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校史
山西大学校史三题

年. 由国立 山西大学文学院和法学院台编的《 山西大 学报 吨 号 》 于 5月 1日出版 。校 长 徐 士 瑚 在 刊 也
“ 刊词 ” 创 中写 道 : 学 报 “ 于五 月 一 日, 校 四十 本 能 本
五周 年校 庆 纪念 日出刊 , 是一 件令人 兴奋 的事 ” 。 将 5月 1日作 为 山 西 大学 校 庆 日, 山 大校 史 在
为第 一。 山大之 始 , 办 于英 国驻 上 海总 创
山西大 学 是 我 国最 早 成 立 的近 代 新 型 大 学 之
一
9 O周 年在 9月 1 日,0周 年 则 在 1 0 8 O月 2 日。 9 6 月 1 日为 国家规定 的教师节 , 庆 日0 2年 . 所 与 时俱 进 的高 等学 府 将 迎来 她 的 这
确切 的年 、 、 月 日。山西大 学 百年校 庆 在即 , “ 世 其 身
之谜 ” 不得 不 考
校庆 日的考订 采取 由 近及远 的 回溯办法 可能 最
为便 利 。
19 92年 9 周 年校庆时 , 0 山西高校联合 出版 社
曾出版《 星璀璨话 摇 篮》 书 , 群 一 内载 马兆丰先 生 《 怀 念师 友 忆 往 事 几 度 校 庆 见 兴 衰 》 文 据 马老 回 一 忆 , 曾 亲身 经历 过 3次 校 庆 , 为 14 他 一 97年 5月举 行 的 4 年 校 庆 ; 为 18 5周 一 92年 1 举行 的 8 0月 O周 年校庆 ; 一为 19 92年 9月举 行 9 0周 年校 庆 。后两 次校 庆笔 者都 曾有 幸作 为 山西 大 学 的一 员 参 加 , 其 规模 、 况 、 盛 各种 大 型 活 动至 今 记忆 犹 新 . 庆 典活 惟 动的标 志— — 由省府 官 员及 各 方 来 宾 参加 的大 会 ,
山西大学简介(PPT)

政界 杨志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吕日周:改革家,山西省政协副主席 李雁红:山西省政协副主席 高建民:山西省委常委、副省长 申维辰:中宣部副部长 耿彦波:大同市市长 谢海:临汾市市委书记 夏振贵:原任中共临汾市委书记 杜善学:长治市市委书记 廉毅敏:太原市市长 传媒、演艺界 贾樟柯:导演 孙正平: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主持人 邓映易:歌曲译配师 谭晶:歌手 阎维文:歌手 笛安:作家 体育界 常永祥:2008奥运会摔跤亚军 薛瑞鹏:全运会蛙泳冠军
章太炎先生晚年收录的七名研究生之一与鲁迅周作人同门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大奖获得者
山西大学 Shanxi University
(山西)
云南省凤庆县第一中学
石凤海
2015年2月12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国政区图
山西大学
山西大学
知名校友
学界 萧一山:太平天国史专家 施今墨:现代中医学家 朱日祥:中国科学院院士 武维华:中国农业大学长江学者 张靖: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江翰:故宫博物院第一任馆长 黄侃:语言文字学家 姚奠中:章太炎先生晚年收录的七名研究生之一(与鲁迅、周作人同门),中国书法“兰 亭奖”终身成就大奖获得者。 朱日祥:中国科学院院士 武维华:中科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长江学者 赵宪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 李银河:中国首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 政界 杨志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李雪峰: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孙英:原甘肃省省委书记,省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 薛延忠:山西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 郭裕怀:原山西省政协主席 郑林:原山西省政协主席
山西最好的十所大学

山西最好的十所大学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山西的高校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
以下是山西最好的十所大学,旨在为即将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提供参考。
1. 山西大学山西大学成立于1902年,是山西省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
学校设有16个学院,涵盖文学、历史学、医学、工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该校拥有良好的师资力量和研究条件,曾获得国内外多项科研成果。
2. 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是山西省肇始的工科院校之一。
该校同时也是“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和科研条件,着重培养机械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电气工程等领域的优秀人才。
3. 太原科技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建校于1902年,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南部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拥有厚重的历史底蕴和优越的学科发展环境,是学习工程、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电子与信息等领域的理想选择之一。
4. 太原师范学院太原师范学院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的师范类本科高校。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优越,是培养教育、法学、经济管理、文学等领域优秀人才的摇篮。
5.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业和农村发展为主的高校,学校设有生态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科学等多个学科门类。
该校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担当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6. 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成立于1919年,是山西省重点高水平大学之一。
该校以医学为主导,教学科研力量雄厚,设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多个学科门类,旨在培养国际化创新型医学人才。
7. 山西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是一所高水平财经类大学,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团队和完善的教学和科研设施。
该校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较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财经类人才,被誉为山西财经领域的人才摇篮。
8. 运城学院运城学院成立于1958年,是全国人才培训计划高校之一。
该校涵盖文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工学、农学等多个学科门类,教学质量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山西大学档案管理办法

山西大学档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学校档案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有效保护和利用档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山西大学档案是指建校以来在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是国家和学校的宝贵财富,由档案馆集中统一管理。
第三条档案工作是学校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也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组成部分,学校要把档案工作纳入总体发展规划。
第四条学校档案工作由校长领导,分管档案工作的副校长协助校长负责档案工作。
第二章机构设置与职责第五条档案馆为处级建制,既是学校档案工作委员会的执行机构和档案工作的职能管理部门,又是永久保存本校档案并提供利用和服务的部门,同时还肩负着爱国主义教育、校史校情教育等任务。
档案馆根据工作需要,在馆内设立相应的科室,负责全校各类档案的接收、管理和利用工作。
第六条需要特殊条件保管或者利用频繁且具有一定独立性的档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分室单独保管。
档案分室是档案馆的分支机构,分室行政上受所在单位管理,业务上受校档案馆指导、监督和检查。
档案分室每年要定期向档案馆报送新增档案目录,移交永久保存的档案。
第七条档案馆设馆长一名,副馆长二名。
档案馆馆长、副馆长应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经历,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精神;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具备档案业务知识和现代化管理技能,热心档案工作,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学校各部门要有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并根据实际需要配备专(兼)职档案人员,负责配合档案馆宣传、贯彻执行国家关于档案工作法令、政策、规定及本校的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实施学校档案工作计划、规划,收集、整理、立卷和向档案馆移交本部门形成的档案材料等工作。
中国近代的大学

中国近代的大学1、何谓大学大学是国家的高等教育学府,是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授权颁发学位的综合性高等教育机关。
它选拔具有高中以上学历者进行教育和培训,并以考试、考核的方式检验其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现在的大学,一般包括一个能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研究生院和数个专业学院,以及能授予学士学位的一个本科生院。
综合性大学还应包括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关系与对外交流学院、成人教育学院、远程网络学院等。
今天通常意义上的大学,是西方文明的产物。
在英文中,大学(综合性高等学府)一词为“University”,是由“universe”(宇宙)这个词的前身派生而来的,它首次被记录下来是在大约1300年前。
在中世纪的西方,拉丁文在政府、宗教和教育等领域得到使用,universitas这个词被用来指由教师和学生所构成的新联合体,这即是今天的大学的最初形式。
在更早的时代,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于公元前387年在雅典附近的Academos建立“Academy”,教授哲学、数学、体育等,这被一些人认为是欧洲大学的先驱。
欧洲中世纪的大学,是从教会所办的师徒结合的行会性质学校发展起来的。
在11世纪,“大学”一词和“行会”一词同样被用来形容行业公会。
但是到了13世纪,“大学”一词就被用来专指一种学生团体了。
中世纪的大学主要有3种形式:教会大学,学生和教师在一个校长领导下形成一种密切配合的团体,像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
公立大学,由学生选举出来的校长总揽校务,如博洛尼亚大学、帕多瓦大学等。
国立大学,由帝王征得教皇认可而建立的,如西西里的腓特烈二世成立的那不勒斯大学、卡斯蒂拉的斐迪南三世成立的萨拉曼卡大学。
后来大学发展到中国,也是走了类似样一条路:从教会大学(还有部分非教会经营的私立大学)到公立大学到国立大学。
那么,哪所大学是全世界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历来便有争议。
1088年在意大利波罗尼亚(Bologna)建立的博洛尼亚大学,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欧洲历史上的第一所大学。
山西最高学府满百岁

山西最高学府满百岁创立于1902年的山西大学,被人们称为山西的最高学府,如今已满百岁了。
这100年来,它培养了成千上万名人才,为山西的发展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喜庆其百岁华诞之时,对它的历史作一简要的回顾,还是有意义的。
山西大学堂的前身是晋阳书院和令德堂,这两个书院都是全省性的、最高级别的书院,是山西省人才荟萃的地方。
晋阳书院是1733年山西巡抚根据雍正皇帝的诏谕,即”由各省督抚于省会各建书院一所,并各赐金1000两,以为师长膏火之需”,在太原于明万历初年成立的河汾书院,后又改名为三立书院的基础上重新修葺,更名为晋阳书院的。
(万历初年,山西按察司副使利用巡抚衙门旧址,增建号舍,筑三贤堂,祠奉讲学河汾生长于河汾的三位先贤--王通、司马光、薛�,并挂起”河汾书院”的牌匾,时任巡抚魏允贞在太原府治西南右所街,又将三贤堂扩大为三立祠,祠奉明贤55人,每年按规定日期和仪式致祭。
三立书院由此确立。
三立书院办得很有成效。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庚子科乡试时,学员中考中举人者达50余人。
崇祯十六年〔1643年〕,时任巡抚蔡懋德又对三立书院进行了整顿。
顺治十七年〔1660年〕,巡抚白汝梅鉴于三立祠地势湫隘,又经兵燹,遂在府城东南侯家巷购地,另建三立祠。
雍正十一年〔1733年〕三立书院正式改名为”晋阳书院”。
重建后的晋阳书院旧址即现太原市公安局。
1902年成立山西大学堂,大学堂总教兼中学专斋谷如墉,即为晋阳书院最后一任山长,晋阳书院的学生也全部进入山西大学堂。
)令德堂是张之洞(文襄)任山西巡抚时,于1882年在太原创办的。
(光绪八年〔1882年〕张之洞继任山西巡抚,到任伊始,张即与学使王学庄商议,并会衔人奏,就太原府署西偏明代晋藩宝贤堂旧址别建精庐,仿阮元学海堂诂经精舍例,设”令德堂”书院。
后因王学庄丁忧去官,张之洞又新任学使吕凤歧悉心规划,就桥头街觅屋开办〔会太原市儿童公园〕。
令德堂课士,仍为传统书院规则,即聘山长、分校都是对经史古学造诣颇深的儒生。
山西大学百年校史

《中西大学堂改为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合同》共二十三条。
合同首先明确规定将中西大学堂改为西学专斋,“归人晋省奏设大学堂办理”;晋省筹款50万两作为西学专斋经费,请李提摩太代为经理,以十年为期,扣足十年或未届十年而款项用尽,均作为期满,交由晋省官绅自行经理;西学专斋学科分为五门:文学、、法律、格致、工程、医学(至辛亥革命前,因经费所限,未开设医学专门、文学专门,开设了法律、格致、矿学、工程专门),其它如西斋经费使用、学生食宿、学籍管理、考试毕业及教习聘任等均一一载明。
合同还特别规定,西学专斋既议并人大学堂,即系中国国家学堂,“专斋课程只讲求各种有益之新学”,课程无论如何商订,均不得与规定所列学科稍有违背。
倘有违背,或别有增立,可由巡抚立时将此合同作废,意在禁止校内宣教。
《二十三条》既已签订,光绪二十七年十月,周之骧与李提摩太在上海签订的合同注销,新合同《二十三条》一式三份,一存山西巡抚衙门,一存山西大学堂,一存上海广学会,并勒石大学堂内。
山西大学堂新建校舍规模宏大,布局整齐。
西北隅的中式瓦房为中斋教习宿舍,其前面为中斋讲堂。
东北隅的新式房屋为西斋教习宿舍,其前面为西斋教室。
西边有瓦房20排,每排12间,共200余间,为中西两斋学生的宿舍和灶房。
东边为西斋的藏书楼、阅报室、仪器室、物理和化学试验室、博物院、体育场、办公室、会议室、应接室、司事夫役住房。
校门的正面是大礼堂,为当时全省唯一无大梁和支柱的最新建筑。
礼堂后面是红墙黄瓦的大成殿,殿前高台可同时容纳五、六百人于朔望向孔子行跪拜礼。
西斋教习新常富曾写道:“诚不愧为大学之名焉,其构造不为不善矣,其布置不为不工矣。
其经济不为不多矣,其人才不为不众矣。
总之,大学一堂,建设完全,已无遗憾;人才荟萃,大有可观。
”山西大学堂的成立,不仅开创了山西教育的新纪元,而且在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1903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须设有三科才能称为大学酌规定,其它各省都遵章将大学堂改为高等学堂。
山西大学20世纪50—80年代建筑特点

2021-05山西大学20世纪50—80年代建筑特点◊鲁月摘要:山西大学作为百年老校,历史悠久,在教育、建筑方面都体现了社会背景下的时代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近代山西大学的校园建筑在新建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当地的社会背景、政治背景、教育程度、人文特点以及施工技术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形式——出现了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迥异的西洋式建筑元素,同时也有现代建筑的影子。
基于此,文章以山西大学坞城校区20世纪50—80年代建筑为研究对象,简单阐述山西大学校园建筑的建筑特点、建筑材料以及产生该特点的原因遥关键词:校园建筑;结构;中西融合一、建筑分布创办于1902年的山西大学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创办最早的新式大学之一,当时名为山西大学堂,位于现太原市迎泽区侯家巷9号,是最能代表20世纪30-50年代山西大学校园建筑的地方,具有英国大学式教育特色。
目前山西大学有坞城校区和大东关校区2个校区,东山校区正在修建。
由于疫情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为坞城校区建筑,整个校区的建筑按时间划分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20世纪50-80年代的建筑,第二部分是当代建筑。
20世纪50-80年代的建筑主要分布在校区德秀路以北的区域,包括文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物理电子工程学院、哲学社会学学院、文瀛宿舍区,其中文瀛宿舍区占地面积最广。
代表现在时代潮流的建筑文化集中体现在新西校门及新南校区的建筑群落。
横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建筑作品是新西校门南侧的科技大楼,东侧是图书馆,北侧是文科大楼。
另外在山西大学,有几处可视文物建筑:旧西校门的毛泽东同志塑像、体育馆、人字木构顶的学生公寓、家属1号楼到10号楼等。
二、基本特征为扩大办学规模,山西大学在坞城南路(现址)相继建起教学主楼、体育馆、物理教学楼和十几幢学生公寓等等。
这批建筑物集中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筑的特点,呈现出高耸宏大、坚实稳重的外观。
那时受苏联建筑的影响较大,墙厚层高,结构粗大,灰色外墙,很具保暖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大学校史诞生背景、教学章程山西大学堂创立于1902年,设中学专斋和西学专斋,由英国人李提摩太和山西巡抚岑春煊共同创办,山西大学堂是中国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堂之一,和北洋大学堂(现天津大学),京师大学堂(现北京大学)一道开启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纪元。
山西大学堂最初分为中学专斋(山西大学前身)和西学专斋(太原理工大学前身),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中西教学共为一体之先例。
历经多次调整更名在1953年,山西大学堂分为太原工学院(今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医学院(今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师范学院(1961年并入此前于1959年新建的山西大学)。
中学专斋:1898年的“百日维新”和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以后,清王朝为了维护其专制统治,迫于国内外各种压力,于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初宣布实行所谓“新政”,兴办学堂为其教育改革之主要内容。
同年,清政府下诏,“除京师大学堂应切实整顿外,着各省所有书院牞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均设中学堂,各州县均设小学堂。
”当时山西省太原设有“晋阳书院”和“令德堂”两所书院。
“百日维新”期间,“令德堂”曾改为山西省会学堂,进行过一定改革,在此基础上,1902年初,山西巡抚岑春煊即遵朝廷谕旨将令德堂改设为山西大学堂。
委派山西候补道姚文栋为首任督办(相当于校长),高燮曾为总教习,谷如墉为副总教习,以太原文瀛湖南乡试贡院作为临时校址,接收晋阳书院和令德堂学生,正式开学。
由此山西大学堂正式成立。
教学:中学专斋初办时,设有高等科和三年制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基本承袭了令德堂旧制。
所上课程分经、史、政、艺四科,谷如墉讲《战国策》,高燮曾讲《近思录》,贾耕(前上党书院山长)讲《禹贡》,田应璜(举人出身)讲《明史》,成连增(翰林出身)讲算术,胡瀛(贡生出身)讲地理,学生不分班次,集中于大堂听课,教习按品职依次列坐正中,学生分坐两侧。
考试于每月初八统一举行,成绩优异者按等级发给奖金。
1904年,新任提学使宝熙对山西大学堂进行了整顿。
设监督为学校负责人,取消总理,总教习改称教务长,提调改称庶务长,堂舍监督改称斋务长。
特别对课程设置进行了较大的改革,高等科分为两类,一类以文为主,一类以理为主。
旧课程只保留经学一门,其他一律取消,增设了英文、日文、法文、俄文、代数、几何、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生物、图画、音乐和体操等课,教员自编讲义,印发给学生。
1905年中斋第一批学生毕业,根据毕业考试成绩,分别授予拔贡、优贡和岁贡的“贡生名义”。
1904至1905两年还选派了优秀学生40名留学日本。
西学专斋:在义和团运动中,山西仇杀天主教主教、教士130余人,教案特别严重。
在处理教案问题中,在山西传教的英国耶稣教浸礼会传教士李提摩太于1901年3月曾向清廷议和全权大臣李鸿章与奕劻提议,以山西教案赔款50万两白银用于在太原创办一所近代中西大学堂,选拔全省优秀学子入学,学习近代学问。
后又于5月29日递交了《上李傅相办理山西教案章程七条》,其中第三条对此提议作了专门的具体陈述。
大意为:共罚白银50万两,每年交5万两,十年为止,设立学堂,教导有用之学,开导晋省人知识。
对此李鸿章、奕劻立即表示赞同并电告巡抚岑春煊遵办。
10月岑春煊曾派洋务局提调周之骧赴上海与李提摩太面谈此事并议定了创办中西大学堂合同八条。
1902年初,李提摩太偕人来太原拟签订正式合同时,方知晋省已办起了山西大学堂。
于是他又建议岑春煊将山西大学堂与他拟创办的中西大学堂会并办理。
合并后山西大学堂内设两部,一部专教中学,由华人负责;一部专教西学,由李提摩太本人负责。
就此建议,岑春煊认为涉及教育主权问题和传教问题,未敢应允。
后经多方反复筹商,并交由西大学堂学生进行了民意测验,对有关细节进行了逐条逐字的斟酌,议定了合办山西大学堂的合同23条,于光绪二十八年五月初二日(1902年6月7日)由山西司道及绅士等与李提摩太及拟聘之西学专斋总教习敦崇礼签字,巡抚盖章立案,呈报光绪皇帝朱批。
合同生效后,山西大学堂就改制成为两个组成部分,即山西大学堂原来部分改为“中学专斋”,总理为谷如墉,总教习为高燮曾,拟办中西学堂改为“西学专斋”,总理为李提摩太,总教习为敦崇礼。
由此山西大学堂就成为了中西共为一体的一所新式学堂。
教学:西学专斋开办时,由学会刘嘉琛通过向各县分配名额,招收了学生,于1902年6月26日(农历五月二十一日)开学。
巡抚岑春煊和省城重要官绅都出席了开学典礼。
为解决校舍不足,巡抚岑春煊专令拔贡院附近皇华馆学台衙门西院作为西学专斋办公、上课和教习宿舍之用。
西斋的总管理和学生膳食住宿等一切行政事务由中斋所设提调和舍堂监督统一管理,只教学相对独立。
西学专斋初办时只设有预科,教习多为外籍人。
开设的课程一般是近代学科,有英语、数学、文学、法律、物理、化学、采矿、格致、西洋史、世界史、体操、图画等,并开有物理和化学实验课。
为解决西斋教材不足的问题,李提摩太等还曾于1902年至1908年在上海开设了山西大学堂高译书院,此为中国第一所大学译书院。
翻译出版了各种高等、中等和师范学校教材和名著,为引进和传播西方先进科技知识和学术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
后来,经过一定发展,西斋于1906年开办了法律、矿学和格致三个专门科,1908年又开办了工程科。
考试录取:西斋学生毕业也同中斋学生同时于省城进行统一毕业考试,考试及格,一律称为“举人”,各专科毕业生,经过进京应试,及格后授予“进士”。
此外,省府还拨专款,前后从西斋选派了优秀毕业生50余名赴英国留学,学习铁路、采矿、机械等工程科目,这些学生学成归国后为我省开发矿产、兴办工业及发展该校工科做出了一定贡献。
历史沿革山西大学堂1901年3月,英国耶稣教浸礼会传教士李提摩太提议,以山西教案赔款50万两白银用于在太原创办一所近代中西大学堂,10月岑春煊派洋务局赴上海与李提摩太面谈此事并议定了创办中西大学堂合同八条。
1902年初,山西巡抚岑春煊遵朝廷谕旨将令德堂改设为山西大学堂,接收晋阳书院和令德堂学生,正式开学。
由此山西大学堂正式成立。
1902年初,李提摩太建议岑春煊将山西大学堂与他拟创办的中西大学堂合并办理。
合并后山西大学堂内设两部:山西大学堂改为“中学专斋”专教中学,由华人负责;中西大学堂改为“西学专斋”专教西学,由李提摩太本人负责,由此山西大学堂就成为了中西共为一体的一所新式学堂。
当时,根据《奏定学堂章程》,设立在省会的大学堂,至少需要设置三科才能成立。
1903年下半年,各省都按章程规定改为高等学堂,全国只有京师大学堂和山西大学堂仍保留为大学堂,同年10月,天津中西大学堂改为北洋大学堂,直到辛亥革命时,全国总共也只有以上三所大学堂。
山西大学校1910年,山西大学堂已开办近10年,省出经费50万商银已付清,根据“合同”规定,西学专斋应归还山西自办。
是年11月上旬,李提摩太来并办理了有关移交手续,西斋教习也大部分按合同解聘离晋,不久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建立。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教育法令。
遵照新的规章,山西大学堂改名为山西大学校,监督改称为校长,中学专斋与西学专斋的建制也同时取消。
设立了预科和本科,预科分为一、二两部,一部为文法科,二部为理工科,均修业三年,本科分文法工三科。
由此山西大学校便奠定了以后文理多科的综合性大学的基础。
国立山西大学1918年7月,山西大学校列入国立范围,被称为国立第三大学。
直至此时,全国公立(官立)大学仍只有北京大学、北洋大学和山西大学三所,并规定凡是山西大学本科毕业生,以其所学任事三年,或曾任校长及教员满三年者可参加参议员选举。
直到1922年重新颁布学制,全国大学才逐步增多。
山西大学(民国)1931年改名为山西大学,抗战期间,曾迁至晋南、陕西三原、秋林等地。
1937年被迫停办,1939年复校。
1949年春,中国大学理学院并入山西大学。
1949年6月,法学院法律系并入北京大学。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山西大学设有文、理、工、医、法五个学院,是当时国内办学规模较大、学科门类齐全、办学水平较高的高等院校之一。
著名进步学者邓初民任校长。
1952— 1953年院系调整,取消山西大学建制,文、理、工、医、法五个学院调整如下:文、理两院(含中文、历史、外语、教育、数学、化学、生物7个系)合并,改称山西师范学院(后并入1959年新建的山西大学)。
工学院(含土木工程、采矿工程、冶金工程、化工工程、机械工程、电机工程、纺织工程7个系)中冶金工程系参与组建新成立的北京钢铁工业学院(今北京科技大学),纺织工程系和采矿工程系并入西北工学院(今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电机工程、土木工程、化工工程4个系独立建院为太原工学院(今太原理工大学)。
医学院(含医学系)独立建院为山西医学院(今山西医科大学)。
法学院改称财经学院(含经济、工商管理、会计3个系),后划归入中国人民大学。
衍生学校山西大学1953年,山西大学取消建制,文、理两院(含中文、历史、外语、教育、数学、化学、生物7个系及中文、史地、数学、理化、生物、体育5个专修科)合并,改称山西师范学院。
1959年,再度组建山西大学。
1961年,山西师范学院并入新建的山西大学,校名仍定为山西大学。
1962年,山西体育学院、山西艺术学院并入。
1998年,成为山西省重点大学。
2005年,成为山西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同建设的省部共建大学。
2011年,正式成立研究生院。
2012年,成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同年11月成为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一省一校)14所入选高校之一。
2014年,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
太原理工大学1901年3月,英国耶稣教浸礼会传教士李提摩太提议,在太原创办一所近代中西大学堂。
1902年初,李提摩太建议中西大学堂与山西大学堂合并办理,合并后中西大学堂改为“西学专斋”。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山西大学堂改名为山西大学校,中学专斋与西学专斋的建制也同时取消,西学专斋调整为山西大学校的理工科。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山西大学校的理工科系发展成为山西大学的工学院。
1953年,山西大学取消建制,工学院(机械工程、电机工程、土木工程、化工工程4个系)独立建校,命名为太原工学院。
1984年,太原工学院更名为太原工业大学。
1997年,太原工业大学合并山西矿业学院,更名为太原理工大学,同时步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
2000年,山西省纺织工业学校并入太原理工大学,成为太原理工大学现有的纺织工程学院和艺术学院。
山西医科大学1953年,医学院独立建校,称山西医学院,1996年更名为山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