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巧引诗词添文采
巧用诗词添文采

巧用诗词添文采作者:曹雪梅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89期古人曰:“腹有诗书气自华。
”古典诗文蕴涵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
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
这无疑是中考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
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作文时多尝试诗词入文,则必能使学生的习作充满诗情画意。
那么,怎样借用古诗文为中考作文增辉添色呢?一、积累苏东坡曾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由此可见,古诗词的积累是运用的基础。
积累要讲究方法:1.巧用积累卡片。
学生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去文具店购买,但要便于随身携带和保存。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古诗词进行分类积累,例如可以按照写人、叙事、写景、抒情等分类。
也可以更加细化地分类,如写景的诗句,按季节有春夏秋冬,按景物有风霜雨雪、花草树木等;如抒情的诗句,有思乡情、爱国情、亲情、爱情、友情等。
古诗词积累卡片的好处是学生携带方便,可以利用下课时间背诵,而且学生可以随时将看到的好诗句分类记载,积少成多。
2.运用积累本。
学生准备一本厚点儿的精美练习本,每学期由学生自己选择一位古代诗人,准备一本这位诗人的作品集,可以通过网络、报纸杂志等方式,研究他的作品,分类汇总。
如李清照可以分成生平简介、文风介绍、代表作品、名言赏析等栏目。
这样,学生不仅对李清照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而且锻炼了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自办手抄报。
教师可以在前面两种积累的基础上,围绕一些主题创办“走进山水田园诗人”、“边塞诗人的胸怀”等手抄报,使学生运用所学的古诗词,增强自豪感。
二、赏析当学生有了一定积累后,我们要思考如何将古诗词和作文教学衔接起来,最好的方法是找一些范文欣赏。
首先让学生搜集一些在古诗词运用方面比较优秀的文章,特别是名家名篇、历届中考中的满分作文等,欣赏文句、片段,并作点评批注。
腹有诗书气自华,多管齐下笔生花

腹有诗书气自华,多管齐下笔生花“腹有诗书气自华,多管齐下笔生花”这是一句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言,意为自身修养、才华和气质的积淀能够使笔术得以精湛,不同技巧的使用能够营造出更加优美的文学作品。
在现代社会,这句话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代生活中,笔者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必须要对所写的文本进行等效的管理。
这就像是使用一种工具来展示自己,笔者必须具备多方面的能力,才能使得笔下所写不失精妙和深促,生动鲜明,能够不断吸引读者的目光。
首先,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学习和阅读是提高素养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阅读和学习,我们才能理解文学的特点和精髓。
同时,汲取更多的文学知识和艺术表现手法,也能够培养自己创作的能力、充实自己的情感和丰富心灵内涵,从而获得库存文学经验和灵感。
其次,多管齐下,我们需要善用不同技巧来润色自己的创作。
写作的技巧有很多种,如譬喻、借物、拟人、对比等,而不同的技巧可以使得文学作品生动、有趣、丰富、优美,不仅能够增强文学作品的审美效果,也能让读者的认识领域更加广泛。
最后,笔生花,我们需要紧密衔接实际、关注生活、以及时重墨抒写。
只有关注当下生活,善于用触角去感受生活的苦乐与万千风景,更善勇于以抒情、讽刺、夸张等手法进行表达,对生活的多元化表现进行深度和广度的分析,才能够使得文学作品获得更多的情感色彩和戏剧性。
总之,腹有诗书气自华,多管齐下笔生花是提高文学创作质量的必要条件。
只有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善用不同的写作技巧、关注生活等多方面积累,才能够使得文学作品在语言、思想、风格等多个方面都充满活力,成为读者心中的佳作,为文学事业做出更加深刻的贡献。
腹有诗书气自华——让古诗文走近作文

不忍登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宋·柳永《八声 甘州》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宋·秦观《望海潮》
六.立志·奋斗
丈夫清万里,谁能扫一室?——唐·刘希夷《从军行》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李白《南陵别儿 童入京》
(2)《文竹给我带来了欢乐》 “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曾经如此颂咏过青青翠竹,
许多人也喜爱翠竹。但是我却只喜爱那娇小的文竹,因为它给我带来了欢乐。
(3)《我的快乐》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但是我仍然有我的快乐。
(1)《反对战争》
………………………… “古来征战几人回”,男子上战场战斗,结果几乎只 有两个:1、牺牲在战斗中;2、被流亡边境。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北宋·张耒《示禾巨 秸》
姨》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今年是二
OO三年,算起来应该有十年了。十年前,我还是一名初中生的时候,有一 天中午,我正在边吃饭边看电视。在房间里嘀咕了半天的爸爸妈妈走过来 对我说:“家里拍了电报过来 ,一个星期以前你大姨去世了……”果然出事 了。我呆呆的想着,一个星期前的那段梦境……
身体健康, 过而不改,是谓过已。——《论语·卫灵公》
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一段时间,我们叫它为坚持。 上天不会亏待努力的人,也不会同情假勤奋的人,你有多努力时光它知道。 不要试图交到一个完美的朋友,也不要交到很多朋友。 天空的高度是鸟儿飞出来的,水无论有多深是鱼儿游出来的。 人生志气立,所贵功业昌。 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不要试图什么都争第一。
高考语文“巧引妙借厚底蕴,文有诗词言自华”

作文复习指导系列(一)“巧引妙借厚底蕴,文有诗词言自华”——谈谈古诗文在写作中的运用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宝莲寺一中刘丽丽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饱读诗书、知识渊博,就会显得谈吐不俗、气质高雅。
同样的道理,我们中学生写作时,如果能够巧妙地引用或化用古诗文,就会使文章显示出丰厚的文化底蕴,处处透出文雅之气,从而吸引读者的眼球。
古典诗词是华民族长达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孕育出来的一朵美丽的奇葩。
它是最凝练的语言,短短的几句话、一句话乃至几个字,就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就会让人产生无穷的联想;它又是最优美的语言,几个词甚至于一个字,就会境界全出,韵味悠长。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意思是说,文章要讲究文采,讲究美。
如果一篇文章没有文采,就难以传扬开来。
而文章要增添文采,最有效地途径,当首推古典诗词的运用了。
笔者研读了大量中考满分作文,发现有相当数量的文章,就是由于恰当地运用了古诗文而文采飞扬,从而让阅卷老师青睐有加,获得了满分。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运用古诗文呢?首先,“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只有平时加强古诗词的积累,用的时候才能信手拈来。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材工”。
只有平时多诵读多积累,加强知识储备,到写作时才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否则,再巧的妇人也“难为无米之炊”。
从小学到初中,仅仅就我们课内学过的古典诗词和文言文数量也不少,如果能背诵下来,再适当地从课外古诗文中选用一些加以积累,将会成为写作时的一个内容丰富的素材库。
其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该出手时就出手。
”写作时,能运用古诗文的一定要用,而且要注意运用要准确恰当。
要用得恰如其分、用得巧妙灵活、用得自然天成,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以免给人堆砌词藻、矫揉造作之感。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巧妙运用:一、用作标题,亮出第一道风景:古典诗词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内涵底蕴,用它们来作题目,一是不落俗套,二是读者喜闻乐见,富有亲切感。
腹有诗书气自华,多管齐下笔生花

腹有诗书气自华,多管齐下笔生花腹有诗书气自华,多管齐下笔生花。
这是形容一个人内心拥有丰富的才华和知识,同时又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创作出优美动人的作品。
"腹有诗书"意指一个人心中充满了诗词和书本中的知识。
对于那些热爱文学的人来说,他们时刻都在吸收和学习着各种各样的知识,包括经典文学作品、历史故事、哲学思想等等。
这些知识不仅丰富了他们的思维,还让他们在创作时能够运用丰富的词汇和深邃的思想。
"气自华"表示一个人的气质和品质自身就非常出众,就像花朵一样绽放出鲜艳的光芒。
这种气质和自信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才华,在写作中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而然。
"多管齐下"意味着一个人具备了多种技能和才华,能够同时运用多种方法创作作品。
有些人可能不仅擅长文学创作,还能够绘画、音乐、舞蹈或者其他艺术形式。
这些多样化的才能让他们能够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让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笔生花"是形容一个人的笔触如同魔术师的魔杖,每一次挥动都能让纸上的文字生动起来,像花朵一样绽放。
他们的作品充满了艺术的感染力和美感,读者读完后会被作品中的情景所吸引和打动。
一个拥有 "腹有诗书气自华,多管齐下笔生花" 特点的人,不仅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和才华,还拥有了独特的个性和魅力。
他们的作品是独特且充满创意的,能够给读者带来感动和启发。
无论是在文学创作还是其他领域,只要我们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努力提高自身才华和技能,就能够拥有 "腹有诗书气自华,多管齐下笔生花" 的特点,创造出出色的作品来。
让我们勇敢展现自己的才华和独特的个性,为世界贡献更多美好的艺术作品。
腹有诗书气自华文案

腹有诗书气自华文案
1、诗堪入画方称妙,官到能贫即是清。
腹有诗书气自华,面无惭色去留轻。
2、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勉励自己,做一个优雅的女子。
3、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苏轼《和董传留别》
4、才如湖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
5、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6、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
学书即成,且氧于心中无俗气,然后可以作,示人为揩式。
7、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
——张沅《石涛画》
8、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腹有诗书气自华,多管齐下笔生花

腹有诗书气自华,多管齐下笔生花
腹有诗书气自华,多管齐下笔生花。
这句话出自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的《文选·序》,用来形容一个人博学多才,有才华和学问丰富,能够同时从事多项事务并取得优秀的成
就。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内心充满了诗书气息,自然能够展现出华丽和有韵律的才华。
并且,只要他同时从事许多事情,用笔描绘出他所见所闻的美好事物,就能够写出令人赏
心悦目的文辞。
传统的中国文化强调文人的修养和才华,尤其是对于诗书的重视。
从古代起,有很多
人把自己的时间用在学习和读书上,希望能够通过诗书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和才华。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够积累大量的知识,还能够培养自己的情感和审美。
这句话告诉人们,只要内心中有了诗书的气息,就能够通过笔触和文字来表达自己的
感受和思考。
如果能够兼顾多项事务,将自己的才华应用于各个方面,就能够创作出优秀
的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句话的意义远远超过了文字的表面意思,它代表了一种追求美好、追求卓越的精神
追求。
在当代社会,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鼓励多方面发展自己,不只钻研一种领域,而是
全面发展,使自己具备更多的才华和能力。
只有多管齐下,才能够将自己的才华发挥到极致,为社会和他人创造更多的美好。
我们应该在生活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不断锤炼自己的才华和技能。
在多项
事务中努力奋斗,发挥自己的才华,将美好变为现实。
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成为真正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多管齐下笔生花"的人。
飞花令—文

腹有诗书气自华,飞花令里读诗词——100句(文)篇1、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沁园春·雪》近代·毛泽东2、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3、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卖炭翁》唐·白居易4、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沁园春·长沙》现代·毛泽东5、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6、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旅夜书怀》唐·杜甫7、文苑振金声,循良冠百城。
《吕八见寄郡内书怀因而戏和》唐·刘禹锡8、文章似扬马,风骨又清羸。
《赠何兆》唐·李端9、文昌星象尽东来,油幕朱门次第开。
《和浙西尚书闻常州杨给事制新楼因寄之作》唐·刘禹锡10、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南园十三首其六》唐·李贺11、文字波中去不还,物情初与是非闲。
《三首其二》唐·杜牧12、文章辩慧皆如此,笼槛何年出得身。
《红鹦鹉》唐·白居易13、文章若出斯人手,壮浪雄豪一自然。
《李白祠堂其一》宋·孔平仲14、文字之神君勿卜,明年春榜印累累。
《寄题太和陈氏益龟堂》宋·周必大15、文采风流照千古,罗浮谁复遗金丹。
《跋苏养直绝句后》宋·张元干16、文字多可喜,江湖他日莫相忘。
《赠内弟程允夫三首其一》宋·朱熹17、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
《北风行》唐·李白18、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
《凉州词》唐·孟浩然19、文翁翻教授,不敢依先贤。
《送梓州李使君》唐·王维2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移居二首》魏晋·陶渊明21、文康调笑麒麟起,一曲飞龙寿天地。
《将进酒·金尊莫倚青春健》唐·陈陶22、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