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调查分析
张掖市城市绿地园林植物调查及应用现状分析

数的 8.50%;落叶树种 99 种(隶属于 19 科 50 属),占 该市园林植物总种数的 64.70%;宿根花卉、草坪及地 被植物 41 种(隶属于 18 科 32 属),占该市园林植物总
种数的 26.80%。
表3
张掖市园林植物组成结构
生活型
落叶与否
种类数
种类所占比 例%
比例 常绿︰落叶
常绿
10
甘泉公园、润泉湖公园、民乐西区公园、民乐城西主题公园、民乐生态公园、肃南人民公园、肃南夹心滩公园 居延湖景区、西街盘旋路、东街盘旋路
广场用地
民乐中心广场、肃南转经轮广场、肃南迎宾广场、肃南神鹿广场、人民公园广场、大佛寺广场
居住用地附属绿地
滨河小镇小区、黑河水电家属院、肃南民族嘉园、馨宇丽都小区、金安苑小区、玉墅珑湾小区、崇圣嘉园
科学依据。
地、广场用地、附属绿地、区域绿地 5 大类型,2018 年
1 研究区概况
6~10 月,针对张掖市城市绿地系统的实际情况,选择
张掖市地处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中段,位于东经 最能代表张掖市园林水平的 4 种类型绿地 (包括公园
表 1 张掖市城市绿地调查地点
类型
绿地
调查地点
公园绿地
综合公园 游园
41 种,占全市园林植物物种数的 26.8%;藤本植物有 4
种,占全市园林植物物种数的 2.61%。可以看出,应用 于张掖城市绿化的乔、灌、草类植物都比较丰富,乔木 植物种最丰富,灌木和草本植物种次之,藤本最少。
3.3 张掖市园林植物组成结构
从表 3 调查结果显示,张掖市园林植物中有常绿
树种 13 种(隶属于的 4 科 8 属),占该市园林植物总种
绿地、广场用地、附属绿地和区域绿地)61 个典型园林 绿化样地进行了实地调查(详见表 1)。 2.2 调查方法及内容
城市绿地调查报告

关于北海市中山公园绿地规划调查报告北海市中山公园是北海市历史最长,规模较大,功能较为齐全的综合性文化娱乐公园。
位于繁华的北部湾中路,面积133454.25平方米,是市民和游客休息,游览,娱乐,和锻炼的好去处。
中山公园内树木繁盛,树大荫浓,有大榕树,玉兰树和大王椰子等名贵树种,还有白玉兰林区,茶花林区,人心果林区,竹柏林区和黄金间碧竹林区,特别是经过园林工人精心培植而成的“独木成林”大榕树,独具匠心。
园中园还有几百盆具有岭南特色的树桩盆景园内的植物造型“海狮”,“孔雀开屏”,“袋鼠”等活灵活现,使游客流连忘返。
中山公园一年四季鲜花盛开,以福建茶,红桑,酒金榕和苏铁等植物配置组成的组合花坛在园内形成一道新的风景线。
—、调查目的了解北海市中山公园绿地系统规划,以及绿地系统结构、布局、景观特色、植被状况,使用、管理现状等调查。
二、调查对象北海市中山公园,绿地系统规划。
三、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取实地观察法调查。
观察公园植被的特色、品种,、及规划特点。
四、调查时间:2011年9月24日星期六上午8:30—12:30五、调查成员:刘元、邓宇、陈明晰、蒋奇男、孙瀚博、王国峰正文绿地结构、布局从我们到公园看,绿地系统不完善,分布不均匀,有的绿地分几种植物,有的绿地独木成林。
如大榕树。
绿地结构以道路为界限划分。
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绿化结构,不同的植物。
每块绿地都有供人们游乐地方。
而且,都有大榕树来乘凉,体现出很好的娱乐环境。
公园绿地分为公共绿地、街旁绿地、道路绿地、公园游园、综合公园、专类公园、以及风景名胜区、郊野公园、风景林地等绿地,都与居民的闲暇时间生活密切的绿地。
根据城市居民生活和休憩等生活行为的不同,按照所使用公园绿地的距离、使用频率以及时间的长短来划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居民日常使用最多、距离最近、经常光顾的绿地,在半天内可以往返的绿地,这是一类绿地。
这类绿地有街旁绿地、公园游园、公共绿地等。
2、使用频率相对减少、使用时间基本在半天至一天的绿地,这也是一类绿地。
绿地现状调研报告

绿地现状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范围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城市绿地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调研范围包括城市内的公园、绿化带、广场等各类绿地。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以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
三、调研结果1. 绿地面积根据数据统计,本城市总绿地面积约为1000公顷,绿地覆盖率为30%。
其中,公园占据了70%的绿地面积,绿化带占据了20%,广场和其他绿地占据了10%。
2. 绿地布局绿地布局较为合理,分布较为均匀。
主城区内有多个大型公园,绿化带贯穿主要道路,能有效减少噪音和污染。
同时,各个城区也都建有公园和小型绿地,满足居民的休闲需求。
3. 绿地建设状况虽然绿地面积较大,但在具体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有的公园绿化不够精细,缺少个性化设计和特色项目;有的绿地设施老化,缺乏维护和更新;有的地方绿地利用率低,缺少宣传推广和开放。
4. 绿地管理情况绿地管理机构较为完善,负责绿地的维护、巡查和管理。
但在实际执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保洁人员不足、管理机制不健全等。
此外,一些公园缺乏专业化管理,导致绿地设施不够完善,环境脏乱。
5. 公众意见调查经过对500名市民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市民对城市绿地的满意度较高,认为绿地对改善居住环境和提升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也有少数市民对绿地管理和绿化质量提出了一些不满意见,希望进一步改善。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认为存在以下问题:1. 有些公园绿化存在不足,需要增加特色项目和个性化设计。
2. 一些绿地设施老化且缺乏维护和更新,需要加强设施管理。
3. 绿地利用率较低,需要进行宣传推广和开放。
4. 绿地管理机制不够健全,需要加强管理机构建设和执行力度。
5. 绿地保洁人员不足,需要增加人员投入。
6. 一些公园缺乏专业化管理,需要加强管理培训。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 加大对公园绿化的投入,增加特色项目和个性化设计,提升绿化质量。
中心城区绿化调研报告范文

中心城区绿化调研报告范文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心城区绿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对中心城区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绿化调研。
经过一段时间的采访和调查,得出了以下结论:一、绿化覆盖率不高。
在中心城区的一些重要区域,绿地和植被覆盖率并不高,导致城市的整体景观不够美观,也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二、绿化管理存在问题。
一些地方的绿化管理不够到位,导致了一些绿化带和植被的生长不良,需要加强对绿化管理的力度,保证绿化带和植被的正常生长。
三、需要增加绿化投入。
在一些区域,由于绿化投入不够,导致了绿地的建设和管理存在困难,需要增加对绿化的投入,才能更好地改善城市环境。
基于以上的情况,建议市政府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大对中心城区绿化的投入,提高绿化覆盖率,让城市更加美丽宜居。
二、完善绿化管理体系,加强对绿地和植被的管理和维护,保证城市绿化的品质和景观。
三、加强宣传和教育力度,倡导市民绿色出行和绿化环保意识,共同建设美丽和谐的城市环境。
希望市政府能够高度重视中心城区绿化建设,加大力度进行改善,让中心城区成为市民生活和休闲的好去处。
同时,为了更好地提高中心城区绿化质量,建议市政府加大对绿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
引进更多的优质绿化植物,适应当地生长环境的特性,提高绿化带的生长速度和绿化效果,使城市的绿化更具有可持续性。
另外,对于一些老旧的绿化带和植被进行更新改造,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使其更具观赏性和生态性,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休闲空间。
此外,我们建议市政府可以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绿化建设,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环保植树义工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绿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在推动绿化建设过程中,还应加强监督力度,建立健全绿化建设和管理的长效机制。
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管,确保绿化建设的资金使用合规、效益准确评估和监测,并加强对环境污染物的处置与治理工作,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的生态环境品质。
总之,中心城区绿化建设是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调研绿地现况调研报告范文

调研绿地现况调研报告范文绿地是指城市中进行绿化和种植植物的开放式公共空间,其重要性在城市规划和生态保护方面被广泛认可。
绿地在城市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如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本调研旨在了解目前绿地的现状和使用情况,并提供改进建议。
一、绿地分布情况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城市都有相应的绿地覆盖区域。
其中,中心城区的绿地面积相对较少,大部分集中在城市的边缘地带。
此外,绿地的面积大小和分布情况也与城市的发展阶段有关。
一些发达城市的绿地分布较为均衡,而一些快速发展的城市则存在绿地面积不足和分布不均的情况。
二、绿地使用情况1. 休闲娱乐:大部分绿地以公园的形式存在,供居民进行休闲、娱乐和户外活动。
据我们的调查,绿地主要用于散步、晨练、亲子活动等,而夜晚时一些绿地成为市民锻炼的场所。
2. 生态保护:一些绿地主要用于生态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
这些绿地通常被划定为自然保护区,禁止或限制人类活动。
3. 规划景观:一些绿地被设计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用于美化城市环境。
这些绿地通常具有艺术设计和独特的植物布局,吸引了许多游客。
三、问题和改进建议1. 绿地面积不足:部分城市的绿地面积相对较小,无法满足市民的需求。
为此,我们建议加大对绿地建设的投资,特别是在城市中心区域。
同时,可以考虑利用空置土地进行绿地建设。
2. 绿地分布不均衡:一些城市的绿地存在分布不均衡的情况,导致城市居民在某些地区缺乏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我们建议在城市规划阶段就考虑绿地的布局,将绿地合理分布到各个社区,以满足居民的需求。
3. 绿地管理不善:一些绿地管理不善,缺乏维护和保养,导致绿地的使用价值降低。
我们建议增加绿地的管理和维护人员,加强对绿地的日常保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保护绿地的环境和植物。
4. 绿地功能单一:一些绿地的功能较为单一,只满足了某些特定需求,如休闲或生态保护。
我们建议在绿地规划阶段就考虑不同层次和不同功能的绿地布局,使得城市的绿地系统更加完善和多样化。
绿地踩踏及治理调研报告

绿地踩踏及治理调研报告绿地指的是城市中的公共绿地,包括公园、广场、绿化带等。
它们是城市的绿肺,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净化空气,调节城市气候,增加城市景观。
然而,绿地踩踏问题成为一些城市面临的严重问题,影响了绿地的正常使用和可持续发展。
本调研报告将对绿地踩踏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一、绿地踩踏的现状分析通过对多个城市的绿地进行实地调研发现,绿地踩踏问题普遍存在。
踩踏行为主要分为两类:一是非法占用绿地进行商业活动,如摆摊、卖艺等;二是大量人员集中在某个绿地进行休闲、游玩等活动。
这两类行为都导致了绿地踩踏现象的发生,严重损坏了绿地的植被和设施,给周边居民生活带来了不便。
绿地踩踏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对休闲娱乐场所的需求增加,绿地的供需矛盾突出;一些商家和个人为了谋取经济利益,利用绿地进行商业活动,造成绿地踩踏现象的发生;一些人对绿地使用的规则不了解或者不遵守,形成乱停车、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进一步助长了绿地踩踏现象的发生。
二、绿地踩踏的影响分析绿地踩踏问题的出现对城市生态环境和社会文明造成了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绿地植被和设施的破坏导致植物死亡和场地的破损,降低了绿地的美观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绿地踩踏还会导致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的产生。
其次,非法占用绿地进行商业活动,扰乱了城市的市容秩序,影响了市民的正常生活。
另外,大量人员聚集在某个绿地进行休闲活动,增加了绿地的使用压力,导致绿地资源无法充分供应,影响了其他市民的使用权益。
三、绿地踩踏的治理措施针对绿地踩踏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首先,加强对绿地管理的监督和执法力度,增加巡逻频次,维护绿地的正常秩序,严厉打击非法商业活动。
其次,加强对绿地使用规则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素质,引导市民文明使用绿地设施。
同时,建立健全绿地管理和使用制度,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和处罚措施,形成有效的利益约束机制。
厦门城市绿化调研报告

厦门城市绿化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厦门是中国的一个美丽海滨城市,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被誉为“花园城市”。
城市绿化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厦门城市绿化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为城市绿化工作的规划和管理提供依据。
二、绿化现状调查1. 绿地覆盖率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厦门市的绿地覆盖率为XX%,远远高于国家标准要求的30%。
城市中心区域的绿地覆盖率相对较低,而郊区和近海地区的绿地覆盖率较高。
这主要是因为厦门市的土地资源非常宝贵,中心区域需要留足空间发展商业和居住区,因此绿地面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 绿化植物种类调查结果显示,厦门市的绿化植物种类繁多,包括各种乔木、灌木、花卉和草坪等。
常见的绿化乔木有郁金香树、榕树等;常见的绿化灌木有杜鹃花、薰衣草等;常见的绿化花卉有月季花、郁金香等。
此外,厦门市的公共空间和道路两侧绿化也非常重要,这些地方常见的绿化植物有榕树、香樟树等。
3. 绿化维护管理厦门市城市绿化的维护管理得到了较好的保障。
政府部门设立了专门的绿化管理团队,负责绿地的种植、养护和管理。
同时,市民也积极参与到城市绿化的维护中,例如在花坛中定期清理杂草、浇水等。
通过政府和市民的共同努力,厦门市的城市绿化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
三、问题及建议虽然厦门市的城市绿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 绿地分布不均衡厦门市的绿地覆盖率虽然较高,但绿地的分布不均衡。
中心区域的绿地面积有限,无法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
建议政府加大对中心区域绿地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高中心区域的绿地覆盖率,增加市民的休闲场所。
2. 绿化植物种类单一虽然厦门市绿化植物种类繁多,但在一些区域和街道上,绿化植物的种类相对单一。
这不仅造成了绿化景观的单调性,也限制了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建议政府和绿化管理团队在街道绿化中引入更多的本地植物种类,提高绿化的多样性。
城市绿地土壤现状调查分析

城市绿地土壤现状调查分析作者:赵慧军李艳玫李志忠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8年第1期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及“绿化城市”、“园林城市”建设,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彰显,改善城市绿化环境,提升城市生态效益显得尤为重要。
在英国、美国、波兰、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将城市绿地表达为“开放空间”。
广义的开放空间指没有人工构筑物覆盖的区域,狭义的开放空间指绿地。
我国的城市绿地定义为城市中以绿化为主的各级公园、庭园、小游园、街头绿地、道路绿化、居住区绿地、专用绿地、交通绿地、风景区绿地、生产防护绿地。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居民生活,是城市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城市中承担着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沙滞尘、改善环境、降低污染等特殊的生态功能;为城市生物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场所和生态环境,并美化着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改善和提升城市景观的自然性,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 城市绿地土壤生态功能1.1 土壤是绿色植物生长的基础区别于城市建筑、道路、废弃的裸地土壤,城市绿地最本质的属性是它作为类生物体,支撑着绿色植物和土壤生物的生存。
作为绿色植物扎根立足的载体,绿地土壤除了提供给植物根系机械支持的空间和场所,更是绿色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
城市绿地日常管理,如建植、灌溉、施肥、改土等措施,都是直接作用于土壤,因此,通过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就能达到改善植物生长和发育状况的目的。
1.2 调节缓冲、涵养水源城市绿地土壤作为维护城市“天人关系”的核心载体,具有涵养水源、防治和减弱城市雨水地表径流、净化地表水质等生态功能。
近年来,在城市扩张建设过程中,水泥、沥青等不透性物质硬化路面过多,而地下排水系统建设的滞后,导致排污管道衔接不畅以及温室效应所导致的气候变迁等。
这一系列因素导致城市洪涝灾害日益严重,而城市降雨径流又引起面源污染。
在此过程中,城市绿地: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吸纳、蓄积、渗漏雨水,减少和分流城市地面积水;另一方面在雨水下渗过程中,通过土壤及土壤生物机械截留、化学吸收、生物固定、分子吸收、离子交换吸收等作用,将雨水中的杂质、重金属等有毒污染物进行过滤、净化,一定程度上缓解和减少了地下水的污染,减轻了城市水体富营养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儋州市绿地现状分析
摘要:街道绿地是城市环境的骨架,它是城市活力所在城市的建设会对道路绿地带来一定影响道路绿地具有遮荫、减噪、滞尘、造氧和美化道路等功能道路绿地的类型及其应用的植物种类、数量及配置都对现代都市的美化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儋州市街道绿地存在景观差、功能弱、生态脆弱等诸多问题,要改善儋州市绿地系统现状,需要有针对性的对街道绿地进行多方面的整顿治理。
关键词:街道绿地中心地段现有问题改进措施
正文:
(一)绿地现状分析
那大是儋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海南西部的交通枢纽、风景旅游区的服务基地、以发展金融、商贸和高新技术工业为主的、具有优良人居环境的综合性中心城市。
在1988年版规划的基础上,那大市区布局结构逐步调整为:“一条轴线,两个工业区,三条环路,四个广场,五个居住区、六个公园和一个城市中心区”。
由此,那大市的绿地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即:街道绿地、公园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防护绿地及其他附属绿地组成。
当前儋州市区绿地沿一条主轴线——中兴大街向南北展开。
该大街东起美扶,西至工业大道,全长约7.3公里,红线宽度60米,横断面为四块板形式;除途经现有的体育中心、市政府广场外,还串联了城市所有的居住区和中心区,
为市区主要的生活性干道和景观主轴线。
市区主要公共绿地有:“四个广场”——在市中心区内,位于解放路和东风路交叉口处设置商业广场;在中兴大街西段,利用规划的公共绿地布置市民广场;在中兴大街中段,利用政府大楼门前的广场绿地布置行政广场;在交通大道北端,布置火车站广场——均分布于各主要道路沿线。
因此,街道绿地是城市环境的骨架,它是城市活力所在城市的建设(老城区改造、道路拓宽和改造等)会对道路绿地带来一定影响道路绿地具有遮荫、减噪、滞尘、造氧和美化道路等功能道路绿地的类型及其应用的植物种类、数量及配置都对现代都市的美化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因此,街道绿地是儋州市绿地系统中最重要的角色。
儋州市街道网络以中兴大街为中轴,市区沿内环路(由文化路、南京路、儋耳路、龙华路、大通路组成)展开。
围合面积约4.0平方公里,该范围是城市核心部位,对中心区的交通组织有疏解分流、不受过境车辆穿越的作用。
通过对该范围的调查研究,共发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道路绿地未能很好的适应道路的性质及功能。
不同公路的等级、宽度、路
面材料及行车特点,都会对道路绿地提出不同的要求。
中兴大道作为那大的中轴线,不仅是交通的主干道,也是儋州市的核心造景线。
从这一点看,中兴大道整体景观不足,没有充分突出其核心地位。
再例,同样作为那大中心区的东坡路,是城市的二级公路,处于经济繁荣地段,人流车流量较大,但缺少防护性植物分隔,不能满足其人车分流的安全性要求。
2,道路绿地未能起到应有的生态功能。
由于公路特殊的交通功能,公路绿地相对其他绿地承担了更艰巨的生态功能,街道绿化隔音、遮阴、吸尘等作用是保证城乡居民良好人居环境的关键之一。
在我国城市中,道路绿地一般道路总宽度的15%~30%.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要求。
绿地要有6~15m才能够起到环境的作用。
那大多处二级三级公路上,绿化面积过少,绿化形式单一(只有行道树,甚至没有绿化),以儋耳路和兴隆路及其周边公路尤为严重,附近的居住区、商铺环境几乎没有得到街道绿地的保护。
3,设计未能充分符合用路的行为规律与视觉特性。
那大市中心繁华地带车流人流较多,多处道路交叉口没有引导视线的绿化视线的种植。
植物高低体量没有指示性规律变化。
这不仅是街道视觉效果的单一,更容易引起驾驶者忽略路面变化,造成安全隐患。
4,道路绿地未能与其他的街景元素相协调,形成完美景观。
以人民中路为例,沿街分布有大勇商城、乐卖特超市、百佳汇超市、儋州市人民医院、儋州市第一中学,是仅次于中兴大道的儋州另一轴线道路。
随着那大经济的迅速发展,街旁设施逐渐完备,而人民中路的绿化却严重滞后。
只有少量的行道树配植。
这就严重限制了此繁荣地段的景观效果,需要改进。
5,道路绿没有充分选择好适应的园林植物,形成优美的景观。
道路绿地设计应考虑到城市土壤条件、养护管理水平等因素。
以人民路为例,其行道树是桃花心木,但由于管理不善等因素,植株长势很差,树形不规整,体量大小不一。
严重影响了行道树的景观作用。
(二)绿地改进措施
综合以上问题的发现,现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1、注重营造一级二级公路的景观效果。
结合整形式、随意式、树篱式、百
叶式、树群式、图案式和平植式等多种种植形式,致力于造形、色彩、层次、管理、组合搭配,增加当地特有树种的选用,使街道绿化带建设逐步体现出立体化、风格化、多层次且具有热带风光特色的景观特点。
2、加强道路节点的视线诱导设计,植物形式体量的规律变化形成导向路标,预告道路线性变化,通过种植形式的变化,区分不同道路;同时丰富街道绿地的立面变化。
3、增加绿地面积,采用乔木、灌木和地被结合种植的形式,优先选用本地植物,形成自然植物群落的组合和生长,从而形成区域特色和区域内的生态多样性。
完善街道绿地的生态作用。
4、从道路环境的美学出发,结合儋州市总体规划中对市区建筑及设施的要求,通过植物的各种形态,种植方式等方面对道路与城市空间中的已有、代建元素如建筑,公用设施等协调,形成整体的艺术效果。
综上所述,只有立足于城市总体布局,从生态角度出发,结合美学观点,对城市街道绿地进行有计划,有方向的设计改造,才能真正改善当前儋州市绿地系统的现状,使其向着更稳定,更实用,更美观的方向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