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调查报告
常州绿地调研报告

常州绿地调研报告1. 引言绿地是城市生态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在现代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常州市作为典型的快速发展城市,在绿地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常州市的绿地建设开展全面调查,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常州市绿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 调研背景常州市是江苏省的一个副省级城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是一个以制造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区域。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常州市的绿地建设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尽管常州市在绿地建设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绿地分布不均衡、绿地利用率低等。
因此,开展对常州市绿地建设的调研具有重要意义。
3.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常州市居民的绿地知晓度、利用率和满意度进行了调查。
其次,我们选择了常州市的几个典型地区进行实地走访,通过对绿地的实地观察和收集相关数据,了解了绿地的规模、布局和管理情况。
4. 调研结果(1)居民绿地知晓度较低:调查结果显示,只有约40%的居民知道自己居住区附近有绿地。
这可能与常州市绿地宣传和公众参与度不高有关。
(2)绿地利用率偏低:虽然常州市拥有大量绿地资源,但绿地利用率较低。
调查发现,大部分绿地被用作景观花坛和休闲用途,而无法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3)部分绿地管理不到位:实地走访中发现,部分绿地管理不到位,存在着垃圾乱扔、绿化植物死亡等问题。
这给城市整体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5. 建议与对策(1)加强绿地宣传力度:常州市应加大对绿地建设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绿地知晓度和参与度。
可以通过媒体、社区活动等方式,让更多的居民了解到自己居住区附近的绿地资源。
(2)提升绿地的多功能性:绿地应该更加强调多功能性,根据居民的需求,将绿地规划为可供休闲、娱乐、运动等多种活动的场所。
同时,可以考虑引入一些儿童游乐设施和健身器材,提高绿地的利用率。
调研绿地现况报告

调研绿地现况报告绿地是城市中非常重要的资源之一,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增强城市的景观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了解绿地现况,为城市绿化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我们进行了一次绿地现况的调研,并撰写了下面的报告。
一、绿地整体情况我们对于城市中的公共绿地、居民小区绿地、工业园区绿地以及大型商业区绿地进行了调研。
根据我们的测算,整个城市的绿地面积占到总面积的30%,其中公共绿地占20%,居民小区绿地占5%,工业园区绿地占3%,大型商业区绿地占2%。
整体来说,城市绿地的数量还是比较理想的。
二、绿地布局根据我们的调查,绿地的布局在城市中并不是很均衡。
一些老旧城区和工业园区的绿地面积相对较小,而新兴商业区和居民小区的绿地面积则相对较大。
这种不均衡的布局导致了城市中一些地区的绿化水平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强绿化工作,提高这些地区的绿化率。
三、绿地管理在绿地管理方面,我们了解到城市中的绿地管理机构负责对绿地进行日常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但是由于管理人员和资源有限,对于一些绿地的管理不够到位。
例如,一些公共绿地和居民小区绿地存在乱停车、乱倒垃圾等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力度,提升绿地的整体管理水平。
四、绿地设施和功能调研发现,城市中的绿地设施和功能还有提升的空间。
一些公园和居民小区绿地缺乏娱乐设施和休闲场所,无法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同时,一些工业园区和大型商业区的绿地没有很好地发挥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的功能,需要增加相关设施和项目,提高绿地的综合利用价值。
五、绿地生态环境在绿地生态环境方面,我们调查发现城市中的绿地质量还是比较好的。
多数绿地保持着良好的植被覆盖和生物多样性。
然而,我们也发现一些绿地存在水质污染和土壤污染的问题,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确保绿地的生态环境安全。
六、居民对绿地的认可度我们进行了一次居民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居民对城市绿地的认可度较高,认为绿地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同时,调查也发现居民对于绿地管理和绿地设施的期望较高,希望绿地能够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和健身设施。
绿地调查报告

绿地调查报告绿地调查报告概述:近年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热议的话题。
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解绿地在城市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项绿地调查,并撰写了本报告。
一、城市绿地的意义城市绿地不仅仅是一片绿色的景观,更是人们休闲娱乐、健身运动的场所。
绿地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减少噪音污染,提供清新的空气和宜人的环境。
同时,绿地还能调节城市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二、绿地现状分析我们对多个城市进行了绿地现状的调查。
结果显示,不同城市的绿地面积和类型存在较大差异。
一些城市拥有大片的公园和森林,而一些城市则绿地面积相对较小。
此外,城市绿地的分布也不均衡,一些地区的绿地资源严重匮乏。
三、绿地利用与管理绿地的利用和管理对于提高绿地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调查了不同城市的绿地利用情况,发现一些城市存在绿地利用不当的问题。
一些绿地被滥用为商业用地,破坏了绿地的生态功能。
另外,绿地的管理也需要加强,包括绿化养护、垃圾清理等方面。
四、绿地的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绿地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绿地将朝着多功能、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例如,通过引入新技术,可以实现绿地的智能化管理,提高绿地的利用效率。
同时,绿地还将与城市其他设施相结合,形成更加完善的城市生态系统。
五、绿地建设的启示与建议基于我们的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启示和建议:1. 加强绿地保护意识,提高绿地的管理水平。
2. 积极推进城市绿地建设,增加绿地面积和质量。
3. 引入新技术,实现绿地的智能化管理和利用。
4. 加强城市规划,合理布局绿地资源,提高绿地的分布均衡性。
5. 加强绿地与城市其他设施的协同发展,形成更加完善的城市生态系统。
结语:绿地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绿地调查,我们深入了解了绿地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绿地现状调研报告

绿地现状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范围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城市绿地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调研范围包括城市内的公园、绿化带、广场等各类绿地。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以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
三、调研结果1. 绿地面积根据数据统计,本城市总绿地面积约为1000公顷,绿地覆盖率为30%。
其中,公园占据了70%的绿地面积,绿化带占据了20%,广场和其他绿地占据了10%。
2. 绿地布局绿地布局较为合理,分布较为均匀。
主城区内有多个大型公园,绿化带贯穿主要道路,能有效减少噪音和污染。
同时,各个城区也都建有公园和小型绿地,满足居民的休闲需求。
3. 绿地建设状况虽然绿地面积较大,但在具体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有的公园绿化不够精细,缺少个性化设计和特色项目;有的绿地设施老化,缺乏维护和更新;有的地方绿地利用率低,缺少宣传推广和开放。
4. 绿地管理情况绿地管理机构较为完善,负责绿地的维护、巡查和管理。
但在实际执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保洁人员不足、管理机制不健全等。
此外,一些公园缺乏专业化管理,导致绿地设施不够完善,环境脏乱。
5. 公众意见调查经过对500名市民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市民对城市绿地的满意度较高,认为绿地对改善居住环境和提升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也有少数市民对绿地管理和绿化质量提出了一些不满意见,希望进一步改善。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认为存在以下问题:1. 有些公园绿化存在不足,需要增加特色项目和个性化设计。
2. 一些绿地设施老化且缺乏维护和更新,需要加强设施管理。
3. 绿地利用率较低,需要进行宣传推广和开放。
4. 绿地管理机制不够健全,需要加强管理机构建设和执行力度。
5. 绿地保洁人员不足,需要增加人员投入。
6. 一些公园缺乏专业化管理,需要加强管理培训。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 加大对公园绿化的投入,增加特色项目和个性化设计,提升绿化质量。
调研绿地现况调研报告范文

调研绿地现况调研报告范文绿地是指城市中进行绿化和种植植物的开放式公共空间,其重要性在城市规划和生态保护方面被广泛认可。
绿地在城市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如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本调研旨在了解目前绿地的现状和使用情况,并提供改进建议。
一、绿地分布情况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城市都有相应的绿地覆盖区域。
其中,中心城区的绿地面积相对较少,大部分集中在城市的边缘地带。
此外,绿地的面积大小和分布情况也与城市的发展阶段有关。
一些发达城市的绿地分布较为均衡,而一些快速发展的城市则存在绿地面积不足和分布不均的情况。
二、绿地使用情况1. 休闲娱乐:大部分绿地以公园的形式存在,供居民进行休闲、娱乐和户外活动。
据我们的调查,绿地主要用于散步、晨练、亲子活动等,而夜晚时一些绿地成为市民锻炼的场所。
2. 生态保护:一些绿地主要用于生态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
这些绿地通常被划定为自然保护区,禁止或限制人类活动。
3. 规划景观:一些绿地被设计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用于美化城市环境。
这些绿地通常具有艺术设计和独特的植物布局,吸引了许多游客。
三、问题和改进建议1. 绿地面积不足:部分城市的绿地面积相对较小,无法满足市民的需求。
为此,我们建议加大对绿地建设的投资,特别是在城市中心区域。
同时,可以考虑利用空置土地进行绿地建设。
2. 绿地分布不均衡:一些城市的绿地存在分布不均衡的情况,导致城市居民在某些地区缺乏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我们建议在城市规划阶段就考虑绿地的布局,将绿地合理分布到各个社区,以满足居民的需求。
3. 绿地管理不善:一些绿地管理不善,缺乏维护和保养,导致绿地的使用价值降低。
我们建议增加绿地的管理和维护人员,加强对绿地的日常保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保护绿地的环境和植物。
4. 绿地功能单一:一些绿地的功能较为单一,只满足了某些特定需求,如休闲或生态保护。
我们建议在绿地规划阶段就考虑不同层次和不同功能的绿地布局,使得城市的绿地系统更加完善和多样化。
绿地调研报告

绿地调研报告
根据针对绿地的调研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绿地覆盖率较低:调研发现,城市绿地覆盖率普遍较低,仅占总面积的一小部分。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给居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2. 绿地分布不均:绿地在城市中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和高端住宅区,而郊区和低端住宅区的绿地缺乏。
这种不均衡的分布可能会导致社会不公平,造成城市居民的福利差异。
3. 绿地设施不完善:部分绿地存在设施老化、互联设施不足等问题。
此外,一些绿地内部的道路、步行道、停车场等设施也不完善,影响了市民的使用体验。
4. 绿地管理不到位:绿地管理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存在管理责任不明确、管理手段单一等问题。
这导致了绿地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利用,同时也加剧了城市环境的恶化。
5. 绿地开发缺乏创新:绿地开发方式较为传统,缺乏创新性和可持续性。
我们建议在绿地开发中融入生态环境保护理念,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实现城市绿地的综合效益。
综上所述,针对城市中绿地的调研结果显示存在绿地覆盖率低、分布不均、设施不完善、管理不到位和开发缺乏创新等问题。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建议采取相应的
措施来增加绿地覆盖,优化绿地分布,提升设施质量,加强绿地管理,同时促进绿地开发的可持续性和创新性。
厦门城市绿化调研报告

厦门城市绿化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厦门是中国的一个美丽海滨城市,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被誉为“花园城市”。
城市绿化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厦门城市绿化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为城市绿化工作的规划和管理提供依据。
二、绿化现状调查1. 绿地覆盖率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厦门市的绿地覆盖率为XX%,远远高于国家标准要求的30%。
城市中心区域的绿地覆盖率相对较低,而郊区和近海地区的绿地覆盖率较高。
这主要是因为厦门市的土地资源非常宝贵,中心区域需要留足空间发展商业和居住区,因此绿地面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 绿化植物种类调查结果显示,厦门市的绿化植物种类繁多,包括各种乔木、灌木、花卉和草坪等。
常见的绿化乔木有郁金香树、榕树等;常见的绿化灌木有杜鹃花、薰衣草等;常见的绿化花卉有月季花、郁金香等。
此外,厦门市的公共空间和道路两侧绿化也非常重要,这些地方常见的绿化植物有榕树、香樟树等。
3. 绿化维护管理厦门市城市绿化的维护管理得到了较好的保障。
政府部门设立了专门的绿化管理团队,负责绿地的种植、养护和管理。
同时,市民也积极参与到城市绿化的维护中,例如在花坛中定期清理杂草、浇水等。
通过政府和市民的共同努力,厦门市的城市绿化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
三、问题及建议虽然厦门市的城市绿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 绿地分布不均衡厦门市的绿地覆盖率虽然较高,但绿地的分布不均衡。
中心区域的绿地面积有限,无法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
建议政府加大对中心区域绿地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高中心区域的绿地覆盖率,增加市民的休闲场所。
2. 绿化植物种类单一虽然厦门市绿化植物种类繁多,但在一些区域和街道上,绿化植物的种类相对单一。
这不仅造成了绿化景观的单调性,也限制了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建议政府和绿化管理团队在街道绿化中引入更多的本地植物种类,提高绿化的多样性。
城市绿地现状调查报告

城市绿地现状调查报告第一篇:城市绿地现状调查报告城市绿地现状调查报告前言:重庆文理学院星湖校校背靠重庆市永川区境内,地处东经105°38“—106°05”,北纬28.56---29.34。
位于黄瓜山(海拔约540m)东侧,面临卫星胡,处在离永川区中心15km的卫星胡度假区内。
整个校园坐落于三山相应的峡谷和湖滨地带,现有用地54.29平方米,海拔304m—403m。
该调查场地是校区内安全管理处及学生宿舍前小游园,是休闲娱乐的好场所。
绿地现状调查报告,分小组测量结果显示如下:(一)自然条件1.从气候要素分析,重庆属于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夏热冬暖,湿润多阴,气温高,雨季长,霜雪少,阴天多,湿度大。
春夏之交总是晚上下雨。
夏季炎热多伏旱,最高温度达40,一般在35左右,下雨也会比较闷,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所以夏季应注意灌溉,冬季温暖,全年云雾多,日照少,秋季阴雨绵绵。
该调查区域气候变化多样,在四面围合的中心,风劲较强,形成独特的小气候环境。
2.地形地貌方面,此基地地形为梯田式,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较为平整的地块,主要表现为园路和草坪,第二部分为排水渠,主要表现为高起的小桥,第三部分是草坪绿化带,主要表现为桥左右地坪较缓的绿化带。
3.土壤是山地黄壤,由于平时对土壤的养护管理不够,加之土壤相对比较贫瘠,植物在相对较差的环境中,加之人为的践踏破坏,生长状况不是很好。
4.面积大约平方米,适合小游园的规范面积,能基本满足人们的需求。
5.从使用性质来看,它减缓气候压力,丰富环境,为同学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二)基地建设规划的利与弊,及建议1.优势该调查区域位于校园内一块比较大的绿地,利于植物造景和多种景观的形成。
游园中1.5m的小路布置在起伏的绿篱中,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和趣味性。
适合人们休闲娱乐。
2.劣势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周围有化粪池,影响人们的游园心情;植物杂乱,没有形成较好的景观效果;有裸露的井盖及管理设施,影响景观环境;植被后期为辅较差,草坪质量较差,没有形成较好的植被景观;功能分区不够合理,公共设施较少且规划较为随意,不利于人们的正常休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北海市中山公园绿地规划调查报告
北海市中山公园是北海市历史最长,规模较大,功能较为齐全的综合性文化娱乐公园。
位于繁华的北部湾中路,面积133454.25平方米,是市民和游客休息,游览,娱乐,和锻炼的好去处。
中山公园内树木繁盛,树大荫浓,有大榕树,玉兰树和大王椰子等名贵树种,还有白玉兰林区,茶花林区,人心果林区,竹柏林区和黄金间碧竹林区,特别是经过园林工人精心培植而成的“独木成林”大榕树,独具匠心。
园中园还有几百盆具有岭南特色的树桩盆景园内的植物造型“海狮”,“孔雀开屏”,“袋鼠”等活灵活现,使游客流连忘返。
中山公园一年四季鲜花盛开,以福建茶,红桑,酒金榕和苏铁等植物配置组成的组合花坛在园内形成一道新的风景线。
—、调查目的
了解北海市中山公园绿地系统规划,以及绿地系统结构、布局、景观特色、植被状况,使用、管理现状等调查。
二、调查对象
北海市中山公园,绿地系统规划。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实地观察法调查。
观察公园植被的特色、品种,、及规划特点。
四、调查时间:2011年9月24日星期六上午8:30—12:30
五、调查成员:刘元、邓宇、陈明晰、蒋奇男、孙瀚博、王国峰
正文
绿地结构、布局
从我们到公园看,绿地系统不完善,分布不均匀,有的绿地分几种植物,有的绿地独木成林。
如大榕树。
绿地结构以道路为界限划分。
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绿化结构,不同的植物。
每块绿地都有供人们游乐地方。
而且,都有大榕树来乘凉,体现出很好的娱乐环境。
公园绿地分为公共绿地、街旁绿地、道路绿地、公园游园、综合公园、专类公园、以及风景名胜区、郊野公园、风景林地等绿地,都与居民的闲暇时间生活密切的绿地。
根据城市居民生活和休憩等生活行为的不同,按照所使用公园绿地的距离、使用频率以及时间的长短来划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居民日常使用最多、距离最近、经常光顾的绿地,在半天内可以往返的绿地,这是一类绿地。
这类绿地有街旁绿地、公园游园、公共绿地等。
2、使用频率相对减少、使用时间基本在半天至一天的绿地,这也是一类绿地。
例如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等。
位于公园的边缘。
离居住区较近。
3、是居民休闲的地方,如风景名胜区、郊野公园、风景林地等,也是居民短期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使用时间较长,这又是一类绿地。
街旁绿地是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包括广场绿地、供休息的绿地。
街旁绿地规模大小不一,形式灵活多样,主要满足附近居民生活的游憩活动和为路人提供短暂的休息场所。
街旁处设施外,应主要以植物造景为主,临街面尽量采用密植方式,以隔离城市道路,减低过往车辆所产生的噪声,尽可能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场所。
综合绿地一般规模较大,绿地面积较多,成为城市居民远离喧嚣、颐养心的绿洲。
特别是对于居住在附近的老年人,更是展练健身、聚集交往的首选地。
还有适合老人的娱乐设施,如象棋、麻将、打垒球、打牌等等。
还有适合儿童娱乐的场地,跳舞、滑旱冰、和集体跳舞的场地,还有练武术的场地等等多方面的。
专类公园包括为小学及学龄前的孩子提供科普教育、游戏锻炼等的活动场所。
动物园和植物园,其动、植物的品种及规模均能体现出城市的独特个性,成为城市科普教育、环保教育或其他专项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反映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
他是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地,它们的功能及服务对象不及综合公园广泛,且针对性较强。
还有一类绿地是提供居民节假日休闲度假的场所。
这类绿地其主要功能侧重于生态保护、景观培育、减灾防灾、观光旅游、郊游探险、自然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等①,往往具备生态、景观和游憩环境较好、区域面积较大、景观类型丰富多样的条件,很大程度上承担着调节城市生态、构建城市景观、为居民提供休闲游憩活动场所的作用。
这些绿地是市区公园的延伸,并成为城市绿地结构中的一部分。
这些绿地同时也成为市民短期休闲度假、陶冶身心的好去处。
中山公园绿地景观特色
中山公园绿地景观设计是几何化和平面化,绿化植被繁多品种较多。
有人工雕琢,是绿地效果更形象化。
公园铺设草坪,在草坪上游乐,更显得具有新鲜感。
地面栽植高大树林,在进行垂直绿化,使得城市建在公园中。
街旁景观多用于福建茶来绿化和一些自然生长的樟树,使人行走时有凉爽的感觉。
街旁绿地是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
包括街道广场绿地、沿街绿化用地等。
街旁面积较小,但具备游憩和美化城市景观的功能,是城市中量大面广的一种公园绿地类型,绿化占地比例较大。
总体来看中山公园内树木繁盛,树大荫农,有大榕树和大王椰子等名贵树种,还有白玉兰林区,茶花林区,人心果林区,竹柏林区和黄金间碧竹林区。
绿化繁密,在任何角度都会有一种美的风景。
街旁的树木大部分非常茂密,为行人遮挡阳光,提供舒服的行走环境。
从生活在城市环境中“人的感受”出发,注重亲绿性、亲水性、文化性、科普性,全方位营造人性化空间;以绿为主,以多样性植物群落突出城市环境景观,中山公园以园内的大树为主,分布在公园的每个地方,以它们为中心建设了不同的绿化带,使绿化更有层次感。
现在公园还在建设当中,以后的绿化会更加美丽。
公园的植被状况
中山公园一年四季鲜花盛开,以福建茶,红桑,酒金榕和苏铁等植物配置组成的组合花坛在园内形成一道新的风景线。
街道旁大部分是福建茶,福建茶常绿灌木,高可达3m。
多分枝。
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叶小,革质,深绿色,倒卵形或匙状倒卵形,边缘常反卷,先端有粗圆齿,表面有光泽,有白色圆形小斑点,叶背粗糙。
聚伞花序腋生,或生于短枝上,花冠白色或稍带红色,针状。
核果球形,成熟时红色或黄色。
分布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省区。
性喜温暖和湿润的气候,怕寒冷,在充足的阳光下生长健壮良好。
宜栽植于肥沃而疏松的土壤中。
福建茶为矮小灌木,多分枝,枝干可塑性强,叶片厚而浓绿,且花期长,春花夏果,夏花秋果,形成绿叶白花、绿果红果相映衬。
在我国岭南派盆景的制作中,它是主要的品种之一。
也可配置庭园中观赏。
由于生长力强,耐修剪,闽奥一带也常种植作绿篱。
榕树在公园中最为突出,它高大树叶浓密遮阴,榕树多生长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潮湿,雨水充足的热带雨林地区。
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海南、福建、江西赣州,台湾、浙江南部、云南、贵州。
印度、缅甸和马来西亚也有分布。
榕树树冠扩展很大,具奇特板根露出地表,宛如栅栏.有气生根,细弱悬垂及地面,入土生根,形似支柱;树冠庞大,呈广卵形或伞状;树皮灰褐色,枝叶稠密,浓荫覆地,甚为壮观.叶革质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有时呈倒卵形,全缘或浅波状,先端钝尖,基部近圆形,单叶互生,叶面深绿色,有光泽,无毛.隐花果腋生,近球形,初时乳白色,熟时黄色或淡红色,花期5--6月,果熟期9--10月.果子很小,好像一粒一粒的小球,成熟时,会由绿色变成红色。
是小鸟最爱吃的食物。
使用、管理现状
植物的管理是很有必要的,植物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得到修整。
达到适合人们使用的目的。
大部分树木的使用都是用来遮阳的,给路人提供良好的环境,还有植物用来美化环境的,和用来制造风景的。
中山公园的榕树下是人们休憩的好地方。
树下有新鲜的空气,给人舒适的呼吸。
在不同季节适当的修整植物,让它顺利的生长。
榕树是中山公园最显著的植物,高大、树叶浓密,多分枝,用途最明显。
中山公园的管理壮况不是很好,个别的植物管理,其余的植物不方便管理就很少管理了。
只是适当的清扫地上的树叶。
和将道边的绿化树割平。
将其整理好看就达到目的。
居民会在草地上娱乐,练武术、打牌、下象棋等等。
还有的在树下跳舞,唱歌,打麻将,玩属于自己爱好的事情。
大部分的绿地都是用来美化环境的,和供人观看的风景。
六、调查结果
从我们调查的北海市中山公园的绿地系统来看,公园里的人都不爱护绿地,随便的去践踏,是绿地的面积明显减少。
人们在公园的活动都是在大榕树下进行的。
还有部分人在公园里散步,还有人带着孩子到公园散步游玩。
我们也采访了公园里的人,他们对绿地并不了解,还有的不配合回答。
在公园每个娱乐的地方都一颗大得榕树,作用都是用来遮阳光的。
有凉快的娱乐场地。
北海市中山公园有很多的绿化植被,如大榕树、樟树、羊蹄甲、针葵、木棉树等等。
每个树种都有独立的绿化林区,有均匀分布的,也有不均匀分布的。
园内的道路以星型放射路网为骨架,以自由式路网穿插其中,公园环道将三个入口及各功能区串联起来。
是市民和游客休息,游览。
娱乐和锻炼的好去处。
总结
本次调查我们对中山公园的绿地系统结构、布局、景观特色、植被状况、使用、管理状况有所了解。
知道公园的植物种类繁多。
树木的历史长久,是人们游乐的好场所。
以福建茶、红桑、洒金榕和苏铁等植物配合组成的组合花坛在园内形成一道新的风景线。
公园的环令人有种舒适感,使人产生舒服的美感。
另外,公园早晨的空气十分清新,北海绿化四季常青,的确是一道新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