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
澄江化石地“申遗”成功 填补我国古生物化石遗产空白

2 1 年度主席 国的议案最终获得通过 ,我 国首次成 05
中国测绘科 学研 究院两个项 目获 李家彪 副所长将分别担任该组织下一个 3年任期 的主
为该组织 的主席 国。北京大学陈永顺教授和海洋二所 国家广 电总局科 Nhomakorabea创新一等奖
日前 ,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承担的 “ 广播影视 事业管理 系统—— 地面数字 电视覆盖 规划模块研发 ”
和 “ 广播 电视统计信息网上直报管理平 台”项 目分获
天津市 测绘 院三维数字社 区项 目
7 1 月 日晚 2 时 3 分 , 2 0 从俄罗斯圣彼得堡传来喜
取得 新进展
讯 , 世界遗产委员会 第3届会议投票 表决 , 经 6 云南 “ 澄 江化 石地”被正式列入 世界 自然遗产名录。澄江动物 化石地是我 国著名国家地质公园和东亚优先一等 古生
字社区管理系统基本框架 已构建完成 ,初步实现 了本 代科学研究前沿的重大课题 ,也是 当前地球科学和 生
项 目阶段 陛目标 。
命科学 中的未解之谜。18 年 7 1日,中 国科学院 94 月
座谈会上 ,院项 目负责 ^ 就项 目组前期所做的工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侯先光 ,在云南澄
一
体化软件技术平台 ;率先在部门统计中实现 了全行
的两侧对称动物 ,甚至包括人在 内的脊索动物最 古老 业 的网上直报 ,对提 高广播 电视统计工作效率 、水平 的类群 ,充分证 明澄 江动物群是生物 演化 树 的根基 、 和 质量具有开创性 。 璺 现代生物起源 的始点 。 研究人 员据此出版了 1 部学术 4 专著 , 7 多篇 高水平论文发表于 《 10 自然 》 《 、 科学 》 等 世界科学界权威杂志 ,在 国内外 引起巨大反响 。鉴于 澄江动物群重大 的科学价值 , 温家宝总理 曾批示:“ 要 保护澄 江化石群 ,保护世界化石 宝库 ,保护这 个极具 科学价 值的自然遗产 。 ”
惊世发现--澄江化石地大事记

29、2019 年 8 月,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澄 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 神奇的生命大爆发与演化 研学基地”荣获“中国科 普研学联盟十佳品牌”。
1、1909年和 1910
年,法国印度支那矿业服
务处地质工程师J・Deprat
和古生物学者H - Mansuy
为修建滇越铁路,在昆明 澄江一带进行地质古生物
调查。1912年岀版了《滇
东地质状况备忘录》,记 录抚仙湖、滇池周边地区 的地质情况。
2、 1940年3月,中
央地质调查所何春茹等人 对澄江东山含磷岩系作详 细考察。
秋駆体古动恂如何演进》1多门矣的布尔吉断
由甫京宣履古生输研究所折发現的■江 贝岩动物群,一直是个不解之谜・敢江化石
化石动物群门矣丰嵩・保号完整・其水母化 动物屏的时代正介于这卿个动物畔所处的时
石的触手、骑1T和口部沟ift等清瞬可见,« 代之何.它的发现,为揭开这段历史时期动
虫化石的体环、精化適和尾•完■无快,海 物演化分畀的««.研丸早期无1»椎动物的
6、 1991 年4月 23S,
《纽约时报》指岀:“中 国澄江古生物化石群的发
现,是21世纪最惊人的科 学发现之一” O
7、 1991 年 5月 16B,
英国《自然》杂志的封面
文章刊登了 Ramskold和
侯先光教授撰写的《新的 寒武纪动物和谜样生物有 爪类的亲缘关系》论文,
著名古生物学家Stefan Bengtson作了专题评论。
15、1999年“月1 S,国家邮政局发行《科技成果》邮票一套四枚,其中第一 枚为“寒武纪早期澄江生物群”,面值0.80元,编号1999-16(4-1)TO
兰 圭 、
SPECIAL REPORT
云南省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

云南省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发文字号】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8号【发布部门】云南省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2017.05.26【实施日期】2017.07.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8号)《云南省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已由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于2017年5月26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7年5月26日云南省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2017年5月26日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根据《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以下简称澄江化石地)的保护、利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澄江化石地的保护范围划分为两级保护区:(一)一级保护区为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地,面积为5.12平方公里;(二)二级保护区为遗产地以外的缓冲区,面积为2.2平方公里。
第四条澄江化石地的保护坚持保护优先、科学规划、统一管理、合理利用的原则。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澄江化石地保护工作的领导,并按照规定对澄江化石地保护工作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玉溪市人民政府、澄江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补偿机制,将澄江化石地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统筹澄江化石地保护所需经费的使用和管理。
澄江县人民政府以及右所、九村、海口等镇人民政府负责行政区域内澄江化石地的有关保护工作。
第六条玉溪市人民政府的澄江化石地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澄江化石地保护、管理、利用等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澄江化石地保护管理的有关工作。
世界自然遗产澄江帽天山化石群

世界自然遗产澄江帽天山化石群澄江帽天山化石群是世界自然遗产,位于中国云南省澄江县的帽天山地区。
这个遗址是一个重要的考古发现,它提供了有关古生物和地质演变的珍贵信息。
本文将介绍澄江帽天山化石群的特点,重要性以及对科学研究的贡献。
澄江帽天山化石群被认为是距今4.2亿年的晚志留世地层,因其丰富的古生物群而著名。
这个地区的化石群包括植物、浮游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和脊椎动物等各种生物。
尤其令人瞩目的是这里保存有早期脊椎动物的化石,这对了解脊椎动物的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澄江帽天山化石群的地质条件和环境变迁使得化石得以保存下来。
在距今4.2亿年的晚志留世,这个地区曾经是一个浅海环境,处于一个中等广度沉积相的阶段。
浅海环境以及丰富的沉积物为化石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此外,地质构造活动和后期的沉积改造,使得这些化石得以露出在地表,为科学家研究和发现提供了便利。
值得一提的是,在澄江帽天山化石群中发现了一些罕见和特殊的化石。
例如,翼手龙类、早期的四足动物,以及世界上最早的脊椎动物之一——“澄江鱼”,都出土于此。
这些化石为古生物学家提供了研究早期脊椎动物演化和地球历史的绝佳机会。
此外,化石中的植物和动物的多样性也为古环境和古生态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澄江帽天山化石群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其古生物学价值,还在于对地球历史演化的贡献。
通过研究这个地区的化石和地质构造,科学家们可以重建过去的地球环境和生物群落。
这对于理解地球的演变过程以及生物的适应性和适应机制至关重要。
除了对科学研究的贡献,澄江帽天山化石群还对旅游业和文化保护有着积极的影响。
由于其独特的地质和生物价值,澄江帽天山化石群吸引了大量的学术界和旅游者的关注。
政府和相关机构也加大了对该地区的保护力度,以确保其长期的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
总结起来,澄江帽天山化石群作为世界自然遗产,是一个重要的古生物和地质遗迹。
它保存了丰富的古生物群和信息,为科学家们研究脊椎动物起源、地球历史演化以及环境变迁提供了独特的机会。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生态治理模式探讨

2015年4月防 护 林 科 技A pr .,2015第4期(总139期)P r o t e c t i o nF o r e s t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N o .4(S u m N o .139)文章编号:1005-5215(2015)04-0092-03收稿日期:2015-01-04作者简介:宋永全(1974-),男,云南陆良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资源调查规划㊁营造林工程规划设计工作.通讯作者:杨海令(1971-),男,云南澄江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林权交易㊁森林资源管理等工作.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生态治理模式探讨宋永全1,杨海令2(1.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昆明650051;2.澄江县抚仙湖林场,云南玉溪652500)摘 要 根据对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生态治理的研究,阐述了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生态治理中如何把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该地区的水土流失㊁环境恶化等生态问题的生态治理模式,以求为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生态治理提供参考㊂关键词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生态治理中图分类号:Q 911.2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3601/j.i s s n .1005-5215.2015.04.0381 概况云南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位于澄江县县城东6k m ,其南有抚仙湖,北有阳宗海,东邻南盘江,西毗邻梁王山㊂化石地分布区属侵蚀剥蚀中山丘陵地貌,地势北高南低,最高点为公园北部的马鞍山,海拔2063m ,最低点在公园南部抚仙湖畔的洪家村,海拔1760m ,相对高差303m ㊂化石地分布在抚仙湖东北的磨盘山㊁象山㊁帽天山至小滥田及风口哨一带,四至界线北至澄江县九村镇小澜田山脚以澄江至阳宗公路为界,东至九村镇龙潭村委会驻地,南至抚仙湖东北山脚,西至磨盘山顶㊂涉及澄江县海口镇㊁九村镇㊁龙街镇㊁右所镇和抚仙湖林场㊂以帽天山为中心,面积1806.30h m 2,地处102ʎ57ᶄ102ʎ59ᶄE ,24ʎ37ᶄ 24ʎ41ᶄN ㊂澄江化石地是保存完整的寒武纪早期古生物化石群㊂她生动地再现了5.3亿年前海洋生命壮丽景观和现生动物的原始特征,为研究地球早期延续时间为5370万年的生命起源㊁演化㊁生态等理论提供了珍贵证据,澄江生物群的研究和发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这一非线性突发性演化提供了科学事实,澄江生物群共涵盖16个门类㊁200余个物种化石㊂1984年7月1日侯先光博士发现澄江动物化石群,2001年国土资源部批准成立澄江动物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2012年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澄江化石地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位于澄江动物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内㊂2 化石地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化石地极具保护价值的古生物化石群和丰富的磷矿资源,一直是该县保护与开发的热点与难点,由于监管不力,近年来帽天山周边磷矿大肆开采,致使帽天山动物化石群保护区的景观㊁生态㊁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㊂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帽天山生态环境保护,温家宝总理就帽天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做过多次批示,2004年9月,温家宝总理就做好帽天山生态环境保护做出 保护澄江化石群㊁保护世界化石宝库㊁保护这个极具科学价值自然遗产 的 三个保护 重要批示㊂多年来,澄江县为贯彻落实温总理的批示,坚定不移地做好化石地动物化石群的恢复整治与保护,并取得了明显成效㊂首先对保护区周边磷矿采点实施全面禁采,然后编制保护帽天山动物化石群综合规划方案,全面启动帽天山环境恢复治理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一是进行矿山治理,整治采空的废弃矿坑,修建库容为23万m 3的水景,对空心坟矿区30万m 3的易滑坡山体进行治理,使帽天山生态环境与周围自然景观相协调;二是对帽天山保护区周边林业生态恢复治理,种植樟树㊁清香木等18个树种,面积约70h m 2;三是对帽天山周围堆积多年的废弃矿石进行清运㊂3 自然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3.1 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有限澄江县森林面积18825.0h m 2,森林覆盖率为24.88%,其中,有林地覆盖率24.72%,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覆盖率0.16%㊂全县林木绿化率为31.97%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内有乔木林地958.4h m2,非林地751.1h m2,其中,耕地面积621.1h m2,森林覆盖率为51.06%,生态植被景观单一,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有限,风蚀㊁水蚀严重㊂2004年以来澄江县委㊁县政府对帽天山周边14个磷矿采矿点实施了全面关停禁采,加大了对帽天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力度㊂但2009年后,澄江县帽天山动物化石群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磷矿石被非法大肆盗采㊁盗卖现象比较严重,给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危及古生物化石群安全㊂3.2森林树种单一,森林生态功能较弱化石地范围内有乔木林地982.42h m2,树种有云南松㊁华山松㊁圣诞树㊁柏树㊁桉树和其他阔叶等10余种,但绝大部分为纯林㊂云南松㊁华山松㊁柏树针叶林面积达613.56h m2,占乔木林的62.5%,乔木林中中幼林比例过大,近成过熟林只占12.9%,乔木林蓄积41460m3,单位蓄积为42.2m3h m-2㊂尤其是面积达355.83h m2的黑荆树和桉树林,森林资源质量低㊂由于树种单一,多为纯林,且绝大部分为中幼林,森林蓄积量低,造成森林资源质量低,森林生态功能较弱㊂3.3生态环境评价澄江化石地及周边在2004年关停周围所有矿山前,磷矿开采及加工过程产生的剥离废土石㊁黄磷炉渣㊁磷石膏㊁脱氟渣㊁泥磷等,可能导致淋溶污染,水土流失加剧,存在地质灾害隐患;采场存在的废水,尽管已按国家排污标准进行处理,仍然可能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周边群众受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开荒㊁伐木㊁放牧等行为;化石地区域由于人为原因加上环境的自然退化,造成化石地植被稀疏匮乏,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有限,部分地区风蚀㊁水蚀严重㊂另外,由于化石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受经济利益驱动,不法分子采取违法手段盗采㊁贩卖㊁走私古生物化石,加之因化石开采权限不明晰,部分单位一定程度存在随意开采和以科考名义的非法开采,在严重影响了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的国际声誉的同时,也给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所在地生态环境带来人为破坏㊂自然灾害的隐患主要来自于环境地质问题㊂澄江动物群所属区域本身地质构造较复杂,断层发育较多,赋藏化石层位长期处于风化夷平的高原面,地势平坦;加之人为活动频繁造成地形地貌的破坏,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表露地层风化速度较快,存在滑坡㊁泥石流的隐患㊂4生态治理思路及原则4.1治理思路满足资源的永久性保护和遗产的科学利用㊁科普教育,以确保珍贵遗产留给后代和使当地受益的要求,从保护㊁治理和管理三大方面入手,实施森林抚育㊁人工造林㊁退耕还林㊁低产低效林改造㊁生态景观改造等生态工程,同时,加强林业产业发展,促进区域退耕农户经济持续发展,从而全面推进化石地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减少化石地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化石地生态环境得到较好的恢复,确保古生物化石群的安全,最终实现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生态㊁景观的改善,促进区域经济㊁社会和谐稳定的治理目标㊂4.2治理原则4.2.1综合性原则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㊂因地制宜,结合用地规划及现状提出布局合理,充分考虑实地实情,使生态治理与环境绿化美化相结合㊂综合考虑化石地的土壤㊁气候等自然条件与美化景观的需求,科学布局生态治理建设项目㊂4.2.2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化石地周边环境破坏比较大,因此生态环境和立地条件极差㊂根据各方面的限制因素,选择适宜的植物是植被恢复的关键㊂按照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的原则,在树种选择上以本地树种为主,选用一些当地适生树种,适当考虑一些已经改良的适应能力强的外来种㊂4.2.3生态优化原则化石地周边采矿区改变了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植被恢复的最主要目的是发挥生态效益㊁保护生态环境㊂植物的配植方面,采用乔木㊁灌木㊁草进行合理的立体配置,增加植物搭配上的层次感,提高植物间的生态调节能力㊂4.2.4景观美学原则云南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生态治理的建设,其根本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优美的环境,应有视觉上的愉悦和满足㊂按照美学原则力求达到景观优美,特点突出,力求把化石地建成精品旅游景区㊂4.2.5经济的原则在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生态治理的建设中,充分考虑经济的原则,建成的绿地,除了考虑建设费用,养护管理费用等直接的管理费用,另一方面考虑种下去的树木今后的生态㊁经济效益㊂力求选用一些乡土植物及其管护成本低或是有一定经济收益的植物,尤其是退耕还林,宜考虑退耕农户适当的经济收益,充分体现经济原则㊂5生态治理方案云南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生态治理主要建39第4期宋永全等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生态治理模式探讨设项目为低效林改造㊁荒山造林㊁采矿区植被恢复三大部分,范围包括化石地1806.30h m2㊂5.1低效林改造对化石地内低效人工桉树林㊁黑荆树林更替改造,采取块状改造法,随地形布局的方式,改造地块的山脊㊁沟谷两侧应尽量保留原生植被,且保留的林带宽度不少于20m㊂选择乡土树种滇朴㊁栾树㊁滇润楠㊁香樟㊁核桃㊁枇杷㊁杨梅㊁金竹等,营造阔叶混交㊁乔灌草㊁常绿落叶混交等模式进行改造,改造面积355.83h m2㊂5.1.1工作流程低效林改造应在以下流程的控制下进行,即调查评价 作业设计 查验审批 施工与监理(监理反馈) 检查验收等㊂根据林分的实际情况和评判标准确定改造的作业面积,更新改造皆伐,一次连片作业面积不得大于20h m2㊂低效林改造应综合考虑改造区域林种㊁树种及空间上的科学㊁合理的布局与配置,通过改造实施,达到调整㊁优化林分结构的效果㊂5.1.2改造方法根据地形条件,逐块进行树种更替,改造地块的山脊㊁沟谷两侧应尽量保留原生植被,保留的林带宽度不少于20m㊂并及时更新,待幼树生长稳定后,再改造剩余林地㊂将改造小班所有林木一次全部伐完或采用带状㊁块状逐步伐完并及时更新㊂视林分情况,可对改造小班进行全面改造,也可采用带状改造㊁块状改造等方法,通过2年以上的时间,逐步更替㊂5.1.3保护措施注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加强对国家㊁省级保护野生动㊁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并应防止外来物种入侵而导致的生物污染;尽量控制对现有植被的破坏,采取的作业措施应避免或减少新的水土流失,防止改造过程对自然环境的不利作用和影响;严格控制病虫危害源的传播途径,进入改造区的种植材料要做好检疫,改造区的病虫危害木及残余物要及时进行隔离与处理,经检疫符合有关标准后方可流出改造区;林地坡度大于25度的低效林,改造中宜采用带状㊁块状的林地清理方式,以尽量减少改造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改造过程中不宜全面清林和炼山㊂5.2荒山造林通过实施阔叶混㊁乔灌草㊁常绿落叶混交等形式,选择楝树,对遗产地内宜林荒山荒坡74.84h m2开展人工造林㊂5.2.1造林树种选择原则(1)定向性原则㊂要求新选造林树种必须定向地符合以风景林为育林目标的要求;(2)适地适树原则㊂优先选用乡土优良树种,同时,注意选用种苗来源充足,抗病虫害性能强的树种;(3)稳定性原则㊂选中树种形成的林分应长期稳定,并具有较强的抗灾害特性㊂5.2.2树种选择化石地内宜林荒山多石漠化,岩基裸露,土层薄㊁较干旱,造林较为困难㊂按适地适树的原则,优先选择乡土树种,选择树种为苦楝㊂5.2.3造林技术措施(1)细致整地㊂细致整地是保证造林成活和幼树生长的关键性技术措施,根据外业调查结果,整地方法采用块状整地,时间为栽植前1个月㊂(2)造林方法㊂采用植苗造林,造林时,撕掉容器底部,使带土根系露出,放入栽植穴中,先填表面湿土,分层踏实,最后覆一层细土㊂(3)造林密度设计㊂造林密度是形成一定结构林分的基础,造林密度大小不但影响林分形成的速度和状态,而且通过和后期林分密度的延续关系影响林分的生长和稳定㊂因此造林密度设计为420株h m-2㊂(4)种植点配置㊂种植点配置,即种植点在造林地上的排列方式和间距,也是决定林分结构的主要因素之一㊂根据本次营造树种的培育目的,为更好地发挥防护功效,把相邻行植株错开排列,即品字形配置(三角形配置)㊂(5)幼林抚育管理㊂幼林抚育管理通常是指造林后至幼林达到郁闭前这一阶段所进行的各项技术及管理措施㊂新造幼林在这一阶段里尚处于散生状态,要经过缓苗㊁扎根㊁地上部分加速生长㊁树冠扩展的过程,需强化幼林抚育管理㊂幼林抚育措施因地因树而异,但抚育措施大致为林地水肥管理㊁幼林管理及幼林保护几个方面㊂具体措施是:松土㊁除草㊁除萌修枝㊁补植㊁施肥等㊂5.3采矿区植被恢复为实施恢复治理,2004年以来澄江县委㊁县政府为保护云南澄江化石地国家地质公园而全面关停禁采磷矿采矿点14个,目前仍有4片关停禁采磷矿采矿点未完成植被恢复,面积20.20h m2,拟实施采矿区植被恢复工作㊂采矿区内存在的凸凹区,需进行局部的开挖回填;对于高陡边坡区,需进行边坡清理处理,保证边坡的稳定,避免垮塌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防止区内的水土流失,恢复林业生产条件㊂土地平整工程后,需对采矿区进行土方回填,为了使表层覆土疏松达到栽植要求,采石场采用倒退式(下转第99页)49防护林科技2015年境㊂3.2营建设计科学化园林设计要从生态环境㊁植物习性㊁立地条件到城市社会学发展㊁自然资源㊁城市水平㊁水系㊁农业生产等多方面考虑,做到科学设计,并不断完善创新城市园林体系研究㊂[2]设计要注意防控好病虫害,按照相应规范标准进行㊂要认识地,认识树,才能做到适地适树为原则进行植物科学配置,设计苗木规格要适宜,减少大规格树木栽植数量,从源头做起,杜绝野生树木进城绿化㊂3.3施工过程要精细化从进入施工现场开始,到苗木栽植后扶架搭设,浇水封坑㊂整个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要做到精心管理,这是防控病虫害的基础工作㊂首先要做好选苗工作,要选无病虫害,经过检疫合格并且符合设计标准的健康苗木㊂其次挖坑㊁挖苗㊁运苗要按技术规范做,保留好根系,不能伤苗,在栽植过程中做到不深栽或不浅栽,不能窝根,栽植适宜并踩实㊂栽植后要及时打好扶架,尽快浇透水,之后进行封坑工作㊂同时,在整个施工中做好记录,做到环环相扣,件件有着落,达到精细化㊁程序化管理施工过程㊂3.4养护管理常态化移栽后苗木进入后期养护管理工作㊂施肥㊁病虫害防治㊁修剪㊁浇水㊁排涝㊁防寒等所有养护工作,都要做到位,只有进行常态化管理,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提高植物抗性,才能营建出健康生态园林㊂3.5以人为本,强化理念教育营建生态园林说到底就是人去模仿自然环境,营造供人们观赏㊁游憩㊁居住的健康景观㊂要以人为根本,广泛开展强化生态保护的理念教育㊂面对城市土地污染问题,要倡导人们从减少污染物排放,少用化学剂除雪等方面做起,养成良好的热爱自然㊁保护环境的习惯,自觉践行绿色㊁低碳生活,实现城市天蓝㊁水清㊁景更美的生态景观㊂3.6建设与养护并举,营建健康有序生态园林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光重视建设投入,不注重养护管理投入,达不到景观生态效果㊂同样光注重精心养护投入,没有扩建绿地建设,达不到城市绿量规模,更体现不出城市生态效果㊂想打造健康有序生态园林,必须走建㊁养并举之路㊂遵循预防为前提,养护管理为基础,以生物手段和栽培技术为主导,人为调节自然,走持续可发展道路,实现 半城楼房半城树林 美丽中国之梦㊂参考文献:[1]蒋三登.关注植物逆境生理切入植保生态调控 从环境胁迫谈园林植保发展着力点[J].园林科技,2006(1):25-33 [2]郭泽莉.深入学科研究共筑美国中国梦[N].中国花卉报,2013 -11-21(S01)(上接第94页)覆土工艺,将表土用自卸式车辆或轮斗皮带直接倾倒在垫层上,最后,用推土机将土壤按一定标高逐个按设计台阶整平,厚度不低于60c m㊂化石地周边采矿区改变了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植被恢复的最主要目的是发挥生态效益㊁保护生态环境㊂植物的配植方面,采用乔木㊁灌木㊁草进行合理的立体配置,增加植物搭配上的层次感,提高植物间的生态调节能力㊂6结论通过对云南澄江化石地的生态治理能恢复和改善化石地和周边生态环境,完善古生物多样性展示,将吸引更多的外地和本地游客参观游览,将延长各类游客在澄江的居留时间,使澄江的形象得到更完美的展示㊂保护化石地生态环境和恢复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创造和谐社会的需要,是经济有序发展的必然㊂云南澄江化石地生态治理建设,将会使云南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生态环境得以恢复,使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更好地发挥风景资源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作用,为游客提供良好的生存㊁休憩环境㊂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良好的生产㊁生活环境㊂参考文献:[1]李扬.澄江动物群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地质资源评价[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3[2]张军驰.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政策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3]洪富艳.中国生态功能区治理模式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 2010[4]宋永全.云南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生态治理[R].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201499第4期刘月琴基于园林植保视角的健康生态园林营建探讨。
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2021修正)

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2021修正)【发文字号】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3届〕第58号【发布部门】云南省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9.29【实施日期】2021.09.2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1997年12月3日云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根据2018年11月29日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21年9月29日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第一条为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自然保护区,是指本省行政区域内国家或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以自然保护为目的,依法划出一定面积的陆地、水域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第三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自然保护区内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侵占自然保护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控告。
对保护、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以及在有关的科学研究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把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建设和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作为任期目标责任制的重要考核内容之一。
第六条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建设和管理应当坚持“全面规划、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永续利用”的方针;妥善处理好与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对辖区内自然保护区实施监督管理。
其主要职责是:负责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监督、检查;拟订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按照管辖权限组织相应的自然保护区建立、调整及规划的审查(审核);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查处破坏、侵占自然保护区的重大事件。
澄江化石地成功申遗 填补历史空白

早期复杂动 物出现之 后不久形成的完整 海洋生物群 落。 不但
骨骼化动物 的硬体 和软体组织能得 以保 存 , 各种各样 的软 躯 体动物也得 到完整保存 , 这种特异的埋藏方式在化 石记录 中
极 为罕 见 。
普为一体的澄江化石地综合博物 馆 , 充分展示澄 江化石遗产 地 的科学价值 , 加强澄江化石的研究和展示 , 确保遗产地 的完 整性 。 将以 申遗成功为 契机 , 依托世界 自然遗产品牌 , 抓住省 委、 省政府把 帽天山列 为全省十大历史文化旅游项 目的机遇 , 加快帽天L l J 文化旅游开 发 , 规划建 设帽天山国家地质主题公
独特意义的化石遗迹 , 被列为《 世界遗产 名录 》 当之无 隗。
澄江化石地 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 江县的帽天 山上, 2 0 0 4 年起 , 澄江化石地开始 了为期 8 年的 申遗之路 。 直至 2 0 1 2 年5
月才正式被世界 自然保护联盟建议列入 《 世界遗产 名录 》 , 并
强对澄江化石地 的保护和管理 , 建设集收藏 、 研究、 展示 、 科
发现的真正意义上早寒武纪 “ 生命大爆发 ” 的实证。
据 了解 , 澄 江化 石地面 积 5 l 2 公顷, 化石物 种 多样 ,目 前至 少 2 0 0 个物 种被 描述 发表 , 除7 个 藻类物 种外 , 其余至 少有 1 7 7 属1 9 3 个 动物物种 , 分别 归属 于 1 6 个 动物门类和分 类位置 不定类群 。 古生物研 究学者表示 , 澄江化 石地保存 了
群历经沧海桑田 , 执著地 向人类展示着生命的起源。
为保护好澄江动物化石群 , 澄江县副县长陈挺介绍 , 早在
1 9 8 7 年, 澄江 县就颁布 了《 保护澄江 无脊椎动物群 暂行规 定 》 《 保护澄江动物群近期 实施 的意见 》 , 对动物化石群进 行保护 和管理 。 此后 , 又于 1 9 9 7 年 月、 2 0 0 1 年3 月分别建 立 “ 澄江 动物化 石群省级 自然 保护区” 和“ 澄江动物群 国家地质公园” 。 2 0 0 4 年4 月, 澄江化 石地 申报世界 自然遗产工作正式启动。 2 0 0 4 年澄江县于关停了帽天山剧边的 1 4 个采矿点 ;2 0 0 6 年以来 , 各级财政共投 入环境保护和整治经 费 1 1 5 亿元 , 用于 恢复治理关停的采矿点 、 修建拦沙坝 、 植树造林等工作 。 据 了解 , 澄江化石地 申遗成功后 , 玉溪市 、 澄江县将严格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 的要求 , 加大资金投入 , 完善体制机制 , 加
自然遗产与文化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湖北大学

绪论单元测试1.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A:错B:对答案:B2.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世界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是()。
A:西班牙B:中国C:法国D:意大利答案:D3.世界遗产委员会每年(6月-7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主要决定哪些遗产可以列入(),并对已列入名录的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A:《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B:《世界文化遗产名录》C:《世界物质遗产名录》D:《世界遗产名录》答案:D4.世界遗产分为()。
A:自然遗产B:文化景观C:文化遗产D:文化与自然遗产答案:ABCD第一章测试1.文化遗产对特定文明或文化传统具有见证意义。
()A:对B:错答案:A2.我国以文化遗产列入的世界遗产有38处。
()A:错B:对答案:B3.我国遗产类型:文化遗产居多。
()A:错B:对答案:B4.世界遗产的标志由代表大自然的圆形与人类创造的形状方形相系相连的图案及“世界遗产”的中英文字样构成,象征着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A:错B:对答案:B5.中国在()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
A:1965B:1980C:1985D:1960答案:C6.UNESCO是以下哪个组织的英文缩写()。
A: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B: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C:世界保护联盟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答案:D7.世界遗产委员会提供的援助有哪些形式?()。
A:培训遗产的鉴定、保护、保存、展出和恢复方面的工作人员B:其他都是C:提供专家、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正确开展工作D:研究在保护、保存、展出和恢复遗产的艺术、科学和技术性问题答案:B8.2016年9月,国务院批复住房城乡建设部,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6月第()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A:二B:四C:三D:一答案:A9.为使不同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
【法规类别】自然保护
【发文字号】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8号
【发布部门】云南省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17.05.26
【实施日期】2017.07.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
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58号)
《云南省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已由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于2017年5月26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7年5月26日
云南省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
(2017年5月26日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根据《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以下简称澄江化石地)的保护、利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澄江化石地的保护范围划分为两级保护区:
(一)一级保护区为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地,面积为5.12平方公里;
(二)二级保护区为遗产地以外的缓冲区,面积为2.2平方公里。
第四条澄江化石地的保护坚持保护优先、科学规划、统一管理、合理利用的原则。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澄江化石地保护工作的领导,并按照规定对澄江化石地保护工作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玉溪市人民政府、澄江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补偿机制,将澄江化石地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统筹澄江化石地保护所需经费的使用和管理。
澄江县人民政府以及右所、九村、海口等镇人民政府负责行政区域内澄江化石地的有关保护工作。
第六条玉溪市人民政府的澄江化石地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澄江化石地保护、管理、利用等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按
照各自职责,做好澄江化石地保护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七条澄江化石地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
(一)宣传、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实施保护规划和管理办法;
(三)组织调查澄江化石资源分布;
(四)建立健全科学研究、科学考察、发掘、零星采集化石等管理制度;
(五)汇集、保存、管理在保护范围内开展科学研究、教学实习、标本采集等活动成果副本和化石标本;
(六)建设、管理和维护保护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
(七)开展宣传教育、科学普及、科学研究、业务培训、对外交流和文化创意等活动;
(八)做好澄江化石地保护和利用有关经费的管理、使用工作;
(九)按照本条例规定行使行政处罚权。
第二章资源保护
第八条澄江化石地保护规划由玉溪市人民政府依法组织编制,报省城乡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