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棉花期货市场报告
试析我国棉花期货价格走势

试析我国棉花期货价格走势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也是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
棉花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有“全身都是宝”的称号。
它既是最重要的纤维作物,又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含高蛋白的粮食作物,还是纺织、精细化工原料和重要的战略物资。
棉花涉及农业与纺织工业这两大产业,全国有2亿多农民直接参与棉花的生产。
除了棉农,还有大量下游用棉企业如纺织企业等也都非常关心棉花的价格。
而棉花期货市场的发展为棉花现货企业提供了价格发现与套期货保值的功能,因此研究棉花期货市场价格成为了棉花产业及期货行业都非常关心问题。
国内1998年进行棉花流通体制改革,2001年棉花市场完全放开,但由于棉花生产、经营分散,现货市场不规范,难以形成合理的棉花价格。
几年来棉花价格剧烈波动,棉花质量下降,给棉花生产、经营和加工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近年来棉花价格上涨,实质是棉花市场不完善、信息不对称、市场配置资源滞后,当时的市场难以实现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均衡。
二、棉花现货市场及产业特点介绍我们要把握棉花现货市场的特点以及棉花的产业特点,这对研究棉花期货市场价格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棉花现货市场的特点: (1)棉花现货价格波动大。
从1999年9月1日棉花市场放开以来,棉花价格剧烈波动,这可以从棉花现货价格的走势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出。
(2)影响棉花现货价格的影响因素多。
(3)产量大,消费量大。
中国是世界上棉花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产消占全世界25%以上。
(4)国内库存变化大。
一般来说,期末库存消费比在30%左右时,市场可以表现为供求基本平衡。
低于这个水平,市场会出现资源紧张。
(5)我国棉花进口量大,国际影响大。
我国是棉花进口量较大,棉纺织出口多,因此中国棉花价格与世界棉花价格联动性较强。
(6)年度供求变化大。
主要表现在国内棉花种植面积变化大;产量变化大;消费量变化大;库存量变化大;价格变化大。
2、棉花产业的特点:(1)我国棉花产业的数项第一。
2023年棉花市场价格走势行情分析

2022棉花市场价格走势行情分析
2022棉花市场价格走势行情分析:近一年来中国国内棉价大幅下跌,但目前仍比化纤高出近一倍,中国企业提高配棉比的难度仍很大。
依据美国国家棉花总会(NCC)的分析报告,美棉的消化仍主要依靠出口,本年度以来美棉对中国的出口同比下降了80%,近期美棉装运始终难以提速,要完成USDA的既定目标(206.8万吨)仍有很大难度。
NCC表示,虽然近一年来中国国内棉价大幅下跌,但目前仍比化纤高出近一倍,中国企业提高配棉比的难度仍很大。
尽管本年度全球棉花消费超过产量,期末库存有所下降,但库存仍没有明显下降,而且库存下降主要是中国要消化储备棉,假如中国大规模抛储,对国际棉价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尤其是储备棉的充分供应将使中国对进口纱的需求减弱。
此外,作为美棉出口的重要市场,土耳其还在连续实行针对美棉的反倾销调查,这可能导致美棉出口到该国的关税提高,而其他品种出口到土耳其则会免税。
另外,近几年美国国内棉花消费略有增加,但美元强势也会抑制美国棉纱出口。
棉花需求低迷、中国进口削减、农产品价格偏低以及美元强势等因素形成了当前棉花价格。
依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截至2月25日,美国2022/16年度棉花净出口签约量累计达到157.8万吨,同比削减60.3万吨,完成
USDA猜测的75%,低于上年同期的88%。
美棉装运量为87.6万吨,同比削减19.3万吨,完成USDA猜测的42%,低于上年同期的43%。
要完成USDA的出口目标,今后美棉周平均装运量和签约量分别需要达到5.51万吨和2.32万吨。
更多棉花行业信息请查阅发布的的《2022-2022年中国棉花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讨论报告》。
2023年棉花行业现状分析1

棉花行业现状分析棉花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和棉纺织工业的工业原料,产业链涉及棉花加工、流通、纺织、印染、服装、出口等多个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下面进行棉花行业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已是全球第一大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总产量和单产均居世界首位。
我国棉花种植主要分布在北纬 18 度-49 度,东经76 度-124度之间。
范围东起辽河流域和长江三角洲,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东西纵横4,000 公里以上;南自海南岛崖城,北抵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南北绵延3,000 公里。
棉花行业分析表示,2022 年,新疆的棉花种植面积为 180.52 万公顷,占全国棉花种植面积的53.47%;新疆棉花产量为 359.40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67.27%。
棉花种植面积在新疆地区的转移和集中,更有助于新疆当地棉花种子企业扩大其市场份额。
通过对棉花行业现状分析,在机械化水平不变、农资质量等同的状况下,棉花产量主要取决于播种面积及天气状况,考虑到天气状况变动的不确定性,我们一般参考棉花播种面积指标推断棉花供应状况。
理论上本年度植棉收益将作为下一年种植行为的重要参考;棉花种植的成本利润率与播种面积呈正向波动,随着植棉意愿的降低,棉花供应量亦随之降低,供需缺口持续下降并于2022 年起降至负值。
全球棉花整体来看产销供需平衡,国内进口量主要受配额(包含关税配额及滑准税配额等)限制。
2022 年至今,除每年 WTO 承诺进口配额棉 89.4万吨(享受 1%关税)外,国家未发放额外进口滑准税配额,因此 15/16 及 16/17 年度我国棉花进口量都限制在 100 万吨以内,考虑 2022 年就是否增发滑准税配额尚未有明确说明,估计进口增长有限。
通过对棉花行业现状分析,中国棉花生产重点在向西部倾斜的同时,无论从棉花产业平安还是农业生态动身,都应当考虑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新疆3个棉区的平衡进展,农业生产不能违反自然规律。
综合气候、生态和生产规模等各种因素,西北内陆棉区担当50%—60%的生产力量,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担当40%—50%的生产力量,在合理分工基础上注意品质布局。
棉花形势分析报告范文

棉花形势分析报告范文一、市场需求分析近年来,举世棉花市场需求呈现出较为稳定的态势。
主要消费国家如中国、印度、美国等对棉花的需求量持续增长。
受举世经济增长放缓和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市场需求增速略有放缓,但总体依旧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二、产量与供应分析举世棉花产量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美国等国家。
其中,中国是举世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占据了举世棉花产量的近一半。
印度和美国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位。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一些产棉大国的产量有所下降。
此外,一些非洲国家如马里、布基纳法索等也开始加大棉花种植,进一步扩大了举世棉花供应。
三、价格走势分析近年来,举世棉花价格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
受供需干系和外部经济因素的影响,棉花价格波动较为频繁。
近期,举世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关税政策的调整也对棉花价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但总体而言,由于市场需求稳定,棉花价格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
四、将来进步趋势展望将来,举世棉花市场将继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形势复杂多变。
起首,举世经济增长放缓和贸易摩擦等因素可能对市场需求产生一定影响。
其次,气候变化、病虫害等因素可能对产量和供应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性。
再次,新兴产棉国家的崛起和进步也将对举世棉花市场格局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应对将来进步趋势的变化,棉花种植者和相关企业需要加强市场探究和技术创新,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并乐观开拓新的市场渠道。
此外,政府部门也应加大对棉花产业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为棉花产业的可持续进步创设良好的环境。
综上所述,举世棉花市场形势虽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总体而言,市场需求稳定,供应相对充裕,价格波动较大。
将来,棉花种植者和相关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做好市场定位和产品创新,以应对市场的挑战和机遇,推动棉花产业的健康进步。
政府部门也应加大对棉花产业的支持力度,增进棉花产业的可持续进步。
我国棉花市场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

我国棉花市场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一、世界棉花供需概况(一)主要棉花生产国世界上有72个国家生产棉花,分布在亚、非、美、欧和大洋各洲。
产棉区域大都在北纬40度至南纬30度的广阔地带。
亚洲地区:该棉区含东亚、南亚、西亚及中亚等棉区,其年产量约占世界年产量的60.81%。
其主要产棉国家为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伊朗、叙利亚、以色列、和前苏联的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
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为主要产棉国。
美洲地区:该棉区含北美、中美和南美3个棉区,占世界年产量的26.52%。
其主要产棉国家为美国、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巴拉圭、哥伦比亚、秘鲁、尼加拉瓜和危地马拉等。
美国、巴西为主要产棉国。
非洲地区:该棉区含北、东、西、南四个棉区,占世界年产量的7.97%。
其主要产棉国家有埃及、苏丹、坦桑尼亚、科特迪瓦(象牙海岸)、马里、布基纳法索、喀麦隆、乍德、津巴布韦和南非等。
欧洲地区:欧洲地区年产棉量占世界年产的2.24%。
其主要产棉国家为希腊和西班牙等很少几个国家。
大洋洲地区:该棉区年产棉量占世界年产的2.45%。
其主要产棉国家为澳大利亚。
(二)主要棉花出口国亚洲产棉量虽占世界棉产量之半,但消费量占其产棉量的82.86%,出口比重较其他棉区也相应较小;美洲生产的棉花虽然只占世界棉花产量的26.52%,但其消费量只占其产棉量的38%,出口量很大;非洲产棉量占世界产棉量的7.61%,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14.72%;欧洲及前苏联产棉量占世界产棉量的16.88%,其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16.4%;澳大利亚产棉量占全球总量不到3%,但其生产的棉花多为高等级,且90%以上棉花用于对外出口。
在出口棉花的大国中(美国、中亚国家、澳大利亚),美国占绝对优势,每年有占其产量50%以上的棉花可供出口;中亚国家一直保持世界第二出口地区,主要供应东欧各国;印度作为产棉大国和用棉大国,每年也有相当一部份产量用作出口。
棉花期货分析报告

棉花期货月度分析报告结论:CF1105合约未来一周将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
棉花面临调整,中长期继续看涨,具体操作上,暂时以观望为主,同时注意价格在28500附近的重要位置。
一、基本面分析国际方面:印度棉花协会11月16日公布其印度2010-2011年度棉花产量估计报告。
2010-2011年印度产量估计为3570万包,棉花总供应量将达到4185万包,其中进口约65万包,总需求量预计在2660万包,棉花盈余量1525万包,高于2009-2010年的棉花盈余量。
据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 10月20 日发布的褐皮书报告显示,9月份及10月初的美国经济活动继续温和增长,数个辖区的经济加速增长。
Fed 称,但住房市场依然低迷,12个辖区的房屋销量大多低于上年同期。
报告发现,投入成本小幅上升,但基本没有通过提高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方式转嫁给消费者。
欧债危机再令商品市场全线承压,面对紧缩货币政策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多。
韩国央行上调基准利率,国内在未来价格上行压力不减的情况下,年内仍有加息可能。
国内方面:从国内棉花现货行情来看,受气候影响,今年新棉上市较往年推迟半年左右。
新棉上市推迟,品质下降。
从今年开秤价格来看,普遍偏高,5级棉收购价格有些地区已收到5元/斤以上。
9月份的籽棉收购价在9.46元/公斤,同比涨幅58.99%。
疆棉收购价格涨幅涨幅达到62.20%,首次超过黄河流域棉区,与内地棉价持平。
籽棉价格大幅上涨,棉花质量无保障,按照9月的棉花价格指数统计加工企业每收购一吨的皮棉可能亏损1600多元。
国务院常务会议在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时提出:增强调控针对性,改善价格环境,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
2010年三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比的二季度下降5个点,在连续上升5个季度后首次出现回落,据调查显示主要原因时消费者意愿下降。
二、技术分析内盘:郑棉1105合约17日,放量震荡收阴线星,期价收于20日均线之下,日线回补前一日跳空缺口后回落,日线图表中性偏空;5日均线与10日均线死叉,5日均线与20日均线死叉,后市反弹阻力较大,高开后大幅震荡,成交量有所增加,持仓量有所减少。
棉花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棉花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1. 简介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纤维作物之一,广泛应用于纺织、服装、家居用品等领域。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棉花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2. 行业现状2.1 全球棉花产量和消费情况全球棉花产量呈现增长趋势,主要生产国包括中国、印度、美国等。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和消费国家,其棉纺织业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印度和美国紧随其后,其次是巴基斯坦和巴西。
2.2 中国棉花行业发展现状中国棉花行业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政府支持政策、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是推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中国的棉花产量稳定增长,但仍然面临着种植面积不足、种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2.3 全球棉花贸易情况全球棉花贸易呈现增长趋势,主要贸易国包括中国、印度、美国等。
中国是最大的棉花进口国,印度和美国是最大的棉花出口国。
3. 行业挑战3.1 棉花价格波动棉花价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供需关系、天气变化、政策调控等。
价格波动给生产者和消费者带来了不确定性。
3.2 环境问题棉花生产对水资源和土壤有较高的需求,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环保意识的提高对棉花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 劳动力成本上升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传统的人工采摘方式面临挑战。
自动化技术在棉花采摘方面的应用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
4. 行业未来趋势4.1 技术创新与智能化生产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生产将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无人机、机器人等技术在棉花种植和采摘中的应用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4.2 可持续发展棉花行业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包括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广有机棉等。
环保认证和标准将成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4.3 区域合作与贸易自由化全球棉花行业将加强区域合作,促进贸易自由化。
通过降低关税壁垒和贸易壁垒,提高市场准入程度,促进棉花贸易的便利化和规模化。
5. 结论棉花行业在全球纺织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对相关产业具有重要影响。
2022年中国棉花市场形势分析及展望报告

2022年中国棉花市场形势分析及展望报告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棉花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报告旨在对2022年中国棉花市场的形势进行全面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二、市场概况1. 市场规模:根据数据统计,2021年中国棉花市场的总产量达到XX万吨,同比增长X%。
其中,国内消费量为XX万吨,同比增长X%。
2. 进出口情况:2021年,中国棉花的进口量为XX万吨,同比增长X%;出口量为XX万吨,同比增长X%。
3. 市场价格:2021年,中国棉花的平均价格为XX元/吨,同比增长X%。
价格波动主要受到国际市场供需关系、国内政策和天气等因素的影响。
三、市场分析1. 供需状况:中国棉花市场的供需关系紧密相连。
目前,国内棉花供应相对充足,但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棉花制品的消费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2. 市场竞争:中国棉花市场竞争激烈,主要来自国内外的竞争对手。
国内棉花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仍面临着国际市场价格波动、进口竞争等挑战。
3. 政策影响:中国政府对棉花产业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和保护,通过提供补贴、加强市场监管等措施促进了市场的稳定发展。
然而,政策的调整和变化可能对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市场展望1. 发展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棉花制品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未来几年,棉花市场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2.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棉花种植和加工技术将得到进一步改善,提高棉花的品质和产量。
同时,新技术的应用也将推动棉花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3. 国际合作:中国棉花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自身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五、结论综上所述,2022年中国棉花市场将面临机遇和挑战。
尽管市场竞争激烈,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政府的支持,棉花市场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棉花企业应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加强技术创新,拓展国际合作,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棉花期货市场报告危机尚在蔓延,底牌已所剩无几!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几乎免费的借款成本,并不能成为放贷给危难企业的理由。
当蓄水池水满为患时,远期通胀就不可避免!“失效”的货币政策埋下了通胀的祸根,而财政政策才是较直接的”必杀器”。
相比无力回天的央行,财政部将在这场危机中掌握着越来越多的话语权,但前提是你得”有米下锅”才行。
对于”双赤字”本就严重的美国而言,再次的”寅吃卯粮”、借米下锅”,其效果将大打折扣。
美元的内在价值将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共同作用下再度被削弱,20**年美元注定会重归熊途。
危机之下,暗流涌动。
信用卡危机、企业债危机、优质贷款危机,都可能成为引爆下一轮风暴的导火索。
全球范围的经济衰退已是不争事实。
在信心沦丧、需求不振、经济衰退的大环境下,我们仍然可以看到美元贬值和通货膨胀这两个基本清晰的必然逻辑结论。
对于大宗商品而言,长期的需求衰退必定会压制整体价格的反弹幅度;但美元的再度贬值,则可能加速价格底部的到来;而一旦通胀重新抬头,大宗商品价格有望出现加速反弹局面。
供需双减棉花处于熊市末期1、20**年棉花市场由于需求减少,牛市终结转入熊市。
2、20**年全球棉花供需同步减少,库存将小幅下降。
3、美棉运行在四浪反弹中,**年初有望结束5浪下跌趋势4、中国创纪录收储280万吨棉花,收储的滞后效应将在**年上半年体现出来,这也可能构成**年较大的投资机会5、棉花处于熊市末期,新的牛市展开还需等待全球经济以及纺织行业的复苏。
第一部分20**年市场行情回顾20**年全球商品市场的超级牛市在极度疯狂之后终结并迅速步入熊市,2007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不断恶化终于引发了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随着美国五大投行纷纷破产或重组,本轮商品牛市的主要做多力量彻底倒下,失去了基金买盘支撑的商品价格在下半年出现罕见的暴跌,完成了由超级牛市向超级熊市的转变。
在这个大的背景下,棉花市场也由牛转熊,如同过山车一般,年初大幅上扬后又出现了更加剧烈的下跌行情。
一、美棉期货市场回顾图1:美棉连续周K线走势图美棉20**年完成了牛市向熊市的转换,全年走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2月受到大宗商品市场持续走牛的带动,在指数基金和宏观基金大举做多的推动下美棉加速上行,短短2个月时间较高上涨幅度达到了30%,创下自1995年牛市之后的较高价;第二阶段:由于全球纺织行业增速显著放缓,特别中国的棉花进口量大大低于前期预期,ice棉花被过度炒做吸引了大量的套保卖盘介入,美棉在3月至8月期间,高位震荡下跌从90美分附近回调到了70美分一线。
第三阶段:由于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大宗商品市场暴跌步入熊市,美棉也走出加速下跌行情,9月至12月短短4个月时间从70美分一线下跌至40美分以下,刷新了2002年以来的低点。
1、基金大规模介入和退出成为美棉巨幅波动的行情推手在20**年初的行情中,美棉期货持仓总量由23万手迅速增仓达到了30万手,创下美棉期货开始交易以来较高纪录,这个阶段正好是美棉快速拉升的时期,持仓量的较高点出现的时间基本与美棉的年度高点时间吻合。
在3月以后持仓由持续减少,到12月下降到了13万手水平,基本回到了2006年牛市开始时期的持仓总量水平,而这段时间美棉也走出了罕见的持续暴跌行情。
可以说正是基金的大量投机介入炒作和大规模的平仓离场造就了20**年美棉期货的暴涨暴跌。
美棉期货市场在20**年除了持仓规模创出历史记录之外,在期货登记库存量上也刷新了历史较高录。
由于年初美棉价格在基金买盘的推动下大幅上涨,期货对现货升水巨大,吸引了大量的商业卖盘入市做卖出套保,同时由于美棉期货价格过高,削弱了美棉出口的竞争力,许多棉商选择将棉花现货在美棉期货市场卖交割,美棉期货库存较终达到了180万包的水平。
其后随着美棉价格的下跌,登记库存逐渐减少,但截至12月仍然维持在90万包的历史高位,如此巨大的期货库存使得投机资金选择撤离美棉期货市场,美棉的持仓规模的大幅减少也随之相关。
二、郑州棉花期货市场回顾郑棉的走势与美棉类似,也是1-2月呈上升趋势,3-12月单边下跌,但是郑棉在1-3月的上涨行情中涨幅明显小于美棉,而其后的下跌行情中3-8月的这个阶段下跌的幅度大于美棉,其后的9-12月阶段跌幅又小于美棉,因此我们可以把郑棉在20**年中的表现划分为1-2月的上涨和3-12月的下跌这两个阶段。
1、郑棉期货对现货高升水的局面发生改变从2004年6月1日棉花期货上市开始,连续5个年度郑棉期货大多数时间都对现货保持较高的升水,这也使得郑棉期货市场大多数时间成为了投机多头与套保卖盘对峙的市场,由于持续的高升水使得套保卖盘选择现货交割,郑棉期货的仓单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在20**年上半年,这一趋势发展到了顶峰,年初郑棉主力合约和现货价差就维持在1700元/吨左右,而到3月初较高峰时期更是达到了接近3500元的历史高水平,如此高额的期现套利利润吸引了大量的现货企业在郑棉期货市场卖出交割棉花,郑棉期货注册仓单量也在20**年4月底创出了16万吨的历史较高记录。
所谓物极必反,投机多头资金在连续几年遭遇现货背景套保卖盘阻击之后,在20**年下半年不再盲目拉大期现价差,从20**年7月开始郑棉主力合约与现货的价差持续维持在800以内,甚至有一段时间出现了持续的负基差。
而**/**年度棉花仓单的注册与仓单预报数量也一直维持在低位。
2、郑棉期货市场逐渐趋于活跃郑棉对现货高基差格局的改变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郑棉期货从2004年6月才开始交易,市场的培育与发展到初步成熟有一个过程,前几个年度的期货对现货持续高基差对于吸引棉花企业参与期现套利以及卖出套期保值交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市场发展完善以后,卖出套期保值交易商和期现货套利投资者的群体不断扩大和成熟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期货对现货的基差拉大,前几年经常出现的期现价差巨大的简单套利机会在今后会比较难以出现。
第二,前几个棉花年度棉花现货价格的波动过小,连续几年的低波动区间使得投机资金缺乏运作空间,投机资金希望拉高期货价格带动现货价格确不能得到现货市场的认同,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而20**年开始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剧烈,使得投机资金的运作空间很大,而且在**年下半年的下跌行情中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价格引导作用表现的非常明显,这将有利与期货市场吸引更多的保值者特别是买入保值者参与进来。
**年10月份以后郑棉期货无论从持仓还是成交规模以及波动幅度都较前几个年度明显放大,资金参与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同时现货企业对期货市场作为价格风向标的认知程度也在增强,诸多方面都显示出郑棉期货市场正在日益趋于活跃。
第二部分全球棉花供需分析一、供应篇全球棉花的主产国主要集中在北半球,20**年三大主产国中国、印度和美国的产量之和就达到了1600万吨,占全球棉花总产量的60%以上,可以说以上三国的棉花生产情况就基本上决定了全球的棉花供应。
在以上三国中,中国的产量较大,但由于受到可耕地面积的限制,棉花种植面积近年来基本维持600万公顷左右,由于近几年的单产和总产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因此产量继续增长的潜力不大。
美国以前一直稳居世界棉花产量第二,但2007年开始被印度超过,由于近几年种植棉花的收益远远低于种植大豆、玉米等作物,因此美国的棉花种植面积持续萎缩,**/**年度棉花种植面积仅370万公顷,产量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
印度的棉花种植面积约为900万公顷是中国的1.5倍,但是单产偏低,近年来由于推广转基因棉的原因单产提高很快,是以上三国中产量增长潜力较大的一个,今后有望取代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产棉国。
根据美国农业部在20**年12月公布的产量预测数据来看,20**/**年度由于美国大幅减产,印度和中国小幅减产,世界棉花的总产为2428.9万吨较上一年度的2624.4万吨下降了195.5万吨。
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2006年至20**年的商品市场牛市中,棉花的涨幅远远小于大豆、玉米、小麦等农产品,种植棉花的比较收益在不断下降,因此棉花的种植面积有一部分转向种植大豆和玉米等品种。
在即将到来的20**/10年度,这一趋势将会进一步深化。
通过棉花与大豆小麦和玉米等主要农产品的价格对比,在国际市场棉花对玉米的比价下跌,对大豆的比价基本持平,仅对小麦的比价上升。
而在国内市场棉花对大豆的比价基本持平,对玉米和小麦的比价均跌,说明棉花的种植比较收益基本没有好转,而在国内甚至进一步降低了,这将会导致全球棉花种植面积的继续下降,在中国会表现得更为明显。
据11月底中国棉花信息网做的20**年棉花播种意向调查显示,主要产棉省的种植面积将会普遍下降10-20%左右,部分地区甚至可能下降20-30%。
全球的植棉面积将会延续20**年度的下降趋势,棉花价格的暴跌将会减少全球的棉花供应,供应角度的利多因素将会在20**年持续体现。
二、消费篇全球的棉花需求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
其中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年棉花消费量分别为1077万吨、381万吨和256万吨,约占全球棉花消费量的60%。
中印巴三国均为发展中国家,纺织服装产品是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因此三国的纺织行业均受到全球纺织品需求的影响,纺织品需求主要受到人口基数和经济发展两个因素的影响。
由于全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因此长期来看全球纺织品的需求量是持续增加的,但是**年下半年开始的全球经济危机重创了美日欧等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而发达国家正是纺织品的较主要进口国,因此20**年中印巴三国的棉花消费量均受到了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而出现了下滑。
全球棉花需求量高速增长周期在2006年就已经见顶,2007年度虽然基本与2006年持平但增速已经降为0,而20**年更是出现了显著的下降,由于本次经济危机是在20**年下半年爆发,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因此在20**年世界棉花的消费量还有可能进一步下滑。
三、贸易篇全球棉花的贸易量出口方面主要集中在美国、印度和中亚的乌兹别克以及南美的巴西等国,而进口主要为中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和土耳其等国,在全球棉花贸易市场中,出口看美国进口看中国,中美牢牢把持着全球棉花贸易的两极。
近年来由于印度的产量大幅提高,而美国大幅减产,美国在棉花出口的一部分份额被印度取得,印度在全球棉花贸易格局中的地位正在不断提高。
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年度全球棉花贸易大幅萎缩,由于目前普遍预计在**年3季度至4季度全球经济有望开始复苏,因此**/10年度全球棉花的贸易量有望止跌回升。
四、库存篇全球棉花库存主要关注中国、美国和印度三大主产国,虽然**/**年度三国棉花产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少,但是由于消费和出口也出现了同步的下降,因此全球棉花库存下降幅度并不大,其中美国期末库存的减幅较大,由07/**年度的218.7万吨下降到了154.6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