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症针灸治疗:内脏绞痛
十二个急症的针灸处方

口诀:走三里路拜会朋友,友曰:我心脾两虚,血虚头痛也。: Q. \# i+ a; D' X: @$ f; j/ n
D、痰浊头痛——头维 太阳 丰隆 阴陵泉。医学考试论坛; g4 W2 e, C3 q' p/ u- j
8、牙痛——合谷 下关 颊车。% M' n5 X8 z- [$ {
口诀:何故(合谷)下车?牙痛啊。; f6 G6 f' e) n% E
9、高热——大椎 十二井 十宣 曲池 合谷。7 t6 O' N3 w3 k' \
口诀:高热何故拿十二斤大锥去池边?是宣发热气。
10、血管性头痛0 E0 J2 p1 v% ?8 e
7、内脏绞痛
(1)心绞痛——心俞 厥阴俞 内关 膻中。
口诀:心绞痛到内堂休息,心越平静,感觉应越好。
(2)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胆俞 肝俞 日月 期门 阳陵泉 胆囊穴。医学考试论坛$ u1 T: f3 l9 j/ D! \# M' s2 ^
口诀:胆囊疾病主治肝胆,日月不停,其(期)门自通,扬名(陵)全靠这。
十二个急症的针灸处方
1、晕厥——水沟 中冲 涌泉 足三里。医学考试论坛: d4 [3 s ?1 Z- b; _
口诀:晕厥要在山里涌泉边的水沟中冲醒。
2、虚脱——素膠 水沟 内关。
口诀:虚脱要速(素)关水沟。医学考试论坛, ?0 c. g* q; B) i) E' Z
3、抽搐——百会 印堂 人中 合谷 太冲。
口诀:中风脱证会元神出窍
6、痛经——(实证)中极、次髎、地机。(虚症)气海 关元 足三里 三阴交。% i* X" K6 }( @! ]9 ?
2-4、针灸操作技术——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

针灸操作技术——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样题:请回答针灸治疗高热的治法、主穴,叙述并演示毫针操作。
1.治法:清泻热邪。
以督脉、手太阴、手阳明经穴及井穴为主。
2.主穴:大椎、十二井、十宣、曲池、合谷。
3.操作:毫针泻法。
大椎穴刺络拔罐放血;十宣、井穴点刺出血。
一、偏头痛【治疗】治法疏泄肝胆,通经止痛。
以足厥阴及手足少阳经穴为主。
取穴太冲足临泣外关丰隆头维风池率谷角孙操作当发作时要以远端穴为主,并先刺,行较强刺激的泻法。
诸穴均用泻法。
二、落枕【治疗】1.基本治疗治法舒筋通络,活血止痛。
以局部阿是穴及手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外劳宫阿是穴肩井后溪悬钟配穴风寒袭络者,加风池、合谷;气血瘀滞者,加内关及局部阿是穴;肩痛者,加肩髎、外关;背痛者,加天宗。
操作毫针泻法。
先刺远端穴落枕、后溪、悬钟,持续捻转,嘱患者慢慢活动颈项,一般疼痛可立即缓解。
再针局部的腧穴,可加艾灸或点刺出血。
2.其他治疗(1)拔罐法在患侧项背部行闪罐法,应顺着肌肉走行进行拔罐。
(2)耳针法选颈、颈椎、神门。
毫针中等刺激,持续运针时嘱患者徐徐活动颈项部。
三、中风【治疗】1.基本治疗(1)中经络治法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
以手厥阴经、督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操作内关用泻法;水沟用雀啄法,以眼球湿润为佳;刺三阴交时,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成45°角,使针尖刺到三阴交穴,用提插补法;刺极泉时,在原穴位置下2寸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直刺进针,用提插泻法,以患者上肢有麻胀和抽动感为度;尺泽、委中直刺,用提插泻法使肢体有抽动感。
余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2)中脏腑治法醒脑开窍,启闭固脱。
以手厥阴经及督脉穴为主。
主穴内关水沟配穴闭证加十二井穴、太冲、合谷;脱证加关元、气海、神阙。
操作内关、水沟操作同前。
十二井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太冲、合谷用泻法,强刺激;关元、气海用大艾炷灸法,神阙用隔盐灸法,直至四肢转温为止。
2.其他治疗(1)头针法选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及顶旁2线,毫针平刺入头皮下,快速捻转2~3分钟,每次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反复捻转2~3次。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二站基本操作常考内容汇总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二站基本操作常考内容汇总(总4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二站基本操作常考内容汇总在实践技能的考试中,第二站中基本操作里,中医操作经常考查的内容无非就是涉及针灸这一部分的内容,那么在考试中常考的是哪些内容呢,在此,根据往年考试常考的内容进行了汇总。
实践技能考试中,针灸操作技术常考查的内容汇总:1.毫针刺法:此部分内容常考察的的有体位选择,对于此部分内容要知道哪些部位的腧穴适宜何种体位。
主要有以下几种:(1)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2)侧卧位: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3)俯卧位:适宜于头、项、脊背、腰骶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4)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头、颜面何颈前等部位的腧穴。
(5)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
(6)侧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行针手法:此部分内容要掌握基本的手法提插法及捻转法的基本操作情况。
提插法:使用提插法时指力药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
捻转法:使用捻转法时,指力药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掌握在180°左右,不能单向捻针。
6种辅助手法:循法、弹法、刮法、摇法、飞法、震颤法。
(要知道其具体的内容。
)捻转补泻:【操作方法及步骤】:1.选取腧穴部位。
2.用2%碘酒棉球消毒,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消毒应针刺的腧穴部位。
3.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结合拇指向前、食指向后者为补法。
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结合拇指向后、食指向前者为泻法。
提插补泻:【操作方法及步骤】1.选取腧穴部位。
2.用2%碘酒棉球消毒,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消毒应针刺的腧穴部位。
常用急症针灸技术应用—实践操作

4) 肾绞痛:清利湿热,通淋止痛—肾俞、三焦俞、关元、阴陵泉、三阴交。血尿配血海、太冲;湿热重配委阳、合谷。
七、 牙痛:疏风清热,通络止痛—合谷、颊车、下关。风火配外关、风池;阴虚配太溪;胃火配内庭。
八、 高热:清泄风热—大椎、十二井、十宣、曲池、合谷。风热配鱼际、中冲、外关;肺热配少商、尺泽;气分热盛配内庭、厉兑;热入营血配中冲、内关。
九、 血管性头痛
1) 外感头痛:祛风散寒,化湿通络—百会、太阳、风池、合谷。 前头痛配印堂;偏头痛配外关,后头痛配天柱;头顶痛配四神聪;风热配曲池;风寒配风门拔火罐;风湿配头维、阴陵泉。
2) 虚证:调补气血,温养冲任—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 肾气虚配肾俞、太溪
六、 内脏绞痛
1) 心绞痛:温阳行气,活血止痛—心俞、厥阴俞、内关、膻中。气滞血瘀配血海、膈俞;阳气欲脱配水沟、百会。
2) 急性胆囊炎、胆石病:疏肝利胆,行气止痛—胆俞、肝俞、日月、期门、胆囊穴。呕吐配内关、足三里、阳陵泉;黄疸配至阳;发热配曲池、大椎。
常用急症针灸技术应用—实践操作
一、 晕厥:苏厥醒神—水沟、中冲、涌泉、足三里。 虚证配气海、关元、百会;实证配合谷、太冲
二、 虚脱:回阳固脱,苏厥救逆—素髎、水沟、内关。 神志昏迷配中冲、涌泉;肢冷脉微配关元、神阙、百会
三、 抽搐:熄风定惊—百会、印堂、人中、合谷、太冲。 发热配大椎、曲池;神昏配十宣、涌泉;痰盛配内关、丰隆;血虚配血海、足三里
2) 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滋水涵木—百会、风池、太冲、太溪。 胁痛口苦配阳陵泉。
3) 肾虚头痛:滋阴补肾—百会、肾俞、太溪、悬钟。 遗精带下配关元、三阴交;少寐配心俞。
董氏针灸治疗学三脏腑病

董氏针灸治疗学三脏腑病一、心脏病(一)真心痛1.通关、通山。
2.在火包穴点刺出血甚为有效。
3.肘弯(曲泽、尺泽一带)点刺出血甚效。
4.天宗、地宗。
5.火主、火硬。
手掌中指,每上五分一穴,共有五穴(火山、河火、通火、集火、海火)膝下心肺区点刺放血。
针内关、外关(左右)(二)心下胀1.心门穴。
2.通关、通山穴有效。
针侧三里、灵骨、心门效果佳。
针通关、通山配驷马,效果亦佳。
膝下心肺区,点刺放血。
(三)心跳过速1.心常穴甚效。
2.心门穴甚效。
3.通关、通天有效。
4.四花中外穴点刺出血有效。
5.三叉穴。
6.耳尖穴点刺出血甚效。
心门、内关、外关、功效非常。
地宗、通关、通天、效果亦佳。
膝下心肺区,点刺放血,或后头点刺放血特效。
背部五岭穴,点刺出血亦可。
(四)心脏麻痹1.曲陵穴点刺放血效果很好。
2.曲花中外放血效果很好。
3.火包穴点刺出血甚效。
4.针火硬、火主有效。
5.针地宗穴有效。
针内关、外关特效。
膝下心肺区,点刺放血。
点刺放血委中四周,点刺放血,效果亦佳。
r> (五)心口痛<心侧痛>1.通关、通天、通山。
2.四花中、外穴点刺出血甚效。
(六)心两侧痛1.四花中、外点刺出血甚效。
2.心口痛及心两侧痛,可针通关、通山、通天。
(七)心肌炎1.心门穴。
2.通关、通山、通天。
3.耳尖刺血。
4.四花中、外穴刺血。
手掌中指,每上五分一穴,共有五穴(火山、河火、通火、集火、海火)膝下心肺区点刺放血。
针内关、外关(左右)(八)心脏扩大后头区点刺放血(或即五岭穴)。
针地宗、通关、通天。
(九)心惊悸针胆穴、通关、通天。
(十)心脏血管硬化膝下心肺区点刺放血,特效。
背部五岭穴及后头区点刺放血,效果亦良好。
二、肝胆病(一)肝硬化1.四花中、外穴点刺出血,再针上三黄穴。
2.上曲穴点刺出血,再针肝门、明黄穴。
针三黄、肝门、重者,肝、脾二经同时下针,效果佳。
肝俞,上曲点刺放血。
(二)肝炎1.肝门、明黄治急慢性肝炎皆甚效,配肠门穴更佳。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一、偏头痛:(1)治法:疏泄肝胆,通经止痛。
以足厥阴、手足少阳经穴为主。
(2)主穴:太冲、足临泣、外关、丰隆、头维、风池、率谷、角孙。
二、落枕:(1)治法:舒筋活络,活血止痛。
以局部阿是穴、手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2)主穴:外劳宫、阿是穴、肩井、后溪、悬钟。
(3)配穴: 1 风寒袭络(风池、合谷)2 气血瘀滞(内关、阿是穴)3 肩痛(肩髃、外关)4 背痛(天宗)三、中风(中经络):(1)治法: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
以手厥阴、督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2)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
(3)配穴: 1 肝阳暴亢(太冲、太溪) 2 风痰阻络(丰隆、合谷)3 痰热腑实(曲池、内庭、丰隆)4 气虚血瘀(足三里、气海)5 阴虚风动(太溪、风池)6 口角喎斜(颊车、地仓)7 上肢不遂(肩髃、手三里、合谷) 8 头晕(风池、完骨、天柱)9 足内翻(丘墟透照海) 10 便秘(水道、归来、丰隆、支沟)11 复视(风池、天柱、睛明、球后) 12 尿失禁、尿潴留(中极、曲骨、关元)13 下肢不遂(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中风(中脏腑):(1)治法:醒脑开窍,启闭固脱。
以督脉、手厥阴经穴为主。
(2)主穴:内关、水沟。
(3)配穴:1 闭证(十二井穴、太冲、合谷)2 脱证(关元、气海、神阙)四、哮喘(支气管哮喘、慢性喘习性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心源性哮喘):实证:(1)治法:祛邪肃肺,化痰平喘。
以手太阴经穴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2)主穴:列缺、尺泽、膻中、肺俞、定喘。
(3)配穴: 1 风寒(风门)2 风热(大椎、曲池)3 痰热(丰隆)4 喘甚(天突)虚证:(1)治法:补益肺肾,止哮平喘。
以手太阴、足少阴经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2)主穴:肺俞、膏肓、肾俞、定喘、太渊、太溪、足三里。
(3)配穴:1 肺气虚(气海)2 肾气虚(阴谷、关元)五、呕吐:(急慢性胃炎、胃扩张、贲门痉挛、幽门痉挛、胃神经官能症、胆囊炎、胰腺炎)(1)治法:和胃降逆,理气止呕。
急诊中医特色服务项目1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1 中药洗胃法:适用于急性中毒患者。
中药洗胃疗法不但起到导泻作用,还具有中和毒素,进而抑制肠道吸收毒素的作用。
2 拔罐疗法:适用于风寒湿痹而至的腰酸背痛者、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亦用于疮疡及蛇毒咬伤的急救排毒急。
3 刮痧疗法:急诊适用于发热、中暑、感冒等患者。
中暑:前臂掌内侧颈部正中及两侧尺泽发热:大椎督脉(背部)膀胱经(背部)感冒:大椎肺腧膀胱经(背部)4 中药擦浴法:适用于外感发热者。
用石膏、薄荷、荆芥各等份加水500ml。
用文火煎至200ml,得冷却后行擦洗,方法同酒精擦浴法。
5 针刺疗法:适用于晕厥、抽搐、中风、内脏绞痛等证。
常见急症针灸治疗选穴如下:①晕厥:治予苏厥醒神。
主穴:水沟中冲足三里涌泉配穴,虚证配气海关元百会实证配合谷太冲②抽搐:治法熄风止惊。
主穴:百会印堂人中合谷太冲配穴发热配大椎、曲池 神昏配十宣、涌泉 痰盛配内关、丰隆 血虚配血海、足三里③中风:闭证治法平肝熄风 清心豁痰 醒脑开窍。
主穴十二井、水沟、太冲、丰隆。
配穴牙关禁闭配下关、颊车 两手握固配合谷 言语不利配哑门、上廉泉。
脱证治法回阳固脱。
主穴关元、神阙。
配穴汗出不止配阴郄、复溜 小便失禁配三阴交。
④心绞痛:治法通阳行气 活血止痛。
主穴心俞、厥阴俞、内关、膻中配穴气滞血瘀配血海、膈俞 阳气欲脱配水沟 合谷。
6 穴位按摩疗法:晕厥休克:人中穴。
因生气、暴怒、激动、劳累等原因导致血压急剧上升,按压劳宫穴,呕吐:内关穴胃痛:足三里心绞痛:至阳穴胆绞痛:阳陵泉平谷中医院急诊科2012年9月。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

特效穴;阴郄活血缓急止痛;膻中疏调气机。 配穴:气滞血瘀——太冲、血海 操作:毫针泻法。 其他治疗:耳针法
内脏绞痛
2、胆绞痛
(1)急性胆囊炎、胆石症
治法:疏肝利胆,行气止痛。以足少阳经穴、胆的俞募穴为 主。
呕吐
治法:和胃降逆,理气止呕。取手厥阴、足 阳明经穴及相应募穴为主。
主穴:内关 足三里 中脘
方义:内关宽胸理气,和胃降逆,为止 呕要穴;足三里疏理胃肠气机,与中脘 远近相配,通降胃气;中脘理气和胃止 呕。
呕吐
配穴:寒吐者——上脘、胃俞 热吐者——合谷、金津、玉液
食滞者——梁门、天枢 痰饮者——膻中、丰隆
配穴:寒湿者—神阙 湿热者—内庭
食滞者—中脘
操作:毫针泻法。神阙用隔姜灸法。
其他治疗:穴位注射法、耳针法
痛经
1、实证
治法:行气散寒,通经止痛。取足太阴经及任脉穴 为主。
主穴:三阴交 中极 次髎
方义:三阴交通经止痛;中极通调冲任之气,散寒 行气;次髎为经验穴。
配穴:寒凝—归来、地机 气滞—太冲
主穴:肾俞 三焦俞 关元 阴陵泉 三阴交
方义:肾俞、三焦俞配关元疏利膀胱气化;三阴交、 阴陵泉清利湿热,通淋止痛。
配穴:湿热——委阳、合谷
血尿——血海、太冲
操作:毫针泻法。
其他治疗:耳针法
为心包经络穴,可调理心气,疏通气血;三 阴交可滋补肝肾;极泉、尺泽、委中可疏通 肢体经络。
中风
配穴: 肝阳暴亢配太冲、太溪
风痰阻络配丰隆、合谷
痰热腑实配曲池、内庭、丰隆
气虚血瘀配气海、足三里
阴虚风动配太溪、风池
上肢不遂配肩髃、手三里、合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症针灸治疗:内脏绞痛
内脏绞痛是泛指内脏不同部位出现的剧烈疼痛。
现将几种临床常见的内脏急性痛证扼要叙述如下:
(一)心绞痛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通阳行气,活血止痛。
以手厥阴、手少阴经穴为主。
主穴内关阴郄膻中配穴气滞血瘀者,加血海、太冲。
操作毫针泻法。
2.其他治疗
耳针法选心、小肠、交感、神门、内分泌。
每次选3~5穴,毫针刺,中等刺激强度。
(二)胆绞痛
1.急性胆囊炎、胆石症
(1)基本治疗治法疏肝利胆,行气止痛。
以足少阳经穴及相应俞募穴为主。
主穴胆囊穴阳陵泉胆俞肝俞日月期门配穴呕
吐者,加内关、足三里;黄疸者,加至阳;发热者,加曲池、大椎。
操作毫针泻法。
(2)其他治疗
耳针法选肝、胰胆、交感、神门、耳迷根。
急性发作时用毫针刺,强刺激,持续捻针;剧痛缓解后再行耳穴压丸法,两耳交替进行。
2.胆道蛔虫症
(1)基本治疗治法解痉利胆,驱蛔止痛。
以足少阳、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胆囊穴阳陵泉迎香四白鸠尾日月配穴呕吐者,加内关、足三里。
操作毫针泻法。
迎香透四白,鸠尾透日月。
每次留针1~2小时。
(2)其他治疗
耳针法选胰胆、艇中、十二指肠、神门、耳迷根。
先刺右侧,疼痛未止再刺左侧,强刺激;或以0.25%普鲁卡因在上述穴位注射,每穴0.3ml,每日1~2次。
(三)肾绞痛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清利湿热,通淋止痛。
以相应背俞穴及足太阴
经穴为主。
主穴肾俞三焦俞关元阴陵泉三阴交配穴血尿者,加血海、太冲;湿热重者,加委阳、合谷。
操作毫针泻法。
2.其他治疗
耳针法选肾、输尿管、交感、皮质下、三焦。
毫针刺,强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