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栽培技术
高粱种植技术和方法

高粱种植技术和方法
一、选地整地
高粱的根系发达,吸水吸肥能力强,要选平坦、肥沃、松软的地块栽培。
早春先整地施肥,基肥选腐熟的农家肥就行,每公顷施加15-20吨的农家肥,150-200公斤磷酸二铵,50-100公斤的混合尿素。
翻地30厘米深就行。
二、选种处理
高粱种子要选籽粒饱满的,将小粒、瘪粒、病粒的籽粒选出来。
选天气好的时候提前将种子搬出来晾晒,晾晒2-3天,这样可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还要拌种处理,将种子和药剂一起搅拌,这样可提高种子的抗病能力。
三、适时播种
种植高粱最好选5月初到5月中旬进行,按照株距18-20厘米,行距12-15厘米进行播种,大概种植3-4.5厘米深,种下之后盖土2-3厘米。
若是容易板结的土壤需浅播,沙地则可深播。
四、田间管理
若是提供的环境适宜,高粱种子很快就会出苗。
当幼苗长出3-4片叶片就可疏苗,5-6片叶子就可间苗。
定期巡视地块,发现杂草及时喷洒药剂处理。
此外,还要中耕2-3次,第一次在定苗的时候,第二次在第一次的半月后进行。
高粱种植方法和技术

高粱种植方法和技术高粱是一种既可作为粮食又可作为饲料的粮食作物,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且适应性强、抗逆性强,能够在贫瘠的土壤上生长,并且对旱涝、荒盐、高温等环境条件适应性很强。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高粱的种植方法和技术。
一、选种高粱的良种选取非常重要,种子应选用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进行繁殖。
同时要注意购买有证明认证的品种种子。
在选种的过程中应当扣除变异、病虫害等现象,确保优质、适应性强的高粱种子。
二、地块选择和准备高粱喜欢温暖、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环境,于是,选地首先要选择光照充足的地块,以便高粱能正常生长。
其次应选择肥沃的土壤,并在播种前将地块整地松土,并进行翻耕、平整及施肥等工作。
三、育苗高粱采用直播方式进行栽培,一般在3月份进行播种。
在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基本处理,如半年以上储存的种子严格消毒,以避免病害的发生。
然后,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种子变老发芽不良。
浸泡后将种子取出并置于通风、干燥的地方,待表面稍干后进行播种。
四、播种爆种高粱适合春播,选择播期以各地地气环境为准,一般时间以春季气候稳定为宜。
播种的方法很简单,将种子均匀撒在经过耙平的定植床中,用耙子轻轻覆盖土壤即可,应注意种子的均匀性,小型农具播种机为佳。
五、栽培技术(1)田间拓宽:高粱30cm左右,中间空隙15cm左右,间隔距离10-15cm,株高180-200cm。
(2)深翻耕田:在秋季铲去残膜,并翻深耕田,营造松蓬松的土质和地下宽敞的空间,以便为高粱的生长提供宽阔的场地。
(3)肥料:高粱对于肥料需求量特别大,可在上种前施入磷钾肥。
还可以在生长期间进行追肥,一般每次在生长到一定高度时进行追肥。
(4)出现病害时,及时采取对策进行治疗,严禁盲目使用农药,以免对农作物和人畜产生伤害。
(5)灌溉保湿:高粱需保持足够的土壤湿度,但不要使土壤过于湿润,尤其是在大量晴天和高温天气下。
六、收获期和方法高粱在9月或10月即可进行采收,采用机械收割机械或手工收割。
高粱栽培技术

高粱栽培技术高粱是我国的主要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栽培面积很广,产量也很高。
高粱是一种适应性强、抗旱、耐寒、耐贫瘠、不怕倒伏、不怕穴播的作物,因此在我国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高粱栽培技术十分重要。
一、土壤要求适宜高粱生长的土壤一般要求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质疏松、富含养分。
高粱喜欢中性和微酸性的土壤,因此如果土壤过于碱性会影响高粱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二、育种技术育种技术是高粱栽培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选育适应性好、高产性和抗逆性强的品种,才能达到高粱栽培的最佳效果。
高粱的育种技术主要包括选种、配套、新品种培育和栽培技术的推广等。
三、栽培方法1. 播种时间:根据不同的区域和品种,高粱的播种时间会有所不同,一般在春季或夏季大雨过后即可播种。
北方地区一般在4月中下旬,南方地区则在5月中下旬和6月上旬播种。
2. 施肥技术:高粱是肥力较强的种植物,要求充足的养分才能保证高产。
在施肥技术上,首先要了解土壤的性质,然后根据土壤条件施肥,一般以有机肥和化肥混合施入土壤中。
3. 控制病虫害:高粱比较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扰,会影响产量和品质。
在种植高粱时,要注意定期喷洒杀虫、杀菌剂等农药控制病虫害。
4. 浇水技术:高粱是一种耐旱植物,但在生长初期和维护结实期需适当浇水,否则易倒伏、降低产量。
南北部分地区的浇水方法有所不同。
五、采收技术高粱的采收技术是影响高粱产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般采收时要等高粱籽粒的水分含量达到20%-25%左右,这时采收能够减少碾磨损失和坏粒率。
采收时应保持工具的清洁和收割速度的适宜,避免对高粱的机械损伤,同时要注意保护抗虫技术,避免病虫害危害。
总之,高粱栽培技术的高效和成功,需要科学合理的耕种方式,科学合理的施肥和农药处理,合理的土壤选择和种植密度的控制,以及高效的收割技术。
各项技术的标准运用,才能保证高粱的高品质、高产量的生长。
适合高粱的种植的基本方法

适合高粱的种植的基本方法适合高粱的种植的基本方法高粱有很多的功效作用,那么高粱怎么种植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高粱的种植方法,一起来看看。
高粱的种植方法1.播种深度高粱播种的深度一般为3~ 5厘米。
播种过深,幼苗出土时所受的阻力大,出苗时间延长。
播种过浅,表土跑墒多,种子易落干,对出苗同样不利。
确定播种深度还应考虑土质、墒情、品种和温度等条件。
黏土地紧密,容易板结,不易出苗,应浅播;沙土地保墒差,容易出苗,可适当深播;墒情好的可浅播,墒情差的应深播;土温高的宜深播,土温低的则应浅播;普通红粒品种一般顶土力强,播深可达3~5厘米。
2.播种量高粱播种量应根据种子发芽率、种粒大小、整地质量、土壤墒情等条件来确定。
一般发芽率在95%以上的种子,每亩播量以1.5公斤左右为宜。
对于不间苗的地块,可实行精量播种。
采用精量播种机播种时,要认真做好种子处理,播量以每亩0.75公斤为宜。
3.播种方法高粱播种有平播、垄播和穴播等。
如无灌溉条件、土壤缺墒严重时,可采取以下抗旱播种方法:①深沟浅种。
这是一种借墒播种的方法,在干土层6~8厘米时采用。
做法是前耧冲沟,分开干土,后耧下种。
用犁开沟时,沟深10厘米左右,浅覆土3~4厘米。
②深种浅出。
用单腿耧或犁深开沟,将种子播在湿土上,待种子发芽后,在适时推去过厚的土层,以利于出苗。
③抢墒早播。
是春播高粱区一项有效的抗旱保苗播种措施。
当旱象刚出现、还不到适宜播种期前,为了解决出苗缺水问题,应提前抢墒播种,从而保证种子发芽出苗所需的水分。
④提墒播种。
在干土层不超过5厘米、底墒比较好时,于播前镇压1~3遍,压碎坷垃,创造紧实土层提墒。
镇压后干土层可减少2~3厘米,播层水分可提高2%~3%。
镇压和播种要连续进行。
播后如连续干旱,可继续镇压2~3次。
4.播后镇压播种后要及时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增大种子吸水范围,促进种子发芽。
镇压后还能减少土壤孔隙,防止透风跑墒,并有提墒作用。
高粱栽培技术

高粱栽培技术高粱是我国种植面积较大的粮食作物之一,它以耐旱、抗逆性强、病虫害少等特点而被广泛栽培。
现在,您将了解高粱的栽培技术方面,从而帮助您更好地实现高粱的高产、高质量种植。
一、品种选择高粱品种选择是影响高粱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根据高粱颖果颜色、穗型、粒形等特点,常见的高粱品种分为白皮高粱、黑穗高粱和红粒高粱三种类型。
其中,白皮高粱适合于东北地区,黑穗高粱适合于北方和东北地区,红粒高粱适合黄河流域。
在实际种植中,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合理选择适宜品种,有益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二、土壤要求高粱是一种耐旱、抗寒能力强的作物,生长期间对土壤要求不高,但耕地要求非常严格。
首先,要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以便有利于高粱生长和发展;其次,要注意行间、行距以及深耕松土,以便提高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
三、田间管理高粱生长期比较短,约为100天左右,且早熟一周至十天,要想保证良好的产量和质量,必须保证良好的田间管理。
包括:1、合理施肥高粱的施肥要好于小麦和玉米,要根据土壤和裸地情况选择合适的肥料。
在高粱生长前期,可施用较高氮量的肥料,以促进高粱根系、茎秆和叶片的生长。
在成花期、开花期和结实期,应多施用磷、钾等中微量元素肥料,以促进高粱果粒的发育和壮大。
2、浇水要及时高粱生长过程中缺水非常危险,因为高粱抗旱性能强,所以以中、晚期浇水为好,在干旱的区域建议采用人工灌水或地下滴灌等方式,保证水稳定供应。
3、病虫害防治高粱除了耐旱、耐贫地性较high之外,病虫害防治是需要特别注意。
高粱容易受菌藻类、瘿螨、穿甲虫等病虫害的侵袭,应通过合理的防控措施,预防大规模病虫害发生。
四、收获高粱收获时间以早、中、晚三期为主,以早期丰收为好,可充分发挥高粱性状,减少倒伏、污染、细菌交叉感染等病虫害的发生。
高粱的栽培技术如此,却还不能解决问题,需要种植者对日常管理状态高度重视,细心维护、合理肥料等操作,才能使得高粱收获丰收的品质和质量。
高粱栽培技术

Z a i p e i j i s h u高粱是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秆直立粗壮,花果期6~9月,国内各地均有在栽培。
高粱性喜温喜光,全生育期都需要充足的光照。
较耐高温,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30℃。
高粱根系发达,吸水吸肥能力强。
播种高粱时要做好栽培计划,前茬宜为大豆茬、玉米茬、马铃薯等,后茬最好是大豆、玉米、谷子。
一、选地整地宜选择土质疏松、土层深厚、地势平坦、养分充足、排灌良好、光照充足的地块。
选地后要精细整地,清除田间前茬作物的残枝叶,深耕深翻,耕深30cm左右,耙平耙细,为苗全、苗齐奠定基础。
施足底肥,可施35%专用复合肥30~35kg/667m2,配施1500~2000kg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二、选种备种结合本地气候、土壤、播种时间、用途等方面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宜的优良抗病品种,酿造高粱品种有龙杂8号、龙杂10号等,食用高粱品种有龙杂12号、龙杂13号等。
播前筛选、晒种,晒种2~3天,可增强种子理化性能,有利于提高种子芽势和出芽率。
播前要进行药剂拌种,可用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拌种,或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0.5%拌种,以防止高粱黑穗病及地下害虫的高发。
三、适时播种晚熟品种适时早播,早熟品种适时晚播。
因高粱种子不耐低温,播种不宜过早,否则会影响发芽速度,还易引起粉种或霉烂、黑穗病的发生。
一般在5月中旬,当5cm耕层地温稳定在10~12℃,土壤含水量在15~20%时即可播种。
要根据地力适当控制播种密度,一般以“肥地宜密,薄地宜稀”为原则。
播种量为15~22.5kg/667m2,播深3~4.5cm。
播后覆土,覆土2~3cm为宜,播后镇压。
四、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栽培后的工作重点,时是提高高粱产量和质量的基础。
当幼苗3~4叶期及时间苗,5~6叶期时及时定苗,保留壮苗健苗,去除弱苗病苗,不留双株苗、二茬苗,提高纯度。
及时中耕、除草、培土,苗期一般中耕3次。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高粱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在我国北方地区有着广泛的种植。
高粱的生长期较短,生长快,适应性强,抗旱、抗寒能力也较强。
同时,高粱具有较高的食用和经济价值,在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这种粮食作物也广受欢迎。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高粱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高粱的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一、高粱施肥技术1、基肥施用:施基肥要注意使土壤肥力充足,使高粱良好的生长。
在整地后,应当在每亩地根据土壤情况施入有机肥和适量的复合肥。
通常情况下,复合肥可参照每亩20公斤施用。
2、追肥技术:在高粱的生长过程中,要注意及时的追肥,以保障高粱的生长。
在生长期随时观察高粱的生长情况,在生长期生长较好时追肥要加强(一次果肥,两次叶施)用肥的时间要把握好,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
二、高粱田间管理技术1、每亩地应该集中利用种植高粱的土壤,合理利用轮作。
高粱避免连作,并注意合理轮作。
2、避免干扰高粱生长的其他杂草,及时清除田间的除草清洁工作。
同时,要经常对高粱进行修剪、摘心和摘穗等管理,以保持较高的产量。
3、高粱的土壤要求肥沃、含水量适宜。
要注意防治根绕、害虫和病害等问题。
同时,在高温、干旱的条件下,要适时浇水。
三、高粱病虫害防治技术1、高粱枯叶病:高粱枯叶病比较常见,我们可以利用细菌制剂和抑菌剂进行防治。
2、高粱白粉病:高粱白粉病是高粱常见的病害,易形成高粱倒伏。
在高粱生长早期,要及时喷洒300-500倍的三氯吡绿素和百菌清进行防治。
3、高粱蚜虫:高粱蚜虫对高粱生长造成很大的影响,易导致生长不良,影响高粱的产量和品质。
我们可以在高粱生长初期,及时喷洒5%的乐果等农药进行防治。
四、高粱采收技术高粱采收要选取整齐的单穗或者一整株高粱,要选择干燥的阳光明媚的天气,禁止在潮湿的天气中进行采收。
在采收的过程中,要注意秸秆不要割的过短,易导致高粱寄生虫害。
以上是高粱高产栽培技术的一些简单方法,希望能对高粱农民朋友们提供帮助。
高粱高产栽培新技术

高粱高产栽培新技术1.适时播种保全苗播期确定的依据是地温柔墒情。
早春,当土壤10厘米深处地温在12℃,含水量15-20%时即可播种。
须要时可先灌水补墒后播种或坐水添墒播种,防止芽干和出苗不齐。
辽宁高粱主产区的辽西地区,往往易发生春旱,抓住春墒是确定播期的关健因素。
春旱较重的山区,坡地、向阳地块应早播;低洼易涝、沿海、平原地块可适当晚播。
早熟种(辽杂1号)可等雨播,宜迟不宜早,防止后期早衰、倒伏。
从全省范围内考虑,播期应确定在4月28日至5月4日。
确定好播期的同时,要提升播种质量,做到播前清选、晒种,精细整地,下足底肥,确保一次播种全苗。
2.合理密植种植密度确实定要因地制宜,一是要按照当地的生态、生产条件;二是要按照品种固有些特性。
辽宁采纳的杂交种普通密度为每亩6500-7000株,在上述范围内,肥地宜密,薄地宜稀;管理水平高的地块宜密,管理差的地块宜稀;坡岗地、低凹地及盐碱地宜适当削减。
缺苗地块,可留蘖,每株留两个蘖。
地膜笼罩地块,可采纳大垄双株栽培。
3.肥水管理高粱是喜肥、耐肥作物。
普通亩施农家肥3000-4000公斤。
按照高粱主产区的土壤情况和产量指标,应确定以一下施肥标准:锦州、锦西地区,缺钾较为严峻,应重视钾肥的施用。
假如把产量指标定在每亩600公斤,则每亩施标氮44-66公斤,磷酸二铵13-18公斤,硫酸钾16-25公斤。
普通生产上习惯于用酸二铵和硫酸钾做底肥。
朝阳地区,土壤比较贫瘠,氮、磷、钾三种肥料的单纯效应都比较显然,因此,施肥特征应把各种肥料加大。
假如产量指标定在550公斤,则每亩施用标氮64-66公斤,磷酸二铵14-15公斤,硫酸钾17-18公斤。
其它,施足农家肥,培肥地非常重要。
阜新地区,土壤也非常瘠薄,在产量指标确定为550公斤的状况下,其施肥量为每亩标氮58-60公斤,磷酸二铵11-12公斤,硫酸钾16-17公斤。
追高粱拔节(幼穗分化阶段)肥,普通在高梁12-14片叶时,结合中耕培土,把肥埋在土中,增进汲取通过,拔节肥占总施量的三分之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六、病虫害防治
• 主要对高粱黑穗病和蚜虫作重点防治。 • 1、高粱黑穗病。发生普遍,它包括丝黑穗病、
散黑穗病、坚黑穗病。防治方法:(1)因地制宜 地选用抗病良种。(2)药剂处理种子是防治高粱 黑穗病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①2%立 克秀按种子重量的0.1—0.2%拌种(米汤拌种) 或50%禾穗胺按种子重量的0.5%拌种子。②用 20%粉锈宁乳油100毫升,加少量水,拌种100公 斤,力求拌均匀,摊开晾干后播种。③用20%萎 锈灵乳油(或可湿性粉剂)0.5公斤,加水3公斤 拌种40公斤,闷种4小时,晾干后播种。(3)实 行3年以上轮作,以减少土中菌量,是防治黑穗病 的重要措施。(4)提倡适期晚播,争取早出苗、 出全苗。及时砍倒病株,在灰包破裂之前,将病 株砍倒拉出地外集中销毁。
七、收获
•
根据不同用途适时收获。高粱的适宜收 获期是蜡熟末期。该期籽粒含水量15%-20%,是产量最高时期。由穂下节间割下 穂头,及时晾晒、脱打、入库并防止霉变。
业。 ㈡播种 1、选用良种。选用适应当地自然和生产条件的高产品种, 并要求种子纯度高,子粒饱满,生命力强,发芽率高。 2、种子处理。包括选种、晒种、浸种和药剂拌种等。 ①选种、晒种:播前应将种子进行风选或筛选,选出粒大 饱满的种子做种,并进行晒种,播后出发芽快、出苗率高、 出苗整齐,幼苗生长健壮。 ②浸种崔芽:用55—57℃温水浸种3—5分钟,晾干后播 种,起到提高出苗率与防治病害的作用。 ③药剂拌种:为了防止高粱黑穗病,可用拌种双拌种,每 公斤种子用5克拌种双。
• •
•
• ㈡中期管理。 • 拔节至抽穗期田间管理的主要作用是协调好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在促进茎、叶生长 的同时,充分保证穗分化的正常进行,为实现穗 大、粒多打下基础。这一时期的田间管理包括追 肥、灌水、中耕、除草、防治病虫害等。追肥是 主要的田间管理措施,掌握高肥地块促控兼备, 肥力差的地块一促到底。 ㈢后期管理。 抽穗至成熟期以形成高粱子粒产量为生育中心, 田间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保根养叶、防止早衰、促 进早熟、增加粒重。田间管理主要包括合理灌溉、 施攻粒肥、喷洒促熟生长调节剂(乙烯利)等。
五、田间管理
• ㈠苗期管理。 • 主要目的是促进根系发育,适当控制地上部的生长,
达到苗全、苗齐、苗壮,为后期的生长发育奠定基础。主 要包括破除土表板结、查田补苗、间苗与定苗、中耕除草 或化学除草、除去分蘖等。 1、间苗、定苗:出苗后3—4片叶时进行间苗,5—6叶时 定苗,这样可以减少水分养分消耗,是促进幼苗健壮苗、 早发的有效措施之一。 2、中耕:苗期中耕2次。第1次结合定苗进行,10—15天 后进行第2次,中耕可保墒提温,发根壮苗,又可消除杂 草,减轻杂草危害,拨节后中耕培土促根早生快发,增强 抗风抗倒、抗旱保墒能力。 3、高粱对许多化学除草剂敏感,应用时注意选择,适量 使用阿特拉津效果较好。
为之创造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有机质丰富、结 构良好的土壤条件。高粱对土壤的适应性和耐瘠 性与其具有较庞大的根系和较强的吸收能力有关。 高粱的需肥规律。每生产100kg子粒需要氮 (3.25±1.37)kg、磷(1.68±0.48)kg、钾 (4.54±1.14)kg。三者的比例为1:0.52:1.37。 苗期由于生长缓慢,植株小,需要的养分也少, 拔节至抽穗开花期是需肥的关键时期。开花至成 熟期营养供应状况直接影响子粒灌浆,养分充足, 可增强灌浆速度,使子粒饱满,粒重增加。
• ㈢施肥 • 1、基肥。施用量应根据品种、土壤类型来确定。
喜肥、生育期长的品种,施肥量应较耐瘠、生育 期短的品种多。在肥力低、砂性强的土壤上,应 多施有机肥。基肥的施用量一般每亩2000— 3000kg有机肥,20—30kg过磷酸钙。 2、种肥。在常用的氮素化肥中,以硫酸铵做种 肥较安全,每亩施8—10kg为宜。若以氮、磷复 合肥做种肥施入既方便效果又好。最常用的复合 肥为磷酸二铵,每亩用量10kg左右。
• •
• 3、适时播种 • 高粱的播种期主要受温度和水分影响。高粱
发芽的最低温度为7—8℃,一般以土壤5cm处地 温稳定在10—12℃以上时播种较适宜。适宜高粱 种子发芽的土壤含水量因土壤而不同。壤土为 15—17%,粘土为19—20%。发芽要求土壤的最 低含水量,壤土为12—13%,粘土为14—15%, 沙土为7—8%。根据温、湿条件确定高粱播种时 期,群众的经验是“低温多湿看温度,干旱无雨 抢墒情”。
白高粱
黄高粱
红高粱
二、高粱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
• • •
•
高粱适应性较强,分布较广,具有耐旱、耐瘠、耐涝、 和耐盐碱等特性。 (一)高粱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高粱是喜温作物,在整个生育期间都要求较高的温度。 一定的高温可以提早幼穗分化,低温则可延迟幼穗分化。 这种特性称为高粱的感温性。高粱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内, 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6—7℃,最 适温度为20—30℃,最高温度为44—50℃。高粱幼苗不 耐低温和霜冻。出苗至拔节期的适宜温度为20—25℃。拔 节至抽穗期为高粱生育的旺盛时期,适宜温度为25—30℃。 过高温度会使植株发育加快,茎秆细弱,提早抽穗,穗小 码稀。开花至成熟期对温度要求比较严格,最适温度为 26—30℃,低温会使花期推迟,开花过程延长,影响授粉, 如遇高温和伏旱,会使结实率降低。灌浆阶段较大的温差 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和子粒灌浆成熟。
• 4、提高播种质量 • 要求播种量适宜,下种均匀,播行齐直,播
• •
深合适。其中播种深浅影响最明显。播种太深, 根茎伸长消耗种子大量营养,幼苗细弱,生长迟 缓;播种过浅,容易使种子落干,出苗不齐不全。 播种深度一般以3—5cm为宜。播种后土壤喧松, 易透风跑墒,应适时进行镇压保墒,压碎土块, 减少大孔隙,增加毛管孔隙,使种子与土壤密接, 促进毛管水上升至播种层,以利种子吸收发芽。 5、品种和密度 一般株型紧凑、叶较窄短、抗倒伏、中矮秆 的早熟品种,比较适宜密植;而叶片宽、着生角 度大、不抗倒伏、秆高晚熟的品种,应该稀植。 常规品种每亩5000—6000株;高秆甜高粱、帚用 高粱每亩4300—5000株。一般每亩用种1.5—2kg。
• 3、光照 • 高粱是喜光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要求有充足的光照条件。光照不足会延迟 生育,产量降低,特别是后期光照不足, 直接影响子粒干物质积累。高粱属短日照 作物,缩短光照时数可提早抽穗和成熟, 延长光照则成熟延迟。北方品种引种到南 方种植,光照时数缩短,会提早成熟。
• 4、土壤与矿质营养 • 要使高粱生育良好,达到高产、稳产,必须
高粱栽培技术
高粱栽培技术
一、概况
•
高粱属于禾本科高粱属一年生草本,是古老 的谷类作物之一。高粱的种类甚多,按高粱穗的 外观色泽,一般随种皮中单宁含量的增加,粒色 由浅变深,可以分为白高粱、红高粱、黄高粱等。 胚乳按结构分为粉质、角质、蜡质、爆粒等类型。 高粱按性状及用途可分为食用高粱、饲用高粱、 糖用高粱、帚用高粱。高粱脱壳后即为高粱米, 子粒呈椭圆形、倒卵形或圆形。高粱米一般含淀 粉60%一70%。高粱中含的脂肪及铁较大米多, 高粱皮膜中含有一些色素和鞣酸,加工过粗,则 饭红色,味涩,不利蛋白质的吸收消化。高粱有 一定的药效,具有和胃、健脾、消积、温中、涩 肠胃、止霍乱的功效。
三、高粱产量的形成
•
子粒产量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是开花 后生产的光合产物,占80%;另一部分是 抽穗前营养器官贮积物质的转移,占20%。 前期培育壮秆,贮积更多的干物质,后期 加强田间管理,提高叶片光合能力,是实 现高产的重要途径。
四、播种、施肥
• ㈠精细整地 • 深耕20—25cm,耕后要连续进行耙地、镇压整地作 • •
• 2、水分。高粱具有抗旱能力,不仅能抗土
壤干旱,也能耐大气干旱。同时高粱又具 有耐涝性,其耐涝性在孕穗期以后尤为明 显。在抽穗后如遇连续降雨,在短期内淹 水不没顶,仍能获得一定产量。苗期约占 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10%;拔节孕穗期占 50%,这期间如水分不足,会影响植株生 长和幼穗分化;孕穗至开花期占15%,水 分不足会造成“掐脖子”,是高粱需水临 界期;灌浆期占20%;成熟期占5%左右。 全生育期降雨400—500mm分布均匀即可 满足其生长需要。
•
• 2、高粱蚜。在高粱上为害的蚜虫主要是高粱蚜。
防治方法:(1)早期消灭中心蚜株(即窝子蜜), 方法可轻剪有蚜底叶,带出田外销毁。点片施药 用乐果粉或40%乐果乳油1500倍液。(2)每亩 用40%乐果乳油50克,对等量水均匀拌入10—13 公斤细砂土内,配制成乐果毒土,在抽穗前扬撒 在高粱株上。(3)5%甲拌磷颗粒剂熏杀,每亩 用甲拌磷200克,对沙土5—10公斤,撒入垄沟, 每隔12条垄撒1垄,有特效。
•
• 3、追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般只进行一次追肥,根据高粱生长发
育规律,以拔节期追肥效果更好。对生育期长的 品种,或后期易脱肥的地块,可分两次追肥。两 次追肥应掌握“前重后轻”的原则。追肥时期与 数量还应看天、看地、看苗而定。基肥少,种肥 不足,叶色黄绿,幼苗弱时,应早追多追;土壤 肥沃,基肥量大,叶色深绿,个体生长健壮,应 适当后延并酌情少施;砂土保肥力差,后期易脱 肥漏水,应适当晚施或分二次追施;气候干旱, 土壤缺水,肥效不易发挥,应提早施;雨多地湿 可适当推迟追施;雨前施或施后灌水,肥水相融, 能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追肥量为尿素20—30kg/ 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