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就要研究鱼的习性
水库想要钓鱼多先了解鱼在水库生活习性

水库想要钓鱼多先了解鱼在水库生活习性来源:网络作者:秩名发表时间:2013-05-06 22:01 点击:37964次分享到:9水库中的鱼既有其它鱼类的共有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也有其独特的地方。
钓鱼人只有熟悉并掌握了水库鱼的生活习性,才能做到多钓鱼,钓大鱼。
(一)趋温性:随着季节,水温的变化,鱼的活动也会发生变化。
水温与鱼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淡水鱼适宜生活的水温为15~30摄氏度,10摄氏度以下的水温,鱼的活动范围变小;5摄氏度以下的水温,鱼很少游动;水温达到30摄氏度以上时,鱼多潜入深水中。
只有当水温适宜时,鱼才会从深水区游到较浅的水域觅食。
春季和秋季,水库中的鱼活跃,食欲旺盛,盛夏和冬季,鱼多在深水区,尤其是冬季,鱼从水库上游游到中游,下游的深水区,多在老河道水底栖息。
(二)趋动性,逆水性,指的是有浪或流动的水域,如水库上游的小河,小溪的水流入水库中,鱼喜在此流水口处将头对着流水,使水中的食物流入口中,此时,鱼也可能逆水向上游,流水的水域氧气充足,鱼格外活跃。
(三)洄游性:许多鱼有洄游的习性,鱼的生活水域较为固定,但他们也常常离家出走,根据水温,水中食物,风向的情况而游动。
青鱼,鲤鱼的洄游更有规律,大多数从水库的中部向上逆游,在水库近岸处寻找食物。
下午气温降低时又从上游游回到中游或沉入水底。
在产卵季节,鱼的洄游性表现的更为明显。
鱼的洄游性,使鱼在某一时间段的某片水域较为集中,在此处施钓洄游较大收获。
(四)群聚群游性:多数鱼有接班而行的习惯,尤其是鲫鱼,青鱼喜成群结队的游动,这就提醒钓者,若在某处钓住了鱼,千万别离开,继续钓下去,会有较大的收获。
大中型水库钓场特点分析来源:钓鱼作者:秩名发表时间:2013-03-22 12:24 点击:22090次分享到:2大中型水库一般都是地形复杂,水面开阔。
水库的周边既有平直的堤岸,也有峭立的陡岸,既有突出的半岛,也有凹入的港湾。
垂钓者可以根据鱼类的生活习性和季节情况,选择不同的钓场,钓取不同种类的鱼。
初学者钓鱼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初学者钓鱼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作为一个初学者,想要在钓鱼方面获得成功,首先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建议:
1. 鱼的习性:了解钓鱼的鱼类习性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鱼种在不同的时间、季节和天气条件下,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
学会观察鱼的活动,选择正确的鱼饵和鱼漂,可以大大提高你的钓鱼成功率。
2. 钓具的选择:选择合适的钓具,可以更好的适应不同的水域和鱼种。
常见的钓具有钓竿、钓线、鱼钩、鱼漂等等。
初学者可以选择较为简单的钓具,慢慢提高钓具的技术难度。
3. 饵料的选择:选择合适的饵料,可以吸引更多的鱼类。
常见的饵料有虫子、蚯蚓、蚂蚱、小鱼等等。
根据不同的鱼种和水域选择不同的饵料,可以提高成功率。
4. 钓鱼技巧:钓鱼技巧是很多钓友们都非常关注的。
在钓鱼时,需要注意一些技巧,比如拍打鱼竿、抬杆收线、调整鱼漂等等。
这些技巧都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才能熟练掌握。
5. 安全问题:在进行钓鱼活动时,需要注意安全问题。
不要在危险的水域进行钓鱼活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同时,需要注意保护环境和生态,不要捕捞保护动物和濒危物种。
总之,钓鱼是一项非常有趣的活动,但初学者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和技巧,才能更好的享受钓鱼的乐趣。
- 1 -。
钓鱼的七种原则

钓鱼的七种原则
1.熟悉鱼类生态:了解鱼类的习性、栖息地、饵料喜好等,有助于选择钓点和钓饵。
2. 选好钓具:选择适合不同鱼种和钓点的钓具,包括钓竿、鱼线、浮漂、鱼饵等。
3. 精选鱼饵:选择新鲜、有气味的鱼饵,如虫、蚯蚓、小鱼等,以增加钓鱼成功率。
4. 使用对应的技巧:不同的鱼类有不同的咬钩技巧,如鲫鱼、草鱼等鱼类的咬钩方式都不同,掌握对应的技巧可以提高钓鱼成功率。
5. 注意钓鱼时间:不同的鱼种有不同的活动时间,如黄昏、清晨等,选择恰当的时间可以增加钓鱼成功率。
6. 保持耐心:钓鱼需要花费时间等待,保持耐心和专注可以增加钓鱼成功率。
7. 遵守钓鱼规则:在钓鱼过程中,遵守当地的钓鱼规则和保护鱼类的法律法规,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
- 1 -。
提升钓鱼技巧的个重要步骤

提升钓鱼技巧的个重要步骤钓鱼技巧的提升是每位钓鱼爱好者所追求的目标。
要想在钓鱼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技巧,还需要注重一些重要的步骤。
下面就来分享一些提升钓鱼技巧的重要步骤。
首先,了解鱼类生活习性是提升钓鱼技巧的关键。
不同种类的鱼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性,对不同环境、气候、水深等有着不同的适应能力。
只有深入了解目标鱼类的生活习性,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钓点、鱼饵和钓具,从而提高钓鱼的成功率。
其次,掌握正确的鱼饵和鱼漂使用方法也是提升钓鱼技巧的关键。
选择合适的鱼饵是吸引目标鱼类的第一步,不同种类的鱼对鱼饵的喜好也各不相同。
此外,正确使用鱼漂可以帮助钓手更准确地掌握鱼饵所在位置,提高垂钓的效果。
因此,钓手要不断尝试、总结,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鱼饵和鱼漂使用方法。
再次,熟练掌握钓具的使用技巧是提升钓鱼技巧的重要一环。
无论是选择什么类型的鱼竿、鱼线,还是如何正确运用钩组、铅坠等钓具,都对钓鱼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熟练掌握钓具的使用技巧,才能更好地应对不同的钓鱼环境和鱼类,提高钓鱼的成功率。
最后,耐心和毅力同样是提升钓鱼技巧不可或缺的品质。
钓鱼是一项需要耐心等待的运动,有时候等待的时间可能会很长,但只有保持耐心和毅力,才能等到丰收的喜悦。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坚持下去,相信自己的技巧和运气,相信最终会有所收获。
综上所述,了解鱼类生活习性、掌握正确的鱼饵和鱼漂使用方法、熟练掌握钓具的使用技巧以及保持耐心和毅力,是提升钓鱼技巧的个重要步骤。
只有不断学习、积累经验,善于总结归纳,才能在钓鱼中不断进步,享受到钓鱼的乐趣和成就感。
希望每位钓鱼爱好者都能在钓鱼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巧,收获更多的快乐和满足感。
钓鱼的科学探索钓鱼背后的科学原理

钓鱼的科学探索钓鱼背后的科学原理钓鱼的科学探索:钓鱼背后的科学原理钓鱼是一项古老且广泛受欢迎的娱乐活动,可以让人们亲近自然世界和放松心情。
然而,钓鱼并非简单的运动,背后涉及到一系列科学原理和技巧。
本文将深入探讨钓鱼的科学原理,以期帮助钓鱼爱好者更好地理解和提高钓鱼技巧。
一、鱼的行为和觅食习性在钓鱼之前,了解目标鱼类的行为和觅食习性至关重要。
不同的鱼类在觅食方式、栖息环境和饵料偏好等方面存在差异。
例如,底栖鱼类一般喜欢在水底觅食,而游动鱼类则更喜欢在水面或者水中某个深度觅食。
二、鱼饵的选择和搭配选用合适的鱼饵是成功钓鱼的重要因素之一。
鱼类根据嗅觉和视觉来识别饵料,因此鱼饵的气味和颜色都有其科学依据。
鱼饵的气味可以通过添加腥味或者饵料中的特殊成分来增强吸引力。
另外,选择与目标鱼类饮食习性相符的鱼饵也是成功的关键。
三、钓线的选择和使用钓线是捕获鱼类的重要工具,其选用和使用也需遵循科学原理。
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直径、强度、透明度和拉力等。
选择合适的钓线可以提高成功率,并避免线断或者被鱼儿咬断的情况发生。
四、钓位的选择和布置钓位的选择和布置是钓鱼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根据鱼类的习性和水域环境,合理选择钓位可以提高钓鱼的效果。
大部分鱼类偏好在水底或者水下一定深度活动,因此在相应的位置设置钓位可以增加钓鱼的成功率。
五、钓具的使用和保养合适的钓具使用和定期保养能够延长其使用寿命并提高钓鱼效果。
钓竿的选择应根据钓鱼场合、鱼类大小和习性来决定。
常规的保养工作包括清洁钓具、调整和更换钩钓等。
只有在良好状态下的钓具才能保证钓鱼的成功和体验。
六、气象条件的注意气象条件对钓鱼影响巨大,它能够改变鱼类的活动模式和觅食行为。
一般来说,晴朗、风和日丽的天气更利于钓鱼。
在钓鱼时,及时观察气温、风向、气压和云层等因素,根据气象情况调整钓鱼策略,有助于提高钓鱼的成功率。
综上所述,钓鱼背后涉及到许多科学原理和技巧。
钓鱼爱好者要充分了解鱼类的行为习性、选择合适的鱼饵和钓线、合理选择钓位以及合理使用和保养钓具等。
钓鱼的技法

钓鱼的技法
《钓鱼的技法》
一、基本原则
1、正确认识鱼的习性:
要提高钓鱼的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先正确认识鱼类的习性,因为不同种类的鱼,它们的习性也是不一样的,你想要抓到它们,就必须要搞清楚鱼的习性。
2、选择合适的地点:
要想钓上大鱼,除了鱼的习性,还要考虑钓鱼的地点。
一般来说,好的钓点会有较多的鱼,而不好的钓点,则很难抓住鱼。
3、采用合适的饵料:
除了地点要合适外,钓饵也是很重要的,用不同的饵料,可以抓到不同种类的鱼,所以要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饵料。
二、钓鱼的方法
1、原地钓法:
这种方法适合比较大的桶鱼类,采用慢、深的方式,把饵料慢慢倒进水里,让鱼逐渐习惯后,再把钓竿下沉,让钩穿过饵料,此时就可以抓到大桶鱼。
2、流动钓法:
这种方法适合中小型的鱼类,先把饵料撒出去,让鱼先食用,在钓竿伸直的情况下,轻轻抬起来,向前走一步,然后用力向前抛出,然后一直拖着钓竿,慢慢向前走,当发现有鱼围绕钓饵的时候,就把
绳子收缩,调整钩就可抓住鱼。
三、经验分享
1、要在选择饵料时,做到选择合适的,如果选择不当,将会影响钓鱼的效果。
2、钓鱼时要注意水深,如果水深不够,有可能影响抓到鱼的效果。
3、当把线和鱼拉到船上或岸边时,要小心翼翼,不要把鱼拉伤,也要尽量不要把线弄结,避免把它们拉断。
钓鱼中一些小聪明技巧

钓鱼中一些小聪明技巧
钓鱼是一项受欢迎的娱乐活动,但想要在钓鱼中获得理想的收获,需要一些小聪明技巧。
以下是一些钓鱼中的小技巧:
1.了解鱼的习性
不同的鱼有不同的习性,如喜欢深水、浅水、夜间活动等。
了解鱼的习性可以帮助你选择正确的鱼饵和钓鱼时间。
2.选择正确的饵料
选择正确的饵料可以吸引更多的鱼。
饵料的选择应根据钓鱼地点和鱼的习性进行。
常用的饵料包括虫子、蚯蚓、小鱼等。
3.选择合适的鱼竿
鱼竿的长度和硬度根据钓鱼地点和鱼的大小进行选择。
较硬的鱼竿适用于大型鱼类,而较软的鱼竿适用于小型鱼类。
4.使用浮漂
浮漂可以帮助你了解钓钩在水中的位置,并提醒你是否有鱼咬钩。
选择合适的浮漂可以帮助你更快地捕获鱼。
5.掌握钓鱼技巧
不同的钓鱼技巧适用于不同的鱼类和钓鱼地点。
一些常用的钓鱼技巧
包括飘钓、底钓和漂流钓等。
6.保持安静
在钓鱼过程中,保持安静是非常重要的。
大声说话、走动或打闹会吓跑鱼儿。
要保持安静并尽可能减少噪音。
总之,以上这些小聪明技巧可以帮助你在钓鱼中获得更好的收获。
但是,每个人的钓鱼经验不同,需要不断尝试和探索,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钓鱼技巧。
钓鱼时如何判断鱼儿的觅食习性

钓鱼时如何判断鱼儿的觅食习性钓鱼是一项需要技巧和经验的活动,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了解鱼儿的觅食习性。
只有准确地判断鱼儿的觅食习性,我们才能选择合适的鱼饵和钓位,从而增加钓鱼的成功率。
下面,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判断鱼儿觅食习性的方法和技巧。
一、观察水面动静观察水面的动静是判断鱼儿觅食习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当水面上频繁出现鱼儿跃出水面、水波涟漪扩散等情况时,很可能是有鱼群在觅食。
这说明鱼儿正在主动进食,这时候就是我们下钩的最佳时机。
二、倾听鱼儿声音鱼儿进食时会发出声音,不同的鱼种声音也不一样。
倾听水面附近的声音,如果能听到水面下的咀嚼声或喷泉声,那就意味着有鱼儿在附近觅食。
这时候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位置进行钓鱼,提高钓获的几率。
三、观察水下活动观察水下鱼群的活动也是判断鱼儿觅食习性的方法之一。
通过使用水下摄像机或下潜观察器等设备,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水下的景象。
如果能够看到鱼群在水底觅食、捕食猎物的活动,那就说明这些鱼儿的觅食行为比较活跃,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鱼饵和钓位进行钓鱼。
四、观察水质和水温不同的鱼种对水质和水温有不同的要求,通过观察水质和水温的变化,可以初步了解鱼儿的觅食习性。
一般来说,鱼儿在水温较高的时候更容易进食,而在水温较低的时候则比较懒散或者停止进食。
此外,鱼儿对水质的要求也不同,对于一些喜欢洁净水域的鱼种,我们可以选择水质清澈的地方进行钓鱼。
五、根据气候和季节变化气候和季节的变化也会影响鱼儿的觅食习性。
在春季和秋季,气温适中、水温适宜,鱼儿的觅食活动较为频繁。
而在夏季和冬季,由于气温过高或过低,鱼儿的觅食习性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选择钓鱼时间和钓位时,我们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季节变化来判断鱼儿的觅食习性。
综上所述,钓鱼时判断鱼儿的觅食习性是提高钓鱼成功率的重要一环。
可以通过观察水面动静、倾听鱼儿声音、观察水下活动、观察水质和水温以及根据气候和季节变化等方法来判断。
只有充分了解鱼儿的觅食习性,我们才能针对性地选择适当的鱼饵和钓位,从而获得更多的钓鱼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钓鱼一般都会选择对象鱼,按对象鱼选择线组和饵料。
鱼咬不咬钩,要由水中的鱼来决定!我们只能被动的跟随变动!
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时刻变动的群体,而且它们在水中受外界的影响很大,这些外界因素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食欲和活动范围。
从而直接的影响我们的钓获。
做一名钓手一定要很好的研究鱼的习性。
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在日常的垂钓中面对不同的鱼情多总结经验,多积累经验。
出钓先要考虑到的就是天气的因素。
未出钓前先要想想如果我是水中的一条鱼,我今天会不会吃东西,会吃什么,会在哪吃......还要考虑是野塘、还是养殖塘。
放养塘如投放鱼的当天去垂钓也要考虑这点,鱼类的长途跋涉体力消耗怠尽,一般都处于恢复中,如果不是极度饥饿,一般很少进食。
短途运输的有可能会吃饵,但也大都因为对新水的不熟悉和一些人为的因素而聚集在池塘边缘处。
这个时候选择细软钓组钓近是很好的应对办法。
我们来到钓场,首先要确认今天的鱼会在什么地方出没,以及我们要钓什么鱼,它会喜欢吃什么。
这就要求我们了解所钓对象鱼的基本生活习性和食性。
拿常钓的淡水鱼来说,在自然水域里鲫鱼一般喜欢干净些的水域,喜欢在水底不是很杂乱的地方游弋觅食,属于全水层的鱼类,会因外界的影响而改变泳层。
比较喜欢吃麸类薯类和谷物类饵料。
鲤鱼则喜欢在水底杂乱的地方拱食埋藏在淤泥或是杂物中的饵料。
因地域差异食性也会有些不同。
在水库里会比较喜欢吃自然饵料,小虫或是草叶。
但大都喜欢发酵类饵,醇厚的酒香饵会有很好的效果!鲢鳙滤食细小颗粒,也是水层比较随意的鱼类,它们可以停留在水的任意一层。
底钓和浮钓都会遇到,具体的水层位置要看天气的因素了。
再如鲶鱼是杂食性鱼类,常在杂物堆处出没,对所有的淡水鱼的饵料都感兴趣,特别对动物的腐尸和动态的动物性饵情有独钟。
但要注意的是不论是什么鱼,如果是喂养长大的,它们先天养成的摄食习惯一般不会改变,那么这个时候喂养料就是做钓饵的首选。
了解了所钓对象鱼的基本生活习性和食性还要熟悉鱼的觅食规律。
水中的鱼一整天都是处在不断的觅食活动中。
只是由于它们的体力耗费与新陈代谢能量补充等因素,会间断的出现几次觅食高峰。
一般我们清晨垂钓的上鱼高峰是从黎明的2点到6点的这段时间,这是休息了一夜的鱼开始早餐的时间。
而且经常会有大物上钩。
以后的时间高密度池塘里的鱼或是塘中体力较好的鱼,还会继续进食。
野外水广鱼稀的情况下,一般要到下午3点到黄昏这阵又会出现进食高峰。
而夜钓的时候上鱼大都是在夜幕刚刚降临的时候,子夜的时候也会有鱼吃饵,那时多数是吃饵谨慎的大鱼!然后就是2点多往后一直到清晨的那段进食高峰期了。
如果不是在密度很高的精养塘垂钓,我们一定要根据鱼的觅食规律来适当的选择垂钓时间。
之后在选点上还要掌握鱼的洄游规律以及鱼类活动和水的周边环境的关系。
喂养塘中的鱼都会在接近喂养的时间聚集到投喂处附近。
喂养时饵料入水的声音或特定的召集声都会使它们聚集。
非喂养水域里的鱼每天的游动都有有一定的洄游路线的。
鲫鱼一般在湾汊处和浅滩出没。
鲤鱼则一般在岸边的陡坡处或是距岸较远的浅水处游动。
由于鱼类的谨慎天性,水中的障碍物的周围,水底地形比较复杂的水域都是它们喜欢聚集的地方。
还有岸边伸向水中的慢坡(岸边的铧尖),深浅交界处都是鱼儿们经常出没的好钓点。
选择钓点还要注意避开声音嘈杂的区域以及注意我们挥竿等动作对水中的鱼儿的影响。
鱼在水中通过光线的折射来感受水外世界的事物。
光线的折射在水中到鱼的眼睛里时岸上的物体都变的很大,所以要尽量避免阳光照射在我们身上在水面上形成投影。
野外水域里的鱼一般都机警的很,稍有响动就马上窜出老远,所以野外垂钓一定要静。
养殖塘有时候弄出点声响反而会召集到更多的鱼。
声诱也是很好的诱鱼手段。
鱼儿在水中长时间的生活,对水下的环境和岸上的标志物都比较熟悉,突然改变会另它们产生警觉。
我们人为的在钓点杂乱的水域破坏水底环境来开辟新钓点,短时间内一般不会见效。
选好钓位钓点后,接下来就要分析,今天我要钓的鱼会吃什么饵。
我一向提倡“鱼性化”
选饵配饵。
小鱼一般喜腥香,饵料的味道都较重,这和大多数的小孩子都喜欢和香甜可口的小食品是一样的道理。
而几龄的大鱼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内构造改变,食性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大鲫鱼会比较趋向谷物香型饵。
大鲤鱼在不喂养的情况下会根据季节的不同会喜欢香甜些或是略带酒香的饵。
钓鲢鱼我一直认为饵的味道并不是最主要的,味诱是一方面,但更主要的是饵的雾化,用状态诱鱼。
这种鱼喜欢滤食细小颗粒,会对雾化区的颗粒很感兴趣。
水库中的鱼类由于长期养成的摄食习惯,它们喜欢接近天然的饵料或是库边草丛中的虫饵。
在钓它们的时候为了达到快速诱鱼到位的目的,需要加商品饵,但一般不要加太多,太重的饵味会让它们感到危险的存在,即使进了窝也不会就饵。
但不论大鱼小鱼,在喂养塘中垂钓的时候,喂养料始终是我们最先要考虑的主饵。
鱼性化选饵后还要考虑到鱼的摄食变化因素。
由于我们使用的饵料的本身组成的缘故和鱼类自身遗传的生活机理,它们在进食的时候不是一直不动不变的。
这点也要求钓手做到“鱼性化”,要尽量的去感觉鱼的变化。
先是做窝。
自然水域中水广鱼稀,这就要求我们做窝的时候要尽量的先吸引鱼的眼球,让它们游过的时候会看见有饵可吃,大窝是必须的。
这里的鱼一定要让它看到有吃的东西而进窝,只要进来就好办了。
池塘中的鱼就不然了,它们找饵进食可不是象逛超市,谁摆的摊子大就去谁那,这里的鱼想让它进窝要结合好多因素。
味道,状态,化学诱鱼元素甚至光诱都要考虑进去。
鱼群时刻都是变化,它们进窝后,吃饵也会随时变化。
随着我们不断的投入钓饵,钓点处的颗粒持续增多,鱼层的堆叠抢饵会导致它们渐渐的追随上边落下的先散落的颗粒饵浮起。
根据鱼的这一特性,我们可以人为的调动鱼。
用雾化好的饵把它打起来抽浮。
先浮起的都是体力较好的和个头稍大些的鱼,不过我们钓浮的时候之所以钓到的都是小些的鱼,那是因为大鱼的数量比较小,它们浮起来之后小鱼随之起浮,大鱼几乎没有机会吃到饵料。
天气和周围环境湿度温度的变化也会引起鱼的摄食变化。
突然的降雨,降温,升温,鱼塘水位的突然变化,或是池塘里突然放进冷水,都会导致鱼正常的吃口发生变化。
垂钓的时候遇到这样的情况就马上想想如果我自己是一条鱼,我现在会怎么样。
然后再结合你自己的经验来做出相应的变化应对鱼情。
最后一点说说让口的问题,这也是我们感觉水中的鱼的一个重要手段,基本上有两种情况。
开始做窝后发现浮标有动作了,如果不是在精养塘或是专业的竞技抢鱼比赛中,那我们一定先不要急着抓这几口,让口,一定要让!先先要让窝里有几条鱼。
进窝的鱼的游动和吃饵时产生的声音和发出的诱发因子会引来远方更多的鱼。
达到以鱼诱鱼的目的。
现在好多饵料里都加入了这种鱼类吃饵是产生的诱发因子,首先是英国的魔水,听说我们威海也有。
这种诱发因子缺点是扩散慢,发窝慢,但留鱼可以比较持久。
适合做大窝守侯大物。
缺点是发窝慢,但留鱼可以比较持久。
相信饵料生产厂家解决了这种物质在水中的扩散速度会给我们的垂钓运动带来更多的快乐。
另一种情况是当窝中的鱼聚集多了以后抓浮标的动作也要让口。
有可能是我们所对的鱼比较猾,那我们一定要放弃一些夸张的动作抓小口死口;再可能是标下的鱼诱多了,钩饵处几尾鱼抢食一团饵料,这时要要择口,抓真口,放一抓二或是再放抓第三口。
说一千道一万,当我们真正的能感知水中鱼、摸透鱼的习性的时候,我们的垂钓就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