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专题资料—气候专题讲解

合集下载

地理高考知识点_气候

地理高考知识点_气候

地理高考知识点_气候气候是指一定区域在长期的时间尺度上所表现出来的天气现象的统计特征。

了解气候知识对于地理学习以及应对高考地理考试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理高考中常见的气候知识点。

一、气候分类气候根据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可以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三大类。

1. 热带气候热带气候分为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两种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位于赤道附近地区,全年温暖潮湿,降水充沛。

热带草原气候则位于热带气候的边缘地区,温暖干燥,降水量较少。

2. 温带气候温带气候可以分为温暖温带气候、中温带气候和寒冷温带气候。

温暖温带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分布均匀。

中温带气候季风明显,夏季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寒冷温带气候气温极低,冻土分布广泛。

3. 寒带气候寒带气候主要分为亚寒带气候和寒带气候。

亚寒带气候又称为季风亚寒带气候,温度变化大,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分布不均匀。

寒带气候寒冷干燥,气温极低,降水量极少。

二、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纬度、海陆分布、海洋暖流和地形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决定了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

1. 纬度纬度是指地球表面某一点与赤道之间的角度,纬度越大,暖气流畅越少,气温越低。

因此,赤道和低纬度地区气温较高,而高纬度地区则较低。

2. 海陆分布海洋和陆地在吸收和辐射太阳能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海洋的热容量大,热储备能力强,所以海洋地区的气温变化较小;而陆地的热容量小,热储备能力弱,气温变化较大。

3. 海洋暖流海洋暖流对气候有重要影响。

暖流能够使得附近地区的气温较高,湿度较大,而寒流则相反。

比如北大西洋暖流使得欧洲比同纬度的北美大陆气温要高。

4. 地形地形主要指山脉和海洋的分布情况,影响着气流的运动和降水的分布。

例如,大山脉会阻挡湿空气的流通,造成降水集中在山脉的风ward面,形成雨影效应。

三、气候变化近年来,全球气候的变化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气候变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世界的气候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世界的气候
3.中纬度沿海地区 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 少。
二、世界气候类型
二、世界气候类型
热带-4种
11

亚热带-2种


温带-3种


寒带-1种


高山高原气候-1种
二、世界气候类型
四种热带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 2、热带草原气候 3、热带季风气候 4、热带沙漠气候
二、世界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 (1)分布规律:赤道附近(南北纬10°之间) (2)典型地区:非洲刚果盆地、东南亚、亚马 孙平原 (3)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多雨
亚热带气候归纳
类型
分布
特点
亚热带 季风气候
中国东南部,美国东南 夏季高温多雨 部,澳大利亚东南沿海 冬季温和少雨 和南美洲东南沿海地区. (雨热同期)
地中海 气候
分布在南北纬 30º~40º的大陆西岸。 以地中海最为典型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雨热不同期)
温带气候类型
7、温带季风气候 8、温带海洋性气候 9、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中海沿岸
北美洲西海岸
(2)典型地区:地中海沿
岸沿海、南非开普敦、美国
旧金山
(3)气候特征:夏季炎热
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雨热
不同期)
非洲南端
澳大利亚 南美洲西海岸
二、世界气候类型
6、地中海气候
(4)自然景观: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二、世界气候类型
请说出罗马的气 候类型及其特点
罗马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
非洲面积最大
澳大利亚
巴西高原等
二、世界气候类型
2、热带草原气候 (4)自然景观:热 带草原带
二、世界气候类型

高三气候知识点

高三气候知识点

高三气候知识点气候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大气、水文、地理、生态等多个方面。

对于高三学生而言,掌握气候的基本知识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气候的基本概念、气候类型、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气候知识体系。

一、气候的基本概念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状态及其变化规律。

它与天气不同,天气是短期内大气状态的变化,而气候是长期气象条件的统计特征。

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温度和降水,它们是衡量气候特征的主要指标。

此外,风、湿度、云量和大气压力等也是描述气候的重要参数。

二、气候类型地球上的气候类型多种多样,主要受纬度、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

根据这些因素的不同,科学家们将气候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1. 热带气候:位于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没有季节变化。

2. 干旱气候: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可能出现严重的水资源短缺。

3. 温带气候:四季分明,温度适中,降水分布在一年中相对均匀。

4. 寒带气候:位于高纬度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暂凉爽。

此外,还有高山气候、地中海气候等特殊类型的气候。

每种气候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分布规律,学生需要掌握它们的基本特点和分布区域。

三、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气候系统在一定时间尺度上的统计特性发生长期变化。

自然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火山活动、地球轨道变化等自然因素引起的。

而近年来,人为气候变化越来越受到关注,主要是由于工业活动、交通运输、农业活动等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引起全球气候变暖。

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它会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增加,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失衡,以及对农业生产、水资源、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影响。

四、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系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全球变暖导致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城市和低洼地区的安全;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如热浪、干旱、洪水等,对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生态系统的失衡,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高三专题复习--《气候类型》

高三专题复习--《气候类型》

高三专题复习--《气候类型》复习目标: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及成因,并能区分各种气候类型。

复习重点难点:怎样区分种气候类型复习流程:一、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洋流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见下表)温度带名称形成原因气候特点分布规律热带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南北纬10°之间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季风气候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北纬10°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全年高温少雨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多雨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温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温带大陆性气候深居大陆内部,受大陆气团影响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干旱少雨南北纬30°-60°之间的大陆内部三、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等方面的归纳与综合1、只分布在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或南半球缺失的气候类型)共四种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苔原气候2、只分布在大陆东岸,西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3、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东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4、气候类型分布最多的大洲北美洲(11种),其次是亚洲(10种)5、除了南极洲外,在各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和高山气候6、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控制)冰原气候(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7、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沙漠气候(受信风带控制)温带海洋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8、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和副高交替控制)9、各大洲中分布面积较大的气候类型及缺少的气候类型:(见下表)七大洲面积较大的气候类型缺少的气候类型亚洲三种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高山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冰原气候非洲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三种季风气候亚寒带、寒带所有气候类型温带所有气候类型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的所有气候类型三种季风气候冰原气候北美洲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南美洲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极地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大洋洲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极地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南极洲冰原气候除冰原气候外的所有气候类型四、判断气候类型的几种方法1、模式法又叫分布规律法。

高中地理全球气候知识点整理

高中地理全球气候知识点整理

高中地理全球气候知识点整理全球气候知识点整理一、全球气候的形成原因全球气候的形成与以下几个因素密切相关:1.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气候形成的基础。

太阳辐射到达地球,通过辐射、折射、散射等方式进入大气层,影响地球的气候状况。

2. 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引起了地球表面和大气的温度分布差异,进而影响了全球气候。

3. 大洋环流:大洋环流是全球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热带地区接收到的辐射能量较多,部分热量通过大洋环流传输到高纬度地区。

4.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主要指的是赤道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贝尔高压带、南北极的两个低压带等系统。

二、全球气候带全球气候带是根据不同纬度地区的气候特征而划分的带状区域。

常见的全球气候带包括:1. 寒带气候带:位于北极和南极附近的高纬度地区,气温极低,季节变化显著。

2. 温带气候带:位于高纬度地区和副热带地区之间,气温温和,季节分明。

3. 热带气候带: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高,年内温差小,季风影响较大。

三、全球气候类型全球气候按照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1. 热带雨林气候: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高,年降水量多,湿度较大,植被繁茂。

2. 热带草原气候:位于热带地区,降水量相对较少,植被主要以草原为主。

3. 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亚热带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4. 地中海气候:位于中纬度沿海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

5. 大陆性气候:位于大陆内部,季节变化明显,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6. 寒地气候:位于高纬度地区,气温极低,冰雪覆盖长时间。

四、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地球长期时间内的气候状况发生的变化。

常见的全球气候变化包括:1. 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当前最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

人类活动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地球气温上升。

2. 极端气候事件: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如干旱、洪涝、台风等。

3. 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水膨胀,海平面逐渐上升,威胁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

高三地理背诵提纲——气候

高三地理背诵提纲——气候

第二章:气候1.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分析1.纬度高低(决定因素)。

具体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地势。

阴坡气温低,阳坡气温高,气温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3.海陆位置:距海远,大陆性强;距海近,海洋性强。

夏季(陆高海底)、冬季(陆低海高);4.洋流。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大气环流和天气状况。

(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2.等温线弯曲与闭合的成因分析(1)等温线弯曲的成因分析①陆地上一般考虑山脉或谷地。

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温高的方向凸出,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

(凸高为低,凸低为高)②海洋上一般考虑洋流。

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③等温线的弯曲还可能与海陆分布有关。

1月份同纬度的陆地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7月份,同纬度的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凸,海洋上向南凸。

(即“一陆南,七陆北;一海北,七海南”)。

(2)等温线闭合的成因分析(高、低温中心)①低温中心:低温中心一般与地形有关,山地一般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盆地在冬季时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山脉冬季风的迎风坡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

②高温中心:一般地势较低的盆地往往成为高温中心;城市也往往是高温中心(热岛效应)。

3、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

①纬度: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②天气: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③海陆: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④海拔: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⑤植被: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的日较差比裸地小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或称气温年振幅。

2024年高中地理气候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中地理气候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中地理气候知识点总结一、气候与天气的概念和区别1. 气候与天气的定义气候是指一定地区长期形成的大气现象和植物、动物等自然条件的总和,是对长期平均气象要素的统计。

天气是指某一地区短时间内大气状态的变化和现象。

2. 气候与天气的区别气候是对长时间尺度上的大气变化进行统计和总结的结果,是地球表面大气过程的统计规律。

而天气是对短时间尺度上的大气变化进行观察和描述的结果,是地球表面大气过程的瞬时状态。

二、气候要素与气候类型1. 气温气温是指某一时刻大气中的热力状态,是衡量气体分子热运动程度的物理量。

气候分带规律: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从海洋向内陆,气温逐渐升高。

2. 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水汽凝结形成的水滴或固体粒子落到地面的现象。

降水与湿润带和干旱带的分布有关,通常在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较多,而赤道和副热带地区降水较少。

3. 湿度湿度是指大气中所含水汽的多少,通常用相对湿度来表示。

湿度与气候类型有关,高湿度的地区通常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4. 气压气压是指大气对地面单位面积的压力,是衡量大气垂直压强的物理量。

气压与气候类型有关,通常高压区域降水少,低压区域降水多。

5. 风风是指大气中由于气压差异引起的空气运动,是地球运动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风与气候类型有关,通常来自海洋的海洋性风和来自陆地的大陆性风会影响气候类型。

三、气候类型1. 热带气候热带气候分为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温暖,降水充沛,植被茂盛。

热带草原气候温暖,降水季节性明显,植被以草原为主。

2. 半干旱气候半干旱气候常年降水较少,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植被以草原为主。

3. 中纬度湿润气候中纬度湿润气候包括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较湿润,冬季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较少。

4. 寒温带气候寒温带气候包括大陆性寒带气候和型地中海气候。

大陆性寒带气候夏季短暂而凉爽,冬季严寒干燥;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而干燥,冬季温暖而湿润。

高三地理气候知识点大全

高三地理气候知识点大全

高三地理气候知识点大全一、气候与天气的区别气候和天气是地理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简单来说,气候是指地球的某个区域在长时间内的气象状况,而天气则指的是某个地区在短时间内的气象状况。

气候与天气的区别在于时间尺度的长短和统计方法的不同。

气候通常是以30年为一个统计周期,通过对长期气象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得出某地区的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

而天气是指某个地区在几天、几周或几个月内的气象状况,通常通过天气预报来得知。

二、气候要素气候是由多个气候要素所组成的。

主要的气候要素包括温度、降水、气压、湿度、风向和风速等。

这些要素影响着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

1. 温度:温度是指空气分子的热运动程度,通常以摄氏度(℃)或华氏度(°F)表示。

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气候的寒暖程度。

2. 降水:降水包括雨、雪、露和雾等。

降水量的多少和分布状况决定了一个地区的湿润程度和季节性变化。

3. 气压:气压是指大气对地面单位面积的压力。

气压的高低和变化反映了大气的运动情况,对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4. 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湿度的高低决定了空气的湿润程度,影响着降水和云的形成。

5. 风向和风速:风向是指风的吹向,风速是指风的运动速度。

风向和风速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气候的变化和天气的形成。

三、气候类型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要素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可以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气候类型。

常见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湿润气候、寒温带气候和极地气候等。

热带雨林气候位于赤道附近,年均降水量大,温度高,湿度大,植被繁茂。

热带草原气候位于赤道两侧,降水较少,温度高,植被以草原为主。

地中海气候位于地中海沿岸地区,冬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干燥,降水分布不均匀。

温带季风气候位于东亚和北美东部等地,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湿润气候位于欧洲西部和东亚中部等地,降水充沛,四季分明。

寒温带气候位于欧洲北部和北美北部,冬季严寒,降水较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复习专题侨育中学高三地理备课组游友锋专题导读大气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之一,而愈来愈剧烈的人类活动又深刻地影响了大气环境。

本专题知识点很多,要求考生能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这一主线,掌握大气状况、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气候的形成与分布以及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环境问题等主干知识。

近几年高考试卷中经常出现“赤潮”、“光化学烟雾”、“厄尔尼诺现象”、“城市空气质量周报”、“空气污染指数”和“酸雨”等概念,说明本专题与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联系密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充分阅读课本和地图册,学习理解各个概念或名词的含义。

熟悉各种示意图、天气形势分布图和气候分布图,读懂图上每一个信息,通过相应题目的训练来领会每一个知识点的要求。

一、专题知识联系1、冷暖锋比较表2、气候要素等值线的判读气温、降水、气压和风等气候要素的分布往往是通过知识类化如等值线等为切入点进行考查的。

根据等压线、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图可以判断气压高低、气流状况、气温高低、降水多少、风力大小、天气状况及其影响,进而考查地形、分析并判断洋流的分布和性质,大气环流、天气系统、海陆位置、海拔高度等的影响。

分类概念示意图 过境时天气过境后天气 实例 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快行冷锋:狂风暴雨,锋前暖气团干燥形成大风或沙尘暴天气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好 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 慢行冷锋:连续性降水暖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连续性降水 气温升高、气压上升、雨过天晴春雨等值线形态 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基础知识表示气压的高低及变化状况;反映气压中心和高压脊、低压槽表示气温的高低和分布状况;表示降水量的多少和地区分布。

曲 线 外大内小 低气压中心 低温中心 少雨中心 外小内大高气压中心 高温中心 多雨中心 密 集 气压梯度大,风力强 气温差异大 降水分布不均 稀 疏 气压梯度小,风力弱 气温差异小降水分布比较均匀实际应用判断风向、风力、降水、气流性质和天气状况判断季节、南北半球、洋流及地形、海陆分布 判断干湿状况、海陆分布和地形3、气候类型判断利用数据或图像对全球气候类型进行识别与区分,进而考查气候类型的成因和分布规律是近年高考的热点。

正确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步:二、专题要点归纳1.气候类型名称可按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极地5个地带性分类2.气候成因分析气候成因的影响因素有:纬度、海陆位置、气压带风带和气团、洋流、地形五类。

具体的某种气候的形成并不一定全受5种因素的影响。

所以,审题时要注意判断主导因素是什么。

(1)纬度——决定了气候的热量带(2)海陆位置大陆东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大陆西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风陆和沿海-大陆性和海洋性―――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3)气压带、风带和气团①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纬度范围②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的天气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分析时抓住高气压带和低气压带气流运动方向和天气状况的联系这一关键③风带性质信风―一般是温暖干燥,但如果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则变性为温暖湿润西风――温凉湿润,带来温差小的阴雨天气极地东风――寒冷干燥④气团:掌握海洋气团和大陆气团的性质及具体气团对气候的影响。

归纳如下:a.单一气压带、风带、气团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冰原气候——极地高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带b.不同气压带、风带、气团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热带季风气候——雨季受赤道气团(西南季风)控制,旱季受东北季风控制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夏季风(南季风和西南季风)控制,冬季受冬季风(西北季风或东北季风)控制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受东南季风控制,冬季受西北季风控制C.只分布在北半球的气候(4种):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

d.大陆东岸独有的气候(3种):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e.大陆西岸独有的气候(3种):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f.气候类型分布最多的大洲:北美洲 11种,亚洲 10种。

g.分布大洲最多的气候: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高山气候(除南极洲和大洋洲外)h.各大洲有或缺的气候:通过画气候分布图来记忆。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5)地形:地形轮廓、山脉走向、地势高低等对气候的影响。

3.气候特征要与气候类型的复习联系起来,根据不同气候类型的成因和分布去分析特征。

4.分布主要从地图上掌握分布规律。

(1)理想大陆气候分布模式图。

(2)各洲气候分布图。

5.典型地区气候的成因分析类似以下的题目,主要使学生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导因素。

(1)为什么沿北回归线的亚洲,东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西部是热带沙漠气候?(2)为什么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分布最广?(3)非洲(亚洲、北美洲、澳大利亚等)气候特点及原因。

(4)为什么世界上最热的地方不在赤道上,而在北纬200-300的撒哈拉沙漠?(5)为什么说北美洲气候受地形影响大?(6)亚马孙平原形成世界最大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原因是什么?6.特殊天气和气候分析分析产生的原因、影响地区、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有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热岛效应、台风、厄尔尼诺、拉尼娜、严重的水旱灾害等。

三、专题复习目标(一)掌握气候类型的名称、成因、特征、分布等基本知识。

正确填绘并分析气候分布图(理想大陆和实际的大陆)、气温曲线一降水柱状图、气压带一风带分布图。

掌握气候成因的分析方法和步骤,能将相关知识迁移渗透,加以灵活应用。

应用气候知识分析解释目前人类面临的重大气候和天气异常现象。

(二).逆温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一般情况下,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0℃/100米。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

(理论温度T 0 与实际温度TS ; 当TS ≥T 0 时,近地面空气上升受阻,即出现了逆温现象)产生逆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地面辐射冷却逆温机制:进程: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减弱,对地面保温作用减少,而地面辐射很强帖近地地面的气层随之降温当地面进一步冷却,逆温层逐渐向上扩展,厚度加大日出前(黎明时)达最强,即逆温层厚度最大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加强地面迅速增温,逆温层自下而上逐渐变薄,最后消失。

图形分析: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也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2.空气平流:主要由暖空气和冷地表面的温差决定。

3.空气下沉:常发生在山地。

4.锋面逆温:对流层中,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密度小,爬升到冷空气的上面,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倾斜的过渡区锋面。

(三)从气候要素入手,把握气候特征,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作出恰当评价。

气候特征是对气候要素(气温和降水状况)的归纳总结。

气候影响着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尤其是对农业生产活动影响更为深刻。

例如: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种植业发展;夏季风不稳定——多旱涝灾害——兴修水利。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热量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烈;降水少,雨热不同期——解决灌溉,有利于园艺业(水果种植业)发展。

温带海洋气候——降水有余,光照、热量不足,不利于农作物成熟,产量低。

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乳肉畜牧业。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烈(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气温日较差大),夏季高温——解决灌溉,有利于优质农产品生产(温带水果、棉花等)(四)、气候的形成因素:纬度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五)几个特殊地区气候1、四处热带雨林气候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洲的东北部虽远离赤道,却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海域有暖流流经,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加强了地形雨,从而发育了热带雨林气候。

2、东非高原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由于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改变了此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3、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东西距海洋较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水,因此形成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4、南北美洲西海岸的多种气候5、澳大利亚东南部和新西兰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只要是温带地区,又能受到西风影响,终年有暖湿空气从海洋吹来,就可以形成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如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两岛的温带海洋气候。

(六)、注意一些地区气候的对比1、为什么撒哈拉沙漠横贯大陆,而卡拉哈拉沙漠只偏居大陆西岸?2、亚马孙平原为什么能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3、北美洲、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特点及原因4、安第斯山东西两侧气候类型分布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七)风与城市规划、工业布局其原则是:①居住区布局在上风向;②季风区,应使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避开冬、夏季风对吹的风向,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向,居住区布局在下风向。

工业布局时一定要注意不能让工业布局在热力环流圈之内,否则会将工业污染带入城市。

为了减轻城市污染,应将工业布局在热力环流圈之外八、中国的气候1、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2、温度带划分及其分布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高原气候区青海、西藏大部和四川西部<2000℃一年一熟。

青稞等3、降水分布和时间分配规律及原因基本特点(规律)原因影响名称内容空间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渐少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来源是夏季风。

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稀少东南部湿润,愈向西北部内陆越干燥时间变化季节变化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5月到9月的夏秋季节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燥空气的影响,降水少使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的早,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的晚,南涝北旱年际变化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大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所造成的降水的南北差异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长由夏季风形成锋面雨带进退规律决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