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论文: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浅谈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作者:张莹刘利明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3期摘要:城市公共安全是指城市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包括城市生活中人们生产、生活、生存范围内诸多方面的安全,它既是城市及其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需要的满足, 也是城市依法进行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以及生产和经营所必需的良好内部秩序和外部环境的保证, 它反映了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经济状况和资源供给等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对于城市长治久安和持续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战略;应急管理;信息建设Abstract: The city public security refers to the security problem of city life, including people living in the city of production, life, living within the scope of many aspects of security, it is not only the city and its citizens need safety of body and property to meet the city according to law, but also soci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and ensure good internal order necessary for production and the management and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it reflects the natural disaster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conomy and society, resources supply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factors for a long period of stabi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ty influence.Key words: City public security; strategic planning; emergenc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中图分类号:TU984一、城市安全管理的现状问题1.现行城市公共安全系统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城市建设规划中的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

城市建设规划中的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建设规划中的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作为人口密集、资源集聚、经济活动频繁的地区,面临着各种潜在的安全风险和突发事件的威胁。
因此,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充分考虑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重要性,既是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也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公共安全与城市建设规划公共安全是指在城市中,人们在生活、工作和娱乐等各个方面的活动中,不受到外界威胁和危害的状态。
城市建设规划中的公共安全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环境安全、食品安全等。
这些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交通安全是城市建设规划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城市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规划道路布局、交通组织,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此外,还要加强对交通违法行为的管理和处罚,提高交通安全意识,推动城市交通安全的改善。
其次,消防安全是城市建设规划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城市建筑物众多,火灾风险较高。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规划建筑物的布局和消防通道的设置,提高建筑物的防火性能,加强对火灾隐患的排查和整治。
此外,还要加强消防队伍的建设,提高消防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火灾应急救援能力,确保城市消防安全。
再次,环境安全是城市建设规划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城市环境污染、噪音污染等问题对居民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胁,也影响到城市的形象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规划工业区、居住区和绿地等空间布局,控制工业废气、噪音等污染物的排放,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保障居民的健康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食品安全是城市建设规划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食品供应链的延长,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规划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场所,加强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居民的食品安全。
我国城市安全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城市安全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章简述了危害城市发展存在的一些风险因素,通过对我国城市安全规划现状的分析,总结出我国城市安全发展中的不足之处,并对此提出一些相关的对策。
标签:城市;安全发展;安全规划1 城市安全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2002年至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以每年2096万人的速度递增。
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了51.2%,全国城市数量达到657个,其中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达到102个[1]。
伴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人口的极速膨胀,越来越多的城市安全问题开始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城市安全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当成城市研究的一个热点。
青岛市黄岛区爆炸事故的案例是我国城市发展所出现的安全问题的一个缩影。
黄岛区作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近年来飞速发展,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人口的膨胀,城市基础设施建筑明显落后于城市的发展需求,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经过合理的安全规划,工业用地和民居日趋混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2 危害城市安全发展的因素城市中所存在的风险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按照城市灾害来看,可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或主灾害和次生灾害两大类;从构建安全城市的规划图景来看,城市安全包括生态安全、防灾安全、生活安全、通勤安全、心理安全五方面。
2006年1月8日,我国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文章引用此分类方法,将危害城市的危险因素分为四类。
2.1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破坏力极大,能够破坏城市基础设施,摧毁建筑,使城市的功能瘫痪,给城市居民带来致命的伤害。
与其它因素比起来,自然灾害具有区域性和不可避免的特点。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有关城市发生自然灾害的报道屡见不鲜。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可主要分为几类:洪涝、干旱灾害,台风、冰雹、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火灾等。
城市管理申论范文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管理日益复杂。
强大的城市管理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建设美好城市的基础。
在城市管理中,有很多现实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和应对。
本文将就城市管理中常见的问题,从多个角度探讨城市管理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提升城市管理的水平。
一、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城市交通混乱:在城市中,交通拥堵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车辆数量的增多,道路的狭窄和不足,缺乏规范的交通管理系统,都会导致交通堵塞。
这给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因此,城市交通管理的改进是非常必要的。
2.城市环境脏乱差:在城市里,垃圾乱扔、乱堆乱放、乱涂乱画是不少人都有过的经历。
城市环境卫生的问题不仅影响城市形象,还会对居民的健康和生活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城市环境管理需要加强和完善。
3.城市治安问题:高速的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是城市犯罪率的升高。
在一些城市中,盗抢、诈骗、暴力等问题时有发生。
这暴露出城市治安管理方面的漏洞。
城市需要加强治安管理,保障社会安定与居民的安全。
4.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规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规范,给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电力、供水和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完善,影响着居民的出行和日常生活。
因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强和改善。
二、城市管理的必要性城市管理是一个机制,它通过规范和控制城市的各个方面,实现城市的协调和平衡发展。
城市管理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管理可以保障城市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城市管理可以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3.城市管理可以保障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4.城市管理可以促进城市的高效运转和发展。
三、如何提升城市管理水平1.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城市规划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制订详尽的城市规划规范。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建设管理和监管机构的建设,规范和监督建设行为,确保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和环境垃圾处理标准。
2.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城市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环境卫生的改善,需要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和回收体系,以及制定一系列有力的环保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和环境宣传教育,推动城市环境卫生水平的持续提高。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与应急管理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与应急管理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面临的安全风险也日益增加。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与应急管理成为保障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意义、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内容、城市应急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与应急管理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意义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是指为了应对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保障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意义在于提前预防和减轻各种安全风险对城市和居民造成的损失,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城市稳定和居民安全。
首先,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可以提前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影响。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自然灾害频发,如地震、洪水、台风等,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通过制定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可以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的建设布局,避免在高风险区域建设,加强基础设施的抗震、防洪等能力,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
其次,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可以应对各种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
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如火灾、交通事故、恐怖袭击等,都可能对城市的公共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通过制定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可以建立健全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体系,提高事故应对和处置能力,减少事故灾难对城市和居民的伤害。
最后,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可以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城市是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核心任务。
通过制定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可以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提高警务力量的部署和反应速度,减少犯罪活动对居民的威胁,提高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二、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内容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制定城市灾害风险评估和防灾减灾规划。
通过对城市的灾害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城市所面临的主要灾害风险和脆弱性,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规划,加强城市的防灾减灾能力。
其次,建立城市应急救援体系。
城市公共安全建设与管理 毕业论文

城市公共安全建设与管理摘要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是城市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种社会不确定因素的增多,城市公共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加强对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研究和建设势在必行。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建设与管理的现状,找出了在城市公共安全建设与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使快速反应、统一应急、联合行动成为现实,为城市的公共安全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城市;公共安全;安全管理;应急救援AbstractPublic safety management of the c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public manage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progress, the uncertain factors of our society increased, the urban public safety arouses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city's public safety system. Through analysis of China’s urba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public safety, find their faults and bring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in order to response rapidly, unified and action jointly become true.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city’s public security management.Key words:city; public safety;safety management;emergency rescue目录1 绪论 (1)1.1 课题的提出 (1)1.2 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建设现状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3)2 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4)2.1 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现状 (4)2.2 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5)3 加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及作用 (9)3.1 建立并完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 (9)3.2 建立城市公共安全信息管理系统 (11)3.3 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 (11)3.4 建立应急救援指挥系统 (12)3.5 普及安全文化知识 (13)3.6 政府重视,加强引导 (14)3.7 加速培养综合性的公共安全管理人才 (14)3.8 完善城市公共安全法规体系,为公共安全管理提供法律保障 (15)4 结论 (16)参考文献 (17)1绪论1.1 课题的提出进入21世纪,国际公共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城市面临的灾害形势从传统的自然灾害、火灾、瘟疫等为主扩大到传统灾害和生命线系统故障、信息安全、恐怖事件等非传统灾害共同影响的情况,呈现出以下特点: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量级加大,经济损失更严重;随着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事故灾难以及复合型事件的影响日益突出;生物和公共卫生危机严重威胁和影响公众健康;恐怖主义威胁呈现出新型化、大规模化和强灾难性的特点;经济危机连锁反应,各种社会危机交相激荡。
城乡规划中的城市安全与公共安全

城乡规划中的城市安全与公共安全城市安全和公共安全是城乡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稳定。
城乡规划的目标是为人们创造一个安全、宜居的居住环境,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城市安全和公共安全的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城乡规划中的城市安全和公共安全。
一、城市安全的重要性城市安全是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个人财产安全。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来确保城市的安全:1. 社会安全:城市生活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社会安全问题,如犯罪、丧失人身安全等。
因此,在城乡规划中,需要合理布局社会管理设施,提高警力布局密度,以增加城市的安全性。
2. 自然灾害安全:城市经常面临自然灾害的威胁,如地震、洪水等。
城乡规划应当充分考虑这些自然因素,减少灾害对城市造成的影响。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合理设置生态绿地,增加防灾器材的配置等。
3. 基础设施安全:城市的基础设施包括供水、电力、交通等,对城市生活的正常运转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城乡规划中,应当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以确保城市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二、公共安全的重要性公共安全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城市居民的整体福祉和社会的稳定。
公共安全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突发事件应对:城市生活中,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如火灾、交通事故等。
城乡规划要合理设置应急避难场所、安全出口等,提高城市公共安全意识,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应对不同的突发事件。
2. 公共防灾救援能力:城市规划要提高公共防灾救援能力,确保政府和社会组织能够及时、有效地开展救灾工作。
为此,需要建立完善的救灾体系,培养专业防灾救援人员,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自救能力。
3. 公共卫生安全:城市规划要考虑公共卫生安全的问题,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安全、疫情防控等。
要合理规划城市公共卫生设施,并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报告机制,加强卫生安全教育,提高公众的卫生防护意识。
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包括缺乏有效的预警机制、协同机制不够完善以及存在漏洞和薄弱环节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应急预警技术的研发,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协同作战,同时还要加强漏洞和薄弱环节的整改工作。
通过这些对策建议,我们能够更有效地提升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还存在不足,但是通过加强预警、协同和整改,我们有望在未来取得更好的成效。
【关键词】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问题、预警机制、协同机制、漏洞、薄弱环节、对策建议、总结分析、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城市公共安全是指城市内涉及到公共安全的方方面面,包括但不限于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火灾安全、环境安全等。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共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针对公共安全问题及时有效地做出应对和处置的管理活动。
在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困难。
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缺乏有效的预警机制。
很多突发事件发生时,缺乏及时准确的信息传递和预警,导致应急处理不及时,损失加剧。
协同机制不够完善也是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一个问题。
部门间信息共享不畅、协作不够紧密,导致在应急处理中出现协同不畅的情况。
存在漏洞和薄弱环节也是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中的难题。
一些重点部门和领域的安全防范工作不到位,安全隐患得不到有效控制,容易造成重大事故和灾害。
针对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有必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加强预警机制建设、完善协同机制、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等,以提升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1.2 问题意识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现阶段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存在着缺乏预防意识和长远规划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建议
城市公共安全是指城市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包括城市生活中人们生产、生活、生存范围内诸多方面的安全,它既是城市及其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需要的满足, 也是城市依法进行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以及生产和经营所必需的良好内部秩序和外部环境的保证, 它反映了
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经济状况和资源供给等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对于城市长治久安和持续发展的影响。
一、城市安全管理的现状问题
1.现行城市公共安全系统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如管理体制不尽完善,缺乏一个综合常设的权威机构。
应急指挥与日常管理工作薄弱,覆盖城市各方面的联动机制未能形成,而临时性的战时指挥机构由于基础工作薄弱、经验缺乏、准备不足,致使应急管理的政令不畅,决策指令难以及时到位;部门之间相互掣肘,缺乏协调配合,不同部门和单位自成体系,职能分工不明确,重复建设,自选标准,不仅造成公共安全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大大降低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并导致衍生灾害的发生;科技手段较为落后,公共安全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仍未建成,数据库建设较为落后,未能形成全面覆盖的信息管理技术平台和紧急救护网,缺乏系统和长期规划,缺乏物资储备和资金保障机制。
防灾技术、设备、物资和力量处于相互
分隔的状态,救援能力严重不足;非工程建设问题薄弱,立法不健全,全民安全意识薄弱,社会心理防御能力明显不足,保险意识薄弱,管理手段单一,基本停留在以政府为主的行政管理层次上,各种民间的非政府组织、社会救援机构、慈善捐助机构建设工作十分薄弱。
2.城市基础运行系统较为脆弱,公共安全基础建设较为落后。
一方面,由道路、通讯、水、电、热、气等六大系统组成的城市基础设施网络系统是城市运行的生命,其运行状况往往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安全状态。
而近年来大规模、大面积的城市建设,对城市基础设施网络系统的运行构成极大的威胁,增加了更多的安全隐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易燃、易爆、危险品也越来越多地进人家庭,使基础设施网络系统的运行处在一个十分脆弱的环境中。
另一方面,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的建设却较为薄弱,重点工程防灾标准低、防护系统薄弱,缺乏全面系统的公共安全工程规划,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之间的工程项目相互之间不匹配,综合监测预测能力不强,预警及通信网络系统不健全、不统一,技术基础薄弱和风险管理意识不足,尤其是在重大安全事故的应急反应、洪涝灾害和火灾防治等方面缺乏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研究。
3.安全规划战略缺失
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应该是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构建等基础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在制定城市整体发展战略的同时,也应该将公共安全建设战略融入其中,并且还应占据基础性的重要位置。
但由于
城市目前更多地侧重于发展经济,依靠经济指标定成效,“公共安全管理的研究和实践领域还主要集中在一般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层面,从城市可持续安全发展的角度对城市公共安全进行全方位的战略思考还不够,公共安全管理没有摆上城市发展应有的战略地位。
”忽视安全体系的基础建设,强调临时性的应急管理,这是目前安全管理战略规划缺失的明显反映。
城市在基础建设过程中就将安全因素作为重点纳入规划是一种先天植入式的战略,而只按经济考虑进行建设,出现问题再寻求应急解决方案,这是一种后天嫁接式的战略,两者比较,显然前者在实际中发挥的作用更加强大。
在很多城市中都不乏一种现象,即居民住宅及密集商业区建筑都非常高,且建筑群极其密集,周围缺乏足够的空旷逃生地带,甚至还有少部分带有危险性的企业设在生活区旁边。
这些规划设计本身就没有系统地考虑城市的公共安全,先天遗留下的安全隐患只能通过后天无限的投入应急管理来弥补。
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今后还将出现更多的新兴城市,如不能在城市开始建设的规划阶段合理考虑整体安全战略,一味模仿东部现有城市模式,甚至将眼光仅瞄准经济,比规模、求速度,都可能导致忽视系统安全设计,最终将背上后天安全管理巨额投入的长久包袱。
4.城市安全认识尚待提高。
目前社会各方面对城市安全认识还比较模糊;1930年美国已提出交通拥堵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并衍生诸多社会问题;成为一种新的城
市灾害。
可是我国至今也未把交通拥堵视作灾害,有的经济学者甚至认为北京的堵车现象是社会繁荣的标志。
长期以来我国对城市灾害的分类,多还停留在“地震、火灾、风灾、洪水、地质破坏”等方面,对传染病及其它新的城市灾害缺乏足够的重视。
由于缺乏正确的安全观,社会的安全文化教育匮乏。
二、针对以上问题可采取的措施
1.加强城市公共安全的相关立法。
中国自2003年“非典”之后开始关注公共安全相关领域的立法,但至今城市公共安全立法中仍存在很多的空白,缺少一部《城市安全法》应该是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重要基础性缺失。
失去法律的规范和约束,很多工作就带有了人为的随意性,大量给城市安全带来重大威胁的行为得不到严格约束。
如果有了法律规定,则完全可以追究相关决策、监管等部门的责任,进而更有效地从源头引发重视。
今后城市安全立法可以考虑将城市规划的公共安全设计要求、培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政府在安全管理中的行为规范等纳入其中。
2.建立健全危机灾害应急管理机构。
城市人口密集,流动性强,城市灾害应急管理在整个国家安全管理中居关键地位,只有抓好城市突发事件管理才能稳住大局。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突发灾害应急管理都是分部门、分灾种,不利于协调统一、高效救灾的现状,应该学习国外先进的城市应急管理模式,结合我国的特点和行政管理情况,创出中国式的城市减灾现代管理模式,形成
强有力的综合协调管理机制。
应着手成立防灾专门机构,建立应急综合管理指挥系统。
3.推动社会力量主体的有效参与。
从国外城市的发展经验来看,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安全体系建设已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其不仅能够提高应急反应的效果,还可以节约大量政府投入,政府将节约的资源转投向经济等其他建设,能取得更好的社会效应。
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分析,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深入,个体化、多元化在城市中的表现更加突出,多元利益诉求导致的矛盾冲突爆发的可能性也随之上升。
共同抵御风险、应对危机成为多元化社会中分散个体的共同利益。
将社会个体组成臆对风险的主体,这种将分散社会力量进行组织化和功能化的行动,不仅能有效提升社会整体抗风险能力,还可以从内部减少各种人为因素导致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政府应该有计划地培育一批可以发挥作用的社会力量,并将其纳入公共安全管理的决策体系,从而调动最广大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成为推动城市公共安全建设的又一重要主体。
4.加强信息建设,建立灾害预警机制。
要加大投入,积极推进科技减灾,积极鼓励开展预防和减轻灾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高灾害的预测预报能力。
及时披露灾害信息,通过顺畅渠道提供可靠的防范知识,对于消除不安定因素,降低紧急事件带来的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9·11”事件后,美国
进一步完善了信息预警机制,不定期地通过一套以颜色区分的警戒识别系统向社会各界发布恐怖威胁、警告,并给民众提供详细指南,效果很好。
在我国,2003年初发生的北大、清华餐厅爆炸案,也因为权威媒体在第一时间及时、真实地报道了事件的全部过程,才没有引起大范围的恐慌。
因此,我们对建立城市突发灾害预警机制,应给予高度重视。
政府作为权威信息的掌握者和控制者,对能够预见的重大灾害应及时告知社会公众提前防范;对不能预见的突发灾害,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初应该尽量在第一时间直接或通过权威媒体向社会通报情况,建立权威的信息发布和报告机制,以积极地引导社会公众的理性行为,安定民心。
5.强化城市生命线系统的防灾救灾性能。
交通、能源、通信、给排水等城市基础设施是确保城市正常生活和生产的生命线系统,是城市的“血液循环系统”和“免疫系统”。
在城市重大突发事件时,生命线系统的破坏是灾难性的。
会使城市失去抵抗能力,并会造成许多次生灾害,无法控制灾情蔓延。
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中,必须加强生命线系统自身的安全;同时,要提高生命线系统的防灾救灾性能,提高这些基础设施在防灾方面的建设标准。
从系统构成、设施布局、结构方式、组织管理等方面,提高生命线系统的防灾抗灾功能,这是城市安全的重要环节。
三、总结:
城市安全管理设计生活的各个方向,管理人员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敏锐地洞察社会变化,及时应对社会的变化,更好的维护城市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