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方程法求解
高阶常微分方程的解法

高阶常微分方程的解法高阶常微分方程是数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它描述了自变量以及其各阶导数之间的关系。
解决这类方程对于理解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高阶常微分方程的解法。
一、分离变量法分离变量法是解决一阶常微分方程常用的方法,对于高阶常微分方程也同样适用。
首先,我们需要将方程重写为关于各阶导数的方程。
例如,考虑一个形如 $y''(x) + p(x)y'(x) + q(x)y(x) = 0$ 的二阶常微分方程。
我们可以将其表示为 $D^2y + pDy + qy = 0$,其中 $D =\frac{d}{dx}$ 是微分算子。
接下来,我们可以假设解为 $y(x) =u(x)v(x)$ 的形式,通过代入原方程并合并同类项,可以得到一阶关于$u$ 和 $v$ 的方程组。
然后我们利用这个方程组进行求解,最终得到$y$ 的解。
二、特征方程法特征方程法常用于线性常系数齐次高阶常微分方程的求解。
这类方程的特点是方程中仅包含自变量 $x$ 及其各阶导数,没有出现 $y$ 和它的导数。
我们以二阶方程 $y''(x) + py'(x) + qy(x) = 0$ 为例,首先使用代数技巧将方程转化为特征方程 $r^2 + pr + q = 0$。
通过求解特征方程得到两个根 $r_1$ 和 $r_2$,从而得到方程的通解形式 $y(x) =C_1e^{r_1x} + C_2e^{r_2x}$,其中 $C_1$ 和 $C_2$ 是常数。
三、常数变易法常数变易法是一种适用于非齐次高阶常微分方程的解法。
对于方程$D^ny = f(x)$,我们可以先求解对应的齐次方程 $D^ny = 0$ 的通解$y_c(x)$,接着我们假设非齐次方程的解为 $y_p(x)$,通过代入原方程并解得非齐次方程的特解 $y_p(x)$,最终得到原方程的通解 $y(x) =y_c(x) + y_p(x)$。
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

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是微分方程中一类重要的特殊形式,其特点是方程中的系数是常数。
本文将介绍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定义、求解方法以及相关性质。
一、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定义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又称为齐次线性微分方程,其一般形式为:\[a_ny^{(n)}+a_{n-1}y^{(n-1)}+...+a_1y'+a_0y=0\]其中,n为方程的阶数,\(y^{(n)}\)表示y的n阶导数。
二、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1. 特征方程法通过设定方程的解为\(y=e^{mx}\),将其代入原方程中,得到特征方程:\[a_nm^n+a_{n-1}m^{n-1}+...+a_1m+a_0=0\]解特征方程,可得到n个不同的解,分别是\(m_1, m_2,..., m_n\)。
则原方程的通解为:\[y=c_1e^{m_1x}+c_2e^{m_2x}+...+c_ne^{m_nx}\]其中,\(c_1, c_2,..., c_n\)为常数。
2. 变量分离法对于一些特殊的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可以通过变量转换将其化为可分离变量的形式,从而简化求解过程。
三、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性质1. 零解的存在唯一性对于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其零解必然存在且唯一。
2. 齐次性质如果y1(x)是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一个解,那么ky1(x)(k为常数)也是该微分方程的解。
3. 叠加性质如果y1(x)和y2(x)分别是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解,那么y(x)=y1(x)+y2(x)也是该微分方程的解。
4. 线性性质设y1(x)和y2(x)分别是齐次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两个解,c1和c2为常数,则c1y1(x)+c2y2(x)也是该微分方程的解。
总结: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作为微分方程中的重要形式,在工程、物理学以及其他科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求解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方法多种多样,特征方程法和变量分离法是常用的求解方法。
同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满足一系列重要性质,这些性质使得我们可以更加灵活地利用微分方程进行问题的建模和求解。
微分方程中的常系数齐次线性方程求解

微分方程中的常系数齐次线性方程求解在微积分学中,常系数齐次线性方程是一类常见的微分方程。
它们的解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得到。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如何求解常系数齐次线性方程。
一、什么是常系数齐次线性方程常系数齐次线性方程是指形如y″+ay′+by=0的微分方程,其中a和b为常数。
它们的特点是方程中的未知函数及其导数的系数都是常数。
二、求解常系数齐次线性方程的方法1. 特征方程法特征方程法是求解常系数齐次线性方程的一种常用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写出微分方程的特征方程,特征方程就是对应的代数方程。
对于y″+ay′+by=0,其特征方程为r²+ar+b=0。
(2)解特征方程,求得特征根。
设特征根为r₁和r₂,则特征方程的解为r₁和r₂。
根的个数和重根的情况会影响方程的解形式。
(3)根据特征根求解原方程的解。
当r₁和r₂为不同的实根时,原方程的通解可以表示为y=C₁e^(r₁x)+C₂e^(r₂x),其中C₁和C₂为常数。
当r₁和r₂为不同的复数根时,通解可以表示为y=e^(αx)(C₁cos(βx)+C₂sin(βx)),其中α为实部,β为虚部。
2. 代入法代入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求解常系数齐次线性方程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设定未知函数的形式。
根据方程的阶数,设定未知函数的形式,如y=e^(mx)。
(2)将未知函数及其导数带入微分方程,消去常数,得到相应的代数方程。
(3)解代数方程,得到未知函数的表达式。
根据代数方程的解,确定未知函数的形式。
(4)确定未知函数的常数。
根据给定的初始条件,确定未知函数中的常数值。
3. 傅里叶级数法对于特定的边界条件,常系数齐次线性方程还可以通过傅里叶级数法进行求解。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周期性边界条件的问题。
三、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求解常系数齐次线性方程的方法,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实例。
例题:求解方程y″+3y′+2y=0.解法:首先写出特征方程r²+3r+2=0,解得特征根r₁=-1,r₂=-2.特征根不相等,所以方程的通解为y=C₁e^(-x)+C₂e^(-2x)。
特征方程特征根法求解数列通项公式

特征方程特征根法求解数列通项公式
1、将数列的前两项给出,在此基础上推雅可比数列,得到数列的递
推公式;
2、将递推公式化为特征方程,且特征方程只包含未知数x;
3、求解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特征根为{r1,r2,…,rm};
4、使用特征根构造数列的通项公式:利用特征根构造出原数列的通
项公式,即an = A1*r1^(n-1) + A2*r2^(n-1) + … + Am*rm^(n-1)(此
处n>=1);
5、求解参数A1,A2,…,Am,即将特征根对应的数列项代入原数列,解方程组求出所有参数;
6、给出最终的数列通项公式:将前面求出的所有参数代入数列通项
公式中,得到最终的数列通项公式。
二、实例演示
下面以解决下列特征方程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为例,详细介绍特征方程
特征根法的求解:
原特征方程:x^2-x-6=0;特征根:r1=3,r2=2;推出数列:a1=4,
a2=10;
求数列通项公式:
1、根据特征方程求出特征根:
原特征方程:x^2-x-6=0;
解之,得:x=3,2;
即特征根为r1=3,r2=2;。
计算方法之计算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量

计算方法之计算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量计算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是线性代数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计算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方法,包括特征方程法、幂法、反幂法和QR方法。
一、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定义给定一个n阶方阵A,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向量x和一个标量λ,满足以下方程:Ax=λx其中,x被称为A的特征向量,λ被称为A的特征值。
二、特征方程法特征方程法是计算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一种常用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求解矩阵的特征方程来求得特征值。
对于一个n阶方阵A,其特征方程为:A-λI,=0其中,I是n阶单位矩阵,A-λI,表示A-λI的行列式。
解特征方程可以得到n个特征值λ₁,λ₂,...,λₙ。
然后,将这些特征值带入原方程组(A-λI)x=0,求解线性方程组得到n个特征向量x₁,x₂,...,xₙ。
三、幂法幂法是一种通过迭代来计算矩阵最大特征值和对应的特征向量的方法。
首先,随机选择一个非零向量b₀,并进行归一化,得到单位向量x₀=b₀/,b₀。
然后,通过迭代的方式,计算xₙ₊₁=Axₙ,其中xₙ为第k次迭代得到的向量。
在迭代过程中,向量xₙ的模长会逐渐趋近于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
当迭代收敛后,xₙ就是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
四、反幂法反幂法是一种通过迭代来计算矩阵最小特征值和对应的特征向量的方法。
首先,随机选择一个非零向量b₀,并进行归一化,得到单位向量x₀=b₀/,b₀。
然后,通过迭代的方式,计算xₙ₊₁=(A-σI)⁻¹xₙ,其中σ为待求的特征值。
在迭代过程中,向量xₙ的模长会逐渐趋近于特征值σ对应的特征向量。
当迭代收敛后,xₙ就是矩阵A的特征值为σ的特征向量。
五、QR方法QR方法是一种通过迭代来计算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方法。
首先,将矩阵A进行QR分解,得到矩阵A=QR,其中Q是正交矩阵,R是上三角矩阵。
然后,计算矩阵B=RQ,重复以上步骤,直到矩阵B收敛。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求解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求解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是线性代数中一对重要的概念,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定义、性质以及求解方法。
一、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定义在介绍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求解方法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它们的定义。
在一个n维向量空间V中,若存在一个n阶方阵A和一个非零向量X,使得下式成立:AX = λX其中,λ为标量,称为矩阵A的特征值;X为矩阵A的特征向量。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求解方法有多种,下面将介绍其中两种常用的方法。
二、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求解方法1. 特征方程法特征方程法是求解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一种常用方法。
假设A是一个n阶方阵,我们的目标是求解它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首先,我们将上述特征方程AX = λX两边同时左乘一个单位矩阵I,得到:(A-λI)X = 0其中,I为n阶单位矩阵,0为n维零向量。
由于X为非零向量,所以矩阵(A-λI)必须是奇异矩阵,即其行列式为0:|A-λI| = 0这就是特征方程。
接下来,我们需要求解特征方程|A-λI| = 0的根λ,即矩阵A的特征值。
求解得到的特征值λ可以有重根。
然后,将每个特征值λ带入原特征方程(A-λI)X = 0,解得对应的特征向量X。
注意,对于每个不同的特征值,我们都可以对应多个特征向量。
通过特征方程法,我们可以求解出矩阵A的所有特征值和对应的特征向量。
2. 幂法幂法是求解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一种迭代方法,适用于大规模稀疏矩阵。
幂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迭代将初始向量不断与矩阵A进行乘法运算,使得向量的模不断增大,趋向于对应最大特征值的特征向量。
具体做法是:1) 先选择一个非零向量X0作为初始向量。
2) 迭代计算X(k+1) = AX(k),其中k表示迭代次数。
3) 归一化向量X(k+1),即X(k+1) = X(k+1) / ||X(k+1)||,其中||X(k+1)||表示向量X(k+1)的模。
特征方程法求解递推关系中的数列通项

特征方程法求解递推关系中的数列通项一、(一阶线性递推式)设已知数列{a n }的项满足a j = b,a n 4 = ca n • d ,其中c = 0, c = 1,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采用数学归纳法可以求解这一问题,然而这样做太过繁琐,而且在猜想通项公式中容易出错,本文提出一种易于被学生掌握的解法一一特征方程 法:针对问题中的递推关系式作出一个方程 x =cx • d,称之为特征方程;借助这个特征方程的根快速求解通项公式•下面以定理形式进行阐述.定理1:设上述递推关系式的特征方程的根为 x 0,则当x 0 = a 4时,a n为常数列,即a n 二a i ;当X o 二a i 时,a^ b n ' x o ,其中{b n }是以c 为公比 的等比数列,即 b n = b 4c n J,b 4 =a 4-x 0.pl证明:因为c = 0,1,由特征方程得x 0——.作换元b n = a n - x 0,贝U 1 -c n 1当X 。
=a 1时,b 1 =0 ,数列{b n }是以c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故b n =b1C _; 当 x ° 二a 1 时,d =0 , {b n }为 0 数列,故 a * =a 1,n • N.(证毕) 下面列举两例,说明定理 1的应用.1例1•已知数列{a n }满足:a n^^a -2,- N,a—,求a n.13 解:作方程x x -2,则x 0. 3 2b"a n「x0 © d—注乂a .cd1 -c二 c(a n -X °) = cb n . 11一2 -3 一2 +X — a-fl等的比公为11 1 n4丁 3) ,a n-3b n —3叫-」)n‘, n N. 2 2 2 3b n列是例2.已知数列{a n}满足递推关系:a n ^(2a n - 3)i, n,N,其中i为虚数3单位。
当a i 取何值时,数列{a .}是常数数列?a^ :-,a 2二:给出的数列:a n 爲方程x 2- px -q =0,叫做数列 :a n / 的特征方程。
10第十讲:多自由度系统特征值问题求解方法(I)

k 23 k 2 2k1
k3=245MN/m
k 33 k 2 k 3 2k1 2.5k1 4.5k1
2
2015/12/7
第十讲:多自由度系统特征值问题求解方法(I) 第十讲:多自由度系统特征值问题求解方法 (I)
一、特征方程法(Characteristic Equation Method)
φ (3) 1 .000 , 1 . 247 ,
0.802
0 . 555
T
T
节点
k3=245MN/m
频率 方程 为
k11 ω2 j m1 k21 k31
k12 k22 ω2 j m2 k32
k13 k23 0 k33 ω2 m j 3
第十讲:多自由度系统特征值问题求解方法(I) 第十讲:多自由度系统特征值问题求解方法 (I)
频率方程:
K 2 M k1 m1 2 1 k 1 1 0 1 m1 2 3 1. 5 k 1 2 0 2 m 4 . 5 1 .5 1 2 k1 0
x1 : x2 : : xn A1 : A2 : : An
(K i M ) A ( i ) 0
i 1, 2, , n
由于上述方程组的系数行列式为零,该方程是降秩的;对于没有 重根的情况,只有n-1个方程是独立的。
并不随时间而变化,也就是说在任何时刻结构的振动都保持同一形状, 整个结构就像一个单自由度结构一样在振动。这种多自由度结构按任一 自振频率 k 进行的简谐振动称为主振动,与其相应的特定振动形式称为 主振型(振型) 无阻尼自由振动的解为
(2)系统的运动方程由刚度矩阵表示 设系统的广义坐标列向量为x,则运动微分方程为 为二阶齐次方程 按微分方程理论,设齐次方程的特解为 x j A j sin(ωt θ ) j 1,2,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征方程法求解递推关系中的数列通项考虑一个简单的线性递推问题.设已知数列}{n a 的项满足其中,1,0≠≠c c 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采用数学归纳法可以求解这一问题,然而这样做太过繁琐,而且在猜想通项公式中容易出错,本文提出一种易于被学生掌握的解法——特征方程法:针对问题中的递推关系式作出一个方程,d cx x +=称之为特征方程;借助这个特征方程的根快速求解通项公式.下面以定理形式进行阐述.定理 1.设上述递推关系式的特征方程的根为0x ,则当10a x =时,n a 为常数列,即0101,;x b a a x a a n n n +===时当,其中}{n b 是以c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即01111,x a b c b b n n -==-.证明:因为,1,0≠c 由特征方程得.10c d x -=作换元,0x a b n n -= 则.)(110011n n n n n n cb x a c ccd ca c d d ca x a b =-=--=--+=-=-- 当10a x ≠时,01≠b ,数列}{n b 是以c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故;11-=n n c b b当10a x =时,01=b ,}{n b 为0数列,故.N ,1∈=n a a n (证毕)下面列举两例,说明定理1的应用.例1.已知数列}{n a 满足:,4,N ,23111=∈--=+a n a a n n 求.n a解:作方程.23,2310-=--=x x x 则 当41=a 时,.21123,1101=+=≠a b x a 数列}{n b 是以31-为公比的等比数列.于是.N ,)31(2112323,)31(211)31(1111∈-+-=+-=-=-=---n b a b b n n n n n n 例2.已知数列}{n a 满足递推关系:,N ,)32(1∈+=+n i a a n n 其中i 为虚数单位.当1a 取何值时,数列}{n a 是常数数列?解:作方程,)32(i x x +=则.5360i x +-=要使n a 为常数,即则必须.53601i x a +-== 现在考虑一个分式递推问题(*).例3.已知数列}{n a 满足性质:对于,324,N 1++=∈-n n n a a a n 且,31=a 求}{n a 的通项公式. 将这问题一般化,应用特征方程法求解,有下述结果.定理2.如果数列}{n a 满足下列条件:已知1a 的值且对于N ∈n ,都有hra q pa a n n n ++=+1(其中p 、q 、r 、h 均a 1=ba n+1=ca n +d为常数,且r h a r qr ph -≠≠≠1,0,),那么,可作特征方程hrx q px x ++=. (1)当特征方程有两个相同的根λ(称作特征根)时,若,1λ=a 则;N ,∈=n a n λ若λ≠1a ,则,N ,1∈+=n b a n n λ其中.N ,)1(11∈--+-=n r p r n a b n λλ特别地,当存在,N 0∈n 使00=n b 时,无穷数列}{n a 不存在.(2)当特征方程有两个相异的根1λ、2λ(称作特征根)时,则112--=n n n c c a λλ,,N ∈n 其中).(,N ,)(211212111λλλλλ≠∈----=-a n rp r p a a c n n 其中 证明:先证明定理的第(1)部分.作交换N ,∈-=n a d n n λ 则λλ-++=-=++hra q pa a d n n n n 11 hra h q r p a n n +-+-=λλ)( h d r h q r p d n n ++-+-+=)())((λλλλ λλλλr h rd q p h r r p d n n -+--+--=])([)(2 ① ∵λ是特征方程的根,∴λ.0)(2=--+⇒++=q p h r h r q p λλλλ 将该式代入①式得.N ,)(1∈-+-=+n r h rd r p d d n n n λλ ② 将r p x =代入特征方程可整理得,qr ph =这与已知条件qr ph ≠矛盾.故特征方程的根λ,r p ≠于是.0≠-r p λ ③当01=d ,即λ+=11d a =λ时,由②式得,N ,0∈=n b n 故.N ,∈=+=n d a n n λλ当01≠d 即λ≠1a 时,由②、③两式可得.N ,0∈≠n d n 此时可对②式作如下变化:.1)(11rp r d r p r h r p d r h rd d n n n n λλλλλ-+⋅-+=--+=+ ④由λ是方程h rx q px x ++=的两个相同的根可以求得.2rh p -=λ ∴,122=++=---+=-+h p p h r r h p p r r h p h r p r h λλ 将此式代入④式得.N ,111∈-+=+n rp r d d n n λ 令.N ,1∈=n d b n n 则.N ,1∈-+=+n rp r b b n n λ故数列}{n b 是以r p r λ-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N ,)1(1∈-⋅-+=n rp r n b b n λ 其中.11111λ-==a d b 当0,N ≠∈n b n 时,.N ,1∈+=+=n b d a n n n λλ 当存在,N 0∈n 使00=n b 时,λλ+=+=0001n n n b d a 无意义.故此时,无穷数列}{n a 是不存在的. 再证明定理的第(2)部分如下: ∵特征方程有两个相异的根1λ、2λ,∴其中必有一个特征根不等于1a ,不妨令.12a ≠λ于是可作变换.N ,21∈--=n a a c n n n λλ 故21111λλ--=+++n n n a a c ,将h ra q pa a n n n ++=+1代入再整理得 N ,)()(22111∈-+--+-=+n hq r p a h q r p a c n n n λλλλ ⑤ 由第(1)部分的证明过程知r p x =不是特征方程的根,故.,21r p r p ≠≠λλ 故.0,021≠-≠-r p r p λλ所以由⑤式可得:N ,2211211∈--+--+⋅--=+n r p h q a r p h q a r p r p c n n n λλλλλλ ⑥ ∵特征方程h rx q px x ++=有两个相异根1λ、2λ⇒方程0)(2=--+q p h x rx 有两个相异根1λ、2λ,而方程xrp xh q x --=-与方程0)(2=---q p h x rx 又是同解方程. ∴222111,λλλλλλ-=---=--r p h q r p h q 将上两式代入⑥式得N ,2121211∈--=--⋅--=-n c rp r p a a r p r p c n n n n λλλλλλ 当,01=c 即11λ≠a 时,数列}{n c 是等比数列,公比为r p r p 21λλ--.此时对于N ∈n 都有 .))(()(12121111211------=--=n n n rp r p a a r p r p c c λλλλλλ 当01=c 即11λ=a 时,上式也成立. 由21λλ--=n n n a a c 且21λλ≠可知.N ,1∈=n c n 所以.N ,112∈--=n c c a n n n λλ(证毕)注:当qr ph =时,h ra q pa n n ++会退化为常数;当0=r 时,h ra q pa a n n n ++=+1可化归为较易解的递推关系,在此不再赘述.现在求解前述例3的分类递推问题)(*. 解:依定理作特征方程,324++=x x x 变形得,04222=-+x x 其根为.2,121-==λλ故特征方程有两个相异的根,使用定理2的第(2)部分,则有.N ,)221211(2313)(11212111∈⋅-⋅-⋅+-⋅--⋅--=--n r p r p a a c n n n λλλλ ∴.N ,)51(521∈-=-n c n n ∴.N ,1)51(521)51(52211112∈----⋅-=--=--n c c a n n n nn λλ 即.N ,)5(24)5(∈-+--=n a nn n 例4.已知数列}{n a 满足:对于,N ∈n 都有.325131+-=+n n n a a a(1)若,51=a 求;n a (2)若,31=a 求;n a (3)若,61=a 求;n a (4)当1a 取哪些值时,无穷数列}{n a 不存在? 解:作特征方程.32513+-=x x x 变形得,025102=+-x x特征方程有两个相同的特征根.5=λ依定理2的第(1)部分解答.(1)∵∴=∴=.,511λa a 对于,N ∈n 都有;5==λn a(2)∵.,311λ≠∴=a a ∴λλr p r n a b n --+-=)1(11 51131)1(531⋅-⋅-+-=n ,8121-+-=n 令0=n b ,得5=n .故数列}{n a 从第5项开始都不存在,当n ≤4,N ∈n 时,51751--=+=n n b a n n λ. (3)∵,5,61==λa ∴.1λ≠a ∴.,811)1(11N n n r p r n a b n ∈-+=--+-=λλ 令,0=n b 则.7n n ∉-=∴对于.0b N,n ≠∈n ∴.N ,7435581111∈++=+-+=+=n n n n b a n n λ (4)显然当31-=a 时,数列从第2项开始便不存在.由本题的第(1)小题的解答过程知,51=a 时,数列}{n a 是存在的,当51=≠λa 时,则有.N ,8151)1(111∈-+-=--+-=n n a r p r n a b n λλ令,0=n b 则得N ,11351∈--=n n n a 且n ≥2. ∴当11351--=n n a (其中N ∈n 且N ≥2)时,数列}{n a 从第n 项开始便不存在. 于是知:当1a 在集合3{-或,:1135N n n n ∈--且n ≥2}上取值时,无穷数列}{n a 都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