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墨西哥危机

1982年墨西哥危机
1982年墨西哥危机

四、拉美债务危机的解决

1、拉美国家以调整国内经济来摆脱经济危机。

(1)压缩公共开支,减少财政赤字。债务危机爆发之后,拉美许多国家立即采取措施压缩政府的支出,巴西在1983年和1984年削减预算10%,1987年巴西宣布,把该年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7%的公共赤字降至3.5%,阿根廷政府也下令削减公共开支,把预算赤字从1983年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8%降到1984年的4%。

(2)调整金融政策,以促进出口,防止资金外逃。危机开始后,拉美各国都先后放弃固定汇率政策,加强外汇管理。巴西1982年开始,对银行和外汇进行管制,把私人银行外汇存入国库的最低限额从和%提高到60%,并规定一切向国外汇出外汇的业务,统由巴西中央银行集中办理。1983年巴西还将货币贬值30%,同年拉美各国均宜布本国货币贬值。

(3)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以改善国际收支。巴西在1986年制定的新经济规划中要求在自前进口水平上,扩大出口,争取1987年外贸盈余86亿笑元,以后每年100亿美元。不少国家限制非必需品,尤其是奢移品进口。

国内战略性调整包括:

(1)修改发展计划,放慢经济增长速度。80年代以后,拉美许多国家修改了原定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使经济发展速度与本国国力相适应。

(2)调整工农业比例,加强农业部门,使经济在部门关系协调基础

上稳定增长。主要通过增加农业贷款,减免农业税收,培育良种,推广先进技术等措施,促进农业发展。

(3)实行能源多样化措施,以避免只依赖一种能源所带来的危害。一些国家在发展石油的同时,注意煤炭、水力、核能、地热能等能源的发展,收到了很大的效果。

(4)整顿国营企业,将部分国营企业私有化,并关闭部分长期无经济效益的企业,以减轻亏损与国家的债务负担。1986年墨西哥出售、合并、取消了大约261家国营企业。

2、国际上克服拉美债务危机的若千对策

(1)进行债务展期和重组

债务展期即将大量的短期债务调整为中长期债务,重新安排债务包括贷新还旧和推迟还本付息,这是自债务危机爆发以来在解决拉美债务问题上采用的最主要对策。如墨西哥政府通过谈判将1983 年到期的200 亿美元外债全部转换成1990 年到期的中长期债务,又将1984 年到期的489 亿美元外债展期到1998 年。这样,墨西哥每年可以少付利息3.5 亿美元。这种方式只能缓解债务到期的短期压力,并不能彻底解决债务危机。

图墨西哥外债结构在危机前后的变化

(2)IMF 专家恢复外部平衡

IMF的紧缩政策包括:货币贬值、停止补贴、提高公共产品价格、控制工资增长、减小公共部门债务规模、提高利率、降低信贷增长率、放松对贸易和投资的控制、采取市场导向政策等等。这些措施确实有利于改善拉美国家的资产负债表状况,这些国家也因此获得了一些新贷款。但所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拉美国家在这一期间经济发展停滞、社会矛盾激化、政局动荡,形势危急。

(3)贝克计划

由于IMF 救助计划的失败,欧美商业银行向拉美国家政府大量发放贷款,截至1982 年底这些对拉美国家的贷款就占其总资本的176.5%。但拉美债务危机的久拖不决使得美国商业银行也开始向危机方向滑落,于是美国政府提出了贝克计划来化解拉美债务危机从而挽救本国的商业银行。贝克计划的核心是以经济发展来缓解债务危机,标志着债务危机的严重程度使得紧缩必须让位于增长,也标志着美国政策转向,从而逐步营造了化解债务危机的外部环境。但前提还是拉

美国家必须进行必要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这些调整包括:削减政府开支、减少国家干预,实行国营企业私有化,鼓励国内外投资,实行外贸自由化等等。

但贝克计划忽视了造成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的国际经济环境恶化的问题,如西方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提高利率、限制借款等,正因此,贝克计划抛出后就遭到债务国的反对,也未能得到私人银行的支持,贝克计划并没有获得成功。

图LIBOR数据由于拉美危机久拖不决而逐步上升超过前期高点

资料来源:World Bank,招商证券研发中心

(4)布雷迪计划

1989年,美国又提出了用于解决债务危机的布雷迪计划,核心是通过有序的债务减免计划来最终解决拉美债务危机,该计划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拉美国家以债务资本化为主要形式的减债要求,具体内容包括:将拉美国家总额为3400 亿美元的外债减免700亿美元,由IMF和World Bank 建立一个金额为300亿美元的特别基金为拉美国家的剩余外债提供担保。布雷迪计划中增加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商

业银行提供贷款的担保,受到商业银行的支持,虽然比贝克计划更进一步,但也未能彻底解决拉美债务危机,主要是由于减债幅度不足,资金来源依然未能落实,计划还是以紧缩国内经济为前提等,这些条件依然未能摆脱以内部经济停滞换取外部平衡的传统思路。

贝克计划和布雷迪计划尽管在短期内缓解了拉美债务危机的消极影响,但未能消除拉美地区债务危机的根源,为日后1994 年墨西哥危机和2002 年阿根廷危机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五、经验教训

前述可见,墨西哥债务危机,但从根本上看是一种发展模式的危机,是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产生的结构性危机,这种危机在债务危机发生的10年前就已经初露端倪,表现为“有增长无发展”,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民众消费不足,接着提出的“分享发展”的战略却只能建立在“双赤字”上。之后提出的“以石油为发展动力”的发展战略,以未来的石油出口和石油资源为抵押,为恢复民众对政府合法性的认可而大量举债发展,通过政府赤字实行再分配政策,但好景不长,当国际石油价格暴跌之后,脆弱的“石油支柱”倒塌,墨西哥陷人了灾难性的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

墨西哥现代化转型的经验说明了很多问题,但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启示是:

第一,一国经济发展,选择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关键。所谓正确的发展战略就是适合本国国情的、能够充分发挥本国比较优势战略。与东亚国家相比,墨西哥所选择的第二阶段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未能

面向国际市场,未能发挥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因而造成了越发展国际收支赤字越大的陷阱。

第二,一国的经济发展,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争取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墨西哥在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了工农业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收人分配两极分化严重的局面,这种不全面、不协调的发展,最终被证明也是不可持续的发展。

第三,稳健的宏观经济运行机制是避免经济危机的根本因素。举债发展并不新鲜,问题的关键在于举债不能超出自己的偿还能力,不能越过国际警戒线,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在本国经济有实力的基础上。埃切维利亚和波蒂略两届政府都是举债发展,前者在税收改革失败和本国储蓄不足的情况下,利用财政赤字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和重工业部门的公共投资,增加国有企业的数目,以及实行“分享发展”战略,这种建立在“双赤字”基础上的经济运行机制显然不会持久。波蒂略政府则以未来的石油收人和资源作抵押,同样依靠财政赤字推行超出国力的发展计划和分配政策,一旦“石油支柱”倒塌,经济也就随之崩溃。

第四,要规范跨国公司的行为。在耐用消费品进口替代的进程中,跨国公司发挥了作用,以至于有人称墨西哥第二阶段的工业化是跨国公司主导的工业化。因此,跨国公司通过转移价格大量进口资本品和原材料、汇出利润、收取技术费等行为,对墨西哥宏观经济的运行也产生了不良影响。如法齐贝尔指出,在1963年,工业部门跨国公司债务占国家债务的20%,到1970年这个部分已经提高到了26%。在1965一1966年跨国公司52%的资产的增长是由当地资金扶助的,到1969

一1970年这个数字上升到61%。①跨国公司主导的汽车工业产生了巨大的贸易赤字,1981年占整个墨西哥商业贸易赤字的58%,产生的外汇赤字达20亿美元。制药业也产生了巨大的贸易赤字。而这些表现在国际收支中的逆差都需要用外债来弥补。1982年墨西哥私人外债已经达到239亿美元,占到墨西哥整个外债的26%,这些私人外债中,跨国公司占主要部分。②另有资料揭示,跨国公司在国际收支中所产生的赤字从1971年的2亿美元上升到1981年的43亿美元。1971一1982年累计的外汇赤字达到了142亿美元,它是同期1“亿美元贸易赤字的主要因素,尽管同期资本账户的盈余为135亿美元。③因此,应该规范跨国公司的行为,尽量减少跨国公司的副作用。

第五,要争取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防止发达国家转嫁危机。从墨西哥债务危机的直接原因看,国际银行债务利率陡升、国际石油价格暴跌、发达国家在经济衰退面前采取保护主义减少对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和其他初级产品的进口,并造成初级产品价格下跌和贸易条件的恶化,这些因素都是来自外部的冲击,它们催生和引发了墨西哥的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而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首的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对墨西哥所强加的一些限制也不利于墨西哥经济的迅速恢复。由于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强势地位决定了它们在国际体制中具有决定性的话语权,它们所确定的游戏规则往往是以牺牲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为代价的,经济危机发生的时候,它们往往可以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危机,因此,发展中国家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团结,争取改变现存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方向探讨解读

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的经济体系造成了一系列的影响,而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更加直接且深远。由于各国都在进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各国的经济政策都很及时有力,防止了大萧条的出现。全球经济从崩溃边缘走了出来,金融危机肆意破坏经济的恶劣态势得到了有效控制,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开始出现复苏性增长的时代已经来临,即全球正在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本文就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展开了探讨,从多方面分析国际发展形势及对中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为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关键词:中国经济;金融危机;经济增长方式;战略选择目录第一章前言 4 第二章“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5 2.1 全球经济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主要特征 5 2.2 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经济发展方向 6 第三章“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7 3.1 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 7 3.2 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机遇 9 第四章“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 11 4.1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发展方向 11 4.2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方向 12 4.3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经济增长点分析 14 参考文献 15 第一章前言 2007年3月13日,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因濒临破产被纽约证券交易所停牌为标志,美国正式爆发了次贷危机。2008年9月15日,拥有158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公司宣布破产,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一场来势凶猛的金融风暴。以此为标志,二战后最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随即揭开序幕。此次国际金融危机,被认为是1930年经济大萧条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危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20世纪30年代的那场危机,给世界各国的经济体系都带来了一系列影响。此次危机改变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几十年来,美国消费者一直是全球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但这场危机抑制了债台高筑的美国人的消费,世界开始寻找替代者。自2008年9月下旬开始,世界各国政府通力合作,采取了史无前例的措施对市场进行积极且行之有效的干预。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了各种救市措施,这些措施也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和刺激经济的作用。金融危机过后全球经济格局会有较大变化,美国所占比重将大体维持不变,欧洲和日本所占比重会下降,而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经济体所占的比重将有

拉美债务危机与欧债危机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拉美的债务危机与欧债危机的区别与联系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贸2班—吴娜—1022530 表面上看,两次债务危机的病症相似,都是由一国首先宣布无力偿付外债,然后引发周边相关经济体债务危机。首先,这两次债务危机中的债务国对债务货币都没有控制权。拉美的债务是美元,欧洲的债务是欧元。其次,两次债务危机都源于廉价信贷。南欧国家成为欧盟成员国后,享受了类似德国的利率水平,因此大肆举债。同样上世纪70年代,大量美国银行向拉美国家提供贷款,有些银团贷款参加银行达500家之众。再次,两次债务危机都与全球衰退相巧合。 但是两次债务危机的病理、病因又各有特点,我将从环境背景、债务负担、财务状况和缓解危机对策四个方面.对比分析欧洲发达国家债务危机与拉美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1、环境背景 外部因素是造成两次危机的重要原因。从外部看,西方发达国家自50年代初的经济繁荣期到70年代中期走向终结,普遍陷入“滞涨”,对债务国形成了严重的冲击。两次石油大幅提价,不仅使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产油发展中国家面临严重的国际收支赤字,同时还诱发了世界经济衰退。在世界经济衰退中,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为了转嫁危机,纷纷实行严厉的贸易保护主义,利用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减少从发展中国家的进口,使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价格,尤其是低收入国家主要出口的低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发展中国家出口收入突然下降,导致偿债能力下降。英美等主要发达国家还纷纷实行了紧缩货币政策以克服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致使国内金融市场利率提高。美国货币市场利率显著提高,吸引大量国际资金流向美国,又引起美元汇率的大幅提高。高利率形成的美元汇率上浮大大加重了债务国的偿债负担。另外,世界经济陷入衰退,主要发达国家国内紧缩货币,信贷资金需求萎缩,因而转向对发展中国家放款,拉美国家积累了大量的外部资金。然而1982年以后,国际贷款的风险增大,国际商业银行随即大幅减少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加剧了拉美国家的资金周转困难,对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当前欧元区发达国家的债务危机,发生在欧元十周年之际。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也点燃了欧洲暗藏于风平浪静下的巨大债务风险。各国为抵御经济系统性风险的救市开支巨大,部分国家多年财政纪律松弛、控制赤字不利,使得目前欧元区16国平均赤字水平超过6%,各国财政赤字过高和债务严重超标直接引发了债务危机。最终由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揭开了本次欧洲主权危机。欧元诞生之初,欧洲国家为了扩大自己

后金融危机时期金融教育模式变革

后金融危机时期金融教育模式变革 曾几何时,金融学课堂上《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的寓言故事被奉为经典案例,它讲述美国老太太在年轻时通过贷款不仅提前享受了房子,而且临终时也可以将房子传给自己的子女;而中国老太太拼命攒钱到老时由于货币贬值、房价上涨原因不一定买得起房子,而且重要的是她一辈子也没住上好房子,这个案例足以佐证美国金融高度发展促进消费、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然而2007年开始的美国金融危机打破了美国金融神话,并逐渐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反思这次金融危机的原因,除了美联储货币政策失误、金融监管不到位、全球流动性泛滥等因素外,华尔街金融精英们所谓的金融创新也直接导致了危机的蔓延与升级,而这些金融精英们大多来自美国有名的商学院,受过正统的金融教育,可以说美国金融教育与金融业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某种意义上说美国金融教育存在的缺陷对这次金融危机具有不可逃避的责任,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长期以来奉为经典的美国金融教育模式、理念重新审视,为中国金融教育培养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金融危机背后美国金融教育的弊端 1.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的弱化美国金融危机中金融家们毫无节制的逐利贪婪本性暴露无遗,他们为了能够获得短期盈利和薪酬,甘愿冒极大的风险,甚至采取欺骗投资者的手段,早就将职业道德和操守抛之脑后,然而这种自利性行为带来的后果却由股东、债券持有人甚至是纳税人来承担。在奉行自由主义思想的政府监管下,金融家的这种不负责行为得不到有效地控制和监督,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而作为培养金融从业人员的美国教育界长期以来奉行金钱至上、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下必然导致学生未来从事金融行业时缺乏诚信、合规、尽职的职业价值理念。 2.金融理论和研究方法存在重大缺陷首先,金融理论基础存在重大缺失。西方金融的理论基础是新自由主义,即反对政府干预市场、主张依靠市场、充分明确产权责任,尽可能地将企业交给最合适的人管理,以保证经济以最大的效率稳健地发展。然而市场的力量不是万能的,其负面效应更是不能忽视。在经济金融化、虚拟化的背景下,自由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进一步加剧,金融资本的逐利本性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依托下更是如虎添翼,得以不断放大,

1982年墨西哥债务危机的影响

1982年墨西哥债务危机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the Mexican debt crisis of 1982: 1.拉丁美洲各国负债累累 1. The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in debt 70年代,许多拉美国家或是依靠本身拥有丰富的石油或其它矿产资源,或是由于经济持续多年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状态,便开始大肆举借外债,企图借用外资在短期内实现现代化。1982年墨西哥债务危机爆发后,拉丁美洲变成世界上负债最多的地区。据统计,到1982年底,在发展中国家六千二百六十亿美元的外债中,有三千多亿美元的债务集中在拉美。按人口平均计算,拉美地区每人负债为八百多美元,按经济自立人口计算,拉美每个劳动者负债达二千五百多美元。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是世界上负债最多的国家,三国的债务共计二千多亿美元,占拉美外债总额的70%左右,占发展中国家外债总额的37%。 In the 70 s, because of having the rich resources of oil or the other mineral, or because of the economic continue for years has been in a state of rapid growth, many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began to borrow external debt unbridled, in an attempt to use the foreign capital to realize the modernize in the short term. After the Mexican debt crisis in 1982, Latin America became the world's most indebted areas.According to statistics, by the end of 1982, $six hundred and twenty-six billion of deb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re are more than $three thousand of debt is concentrated in Latin America. Brazil, Mexico and Argentina is the world's most indebted country, the three countries debt totaling more than $two thousand, accounts for about 70% of the total amount of Latin American debt, accounting for 37% of the total amount of deb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2.拉丁各国的股市指数大幅下跌 2. The Latin countries stock market index fell sharply 墨西哥比索汇率浮动之后,巴西、阿根廷、智利和秘鲁等国股市指数大幅下跌。其中,阿根廷的股指下降了6.21%,全年累计损失达15%;智利下跌了3.79%,主要股票指数则下跌了5.14%;秘鲁下跌了8.42%,成为6年来跌幅最大的一次;相当于外国投资者在巴西投资总额的10%。与此同时,亚洲的香港、泰国等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也剧烈动荡,外国投资者大量抛售当地货币和股票,以将资金转向较为安全的投资场所,从而引起当地银根的紧缩。 After the Mexican peso exchange rate floating, the stock marke of countries such as Brazil, Argentina, Chile and Peru index fell sharply.At the same time, stock market of Hong Kong, Thailand in Asia and other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volatility.Heavy selling local currencies and stock, foreign investors go to invest money to safer places, causing local monetary tightening. 3拉丁美洲经济发展速度严重受挫,经济发展停滞十年。 Latin America's economic growth suffer setbacks,delay a decade of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力量全面绽放(整理精校版)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力量全面绽放 素材汇编 0930 0732 “Change We Need(我们需要的变革)……”,奥巴马2015年的振臂一呼为气氛低迷的美国社会带来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 “重振增长”,夏季达沃斯年会2015年9月的振臂一呼,让1400余名与会者不约而同地寻找世界经济新的方向,重新定位自己在世界经济版图中的位置。 亚洲和中国 在达沃斯宴会厅的中央,有一个显眼位置,摆放着一台电脑、一个摄像头,由大会的一个工作人员专门负责,邀请穿梭其间的参会嘉宾、媒体人员、陪同人员乃至志愿者,对着摄像头说上几句观点看法。这并不是一个自我形象展示,而是论坛组委会特别准备的一个辩论,题目是《中国能否引领这一轮世界经济复苏》? “我们已经邀请了500多人参加讨论,大家非常热情踊跃,最集中的关键词就是‘亚洲’、‘中国’。”视频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在本次达沃斯论坛,亚洲力量、中国元素在不同时段的不同会场上反复地上演着,甚至连《中国绿色科技报告》和《2015全球竞争力报告》有关中国的结论,也落脚在“快速增长”上。 “今年中国的增长速度很可能达到9%,明年会达到10%,”波士顿咨询公司大中华区主席麦维德(David Michael)回答《中国经济周刊》提问时先用数字说话,“中国有着广大的消费者,中国政府采取了有力的措施,这些原因都在短期之内促使中国经济较快的恢复过来。所以,我认为这场危机对中国来说也许是个机遇,会催生出新的明星来。” “长久以来,我一直对中国经济抱有乐观的看法。”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斯蒂芬·罗奇表示,“在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中,中国上半年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投资这驾马车在拉动,而非消费拉动。如果中国能继续扩大13亿人的消费,逐步解决经济结构中的失衡问题,中国经济将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他还认为,目前中国需要通过结构调整使经济增长变得更均衡,这样中国的经济增长才能更具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其实早在伦敦举行的G20峰会前夕,美国《新闻周刊》曾出过一期特刊《为新世界书写规则》,专门刊登中国空调生产企业和印度的纺织厂的图片,暗示出全世界的经济势力正在朝新兴市场国家转移,特别是所谓的“金砖四国”,而中国和印度的作用和位置尤为突出。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15-2015全球竞争力报告》(详见本刊9月7日出版的第35期封面报道),中

墨西哥金融危机(经济学金融学课程讲义)

墨西哥金融危机 一、案例介绍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墨西哥当局放宽了对外资进入的限制,全面开放金融证券市场,外资大量涌进墨西哥,至1994年达730亿美元,但其中70% ~80%属于有价证券投资。由于金融投资的特点是追逐高额利润,缺乏稳定性,具有很强的投机性,一有风吹草动,就会瞬间抽走,转移他国。1994年西方经济开始复苏,利率随之上扬,加上墨西哥政局不稳,一些外国投资者便开始大量抽走资金,结果造成外国资金大量外流,在这种情况下,墨西哥政府不得不动用国际储备干预外汇市场。当1994年12月1日,墨西哥新总统塞迪略就职时,外汇储备所剩无几,已无法维持本国经济的正常运转。因此,墨西哥当局决定通过比索一次性适度贬值来促进出口,减少进口,阻止资金外流,稳定外汇市场,并于1994年12月19日深夜突然宣布比索贬值15%。在国内外金融界事先对此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这一消息引起了社会极大的恐慌,人们纷纷抢购美元,比索汇率急剧下降。中央银行一天之内抛售几十亿美元,仍无法抑制比索汇价跌势,金融市场出现混乱。次日政府又宣布中央银行不再干

预外汇市场,比索与美元实行汇率自由浮动,结果不可收拾。 12月2日外汇市场收盘时1美元兑换3.987比索,跌到12月27日的1美元兑换5.75比索,1995年3月9日,美元兑换比索已跌破1:8.9。比索大幅度贬值导致股市行情狂跌。12月20日一天之内墨西哥股票交易所的收盘价下跌6.26%,至1995年1月10日,股票市场价格按美元计算下跌50%。外国资本纷纷外逃,国际储备大量流失,由1994年11月的170亿美元陡然下降到1995年1月6日的55.46亿美元,月余时间减少100多亿美元。因比索贬值与物价上涨互相攀升,市场商品价格大幅度上涨,银行利率不断上场,大批企业陷入资金困难。1995年1月上旬,全国加工工业协会的8万家企业中的2万余家因资金困难陷入瘫痪。一些靠进口零件进行生产的工厂,由于比索贬值引起成本上升而被迫停产,造成职工大批失业。通货膨胀与失业扩大并存把大批低收入居民推向极端贫困之中,金融危机演变成了全面的经济危机。 墨西哥这次金融危机造成的后果不亚于80年代债务危机所带来的灾难。

1982年墨西哥危机

四、拉美债务危机的解决 1、拉美国家以调整国内经济来摆脱经济危机。 (1)压缩公共开支,减少财政赤字。债务危机爆发之后,拉美许多国家立即采取措施压缩政府的支出,巴西在1983年和1984年削减预算10%,1987年巴西宣布,把该年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7%的公共赤字降至3.5%,阿根廷政府也下令削减公共开支,把预算赤字从1983年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8%降到1984年的4%。 (2)调整金融政策,以促进出口,防止资金外逃。危机开始后,拉美各国都先后放弃固定汇率政策,加强外汇管理。巴西1982年开始,对银行和外汇进行管制,把私人银行外汇存入国库的最低限额从和%提高到60%,并规定一切向国外汇出外汇的业务,统由巴西中央银行集中办理。1983年巴西还将货币贬值30%,同年拉美各国均宜布本国货币贬值。 (3)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以改善国际收支。巴西在1986年制定的新经济规划中要求在自前进口水平上,扩大出口,争取1987年外贸盈余86亿笑元,以后每年100亿美元。不少国家限制非必需品,尤其是奢移品进口。 国内战略性调整包括: (1)修改发展计划,放慢经济增长速度。80年代以后,拉美许多国家修改了原定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使经济发展速度与本国国力相适应。 (2)调整工农业比例,加强农业部门,使经济在部门关系协调基础

上稳定增长。主要通过增加农业贷款,减免农业税收,培育良种,推广先进技术等措施,促进农业发展。 (3)实行能源多样化措施,以避免只依赖一种能源所带来的危害。一些国家在发展石油的同时,注意煤炭、水力、核能、地热能等能源的发展,收到了很大的效果。 (4)整顿国营企业,将部分国营企业私有化,并关闭部分长期无经济效益的企业,以减轻亏损与国家的债务负担。1986年墨西哥出售、合并、取消了大约261家国营企业。 2、国际上克服拉美债务危机的若千对策 (1)进行债务展期和重组 债务展期即将大量的短期债务调整为中长期债务,重新安排债务包括贷新还旧和推迟还本付息,这是自债务危机爆发以来在解决拉美债务问题上采用的最主要对策。如墨西哥政府通过谈判将1983 年到期的200 亿美元外债全部转换成1990 年到期的中长期债务,又将1984 年到期的489 亿美元外债展期到1998 年。这样,墨西哥每年可以少付利息3.5 亿美元。这种方式只能缓解债务到期的短期压力,并不能彻底解决债务危机。 图墨西哥外债结构在危机前后的变化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姓名:傅志强 学号:20110204398

2008年金融海啸虽然退潮,但危机余波未息,2011年美债困境与欧债危机再度拉响了后国际金融危机的红色警报。在我国“十二五”期间,国际环境异常复杂,宏观形式混沌不清,世人信心跌宕起伏,世界经济、金融、贸易格局发生变迁,各国发展参差不齐,世界新技术革命蓬勃兴起,国际能源资源价格持续大幅上涨、高位波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再度兴起,发展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以转型促发展”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主线的新形势,全国各地特别是沿海地区都在适时调整思路政策,全新筹划经济社会发展蓝图,以催生新一轮产业变革,孕育新一轮技术突破,创造新一轮发展需求。 1. 后国际金融危机 一、概述 所谓后金融危机时代,是指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触底、回升直至下一轮增长周期到来前的一段时间区间,可能是两年、三年或者八年、十年甚至更久。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一个地区企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当前,我国企业的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点,一方面国内外经济发展进入调整期,市场需求大幅萎缩;另一方面由于普遍经济刺激计划后出现的全球性产能过剩,企业生存压力空前增大,形势非常严峻,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很有可能在即将来临的下一个经济增长周期中被市场所淘汰。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六大趋势特征 第一,世界经济逐步进入复苏轨道。当前美国、欧盟、日本三大

经济体先后逐步复苏,2009年四季度,美国、欧元区、日本经济分别环比(比上一季度)增长1.4%、0.1%和1.1%。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5.01%,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为2.968%,新兴市场为7.253%,亚洲发展中国家为9.53%。本轮世界经济复苏主要是依靠新兴市场 拉动的,而且未来很长时间内将维持这一现状。2011年世界经济实 际增长了3.3%。世银同时表示,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已经从金融危机中脱离出来开始了新的发展道路。而欧洲的金融形势却不容乐观。 第二,世界经济、金融、贸易格局发生变迁。特别是以中国为代 表的新兴经济体在危机中强势崛起,在国际上的话语权逐渐增强。2009年中国出口总额超过德国居全球第一,上海证券市场交易额居 全球第三;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1年中国GDP增速有所放缓,但仍高于市场预期。其中,“三驾马车”的变化令人关注。统计显示,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 的贡献率是54.2%,消费是51.6%,而净出口是-5.8%。从数据看,投资仍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第三,世界新技术革命蓬勃兴起。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美国、德国、英国、日本、俄罗斯等均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开展新能 源革命,努力抢占经济和科技制高点。新能源、节能环保、信息产业 将成为引领全球新一轮产业升级的主导产业。 第四,国际能源资源价格持续大幅上涨、高位波动。石油、黄金、铜、棉花等大宗商品价格均涨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高点。当前,各国宽松货币政策退出仍然有待时日,国际流动性过剩现象还将持续,

(完整版)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及其原因

1 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及其原因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因美国股票市场投机过度导致股票暴跌,引发1929~933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得全美证券贬值总额达到840亿美元。危机期间,美国抽回了大量对德国的投资,通过资金链的传导作用,引发德国经济崩溃。受累于英国在德国的大量投资,英国也被推入了金融危机的深渊。这场危机重创了全球,使得各国生产出现严重衰退。 危机爆发的原因在于:一是贫富差距加剧了借贷消费,使得消费品市场过度膨胀发展。当借贷消费放缓并受阻时,一方面导致消费品生产减少和生产过剩,引发社会购买力不足;另一方面投资锐减,造成资本过剩。二是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看好并不反映在实体经济中,而是表现在股票市场上。银行信用助推了股市繁荣,至1929年,道琼斯指数从75点上升至最高的363点,上涨了4.84倍。股市泡沫高涨加速大量资金撤出再生产部门,转向更高回报率的证券投资领域。三是金融创新加快和金融监管不当。危机前,美国投资者只需支付10%的保证金就可以购买股票,余额由其经纪人支付,增大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金融监管部门没有对危机期间的银行倒闭采取干预措施,使得银行业出现倒闭—挤兑—倒闭的恶性循环。美国金融监管部门对有问题的金融机构救助迟缓助推了这次危机的蔓延。 1982~1983年的拉美债务危机 20世纪60年代,许多拉美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国内经济,举借了大量外债。但由于资金使用、制度约束等多方面因素限制,债务资金并没有提高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反而造成了还本付息的困难。1982年8 月,墨西哥政府宣布无力偿还到期的外债本息,请求国外银行准许延期,遭到拒绝后,墨西哥政府宣布无限期关闭外汇市场的汇兑业务,暂停偿付外债等措施,引发市场恐慌,爆发了债务危机。随后,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等拉美国家也相继因债务问题陷入危机。 危机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两次石油危机推高了国际油价,拉美国家对石油进口依赖性很强,而石油价格的上涨又会增加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水平。二是拉美国家私人银行贷款增速很快,超过了政府和金融机构贷款的增速;短期和长期贷款结构不合理,短期贷款比重增长迅猛,而中长期贷款比重大幅下降;此外,贷款利率大多采用固定利率,增大了利率风险。三是因为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压力增大,国际信贷紧缩,美国实行高利率,加重了拉美国家的债务负担。 1987~1992年美国储贷危机 20 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房屋市场价格得到了逐步修正,同时,美联储加息造成了银行贷款违约率持续攀升,引发了对美国经济影响深远的储贷危机。储贷银行本质上是通过赚取存贷利率差进行运营的,但是由于美国80年代初期升息步伐加快,投资者纷纷将定期存款转投到货币基金中,增大了银行资金压力。而银行又面临着短期市场利率持续走高,长期贷款利率不变的利率错配状况。80年代美国还允许储贷机构开展商业贷款和消费性贷款业务,增加其获利能力,同时放松了对房贷授信条件以及风险管理控制,储贷银行还开展了投资不动产等活动,增大了储贷银行的经营风险。 导致储贷危机爆发的原因主要有:一是20世纪30 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后,

后金融危机时代

后金融危机时代 ,人类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2019 年是金融危机之后的第十一年。自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金融危机的余波在十余年之后,仍然影响着世界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变迁。 以下从三个方面来讲解本次话题:一,什么是后金融危机时代;二,后金融危机时代,人类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三,面对这些变化,我们所作的反思和展望。 第一部分:什么是后金融危机时代?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上世纪30 年代以来资本主义所经历的最严重的一次危机。此次危机从金融领域始发,逐渐演变成实体经济危机,不仅对美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而且对世界上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乃至发展中国家都带来了巨大灾难。这次堪比1929 年资本主义“大萧条”的全球金融危机,让无数对资本主义抱有迷信和幻想的人重新认清了资本主义的本来面目。原来资本主义只能带来对自由和财富的虚幻承诺,危机到来时,劳动者只会被无情抛弃。 而这里我们所说的后金融危机时代是指在金融危机结束到经济复苏这之间的转折阶段,这一阶段我们称之为后金融危机时代,就如同后现代是一样的。 后金融危机时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总体特征: 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面对全球经济危机时,各国往往会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来对国际贸易进行干预或阻碍。后金融危机时期,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衰退,力求从贸易关系中进行改革。各国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政策给经济有效且长期发展提供有力的条件和环境。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自由贸易逐步转向贸易保护主义。 据统计,2008年11月到2017年6月间,二十国集团(G20)中的19个成员国总计出台了6616项贸易和投资限制措施,而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措施仅2254 项。此外还有比如特朗普的“美国优先”主义战略,英国在20 1 6年以全民公投的方式退出欧盟,以及在欧洲甚嚣尘上的“反移民”浪潮。 二、“再工业化”战略受宠

华源集团有限公司债务危机及重组案例分析

华源集团有限公司债务危机及重组案例分析 骆运河海大学商学院南京210000 【摘要】华源集团是由原纺织部为参与浦东开放开发,联合外经贸部和交通银行总行在 1992年共同创办的大型综合性集团公司。公司经过90多次并购后成为中国最大的医药集团及国有纺织集团。旗下拥有8家上市公司,资产规模从最初5亿元扩张到危机前的572亿元。2005年9月16日,是华源集团公司历史上转折的一天。由于贷款偿还逾期,华源集团遭遇了上海银行、浦发银行等十几家机构的诉讼,涉及金额12.29亿元。当日,上海二中院裁定冻结华源集团及担保单位中纺机集团银行存款1.14亿元,并查封冻结了华源集团持有的上海医药集团40%的股权及相关权益。之后,华源旗下3家上市公司的股权陆续遭到冻结。华源债务危机爆发。随后,上海市国资委试图对华源进行重组,并于2007年重组入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关键字】华源集团债务危机重组 一、华源集团概述 (一)华源简介 中国华源集团有限公司(英文简称:CWGC)是经国务院批准,于1992年7月在上海浦东新区成立的国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是直属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重要骨干企业之一,2007年重组入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拥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11家,以及华源股份、华源发展、华源制药、上海医药和双鹤药业等一批上市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医药企业集团和纺织企业集团。企业职工近5万人,拥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32家。其中上海华源股份、上海华源发展、华源凯马机械、浙江凤凰四家上市公司,发行3支A股、2支B股股票。 中国华源的总体发展战略是“高科技、外向型、实业化、跨国经营”,产业发展战略是“优先发展大生命产业、优化发展大纺织产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从事纺织、机械、进出口贸易、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房地产开发等产业,其中纺织、机械和贸易是其支柱产业。从生产规模和效益来看,中国华源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纺织企业;从生产总量来说,华源凯马已成为中国最大农机制造商和销售商之一。工业规模占整个集团规模70%以上,在上海市排名为第四大工业集团。 2004年集团实现主营收入485亿元,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结果,中国华源以营业收入4,946,116万元列中国企业1000大29位,列2004年上海市百强企业集团销售排行榜第三位。按行业统计,列医药制造业第一位和纺织业第一位,在中国出口额最大的200家企业中,排名28位。 (二)经营范围 生命产业 以研究人类健康综合解决方案为出发点的大生命产业是中国华源的核心产业,已形成了上海和北京南北两大产业基地。中国华源医药销售总收入列全国医药行业第一位,产品出口额列中国医药生产企业之首。拥有近4000种药品品种,在医药领域成功引进外资超过7 亿美元,与美国施贵宝、强生、瑞士罗氏等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开展了合资合作。处方药、中药和OTC 在国内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中国华源依托药品分销、物流配送与连锁零售药店相结合的完整业态,已构筑起国内目前经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四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四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 比较分析及其引起的思考 摘要:频发的金融危机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总共发生了四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本文通过对这四次金融危机的比较研究,从成因背景、影响程度、各国治理措施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共性和特性分析,从而为我国经济在日后如何应付金融危机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金融危机;比较研究;启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共发生了四次比较大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分别是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2—1993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1995年)、东南亚金融危机(1997—1998年)、美国次贷危机及衍生的金融危机(2007年至今)。从历史进程来看,金融危机频发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面对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普遍呼声,我国应当如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以防范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可以从方方面面来分析探讨以前各时期、各个国家和地区金融危机的特点,以期发现其中的一些共通之处,来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上面提到的四次危机都是近期在国际上影响比较大的金融危机,其产生、发展都有其自身深刻的背景原因。因此,本文分别从危机的背景和成因、危机的传递和影响以及解决危机采取的对策三个大的方面来分别对上述四次危机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分析和比较,从中寻找一些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对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金融风险的防范等有所启示。 一、四次金融危机简介 第一次是1992年9月的欧洲货币危机,又称“9 月危机”。是年9月,在欧洲外汇市场出现了大量抛售英镑和里拉、抢购马克的风潮,一时间,英镑和里拉对马克的汇价急剧下挫,在官方干预无效的情况下,英镑和里拉先后退出欧洲货币机制,实行自由浮动。西班牙的比塞塔、葡萄牙的埃斯库多以及爱尔兰也受到重创。在这场危机中,英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以及瑞士等国的中央银行向外汇市场投人了近10 0亿美元的资金,损失约60亿美元。欧洲货币体系因此面临自建立13 年来最严重的一场危机,它迫使欧洲货币体系在短时间内两度调整汇率,这就给欧洲货币体系乃至经济与货币联盟蒙上了一层阴影。 第二次是1994岁末199 5年初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 94年12月19日墨西哥财政部长突然宣布本国货币比索贬值15%。次日,政府又宣布中央银行不再

墨西哥经济发展分析

墨西哥经济发展分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国际经济学案例讨论作业 墨西哥经济发展分析 十五系第一小组 小组成员:胡坤、崔慧硕、曾元 段雪婷、王远东、陈帅、鲍丽娜 专业: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年级:大学三年级 日期: 2011-5-11

墨西哥经济发展分析 一、墨西哥经济发展史 墨西哥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大体经历3个阶段:进口替代工业化过程、出口替代工业化阶段和经济全球化阶段。 (一)进口替代工业化过程(1940~1970): 从1940年左右开始,墨西哥经济发展进入了进口替代工业化时期,其中经历了三个阶段,即非耐用消费品的进口替代阶段(1940左右-1955)、耐用消费品的进口替代阶段(1955-1970)、高级进口替代与促进出口相结合的阶段(1970-1982)。 非耐用消费品的进口替代阶段(1940左右-1955)和耐用消费品的进口替代阶段(1955-1970) 被认为是有效的进口替代工业化阶段: 本阶段墨西哥经济政策: 国家对宏观经济实行强有力的干预,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1938年墨西哥政府对国内石油工业进行了国有化。此后又对电话、航空、铁路、电力等部门实行国有化,将国家经济命脉掌握在手中。以这种方式确保了资本流入,而市场垄断至少在国内保证了收益公司获得成功。国家还大规模兴建铁路、公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兴办商业、公用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这在控制物价、调节市场、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政府对经济过分干预,公共投资增加过快,国有企业经营不善,引起财政赤字加剧,通货膨胀攀升,外债迅速增长。 以经济民族主义为指导,实行严厉的保护主义政策。政府对目标工业企业提供贷款和贷款担保,贷款及贷款担保帮助企业以低于正常利率的水平获得资本。同时,政府认为控制汇率,将外汇低价出售给有进口需求的目标企业,这实质上是出口部门补贴了目标工业部门的发展。但在高保护政策下,本国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差、成本高,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与大多数进口替代工业化国家不同的是墨西哥限制外国投资,相同的是若批准国外投资,外国公司需满足一些必要条件。一个常见的条件就是外国企业必须平衡自身的外汇需求,以使每一比索的进口与每一比索的出口收入相匹配。更进一层的干预发生在商业政策领域,进口许可限制了很多种类商品的进口。20世纪70年代,所有进口商品中,越60%的部分需要进口许可证。 本阶段墨西哥经济取得的成果: 国民经济长期保持高速稳定的增长。从1950年至1973年,墨西哥实际人均GDP以每年3.1%的速度增长,相比而言,美国每年增长只有2.2%。同时,墨西哥经济经历了相对快速的增长,工业化也改变着经济结构。墨西哥的制造业部门占GDP的比重从21.5%扩展至29.4%。1950—1980年,制造业年均增长率达

警惕后金融危机时期七大风险治理趋向

警惕后金融危机时期七大风险治理趋向 风险,给人的印象往往是负面和消极的。实在,它是中性的,是一种客观存在。风险是本钱也是利润,可以成为资产,也可以会成为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它既可以带来利润也可能带来亏损。因此,对待风险应该像对待资产、货币一样进行治理。从目前来看,经济复苏中(后危机时期)的七大风险值得警惕,也值得关注。 风险的重心由微观领域向宏观领域转移 尽管对进进海啸的成因看法不一,但有一点是公认的,即既有宏观政策的失误(如长期低利率政策等),也有微观因素的失控(如放任监管与贪婪成性)。 假如我们设定,某些高度失衡国家在金融海啸形成期是由于微观风险治理的题目占60%,宏观风险治理因素占40%。那么,到了后危机时期,经济开始复苏,风险治理呈现了“倒4/6比”的现象,即微观风险治理因素占40%,宏观风险治理因素占60%,这警示我们,在关注和强化当前微观风险治理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宏观风险治理的渗透和掌控。这完全是由这场史无前例的新世纪新危机的特殊性和进进中后期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财富风险由富裕人群向中产阶层、低收进人群转移

危机前期,超级富裕人群的资产急剧缩水,2008年全球“超高净值个人”(定义为至少拥有3000万美元可用于投资的富裕人士)的数目缩减了近25%,仅余7.8万人。经历了一年的银行危机、政府纾困和股市暴跌之后,这些超级富豪的净财富总额缩水了24%。“高净值个人”(不包括自住房产与收躲品的财富总额为100万美元以上的富裕人士)的境况也很糟糕,总资产缩水19.5%,总人数减少了15%。 到了危机中后期,由于经济进进了高位回调阶段,国内外宏观经济下行、市场供求压力增大,股市、房市经历了全面价格调整,中小企业家开始重新配置资产,中产阶级也将进进财富的重组时期。他们或格外谨慎,严防被重新洗牌,或格外活跃,生怕错过富翁新机会。同时,低收进人群的社会不公平和资产动荡感回增加,此时金融风险向社会风险传导。 人们对财富渴看的本能,往往会导致危机的忘记症。从中期来看,我们预计投资者将重燃对创新型资产治理产品的爱好。通常,经济低迷和经济复苏时期都会出现新型资产治理产品,而经济复苏时期的发展形势更加迅猛一些。 风险的形态从信用市场向资本市场转移 危机前期,由于证券化信贷模式复杂程度的加深,使得信贷证券和衍生品交易异常活跃,终极导致了华尔街的沦陷,雷曼、美林、花旗、汇丰这类超级航母和向来守旧的欧洲银行纷纷中招落马。导致危

历次金融危机分析.doc

? 1 1637年郁金香狂热 ? 2 1720年南海泡沫 ? 3 1837年恐慌 ? 4 1907年银行危机 ? 5 1929年大崩溃 ? 6 1987年黑色星期一 ?7 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 ?8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9 2008年9月美国次贷风暴 ?10 2009年的次贷危机 ?11 1929-1939年美国大萧条时期 ?12 20世纪90年代北欧三国银行危机 ?13 1990-2003年日本银行危机 ?14 历次危机处理方式比较 ?15 1907年经济危机 ?16 1929年危机 ?17 1973年“石油危机” ?18 上世纪80年代债务危机 ?19 1987年金融地震 ?20 日本经济泡沫 ?21 亚洲四小龙告急 ?22 历次金融危机概览 ?23 危机发生前的典型特征 1637年郁金香狂热 在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东西。1637年的早些时候,当郁金香依旧在地里生长的时候,价格已经上涨了几百甚至几千倍。一棵郁金香可能是二十个熟练工人一个月的收入总和。现在大家都承认,这是现代金融史上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投机泡沫。而该事件也引起了人们的争议——在一个市场已经明显失灵的交换体系下,政府到底应该承担起怎样的角色? 1720年南海泡沫 1720年倒闭的南海公司给整个伦敦金融业都带来了巨大的阴影。17世纪,英国经济兴盛。然而人们的资金闲置丶储蓄膨胀,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有股票还是一种特权。为此南海公司觅得赚取暴利的商机,即与政府交易以换取经营特权,因为公众对股价看好,促进当时债券向股票的转换,进而反作用于股价的上升。 1720年,为了刺激股票发行,南海公司接受投资者分期付款购买新股的方式。投资十

(整理)墨西哥经济发展史.

墨西哥经济发展史 小组成员:塔力,杨春勇,贾晓未,邵德鑫,陈竞,何思杭,王琦,夏琰,于龙,米婵媛,刘超,陈郁青 目录 墨西哥经济发展史 (1) 第一阶段1982-1988: (1) 背景 (1) 政策: (1) 影响: (2) 第二阶段1988-1994: (2) 背景: (2) 政策: (2) 影响: (3) 第三阶段1994-2000: (3) 背景: (3) 政策: (4) 影响: (5) 第四阶段2001-2003: (6) 背景: (6) 政策: (6) 影响 (7) 总评: (7) 第一阶段1982-1988: 背景:墨西哥债务危机,德拉马德里总统认为原有的债务危机,原有的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以及在这一模式下形成的经济结构已经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形势。 政策: 1、应急性经济调整 削减公共开支, 压缩贷款,增加消费税,限制进口,加强对工资的控制,放开国内市场价

格,调整商品价格和劳务费,确定正利率以避免资金流失,贬值本国货币,进行外债谈判以延期偿付债务和利息并获取新的贷款。 2、1983 年5 月,政府通过了《1982~1988 年全国发展计划》 加强对外贸易关系, 鼓励出口持续增长 3、德拉马德里政府开始实行新自由主义的经济结构改革, 将墨西哥原有的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内向型发展模式逐步转换为以自由市场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改革措施: 1)实行贸易自由化 2)放宽对外资的限制 3)转变政府职能, 改造国有经济, 强化市场经济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影响:但是由于1985年大地震和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暴跌,墨西哥GDP反而下降,但是这一阶段为墨西哥经济的改革开放铺平了道路。 第二阶段1988-1994: 背景:萨利纳斯就任总统后不久便颁布了《1989~1994 年全国发展计划》,计划规定墨西哥现代化战略的主要目标是:“经济的增长和价格的稳定”及“获得实际工资逐渐的、 坚定的增长”; 为此, 将“推动私人投资, 扩大非石油产品出口, 增加对基础设施的公共投资, 逐步巩固国内市场”和“减少外债还本付息的比重”。④计划指出, 为实现现代化, 必须恢复宏观经济的稳定, 促进微观经济的效率, 经济对外开放, 生产面向世界。计划的目标是: 恢复信任, 重新增长, 创造就业, 增加福利。 政策: 1、同劳工代表和企业主代表一起签署了经济稳定和增长协议 2、重新安排外债。墨西哥与代表近500 家债权银行的国际银行顾问委员会达成减免债务的 原则协议。协议的签订提高了墨西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信誉, 有利于墨西哥经济的恢复、稳定和增长 3、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加快私有化的步伐。萨利纳斯执政后, 墨西哥国有企业私有化 进入高潮, 出售国有企业的范围扩大到除石油、电力、核工业以外的所有部门。墨西哥 2 家主要航空公司、墨西哥电话公司、卡纳内亚铜矿公司、拉萨罗·卡德纳斯钢铁公司、

后金融危机时代地方金融管理研究

80415 金融研究论文 后金融危机时代地方金融管理研究 引言 自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剧烈,中国市场也受到一定影响。对于金融业刚刚发展的国内市场,尤其是尚处于发展初期的地方金融,怎样抓住后金融危机时代,且经济尚未发生巨大波动的这段时期,增强地方金融管理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在新时期为未来平稳经济发挥更大作用?现地方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金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均值得众多金融经济研究者思考。笔者针对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及我国地方金融发展状况,对我国地方金融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以期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我国经济提供借鉴。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全国经济发展形势 自全球性经济危机以来,我国金融业也受到一定冲击。对于金融市场发展并不完善的国内地方经济金融来说,在此金融风暴中,暴露出很多的问题。在瞬息万变的

国际金融市场下,地方金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这同时也是一次新的机遇。 在针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关于全球经济的研究中,宋玮(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在就“金融危机使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话语权均受到大幅度削减”这一说法,答记者问时说,“但西方价值观与规则根基并没有瓦解,新兴力量真正崛起并起主导作用尚需时日,”“中国既不能过于高估自己的实力与作用,也不应置身其外,应该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来参与国际事务,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协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大的话语权”。另在主权货币国际化的时间跨度问题方面,宋玮表示:“货币崛起与经济崛起之间往往存在着30年至50年的时滞。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这一时滞有可能会缩短”,“强势经济是强势货币崛起的必要支撑与起点。”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大幅度衰退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市场动向和金融发展方向势必引起众多关注。面对现阶段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只有看清局势、找准方向、权衡利弊、慎重决策,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飞跃。 (一)在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趋势会逐渐发生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