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生物监测方法

合集下载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方法研究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方法研究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方法研究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是一种常用于医疗设备、生物实验室等生物安全级环境
中对物体进行灭菌的设备。

为了保证灭菌效果,需要对灭菌器进行监测。

本文就过氧化氢
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的灭菌效果监测方法进行了研究。

介绍了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的工作原理。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利用
高频电场产生等离子体,将过氧化氢气体转化为等离子体,然后在低温条件下将等离子体
释放到灭菌室中,通过等离子体的化学反应作用达到灭菌的目的。

然后,总结了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的灭菌效果评价指标。

常用的灭菌效果评
价指标包括生物指示剂灭菌试验、物理化学参数监测以及微生物指标监测等。

接着,详细介绍了生物指示剂灭菌试验方法。

生物指示剂灭菌试验是通过在灭菌器中
放置含有大量生物指示剂的载物,经过一定的灭菌时间后,取出载物进行生物学检测,判
断是否有生物生长。

一般情况下,指示剂灭菌试验采用孢子菌作为指示剂,如枯草杆菌属、芽孢杆菌属等。

然后,介绍了物理化学参数监测方法。

包括温度、湿度、压力、浓度等参数的监测。

温度是一个关键参数,一般要求在50-60℃之间进行灭菌。

湿度对过氧化氢的释放和扩散
有一定的影响,应进行相应的调节。

压力和浓度监测可以通过灭菌器自身的传感器进行实
时监测。

介绍了微生物指标监测方法。

微生物指标监测是通过对灭菌器内部空气和物体的微生
物指标进行采样分析,来评价灭菌器的灭菌效果。

常用的微生物指标包括空气菌落总数、
真菌和霉菌菌落数等。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方法研究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方法研究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方法研究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是一种新型的灭菌设备,其灭菌效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为了对这种设备的灭菌效果进行监测,需要研究一种有效的监测方法。

本文将对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的灭菌效果监测方法进行研究,以期提高其灭菌效果和安全性。

二、研究内容1. 灭菌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需要对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的工作原理和灭菌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这包括灭菌器的工作温度、湿度、压力等参数,以及过氧化氢、气体流速等灭菌物质的输入条件。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可以为后续的监测方法研究提供指导。

2. 现有监测方法的优缺点分析目前,对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的灭菌效果监测主要通过生物指示剂、化学指示剂和物理指示剂等方法。

这些方法各自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生物指示剂需要培养一段时间才能获得结果,化学指示剂的准确性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物理指示剂需要专业设备进行读取等。

需要对这些监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深入分析,以便为后续的监测方法研究提供借鉴。

3. 新型监测方法的研究与设计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提出一种新型的监测方法,并对其进行设计和研究。

这种监测方法可能结合了生物指示剂、化学指示剂和物理指示剂的优点,能够在保证准确性的同时节约时间和成本。

通过实验验证,将对这种监测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

4. 实验验证及结果分析将在实验室或者医疗机构中进行实验验证,对新型监测方法进行应用并获得结果。

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将评估这种监测方法的准确性、灵敏度和实用性,从而为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的灭菌效果监测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三、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将有助于提高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的灭菌效果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其在医疗、卫生、食品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本文的研究方法也可以为其他灭菌设备的灭菌效果监测提供借鉴。

四、结论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的灭菌效果监测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意义。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方法研究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方法研究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方法研究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是一种利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技术进行灭菌的设备。

既能对各类微生物进行快速灭活,同时又能避免传统灭菌方法中可能产生的毒性残留物,使其在医疗卫生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确保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对其灭菌效果进行监测。

本研究旨在探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的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灭菌效果的监测方法可以从物理指标监测、生物指标监测和化学指标监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

一、物理指标监测物理指标是反映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效果的主要参数。

温度、压力和灭菌时间是最基本的物理指标。

1. 温度监测温度对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的灭菌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灭菌过程中,需要保持灭菌室内的温度在一定的范围内,以确保灭菌效果的稳定。

可以通过安装温度传感器在灭菌室内实时监测温度,并将温度数据记录下来,以便于事后分析。

2. 压力监测3. 灭菌时间监测灭菌时间是指灭菌器运行所需的时间。

可以通过安装计时器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上监测灭菌时间,并在灭菌过程结束后记录下来。

根据灭菌时间的长短可以初步评估灭菌效果的好坏。

生物指标是判断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效果的关键指标,通过检测灭菌过程中微生物的存活情况来评估灭菌效果。

1. 生物指标的选择选择合适的生物指标非常重要。

常见的生物指标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这些微生物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对灭菌器的灭菌效果有很好的评估作用。

2. 微生物培养与检测将选定的生物指标接种于灭菌器中的试剂或样品中,待灭菌过程结束后,将其培养在适当的培养基上并进行定量检测。

检测结果能够直观地反映灭菌器的灭菌效果,如果生物指标完全死亡,则说明灭菌器的灭菌效果良好。

化学指标主要是指通过检测灭菌过程中产生的反应物质来评估灭菌效果。

1. 过氧化氢浓度检测过氧化氢是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的主要灭菌剂,其浓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灭菌效果。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一.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设备和耗材容积:总容积173L,有效容积100L。

灭菌速度:55-72分钟。

灭菌温度:45℃~55℃。

灭菌周期:双循环加强型灭菌技术。

灭菌剂类型:卡匣式单胶囊单循环精确释放装置;58%的过氧化氢;每个灭菌循环用量 1.8ml 过氧化氢;单循环之间灭菌剂用量误差< 3%。

二. 不适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的材质布类 : 吸收灭菌剂(多使用于高温高压.);纸类 : 吸收灭菌剂 (多使用于高温高压.);油类 : 分子密度大气体不易穿透;水份 : 干扰压力/稀释灭菌剂;粉剂: 吸收灭菌剂 (多使用于高温高压.)三.低温等离子灭菌的生物监测频率:每天至少进行一次。

菌种:嗜热脂肪芽孢杆菌。

监测方法:(1)每天第一炉随灭菌物品进行灭菌(2)放置位置:灭菌剂最难达到位置(灭菌舱下层器械搁架后方)(3)培养温度:56~60摄氏度(4)对照:必须与灭菌组同一批号(5)结果观察:24小时,不超过72小时,必须在灭菌结束后3小时内进行生物培养。

四.物品装载原则1.器械应包装后进行灭菌,不应裸灭。

2.注意物品放置时勿超出器械架范围,需灭菌物品不能碰触舱门及舱底部和等离子电极网。

3.注意装载物和等离子电极网之前至少预留2.5cm的空间,过氧化氢托盘下注意预留8cm空间,保证过氧化氢的充分扩散4.金属和塑料类等不同材质物品混合置于灭菌舱内5.放置灭菌袋可侧放、平放,但注意面朝同侧6.物品不能堆积放置,器械盒平置于灭菌架上,不叠加器械盒7.没有最小装载量的限制,但有最大装载量的限制,最大装载量应<80%。

8.软式内镜灭菌(100S/1根、NX/1根、100NX/2根),不能和其它器械一起灭菌,选择长循环模式,需要盖EO帽。

五.设备使用最常见的取消原因物品潮湿不干燥;装载量过大;装载物含有吸附过氧化氢的吸附物。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灭菌质量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灭菌质量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4.结果判断: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或形态等变化,判定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和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生物监测灭菌效果。
2.监测频次:每天至少一次。
3.监测方法:
(1)管腔器械:应将管腔生物PCD置于灭菌器内最难灭菌的部位;灭菌周期完成后立即将管腔生物PCD从灭菌器中取出;生物指示物应在(56±2)℃下培养7天(或遵循产品说明书),观察培养结果;同时设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灭菌质量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持有部门:文件编号:
制订者:审核者:版次:
制订日期:审核日期:执行日期:
适用范围:使用于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灭菌质量的日常监测。
监测类别
内容
关键控制点
物理监测
1.监测项目:灭菌周期的临界参数如舱内压、温度、等离子体电源输出功率和灭菌时间等灭菌参数。
2.监测频次:每批次。
3.监测方法:灭菌器自动监控。
4.结果判定:按照设备厂商的使用说明进行判读。
1.每批次应连续监测。
2.凡是物理监测不合格的,该次灭菌应认定为失败。
化学监测
1.监测项目:包内与包外化学指示物。
2.监测频次:每包。
3.监测方法:每个灭菌包外应使用包外化学指示物;每包最难灭菌的部位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
2.自含式生物指示物可不设阴性对照。
3.如实验组培养阳性,应同时进一步鉴定细菌是否为指示菌或是污染所致。
生物监测
照。
4.结果判定方法:
(1)灭菌合格: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实验组培养阴性。
(2)灭菌失败: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实验组培养阳性。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生物监测阳性原因解析及流程再造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生物监测阳性原因解析及流程再造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生物监测阳性原因解析及流程再造一、背景医院感染严重威胁着患者与医护工作者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并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突出的公共卫生课题。

消毒供应中心的任务在于提供医疗过程中所需的各类器械、物品。

其质量控制水平与医疗服务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中明确提出对灭菌质量同时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监测法进行监测,其中任何一项不合格,灭菌物品不能发放至临床。

生物监测是最接近灭菌过程的理想监测,它是通过使用最具耐药性的微生物(芽孢)直接测量灭菌结果,而不仅仅是通过测试物理和化学条件,而且是通过标准化的菌株和合乎要求的抗力来考核整个负荷是否达到灭菌合格的要求,是灭菌效能测定直接而可靠的方法及指标。

目前国内外常应用自含式芽孢试剂等各种试剂作为灭菌生物指示物,极大地缩短了培养时间,为临床上无菌医疗物品的周转提供了便利。

监测结果评价时,任何生物指示剂呈阳性结果,均应认为灭菌失败,如发生生物监测阳性,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并重新处理,分析不合格原因,对已使用器械的患者进行密切的追踪观察,建立档案。

目前国内外规范及标准均只明确规定植入物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发放,其他器械及物品无明确规定。

因此,提高生物监测合格率,对生物监测不合格物品进行正确及时的处理,对预防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二、案例回顾(一)案例基本情况消毒供应中心使用的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生物监测仪是24小时读取监测结果。

某日7:51,白班护士常规提前预判(预判是指生物监测培养开始后10小时初步判断监测结果,最终结果判定以培养24小时为准)前1日下午2号等离子灭菌器生物监测结果,发现生物监测阳性,立即报告护士长并通知手术室暂停使用低温等离子灭菌物品,同时通过追溯系统追回2号等离子灭菌器前1日灭菌的3批次物品,其中有超声刀手柄线等3个器械已用于患者手术,其余器械全部追回,重新清洗、消毒、包装后使用1号、3号、4号灭菌器再次灭菌后发放到手术室。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摘要】目的观察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效果监测,评价其实用价值。

方法从多环节入手对灭菌过程和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确保灭菌物品的安全使用。

结果通过对100次的灭菌过程监测,有四件因物品摆放重叠包外指示胶带不合格,其余全部合格。

结论对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效果监测和质量控制,为手术室提供合格的无菌物品[1],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中图分类号】R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0-0057-02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适用于不耐热、不耐湿的医疗器具和物品的灭菌,特别对临床上使用的细长导管和具有细长管腔结构的内窥镜和电子类器械的低温快速灭菌处理,具有穿透力强,灭菌彻底,作用温度低,灭菌效果可靠等独特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和物品的灭菌[2]。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消毒供应中心自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使用杭州三源牌CDMJ-100型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对畏热、畏湿的物品如冷光源线、内窥镜镜头、细长的导光束、传感器电线等手术器械进行灭菌,次数100次,灭菌物品300多件。

同时对灭菌器的性能和灭菌效果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监测,并加强灭菌设备的维护和质量控制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提高了医疗物品灭菌质量。

1.2 质量控制方法[3]1.2.1 设备管理灭菌器设备安全管理加强灭菌器设备安全操作管理,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培训,合格方可上岗,护士长负责安全技术管理工作,严格操作规程,及时检修,定期检查保养,认真记录,加强监测确保灭菌器在完好状态下运行。

1.2.2 灭菌前检查灭菌器设备具有严格、灵敏的灭菌条件自动识别控制系统,在灭菌条件得不到满足时,极易导致灭菌循环程序中断,灭菌失败,缩短设备使用寿命。

因此在灭菌前准备过程中,对操作的各个环节都应严格把关,如包装器械时应检查器械的材质、管径、长度的兼容性、清洁度、干燥度,发现问题必须重新处理合格再灭菌。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的灭菌监测20120318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的灭菌监测20120318

2012-03-24
Quality control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的化学监测法 (互动时间)
广东省医院供应室质量控制中心
2009-06
2012-03-24
化学监测法( WS310.3.-2009 )
Quality control

每个灭菌包外应使用包外化学指示物,作为灭菌过 程的标志 每包内最难灭菌位置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判断是 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广东省医院供应室质量控制中心
2009-06
2012-03-24
打印纸参数
灭菌循环炉次
灭菌开始时间
灭菌舱压力
灭菌模式
灭菌结束时间
过氧化氢浓度 灭菌循环状态
物理监测法
Quality control
灭菌器显示屏及最后打印结果所显
示的数据监测
每锅确认“process Complete”
广东省医院供应室质量控制中心
广东省医院供应室质量控制中心
2009-06
2012-03-24
Page
17
生物监测记录
Quality control
广东省医院供应室质量控制中心
2009-06
2012-03-24
Quality control
广东省医院供应室质量控制中心
2009-06
2012-03-24
广东省医院供应室质量控制中心
2009-06
2012-03-24
生物指示剂培养操作方法
生物监测结果的判断
Quality control
项目 1 2 3
阳性对照管 黄色(+) 紫色(-) 黄色(+)
灭菌测试管 紫色(-) 紫色(-) 黄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厚德 精业 求实 创新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 生物监测方法
2018-08-09
厚德 精业 求实 创新
主要内容
灭菌监测原理 监测方法 操作流程 生物监测结果判断
厚德 精业 求实 创新
灭菌监测原理
采用嗜热脂肪杆菌芽孢和恢复培养基, 根据培养后恢复培养基颜色的变化来判断过 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是否合格。
厚德 精业 求实 创新
操作流程
2. 用夹子将生物指示剂内的安瓿瓶夹破,使 菌片充分接触培养基,确认菌片浸没于培养 基后及时培养。
厚德 精业 求实 创新
操作流程
3.在56℃-58℃的培养箱 内进行培养。同时另取一 支同一批号未灭菌的过氧 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生物 指示剂,在夹破安瓿瓶后, 同条件下进行培养作为阳 性参照。
厚德 精业 求实 创新
操作流程
4.培养48小时后 阅读结果。 5.确认灭菌效果 后,将标签取下 粘贴在记录簿留 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厚德 精业 求实 创新
生物监测结果判断
项目 1 2
3
阳性对照管 黄色(+) 紫色(-)
黄色(+)
灭菌测试管 紫色(-) 紫色(-)
黄色(+)
结果判读及分析 生物监测合格 生物监测不合格。恒温箱温度、培养环节、 试剂有效期、试剂存储、操作流程有误? 生物监测不合格。灭菌失败?假阳性?
恢复培养基
菌片
厚德 精业 求实 创新
监测方法
取同一批号的过氧化
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用的生物 指示剂两支,试验管放入纸 塑袋中密封,然后放于生产 厂家建议的灭菌器内最难灭 菌的位置(一般在设备的下 前方)。进行灭菌程序。
厚德 精业 求实 创新
操作流程
1.灭菌完毕后,确认表面标签上的化学指示油墨由 绿色变成黄色后,紧压指示剂上盖,将纸塑袋中的 生物指示剂取出。



厚德 精业 求实 创新
厚德 精业 求实 创新
厚德 精业 求实 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