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宝山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及解析
2024年上海市宝山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2024年上海市宝山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3题。
2.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3.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古诗文(34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默写(1)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2)存者且偷生,__________!(《石壕吏》)(3)__________,退亦忧。
(《岳阳楼记》)(4)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困难。
沮丧失意之际,我们可以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概述历史人物事迹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句子来鼓励自己。
【答案】①.春蚕到死丝方尽②.死者长已矣③.是进亦忧④.舜发于畎亩之中⑤.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任意两句均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本题①②③中注意“蚕、已”等字的正确书写。
④⑤句,“舜发于畎亩之中”注意“舜、畎”的书写正确;“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中注意“版”的书写正确;“胶鬲举于鱼盐之中”中注意“鬲”的书写正确;“管夷吾举于鬲”中注意“鬲”的书写正确;“孙叔敖举于海,”注意“敖”的书写正确;“百里奚举于市”注意“奚”的书写正确。
(二)(21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甲】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其①诏至京师,而复为柳州刺史也。
上海市宝山区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宝山区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于是我转念想,对于我们,家又何尝不是一只船?这是一只小小的船,却要载我们穿过多么漫长的岁月。
岁月不会倒流,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但因为乘在这只熟悉的船上,我们竟不感到陌生。
四周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 人世命运莫测,但有了个温馨的家,有了命运与共的好伴侣,莫测的命运仿佛也不复可怕。
A.你看,那只船随波逐浪,这是多么美丽的风景啊!B.但是,只要这只船是牢固的,一切都会化为美丽的风景。
C.是啊!“长风破浪会有时,长挂云帆济沧海”!D.可是,即使风浪再大,船也能安全通过。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是()“文明因而多彩,文明因而丰富。
”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史告诉世界,正是、海纳百川的漫长进程,积淀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和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
A.交流欣赏互惠互利生生不息B.对话互鉴互惠互利开拓创新C.交流互鉴兼容并蓄生生不息D.交往鉴赏兼容并蓄日新月异3.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倾刻嶙峋贪赃妄法略输文采B.和蔼决别刚毅不屈一筹莫展C.愧怍毁誉察颜观色逢场做戏D.躁动隐秘举世闻名睹物思人4.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肆虐取谛恻隐之心锋芒必露B.瘫痪隔阂重蹈覆辙别出心裁C.分歧琐屑芸芸众生大相径庭D.荣膺横亘骇人听闻恪尽职守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涯规划教育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B.我们若能追问科学根据,一些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C.这首诗用语自然、意境清新,充分体现了作者矫揉造作....的写作功力。
D.想要建造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就要破除这些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
二、名句名篇默写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
(《论语·子张》)②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海宝山区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word版)-文档资料

上海宝山区202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word版)内容预览:宝山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第一部分阅读(90分)一、文言文阅读(42分)(一) 默写(18分)1. 塞上长城空自许, 。
(陆游《书愤》 )2. , 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回看射雕处, 。
(王维《观猎》 )4. ,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 上下天光, 。
(范仲淹《岳阳楼记》 )6. , 醉翁亭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二) 古诗词理解。
(4分)青玉案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 灯火阑珊处。
7. “元夕”是指节。
8.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星如雨”写出了天上的繁星像雨点一样, 形容星星之多。
B、“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写出了当时热闹的场面。
C、“暗香”借指那些打扮得. 花枝招展, 争先去看灯、游玩的女子。
D、“灯火阑珊处”的“那人”表现出不愿随波逐流的品格。
(三) 阅读下文, 完成9--11题。
(8分)桃花源记(节选)见渔人, 乃大惊, 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 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9. 上述文字的作者是(朝代) (人名) 。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11. 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A、“先世避秦时乱”交代了桃花源人祖祖辈辈的情况。
B、“设酒杀鸡作食”变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
C、“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表明桃花源人的单纯。
2020年上海宝山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2020年上海宝山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4题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阅读(40分)(一)默写(16分)1. ,以观沧海。
(《观沧海》)2.荡胸生层云,。
(《望岳》)3. ,爱上层楼。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4.二者不可得兼,。
(《鱼我所欲也》)5.现实生活中,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曾经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岳阳楼记》中的“,”,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答案】1.东临碣石2.决眦入归鸟3.少年不识愁滋味4.舍生而取义者也/舍鱼而取熊掌者也5.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
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
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
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6-8题(12分)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谜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上述两首诗,诗题中的“湖”都是指,两首诗都是作者在(地名)做官时的创作,都表达了作者之情。
(4分)7.下列对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4分)A.“水光潋滟晴方好”一句,侧重写出了水波荡漾、闪闪发光的样子。
B.“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侧重写了春水已经涨起与堤相平的状态。
C.“总相宜”表达出景物无论从哪个季节看都很美丽。
D.“行不足”表明了景物非常美丽以致令人流连忘返。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表格。
(4分)【答案】6.(4分)(1分)西湖(1分)杭州(1分)(2分)对西湖美景的喜爱、赞美7.(4分)C8.(4分)(1)(1分)春季(2)(1分)饮酒(3)(2分)运用比喻写出景物特点【解析】这部分是对诗歌内容理解的考察。
上海市宝山区中考模语文试卷 含答案 (一)

上海市宝山区中考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上海市宝山区中考模拟语文试卷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整体概括
上海市宝山区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填空题等;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包括阅读理解、写作等。
试卷难度适中,涵盖了各项考点。
二、各部分解析
1.选择题部分
选择题部分总分为60分,占整个试卷的60%。
题型包括单选题、完形填空、阅读理解,涉及词汇、语法、阅读理解等多个方面。
其中,单选题的选项较短,以词汇为主,难度适中;完形填空部分较难,需要学生理解短文中的内容并选择合适的单词填空;阅读理解难度适中,题目较全面,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非选择题部分
非选择题部分总分为40分,占整个试卷的40%。
题型包括阅读理解和写作。
阅读理解要求考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概括文章体裁、主题等方面,考查考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写作部分要求考生写出一篇800
字以内的短文,涵盖的角度较多,如文体、文段等方面。
难度适中,
对语文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较高。
三、总体评价
该试卷难度适中,能够覆盖中考考点,并且注重对考生语文能力的全
方位考查,能够帮助考生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各
部分的题型上,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的比例有些不对称,非选择题部分
只占总分的40%,这样一来,在语文能力综合评价上会有所局限,因此,试卷的设计还可以再优化。
宝山初三一模语文真题及超详解析

考题解析古诗文阅读本题在往年的基础上有较大的创新,改变了“古诗+文言文”的出题形式,改成两首古诗的对比阅读。
对学生的古诗词积累和分析能力的考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这次的题目加强了古诗部分的考察,尤其是古诗的翻译和内容、情感的理解。
这也提醒同学们往后在学习中要在古诗学习上投入更多精力。
第六题本题考察的是诗歌中的著名景点在古代的不同名称和诗歌的思想感情。
此题的出题方式新颖且注重理解,既考察了文学积累有考察了理解能力。
同时,也可以看到对不同诗歌思想感情的对比理解有了更多的考察,题目的考察形式更加灵活。
诗歌学习应该把更多功夫放在平时。
第七题本题考察诗歌内容的理解。
这两首诗歌均为课内诗歌,只要能正确翻译出来。
做出此题的难度不大。
第八题本题考察对诗歌的内容理解以及诗歌特点。
需要把握住每首诗歌的写作特点,如前一首诗中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而后一诗则侧重于写景的角度变化。
由此也能看出诗歌的手法考察仍然是重点所在,且需要深入理解。
文言文阅读第九题答案:(1)止:停止(2食):吃本题考察文言实词的解释。
“止”和“食”的意思难度都不大,都为常考字词,且无特殊的文言现象,因此本题主要是结合文章后,读起来难度稍大,由于文意理解给字词解释增加了难度。
第十题答案:若石隐居在冥山的山北。
本题考察文言翻译。
在本题中,强调了虚词“于”的用法,这是同以往考察较为新颖的地方。
同时还要知道“阴”这个字的意思。
难点是“隐”的一词多义考察。
同学们在平时应加强积累。
第十一题答案:D第十二题其一指的是“防备老虎的威胁”,其二指的是“防备其他动物的威胁以及防备不同动物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这个故事告诫我们做事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应该用长远的目光看待问题,要有忧患意识,否则最终会害了自己。
现代文阅读一说明文宝山区今年的说明文《土豆——托起生命的方舟》,是一篇逻辑性很强的文章。
先用联合国大会把2008年定为国际土豆年的事件,告诉读者一种现象——土豆越来越被重视。
2024届上海市宝山区重点名校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

2024届上海市宝山区重点名校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积累1.下面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春节、惊蛰、清明、夏至”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气。
B.古代把“梅、兰、竹、菊”誉称为花中四君子,把“琴、棋、书、画”称为“文人四友”。
C.奥楚蔑洛夫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代表作《变色龙》中的人物,他是一个见风使舵的人。
D.左丘明是春秋时期人,《左传》是他根据鲁史所编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能否制订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是中考取得满意成绩的前提。
(删去“能否”或在“取得”前加“能否”。
)B.当看完电影《流浪地球》后,使许多观众激情满怀,为中国科幻片的崛起而自豪。
(删掉“使”)C.学霸就是学霸,他稍微思考,就十分自信地说出了这道难题的两种解题方法,在场的同学都惊讶不已。
(将“稍微”改为“稍作”)D.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表决、推举和讨论等一系列程序,选出了中央政治局委员。
(将“讨论”和“表决”调换顺序)3.请选出下列关于陶渊明《饮酒》的说法有误的一项()A.开头四句道出了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
其中“心远”二字是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之关键,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B.“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
而“见”字则很好地体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D.《饮酒》是一首五言律诗,共二十首,本诗是其中最有名的第五首,写出了诗人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体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
上海市宝山区2019-2020学年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宝山区2019-2020学年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斑斓绿茵茵草长莺飞浮光掠影B.修茸长坂坡坦荡如砥因地治宜C.震撼联锁店无可耐何孜孜不倦D.端祥满堂彩人情世故苍海桑田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读《望岳》,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有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传统文化。
C.当前,青少年非常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汉语的规范化使用,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
D.表现人性光辉的作品,魅力大多在于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而这种力量代表着社会的正能量。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好友王宁找他聊起创业计划时,两人一拍即合....,他毫不犹豫地签订了合作意向书。
B.大疆公司称,退出无人机中国市场的传言是断章取义....。
C.在市运动会的开幕式中。
我校表演的戏曲广播体操粉墨登场....,受到全场观众的热烈欢迎。
D.雅虎曾是傲视群雄的互联网巨头,如今却日薄西山....,就此陨落。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有些学者主张文化要寻根,不能把根丢掉了。
_______________①搞成全民化便是将小众的文化变成大众的,殊不知无形之中这种文化就被搞没了。
②我很赞同这个观点。
跟世界接轨不是消除自己的特点,而是要让现代人认识、接受我们的传统文化,但是也不一定要普遍接受。
③因此我觉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求轰轰烈烈,而要力求把传统文化的种子一代代传承下去,根植于民众的内心世界。
④我们存在很多思想误区,例如,有的东西一被评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想尽办法要把它变成全民文化。
⑤这是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看法,只有这样它才能保留今人要借鉴的东西。
A.①③⑤④②B.②④①③⑤C.③④⑤②①D.②③①⑤④5.小雅参加的“江浙文化夏令营”,每天都开设了丰富的文化主题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x语文一模试卷及解析(word版)【一】文言文阅读〔42分〕〔一〕默写〔18分〕1.塞上xx空自许,。
〔陆游«书愤»〕2.,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回看射雕处,。
〔xx«观猎»〕4.,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5.上下天光,。
〔xx«岳阳楼记»〕6.,xx也。
〔xx«xx»〕〔二〕xx理解。
〔4分〕xxxxxx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7.〝元夕〞是指节。
8.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星如雨〞写出了天上的繁星像雨点一样,形容星星之多。
B、〝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写出了当时热闹的场面。
C、〝暗香〞借指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争先去看灯、游玩的女子。
D、〝灯火阑珊处〞的〝那人〞表现出不愿随波逐流的品格。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
〔8分〕桃花源记〔节选〕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9.上述文字的作者是〔朝代〕〔人名〕。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11.以下理解正确的一项A、〝先世避秦时乱〞交代了桃花源人祖祖辈辈的情况。
B、〝设酒杀鸡作食〞变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
C、〝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桃花源人的单纯。
D、〝不足为外人道也〞写出了桃花源人的善良。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刘备xxxx«资治通鉴»初,涿郡刘备,中山靖王①之后也。
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
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
尝与公孙瓒同师事卢植②,由是往依瓒。
瓒使备与田楷徇③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④相。
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备与二人寝那么同床,恩假设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周旋,不避艰险。
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孙瓒,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
【注释】①中山靖王:西汉景帝时刘胜被封为中山靖王。
②公孙瓒:东汉末公孙瓒割据幽州与袁绍对抗,兵败后自焚而死。
卢植:汉末名士。
③徇:这里是夺取的意思。
④平原:国名。
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南。
12.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
〔1〕顾自见其耳〔〕〔2〕喜怒不形于色〔〕13.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因以为xx相14.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少孤贫〞中的〝少〞是小时候的意思。
B、〝少言语〞中的〝少〞与〝山多石,少土〞中的〝少〞意思相同。
C、〝备少与河东关羽……〞中的〝少〞与〝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中的〝少〞意思相同。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少〞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中的〝少〞意思相同。
15.〔1〕从文中内容推测,刘备〝纳贤〞的目的是〔2〕刘备与关、张二人关系非同一般的具体表现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语言分条回答。
【二】现代文阅读〔4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2分〕〝极寒天气〞会来吗?xx①最近,一位波兰学者预测欧洲今年冬季可能出现〝千年极寒〞的消息,其中还提到了亚洲国家也可能会出现寒冬,对此人们议论纷纷。
那么,今年的〝极寒天气〞是否真的会来呢?②这位波兰学者认为,在〝拉尼娜〞活动的影响下,来自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暖流活动速度减缓,并且近几年来规模缩小到只有过去的一半,其无法发挥中和极地南下冷空气的作用。
而且一旦墨西哥湾暖流完全停止活动,欧洲将进入新的冰河世纪。
但是,仔细想想发现,这种说法有点儿的意味。
这位学者仅仅依据单一影响气候的因素预测未来气候的趋势,显然是一种对气候系统缺乏全面系统和深刻认识的表现,气候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涉及到大气、冰雪、岩石、生物水五大圈层,甚至还包括了人类活动。
③实际上,把〝拉尼娜〞和墨西哥暖流扯到一起有的感觉,因为它们是属于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
〝拉尼娜〞是年际尺度,逐年之间的波动起伏比较大;而大西洋暖流确是相对稳定的。
主要表现为十年以上的长周期变化,而且近几十年的观测显示出,大西洋暖流只有很弱的减少趋势。
目前国内外研究还缺乏足够的科学证据来证明〝拉尼娜〞与墨西哥湾暖流有直接关系。
④另外,〝拉尼娜〞的直接影响仅局限于热带太平洋地区,对中高纬度地区天气气候的影响是间接而复杂的。
举个例子来说,自1986年以来,欧洲地区发生过4次〝拉尼娜〞事件,其中只有两次出现了冷冬。
2019年12月至2019年2月〝拉尼娜〞事件期间,欧洲气温普遍较常年明显偏暖了1℃至4℃,并没有出现偏冷的现象。
所以,单单靠目前出现的〝拉尼娜〞现象就预测欧洲将出现〝千年极寒〞,这显然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⑤当然,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影响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出趋多趋强的情况,并不排除某一年、某些地区会发生〝寒冷事件〞,但是出现〝千年极寒〞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当前全球气候处于持续性〝温暖〞阶段。
⑥回过头来看,2018年是有记录以来南半球最暖的年份,2019至2018年是1850年以来最暖的十年,这都说明近百年来的气候变暖趋势是一个全球性的长期过程。
根据1500年以来的代用资料分析,欧洲冬季气温变化与1901年至2019年的平均值相比,距平大多在正负2℃之内。
1708年至1709年冬季是1500年以来最冷的冬季。
但20世纪中期以来,欧洲冬季气温始终呈现上升的趋势,没有出现过较常年偏低2℃的偏冷冬季。
⑦因此,今年将有〝千年极寒〞的说法不能就此。
16.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择三项填入第②、③和⑦段三处的横线上,合适选项依次为:、、〔只填序号〕A、王婆卖瓜B、一言以蔽之C、瞎子摸象D、风马牛不相及17.第①段中加点字〝此〞指的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18.第④段画线句除了运用举例子说明方法以外,还运用了、的说明方法,作用是19.第⑤段中作者称〝出现‘千年极寒’的可能性不大〞,在第⑥段中作了具体说明。
请简述作者从哪两方面进行说明的?为什么选这两方面材料来说明?〔1〕哪两方面来说明?〔2〕为什么选这两方面材料来说明?20.作者认为今年〝千年极寒〞不可能出现,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分析:〔1〕先写〔2〕再写〔二〕阅读下文,完成21-26题〔26分〕丢帽记余光中①去年底在中文大学演讲结束后离场,准备上车,天寒风气,需要戴帽,遍寻周遭发现,我的帽子不见了。
②事后几位朋友回到现场寻找,都不见帽子影子。
我存①和我,夫妻俩像侦探,合力苦思最后看见帽子是在何时何地,无果,谆谆嘱托友人,如果寻获,务必寄我。
半个月的等待后,真相揭晓,那项可怜的帽子,终于是丢定了。
③仅仅为了一顶帽子,无论有多贵或是多罕见,本来也不会令我如此大惊小怪。
④那顶帽子不是我买来的,他人送的,我身为人子继承得来的。
那是我父亲生前戴过的,后来成了他身后的遗物,我存整理时所发现,不忍径弃,就说动我且戴起来。
果然正合我头,而且款式潇洒,毛色可亲,就一直戴下去了。
⑤那顶帽子呈扁楔形,前低后高,戴在头上,由后脑斜压在前额,有优雅的缓缓坡度,大致上可称贝瑞软帽〔beret〕,常覆在法国人头顶。
至于毛色,那么圆顶部分呈浅陶土色,看来温暖体贴。
四周部分那么前窄后宽,织成细密的十字花纹,为淡米黄色。
戴在我的头上,倜傥,有欧洲名士的超逸,不只一次赢得研究所女弟子的青睐。
⑥但帽内的乾坤,只有我自知冷暖,天气越寒,尤其风大,帽内就越加温暖,仿彿父亲的手掌正护在我头上,掌心对着脑门。
毕竟,同样的这一顶温暖曾经覆盖着父亲,如今移爱到我的头上,恩佑两代,不愧是父子相传的忠厚家臣。
⑦回顾自己的前半生,有幸集双亲之爱,才有今日之我。
当年父亲爱我,应该不逊于母亲。
但小时我不常在他身边,始终呵护着我庇佑着我的,甚至在抗战沦陷区逃难,生死同命的,是母亲。
肌肤之亲,操作之劳,用心之苦,凡她力之所及,哪一件没有为我做过?反之,记忆中父亲从来没打过我,甚至也从未对我疾言厉色,所以绝非什么严父。
⑧不过父子之间始终也不亲热。
小时他倒是常对我讲论圣贤之道,勉励我要立志立功。
⑨长夏的蝉声里,倒是有好几次父子俩坐在一起看书:他靠在躺椅上看«纲鉴易知录»,我坐在小竹凳上看«三国演义»。
冬夜的桐油灯下,他更多次为我启蒙,苦口婆心引领我进入古文的世界,点醒了我的汉魄唐魂。
张良啦,魏征啦,太史公啦,韩愈啦,都是他介绍我初识的。
⑩后来做父亲的渐渐老了,做儿子的长大了,各忙各的。
父子之间的交集少了。
自中年起他就因关节病苦于脚痛,时发时歇,晚年更因青光眼近于失明。
许多年来,父亲的病情与日常起居,幸有我存悉心照顾。
身为他亲生的独子,我却未能经常省视侍疾,想到五十年前在台大医院的加护病房,母亲临终时的泪眼,谆谆叮嘱:〝爸爸你要好好照顾〞,实在愧疚无已。
父亲和母亲鹣鲽情深,是我前半生的幸福所赖。
可怜的老人,以风烛之年独承失明与痛风之苦,又不能看报看电视以遣忧,只有一架古董收音乐喋喋为伴。
暗淡的孤寂中,他能想些什么呢?除了亡妻和历历的或是渺渺的往事。
除了独子为什么不常在身边。
而即使在身边时,也从未陪他久聊一会儿,更从未握他的手或紧紧拥抱他的病躯。
所以在遗物之中竟还保有他长戴的帽子,无异于继承了最重要的遗产。
父亲在世,我对他爱得不够,而孺慕耿耿②也始终未能充分表达。
想必他深心一定感到遗憾,而自他去后,我遗憾更多。
幸而还留下这么一顶帽子,未随碑石俱冷,尚有余温,让我戴上,幻觉未尽的父子之情,并未告终。
幻觉依靠这灵媒之介,犹可贯通阴阳,串联两代,一时还不至迳将上一个戴帽人完全淡忘。
这一份与父共戴帽的心情,说得高些,是感恩,说得重些,是赎罪。
不幸,连最后的一点凭借竟也都失去,令人悔恨。
寒流来时,风势助威--又在这天寒风气之时,我,倍加畏冷。
对不起,父亲。
对不起,母亲。
对不起,往日的一切……【注释】①〝我存〞,是作者对自己妻子的称呼。
②孺慕耿耿,〝孺幕〞是敬仰、爱慕的意思:〝耿耿〞是心中不安宁的意思。
全词是说:存于心中,无法忘却的敬仰之情。
【相关链接】余光中〔1928-〕,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著作颇丰,除有大量诗歌创作外,还有不少散文、文艺批评以及译作等,是当代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华语作家。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为余光中先生八秩庆生,举办了书刊手稿展览,并邀请他重回沙田签书、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