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大小指头教案
小班手指游戏教案最新8篇

小班手指游戏教案最新8篇小班手指游戏教案篇一一、活动目标:1.感知每只手有五个手指,喜欢用手指做游戏。
2.能一边念儿歌一边做相应的手指动作。
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让幼儿用手指出示"剪刀、石头、布"三、活动过程:1、情景导入。
1)与小朋友打招呼,利用和女儿的照片向宝贝们介绍自己。
2)播放一段美拍视频,导入"剪刀、石头、布"游戏。
3)热身,小朋友们动手一起做"剪刀、石头、布"。
剪刀、石头、布!剪刀、石头、布!剪刀,咔嚓咔嚓!石头,叮叮咚咚!布,噼里啪啦!2、学习儿歌,并进行手指游戏。
1)老师展示小动物图片:兔子、蜗牛和花猫。
告诉小朋友手指可以变出这些可爱的动物来。
2)老师说歌谣,展示动作。
剪刀、石头、布!剪刀、石头、布!一把剪刀,一块石头,变成小白兔!3)幼儿模仿,尝试跟着老师边念儿歌边进行手指游戏。
4)幼儿表演儿歌,先集体后个别。
5)拓展。
用同样的方式教幼儿怎样用手指变蜗牛和花猫。
3、小结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用手指变出可爱的小动物。
小朋友们,回到家里,你们可以当小老师,教爸爸妈妈们怎样变动物哦。
活动反思: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能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并以语言、体态、表情等积极肯定每个幼儿独特的表现和创造。
活动还整合了语言教育、情感教育和社会性教育的目标:如提供给幼儿自由宽松的交往环境,鼓励幼儿大胆地自由表现等。
小班手指游戏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感受手指游戏带来的快乐。
2、当一个乐句结束时能停留在指定的身体部位。
3、在歌唱的过程中,结合歌词内容有节奏地和身体进行互动。
活动准备1、歌曲《爬呀爬》。
2、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能说出其名称。
活动过程1、请幼儿观看老师用手指随乐曲在身体各部位上"爬"的过程(一拍一拍地做动作,第二乐句结束处停在头顶上,最后一个乐句结束处停在脚背上)。
幼儿小班手指操教案8篇

幼儿小班手指操教案8篇设计背景通过用手指画,让幼儿看手指画,是怎么画的,用什么画的,在让幼儿畅所欲言都说出来是什么做的,在培养幼儿的点画的能力。
活动目标1、尝试用手指蘸颜料在纸上随意点画。
2、能模仿教师的动作学习点画。
3、愿意大胆点画,感受到用手指在纸上留下痕迹的乐趣。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重点难点让幼儿让认识到颜色分别颜色都有什么颜色的,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1、颜色颜料,红色绿色黄色颜料等每组都2到3块抹布2、在每人一张八开的大白纸。
活动过程1、教师以边魔术的方式出示颜料,请幼儿说说颜色的名称。
师:(1)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颜料)(2)这是什么颜色?2、教师以游戏化的语言和夸张的动作讲解示范手指点画。
师:我们邀请颜色宝宝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好不好呀?师:边做示范边讲解,点画出一朵小花。
师:先用手指和颜色宝宝亲一亲,再让颜色宝宝和纸亲一亲,到处亲亲。
师:边将画好的画展示给幼儿看,边做出惊讶的表情问:颜色宝宝怎么啦?师:带领幼儿说一说:我点了一朵小花师:提心幼儿点画完后将手擦干净。
师:最后手指和小抹布亲一亲,干干净净。
3、幼儿做画。
师:用语言提示和动作带动鼓励幼儿自己大胆作画。
师:用惊讶的语气引起幼儿对颜色痕迹的发现,并用语言表达。
师:你点了什么呀?4、将幼儿画好的作品贴出来,在幼儿一起欣赏,在为自己拍拍手,教师再为每一位幼儿贴上小红花,表示鼓励。
延伸活动:1、可将用完的颜料放在活动区里,提供幼儿在区角活动时间可以再玩手指点画,让幼儿感受到美术活动的乐趣。
2、在家的时候,家长和幼儿一起用手指作画,激发幼儿能大胆进行美术创作。
一、活动名称:音乐综合活动《手指谣》二、活动目标:1、通过幼儿观察以及幼儿手形的变更,发展幼儿丰富的想象力。
2、能够根据音乐形式创编歌曲。
三、活动预备:四幅示范画四、活动过程:1、与幼儿进行沟通,培养感情。
大小指头小班音乐教案

大小指头小班音乐教案教案标题:大小指头小班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如节奏、旋律和音符。
2.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通过音乐活动促进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社交能力。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和音乐资源。
2. 一些简单的乐器,如铃铛、小鼓等。
3. 幼儿喜欢的音乐和歌曲的歌词。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和幼儿们打招呼,引起他们的注意力。
2. 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幼儿们跟着节奏拍手或跳舞。
主体活动:1. 节奏感训练:a. 给每个幼儿发放一个小鼓或铃铛。
b. 播放一段简单的节奏音乐,引导幼儿们按照音乐的节奏敲击乐器。
c. 逐渐增加音乐的节奏难度,让幼儿们挑战更快的节奏。
2. 旋律感训练:a. 播放一首简单的儿歌,如《小星星》。
b. 引导幼儿们跟随歌曲的旋律唱歌,并手指跟着旋律上下移动。
c. 逐渐增加歌曲的难度,让幼儿们尝试更多的音程变化。
3. 音符认知:a. 准备一些卡片,上面画有不同音符的图案。
b. 展示一张卡片,解释音符的名称和持续时间。
c. 让幼儿们模仿卡片上的音符形状,用手指在空中画出相应的形状。
4. 音乐游戏:a. 进行一些简单的音乐游戏,如“跳舞停”或“音乐椅子”,以增强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社交能力。
b. 在游戏中引导幼儿们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进行动作。
结束活动:1. 播放一首慢节奏的音乐,引导幼儿们放松身心。
2. 让幼儿们分享他们在音乐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
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们在家中继续参与音乐活动,如唱歌、跳舞或弹奏简单的乐器。
2. 提供一些适合幼儿的音乐教育资源,如儿歌CD、音乐游戏应用程序等。
评估方法:1. 观察幼儿们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反应。
2. 与幼儿们进行简单的对话,了解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兴趣。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吸引幼儿们的注意力和积极参与?2. 幼儿们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音乐的基本概念?3. 是否需要调整活动的难度或方式,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通过以上教案,我希望能够帮助你在大小指头小班的音乐教学中提供一些专业的建议和指导。
小班语言教案:大拇指 小拇指

小班语言教案:大拇指小拇指小班语言教学是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语言基础打牢的重要时期。
大拇指、小拇指是幼儿怎样表达大小和方向概念的两个指头,因此,本文将以大拇指、小拇指为主题,编写一份小班语言教案,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能够准确描述大拇指和小拇指在不同事物中的大小和方向。
2. 能够通过与老师和同伴交流,不断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并锻炼其与他人的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海报或图片等,展示大拇指和小拇指在生活中的用途。
2. 包含大拇指、小拇指用途的生活实物。
3. 教具:一个带有大拇指、小拇指的玩具手套、画纸、彩色笔等。
三、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老师让幼儿看一张海报或图片,展示大拇指和小拇指在生活中的用途,比如握笔、按按钮、指路等。
引导幼儿说说看,看一看哪些事物可以用大拇指或小拇指来完成。
2. 学习环节(1)讲故事老师讲述一则有关大拇指、小拇指的故事,如《小云和大拇指》这个故事,带领幼儿进入到本次教学主题。
(2)制作玩具手套老师拿出一个带有大拇指、小拇指的玩具手套,鼓励幼儿从兴趣出发,自己制作一个“手套”。
在制作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幼儿说说看、不断询问孩子使用不同拇指的经验,并进行引导。
(3)玩具互动幼儿拥有自己制作的玩具手套后,老师让幼儿将手套戴上,进行拇指协调性活动,如用大拇指夹住篮球并向前推、用小拇指开关等。
3. 拓展环节(1)画图说话老师发放画纸和彩色笔,让幼儿观察生活中不同大小与方向的事物,画出自己印象中的画面,然后让幼儿说说看,描述画面中的大小和方向。
(2)交流合作两个幼儿配成一组,互相询问并比较谁的大拇指、小拇指更强壮,然后用手指练习,演示一些与手指有关的能力,增加幼儿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四、教学总结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幼儿们对大拇指、小拇指的使用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通过亲自制作和互动玩具,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技能,增强了幼儿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
小班手指游戏教案10篇

小班手指游戏教案10篇这是小班手指游戏教案10篇,是优秀的小班游戏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第1篇、小班手指游戏活动教案:手指转转转教案活动目标1、能够知道手指可以变化出许多东西,并能从中感受到变化的快乐。
2、通过亲子游戏,培养幼儿与家长的感情。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牙刷、叉子(实物);兔子、小花猫、老虎(玩具)、小苹果。
活动过程一、活动开始:爸爸抱着宝宝坐在垫子上,妈妈坐在宝宝的对面,妈妈的身后藏着实物。
二、活动开展:1、妈妈伸出手指,念着儿歌:一根手指一根手指,转转转,变成小牙刷,刷刷刷(妈妈从身后拿出小牙刷,做刷牙的动作;爸爸轻轻地抓着宝宝的手,用一根手指跟妈妈做同样的动作)2、妈妈伸出两根手指念着儿歌:两根手指两根手指,转转转,变成小白兔,跳跳跳(妈妈从身后拿出玩具小兔子,爸爸抓着宝宝的手放在宝宝的头上,做小兔子跳的动作)3、依次内推:三根手指、四根手指、五根手指变化出小叉子、小花猫和大老虎。
4、妈妈把玩具放在宝宝的前面,妈妈念着儿歌让宝宝选出相对应的物品(爸爸帮忙)5、爸爸把玩具放在一旁爸爸妈妈和宝宝围成圆圈,爸爸和妈妈念儿歌,爸爸妈妈宝宝做儿歌里的动作。
三、活动结束:1、妈妈说着儿歌,宝宝独立完成儿歌里面的动作。
2、宝宝做对动作,爸爸给宝宝一个小红苹果做为奖励。
爸爸和妈妈都把大拇指送给宝宝。
手指游戏儿歌一根手指一根手指转转转,变成小牙刷,刷刷刷;两根手指两根手指转转转,变成小白兔,跳跳跳;三根手指三根手指转转转,变成小叉子,叉一叉;四根手指四根手指转转转,变成小花猫,喵喵喵;五根手指五根手指转转转,变成大老虎,阿呜叫。
第2篇、小班游戏手指游戏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认识自己的小手、锻炼手指肌肉灵活性。
2、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小班手指游戏教案全集27篇

小班手指游戏教案全集27篇《小班手指游戏教案全集27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小班手指游戏教案第1篇幼儿园50个手指游戏1.《包子卷子》活动目标1、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2、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包子这么大,(双手握拳,中间有一掌的距离,平行伸出在体前)卷子这么长,(双手手心相对,中间有一掌的距离,伸出于体前)打开一看里面包着糖,(手腕相靠,做小云手的动作)左看看,(左手握拳手心向上,右手五指并拢手心向上,指间对着左拳)右看看,(右手握拳手心向上,左手五指并拢手心向上,指间对着右拳)宝宝尝一尝。
(最后双手在脸颊两旁做扇风的动作)2.《看着容易做着难》瓜子这么尖,(双手五指合拢在体前)荷叶这么宽,(双手平打开,手心向上)饺子这么长,(双手平打开的基础上,大拇指向外,四指合拢)看着容易做着难。
(右手食指伸出,其余四指握拳,食指指向,四指并拢拇指伸出手心向上的左手,再轮流交换指向)3.《瓜瓜花》西瓜圆,(空比大西瓜)南瓜扁,(双手比画扁的南瓜)黄瓜长,(双手合拢)丝瓜尖,(合拢后往回收)冬瓜有花头上开,(头顶上开花)不做傻瓜我最乖。
(双手伸直,手心向外交叉摆两下,双手握拳并伸出大拇指)4.《幸福的家》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拍手双手打开呈花状)有爸爸,有妈妈,(左手掌、右手掌分别对扇两下)我们相亲又相爱,(五个手指头依次对碰)快快乐乐笑哈哈。
(拇指与食指对绕,最后双手抓挠)5.《秋风来》秋风秋风吹吹,(双手手心相对手指向上,右手在上,左手在下,随节奏弯曲手指)树叶树叶飞飞。
(双手在身体右斜上方,手心手背手腕花)好像一只蝴蝶,(双手食指与拇指相对,其余三个手指竖起,双手拇指相碰)飞到空中追追。
(其余四指分开扇动)6.《小松树》小松树,(双手大拇指、小拇指指间相碰,其余三指分开指间向上)点点头,(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间依次碰在一起)雨来洗洗脸,(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开依次做绕指转动)风来梳梳头,(五指做交叉立起、倒下三次)太阳公公一出来,(双手握拳,拳心相对)伸手又抬头。
音乐活动《大小指头》教案

小班音乐活动《大小指头》
执教人:曹舒敏
一、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活动《大小指头》,体验通过身体部位拍打出节奏的乐趣。
2.知道可以通过拍打身体部位产生节奏。
3.能够在音乐下用身体部位拍打出节奏。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已学习过歌曲《大小指头》
2.物质准备:《大小指头》音乐、图谱
三、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在音乐中用身体部位拍打出节奏
活动难点:
四、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音乐《大小指头》
教师指导语: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小故事:有一天小牛在森林里散步,突然!看见一片大大的西瓜地,好多好多的大西瓜。
小牛可开心了,有大西瓜吃了,但是呢,西瓜那么多,小牛吃不完,于是,小牛就打电话,叫来了好朋友小猪一起来吃西瓜。
两个好朋友吃得饱饱的!一起唱着歌回家了。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牛和小猪唱的歌是什么吗?
3.那我们来听一听,它们唱的是什么歌,会唱的小朋友可以跟着一起唱。
二、展示图谱,教师示范
教师指导语:
1.小朋友们唱的可真好,小猪小牛看小朋友唱的特别棒,决定考考小朋友们,所以他们还准备了一封神秘的挑战,小朋友们你们怕不怕?
2.小牛和小猪的挑战是,要小朋友们跟着音乐做动作,我们来看看,需要做什么动作。
3.(出示图谱)哦!原来,小猪小牛要我们跟着音乐拍手和拍腿。
4.小朋友们,睁大你们的眼睛,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待会小朋友们可是要挑战的!
(教师示范)
三、幼儿挑战
教师指导语:
1.刚刚老师做了一次,现在请小朋友伸出你们的小小手,跟着老师一起来挑战吧!
(幼儿跟着教师一起打击节奏)
四、活动结束。
小班教案大小指头

小班教案大小指头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是为小班儿童设计的大小指头教学教案,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孩子学会辨认和比较大小,并能够灵活运用大小概念。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促使孩子们积极参与,并从实践中掌握大小概念。
二、教学目标:1.了解和认识大小指头的概念。
2.能够辨认和比较不同大小的指头。
3.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促使孩子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从实践中掌握大小概念。
三、教学内容:1.了解大小指头的概念。
2.辨认和比较不同大小的指头。
3.运用大小概念。
四、教学准备:1.大小指头(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指头)。
2.大小概念的图片(准备一些大小概念的图片)。
3.卡片(准备一些大小概念的卡片)。
4.纸张和铅笔。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大小不同的指头,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老师可以提出问题:“大家看到这些指头了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这些指头的大小呢?”2.学习大小指头的概念(10分钟):通过给孩子展示一些大小概念的图片,同时给孩子解释这些概念,如“大”、“小”、“更大”、“更小”等。
然后老师可以让孩子们试着描述一下这些指头的大小。
3.辨认和比较不同大小的指头(15分钟):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大小不同的指头给孩子们,然后让孩子们进行观察和比较,找出最大的和最小的。
老师可以提问一些问题,帮助孩子们思考和比较。
比如:“哪个指头更大?”、“哪个指头更小?”等。
4.运用大小概念(15分钟):老师可以给孩子们发放一些大小概念的卡片,然后让他们按照大小顺序排列。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交流和思考,让孩子们尽量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5.巩固练习(15分钟):老师准备一些纸张和铅笔,让孩子们画一些有大小概念的图案,然后他们可以用指头进行比较,找出最大和最小的。
6.总结(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提醒孩子们今后要多多注意身边事物的大小,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大小指头教案小班教案《大拇哥》成都市第二十二幼儿园徐青活动目标:1. 通过手指游戏理解传统民间儿歌的内容2. 体验用手指表演儿歌的快乐。
活动准备:1. 幼儿用书:《大拇哥》2. 手指玩偶。
活动过程:、玩手指游戏熟悉各手指的名称师:“今夭,老师请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认识他们吗?”老师出示戴了指偶娃娃的手。
“原来他们是手指宝宝老师扮演手指宝宝和小朋友问好,“你们想认识我们这个大家庭吗?”师:“我是大拇哥,我长得矮矮的、胖胖的,我在家里是大哥哥,我还有四个弟弟妹妹,你们想认识吗?我旁边的是我二弟叫二拇弟,小朋友们,你们好!” (老师走在幼儿中间去,互动式的和他们打招呼。
)站在中间,个子最高的是三姐姐;站在三姐姐和小妞妞之间,不高也不矮的是四小弟;个子最小,又矮又瘦,站在最后面的是小妞妞。
(老师每介绍一个手指时,引导幼儿向手指宝宝向问好,一方面是加强幼儿的礼貌教育,一方面也是幼儿认识手指宝宝的过程。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认识我们这个大家庭了吗?”老师引导幼儿说出每个手指的名称。
师:“手指宝宝们说呀,他们要和小朋友们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将其中一个手指宝宝藏起来,请小朋友来猜一猜是谁藏起了,好不好呀?” (在游戏中引导幼儿正确说出手指宝宝的名字)。
二、学习儿歌。
师:“小朋友们,你们太棒了!接下来呀,我们的大家庭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
想不想听?”老师配合动作,弓I出儿歌内容:大拇哥,二拇弟,三姐姐,四小弟,小妞妞,来看戏,手心、手背,心肝宝贝。
师:“好听吗?那我邀请小朋友们的手指大家庭,我们一起来念儿歌吧!来,伸出你们的小手。
”(老师带领)幼儿自己表演儿歌。
三、幼儿表演儿歌。
请幼儿和自己的同伴,两人一组,相互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师:“谁愿意和你的同伴到前面来表演?”幼儿表演后,老师及时给与评价与鼓励。
学习经验延伸:语言区:将手指玩偶投放到语言活动区,幼儿与同伴边玩边念儿歌。
日常活动:可作为准备活动、餐前活动的手指游戏。
《我的的小手》教案一、活动:小班幼儿已具有初步的自我意识,对身体各器官逐步产生探索兴趣。
然而,幼儿对身体器官的认识还很肤浅, 爱护身体、保护自己的经验又比较缺乏,此活动的进行,可以使孩子认识自己的小手,知道小手的用处,对自己的小手感兴趣并萌发保护小手的意识。
二、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手,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只手,每只手上有五根手指。
2)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小手,掌握五根手指的名称(3)帮助幼儿了解手的作用,初步掌握保护手的方法。
三、活动准备:1、根据小班幼儿喜欢玩这一特征, 为了巩固幼儿对手的认识,我为幼儿准备了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手指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加深印象;2、为避免空洞的说教还准备了手套、护手霜等物品。
四、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师:请小朋友把你的小手伸出来跟老师一起做游戏。
游戏:听我说,跟我做“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举起来。
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放下来。
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往前伸。
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往后伸。
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抱起来。
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藏起来。
”(二)基本部分1、知道人有两只手,两只手的大小一样,也叫一双手(1)师:刚才啊我们小朋友和自己的小手做了游戏,那现在请小朋友看一看自己的小手,数一数你有几只手?老师请幼儿数一数自己有几只手(两只手),(2)知道两只手也叫一双手师:小朋友都有两只手,比一比你的两只手是不是一样大的?你是怎样比的?(请幼儿自己先探索方法,再教给幼儿比的方法,将手掌合起来,手指对手指)小结:小朋友都有两只手。
两只手是一样大的,所以它又有另外的名字叫一双手。
(3)举手游戏:老师说“一只手”、“两只手”“一双手”请幼儿举手。
2、数一数,一只手上有几个手指。
(从拇指开始,按次序进行,口手一致地点数,数好后再换一只手数。
师:小朋友们真棒,现在请你数数自己的一只手上有几根手指小结:每只手上有五个手指。
3 、学习五根手指的名称。
1)师:我们的五根手指都有自己的名字,就像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样。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们。
先请小朋友看一看,比一比,你的五根手指长得是不是一样长?(让幼儿自由讲)找出你最长的手指,并把它捏住。
老师介绍:“这个手指长在中间,所以叫它中指。
” 老师伸出大、小拇指,问幼儿:“哪个大,哪个小?”(引导幼儿说出大拇指与小指)老师伸出一个手指点东西,介绍:“点东西的手指叫食指”。
老师介绍:“还有一个手指没有名字,我们叫它无名指。
”(2)小结:刚才呀我们认识了自己的五根手指,知道了它们的名字。
最长的手指呀叫--- 中指;大的粗的叫--------------- 大拇指;小的细的叫-- 小指;点东西的手指叫 ---- 食指;没有名字的手指叫----- 无名指游戏巩固(伸出大拇指)我们来和大拇指做游戏了:两个拇指弯弯腰,点点头。
附:两个拇指弯弯腰,点点头; 两个食指变公鸡,斗一斗。
两个中指变小桥,走一走; 两个无名指变屋顶真漂亮;两个小指勾一勾,作朋友; 两个手掌碰一碰,拍拍手4 、说一说手的作用和要怎么保护自己的小手(1)手的作用。
师:我们大家都有一双手,那么手有什么用处呢?(引导幼儿从多方面考虑)我们的小手能拿东西、洗脸、刷牙等。
(2)保护手。
师:手的本领很大,能为我们做许多事,所以我们要注意保护手。
总结:不要用刀子或剪刀把手弄破,不要咬手指头,勤剪指甲,勤洗手,冬天还要擦护手霜、戴手套等。
(三)结束部分小游戏:现在呀我们要请我们的手指休息了。
大拇指睡着了,食指睡着了,中指睡着了,无名指睡着了,小指睡着了,我们都睡着了。
起床:大拇指醒了,食指醒了,中指醒了,无名指醒了,小指醒了,小手拍拍都醒了。
五、活动延伸:手指儿歌写在家园联系栏上,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复习,巩固手指名称,另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重复、复习活动目标】1、能区别两个物体之间的上下关系。
2、在操作中能正确使用方位词表达两者之间的上下关系。
3、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一、常规活动:指五官幼儿坐在椅子上玩“指五官”,教师加快速度增加其趣味性。
二、师生共同探索。
三、户外活动时,引导幼儿观察树上、树下、天空、大地等自然界景物,再说出其上下关系。
四、活动评价,表扬做得又快又正确的幼儿。
小班数学教案:裤子比一比【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让幼儿喜欢数学。
2、愿意上课大胆举手回答问题。
3、能按照物体的长短差异排出3"5 个物体的序列。
【活动准备】1、长短不同的裤子图片。
2、小吸管、小木棍、硬卡纸条等若干套(3—5 个为一套),排序底板若干。
【活动过程】一、裤子比一比。
1 、观察裤子。
教师出示挂图中的4 条裤子师:看,妈妈给宝宝买了什么?妈妈买了几条裤子?它们一样吗?哪儿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裤子,并说出它们长短不一样。
2 、比裤子。
师:哪条裤子长,哪条裤子短?教师和幼儿一起把裤子两两比较,得出结果。
二、裤子排一排。
1 、教师出示长短排序板。
师:妈妈让宝宝排一排裤子,你觉得哪条裤子放在前面?可以怎么排呢?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并讲述自己的想法。
2 、鼓励幼儿自主地排裤子,然后说一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排的3、教师和幼儿讨论长短排序的(jy135 幼儿教育)方法。
沿着排序板上下面的一条线将裤子放整齐,可以用眼睛看,找出最长(最短)的裤子排号,再通过两两比较依次排序;也可以每次找出最长的裤子,发现长了再调整。
三、给物体排排队。
1、讨论活动规则。
师:小吸管、小木棍、硬卡纸条都来找小朋友帮它们排队啦!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总结:先找出物体中最长或最短的一个排好,在比剩下的物体,找出最长或最短的往下排,排好后说一说。
2、幼儿操作活动。
教师提醒幼儿将材料在排序板上排整齐。
教师鼓励幼儿参与多组操作活动。
小班数学教案:长短排排队小班数学教案:外面和里面【活动目标】1 、通过观察图片和操作活动,正确感知并分辨“里,外”。
2 、巩固对5 以内数量的认识。
3、愿意阅读画面上的方位词。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方向【教学目标】1 、在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认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 、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进行思考的意识。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经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难点】在具体场景中根据不同的参照物来确定方向。
【教学重点】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南四个方向。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小班数学教案《数物对应》认识图形圆形它是圆圆的,没有角。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方形它是方方的,有四个角,有四条边。
小班数学活动《区别前后》目标:1.学习以自身及客体为中心,认识和区分前后。
2.通过活动使幼儿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学习正确使用方位词:前、后,学习说:请XXX坐到我的前(后)面。
准备活动:1.安排好座位:全体幼儿坐成一个大圆圈。
2.火车的图片、小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一、游戏《找位置》幼儿一一对应坐成内外两个圆圈,脸朝圆心,内圈留一把椅子。
老师和幼儿一起念儿歌:“找找找、找位置。
”然后坐在空位置前(后)面的幼儿拍拍椅子说:“我的前(后)面有位置,请XXX小朋友快快来。
” XX幼儿听到邀请后,马上离开自己的位置找到新座位坐下游戏重新开始,可以重复玩多次,尽量让每一个小朋友都玩一次。
二、游戏《开火车》1.出示火车的图片,引导幼儿说说哪个位置空着,空位置在XX 小动物的前面还是后面。
2.出示小狗的图片,师:小狗没有座位,请他坐到哪里?引导幼儿说出:坐到XXX的前(后)面。
3.游戏《开火车》师:小动物们都坐上了火车,我们小朋友也要坐火车出发去旅游了。
老师当火车头,念:“嗨嗨,我的火车就要开,小弟弟,小妹妹,大家排队快上来,XXX拍在最前面。
”火车出发,至厂位小朋友面前停下,老师邀请他:“请你排在XXX的前(后)面。
”依次类推。
当邀请了7——8 个小朋友后,教师说:“呜,到站了。
”火车停下,第一遍游戏结束,游戏重新开始。
4.游戏若干遍之后,开着火车出去,活动结束小班数学教学:认识单数和双数的蒙氏活动《认识单数、双数》,以前的数学活动认识单数和双数,老师总是要费很大力气,才能让宝宝明白,单数和双数的区别,但是在蒙氏数学中,利用数字与筹码的教具,进行排列孩子们一下就明白单数和双数的区别。
一看完老师演示工作,宝宝们就明白,单数总会有一个筹码找不到朋友,双数的筹码是可以两两结对的。
这样一来,孩子们一下就能区分开来。
同样从老师演示的工作来看,孩子们也很快能找到10 以内最大和最小的单数、双数。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在区域活动当中,也会选择工作来进行操作,这样可以加深他们对单数和双数的概念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