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君心-乳腺癌放射治疗规范
乳腺癌放射治疗技术规范

乳腺癌放射治疗技术规范一.保留乳房术后的放疗(一)靶区与放射剂量1.全乳腺:46-50Gy∕23-25f2.瘤床:10-14Gy∕5-7f(二)方法1.常规乳腺切线野照射:(1)体位:患者仰卧,患侧上肢外展90度抱头(2)照射野:内侧切线野缘位于中线,(包括内乳时过中线3cm),外侧切线野缘位于腋中线,上缘与锁骨野下界相接(第二前肋水平),下界达乳皱折下2cm(3)摸拟机下定位,照射野宽度超过乳头1.5-2cm,切线角度要保证切肺深度在2cm以内应用60Co或4-6MV-X线,加用15度楔形板做组织补偿,加填充提高表面剂量。
瘤床应用9MeV或12MeVB线,沿手术瘢痕外放2cm,追加1074Gy∕5-7f2.三维适形照射(3D-CRT)与调强放疗(IMRT)CT定位后根据患者的靶区制定治疗计划。
(三)淋巴引流区照射原则:1.腋下淋巴结(+):锁骨上下区照射50Gy∕25f,前15f加用ICm填充。
腋下淋巴结(-),不做锁骨上下区预防照射二,改良根治或根治术后辅助放疗(一)改良根治术后照射原则1.胸壁照射:腋下淋巴结转移24;乳腺原发肿块25;皮肤、胸筋膜或骨胳肌受侵。
2.锁骨上下淋巴引流区照射:腋下淋巴结转移24新辅助治疗后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考虑治疗(无论转移个数)。
3.腋下淋巴引流区照射:腋窝病灶残留;(二)靶区与剂量1.胸壁和淋巴引流区(锁骨上下、腋下、内乳淋巴结区)50Gy∕5W(三)方法1.体位:患者仰卧,头偏向健侧,患侧手插腰2•照射野:(1)胸壁上界:平锁骨上下野下界下界:平对侧乳房皱折下2cm内界:中线外界:腋中线(2)锁骨上下野上界:达环甲膜水平下界:在第2前肋间内界:沿胸锁乳突肌前缘向下达前正中线外界:位于肩胛盂边缘,避开肱骨头(3)腋下野上界:平锁骨外界:肱骨内侧缘内界:胸壁下界:距腋顶5-6cm(4)内乳野上界:平切迹下界:平第3肋间内界:中线外界:中线向患侧4cm三.局部晚期、以及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姑息放疗(一)局部晚期乳腺癌的高姑息放疗:全乳腺照射40Gy∕20f∕4w,休息4周后争取手术切除。
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规范

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规范放射治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环节,术后放疗能有效减少病灶复发的风险,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然而,放射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治疗的规范性。
本文将探讨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的规范操作,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1. 术后放疗适应证准确界定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的适应证应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分期和其他相关因素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乳腺癌患者需要接受术后放射治疗的适应症有:肿瘤直径大于5cm,淋巴结转移,术后病理发现肿瘤切除面超过1mm的浸润,以及ER阴性和PR阴性的三阴性乳腺癌等。
2. 辐射计划设计放射治疗前需要进行辐射计划设计,以确保辐照病灶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计划设计过程中,应准确确定病灶部位、辐射照射剂量和照射方式。
常用的照射技术包括传统的二维照射和现代的三维逆向规划照射。
在计划设计过程中,需充分考虑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尽量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3. 辐射治疗剂量与分数对于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常采用常规分数剂量为1.8-2.0 Gray (Gy),每次照射1分一次,每周5-6次进行的分数治疗。
总照射剂量一般为45-50 Gy。
对于高危人群,如接受淋巴结清扫术或肿瘤切缘阳性的患者,可以在常规放疗剂量的基础上增加加酌剂量。
4. 治疗期间的持续监测放射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反应。
定期进行妥善的疗效评估和不良反应的监测,并及时调整治疗计划以及处理不良反应。
同时,加强与其他科室的协作,进行全程管理,确保患者能够顺利完成治疗。
5. 并发症识别与处理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可能会引发一些并发症,如乳房疼痛、乳头溢液、皮肤红斑、疲劳等。
在治疗期间应密切关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及时处理。
对于皮肤反应,可以采用护肤品和局部药物来减轻不适;对于其他并发症,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6. 随访与复查术后放射治疗结束后,需要进行长期的随访与复查。
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以及恶性指标的监测,及时发现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情况。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计划优化与评估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计划优化与评估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和治疗对患者的病情恢复和生存率具有重要影响。
放射治疗作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放射线的照射来杀灭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然而,在制定放射治疗计划时,如何优化计划并进行评估是非常关键的。
一、放射治疗计划优化乳腺癌的放射治疗计划优化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在尽量保证肿瘤灭活的前提下,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现代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为优化治疗计划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常用的优化技术包括强度调控放射治疗(IMRT)、调强弧形放射治疗(VMAT)、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等。
1. 强度调控放射治疗(IMRT)IMRT是一种通过调整放疗机器在给药过程中的辐射强度和照射角度来实现剂量分布的方法。
通过IMRT,可以更加精准地控制剂量分布,减少对正常组织的辐射损伤,提高治疗的效果。
对于乳腺癌的放疗,IMRT可以实现剂量在肿瘤灶区域的更好分布,以增加对肿瘤的照射,同时降低对心脏和肺部的照射,减少不良反应的概率。
2. 调强弧形放射治疗(VMAT)VMAT是一种通过调控放射束的强度和照射角度来实现剂量分布的方法,与IMRT类似。
与IMRT相比,VMAT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剂量分布,这对提高治疗效率非常有利。
对于乳腺癌的放疗,VMAT可以实现剂量在肿瘤灶区域的更加均匀分布,以增加对肿瘤的照射,同时降低对正常组织的照射。
3.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3D-CRT是一种传统的放射治疗技术,通过利用CT扫描等图像技术获取患者的三维解剖结构,然后制定三维剂量分布方案。
3D-CRT对乳腺癌的放疗仍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尤其适用于无法进行IMRT或VMAT的患者。
然而,相比于IMRT和VMAT,3D-CRT对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分布较为简单,需要通过设定剂量限制来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二、放射治疗计划评估放射治疗计划评估是指通过一系列评估指标来判断治疗计划的优劣。
ICRU_83号报告解读

剂量限制
6 治疗计划系统和治疗机
• 用HiArti Tomotherapy治疗机 • 用卷积/叠加和collpased-cone算法,有不均
匀校正。
7 处方(根据TPS情况重新定义)
7 处方
• 由于在PTV-T2实现69Gy的情况下,右侧PTV-N和PTV-
T1无法实现55.5Gy的目标,故右侧PTV-N和PTV-T1处方 剂量分别为55.7Gy和61Gy.
举例:前列腺癌计划优化
• 两次优化目标函数设置的对比
优化结果的对比
等效均匀剂量(Equivalent Uniform Dose, EUD)
• EUD的概念用于求解一个不均匀剂量分布的
等效平均剂量,这个剂量不同于一般数学 上的算术平均剂量,它具有生物效应上的 意义,因此EUD也可以称为生物等效均匀剂 量。
第一部分 调强放射治疗的计划优化
传统计划
调强计划
三 维 适 形 和 调 强 计 划 比 较
优化的过程
• 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约束条件共同组成了优
化目标函数 • 目标函数是由大量复杂 的参数组成,包含 一些非线性函数,本身并没有准确的解 • 优秀的优化算法只能折中求解,通过逐步 求得局部的最小值达到最终求得全局的最 小值。
第2水平的IMRT处方和报告
ICRU 83 报告的核心内容: DVH
Dmedian : 50%的体积所接受的剂量,对PTV的剂量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ICRU 83 报告PTV的核心内容:
• • • •
D近似最小剂量 = D98% D95% D50%(中位剂量) D近似最大值=D2%。 上图的D98%, D95%, D50%, D2% 分别为 57 Gy,57.5 Gy, 60 Gy, 63 Gy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大分割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毒性比较

3讨论 .
及半 年后 的 晚期 放 射损 伤。统计 方法 为 统 计描 述 和 K p n—M r al a e e生存
分析。 2 结 果 .
2 1 急性损伤 。依据 C C . . T 30毒性评价 标准 , 全组 2级 以上 急性皮肤
反应发生率为 93 , . % 2级以上血液学毒性为 2 . %, 5 6 常规分割组有 2例为 3 级以上血象下降 , 没有出现与放疗相关 的肝肾毒性 , 急性皮肤 反应在放疗后 1 个月以 内基本 恢复 , 两组病例 的急性损伤 ,详 见表 I 。 ( ) 2 2 晚期损伤。除大分割治疗组在放疗后 6 月出现 1 . 个 例放射性肺炎
Y rMJ2 0 3 0: 7. .a ,0 5, 3 21
3 讨 论 .
[ ] Hu i C,e ma 1 aeg ,t 1 Sq et oe—dnedxrb— 2 d Sl nA,3slaJ e a . euni d s s d N es oou i
c n, a l x l a d e co h m e fr r s e t b e h g i p cha e , n y lp a d o e p ca l ih—rs r a tc / e : ik b e aI r s c
近年来 , 乳腺癌的治疗疗效大为改观 , 中放疗在乳腺癌治疗 中的应用 其 价值更是不可忽略。研究结 果表 明, 腺癌根 治术 后放疗 不仅能 降低局部 乳 区域复发率 , 还能提高总生存率 ¨ 。乳腺癌是 一个全身性的疾病 , J 绝大多数 病人术后需要接受辅助放疗 、 化疗 以及 内分泌治疗 , 放疗和化疗何 者为先一 直是争论的话题 。过 去术后辅 助放疗 多采用 常规分 割方案 ,Gy次 , 2 / 5次/ 周, 总剂量 5 G , O y 常规分割方案疗程较 长 , 花费较多 , 病人很 不方便 ; 年来 近 大分割方案 的放疗在多种肿瘤 中都 已开展 应用 , 为进一 步探讨 大分割放 疗 在乳腺癌 的可行性 , 我们进行了大分割放 疗与常规分割放疗对 比研究 , 结果 显示大分割放疗的毒副作用并未增加 , 与常规 分割放疗 无显著差异 , 是可 以 替代过去 常规分割方案的短疗程 治疗方法 。这 一方案 能缩短治疗 疗程 , 为 后续化疗和 内分泌治 疗创造 治疗 时机 , 降低患 者治疗 费用 , 节约 了医疗 资 源。目前 国内卢冰 J彭纲 【 、 、 吴君心 【 等进 行过乳腺癌 根治术或 改 良根 治术后的大分 割放疗研究 , 他们 的结论 基本一致 , 认为 : 大分 割放射治疗 是 种短疗程、 安全 、 有效 的乳腺癌术后放疗方案 , 局部复发率 、 总生存率 和治 疗后晚期 并 发 症 与 常 规 放 射 治 疗 无 差 异 , 有 替 代 常 规 放 疗 的 可 能 具 性 。因此 , 我们认为 2 9 y次 , . G / 每周五次 , 总剂量 4 . G 的大分割 放 35y 疗是可以替代过去常规分割放疗的安全放疗方案。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与心脏剂量控制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与心脏剂量控制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放射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放射治疗过程中可能对患者的心脏造成一定的剂量影响,因此在放射治疗中控制心脏剂量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就乳腺癌的放射治疗和心脏剂量控制进行探讨。
一、乳腺癌的放射治疗乳腺癌的放射治疗是通过利用高能X射线或其他粒子来杀死癌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一般来说,乳腺癌的放射治疗包括局部放射治疗和淋巴结放射治疗两个方面。
1. 局部放射治疗局部放射治疗主要是针对乳房肿瘤局部进行的治疗。
一般情况下,根据肿瘤的大小和分期情况,选择适当的放疗计划,包括单纯全乳腺放疗和保留乳腺放疗两种方式。
此外,对于高风险病例,还可以考虑进行加速皮肤放疗等进一步治疗手段。
2. 淋巴结放射治疗淋巴结放射治疗是指对乳腺癌周围淋巴结进行的放疗。
如果淋巴结有转移,则需要对转移淋巴结区域进行照射,以杀死癌细胞,减少复发率。
对于无转移的患者,根据情况可以选择进行淋巴结照射或排空放疗。
二、心脏剂量控制的重要性放射治疗中,尽管主要照射目标是乳腺肿瘤组织,但心脏并不在放射治疗的排除范围之外。
研究表明,过高的心脏剂量可能导致心脏功能障碍,增加心脏疾病的发病风险。
因此,对心脏剂量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1. 心脏剂量控制的方法为了控制心脏剂量,放射治疗医生可以采用一些技术手段,例如调整姿势、使用体位脚手架和垫子等,以降低射束对心脏的照射。
此外,还可以利用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和调谐加速器等高级技术来减少心脏的剂量。
2. 心脏剂量监测与评估为了确保心脏剂量控制的有效性,放射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心脏剂量的监测和评估。
可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影像学方法,观察和测量心脏的剂量分布情况。
此外,还可以利用心脏剂量特征参数,如平均剂量、最大剂量等进行评估,以确保心脏剂量在安全范围内。
三、未来的发展方向乳腺癌的放射治疗和心脏剂量控制在不断发展中,未来还将有更多的技术和方法用于改善治疗效果和减少对心脏的副作用。
乳腺癌放射治疗指南2022版

乳腺癌放射治疗指南2022版1.乳腺癌放射治疗是一种常见的癌症治疗方法。
Radiation 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 is a common treatment method.2.放射治疗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手术和化疗联合使用。
Radiation therapy can be used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surgery and chemotherapy.3.放射治疗可以减少肿瘤的大小并杀死癌细胞。
Radiation therapy can reduce the size of tumors and kill cancer cells.4.它可以用于治疗初诊乳腺癌或复发乳腺癌。
It can be used to treat primary or recurrent breast cancer.5.放射治疗有助于减少乳腺癌的复发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Radiation therapy helps to reduce the recurrence of breast cancer and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6.患者通常需要接受数周的放射治疗。
Patients typically need to undergo several weeks of radiation therapy.7.放疗的副作用可能包括疲劳、皮肤炎和乳腺组织纤维化。
Side effects of radiation therapy may include fatigue, skin inflammation, and fibrosis of breast tissue.8.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期间需要密切监测并及时报告任何不适症状。
Breast cancer patients need to be closely monitored and report any discomfort during radiation therapy.9.放射治疗需要专业医生和技术人员的配合。
ICRU Report 83 报告解读

串型器官 直肠管壁与全腔的区别
并型器官 腮腺勾画差别所致影响
IMRT时代的OAR剂量限制
• 既往资料来源于常规放疗,IMRT则不同。 • 如:腮腺平均剂量26-39Gy, 1年后分泌恢复。 • 如:全肝照射平均剂量应小于30Gy,但体积
小于25%时,则无限制。 • OAR的分次剂量或分割次数显著减少时, OAR耐受量必须重新考虑。
建议
• 本报告并不规定特定的DV, 但D50%在相对均匀的 • •
受照体积中,是很好的代表性剂量。 D100% 不确定性大 D98% 定义为D近似最小剂量。 D95%也应报告。 D2%报告代替最大剂量。
• D50% 推荐报告,结合其它DV
Dmedian最具有稳定性和可比性
• PTV和CTV的剂量均应报告,比较二者可以
第一部分 调强放射治疗的计划优化
传统计划
调强计划
三 维 适 形 和 调 强 计 划 比 较
优化的过程
• 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约束条件共同组成了优
化目标函数 • 目标函数是由大量复杂 的参数组成,包含 一些非线性函数,本身并没有准确的解 • 优秀的优化算法只能折中求解,通过逐步 求得局部的最小值达到最终求得全局的最 小值。
OAR
• 脊髓 • 脑干 • 双侧腮腺
• 脊髓外扩4mm形成PRV,脑干和腮腺的
PRV=OAR
5 计划目标
• 中位剂量D50% 处方:
PTV-N 55.5Gy/30f/6w, 分次量1.85Gy PTV-T1 55.5Gy/30f/6w, 分次量1.85Gy PTV-T2 69Gy/30f/6w, 分次量2.3Gy
举例:前列腺癌计划优化
• 两次优化目标函数设置的对比
优化结果的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放射治疗规范福建省肿瘤医院放疗科 吴君心2010-11-27 福州乳腺癌规范化治疗会议放疗指征导管原位癌肿块切除(不清扫腋窝淋巴结) +全乳放疗(1类)导管原位癌0期 Tis,N0,M01或 全乳切除±前哨淋巴结活检±乳房重建 或 肿块切除(不清扫腋窝淋巴结),不放疗(2B类)导管原位癌保乳手术后行全乳放疗可以降低50%的同侧复发风险。
浸润性乳腺癌临床分期为I、IIA、IIB或IIIA(仅T3,N1,M0)期 的局部治疗≥4个阳性腋窝淋巴结 放疗:全乳±瘤床(光子、近距离或电 子束推量)、锁骨下、锁骨上区放疗(1 类) 考虑内乳淋巴结放疗(3类)肿块切除(保乳) 加外科腋窝分期 (1类证据)1~3个阳性腋窝淋巴结放疗:全乳±瘤床(光子、近距离或电 子束推量) 强烈考虑锁骨下、锁骨上区放疗(2B 类)(1类) 考虑内乳淋巴结放疗(3类)腋窝淋巴结阴性放疗:全乳±瘤床(光子、近距离或电 子束推量) 或考虑部分乳腺照射(PBI) (选择性)保乳手术+放疗的绝对禁忌证既往做过乳腺或胸壁放疗 妊娠期间 钼靶摄片显示弥漫可疑的或癌性微钙化灶 病变广泛,不可能通过单一切口的局部切 除就达到切缘阴性且不致影响美观。
阳性病理切缘保乳手术+放疗的相对禁忌证累及皮肤的活动性结缔组织病(尤其是硬皮病和 狼疮) 肿瘤>5 cm(2B类) 灶性阳性切缘 ≤35岁或存在BRCA 1/2突变的绝经前妇女 保乳手术后同侧乳腺癌复发或发生对侧乳腺癌 的风险增加 可以考虑预防性双侧乳腺切除以降低风险对显微镜下有局灶性阳性切缘但不伴有广泛导管内癌结构的病例,选择性施行 保乳手术是合理的。
但应考虑施行更高剂量的瘤床推量照射。
保乳术后,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可以不放疗年龄≥70岁 ER+ LNT1 接受内分泌治疗临床分期为I、IIA、IIB或IIIA(仅T3,N1, M0)期的局部治疗≥4个阳性腋窝淋巴结 化疗后行胸壁放疗(1类)、锁骨上 、下区放疗。
考虑内乳淋巴结放疗(3类)。
1~3个阳性腋窝淋巴结 全乳切除术 +外科腋窝 分期(1类 ) ±乳房重建强烈考虑化疗后行胸壁放疗、锁骨上 、下区放疗。
考虑内乳淋巴结放疗(3类)。
考虑胸壁放疗±锁骨上、下区放疗。
考虑内乳淋巴结放疗(3类)。
化疗后行胸壁放疗腋窝淋巴结阴性但肿瘤>5 cm 或 切缘阳性 腋窝淋巴结阴性、肿瘤≤5 cm, 但切缘距肿瘤<1 mm 腋窝淋巴结阴性、肿瘤≤5 cm, 且切缘距肿瘤≥1 mm不做放疗放化疗顺序如果有化疗指征,放疗应在化疗后进行 部分乳房放疗PBI可以化疗前进行。
临床分期为IIIA(不含T3,N1,M0)、IIIB、 IIIC期患者(非炎性乳腺癌)的治疗术前化疗缓解全乳切除+I/II级腋窝清扫+ 胸壁和锁骨上、下区放疗 内乳淋巴结受累者应同时做内乳区放疗。
即使无临床受累证据,也可考虑内乳区放疗 (3类) ±延迟性乳房重建 或 保乳手术+I/II级腋窝清扫+ 全乳和锁骨上、下区放疗(内乳淋巴结 受累者应同时做内乳区放疗)全乳房照射靶区包括大部分乳腺组织,通过临床评估 和以CT为基础的治疗计划可以进行最佳的 定位。
必须注意使得剂量分布均匀,减少正常组 织毒性:使用楔形滤板之类的补偿器,或 使用子野的正向计划、调强放疗(IMRT) 的正向计划、呼吸控制,必要时用俯卧位。
乳房接受照射的剂量应该为45~50 Gy, 每次1.8~2 Gy,每周5天照射。
或者总量42.5 Gy,每次2.66 Gy,每周5 天照射,共16次。
瘤床加量年龄小于50岁 腋窝淋巴结阳性 淋巴管血管浸润 手术切缘接近肿瘤瘤床加量推荐对肿瘤床推量照射,可采用近距离放 射治疗、电子束或光子束照射等方法。
标准剂量为10~16 Gy,每次2 Gy,每周 5天照射。
胸壁照射靶区包括同侧胸壁、乳房切除术疤痕,尽 可能包括引流部位。
可以选择使用包括光子束和/或电子束照射 的数种技术。
鼓励采用CT治疗计划,以明确肺和心脏的 体积,减少其受量。
当使用光子束时,应考虑使用填充物以保 证皮肤剂量足够。
区域淋巴结照射应用CT计划确定靶区。
对于锁骨旁和腋窝淋巴结,处方深度取决 于患者体型。
对内乳淋巴结的定位,由于其在影像上常 看不到,可用内乳动脉和静脉的位置作为 替代标志。
区域淋巴结照射总剂量为50-50.4 Gy,分次量为1.8~2.0 Gy(如切口疤痕区推量,总剂量可达近60 Gy),所有治疗计划按每周5天照射安排。
如果内乳淋巴结为临床阳性或病理阳性, 必须对内乳淋巴结进行放疗,否则应根据 肿瘤放疗医生的判断进行处理。
如照射内乳淋巴结,必须采用CT治疗计划。
部分乳房加速照射(APBI)初步研究表明PBI疗效与全乳放疗相似,但随访时间尚短,目 前正在研究之中。
鼓励参加临床试验。
ASTRO标准: 年龄≥60岁 无BRCA突变 单灶 T1N0 ER+ 无EIC或LCIS 切缘阴性可以通过采用三维适形或IMRT技术的近距 离放射治疗或外照射进行。
当使用光子照射时,应该增加1~1.5 cm的 扩边以消除呼吸的影响。
APBI 瘤床区剂量近距离放疗: 34GY,分10次(每天2次, 5天完成)。
外照射光子放疗:38.5GY,分10次(每天 2次,5天完成)。
使用电子束术中单次照射应在有相应专业 技能和经验的机构进行。
接受新辅助化疗患者的放疗适应证和照射 野应基于化疗前的肿瘤情况进行考虑。
手术后乳房重建与放疗全乳切除术后放疗的指征同样适用于保留 皮肤的全乳切除术(SSM)。
乳腺重建的相关问题若采用自体组织重建乳房,一般首选在放疗结束后进行延 迟重建术,否则美容效果受影响(2B类证据); 若采用假体重建乳房时,首选即刻重建而非延迟重建,以 避免受照射皮瓣的组织膨胀。
假体包膜挛缩的发生率增加。
将组织扩张器更换为永久性植入体的手术可在放疗前进 行,也可在放疗结束后进行。
受照射皮肤的组织膨胀可以使假体包膜挛缩、错位、美容 效果下降、假体外露的风险明显增加。
对曾接受过放疗的 患者,使用组织扩张器/假体是相对禁忌证。
保乳术后放疗技术IMRTStandard乳腺全切术后放疗方式美国 胸壁放疗方式选择调查美国 胸壁放疗方式选择调查美国 淋巴结放疗方式选择调查美国 淋巴结放疗方式选择调查锁骨上下区放疗野锁骨上下区放疗应以CT为基础BMI=体重/身高2不宜单纯使用电子束照射放疗靶区可不照射内乳区法国乳腺癌内乳淋巴结放疗临床试验Ⅰ期、Ⅱ期乳腺癌,胸壁、腋窝和锁骨上放疗加或不加内 乳淋巴结放疗。
内乳淋巴结放疗采用X线(12.5 Gy/5 f) 和电子线(32.5 Gy/13 f)混合照射,靶区为1~5肋间隙。
共有1334例(中位年龄56.5岁)入组,其中1003例 (75%)有淋巴结转移。
中位随访10年发现,接受和未接 受内乳淋巴结放疗的10年生存率分别为62.57%和 59.55% (P=0.88)。
对腋窝淋巴结状态、肿瘤位置、 病理亚型、辅助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等进行分层分析,各组 间生存率均无显著差异。
内乳淋巴结放疗未增加心脏毒性。
这项大规模随机研究的10年结果显示,内乳淋巴结放疗未 能提高患者的总生存率(OS)。
但是,也证实内乳淋巴 结照射并未增加心脏毒性。
乳腺癌术后放疗的 靶区设置和勾画乳腺癌淋巴结引流区锁骨上淋巴结:相当于解剖学上的颈深下 组LN,可分为内侧组和外侧组。
外侧组较 少受侵犯。
内侧组由颈内静脉链下部和颈横链的内侧 部组成,相当于Robbin分类法的IV组。
外侧组由颈横链的外侧部分(颈后三角的 下部),相当于Robbin分类法的Vb组。
腋窝LN第I水平:腋窝外侧组、胸肌淋巴结组、肩 胛下组 第II水平:中央组 第III水平:腋尖组 单列:Rotter’s LN(胸肌间淋巴结)。
内乳LN第1至第3肋间(占转移的87%-98%)。
第4-5肋间只占转移的2-13%。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像部位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像部位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像部位体位:外展>90度的治疗体位。
勾画的淋巴结: 腋窝、内乳、锁骨上、锁骨下、Ro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