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分数应用题例题分析及常用公式

小学六年级分数应用题例题分析及常用公式
小学六年级分数应用题例题分析及常用公式

分数应用题例题分析及常用公式

解题步骤

一、正确的找单位“1”是解决分数应用题的前提。

不管什么样的分数应用题,题中必有单位“1”。正确的找到单位“1”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前提和首要任务。

分数应用题中的单位“1”分两种形式出现:

1、有明显标志的:

(1)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4/7 (2)杨树棵树是柳树的3/5

(3)小明的体重相当于爸爸的1/2 (4)苹果树比梨树多1/5

条件中“占”“是”“相当于”“比”后面,分率前面的量是本题中的单位“1”。

2、无明显标志的:

(1)一条路修了200米,还剩2/3没修。这条路全长多少千米?

(2)有200张纸,第一次用去1/4,第二次用去1/5。两次共用去多少张?

(3)打字员打一部5000字的书稿,打了3/10,还剩多少字没打?

这3道题中的单位“1”没有明显标志,要根据问题和条件综合判断。(1)中应把“一条路的总长”看作单位“1”(2)题中应把“200张纸”看作单位“1”(3)题中应把“5000个字”看作单位“1”。

二、正确的找对应关系是解分数应用题的关键。

每道分数应用题都有数量和分率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找到所求数量(或分率)和哪个分率(或数量)对应是解分数应用题的关键。

方法:

分率对应量÷单位“1”的量=分率

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分率对应量÷分率=单位“1”的量

三、根据数量关系式解答分数应用题“三步法”

掌握以上关系和数量关系式,解分数应用题可以按以下三步进行:

1、找准单位“1”的量;

2、找准对应关系

3、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解答

四、有效练习,建立模型,提升解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要想正确、迅速地解答分数应用题,必须多加练习,把基本型的、稍复杂型的和复杂型的结构特征理解清楚,才能熟练快速地解答分数应用题。基础理论

(一)分数应用题的构建

分数应用题主要讨论的是以下三者之间的关系:

(1)、分率: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几分之几通常称为分率。

(2)、标准量:解答分数应用题时,通常把题目中作为单位“1”的那个数,称为标准量。

(3)、比较量:解答分数应用题时,通常把题目中同标准量比较的那个数,称为比较量。

(二)分数应用题的分类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的多或少几分之几。

3、已知两个数的和或差,及两个数的关系,求其中一个数。

(三)常用数学公式:

1、几何图形

长方形:面积=长×宽周长=(长+宽)×2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周长=边长×4 正方体体积=边长×边长×边长三角形:面积=底×高÷2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2、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3、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4、其他常用公式(一条可以化成三条)

A、速度×时间=路程

B、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C、单价×数量=总价

D、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E、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F、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G、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例题解析】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反映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例1:(求比较量)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4

5 ,吃了多少千克?

标准量×

(分率)=比较量 100 ×4

5 = 80 (千克) 答:吃了80千克。

例2:(求标准量)学校买来一些白菜,吃了80千克,刚好是这些白菜的4

5 ,学

校买来多少千克白菜?

比较量÷几

(分率)= 标准量

80÷4

5 = 100(千克) 答: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

例3:(求分率)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80千克,吃了几分之几?

比较量÷标准量=

(分率) 80÷100= 45 答:吃了4

5 。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

例1:(求比较量)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多4

5 ,篮球有多少个?

标准量×(1 +

)(分率)=比较量 20×(1+4

5

)=36(个) 答:篮球有36个.

例2:(求标准量)学校有36个篮球,篮球比足球多4

5 ,足球有多少个?

比较量÷(1 +

)(分率)=标准量 36÷(1+4

5

)=20(个) 答:足球有20个.

例3:(求多几

)学校有36个篮球,足球20个,篮球比足球多几分之几?

(大数-小数)÷标准量=多几

(36-20)÷20=45 答:篮球比足球多4

5 .

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分之几:

例1:(求比较量)学校有36个篮球,足球比篮球少4

9,足球有多少个?

标准量×(1 - 几

几 )(分率)=比较量

36×(1- 4

9)= 20(个) 答:足球有20个.

例2:(求标准量)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少4

9

,篮球有多少个?

比较量 ÷(1 -

)(分率)= 标准量 20÷(1 - 4

9)= 36(个) 答:篮球有36个.

例3:(求少几

几 )学校有36个篮球,足球20个,足球比篮球少几分之几?

(大数-小数)÷ 标准量 = 少几

(36-20)÷36 = 49 答:篮球比足球少4

9 .

4、“和”的问题:

例1:(求比较量)学校有足球和篮球共56个,足球是篮球5

9,篮球有多少个?

数量和 ÷(1+

)(分率)=标准量 56 ÷(1+ 5

9)=36(个) 答:篮球有36个.

5、“差”的问题:

例1:(求比较量)学校足球比篮球少16个,足球是篮球5

9,篮球有多少个?

数量差 ÷(1 - 几

几 )(分率)=标准量

16 ÷(1 - 5

9)=36(个) 答:篮球有36个.

思考题:

1、某班原有54名学生,男生占5/9,转来几名女生后,女生占全班的9/19,转来了几名女生?

2、明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4,第二天看了余下的2/5,第二天比第一 天多看了15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3、某工厂有三个车间。第一个车间的人数占三个车间总人数的1/4,第二个车间人数是第三个车间的3/4。已知第一车间比第二车间少40人。三个车间共有多少人?

4、水结成冰体积增加1/10,冰化成水体积减少几分之几?

5、甲数是乙数的2/3,乙数是丙数的3/4,甲乙丙的和是216。甲乙丙各是多少?

6、某班共有学生51人。男生人数的3/4等于女生人数的2/3。这个班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

7、某厂男职工比全厂职工总人数的3/5多60人,女职工人数是男职工的1/3,这个 厂共有职工多少人?

8、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小时行了全程的2/7,第二小时行了余下的2/5,第三小时又行了余下的2/3,这时距乙地还有21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9、纺织厂一车间有男工120人,男工占女工人数的5/6,已知一车间人数占全厂人数的1/4,这个厂有多少人? 10、甲乙两个仓库各有一批大米,已知甲仓库的大米比乙仓库多18吨,若乙仓库给甲仓库6吨,这时乙仓库的大米是甲仓库4/7,甲仓库原有大米多少吨?

资料分析常用计算方法与技巧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资料分析试题,有相当一部份考生能够理解了文章意思后,列出相应的表达式,但由于计算过程的相对复杂,使得不少考生因此而失分。同时,计算类题型在资料分析试题中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计算,是最终取得好成绩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基于这一问题,曾老师通过实例说明了在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资料分析题中实现快速计算的技巧。 一、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常用计算方法与技巧 "十五"期间某厂生产经营情况

第一章资料分析综述 第一节命题核心要点 一、时间表述、单位表述、特殊表述 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资料,考生对于其时间表述、单位表述、特殊表述都应特别留意。因为这里往往都蕴含着考点。 常见时间表述陷阱: 1.时间点、时间段不吻合,或者涉及的时间存在包含关系; 2.月份、季度、半年等时间表述形式; 3.其他特殊的时间表述。 【例】资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2009年4月份中国汽车产销量数据显示,在其他国家汽车销售进一步疲软的情况下,国内乘用车销量却持续上升,当月销量已达83.1万辆,比3月份增长7.59%,同比增长37.37%。 题目:与上年同期相比,2009年4月份乘用车销量约增长了多少万辆? 常见单位表述陷阱: 1.“百”“千”“百万”“十亿”“%”等特殊的单位表述;

2.资料与资料之间、资料与题目之间单位不一致的情况; 3.“双单位图”中务必留意图与单位及轴之间的对应关系。 【例】资料:2008年,某省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额为7.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2%。 题目:2008年,该省的对外贸易总额约为多少亿美元? 2008年,该省的绿茶出口额约为多少万美元? 常见特殊表述形式: 1.“增长最多”指增长绝对量最大;“增长最快”指增长相对量即增长率最大; 2.凡是不能完全确定的,则“可能正确/错误”都要选,“一定正确/错误”都不能选; 3.“每……中……”“平均……当中的……”,都以“每/平均”字后面的量作分母; 4.“根据资料”只能利用资料中的信息;“根据常识”可以利用资料外的信息。 二、适当标记、巧用工具;数形结合、定性分析;组合排除、常识运用 资料分析答题的过程当中需要做“适当标记”,一切以便于自己做题为准。适当合理地运用直尺、量角器等工具辅助答题。 直尺使用法则: ◆在较大的表格型材料中利用直尺比对数据。 ◆柱状图、趋势图判断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时用直尺比对“柱”的长短或者“点”的高低。 ◆在像复合立体柱状图等数据不易直接得到的图形材料中,可以用尺量出长度代替实际值计算“增长率”。

六年级上册分数应用题专项练习题

六年级上册分数应用题专项练习题 1、已知一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和一个底角的度数之比是1:2,则这个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分类是什么三角形? 2、某班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为7:5 (1)全班有48人,求男生与女生各有多少人? (2)男生有28人,求女生有多少人? (3)女生有20人,求全班有多少人? (4)若男生比女生多8人,求全班共多少人? 3、要配制一种盐水,盐与水的比为2:5。 (1)要配制140克这种盐水,需要盐多少克? (2)现有盐40克,需要多少克水? (3)现有水100克,可以配制成多少克这种盐水? (4)已知盐比水少60克,求一共有多少克这种盐水? 4、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0分米,它的长与宽的比是3:2,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5、一个长方形面积是24平方分米,它的长与宽的比是3:2,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6、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36厘米,三条边的长度比是3:4:5,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7、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底和高的比是3:1,这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厘米?

8、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80厘米,长、宽、高的比是5:3:2。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9、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60。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3:2:1。甲、乙、丙三个数各是多少? 10、学校把树按2:3;4分配给四、五、六三个年级。其中五年级植了90棵,四、六年级各应植树多少棵? 11、下图表示配制一种混凝土所用材料的份数。水泥、黄沙、石子的比是2:3:5。如果这三种材料都有18吨,当黄沙全部用完时,水泥还剩多少吨?石子又增加了多少吨? 12、两地相距60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小时后相遇。甲乙两车速度比是4:5。甲乙两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13、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4200,被减数与减数的比是5:4,被减数与减数分别是多少? 14、学校买来树苗725棵,把这些树苗的按3:2发给中高年级,高年级能分得多少棵? 15、一堆煤,第一次运走了它的,第二次运走了21吨,这时余下的煤的吨数与运走的比是2:3,这堆煤原有多少吨? 16、某校原有科技书、文艺书共630本,其中科技书与文艺书的比是1:4。后来又买进一些科技书,这时科技书与文艺书的比是3:7。买进科技书多少本? 17、盒子里有三种颜色的球,黄球个数与红球个数的比是2:3,红球个数与白球个数的比是4:5。已知三种颜色的球共175个,红球有多

资料分析公式及例题最全

一、增长 增长量 = 现期量 — 基期量 增长率 = 增幅 = 增速 = 增长量 ÷ 基期量 =(现期量 — 基期量)÷基期量 年均增长量、年均增长率: 如果初值为A ,第n+1年增长为B ,年均增长量为M ,年均增长率为x?%,则: M= B?A n B =A(1+x ?%)n 增长量 = A 1+m%×m% , 当m >0 时,m 越大,m%1+m% 越大。 现期量高,增长率高,则增长量高。 同比增长、环比增长 同比增长:与上一年的同一时期相比的增长速度。 环比增长:与紧紧相邻的上一期相比的增长速度。 乘除法转化法: 当0

长38.7%。 问题:2009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约为( )万亿美元。 A.1.6 B.2.2 C.2.6 D.3.0 二、比重 比重 = 分量÷总体量×100% 已知本期分量为A ,增长率为a%,总量为B ,增长率为b%,则: 基期分量占总量的比重: A ÷(1+a%) B ÷(1+b%)=A B ×1+b%1+a% 如果a%>b%,则本期A 占B 的比重( A B )相较基期( A B × 1+b%1+a% )有所上升。 如果a%

(完整版)六年级数学分数应用题专项练习

六年级分数应用题专项练习一、判断。 1、4米长的钢管,剪下1 4米后,还剩下3米。() 2、20千克减少1 10后再增加 1 10,结果还是10千克。() 3、松树的棵数比柏树多1 5,柏树的棵数就比松树少 1 5。() 4、一桶油用去它的1 5后,剩下的比用去的多。() 二、解决问题。 1、根据已知条件,把问题和算式用线连起来。 养殖场有鸡3200只,第一只周卖出2 5,第二周卖出 3 8。 第一周卖出多少只?3200×3 8 第二周卖出多少只?3200×2 5 第二周比第一周少卖多少只?3200×2 5-3200× 3 8 两周一共卖出多少只?3200×(1-2 5- 3 8) 还剩多少只?3200×( 2 5+ 3 8) 2、某粮店上一周卖出面粉18吨,卖出的大米比面粉多1 6,粮店上周卖出大米 多少千克? 3、小红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 5,第二天看了全书的 3 8,这时还剩51 页没看,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4、一辆汽车从A城去B城,行了总路程的3 8,离中点还有82千米,A城到B 城有多少千米?

5、一条路已修800米,剩下比已修少 4 1,剩下多少米? 6、一个养兔厂养白兔100只,黑兔是白兔的53,灰兔又占黑兔的4 3,灰兔多少只? 7、某工地有640吨水泥,第一次用去总数的83,第二次用去余下的8 3,两次共用去水泥多少吨? 8、学校去年植树120棵,今年植树的棵树比去年的3/4多5棵,今年植树多少棵? 9、学校今年植树120棵,比去年的3/5多5棵,去年植树多少棵? 10、商店运来苹果49吨,比运来橘子的2倍少4 3吨,运来橘子多少吨?

资料分析常用基础公式

资料分析常用基础公式 一、关于基期值、现期值、增长量、增长率相关的基础公式 增长率增长率 现期值增长率基期值基期值现期值增长量?+=?==1- %1001-%100-%100?=?=?=)基期值 现期值(基期值基期值现期值基期值增长量增长率 增长率 增长量增长率现期值增长量现期值基期值=+==1- 增长量增长率增长量增长率)(基期值增长量基期值现期值+= +?=+=1 二、关于年均增长相关公式 年份差 初期値末期值年均增长量-= 年均增长量年份差初期値末期值?+= 年份差年均增长量末期值初期値?=- 1-年份差初期値 末期值年均增长率= 年份差年均增长率)(初期値末期值+?=1 年份差年均增长率) (末期值初期値+=1 三、隔年增长相关公式 1-11间期增长率)(现期增长率)(隔年增长率+?+= 间期增长率) 现期增长率)((现期值隔年增长率现期值隔年增长中的,基期值++=+=111 四、比重相关常考公式 比重 部分整体比重整体部分整体部分比重=?=?= %100.1 部分的增长率整体的增长率现期整体现期部分基期比重++?= 11.2

部分的增长率 整体的增长率部分的增长率现期整体现期部分比重的增长量+?=1-.3 4.比重变化的判定 部分的增长率>整体的增长率,则现期比重>基期比重; 部分的增长率<整体的增长率,则现期比重<基期比重; 部分的增长率=整体的增长率,则现期比重=基期比重。 注意:比重增长量的单位为百分点。 五、平均数相关常考公式 平均数 总量份数平均数份数总量份数总量平均数=?=?= %100.1 总量的增长率 份数的增长率现期份数现期总量基期平均数++?=11.2 总量的增长率份数的增长率总量的增长率现期份数现期总量平均数的增长量+?= 1-.3 4.平均数变化的判定 总量的增长率>份数的增长率,则现期平均数>基期平均数; 总量的增长率<份数的增长率,则现期平均数<基期平均数; 总量的增长率=份数的增长率,则现期平均数=基期平均数。 份数的增长率 份数的增长率总量的增长率平均数的增长率+=1-.5

资料分析比重增长率问题秒杀公式总结11

资料分析比重增长率问题秒杀公式总结 比重增长率问题 比重增长率问题题型表现形式: 已知今年量A,增长率是X;今年量B,增长率是Y. 求今年A占B的比重比去年增长了()% 神算老周分析:此类题型曾在历年国考、省考中多次出现,虽然近年来出现的频率降低,但仍是一类经典题型,而且此类题有一定难度,如果不掌握方法,往往会被出题人的这个问法给绕晕或者解出来要较长时间。今天,老周在前几天给大家总结比重增长量的基础上,再来对这一类题型做一个总结。 公式总结:(a-b)/b (这里a=A对应的增长率X + 1 b= B对应的增长率Y + 1)

关于求比重增长率的题型示例 2009年国考行测真题 全国2007年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共计220868项,同比增长7%;总成交金额2226亿元,同比增长22.44%;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突破百万元大关,达到100.78万元。 136、2007年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同比增长率为多少() A.8.15% B.14.43% C.25.05% D.35.25% 神算老周解析: 公式应用:(a-b)/b= (1.2244-1.07) /1.07 =0.1544/1.07 比15.44%小一点,显然是AB之间,A太小,不可能是A。选B 在计算过程中,a-b中的1相互抵消,因为我们计算分子时,直接拿两个增长率一减就 行. (22.44%-7%)

(或直接用截取法把1.07变为1.00,分子0.1544变为0.1444.选B。关于截取法的应用这里不详述,我在论坛里有相关帖子,大家可找找,也可下载附件,里面我附上视频讲解地址。) 2011年江苏B类行测真题 东部地区2010 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长情况 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 (万平方米) 销售面积增速 (%) 商品房销售额 (亿元) 销售额增速 (%) 东部地区50822.01 4.133203.34 10.1 东部地区2010 年商品房单位面积平均售价增速为()。

六年级数学应用题大全(含答案)

六年级数学应用题大全(含答案) 六年级数学应用题1 一、分数的应用题 1、一缸水,用去1/2和5桶,还剩30%,这缸水有多少桶? 2、一根钢管长10米,第一次截去它的7/10,第二次又截去余下的1/3,还剩多少米? 3、修筑一条公路,完成了全长的2/3后,离中点16.5千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4、师徒两人合做一批零件,徒弟做了总数的2/7,比师傅少做21个,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5、仓库里有一批化肥,第一次取出总数的2/5,第二次取出总数的1/3少12袋,这时仓库里还剩24袋,两次共取出多少袋? 6、甲乙两地相距1152千米,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两地对开,货车每小时行72千米,比客车快 2/7,两车经过多少小时相遇? 7、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160元,其中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3/5,一条裤子多少元?

9、学校要挖一条长80米的下水道,第一天挖了全长的1/4,第二天挖了全长的1/2,两天共挖了多少米?还剩下多少米? 六年级数学应用题2 二、比的应用题 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长与宽的比是 2:1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个长方体棱长总和为 96 厘米,长、宽、高的比是3∶2 ∶1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3、一个长方体棱长总和为 96 厘米,高为4厘米,长与宽的比是 3 ∶2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4、某校参加电脑兴趣小组的有42人,其中男、女生人数的比是4 ∶3,男生有多少人? 5、有两筐水果,甲筐水果重32千克,从乙筐取出20%后,甲乙两筐水果的重量比是4:3,原来两筐水果共有多少千克? 6、做一个600克豆沙包,需要面粉红豆和糖的比是3:2:1,面粉红豆和糖各需多少克?

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公式大全

在资料分析题目中涉及很多统计术语和公式,小编已经整理好了,拿去背吧。 No.1 基期、现期、增长量、增长率 ①基期量:对比参照时期的具体数值 ②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 ③增长量: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的变化量 ④平均增长量:一段时间内平均每期的变化量 ⑤增长率: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的变化指标 No.2 年均增长率 如果基期量是A,经过n个周期变为B(末期量),年均增长率为r,则可得出: 注意:利用上述公式算出的年均增长率略大于实际值,且当|x|>10%时,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存在一定的误差。No.3 间隔增长率 已知第二期和第三期的增长率,求第三期相对于第一期的增长率。

No.4 混合增长率 已知部分的增长率,求整体的增长率。 如果A的增长率是a,B的增长率是b,“A+B”的增长率是r,其中r介于a、b之间,且r数值偏向于基数较大一方的增长率(若A>B,则r偏向于a;若A<B,则r偏向于b)。 No.5 同比增长和环比增长 同比增长:与历史同期相比的增长情况。 环比增长:与相邻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的增长情况。 No.6 百分数、百分点 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者百分比,例如10%,12%。 百分点: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相对指标的变化幅度,增长率之间作比较时可直接相加减。 No.7 平均数 现期平均数 基期平均数:A为现期总量,a为对应增长率;B为现期份数,b为对应增长率。

平均数的增长率 No.8 比重 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百分比,用个百分数或者“几成”表示。 “一成”代表的是10%,“二成”代表的是20%,以此类推。 No.9 倍数 A是B的多少倍,A÷B; A比B多多少倍,(A-B)÷B=A/B-1。 No.10 翻番 翻几番变为原来数值的倍。例如,如果翻一番,是原来的2倍;翻两番是原来的4倍;翻三番就是原来的8倍。 No.11 指数 描述某种事物相对变化的指标值。(假设基数为100,其他值与基期相比得到的数值) 资料分析是行测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大模块,对于这一模块而言,难度适中,但计算量偏大,许多小伙伴会花费大量的时间。 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是建立在领略题意并熟悉统计术语的基础上,因此,公考通(https://www.360docs.net/doc/3e15119925.html,)就资料分析中容易混淆且尤为重要的统计术语作简要的辨析。 百分数与百分点 1.百分数(百分比) 表示量的增加或者减少。 例如,现在比过去增长20%,若过去为100,则现在是120。 算法:100×(1+20%)=120。 例如,现在比过去降低20%,如果过去为100,那么现在就是80。

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公式大全

在资料分析题目中涉及很多统计术语与公式,小编已经整理好了,拿去背吧。 ①基期量:对比参照时期的具体数值 ②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 ③增长量: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的变化量 ④平均增长量:一段时间内平均每期的变化量 ⑤增长率: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的变化指标 如果基期量就是A,经过n个周期变为B(末期量),年均增长率为r,则可得出: 注意:利用上述公式算出的年均增长率略大于实际值,且当|x|>10%时,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存在一定的误差。已知第二期与第三期的增长率,求第三期相对于第一期的增长率。

已知部分的增长率,求整体的增长率。 如果A的增长率就是a,B的增长率就是b,“A+B”的增长率就是r,其中r介于a、b之间,且r数值偏向于基数较大一方的增长率(若A>B,则r偏向于a;若A<B,则r偏向于b)。 同比增长:与历史同期相比的增长情况。 环比增长:与相邻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的增长情况。 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者百分比,例如10%,12%。 百分点: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相对指标的变化幅度,增长率之间作比较时可直接相加减。 现期平均数 基期平均数:A为现期总量,a为对应增长率;B为现期份数,b为对应增长率。 平均数的增长率

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百分比,用个百分数或者“几成”表示。 “一成”代表的就是10%,“二成”代表的就是20%,以此类推。 A就是B的多少倍,A÷B; A比B多多少倍,(A-B)÷B=A/B-1。 翻几番变为原来数值的倍。例如,如果翻一番,就是原来的2倍;翻两番就是原来的4倍;翻三番就就是原来的8倍。 描述某种事物相对变化的指标值。(假设基数为100,其她值与基期相比得到的数值) 资料分析就是行测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大模块,对于这一模块而言,难度适中,但计算量偏大,许多小伙伴会花费大量的时间。 做题的速度与准确率就是建立在领略题意并熟悉统计术语的基础上,因此,公考通()就资料分析中容易混淆且尤为重要的统计术语作简要的辨析。 百分数与百分点 1、百分数(百分比) 表示量的增加或者减少。 例如,现在比过去增长20%,若过去为100,则现在就是120。 算法:100×(1+20%)=120。 例如,现在比过去降低20%,如果过去为100,那么现在就就是80。 算法:100×(1-20%)=80。 例如,降低到原来的20%,即原来就是100,那么现在就就是20。 算法:100×20%=20。

最新六年级分数的应用题及详细答案

六年级分数的应用题 1、一缸水;用去1/2和5桶;还剩30%;这缸水有多少桶? 2、一根钢管长10米;第一次截去它的7/10;第二次又截去余下的1/3;还剩多少米? 3、修筑一条公路;完成了全长的2/3后,离中点16.5千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4、师徒两人合做一批零件;徒弟做了总数的2/7;比师傅少做21个;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5、仓库里有一批化肥;第一次取出总数的2/5;第二次取出总数的1/3少12袋;这时仓库里还剩24袋;两次共取出多少袋? 6、甲乙两地相距1152千米,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两地对开,货车每小时行72千米,比客车快 2/7;两车经过多少小时相遇? 7、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160元,其中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3/5,一条裤子多少元? 8、饲养组有黑兔60只,白兔比黑兔多1/5,白兔有多少只? 9、学校要挖一条长80米的下水道,第一天挖了全长的1/4,第二天挖了全长的1/2,两天共挖了多少米?还剩下多少米? 分数应用题的答案: 1、分析:用去1/2和5桶;还剩30%;可以理解为;5桶所占的分率为1-1/2-30% (从 单位1中去掉1/2和30%);当然;也可以画线段图来理解。所以列式为:5÷(1-1/2-30%) 2、分析:第一次截去它的7/10;第二次又截去余下的1/3(题中的7/10的单位1为“它” 也就是一根钢管10米;1/3的单位1是第一次截去后余下的钢管的长度;两个分数的单位1不相同;所以要统一单位1;即都转化为这根钢管的几分之几);显然;“第一次截去它的7/10”不用再转化了;重点是“第二次又截去余下的1/3”转化为第二次截去了这根钢管的几分之几;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第二次截去了余下(就是1-7/10)的1/3;就是第二次截去了1×(1-7/10)×1/3; 就是第二次截去了这根钢管的(1-7/10)×1/3=1/10 所以10对应的分率为 单位1减去第一次截去了单位1的几分之几再减去第二次借去了单位的几分之几 列式为:(1-7/10)×1/3=1/10 10÷(1-7/10-1/10) =省略自己计算 3、修筑一条公路;完成了全长的2/3后,离中点16.5千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分析:由题中的“完成了全长的2/3后,离中点16.5千米”条件可知道;2/3已经超过了

资料分析公式汇总

资料分析公式汇总

速算技巧 一、估算法 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进行粗略估值的速算方式。选项相差较大,或者在被比较的数字相差必须比较大,差距的大小将直接决定对“估算”时对精度的要求。 二、直除法 在比较或者计算较复杂的分数时,通过“直接相除”的方式得到商的首位(首一位、首两位、首三位),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速算方式。 常用形式: 1.比较型:比较分数大小时,若其量级相当,首位最大∕小数为最大∕小数 2.计算型:计算分数大小时,选项首位不同,通过计算首位便可得出答案。 难易梯度:1.基础直除法:①可通过直接观察判断首位的情形; ②需要通过手动计算判断首位的情形。 2.多位直除法:通过计算分数的“首两位”或“首三位”判断答案情形。 三、插值法 1.“比较型”插值法 如果A与B的比较,若可以找到一个数C,使得A﹥C,而B﹤C,既可以判定A﹥B;若可以找到一个数C,使得A﹤C,而B﹥C,既可以判定A﹤B; 2.“计算型”插值法 若A﹤C﹤B,则如果f﹥C,则可以得到f=B;如果f﹤C,则可以得到f=A; 若A﹥C﹥B,则如果f﹥C,则可以得到f=A;如果f﹤C,则可以得到f=B。

四、放缩法 当计算精度要求不高时,可以将中间结果进行大胆的“放”(扩大)或者“缩”(缩小),从而迅速得到精度足够的结果。 常用形式: 1. A﹥B,C﹥D,则有A+C﹥B+D;A-D﹥B-C; 2. A﹥B﹥0,C﹥D﹥0,则有A×C﹥B×D;A÷D﹥B÷C 五、割补法 在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值或总和值时,首先选取一个中间值,根据中间值将这组数据“割”(减去)或“补”(追上),进而求取平均值或总和值。 常用形式: 1.根据该组数据,粗略估算一个中间值; 2.将该组值分别减去中间值得到一组数值;

六年级奥数分数应用题经典例题加练习带答案

一.知识的回顾 1.工厂原有职工128人,男工人数占总数的1 4 ,后来又调入男职工若干人,调入后男工人数占总人数的 2 5 ,这时工厂共有职工 人. 【解析】 在调入的前后,女职工人数保持不变.在调入前,女职工人数为1 128(1)964 ?-=人, 调入后女职工占总人数的23155-=,所以现在工厂共有职工3 961605 ÷=人. 2.有甲、乙两桶油,甲桶油的质量是乙桶的5 2 倍,从甲桶中倒出5千克油给乙桶后,甲桶油的质量是乙桶的 4 3 倍,乙桶中原有油 千克. 【解析】 原来甲桶油的质量是两桶油总质量的55 527 =+,甲桶中倒出5千克后剩下的油的 质量是两桶油总质量的44 437 =+,由于总质量不变,所以两桶油的总质量为 545()3577÷-=千克,乙桶中原有油2 35107 ?=千克. 【例 2】 (1)某工厂二月份比元月份增产10%,三月份比二月份减产10%.问三月份比 元月份增产了还是减产了?(2)一件商品先涨价15%,然后再降价15%,问现在的价格和原价格比较升高、降低还是不变? 【解析】 (1)设二月份产量是1,所以元月份产量为: ()10 11+10%= 11 ÷,三月份产量为:110%=0.9-,因为 10 11 >0.9,所以三月份比元月份减产了 (2)设商品的原价是1,涨价后为1+15%=1.15,降价15%为:()1.15115%=0.9775?-,现价和原价比较为:0.9775<1,所以价格比较后是价 降低了。

【巩固】 把100个人分成四队,一队人数是二队人数的1 13倍,一队人数是三队人数的11 4 倍,那么四队有多少个人? 【解析】 方法一:设一队的人数是“1”,那么二队人数是:13 113 4 ÷= ,三队的人数是:141145÷=,345114520++= ,因此,一、二、三队之和是:一队人数51 20 ?,因为人数是整数,一队人数一定是20的整数倍,而三个队的人数之和是51?(某一整数), 因为这是100以内的数,这个整数只能是1.所以三个队共有51人,其中一、二、三队各有20,15,16人.而四队有:1005149-=(人). 方法二:设二队有3份,则一队有4份;设三队有4份,则一队有5份.为统一一队所以设一队有[4,5]20=份,则二队有15份,三队有16份,所以三个队之和为15162051++=份,而四个队的份数之和必须是100的因数,因此四个队份数之和是100份,恰是一份一人,所以四队有1005149-=人(人). 【例 3】 新光小学有音乐、美术和体育三个特长班,音乐班人数相当于另外两个班人数的 25,美术班人数相当于另外两个班人数的3 7,体育班有58人,音乐班和美术班各有多少人? 【解析】 条件可以化为:音乐班的人数是所有班人数的22 527 =+,美术班的学生人数是所 有班人数的33 7310 =+,所以体育班的人数是所有班人数的2329171070--=,所以所 有班的人数为295814070 ÷=人,其中音乐班有2 140407?=人,美术班有 3 1404210 ?=人.

资料分析计算公式大全

统计图表知识收集与分析 产业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它大体反映了人类生活需要、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基本反映了有史以来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以及社会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相互关系,是研究国民经济的一种重要方法。 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即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即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即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以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此外,通常说的办“三产”,其内容并不一定都是第三产业,把企事业单位创办的主业之外的营利性的经济实体都称之为“三产”是不确切的。例如:所办的实体如是养牛场则属于第一产业,如果是工厂、施工队则属于第二产业,如果是商店、招待所、咨询机构、游艺厅等才属于第三产业。 三次产业各年度的比重(%)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第一产业 8.1 6.9 6.2 6.9 5.8 5.2 4.7 4.3 4.0

第二产业 52.2 48.7 48.0 46.1 44.1 42.3 40.8 39.1 38.9 第三产业 39.7 44.4 45.8 47.0 50.1 52.5 54.5 56.6 57.1 第三产业是由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的有关行业组成,它的基本属性决定了第三产业必须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各种配套服务 。在我国,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第三产业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长期处于滞后状态。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第三产业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其它经济产业一样,也必须遵循客观发展的规律。就现阶段来看,在我国第一和第二产业仍占经济的主导地位,对国民经济的支配作用并没有改变,而第三产业正处在培育和发展阶段。因此,还不能说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高越好,而应该和其它产业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如果片面强调第三产业的作用,不切实际地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就可能出现“泡沫”经济现象,难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必须同国民经济的整体实力相适应,从世界范围来看,经济发达地区第三产业比重较高,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则比重较低。北京199 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突破50%,1998年达到56.6%,在全国30个省会城市中居第一位。“九五”期间,北京经济继续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提高第三产业在全市GDP的比重,这是一个长远的发展战略。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总产值、净产值、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究竟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资料分析精选100题 (1)

卧龙光线资料分析 一、增长率问题 资料分析最基本的,最离不开的就是增长率问题,这类问题有考察计算能力,有考察计算技巧,也会设置陷阱让你去踩,其实考察的都是基本功。也许你觉得这种题型并不难,但是千万不要忘了,简单题是给你节约时间去做复杂问题的,一分钟一题的资料分析,很多人时间不够用,就是因为没能从送分的题目中攒出时间。 增长率问题在真题中往往就通过下面四种方法来考察,一份真题中至少出现其中的两题,希望你们能踏踏实实地把这几个技巧牢记。 1、名义增速与实际增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经济学统计都在用实际增速来统计,实际增速又称之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增速”,而名义增速则是用两年的绝对数值计算得出。比如在13和14年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14年国民生产总值为636463亿元,增速为7.4%,而13年国民生产总值为568845亿元。其中7.4%就是实际增速,用636463除以568845计算出来的11.9%的增速就是名义增速。将这两者关联的是价格指数,公式表示为: 名义发展速度/实际发展速度=价格指数 写通俗了就是:(名义增速-1)/(实际增速-1)=价格增速-1 2、当月增速与累计增速 近年来的资料分析题考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即累计增速。如果已知某年1-5月的产值累计量为x,增速为a,1-4月的累计量为y,增速为b,我们可以得到: 今年5月产值为x-y 去年5月产值为x/(1+a) –y/(1+b) 5月产值的增速为(x-y)/( x/(1+a) –y/(1+b))-1 前三者都是需要计算的,而目前考的最多的知识点常常是比较,若5月产值的增速为c,则a一定介于b和c之间。 3、年均增长率(量)的问题 《中国统计年鉴》(2013)内所列的平均增长速度,除固定资产投资用“累计法”计算外,其余均用“水平法”计算。从某年到某年平均增长速度的年份,均不包括基期年在内。如建国四十三年以来的平均增长速度是以1949年为基期计算的,则写为1950-1992年平均增长速度,其余类推。 所以这类题目考的就是概念,比如问你2005-2009年的年均增长量,其实05年的增长量要用05-04年增长量来算,因此这个年均增长量应该是09-04年的增长量除以(9-4),切记带一个“增”字一定要用到上一年数据,带年份跨度的增长率计算同样也是这样。而这类题型通常以增长率不变,算下期数据的方式来考察考生。 题目中如果给出了2005年和2010年的数据,如保持年均增长率不变,十二五期末(2015年)的值就是2010年数据的平方除以2005年。 适用情形:这里的2010年正好是2005年和2015年的中间年份。 4、增长量计算技巧 很多资料分析第一题会给出当年数据及增长率,让你算增量。 如果我们把增长率写成1 a 的形式,增量=今年的值× 1 a+1 。

六年级分数应用题专项练习题

六年级分数应用题专项练习题 1、某校参加数学竞赛的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的 4 倍少8 人,比女生人数的 3 倍多24人,这个学校参加数学竞赛的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 2、修一条长200 米的水渠,已经修了80米,再修多少米刚好修了这条水渠的3/5 ? 3、一本书600页,第一天看了它的1/4 ,第二天看了它的2/5 ,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 4、爱达花园小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六(1)班捐的占六年级的 1/3 ,六年级捐的占全校捐款的1/4 ,全校共捐款2400元,六(1)班捐了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5、甲乙两地相距60 千米,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当汽车超过全程中 点10 千米时,还剩下全程的几分之几? 6、学校去年植树120棵,今年植树的棵树比去年的3/4 多5棵,

今年植树多少棵? 7、学校今年植树120棵,比去年的3/5 多5棵,去年植树多少棵? 8、一筐苹果,第一次卖出它的一半,第二次卖出的是第一次的 4/5 ,还剩下这筐苹果的几分之几没有卖? 9、一个乒乓球从25 米的高空下落,每次弹起的高度是下落高度的2/5 ,它第四次下落后又能弹起多少米? 10、一批加工服装的任务按4:5 分配给甲、乙两个车间,实际甲车间生产了450 套,超过分配任务的1/4 。这批服装共有多少套? 11、某年七月份雨天是晴天的2/3 ,阴天是晴天的2/5 ,这个月晴天有几天? 12、商场有白、蓝、花布一共1380米,白、花布米数的比是5 :

6, 花布的米数是蓝布的3/2 倍,三种布各有多少米? 13、三组同学采集树种,甲组、乙组、丙组的工作效率的比是5: 3: 4。甲组采集了15 千克,乙组比丙组少采集多少千克? 14、甲数是乙数的3/5 ,丙数是甲数的2/3 ,丙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 15、每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5/7 公顷,8台拖拉机45 分钟耕多少 公顷? 16、一根绳子,第一次剪去它的1/2 ,第二次剪去剩下的1/3 ,第 三次剪去又剩下的1/4 ,剩下的绳子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17、含盐量为1/10 的盐水300 克,要把它变成含盐量为1/4 的盐水,需要加盐多少克? 18. 一项工程,甲单独做10天完成,乙单独做8 天完成,甲每天 比乙少做()%

行测资料分析必备公式

行测资料分析必备公式 资料分析必须要做到稳又快,基本来说我们需要25分钟内做完20道小题,因此要有快速计算的方法。 截位直除法是非常实用的,截位指的就是四舍五入保留几位,保留的是有效数字。 例如一个分数 13674879,他们的首位分别是4与1,截位直除就是将式子变成144879。 一、基期与现期 今年比前年。比字后面是基期,前年是基期。 二、增长量与增长率 增长率r=基期 基期—现期 三、基期量=现期-增长量 基期量= r +1现期量 四、现期量=基期量+增长量 现期量=基期量×(1+r ) 五、一般增长率 一道题目中问到增长或下降了百分之几、几成、增长速度、增长幅度等,都是问的增长率 r=基期量增长量=增长量—现期增长量=基期 基期—现期 六、增长量=现期-基期=基期×r=r +1现期×r 年均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年份差 七、现期比重= 总体部分 占字前面的量是部分,占字后面的是总体。女生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比重 八、基期比重=B A ×a b ++11 A :部分的现期量 B :整体的现期量 a :分子的增长率 b :分母的增长率 九、两期比重比较=现期比—基期比=B A -B A ×a b ++11=a b a B A +-?1 若a 大于b,比重上升,若a 小于b,比重下降,a=b,比重不变。

十、现期平均=个数总数=B A 十一、基期平均= a b B A ++?11 十二、平均数的增长率=b b a +-1 a 为分子增长率,b 是分母增长率 十三、现期倍数=B A 基期倍数=a b B A ++?11 十四、间隔增长率 中间隔一年,求增长率 R=r1+r2+r1×r2 当r1与r2绝对值均小于百分之十时,r1×r2可忽略 十五、间隔倍数=间隔增长率+1 十六、间隔基期量= 间隔增长率 现期量+1

六年级分数应用题含答案

六年级分数应用题(含答案见附页) (说明:本专题试卷共三份,逐渐增加难度,教师可针对学生基础选题) A 卷 1.有甲、乙、丙三组工人,甲组4人的工作,乙组需要5人完成;乙组4人的工作,丙组需7人完成。一项工程,需甲组13人,乙组12人合作3天完成。如果让丙组10人去做,那么 天可以完成。 2.园林工人在街心公园栽种牡丹、芍药、串红、月季四种花。牡丹株数占其他三种花总数的 13 2;芍药株数占其他三种花总数的4 1 ;串红株数占其他三种花总 数的11 4。已知栽种月季60株,园林工人栽种牡丹、芍药共 株。 3.有西红柿、黄瓜、土豆各一筐,西红柿的7 5 和黄瓜的3 1 共重32千克;西红 柿的4 3和土豆的5 2共重31千克;黄瓜的9 7和土豆的5 4 共重48千克,三种蔬菜共重- 克。 4.甲、乙两只盒子里都有黑白两种颜色的棋子,已知甲盒子的94 是黑棋子, 乙盒子里有8 5是白棋子,并且甲盒子的棋子总数是乙盒子棋子总数的 16 9,那么两 只盒子里的白棋子的总数是棋子总数的 5.一只猴子摘了一堆桃子,第一天它吃了这堆桃子的71 ,第二天它吃了剩下 的6 1,第三天它吃了剩下的5 1,第四天它吃了剩下的4 1,第五天它吃了剩下的3 1 , 第六天它吃了剩下的2 1 ,这时还剩下12个桃子,则第一天、第二天猴子共吃 桃 子。 6.一种彩色电视机,原来每台4200元,现在每台降价 10 1,现在每台 元。

7.一辆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已行了75千米,这时还有全程的8 5没有行。甲、 乙两地相距 千米。 8.六(3)班有男生24人,女生25人,其中有46人达到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则六(3)班的体育达标率为 (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9.水果店运来香蕉36筐,是苹果筐数的4 3,橘子的筐数是苹果的3 2,运来橘 子 筐。 10.花房里有三种花,月季花的盆数占总数的12.5%,菊花比月季花多48盆,其余12盆是君子兰。花房里有 盆花。 B 卷 1.某水果站有一批苹果,第一天批发出9 2 ,第二天批发出剩下的7 3 ,第三天运 进一批苹果,数量是第二天批发后剩下的一半,这时水果店存有苹果298千克,则水果站原有苹果 千克。 2.有150个桃子,幼儿园大班分到的3 1 与小班分到的2 1 相等。假设这150个桃 子全部分到了大、小两个班,那么这两个班各分到 个桃子。 3.五年级和六年级共有310人参加数学竞赛,已知六年级人数的83 等于五年 级人数的5 2 ,五年级参加数学竞赛的学生有 人。 4.学校植树,第一天完成计划的8 3,第二天完成了余下计划的3 2 ,第三天植树 55棵,结果超过计划的4 1 ,原计划植树 棵。 5.甲、乙两个仓库,乙仓库原有存货1200吨,当甲仓库的货物运走15 7,乙仓 库的货物运走31 以后,再从甲仓库取出剩下货物的 10 1存入乙仓库,这时,甲乙仓

资料分析常用公式

●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 量 资料分析常用公式 一尧基本概念中常用公式(一)增长量 1.定义 增长量:说明两个同时期发展水平增减差额的指标。它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长(或减少)的绝对量。 2.计算公式 增长量计算公式为:对比期水平-基期水平 (二)同比和环比 1.定义 同比指本期发展水平与去年同期发展水平相比较的变化幅度。环比指本期发展水平与上期发展水平相比较的变化幅度。2.计算公式 同比增长速度(即同比增长率本期数-去年同期数×100% 环比增长速度(即环比增长率)=本期数-上期数上期数 ×100% (三)平均增长量/平均增长率 1.定义 平均增长量:又称“平均增减量”,用来说明某种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期增长的数量。平均增长率:一段时间内某一数据指标平均每段时期的增长幅度。当这个时期为年时则为年均增长率,公务员考试中通常考查的是平均增长率。 年均增长率是指一段时间内某一数据指标平均每年的增长幅度。2.计算公式 平均增长量计算公式为:总增长量 时间 如果第一年的数据为A ,第n +1年为B ,则年均增长率x = B A n √ -1。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四)比重 1.定义 比重指的是总体中某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 2.计算公式 比重=分量 总量×100% (五)百分数/百分点 1.定义 百分数也称百分比,是相对指标最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将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100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用“%”表示。它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加,也可以表示数量的减少。运用百分数时,也要注意概念的精确。 百分点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如: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它是分析百分数增减变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倍数是关于两个有联系的指标的对比,将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1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就是倍数,常常用于比数(分子)远大于基数(分母)的场合。 翻番是指数量加倍。如1变为2(1×2),2变为4(2×2),3变为6(3×2)……A变为A×2,翻两番为(A×2)×2=A×22,是指原基数在翻一番的基础上再翻一番。 2.计算公式 一般来说,同一组数据的倍数和增长率存在如下关系:增长率=(倍数-1)×100%。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