题讲评14、泰州市5月调研测试作文讲评15、泰州市5月调研测试讲评(上)16、泰州市5月调研测试讲评(下)17、泰州市5月调研测试附加题讲评18、扬州市5月调研测试作文19、扬州市5月调研测试讲评(上)20、扬州市5月调研测试讲评(下)21、扬州市5月调研测试卷附加题22、苏锡常镇四市二模作文讲评23、苏锡常镇二模附加题讲评24、苏锡常镇二模试卷讲评(上)25、苏锡常镇二模试卷讲评(下)26、南通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一做二比三读四悟五讲六思——试卷讲评之心得体会江苏崔巍嵩试卷讲评,其实不是单单那一、二节课的问题,它有好多准备工作要做,甚至在命题时从文本选材、题型以及能力点的考查等方面就要通盘考虑,当然我们一般老师在这方面不需要下多少功夫,因为试卷命制和选题组卷基本都是备课组长和核心组成员的事,像大市模拟更是不用操心。

江苏省南通等七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 语文 解析版

江苏省南通等七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 语文 解析版

2020届南通等七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卷(解析版)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传统文人基于自身际遇及审美喜好,在园林营建中往往主张回归自然、▲,力求将山水画的审美意境融入园林设计,使观景者如同▲于山水长卷之中,顿觉画意之境与园林之美▲。

A.返璞归真置身相得益彰B.返璞归真栖身交相辉映C.叶落归根栖身相得益彰D.叶落归根置身交相辉映【答案】A【解析】返璞归真:去掉外饰,还其本质。

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叶落归根:树叶从树根生发出来,凋落后最终还是回到树根。

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

多指作客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本乡。

结合语境“回归自然”,故选“返璞归真”。

置身:存身。

谓自己处于某种环境或场合。

栖身:寄生;暂住。

结合语境“于山水长卷之中”,故选“置身”。

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交相辉映: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

结合语境“画意之境与园林之美”,故选“相得益彰”。

故选A。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矗立在眼前的柏树高大肃穆,历经千年风霜。

▲,它任由风吹雨打,依然顽强生长。

①树干挺拔,直指苍穹。

②它虽饱经沧桑,却生机勃勃。

③底部扎向四面八方的根,如虬龙一般。

④枝叶繁茂,苍翠浓郁。

⑤有的水分充足,充满活力。

⑥有的虽显腐朽,却有力量。

A.①④③②⑥⑤B.①④⑥②⑤③C.②①④③⑥⑤D.②③⑤⑥①④【答案】D【解析】结合四个选项,第一排序①②,结合语境“历经千年风霜”,选②,排除AB两项;结合两个“有的”,显然与横线后面“它任由风吹雨打,依然顽强生长”意义相合,紧密,故排除C项。

综合,选D。

3.下列诗句与节气,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②金气才分向此朝,天清林叶拟辞条。

③北风往复几寒凉,疏木摇空半绿黄。

④南国似暑北国春,绿秀江淮万木荫。

A.①立夏②立冬③惊蛰④秋分B.①秋分②立夏③立冬④惊蛰C.①惊蛰②秋分③立冬④立夏D.①立冬②惊蛰③立夏④秋分【答案】C【解析】A:张元干 (宋) 《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来日惊蛰节》;B: 强至 (宋) 《依韵奉和司徒侍中庚戌秋分》;C: 左河水《立冬》; D:左河水《立夏》。

南通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I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word版

南通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I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word版

南通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I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3分)A2.(3分)D3.(3分)C4.(3分)B二、文言文阅读(20分)5.(3分)D(轶:超过。

)6.(3分)D(“只有作者一人有幸能考中”错,原文“自国朝以来,人文蔚起,以余之不敏,亦幸获一第”,说明考中的不只是作者一人。

)7.(1)(6分)天长处于位置重要、运输繁重的地方,并且近年来大多不丰收,而唯独对(新修县学)这件事,(大家)急切期盼(或译:尽力)完成,认为不可以延缓。

评分建议:“冲烦”“比”“稔”“役”“缓”,语句通顺,各1分,意思对即可。

(2)(4分)我在都城听说这件事,非常高兴,因此为这件事作记并且在石上刻下它,来等待我的期望得到实现。

评分建议:“勒”“诸”“俟”,语句通顺,各1分,意思对即可。

8.(4分)①可以为国家培养人才;②可以激励当地读书人提升学业。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三、古诗词鉴赏(11分)9.(5分)①运用典故和比喻(2分),表达对匡时救世、才华出众人才的赞美与思慕,蕴含词人对挽救国运的深沉期望(2分);②引起下文对往昔清游生活的叙写(1分)。

10.(6分)①浮沉“四十载”,唯余“白头”人,表达了对知音不在、故友逝去的悲切;②“沧海成陆”“神京何在”表达了对国破家亡、世事变迁的哀伤以及对故都的思念;③“萍迹南州”表达对身世浮沉、流离他乡的伤感;④“幸有”“惟”表达了对人生已老、难以报效国家,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

评分建议:一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8分)(1)辩乎荣辱之境(2)清荣峻茂(3)渚清沙白鸟飞回(4)君子不齿(5)挟飞仙以遨游(6)八百里分麾下炙(7)据于德(8)血沃中原肥劲草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12.(3分)A(小说开头通过景物的热闹反衬后花园“少有人来”的冷清,没有和冷清的磨房形成对比。

)13.(6分)第①处:大步向前,希望一去不回,体现冯二成子对赵老太太的留恋,以及希望见到赵姑娘的急切心理。

三模讲评及作文

三模讲评及作文

撷秀三模“生活告诉我”作文点评及范文【三模作文题】走出家门,走出校园,放眼社会,你会发现真实多彩的社会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

是它告诉我:“退一步海阔天空”是宽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责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奉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尊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旷达;“伸出援手热心帮扶”是关爱……正是明白了这些,我们才能健康地成长,我们的生活才愈加美好,我们的社会才能愈加和谐。

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以“生活告诉我”为话题,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练习作文题】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给予是一种快乐,给予是一种幸福,给予是一种回报。

让自己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

一次无偿献血是一朵花,一个受伤后的救助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一次碰撞后的忍让是一朵花,一次大度的让贤举荐是一朵花……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的缤纷而赞美是真诚的情,能为别人的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

当你的生命为别人开花的同时,也为自己的生命增添色彩。

请以“为他人开一朵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作文题点评】“生活告诉我”话题引导学生走出家庭生活,学习生活,把目光投向广阔缤纷的人类社会。

所以此文应该写社会上的人与事。

根据提示语,可以写宽容、责任、奉献、尊重、关爱、大义、舍己救人、互助、保护环境等方面的人与事,歌颂社会新风尚。

“为他人开一朵花”更加具体地点出“开花”的具体内涵是为他人,帮助他人。

这个话题内容涉及到社会的和谐、文明、互助、关爱、宽容、感恩等,歌颂美德,弘扬社会文明新风。

两个作文题目异曲同工,有着共同的引导作用,就是引导学生走出自我,把视野放到一个更大的环境中去。

【存在问题】1、不是社会类。

不审题。

全篇文章围绕个人写学习生活,家庭生活。

主题或初三自我奋斗,或歌颂亲情,或同学友谊。

严重跑题。

2、不点题。

很多同学考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或者说准备了相应的社会类材料或相关作文。

南通三模讲评

南通三模讲评

以志则如彼,以遇则如此,此岂尽有司之咎哉?盖所谓天也。天欲 厚之,则不如韫于石而光愈远;丛之丰草之中而荫愈广,而枝愈蕃。 向使先生假鸿渐之羽,激昂云路,扬厉中外,讵不快于志而裨益于 时?精神有时而竭,福荫有时而单,是亦琢玉研木之说也。谓能优 游林泉,颐神弥性,如今日也乎?谓能泽流似续,光大门阀,如今 日也乎? 1、韫yùn:蕴藏;包含。 2、鸿渐: (1).谓鸿鹄飞翔从低到高,循序渐进。(2).比喻仕宦的 升迁。(3).比喻仕进于朝的贤人。 3、讵 jù:岂,难道。 4、单:同“殚”,尽。 5、颐:养;弥:补救。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送人游蜀 马戴 别离杨柳陌,迢递蜀门行。 若听清猿后,应多白发生。 虹霓侵栈道,雨雪杂江声。 过尽愁人处,烟花是锦城。
10.请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4分) 颔联写想象中离别后友人改变的容颜,颈联写想象中友人 的艰险旅途。(评分建议:每点2分,概括的内容要体现 诗句描写的特征;只翻译或脱离内容答情感等,不得分。) 严格按照评分建议阅卷,重在纠偏学生以翻译代概括,或 以情感代内容的错误做法。“改变的容颜”也可为“衰老 的外貌”,“艰险旅途”也可为“变幻的天气”等,只要 能围绕内容,并写出特征即可,只是翻译诗句,不得分 。
14.文章第⑨段写老女人传告死讯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6分)
⑨“这不得了呀,赵青云!你那个女人她过去了!”老女人大声 叫着,跑了过来,看着他。他的脸忽然地发抖了,他的歌唱声音破 碎了,他觉得有一阵眩晕。但他感觉到,他的兄弟们发出了呼声, 抬着他前进了一步。
①写老女人传告死讯与上文写妻子病重和赵青云预见有重 大不幸相照应;②引出下文对赵青云内心悲痛而隐忍坚强 的叙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③渲染了小说的悲凉氛 围,增强了小说的悲剧色彩。(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 思对即可。) 这题是常规题,如果前面不结合具体内容,只答“照应上 文”“引起下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不得分。

2020届高三七市2020三模语文参考答案淮阴市南通市

2020届高三七市2020三模语文参考答案淮阴市南通市

语文I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3分)A2.(3分)D3.(3分)C4. (3分)B二、文言文阅读(20分)5. (3分)D(轶:超过。

)6. (3分)D(“只有作者一人有幸能考中”错,原文“自国朝以来,人文蔚起,以余之不敏,亦幸获一第”,说明考中的不只是作者一人。

)7. (1)(6分)天长处于位置重要、运输繁重的地方,并且近年来大多不丰收,而唯独对(新修县学)这件事,(大家)急切期盼(或译:尽力)完成,认为不可以延缓。

评分建议:“冲烦”“比”“稔”“役”“缓”,语句通顺,各1分,意思对即可。

(2)(4分)我在都城听说这件事,非常高兴,因此为这件事作记并且在石上刻下它,来等待我的期望得到实现。

评分建议:“勒”“诸”“俟”,语句通顺,各1分,意思对即可。

8.(4分)①可以为国家培养人才;②可以激励当地读书人提升学业。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三、古诗词鉴赏(11分)9. (5分)①运用典故和比喻(2分),表达对匡时救世、才华出众人才的赞美与思慕,蕴含词人对挽救国运的深沉期望(2分);②引起下文对往昔清游生活的叙写(1分)。

10. (6分)①浮沉“四十载”,唯余“白头”人,表达了对知音不在、故友逝去的悲切;②“沧海成陆”“神京何在”表达了对国破家亡、世事变迁的哀伤以及对故都的思念;③“萍迹南州”表达对身世浮沉、流离他乡的伤感;④“幸有”“惟”表达了对人生已老、难以报效国家,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

评分建议:一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 (8分)(1)辩乎荣辱之境 (2)清荣峻茂(3)渚清沙白鸟飞回(4)君子不齿(5)挟飞仙以遨游 (6)八百里分麾下炙(7)据于德(8)血沃中原肥劲草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12. (3分)A(小说开头通过景物的热闹反衬后花园“少有人来”的冷清,没有和冷清的磨房形成对比。

)13. (6分)第①处:大步向前,希望一去不回,体现冯二成子对赵老太太的留恋,以及希望见到赵姑娘的急切心理。

南通市三模作文评分细则及优秀作文(4)

南通市三模作文评分细则及优秀作文(4)

“永恒的归宿”作文审题立意及标杆文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生旅途中,我们有时会觉得无家可归。

但人性的可贵之处在于追求永恒的归宿,这种归宿常常隐藏在人的灵魂深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与立意作文材料从人性的角度命题,但写作时可化抽象为具体。

既可写个体人生追寻“精神家园”,也可从“乡村”“文化”“艺术”“民族”等大的角度入手,联系其领域的某个方面,紧扣追求“精神家园”这一核心概念,深入剖析或生动描述,表现某种特定的价值追求,展现正能量。

需要注意的是,材料为结论句,考生的作文不能仅证明此结论的正确,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理性认知,力求在新颖和独特上下功夫,在细腻中挖掘真情,在思辨中显现灼见。

标杆文身处茅屋心有歌我很喜欢周国平先生的一句话:“富人用金钱为自己的肉体铸造了金碧辉煌的家园,然而他们的灵魂却无处安放。

”此言得之。

真正的家园绝不是雄伟壮观的建筑,而是灵魂的栖息所。

漂泊在外的游客会无家可归,而心有永恒归宿的人却绝不会迷路。

犹记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杜甫,贬至远地,背井离乡,贫困潦倒,算得上是无家可归了。

然而在秋雨凄迷、狂风肆虐中,他却嘶吼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灵魂之声,他的追求,便是那“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高尚情操,肩担天下,心系苍生。

身处茅屋心有歌,唱出灵魂深处的声音,唱出追求一世的壮志,穿越千年依旧回声不绝。

即使他被贬至天涯海角,他的灵魂早已扎根于历史的书页,寄托一位伟大的诗人对苍生的鞠躬尽瘁,虽死而不已,这便是他永恒的归宿,灵魂的家园。

颠沛流离乱不了他生命的脚步,他像巨人,守护在心灵的净土。

不由得感慨,心有追求,才能坚定向前。

灵魂得以安放,脚步才不会迷茫。

无处可居,便四海为家。

秉守一方心灵净土,才是人类应有的追求。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苏轼便是这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的意识是长在文化血脉上的,有传统的
传承的是经典,而创新则是对物质利益的不断追求。我们如
今在娱乐产品上耗费过多的资源,其实是掩饰他们本质的匮乏, 没有过去承托的新物,本质是匮乏的,找不到过去与现在的联系, 未来也在一片虚无里。
在谈及青春版《牡丹亭》的创作时,白先勇指出,“利用现
代,而不是滥用现代;继承传统,而不因循传统”。这也是对待 传统的最好方式了。经典是传统里大浪淘沙留下的一小撮,是我 们“去粗留精”与过去共生的美好结局。
里尔克说:“你想,如果春天要来,大地就使
他一点点完成”。当代不是完全崭新的当代,它身上有种与过往的 亲近,那些难觅踪迹的过往,传统,当代依赖他们,吸取他们,从 而长出一个自给自足的自己。大地是孕育现代的场所,春风飒至, 我们就有一株更青春的牡丹。
白先勇先生说:希望让传统文化“还魂”,如 果我们的传统不在时,我们的灵魂会一直流放,可回头 一看,唉,怎么后院那株牡丹最美!”
白先勇先生的话带有文人特有的质地与清爽,
手持话筒,姿态笃定,灯光打在他从容笑眯的脸上,还真有点“旧 式”的滋味。
身后是杜丽娘与柳生依偎低诉的画报——青春 版《牡丹亭》,仿佛那婉转了百年的时光倏然重现。
我才明白那株牡丹的意味,有种历史的厚重与 姝丽。这牡丹是过去来的,却如长信宫的灯火,延续至今。
《霸王别姬》中的老班主说,是人就得听戏,有戏就有咱们梨园行。曾经 的戏与如今的电影电视剧地位是等同的,都必须扎根大众,从生活中汲取 力量,若戏人清高,岂不可笑!“给文明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这话是该刻在我们每个人心里的北京古城墙上的。
继承过去的兼容并包,继承过去的昌盛繁茂。尽管少不了批驳,但这并非 是不爱我们的过去与文化,只是恨它不够好,不是磕磕巴巴念个话本就叫 继承过去,不是抖抖索索甩两段水袖就叫继承过去,该继承的是开放包容、 创新求实,是取其精华、激其污浊。
终人散。杜丽娘歌道:“但愿那落月重生灯再明。”那株旧时的 牡丹,照耀着如今的我们满心通明。
《我家后院有株牡丹》二类中58分。明代大剧 作家汤显祖扛鼎之作《牡丹亭》是传奇中的国色 天香花中之后,作者以著名作家白先勇的青春版 《牡丹亭》为论据来写继承过去的价值意义,从 “美丽的古典”到“青春的现代”,不仅是“找 到了过去和现在的联系”,更是对经典的传承, 对传统的创新。选材新颖,有自己思考的深度。 语言功底厚实,凝练典雅有质感。书写清秀、整 洁,赏心悦目。
南通等七市三模作文讲评
未曾过去 我曾问过父亲,咱们老家的婚丧礼俗里,有那几条是过去有,如今 湮没了的?父亲一笑,说一条也没有。 我怔然,原来我们果真踏不出过去留下的转圈,原来过去一者蛰伏 在现在和未来底下,悄无声息,发光发热。 然而待眼光发3大了些,我却又不信!我看到将地方戏曲圈在围栏里 念几段旧本子的场景,我看到将竹篾手艺封进玻璃窗落灰的场景,我看 到将刺绣绢布锁进樟木箱子里发黄脆落的场景……更可笑的是有人还在 围栏、橱窗、箱子外贴了标签,上书保护和继承。 实实令人发噱,继承过去自然重要,然而我们要继承的绝不是那点
幸而,有人起立,《哪吒》淡化封建印记成为英雄史诗,唢呐与电音擦出 火花,蛋雕泥人走入手机直播,苏州小伙拿起绣针,美食博主开国风专栏 在瓷碗里让豆腐开出花朵……
当是时,我便相信,我们的过去不会是封存的陈朽烂木,它游走在时光的 每一缕缝隙里,未曾过去。
一类上:67分 (1)题夺目:拟题简炼,“未曾”二字,在鲜明的情感态度中寓 有深意:既肯定“过去"的文化价值,又深味其“继承”的现实意义, 不会过去! (2)内容方面:选材丰富,平台高端,孕育浓厚的文化味儿,及 对文化的个人情怀和责任担当。材料涉及老家的婚丧礼俗、地方戏曲 央视戏曲频道、相声传承创新、《霸王别姬》、《哪吒》、唢呐、蛋 雕泥、苏州绣针、美食博主等等,详例与略例、主例与辅例,个例与 群例,众彩纷呈,赏心悦目。 (3)结构思路:开头以父女对话中触及老家的婚丧礼俗有无流失 为切入,小切点,大思考,大格局。继而,深思拓深到地方戏曲、竹 篾手艺,刺绣绢布等的保护和继承。然后,旗帜鲜明的点到“继承的 方式不是封存膜拜,而是求存创新。”接着,引用刘铺之语“央视给 个戏曲频道就叫弘扬国粹了”,批评部分人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自我陶 醉的现状,以及相声领域马三立等老艺术家的大胆创新现象,正反对 比中突出“继承过去的兼容并包,继承过去的昌盛繁茂”的观点。最 后列举《哪吒》、唢呐、蛋雕泥、苏州绣社等一组群例,再次论证文 章观点。文末,回落“自我“,再次感叹过去“未曾过去”!
遗物,而是精神和文化;我们继承的方式绝不是封存和膜拜,而是求存 创新。
刘墉曾讥嘲“央视给个戏曲频道就叫弘扬国粹了”,一针见血地指
出部分人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自我得意自我陶醉的现状。京剧本是兼容并 包、取四海精粹而成,现今却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思进取不求创新,拿着 百年前的旧本子敷衍塞责,怎能怪坐席渐稀、门庭冷落!而与京剧昆曲 同宗同源的古风戏腔,既有魏晋文士之风骨,又有旧戏咿呀之婉转,更 适应了时代的耳朵,“风雷依稀秋白发尾”“将军啊早卸甲”几乎入过 每一个年轻人的耳朵。
相声亦然,当同为下九流的戏班子进入了深堂大院为达官显宦亮相,说相 声的艺人还在天桥底下跟拉二胡的老瞎子门当户对,谁也想不到相声如今 成了流量,戏剧日渐走入下坡。借了谁的风?哪有风可借?是建国初期马 三立等相声老艺术家对这门古老的曲艺打磨改动,删去了大量粗俗低劣的 包袱,添进雅致适宜的内容,才使得相声渐渐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表演艺 术。
姹紫嫣红开遍,越是中国的越是世界的,传统文化的涟漪荡
涤而出,又以极丰富的生命力回溯至原点。中国的文化在世界回 声嘹亮,诚如梁漱溟先生所说的,世界文化的未来是中国文化的 复兴。
而我们的文化,历经周转,最终是慢慢殊途,终有一归,白 先勇后院的那株牡丹。
姹紫嫣红开遍,终不必付于断垣,走过的三生路,也不是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