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主观题答题模板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答题模板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答题模板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答题模板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答题模板如下:
1. 个人基本情况介绍:介绍个人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情况。

2. 教育教学理念:阐述个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目标,包括对学生的期望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3. 教学案例分析:选择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重点突出教学的亮点和特色。

4. 教育教学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自己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的体会和提升计划。

5. 学科知识和专业素养:描述自己在所教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等方面的积累。

6. 师德师风建设:谈谈自己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理解和实践,包括对待学生、对待同事和对待工作的态度等方面的体会和感悟。

7. 学习和发展规划:展望未来,谈谈个人的学习和职业发展规划,包括学习方向、提升计划和目标定位等方面的设想。

8. 其他补充:根据具体需要,可以适当添加其他相关内容,如
教育教学创新、教育科研成果、教育教学经验等方面的补充材料。

综合素质主观题答题模板

综合素质主观题答题模板

综合素质主观题答题模板一、职业理念1、教育观材料中,该老师对学生倾尽心血,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值得赞扬首先XX老师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并以学习者为中心,材料中……其次XX老师能够立足血丝的全面发展,并促进个性发展,材料中……在此XX老师能够提高血丝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习过程,材料中……最后XX老师能够关注人,材料中……综上所述,该老师做法符合新课改中的素质教育理念,使我们学习的榜样。

2、学生观材料中,“我”的做法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要求,是值得学习和提倡的首先学生是发展的人,相信血丝的潜能,促进发展,材料中……其次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具有差异性,能够因材施教,材料中……最后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尊重主体性,发挥主动性,材料中……综上所述,材料中“我”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3、教师观材料中,XX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的要求,值得其他老师借鉴。

首先XX老师是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对学生尊重赞赏、帮助和引导,材料中……其次XX老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研究教育的问题,反思教育行为,材料中……再次XX老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材料中……最后XX老师是社区开放性教师,能够与其他教育者形成合力,材料中…综上所述,XX老师做法符合新课改中教师观的要求,使我们学习的榜样。

二、教师职业道德1、教师职业道德材料中,“我”践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是值得学习和提倡的。

第一,“我”的教育行为体现了“爱岗敬业”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乐于奉献。

材料中.....第二,“我”的教育行为体现了“关爱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材料中,第三,“我”的教育行为体现了“教书育人”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材料中,第四,“我”的教育行为体现了“为人师表”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严格要求,以身作则,材料第五,“我”的教育行为体现了“终身学习”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主观题答题模板(三)意义类

主观题答题模板(三)意义类

主观题答题分类指导(三):“意义类”主观题一、题型特点:“意义类”设问往往以“意义”、“作用”、“影响”等词语为题眼,要求学生对材料中所呈现的事件、所采取的措施或提出的方案等所具有的意义、所具有的作用或所产生的影响作出具体分析。

此类设问的指向都比较明确,就是要求学生分析“意义”,所以审题的难度相对较小。

但具体答题过程中要用到什么知识,或要从什么角度来分析意义,在设问中往往是没有明确说明的,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综合分析,所以对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二、答题模板解答“意义类”设问,关键在于找到答题的切入点。

一般可考虑如下三个切入点:一是根据主体析意义。

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

政治生活中常见的主体有国家(政府、人大、法院等)、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人民、人大代表、公民等;经济生活中的常见主体有消费者、经营者、企业、国家、劳动者等。

二是寻找角度析意义,即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意义。

如上题我们可以从财政的作用、从国家宏观调控的目的、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等角度分析意义。

三是确定范围析意义。

在答“意义类”设问时,一般可考虑两个范围,一是知识范围,即把问题分解成“经济意义”有哪些、“政治意义”有哪些、“社会意义”有哪些、“文化意义”有哪些等小问题来分析;二是区域范围,即考虑对“当地”有何意义、对“地区”有何意义、对“世界”有何意义。

当然,很多题目是两种范围要结合在一起分析。

一般“意义类”主观题的回答角度归纳如下:1.经济意义方面(1)从个体的角度组织要点:这里的个体针对材料中所反映的比如农民、劳动者、经营者、消费者等。

答案的关键信息有:增加就业、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合法权益等。

(2)从集体的角度组织要点:这里的集体特指企业、产业、农村、城镇等。

答案的关键信息有:加快企业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城镇进程,繁荣农村经济,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等。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主观题答题模板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主观题答题模板

《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答题模板一、材料分析题概述分析历年综合素质真题可知,材料分析第一题考查职业理念的知识。

题目会给出一段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要求考生能够结合相关知识对老师的行为进行评析。

具体的出题角度有以下四个,考试时会随机选取一个角度考查。

1. “教育观”的角度在材料分析题中,如果在题干中看到“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某某老师的教育行为”,就应该结合教育观的相关知识来回答,如“素质教育的内涵”“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观”。

2. “学生观”的角度在材料分析题中,如果在题干中看到“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某某老师的教育行为”,就应该结合学生观的相关知识来回答,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教育公正”。

3. “教师观”的角度在材料分析题中,如果在题干中看到“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某某老师的教育行为”,就应该结合教师观的相关知识来回答,如“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材料分析的第二题考查教师的职业道德,题目会给出一段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要求考生能够结合职业道德相关知识对老师的行为进行评析。

例如,题干会明确写道:“请结合材料,从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某某老师的教育行为。

”二、总体答题思路总:开篇点出该老师的做法是否正确,是否值得学习。

分:中间部分要回答老师的做法好在什么地方或者不好在什么地方。

在整理答案时一定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根据材料找到对应的理论要点,二是要结合材料进行具体分析。

总:最后进行小结,从案例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可以表示为如下框架结构:总:评价(表明态度和看法)分:论点+结合材料阐述首先,理论点一+(理论点解释) ……。

材料中,……,体现了…….其次,理论点二+(理论点解释) …….材料中,……,体现了……最后,理论点三+(理论点解释) …….材料中,……,体现了……..总:照应开头,总结启示三、具体答题模板(一)当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时候1.开头模板说法一:某某老师的教育行为是恰当的,体现了xxx的理念,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主观题答题模板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主观题答题模板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主观题答题模板一、“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老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独特的人,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教育公平,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二、新课改下的教师观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着,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促进者,对教师职业的正确认识是从事教育事业的重要基础。

2.新课改下的教师观要求老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更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

3.新课改下的教师观要求老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4.新课改下的教师观要求老师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正确认识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和功能,结合实际,积极进行国家课程的地方化、校本化的探索。

5.新课改下的教师观要求老师成为社区型开放老师。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要强调合作。

三、素质教育观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努力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让每个学生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引导学生发挥最大的潜能。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爱国守法2.爱岗敬业3.关爱学生的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关爱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4.教书育人的道德规范,要求老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综合素质主观题答题模板

综合素质主观题答题模板

综合素质主观题答题模板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教师的行为答题模板:总:该教师的教育行为符合了\违背了教师角色的基本内涵,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践行某某教师的做法,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念。

分:(教师观答题要点)一教师角色的基本内涵1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2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朋友、指导者、启蒙者和榜样3教师是学生的研究伴侣教师是学生的研究伴侣,是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帮助者、协助者和支持者二正确的教师观念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实行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自主研究和自我发展2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学科知识、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积极的教育教学研究精神和全面的发展素质3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精神教师应该具备敬业爱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关注学生发展、严谨治学、勤奋进取、创新开拓的职业精神总: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践行正确的教师观念,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和研究伴侣。

问题: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教师的行为总:材料中该教师树立了正确的教师观,我们要引以为戒。

分:教师观答题要点一、现代教师角色转化现代教师应该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研究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学生学会研究、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同时,教师也应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此外,教师还应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分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二、教师行为的转变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小学语文主观题答案模板

小学语文主观题答案模板

小学语文主观题答案模板综合素质主观题答题技巧答题技巧(三步骤):1.审题方法——明确理论(1)先读题干,明确关键词。

(2)回答什么——评析、如何做。

(3)运用什么知识——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职业道德。

2.分析方法——筛选理论,准确定位阅读、分析材料(1)找到关键息——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其他人行为。

(2)根据材料筛选知识点。

3.作答方法——分条列点,结构完整清晰(1)答题模板——原理+原理解释+分析材料。

(2)答题要求——分条列点,标志词明确(第一、首先、①)。

(3)总-分-总结构。

问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语文老师的教学行为。

先自己想想,再看答案喔~【答题思路解读】1.先看题干——明确理论(1)知识范围(运用什么知识)——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具有独立意义、教育公正原则);(2)问法——评析(评价+分析)(3)主体——语文教师2.回材料——筛选理论,准确定位这里需重点看语文教师的行为。

(1)语文教师读作文,细心点评作文,鼓励学生。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2)语文教师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写作。

——学生具有差异性即学生是独特的人。

(3)不会以学生成绩差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教育公正原则。

3.组织答案——总分总结构答题模板——原理+原理解释+分析材料。

【参考答题】语文教师的行为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值得我们研究。

(1分)首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处在发展过程中,有很强的发展潜力。

(2分)材料中,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于学生的作文非常认真详细地加以指导,并且给予不断的鼓励,不但促进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更给予学生未来发展的自。

(2分)其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独特的人,不同的学生之间有其独特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实施因材施教。

(2分)材料中,语文教师发现了学生在写作上的闪光点,给予了有的放矢的教育,帮助学生批改日记,不断鼓励学生在写作上的成就,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研究和发展的积极性。

评价类主观题的答题模板

评价类主观题的答题模板

评价类主观题答题模板
◆此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是什么”――“阐述道理(为什
么)”――“明确做法(怎么办)”这一解题思路来作答。

◆第一步:判断表态(是什么)――对题目中的事或者观点
作出是好是坏,是对是错的评价。

◆第二步:阐述道理(为什么)――说明做这件事或者持这
种观点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以及不做这件事、这持这种观点的危害性。

(1)、依据――做这件事或者持这种观点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依据。

(2)、重要性――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3)、必要性――做这件事或者持这种观点的原因。

(4)、可能性――做这件事或者持这种观点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做这件事或者持这种观点成为可能。

(5)、危害性――做或者不做这件事以及持或者不持这种观点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

◆第三步,明确做法(怎么办)――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等准备怎样做或者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职业理念
(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任选一个考14分材料分析题)
第一节教育观
教育观主观题答题模板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教师的行为
答题模板:
总: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错误的,符合了\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基本内涵
分:(教育观答题点)
一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应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要充分尊重并发展学生的个性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新课改带来的教育观念的转变(新课改的教学观):
1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向“重结论更重过程”转变
4教学从“关注学科”向“关注人”转变
总:综上所述,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错误的,符合了\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某某教师为榜样,践行素质教育观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第二节学生观
学生观主观题答题模板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教师的行为
答题模板:
总:材料中该教师的教育行为很好的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材料中该教师的教育行为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
分:(学生观答题要点)
一“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有自身的独特性
a人的全面发展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
b学生具有个性与差异的特点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二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实践目标
教育公正—以人为本的实现准则,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要以教育机会均等为基本准则
总:因此,作为教师,面对问题学生时,我们要结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积极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节教师观
教师观主观题答题模板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教师的行为
答题模板:
总:材料中该教师树立了正确的教师观/材料中该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我们要引以为戒
分:教师观答题要点
一现代教师角色转化
1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播知识和社会规范,更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
2教师要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分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4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二教师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总:作为教师,我们要践行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尊重和赞赏学生,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成长,努力成为反思的实践者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必有一道14分材料分析题)
教师职业道德主观题答题模板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教师的行为
答题模板:
总:材料中该教师的教育行为(符合/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要求
分:教师职业道德答题要点
一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毁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总:作为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谨记自己的光荣使命,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如此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