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大楼与经济危机案例
【免费下载】翻译材料摩天大楼指数如影随形的经济危机

摩天大楼指数——如影随形的经济危机作为一种以巨大的经济力量为支撑的建筑物,摩天大楼常被民众和政客视为展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标志。
有些经济学家则持完全相反的看法,认为摩天大楼的出现,特别是摩天大楼的纪录被刷新,往往预示着经济即将衰退。
Being the building supported by gigantic economic power,skyscrapers are always seen as a mark of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social progress by the public and politicians.however,some economists have oppositeopinions,they hold the idea that the emergence of the skyscrapers,especially its new record ,often indicates the recession of the economy.“高楼建成之日,即是市场衰退之时”,这是德意志银行的证券分析师安德鲁·劳伦斯于1999年发表的判言。
2006年2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在北京召开全球经济会议,其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卢埃林向我国客户提及“摩天大楼指数”的预言:“如果全球有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那很可能会在2007年或2008年。
”The market downturn on the day when the skyscrapers are finished.this is the judgment published in 1991 by Andrew Lawrence who was the german bank securities analyst.on February 15,2006, the global economy meeting was held in Beijing by Lehman company,XXX,the global chief economist of the company,predicted “skyscrapers index”to ourclients:if there any,the global economic crisis would happen in 2006 or 2007.雷曼的首席经济学家预见了2007年到2008年的经济危机,但却不曾想到,雷曼的百年基业正是在这场危机中化为泡影。
劳伦斯魔咒

劳伦斯魔咒
劳伦斯魔咒
“摩天大楼立项之时,是经济过热时期;而摩天大楼建成之日,即是经济衰退之时”——这就是“劳伦斯魔咒”。
劳伦斯魔咒。
1999年,经济学家劳伦斯总结出一个“摩天大楼指数”,将经济危机与摩天大楼的建成联系起来。
他发现,世界最高大楼的开工建设,与商业周期的剧烈波动高度相关,世界最高大楼的兴建通常都是经济衰退到来的前兆,劳伦斯把这个发现称为“百年病态关联”:大厦建成,经济衰退。
这
就是“劳伦斯魔咒”。
过去100年,摩天大楼指数频频“显灵”,记录惊人。
美国纽约胜家大厦和大都会人寿大厦1908年前后落成,接着金融危机席卷全美,数百家中小银行倒闭;1913年伍尔沃斯大厦落成,美经济出现收缩;上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华尔街克莱斯勒大厦和帝国大厦相继落成,之后纽约股市崩盘,并引发全球经济大萧条;70年代中期纽约世贸中心和芝加哥西尔斯大厦再夺全球最高,后发生石油危机,全球经济陷入衰退;1997年吉隆坡双子塔楼取
代了西尔斯大厦,亚洲发生金融危机。
事实上,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金茂大厦在1998年封顶时也遭遇了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洗礼。
在繁荣阶段,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往往会鼓励大型项目的投资,摩天大楼是最直
观的体现;投资然后进一步把经济推向更加繁荣。
但由于过度投资、投机以及随之而来的货币紧缩政策,繁荣并不会无止境地持续下去。
纽约世贸大厦为何瞬间坍塌

纽约世贸大厦为何瞬间坍塌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楼位于曼哈顿闹市区南端,雄踞纽约海港旁,是美国纽约市最高、楼层最多的摩天大楼。
大楼于1966年开工,历时7年,1973年竣工以后,以411米的高度作为110层的摩天巨人而载入史册。
它是由5幢建筑物组成的综合体,其主楼呈双塔形,可容纳5万名工作人员,同时容纳2万人就餐。
其楼层分租给世界各国800多个厂商。
大楼采用钢结构,用钢7万8千吨,楼的外围有密置的钢柱,墙面由铝板和玻璃窗组成,有“世界之窗”之称。
2001年9月11日双子塔遭受飞机撞击后,挺立了近两个小时之后突然坍塌。
从电视里看到大楼坍塌的人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其坍塌跟定向爆破一样那么迅速?由于瞬间的坍塌,许多困在里面的人员和跑进去救火的消防队员来不及撤离,牺牲在里面。
这要从纽约世贸大楼的结构说起。
世贸大楼的设计是在1960年完成的。
这世界第一高楼真是钢筋铁骨,大楼的外层是坚硬的钢铁骨架,大楼中心的电梯通道和天井则是由钢索和水泥构成的:一根垂直的水泥柱从顶层通向底层,水泥柱里包着几千条垂直的钢索。
这样的结构是刚中有柔,可以使大楼承受强风和地震,当强风吹来时,大楼楼顶拉到地基的钢索回像果冻一样摇晃,缓冲了破坏力。
就像一个木条钉的包装箱外面有缠了许多绳子一样,可以使木箱抗冲击。
钢索外面的水泥目的是防火的,水泥可以延缓热的传递。
世贸大楼的坚固性在1993年得到检验,当时一颗炸弹在建筑物内部爆炸,但没有造成很大的损坏。
但是9·11的情况不一样。
当飞机对着大楼拦腰撞上,91000升燃油在撞破的大洞中猛烈地燃烧时,产生的高温使大楼的钢骨开始熔化,这是设计师从未料到的。
本来是加固大楼的钢索成了拖垮大楼的凶手。
这是为什么?打个比方,用12根木棍做一个长方体,这个架子不很结实,我们用绳子上下缠紧,架子会变得结实。
现在如果作为立柱的木棍断裂了,在绳子的拉力下木架会倒塌得更快。
钢柱熔化了,钢索失去了支撑会牵动上面的东西迅速落下。
摩天大楼“魔咒”

摩天大楼“魔咒”作者:陶良渚来源:《中国经济信息》2009年第24期“迪拜旋转塔”以无可争议的高度,再次应验“摩天楼定律”——摩天大楼建成之时,便是危机开始之日。
自人类因为修建巴别塔而遭到上帝的惩罚开始,摩天大楼似乎就冥冥之中附着一股邪气。
它既是繁荣昌盛的体现,也是经济衰退的标志。
1908年,纽约新加大厦和大都会人寿大厦前后落成,其间金融危机席卷全美,数百家中小银行倒闭。
1930年和1931年,大名鼎鼎的克莱斯勒大厦与帝国大厦先后建成。
美国随即迎来萧条期的最黑暗时代。
1973年与1974年,美国世贸中心双塔楼与Sears大厦落成。
随后,由中东战争所引发的石油危机导致了全球范围内严重的经济衰退。
1998年,吉隆坡国油双峰塔楼完工,世界第一高楼的宝座首次从美国转至亚洲。
当然,亚洲人民还未来得及为之欢欣鼓舞就已经陷入亚洲金融风暴的水深火热之中。
终于在1999年,德意志银行的证券分析师安德鲁•劳伦斯窥探出一丝玄机。
其将各时期出现的最高摩天楼与当时的经济形势进行比对,得出惊人的巧合——世界第一摩天楼建成之日即是经济衰退之时。
安德鲁•劳伦斯由此创造出“摩天楼指数”,并将上述诡异的现象称为“百年病态关联”。
魔咒仍在应验经济界一直有人认为,摩天大楼指数或许只是一系列的巧合产物。
像其他各种可有可无的经济指数一样,它几乎被大多数人遗忘。
2004年12月31日,世界第一高楼台北101大厦正式启用。
“摩天楼魔咒”没有显灵,此时台湾经济平稳发展,世界经济一路高歌猛进。
然而,2008年,位于上海金融城的摩天大楼取代台北101大厦而成为新的世界第一时,新一轮世界金融危机又一次让“摩天楼魔咒”死而复生。
2009年,正当人们在期冀经济止跌回稳的时候,“迪拜塔”以无可争议的高度,再次应验“摩天楼定律”——摩天大楼建成之时,便是危机开始之日。
当高达818米的“迪拜塔”被官方宣称它将成为世界第一高楼的当天,纽约股市正巧开始下跌。
随后,迪拜塔在其结构封顶后正式宣布停工一年。
摩天大楼“诅咒”经济的十四年

摩天大楼“诅咒”经济的十四年近几年,我国各地争先恐后建造摩天大楼。
据统计,目前中国摩天大楼总数量已超过350座,占全球在建摩天大楼总数量的87% 。
而近日远大集团在长沙设计的高于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的“天空城市”仅开工四天就被叫停,关于摩天大楼建设的争议,瞬时成为了舆论的焦点。
根据国际标准,高于500英尺(152米)的大楼就属于摩天大楼。
早在1999年,德意志银行研究主管劳伦斯就提出了“摩天大楼诅咒”:世界第一摩天楼建成之日即是经济衰退之时。
诸多现实也一一印证了这一说法。
1929年,华尔街40号大厦落成,紧接着,一场惨烈的经济浩劫席卷了美国并波及到全世界。
1930年和1931年,大名鼎鼎的克莱斯勒大厦与帝国大厦先后建成,美国随即迎来“大萧条”期间的最黑暗时代。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包括后来迪拜的哈利法塔。
实际上,“劳伦斯魔咒”并非有什么神秘因素从中作祟,其背后有着深刻而严谨的政治经济学动机。
首先,在投资旺期,银行利率下降导致资本成本下降,因此促使大批地产商通过贷款购买土地。
土地需求量的增大意味着土地价格的上升,而对于地产行业来说,“地段”永远是王道。
于是位于城市中心的商务区地皮价格自然飞涨得尤其厉害。
而为了节省土地成本,兴建摩天大楼也就成为了众多地产主的首选。
其次,银行利率下降刺激企业扩大规模,人力物力的增长使得企业协调管理难度系数不断加码。
集中的管理机构亟待落成,所对应的,就是公司总部。
于是城市中心的办公楼需求随之增加,房租升高,修建更多的摩天楼,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最后,由于利率降低所带来的低成本,无疑刺激了新技术和新材料的研究开发,这也为建造更高的摩天楼创造了机会。
经济的繁荣总会让人头脑发热,因此即使耗尽血本建造摩天楼也在所不惜。
然而,在过度繁荣的经济局面下,隐藏的生产结构混乱终将导致利率和资本成本的上升,经济衰退随之而来。
而更不幸的是,兴建摩天大楼可是个浩大的工程,动辄三五年的建造周期往往使其竣工处于经济衰退期的谷底。
芝加哥和纽约:摩天城的辉煌与落寞

芝加哥和纽约:摩天城的辉煌与落寞(摩天大楼)”一词 在1933年的多卷版牛津英语词典中,“Skyscraper高大上的故事”等等,直到最后一有六个定义,包括“一个三角形的天帆”“行,才终于出现“一座多层的高层建筑,尤其是美国城市的特色之一”。
到了1962年,单卷版的牛津图解词典就只保留了最后一个含义—“一座多层的高层建筑”,同时还去掉了“美国”这一限定词。
可以感受到的是,从20世纪开始,摩天大楼不仅全球化,也“量贩”化了。
19世纪末的纽约建筑大师吉尔伯特,曾说摩天大楼是“一台让土地吐钱的机器”;如今,它却可能是场亏本买卖。
就连“世界中心”曼哈顿的高楼都有一半闲置,而摩天都市的鼻祖芝加哥,也把“城市最高”定格在了1973年落成的威利斯大厦上。
撤离“三高”艾奥瓦州人迈克·考夫曼,1987年告别妻儿,开着一辆小福特向东走了6小时,来到他梦寐以求的“摩天大楼之乡”芝加哥。
“那年我24岁,芝加哥就是我的梦想城市,我可以为它赴汤蹈火。
”迈克人生的前1/4,基本在小镇上度过。
当得知一个高中旧相识在芝汉考克中心”等摩天怡安中心”“加哥过得很不错,又能见识“西尔斯大厦”“大楼,迈克很快动了心。
芝加哥的“高楼梦”来得很传奇。
1871年,一场“奶牛大火”烧毁了城市面积的2/3;14年后,这里就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栋采用钢构架的摩天大楼—芝加哥家庭保险大楼。
此后,芝城吹響了建设摩天都市的号角。
“我第一次去到市中心时,都不知道眼睛该往哪放,每栋楼都壮丽得让我惊叹。
”迈克回忆道,“晚上朋友带我去了一个楼顶,可以俯视市中心的全貌,那个时候我就下决心要留在这了。
”当时的迈克心想,登上更远更高的纽约帝国大厦,大概也不过如此吧。
受到激励的迈克,很快在一家咨询公司找到了工作,地点是芝加哥河岸的一栋50多层的玻璃大厦。
站在窗边,迈克可以看到桥上的车水马龙、河边漫步的老老少少,还有海军码头里熙熙攘攘的游客。
有很多个通宵达旦的加班夜,迈克也是看着四周的灯火通明熬过来的。
脆弱的摩天大楼

脆弱的摩天大楼轰然坍塌的世贸中心,消失得无影无踪的5000多条生命,引发了关于摩天大楼怎样避免灾难的思考。
著名建筑防灾专家、《建筑创作》杂志主编金磊先生应邀撰写了这篇文章,讲述摩天大楼在灾害面前的脆弱性,以及怎样保护摩天大楼里的生活和生命。
当人们在仰视摩天大厦时,几乎都是带着骄傲和惊叹的眼神,却忽视了潜伏在这座座庞然大物中的种种“杀机”纽约世贸中心北塔楼在被飞机冲撞1小时43分后,因航空燃油引起的大火而整体坍塌2001年9月11日是美国历史上最悲惨的日子。
随着举世瞩目的世贸中心大楼突如其来地被毁灭,我们开始重新审视伴随着人类文明成长的摩天大楼。
我们不得不正视,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在为人类创造文明,在不断丰富着城市天际线的同时,也设置了如何安全减灾这一世界性难题。
由日裔美籍建筑师山崎实设计的美国世贸中心的主要建筑南北塔楼可谓坚固异常,然而不幸的是,人们亲眼目睹了它在突发灾难面前的脆弱。
而在此之前,当人们在仰视横插云霄的摩天大楼时,几乎都是带着骄傲和惊叹的眼神,却往往忽视了潜伏在这座座庞然大物中的种种“杀机”。
再审视矗立在我们身旁的超高层建筑,竟发现它们同样是危机四伏。
我们该如何理性地对待人类文明的产物——摩天大楼呢?当然最好的办法是先对我们熟悉的北京超高层建筑作一下剖析。
北京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到2000年底已近4000幢,著名者如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大厦38层高156米,京城大厦50层170米,京广中心大厦51层209米,它们都以自己独特的雄姿屹立在首都大地上。
但是,随着高层、超高层建筑逐渐增多,如何迅速、有效地扑救高层建筑火灾,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新课题。
建筑越高,烟气扩散越快。
一幢100米高的楼房,仅仅半分钟左右,火灾烟气就能从地面窜到楼顶京广中心大厦由地下3层、地上51层的超高塔楼和9层的附属群楼组成。
其建筑结构,地下部分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面以上部分主楼及附属建筑均为钢构架结构。
为了确保消防安全,该大厦设计安装了自动报警、自动灭火、防排烟、正压送风、紧急广播、事故照明、电梯控制、消防供水等防灾设备。
“摩天大楼魔咒”难以破解

目前中国正在建设的摩天大楼总数量已经超过200座,相当于美国现有同类摩天大楼的总数。未来3年,平均每5天将有一座摩天大楼在中国封顶。5年后,中国的摩天大楼总数将超过800座,达到现今美国总数的4倍。
总部位于美国芝加哥的国际知名建筑研究机构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十年里,各国建成的摩天大楼数量已经超过了之前建筑史上的总和,而中国成为建造摩天大楼的“头号主力”。
在2011年之前封顶的全球十大高楼中,中国已经占据6席。除了世界第一高楼在阿联酋迪拜之外,世界第三、第四、第六、第八、第九、第十高楼都在中国,而“中国尊”的建造让北京成为台北、上海、香港、南京和广州之后,中国又一个拥有世界前十高楼的城市。
雷曼兄弟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卢埃林曾在2006年分析过指数论:一般情况下,政府宽松的货币政策往往会鼓励一些大型项目的产生。而在项目完工之前,通常政策就已经开始紧缩,因此破纪录的摩天大楼工程往往能够用来预测经济危机的发生。当然,他大概没有关心过环球金融中心的施工进度,否则或许能预言金融海啸下雷曼兄弟的厄运。
劳伦斯对中国能否打破这一魔咒并不乐观,虽然中国并不追求第一的头衔,但他认为摩天大楼扎堆会让投资者不安。他说:“虽然建成世界最高建筑可能象征着经济发展的程度,也表明某国自视甚高,但摩天大楼建设在地理上的集中往往是经济过热的表现。”
但建设步伐不可能因这些担忧而放缓。中山大学袁奇峰教授说,中国着迷于摩天大楼,因为官员和商人视之为地位的象征。劳伦斯也认识到了这一趋势。他说,“过于乐观的开发商,建设‘标志性建筑’的政治愿望,以及非常乐于把钱借出去的银行”,这些因素都会促成摩天大楼魔咒。他还说,种种数据表明,“中国不会打破这一趋势”。
“摩天大楼魔咒”难以破解
高层建筑往往预示着麻烦。经济学家安德鲁·劳伦斯12年前创造出了“摩天大楼指数”,将世界上那些最高的摩天大楼的建设与始于1873年的多场经济危机相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天大楼与经济危机案例
一、引言
摩天大楼作为城市的地标建筑,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摩天大楼的建设与经济危机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本文将通过列举一些摩天大楼与经济危机案例,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摩天大楼与经济危机案例
1. 1929年经济大萧条与纽约帝国大厦
纽约帝国大厦是在经济繁荣时期兴建的,但它的建成时间恰逢经济大萧条的爆发。
这座摩天大楼的兴建成为了经济危机的象征,象征着经济繁荣的终结。
2.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马来西亚双峰塔
马来西亚双峰塔是亚洲金融危机前兴建的,但危机爆发后,马来西亚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双峰塔成为了危机的背景。
这座摩天大楼的建设也受到了影响,进展缓慢。
3.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与迪拜塔
迪拜塔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前兴建的,但危机爆发后,迪拜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打击。
摩天大楼的建设也陷入困境,迪拜塔的竣工时间被推迟。
4. 19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与东京都厅
东京都厅是在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兴建的,它的建设成本高昂,成为了泡沫经济的象征。
这座摩天大楼的建设加重了日本经济的负担,也暴露了经济危机的矛盾。
5. 2010年希腊债务危机与雅典希腊博物馆
雅典希腊博物馆是在希腊债务危机期间兴建的,危机导致希腊经济陷入困境。
摩天大楼的建设成为了争议的焦点,被认为是在危机时期浪费资源。
6. 1990年代墨西哥金融危机与墨西哥世贸中心
墨西哥世贸中心是在墨西哥金融危机前兴建的,但危机爆发后,墨西哥经济遭受了重创。
摩天大楼的建设计划也因为资金紧缺而受到影响。
7. 2001年阿根廷经济危机与布宜诺斯艾利斯国家银行大楼
布宜诺斯艾利斯国家银行大楼是在阿根廷经济危机期间兴建的,危机导致阿根廷经济崩溃。
摩天大楼的建设成为了争议的焦点,被指责为浪费资源。
8. 2013年土耳其经济危机与伊斯坦布尔金融中心
伊斯坦布尔金融中心是在土耳其经济危机前兴建的,危机导致土耳其经济陷入困境。
摩天大楼的建设计划也因为资金不足而受到推迟。
9. 1998年印度金融危机与孟买世界贸易中心
孟买世界贸易中心是在印度金融危机前兴建的,但危机爆发后,印度经济遭受了严重打击。
摩天大楼的建设也受到了影响,工程进展缓慢。
10. 1980年代美国储蓄业危机与圣地亚哥联邦银行大楼
圣地亚哥联邦银行大楼是在美国储蓄业危机期间兴建的,危机导致美国金融系统陷入混乱。
摩天大楼的建设成为了争议的焦点,被指责为浪费纳税人的钱。
三、总结
摩天大楼与经济危机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经济危机往往会导致资金短缺、投资信心低下等问题,进而影响摩天大楼的建设进展。
另一方面,摩天大楼的兴建也会加重经济的负担,成为经济危机的象征之一。
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审慎考虑摩天大楼的建设,以避免对经济稳定造成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